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转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转归

李福玮

王桂茹

牛俊奇刘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现状及HBeAg 发生自然血清转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HBV 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相应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AS 统计学分析软件。结果(1)HBsAg 阳性率2003年为1.563%、2004年为

2.561%、2005年为2.729%、2006年为2.746%、2007年为2.928%、2008年为2.353%、2009年为0.429%、2010年为2.296%,8年平均阳性率为2.103%。(2)HBsAg 阳性人群年龄构成比<18岁为0.4%、18 50岁为70.6%、>50岁为29.0%;性别构成比男性为69.7%、女性为30.3%。(3)HBeAg 自发血清转化率1.91%/年;HBeAg 自发转阴率2.79%/年。结论

①HBsAg 阳性率低于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1 59岁一般人

群HBsAg 携带率为7.18%的结果。②HBsAg 阳性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并且主要集中于青壮年人群。③HBeAg 自发血清转化率低于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中所述年发生率2% 15%的范围。

〔关键词〕健康体检;乙肝;HBsAg 阳性;HBeAg 血清转换;HBeAg 转阴〔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3-0492-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3.023

通讯作者:刘

群(1958-),女,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区护

理研究。

第一作者:李福玮(1986-),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社区护理,肝病护理

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 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大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 ,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

〔1,2〕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我国1 59岁一般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为0.96%

〔3,4〕

国际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乙肝e 抗原(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PegIFN-α2a )治疗

(87%为亚洲人)48w ,停药随访24w 时HBeAg 血清学转换率为32%

〔5,6〕

;停药随访48w 时HBeAg 血清学转换率达43%〔7〕。

但部分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会发生HBeAg 血清学转换,研究表明自发性HBeAg 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约为2% 15%,其中年龄小于40岁、丙氨酸转氨酶(ALT )升高以及感染HBV 基因A 型和B 型者发生率较高

〔8,9〕

。HBeAg 血清学转换后每年大约有0.5% 1.0%发生

HBsAg 清除

〔10〕

。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对1993 2010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健康

体检的HBV 感染人群的HBV 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

HBc 等)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分析

HBsAg阳性4103人次;年龄11 90岁;其中<18岁15人次;

18 50岁2895人次;>50岁1191人次(以上年龄均为受检时年龄,并非目前实际年龄)。男性2860人次;女性1243人次。其中做2次体检680人,3次591人,4次328人,5次192人,6次79人,7次47人,8次1人。

1.2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血清学标志物,试剂盒为科华乙肝两对半试剂盒,分析仪为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AS8.0统计学分析软件。

2结果

HBsAg阳性率及分布趋势见表1。HBsAg阳性人群年龄构成比及性别分布,见表2。HBeAg自发血清转化率1.91%/年;HBeAg自发转阴率2.79%/年。1年、2年、3年、4年HBeAg转阴及血清转化情况见表3 表7。2003 2009年HBeAg转阴1例(12.05%),HBeAg血清转化0例;2004 2010年HBeAg转阴2例(5.13%),HBeAg血清转化0例。而2003 2010年HBeAg转阴1例(100%),HBeAg血清转化0例。

表12003 2010年HBsAg阳性率分布〔n(%)〕时间(年)HBsAg阳性(n)总人数(n)HBsAg阳性率(%)

2003191216 1.563

200429411480 2.561

200541615244 2.729

200657921085 2.746

200784028689 2.928

200871230262 2.353

2009174405820.429

2010106946558 2.296

合计4103195116 2.103

表24103人次HBsAg阳性人群年龄及性别分布

项目人次构成比(%)

年龄(岁)<18150.4

18 50289570.6

>50119129.0性别男286069.7

女124330.3

2例年龄数据缺失,不计入总数

表31年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化分布〔n(%)〕时间(年)总人数(n)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化2003 2004121(8.33)0(0)

2004 2005841(1.19)0(0)

2005 20061313(2.29)1(0.76)

2006 20071764(2.27)4(2.27)

2007 20082087(3.37)6(2.88)

2008 2009363(8.33)2(5.56)

2009 2010330(0)0(0)合计68019(2.79)13(1.91)

表42年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化分布〔n(%)〕

时间(年)总人数(n)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化2003 2005141(7.14)1(7.14)

2004 2006882(2.27)1(1.14)

2005 20071436(4.20)5(3.50)

2006 20081731(0.58)0(0)

2007 2009404(10.00)1(2.50)

2008 20101335(3.76)3(2.26)合计59119(3.21)11(1.86)

表55年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化分布〔n(%)〕

时间(年)总人数(n)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化2003 2006141(7.14)0(0)

2004 2007853(3.53)2(2.35)

2005 20081083(2.78)2(1.85)

2006 2009283(10.71)2(7.14)

2007 2010935(5.38)4(4.30)合计32815(4.57)10(3.05)

表64年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化分布〔n(%)〕

时间(年)总人数(n)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化2003 2007101(10.00)0(0)

2004 2008753(4.00)1(1.33)

2005 2009304(13.33)1(3.33)

2006 2010772(2.30)1(1.30)合计19210(5.21)3(1.56)

表75年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化分布〔n(%)〕

时间(年)总人数(n)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化2003 2008130(0)0(0)

2004 2009150(0)0(0)

2005 2010511(1.96)0(0)合计791(1.27)0(0)

3讨论

HBsAg阳性率低于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1 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的结果;2003年的研究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从总体来看,2004 2007年HBsAg阳性率相对稳定的处在较高水平,2008 2010年HBsAg阳性率有较明显的降低,可能与国家实行乙肝疫苗政策、当地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政策完善与个人预防保健意识增强有关。

HBsAg阳性者主要集中于青壮年人群。<18岁人群构成比低与我国1992年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2002年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有关。由于体检人群多为成年人群,18岁以下人群数据明显不足,可能会导致此年龄段构成比低于实际值。>50岁人群构成比较青壮年人群降低,可能与老年人体质下降肝炎恶化导致死亡有关。HBsAg阳性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女体质差异及生活方式不同有关,确切的相关因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HBeAg自发血清转化率低于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

·

394

·

李福玮等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转归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