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中西服装史年级二班级

服装

C20901

G30801

时间

2010年9

月29、30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第5-6课时

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此时由于战乱民族错居,南北民族服装相融合,汉族服饰以褒衣博带为主要特征,从而把握这一朝代的服饰风格特征。

褒衣博带之势,裤褶、裲裆等北方民族独特的服装式样

南北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

教学

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传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节概述

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这一期间:

1、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2、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一、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1、衫与袍的区别:(插图)

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觳、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看来,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宋书·周郎传》记:“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一时,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

2、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3、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

穿汉时鸡心领袍服的男子(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4、男子也着袍、襦、裤、裙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周书·长孙俭传》记:“日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当时的裙子也较为宽广,下长曳地,可穿内,也可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

二、男子的首服

1、巾

①幅巾:更加普遍地流行于士庶之间。

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2、冠

①小冠:(插图)前低后高,中空如桥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②高冠:(插图)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也配宽衣大袖。·

③漆纱笼冠;(插图)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3、帽子

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白纱高屋帽:似为天子特用,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见

②白高帽:多为士庶所戴,其制不定,或有卷菏,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

③大障日帽:为农商夏日所戴。

三、履

1、采用前代的丝履

2、盛行木屐

第三节汉族女子的衫、襦裙与华饰

一、汉族女子的服饰(插图)

1、深衣——又称髾襳裙

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

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shao)。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襳(xian),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

2、帔:(插图)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释名》云:“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庾信《美人春日》诗曰:“步摇钗梁动,红轮帔角斜。”

3、衫、襦、裙、袄

《南苑逢美女》有“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梁武帝咏“衫轻见跳脱”等诗

句,均绘声绘色地形容出妇女着衫、襦、裙、袄、等服装时的动人身姿与服式效果。

4、履

①履的面料:丝、锦、皮、麻等质料,面上绣花、嵌珠、描色。

②其鞋头样式,有凤头、聚云、五朵、重台、笏头、鸠头等高头式,露于衫裙之外,既可免前襟挡脚,又可作为装饰,男女都这样穿着。

二、女子的首饰

1、首饰质料华贵,名目之繁多

头上除首饰之外,还喜欢插鲜花,以图其香气袭人。

2、光灿夺目,强调与众不同,

3、发型日趋高大——名叫“蔽髻”的大发式。(插图)挽成单环、双环和丫髻、螺髻,

曹植(洛神赋》中写“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榴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并在《美女篇》中写;“攘袖见索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玎:。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Sq,轻裾随风还。”(中华古今注》中“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

皆日夜在帝侧。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来善为衣裳,皆为一时之冠绝。”

第四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一、北方民族的主要服装

1、裤褶(插图)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素以游牧、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要便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以致使得其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即为这种短衣长裤形式。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褶,按《急就篇》云:“褶为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日左衽人之袍也。”观其服式,犹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束革带,方粳利落,往往使着装者显露出粗犷懔悍之气.

2、裲裆:(插图)《释名·释衣服)称:“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观其古代遗物中穿在裲裆俑身上的形象,其形式当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襻扣之,男女均可穿着。多为夹服,以丝绸为之或纳入棉絮。后来,裲裆形式运用于军服之中,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甲叶,套于衬袍之外。

这种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棉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二、南北民族服装融合服装

1、缚裤(插图)

随着南北民族的接触,裤褶这种服式很快被汉族军队所采用.

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可谓离汉族服式裙、袍相距过远,于是,在此基础上,有人将裤脚加肥,以其增大效果,立在那儿宛如服裙,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但因为裤形过于博大.还是有碍上召或军阵急事。于是,为兼顾两者又派生出一种新的服式——缚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