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小故事(启蒙篇)

合集下载

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

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

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第1篇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第2篇就是国学的边界在哪。

国学并不能解决技术的问题(中国并不缺乏术,但是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自然会加入了很多障眼法),更多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事、物,甚至包括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等等这些层面。

诸子百家,各种学说、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其实都是我们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是各自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来自于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批评国学是没有逻辑,都是一些空话、大话、玄之又玄。

国学启蒙《三字经》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以传统国学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2.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具体措施认真备课上课,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

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课时安排1、人之初—-习礼仪2课时2、香九龄——应乎中2课时3、曰水火——人所同2课时4、凡训蒙—-迁夏社2课时5、汤伐夏——与高齐2课时6、迨至隋——若亲目2课时7、口而诵--勉而致2课时8、犬守夜——宜勉力(+小测验)2课时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3、理解三字经前八句的内容.4、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典故:孟母三迁、燕山教子。

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授课基本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7篇】

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7篇】

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7篇】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精选7篇】我们该怎么去写《三字经》阅读心得呢?《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人生哲理及为人处世的方法,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国学《三字经》阅读心得(篇1)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通用11篇)孟母三迁的故事篇1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此刻的山东省境内)。

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先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当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篇2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篇3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貌,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那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明白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当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之后,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当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的故事篇4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

孟轲自幼丧父,跟着母亲长大。

最初孟母带着孟轲住在墓地附近,附近常有丧葬之事。

孟轲小时候在旁边,然后就模仿人家出殡、下葬、哭丧之类的事,还学着造墓埋坟。

国学经典《行节俭》资料

国学经典《行节俭》资料

国学经典——行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代·朱用纯《朱子家训》注释:缕:线。

维艰:非常艰难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注释: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cánɡ足国之道,节用民裕而善臧.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注释:足国:使国家丰足。

裕民:使人民富裕。

臧(cánɡ):通“藏”。

其余:指富余的财物。

使国家富足的办法途径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善于储备那些节余的东西。

节用以礼是指以礼节制上者,不使他们奢侈无度,以避免加重人民的负担;裕民以政是指平政爱民,轻赋税省徭役,使得人民得以温饱而有余裕以增加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补充资料:朱用纯(1627-1698):这是其原名,又叫朱柏庐。

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全书仅524字,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诫之书》: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富国》:是荀子论述其经济思想的文章。

国学经典《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doc

国学经典《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doc

国学经典《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历史渊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作,习惯称之为"起蒙学"和"人格学",其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意为儿孩即年少天真无邪,对现实生活缺乏认知实践的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立规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

“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小学国学经典(实用22篇)

小学国学经典(实用22篇)

小学国学经典(实用22篇)“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润新小学的学生在诵读。

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

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

《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为世人推重,视为治世宝典。

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

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

道德一体,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个思想支持力量,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逐渐的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其义即说国君若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样便可体现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

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

”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

经典国学故事

经典国学故事

经典国学故事经典国学故事(通用50篇)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力,树立自信,博爱,积极的生活和理想,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经典国学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国学故事 1运筹(chóu)帷幄(wò)话说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

而项羽恰恰相反,能人不分,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

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

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这说明张良心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经典国学故事 2孟母择邻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知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

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

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

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

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

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国学启蒙经典读后感

国学启蒙经典读后感

国学启蒙经典读后感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365夜国学启蒙故事》。

看到书的封面觉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书就认真地起来。

里面有个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之后感触颇多。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

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

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

”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

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

母亲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

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

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读完这则故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王献之这样,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坚持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国学经典故事 课件 (31张PPT)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国学经典故事  课件 (31张PPT)

""
-"
院 之 一 。
南 宋 朱 熹 把
还 叫 白 鹿
唐 代 也 有 ,
《 晋 书 》 里
礼 》 里 面 就
国 学 这 个
它洞你面有概
建书看,,念
成院庐都《中
,,山有汉国
"" --
"
成 为 当
这 个 书
下 面 有
国 学
书 》 、
历 史 上
时院个的《就
的最
概后有
四 大 书
早 是 在
现 在 也
念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 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 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 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汉 书 》 、
, 《 周
"
"
国 学 , 都 是 指 国 立 学 校 的 意 思 。
"国 学 这 个 名 Nhomakorabea词 是 有 的 , 但 历 来 讲 的 所 谓
"
""
中 国 历 史 上 , 国 学 这 个 概 念 是 有 的 ,
?
学 是 个 什 么 意 思 呢 是 所 学 校 。 可 见 , 在
"
"
书 院 , 而 是 叫 白 鹿 洞 国 学 。 白 鹿 洞 国
但 是 在 朱 熹 之 前 , 这 个 地 方 不 叫 白 鹿 洞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同时,它也是最好的国学启蒙书籍。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小学生: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一)三字经大家并不陌生,但我却被三字经内的“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深深所打动。

因为我被里面的黄香深深感动,黄香在刚出生时,母亲就已去世,只剩下一个体弱多病的父亲。

当时,黄香的父亲在冬天时,常常因为寒冷而患感冒,黄香为了父亲睡觉时暖和些,早早就钻到被窝里捂暖,非常孝顺,还经常帮邻居做事,非常的乐于助人。

当时,《二十四孝》中,还有一首诗,专门赞美黄香的孝: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在我看来,不管是古还是今,都应该像黄香一样孝顺。

“孝于亲,所当执,”恰恰反映出了我所想的。

所以,我们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自始自终要牢记这一“诺言。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二)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

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精品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精品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精选章节,主要包括《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经典语句。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国学经典,感受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正确朗读《论语》精选章节,理解其中的基本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精选章节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经典语句,激发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论语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学习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论语》精选章节,讲解其中的含义,引导幼儿感受古人的智慧。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学习、交友的场景,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经典语句的内涵。

4.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语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将经典语句画出来,加深对语句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精选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将本节课学习的《论语》精选章节,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尝试在生活中实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阅读《论语》,开展家庭国学活动,让幼儿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国学魅力。

同时,可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小学生演讲国学故事范文

小学生演讲国学故事范文

小学生演讲国学故事范文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

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磨砺性格,提升人格,培养气质,提高修养,让孩子学会做人。

下面是一篇由边肖精心收集的小学生语文学习故事范文。

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享受吧。

小学生演讲国学故事范文1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早上好!经典渗透童年,智慧点亮人生。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著名的诗歌《嘉福》、《似银河》、《大浪淘沙》,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篇章,思想光辉,智慧深远。

这些经典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瑰宝!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唤起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办了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的中国古典诗歌朗诵比赛。

欣赏中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需要读古典诗词,在读中欣赏,在欣赏中传承。

读经典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视野开阔;它能让我们看到未来。

《论语》,教我们如何做一个谦谦君子;《弟子规》教我们学会修养和家庭;“不要邪恶渺小,不要善良渺小”,告诉我们如何做人;“老与老,幼与幼”告诉我们如何尊老爱幼;“但多少爱有一寸长的草,第三个春光”告诉我们如何感恩。

经典散文和哲学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让我们认识到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个人品味,提升精神境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同学老师!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竞赛是短暂的,但阅读的任务是持续的、持久的。

爱中国,读经典,让每一个人,每一个青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活动中来。

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

古往今来我们阅读优美的文字,在书声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举办经典阅读比赛,让经典滋养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成长,让文明溢出校园。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小学生演讲国学故事范文2老师同学们好!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正是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国文化,读中国经典,发表演讲。

幼儿园中国历史知识童话讲解 幼儿园历史教育

幼儿园中国历史知识童话讲解 幼儿园历史教育

我国历史知识是幼儿园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解历史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初步的历史意识,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历史教育的我国历史知识童话故事。

一、黄帝斩蚩尤《山海经》记载,黄帝率领部下与蚩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经过了数次激战,终于在涿鹿一役中,黄帝亲自出马率领部队,斩杀了蚩尤,结束了蚩尤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族的王朝。

通过讲解黄帝斩蚩尤的童话故事,可以向幼儿介绍中华民族的远古历史,培养他们对祖先英雄事迹的尊敬和崇拜。

二、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著名故事,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内容。

相传,在洪水肆虐的年代,大禹带领部下治理了洪水,使天下恢复了安宁与和谐。

这个故事可以通过童话的形式向幼儿讲解,引导幼儿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自然灾害、治水技术和古代圣贤的形象。

三、孔子拜师求学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孔子自幼聪颖好学,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极强。

通过讲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童话故事,可以向幼儿介绍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青葱岁月的小康青葱岁月的小康是一部以我国小康社会为题材的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以小康社会时期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幽默的笔触展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俗。

通过讲解这个故事,可以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社会的好奇心和向往之情。

五、三皇五帝开天辟地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拥有神圣权威的帝王,他们在古代我国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皇帝开天辟地,治理了古代社会,创造了古代历史和文化。

通过童话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解三皇五帝的开天辟地和治理事迹,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古代帝王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祖先的敬重和尊敬。

在幼儿园历史教育中,通过讲解以上我国历史知识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幼儿们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启发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国学启蒙教育方兴未艾,无论源于对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还是源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的使命感,都有必要对国学启蒙教育进行研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国学经典励志故事范文1神来之笔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

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

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

”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

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

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

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了几下,可是苍蝇并没有飞走。

他很是疑惑,再仔细一看,方知是曹不兴画上去的,忍不住赞道:“好!实乃神来之笔。

”智慧小语: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是坏事,却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同而变成了好事。

所以,问题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坏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呢!国学经典励志故事范文2世恩夜待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

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

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

但是,他的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

但他们的三弟整日无所事事,还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

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要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流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觉得十分反感。

陈世恩见此情景,与大哥约定,由他来劝三弟。

当晚,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

专心致志 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讲解 幼儿园儿童启蒙早教国学课件 (一)

专心致志 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讲解 幼儿园儿童启蒙早教国学课件 (一)

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讲解幼儿园儿童启蒙早教国学课件 (一)专心致志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他们专心致志的习惯。

本文将为大家讲解专心致志的成语典故及历史背景。

一、成语故事讲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出自于《庄子·外物》首篇,原文是“恬淡无为,无事及物,所以专心致志。

” 它的意思是,只增添了外物,使心志分散开来,难以专注于某事,所以要清心寡欲,专心致志。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庄子的哲学家,在山林中独自修行,专注于思考人生、自然和哲学问题。

有一天,有两个宰相来请庄子入朝为官。

庄子在听闻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迎接两位宰相,而是继续沉浸在他的思考中。

最终,两位宰相领悟了庄子的修行之道,不再劝他离开,反而为他守卫着寂静的山林。

二、历史背景庄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代表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其作品《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圣典”。

《庄子·外物》这篇文章阐述了远离繁华世界,追求“恬淡无为”的修行法则。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经常会因为太过繁忙而无法专注于某事。

因此,学会专心致志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读书、画画、音乐、运动、做手工等多种方式训练他们的专注力,让他们学会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三、幼儿园儿童启蒙早教国学课件为了让幼儿学会专心致志,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利用专业教育软件,制作启蒙早教国学课件。

这些课件包含了丰富的动画、游戏以及故事,在引导孩子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以及专注力。

课件的制作应该考虑到幼儿心理特点,严格遵循教学规范,传达正确的历史背景和道义意义,以期引导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总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成语故事,以及制作优秀的教育课件,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专注力,培养品德,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进步,成为未来的社会栋梁。

国学启蒙故事心得(5篇)

国学启蒙故事心得(5篇)

国学启蒙故事心得(5篇)国学启蒙故事心得(精品5篇)国学启蒙故事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国学启蒙故事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国学启蒙故事心得(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国学启蒙故事心得篇1国学启蒙故事心得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国学启蒙故事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领略了经典的智慧。

首先,我对国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著作时,我感受到国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故事讲述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道、仁爱、诚信等。

这些故事让我认识到,学习国学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

其次,我在国学中找到了与现代社会的连接点。

国学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

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正是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国学启蒙故事也让我领略了经典的智慧。

这些故事中的智慧言论,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无信不立。

”等,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智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国学启蒙故事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国学对于个人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国学,将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学启蒙故事心得篇2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学启蒙故事已经逐渐被忽视和边缘化。

然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故事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建立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来源。

通过与孩子们分享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小故事(启蒙篇)
董遇治学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从小喜欢学习,可是家里很穷,整天要为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修养。

后来,董遇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大家都很佩服他。

董遇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但他不肯教,只是说:“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了,你就能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求教的人愁眉苦脸,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啊。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看书。


“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作,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这也是一种空间时间。

这就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故事。

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向董遇好好学习,多学一些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孟母断机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可是,孟子小的时候却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

有一次,孟子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耍,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孟子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到了地上。

孟子很奇怪,问母亲:“我只是出去玩了一会儿,母亲为什么这么生气呢?”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把丝线织成布。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习也一样,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将来怎么能够成为了有用的人呢?”
孟子虽然还不太明白母亲的用意,但他知道母亲是在生气,责怪自己。

他恭敬地听完母亲的教诲,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决心改正,不再惹母亲生气。

于是,孟子发奋学习,也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终于成了一代大师。

父母为了孩子费尽心思,孩子是不是应该好好孝顺父母呢?
黄庭坚孝母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他一生显贵,名扬天下。

但生活条件越好,他越注意孝顺母亲。

黄庭坚从小就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出门的时候,他一定会告诉母亲什么时候回家。

当他回家的时候,也一定会先见母亲,告诉母亲自己都做了什么。

此外,他每天清晨起来后,先到母亲房中请安,然后亲自为母亲洗涤便盆。

后来他做了官司,母亲身边也有人服侍,但他依然如故,从不假手他人。

有些人不理解,就问他:“你已经是朝廷命官,老人家也有人服侍,你怎么还做这些粗活?”黄庭坚说:“一个人无论当了多大的官,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个孩子。

如果没有父母,哪有我们?我这样做,表示我的一切都是父母赐予的,并不是因为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这一席话说的对方连连称是,叹息说:“你不是真老子,天下少有啊!”
母亲去世后,黄庭坚也不忘去坟前探望,跟母亲汇报自己的近况。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庭坚侍奉母亲尽竭力,为后人称道。

刘备教子
蜀国国君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诸葛亮,还留下一封信给他。

刘备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

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禅治理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诸葛亮死后,刘禅把父亲的教诲抛在了脑后,开始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曹魏大将军司马昭把刘禅押送到洛阳,还赐给他住宅和奴仆。

刘禅带旧时的部下登门致谢,司马昭摆下了酒席招待,并叫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国的地方乐曲时,蜀国的旧臣们不由想起家乡,个个泪流满面,但刘禅却依然说说笑笑。

司马昭有点奇怪,他问刘禅:“你思念家乡吗?”刘禅笑笑说:“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一点也不思念家乡。


刘禅没有听从他父亲的教诲,导致国家灭亡,而且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话。

郯子鹿乳奉母
春秋时期的郯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对父亲提出的要求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

当时,他的父亲年事已高,患了眼病,看东西模糊不清。

有一天,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父亲忽然想喝鹿奶:“孩子啊,我想喝点鹿奶,你能不能想办法给我弄一些来啊?”他哪里知道路跑得很快,而且头上有角,一般人是很难接近的。

郯子却马上答应了,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扮成一只鹿,混入鹿群。

幸运的是他终于混进了一个鹿群,并且眼疾手快地挤到了新鲜的鹿奶。

但身上披着的鹿皮却给他带来了麻烦,在回家的路上,他被一个猎人盯上了,猎人以为是只鹿,于是准备放箭射他,危急关头,郯子冲着远处的猎人大声叫道:“别射我,别射我,我不是鹿,我是人呀!”猎人听到他的喊声才放下弓箭。

后来郯子讲明了事情的原委,猎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称赞他是一个孝子。

董卓的恶行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地方诸侯,手里有很大的权利。

他带领军队来到京城,废掉了皇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并借此独揽朝政。

董卓横行霸道,杀了很多不听他话的人,连皇帝都要听他的话,大臣们更不敢违背他的意愿。

对待老百姓,董卓实行残酷的统治,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有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就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表达了老百姓对董卓的极度痛恨,都希望他早点死。

后来,朝廷有一个大臣叫王允,他联合众人巧施美人计,挑起董卓和其手下大将军吕布的矛盾,最后终于除掉了董卓。

董卓的恶行让他的家庭蒙羞,连他年迈的父母也因此受到了株连,当时,董卓的母亲已经有90多岁了,因为董卓的恶行,也被依法处死,实在是可悲啊!
王祥卧冰求鲤
晋朝有个叫王祥的小孩,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王祥的后母不喜欢他,还常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

王祥的父亲很生气,以为王祥不懂事,所以就渐渐不喜欢他了。

有一年冬天,王翔的后母生病了,躺在床上非常难受,她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喝鲤鱼汤。

王祥知道后,就跑到河边捉鲤鱼,可是冬天河面都结冰了,抓不到鱼。

王祥很着急,想到后母躺在床上病重的样子,就脱掉自己的衣服趴在河冰上,王祥想用自己的体温融化河冰,这样就能捉到鲤鱼了。

王祥一边用自己的体温融化河冰,一边祈祷上天能让他捉到鲤鱼。

就在这时,一旁的冰裂开了一个大缝,从缝隙里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欣喜若狂,赶紧捉住鲤鱼跑回了家。

后母知道王祥捉鱼的过程后,非常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羞愧不已。

她说:“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我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李世民谏父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跟随父亲李渊四处征战。

有一次李渊做出了一个决定,要连夜攻打一个地方。

李世民觉得不妥,就对父亲说:“这样做我们可能无法成功,因为恐怕会中埋伏。

如果中了埋伏,可能会受到敌军前后夹击,对我军不利。

”这样劝了三次,李渊仍然不采纳他的建议。

就在李渊准备出发的时候,李世民在帐篷外面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李渊在帐篷里听到外面的哭声,就走出来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在哭泣。

李渊问李世民为什么哭,李世民说:“本来希望能够阻止父亲的这次行动,但是父亲不采纳我的意见,我非常伤心,就在这里哭了起来。


这时候,李世民做了最后一次劝说,李渊看到儿子这么伤心,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停止了这次军事行动。

后来,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判断是正确的。

祭遵背土葬母
祭遵是东汉时的大将军。

他小时候尽管家境富裕,但却非常简朴,对父母很孝顺。

特别是当母亲病倒后,他每天除了侍候母亲吃饭、服药,还要坚持自己动手为母亲涮洗便盆,忙个不停。

十五岁时,祭遵的母亲不幸去世了。

下葬时,他背起箩筐上山,要亲自背土埋葬自己母亲。

小小年纪的祭遵个子不高,上山下坡,背了大半天的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亲朋们看着心疼,也不懂他的心思,便说:“孝子背土葬母,自古未有,你这样做不是太惊世骇俗了吗?”
祭遵卸下背上的土筐,舒了口气,深情的说:“我还来不及尽孝,母亲
就离我而去了,这切肤之痛,没齿难忘!对于死者来说,一切都已迟了。

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苦累一番,流些汗水,让父母能安息于九泉之下,无非借此略表孝意而已,何必管别人怎么看呢?”亲朋们听了都很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