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总论重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总论重点归纳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1、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2、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3、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性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确立了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围。
4、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了《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学的框架,汇集了前人有关大众传播的研究成果,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
二、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及其贡献
1、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突出贡献:①拉斯韦尔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②拉斯韦尔开创了内容分析法,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③拉斯韦尔在进行宣传研究的同时,其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
④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拉斯韦尔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
2、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传播学的研究影响较大。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及“把关”概念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3、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①他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他继续将他对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研究扩展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②拉扎斯菲尔德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③拉扎斯菲尔德还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4、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霍夫兰的学术成就集中在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
5、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①施拉姆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②施拉姆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传播。③施拉姆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
三、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已有的认识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别人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四、传播
1、传播学中“传播”的含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传播的类型:“四分法”即将人类传播分为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类型。
五、大众传播时代
1、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的口头传播伸向了从未跨越到的无限的空间。
2、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台KDKA在美国的匹兹堡正式开播。
3、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标志着新生媒介的诞生和媒介结构的重组。
六、信息
1、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也就是能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东西。
2、噪音的定义:所谓噪音,就是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在人类社会中,这种干扰可能来自于机械本身,也可能来自于周围环境;它可能是物质层面的噪音,但更可能是意义层面的噪音。
3、反馈的定义:控制论的核心概念是“反馈”。所谓反馈,就是将输出再回输到系统中去。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在人类传播中,反馈指接受者对于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七、对符合的理解和研究
1、1894年,索绪尔最早提出了符号学概念。
2、索绪尔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剖析了符号的结构,将它分为“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的外形,可能是某种声音、形象等等。所指是符号背后指代的事物,可能是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八、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的定义:内向传播又称为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加入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马斯洛还指出,心理健康的人,尤其是那些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人,都会经历一种异常的心理体验,即“高峰体验”。
3、“镜中我”的概念: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4、“主我——客我”的概念:自我可以分解为两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互动的介质时信息——“有意义的象征符”
5、大众传播的正功能:①传播信息②引导舆论③教育大众④提供娱乐
6、大众传播的负功能:①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理论②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
7、“麻醉精神”说:大众传播的产品把人们吸引到对事物的关注和讨论上,而不是对这些事物采取相应的行动。另外,由于信息大量涌入造成了信息过剩,使人们对信息产生了一种冷漠的态度。人们过多依赖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之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也逐渐减少,甚至与社会、社群逐渐疏远和陌生。绝大多数广播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九、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1948年,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的经典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
拉斯韦尔模式的问题:一方面,它过高地估计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他忽视了反馈要素。
2、申农——韦弗模式:1949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及同事沃·韦弗在研究信息流通的过程时,提出了通信的数学原理。接收到 讯息 信号 的信号 讯息
申农——韦弗模式使传播学者认识提高一步,使人们能够更精确地研究传播过程中的具体环节。
缺陷:①将传播过程视为始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单向直线过程,忽略反馈。 ②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
十、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这个传播模式由奥斯古德首创,由施拉姆提出的。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模式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
缺陷:①把传播过程视为平衡的、循环的自我调节效应。
②把传播过程视为独立的本体运动,忽视社会分量。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对谁 接收者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信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宿 噪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