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附条文说明)1994-11——30发布199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关于发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4]1134号(不另行文)部批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编号为JTJ042—94)作为行业标准,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该规范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各单位在执行中注意积累资料,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

该规范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目录1 总则 ·································································································2 施工准备······························3 施工测量······························3.1一般规定····························3。

《(JTGF60-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释义

《(JTGF60-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释义
修订工作根据《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导则》的要求,制定了下面 4 条修订原则: 1. 突出技术成熟性和先进性。 2. 强调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 3. 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一致。 基本内容以 94 版规范为基础,吸纳国内外“四新”成功应用技术。 规范修订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历经征求意见稿阶段、送审稿阶段和报批稿阶段,每个阶段 都经过交通运输部有代表性的专家讨论和审查。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共 19 章,分别为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施工准备、 4.施工测量、5.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6.开挖、7.出渣与运输、8.支护与衬砌、9.小净距隧道及连拱 隧道、10.监控量测、11.防水和排水、12.风、水、电供应、13. 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14.辅助坑道、 15.辅助工程措施、16.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17.隧道路面施工、18.附属设施工程、19.交工验收。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共 17 章,分别为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施工准备、 4.施工测量、5.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6.开挖、7.支护与衬砌、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9.监控量 测、10.超前地质预报、11.防水和排水、12.风、水、电供应、13.辅助坑道、14.辅助工程措施、15.不良 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16.隧道路面施工、17.附属设施工程。
前言
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5]354 号文件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重庆交通 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参编单位,组成《公路隧道施工 技术规范》 编写组。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是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4]1134 号文 1994 年 11 月 30 日发布,199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94 规范实施期间是公 路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对控制公路隧道工程质量、规范施工行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隧道施工通风环境卫生标准及风量计算

隧道施工通风环境卫生标准及风量计算

隧道施工通风环境卫生标准及风量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11.3.1款规定及参照有关其他行业标准,对隧道内施工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卫生标准:1、坑道中的氧气含量按体积比不低于20%;2、粉尘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大于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不大于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不大于10mg;3、有害气体:1)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工作面检查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35min 内降至30mg/m3;2)二氧化碳:按体积不超过0.5%;3)氮氧化物换算成二氧化氮控制在5mg/m3以下;4、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0C;5、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的新鲜空气量不低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1Kw的供风量不小于3m3/min;6、隧道开挖时全断面风速不小于0.15m/s,坑道内不小于0.25m/s;10.2风量计算风量计算:(按排除炮烟计算)Q=2.25/T 3√G(AL)2×φ×b/ P2Q----工作面通风量m3/min;T----通风时间min;取T=15 minG----同时爆破的炸药量Kg;取G=270KgA----掘进巷道的断面积m2 取A=90m2L----巷道全长或临界长度m;巷道全长3000米;φ----淋水系数,取φ=0.6;b----炸药爆炸时有害气体生成量,煤层中爆破取100,岩层中爆破取40;P----风筒漏风系数;P100----百米漏风系数,取2%长距离隧道掘进时,炮烟在巷道流动过程中,与巷道内的空气混合,在未到达巷道出口时已被稀释到允许浓度,从工作面至炮烟稀释到允许浓度的距离称为临界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公式中应用临界长度代入计算。

L=12.5GbK/AP2P==1/1-L/100P100×2%=1/1-3000/100×2%=2.5K----紊流扩散系数l----风筒口距工作面长度D----风筒直径l=4√A=4√90=38ml/2D=38/2×1.2=15.8,查表K=0.67L=12.5×270×40×0.67/90×2.52=160.8m 则:Q=2.25/15×270(90×160.8)2×0.6×40/2.52=902m3/min二、按排出粉尘计算风量Q=VAV----排尘风速 9---18 m/minQ= 9---18*90=810---1620m3/min三、按施工隧道隧洞内的最多人数计算风量Q=4NN----洞内施工最多人数Q=4×60=240 m3/min四、按最低允许风速计算风量Q=VAQ=15×90=1350 m3/min五、稀释和排除内燃机废气计算风量Q=TiKNiQ----工作面通风量m3/minK----功率通风计算系数;我国暂行规定为 2.8~3.0m3/minHPNi----工作面内柴油设备总台数;Ni----各台柴油设备的额定功率HP;Ti----柴油机利用系数;。

隧道施工规范

隧道施工规范

三、隧道部分目录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2 编制说明1.3 章节划分2 施工准备2.1 施工场地规划2.2 四通一平建设2.3 驻地建设2.4 拌和站2.5 弃渣场、自办料场2.6 技术资料准备3 隧道总体施工工序3.1 分离式隧道3.2 连拱隧道3.3 小净距隧道4 洞口开挖4.1 施工前提条件4.2 工序4.3 施工技术4.4 施工工艺4.5 施工质量4.6 安全文明5 隧道洞身开挖5.1 施工前提条件5.2 工序5.2.1 一般要求5.2.2 分离式隧道5.2.3 连拱隧道5.2.4 小净距隧道5.3施工技术5.3.1 开挖轮廓线的确定5.3.2 钻爆设计一般要求5.4 施工工艺5.5 施工质量5.5.1 光面爆破5.5 2 开挖5.6 安全文明6 初期(超前)支护6.1 施工前提条件6.2 工序6.3 施工技术6.4 施工工艺6.4.1 初期支护6.4.2 超前支护6.5 施工质量6.5.1 初期支护6.5.2 超前支护6.6 安全文明7.仰拱与铺底7.1 施工前提条件7.2 工序7.3 施工技术7.4 施工工艺7.5 施工质量7.6 安全文明8.隧道防排水8.1 施工前提条件8.2 工序8.3 施工技术8.4 施工工艺8.4.1 防水板8.4.2 橡胶止水带8.4.3 衬砌背后排水设施8.5 施工质量8.6 安全文明9 隧道二衬施工9.1 施工前提条件9.2 工序9.3 施工技术9.3.1 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9.3.2 衬砌台车制造9.3.3 二衬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要点 9.4 施工工艺9.5 施工质量9.6 安全文明10 路面10.1施工前提条件10.2 工序10.3 施工技术10.4 施工工艺10.5 施工质量10.6 安全文明11.明洞与洞门施工标准化11.1 施工前提条件11.2 工序11.3 施工技术11.4 施工工艺11.4.1 明洞11.4.2 洞门11.5 施工质量11.6 安全文明12 监控量测12.1 监控量测前提条件12.2 工序12.3 监控量测技术12.3.1 量测项目规划12.3.2 主要量测项目测试标准12.3.3 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12.4 监控量测工艺12.5 监控量测质量12.6 安全文明13 附属工程13.1 水沟、电缆槽13.2 蓄水池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隧道施工的各项工序操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隧道施工标准化,克服质量通病,促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再上一个先新台阶,在现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编写本指南。

JTJ042S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74页word

JTJ042S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74页word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JTJ 042-94编制说明根据交通部原工程管理司(91)工技字60号文通知,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为主编单位,西安公路学院、重庆交通学院、陕西省公路局、浙江省交通设计院为参加单位,组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编制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及其他类型的隧道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工程报告、施工总结和科研成果等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又部分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在规范编制的各个阶段,曾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几度修改,不断完善。

本规范既采纳了新技术、新工艺,又兼顾到传统施工方法的存在。

各章的条文规定,均以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对于一些目前我国没有实践经验或尚不够成熟的技术内容,本规范没有纳入或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本规范共分十六章及七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开挖、出渣与运输、施工支护、衬砌、监控量测、排水和防水、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辅助坑道、辅助施工方法、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附属设施工程等。

为使本标准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邮政编码;63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

第 1 页1 总则2 施工准备3 施工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洞内施工测量3.3 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3.5 辅助坑道测量4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4.1 洞口工程4.2 明洞工程4.3 浅埋段工程5 开挖5.1 一般规定S.2 开挖方法5.3 超欠挖控制5.4 钻爆设计5.5 钻爆作业5.6 掘进机开挖6 出渣与运输6.1 装渣与卸渣6.2 运输7 施工支护7.1 一般规定7.2 锚杆施工7.3 喷射混凝土7.4 锚喷支护的质量检查 7.5 构件支护7.6 构件支护的架设8 衬砌8.1 一般规定8.2 拱(墙)架与模板8.3 模筑衬砌8.4 二次衬砌9 监控量测9.1 一般规定9.2 量测内容与方法9.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9.4 量测管理10 防水和排水10.1 一般规定10.2 施工防排水10.3 结构防排水施工11 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11.1 供风和供水11.2 供电与照明11.3 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12 辅助坑道12.1 一般规定12.2 斜井12.3 竖井12.4 横洞与平行导坑13 辅助施式方法13.1 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13.2 稳定开挖面的方法13.3 涌水的处理方法14 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14.1 一般规定14.2 膨胀性围岩14.3 黄土14.4 溶洞14.5 塌方14.6 流沙14.7 瓦斯地层15 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15.1 一般规定15.2 路基15.3 路面基层15.4 路面16 附属设施工程16.1 设备洞、横通道及其他16.2 装饰工程16.3 营运管理设施第 3 页1 总则1.0.1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公路山岭隧道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为了使其施工行为规范化,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有必要制订本规范。

锚杆喷射砼支护施工方案

锚杆喷射砼支护施工方案

长拉山隧道K80+880〜K80+980洞身衬砌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依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 9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4⑶青海省S309线多拉麻科至杂多段公路工程。

合同段合同文件(4)《青海省S309线多拉麻科至杂多段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五册第一分册长拉山隧道施工设计图⑸青海省S309线多拉麻科至杂多段公路工程。

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⑹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编制原则⑴确保实现业主所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目标。

⑵严格遵守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制度。

⑶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保证优良率达95%以上。

⑷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统筹规划,保证施工有序性、连续性、均衡性。

⑸考虑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精心施工。

二、工程概况长拉山隧道为青海省道309线多拉麻科至杂多段公路隧道,位于杂多县子曲河食宿站以西的长拉山上。

起始里程为K80+810,终止里程为K83+190,全长2380m。

本合同段承建正洞起始里程为K80+810,终止里程为K82+110,全长13m。

K80+880K80+980段围岩类别为IVa级围岩深埋段,地质概况:中风化灰岩,青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填充方解石岩,岩体较破碎,中薄层状结构,围岩稳定性差,施工时拱部施工不当可产生局部掉块、坍塌,侧壁基本稳定,雨季时易出现雨淋状流水,该地层含地下水。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排水措施,施工时注意破碎带易造成大规模坍.全段处于 2.5%的单坡上。

三、施工准备工作1、原材料试验工作已完成。

2、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已到场。

3、搅拌站已安设到位,满足搅拌砼的要求,隧道初期支护的原材料已进场。

4、洞施工控制网已布置,满足测量进洞要求。

5、施工便道已满足施工要求。

四、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长拉山隧道K80+880〜K80+980段围岩类别为IVa级围岩,衬砌初期支护采用C25低温早强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设计厚度为22cm。

课程 设计( 隧道) 模板

课程 设计( 隧道)  模板

目录1 隧道基本情况说明 (1)1.1 设计标准规范 (1)1.2 技术标准 (1)1.3 工程概论 (1)1.3.1 隧道概述 (1)1.3.2 工程地质条件 (1)1.3.3 区构造 (2)1.3.4 水文地质条件域地质 (2)2 初步预设计 (3)2.1 围岩分类 (3)2.2 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 (4)2.2.1洞门位置 (4)2.2.2 洞门形式 (4)2.2.3 洞门确定 (5)2.3 隧道横断面设计 (5)2.3.1 隧道净空与限界 (5)2.3.2 隧道衬砌内轮廓线 (6)3 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验算 (8)3.1 洞门设计 (8)3.2 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8)3.2.1 翼墙 (9)3.2.2 主墙与翼墙共同作用的B部分 (11)3.2.3 主墙B部分 (12)3.2.4 主墙C部分 (13)3.3 出口段洞门设计 (13)4 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 (13)4.1 Ⅴ级围岩衬砌设计 (13)4.1.1 支护参数 (14)4.1.2 衬砌内力计算 (14)4.1.3配筋计算 (34)4.1.4 衬砌安全性评价 (37)4.2 Ⅳ级围岩段衬砌设计(直墙拱形) (38)4.2.1 支护参数 (38)4.2.2衬砌内力计算 (39)4.3 Ⅱ、Ⅲ级围岩段衬砌设计 (48)4.3.1 支护参数 (48)4.3.2配筋计算 (49)5 辅助工程设计 (49)5.1 偏压处理方法 (49)5.2 超前支护设计 (49)6 施工组织设计 (52)6.1 概述 (52)6.1.1 隧道工程概述 (52)6.1.2资料依据 (52)6.1.3 施工准备工作 (52)6.2 施工方法 (53)6.2.1 施工方法选择的原则 (53)6.2.2 开挖方法 (53)6.3 普通水泥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施工 (57)6.3.1普通混凝土砂浆锚杆施工 (57)6.3.2喷射混凝土施工 (58)6.4 爆破设计 (59)6.4.1炸药品种选择 (59)6.4.2掘进进尺L (60)6.4.3 炮眼直径D (60)6.4.4炮眼布置 (60)6.4.5 装药结构 (61)6.5 出渣运输 (64)6.5.1 装渣方式 (64)6.5.2 装渣机械 (64)6.5.3 运输 (64)6.6 监控量测 (64)6.6.1 地表监测 (65)6.6.2 洞内监测 (66)6.6.3 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66)6.6.4 洞内监测 (69)6.6.5 洞内仪器施工方法及说明 (69)6.7 照明设计 (71)6.8 通风设计 (72)6.9 安全管理 (73)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隧道项目技术标综合说明

公路隧道项目技术标综合说明

公路隧道项目技术标综合说明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1、白奉公路xx隧道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和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2、《白奉公路xx隧道施工图设计》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75)6、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第二节编制原则一、选配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具有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施工进度以及安全保证等,直接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负责。

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隧道专业施工队参加本标段隧道工程的施工。

、严格遵循《省道白(杨)奉(节)公路xx隧道(xx)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及标前会议所澄清的问题和补遗书(第001号)等资料规定的内容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二、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合同段施工顺利、高效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在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上立足专业化,合理化、完善化建设。

四、施工组织: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五、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组成配套合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六、施工工艺:结合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

七、工期安排: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期,立足于合理化,依据图纸及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仔细分析、精心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不合理的安排造成的施工干扰及窝工现象。

八、安全保证:安全保证措施方面立足全面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九、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实行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强化施工安全、环境与水土保持措施,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公路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工艺标准

公路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工艺标准

瓦斯(溢出)地层公路隧道安全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适用于瓦斯(溢出)地层公路隧道。

对有可能发生瓦斯溢出的隧道,施工前必须确定瓦斯探测方法,瓦斯稀释措施、防爆措施、紧急救援措施。

隧道内只要可能存在瓦斯,必须按瓦斯隧道的要求组织施工。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瓦斯隧道施工在满足本工艺标准的同时,尚应满足以下标准,当与以下标准不一致时,应以下面的标准为准。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2.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02/ J163-2002)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

2.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1.1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勘测(包括地质超前预报)预测煤层的位置、产状、厚度、瓦斯的贮存状态以及采空区的分布情况,编制瓦斯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瓦斯控制方案、采空区的处治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等。

3.1.2瓦斯隧道除应按一般隧道布置勘探工作外,尚应适当增加钻孔,采取煤样和气样进行成分分析,并在现场进行瓦斯及天然气含量、涌出量、压力等测试工作。

3.1.3根据勘测获得煤体结构情况及有关参数,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瓦斯隧道的瓦斯工区、含瓦斯地段的等级划分。

3.1.4开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爆破、电工、瓦斯检测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学习瓦斯方面知识,由项目总工程师、现场施工负责人组织安全、技术员进行二级交底,由安全、技术员向工人进行三级交底,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3.2 机具准备3.2.1地质超前预报设备:地质雷达。

3.2.2钻孔设备:风动凿岩机、水平钻机。

3.2.3出渣运输设备(防爆型):装渣机、电瓶车、梭式矿车、内燃机车(有轨运输);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隧道施工通风作业工艺标准

隧道施工通风作业工艺标准

隧道施工通风作业工艺标准FHEC-SD-12-2-20071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包括瓦斯隧道在内的各类隧道的施工通风。

通风方式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确定。

所穿过的岩层不产生有害气体的短于300m的隧道或导坑贯通后的隧道,在洞内气体满足国家劳动保护要求时,施工可利用自然通风,其他情况均需采用机械通风。

22.12.233.13.1.13.1.23.23.2.13.2.23.2.33.2.43.3安装风机所需的基础螺栓、锚杆。

3.4作业条件3.4.1凿岩钻孔、爆破、出渣、运输、喷锚衬砌等工序施工时均应进行通风,主要地点是工作面。

3.4.2风机距洞口30m以上,避免洞内流出的污浊空气重新进入洞内,形成部分循环风。

4施工操作工艺4.1工艺流程图通风方式选择与布置风量计算风压计算选择通风设备设备布置安装质量检查4.2操作步骤及方法4.2.1通风方式选择与布置通风方式的选择与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设备条件、掘进长度、开挖面积以及污染物质的含量与种类等情况确定。

通风机通风系统的基本布置形式有送风式、排风式和混合式三种。

单一的送风式或排风式通风,适用于中、短隧道;混合式通风适用于长、特长隧道,以排风式管路作为通风主管道,送风式为局4.2.2以12v——允许最小风速,导坑应不小于0.25m/s,全断面开挖时应不小于0.15m/s,但均不应大于6m/s。

3按洞内同一时间内爆破使用的最多炸药用量计算风量(1)风管式通风①送风式通风式中:t——通风时间,min;A——1次爆破的炸药用量,kg;S——坑道断面积,m2;L——通风区段长度,m。

使用上述公式时,若考虑的通风区段长度L大于极限长度L极限,式中的L应该用L极限代替。

L极限按下式确定:式中:K′——紊流扩散系数,K′=0.8;b——爆破1kg炸药生成的CO量,b=40L/kg炸药;c——坑道内容许的CO浓度,c=0.008%;(注:有害气体统一换算成CO,1L的NO换算成6.5L的CO。

道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项目为某城市道路隧道工程,隧道全长约2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隧道穿越城市中心区域,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地面建筑和交通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本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二、测量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2.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3.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

三、测量内容1.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隧道各洞口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建立平面控制网;2.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两洞口附近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建立高程控制网;3. 洞内导线测量:测定洞内施工导线点的位置和高程;4. 中线测量:测定隧道中线的位置,确保隧道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5. 施工监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位移等参数进行监测。

四、测量方法及步骤1. 平面控制测量(1)依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采用导线测量法或三角网法建立平面控制网;(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设置测量标志,采用全站仪或卫星定位系统(如GPS)进行测量;(3)平差计算,求解控制网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 高程控制测量(1)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建立高程控制网;(2)选择合适的水准点,设置测量标志,进行高程测量;(3)进行高差计算,求解高程控制网数据,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洞内导线测量(1)根据隧道中线设计图纸,沿隧道中线布设施工导线点;(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测定导线点坐标;(3)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求解导线点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4. 中线测量(1)依据设计图纸,测定隧道中线起始点和曲线要素;(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中线测量,测定中线点坐标;(3)计算中线测量数据,求解中线点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隧道施工规范

隧道施工规范

三、隧道部分目录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2 编制说明1.3 章节划分2 施工准备2.1 施工场地规划2.2 四通一平建设2.3 驻地建设2.4 拌和站2.5 弃渣场、自办料场2.6 技术资料准备3 隧道总体施工工序3.1 分离式隧道3.2 连拱隧道3.3 小净距隧道4 洞口开挖4.1 施工前提条件4.2 工序4.3 施工技术4.4 施工工艺4.5 施工质量4.6 安全文明5 隧道洞身开挖5.1 施工前提条件5.2 工序5.2.1 一般要求5.2.2 分离式隧道5.2.3 连拱隧道5.2.4 小净距隧道5.3施工技术5.3.1 开挖轮廓线的确定5.3.2 钻爆设计一般要求5.4 施工工艺5.5 施工质量5.5.1 光面爆破5.5 2 开挖5.6 安全文明6 初期(超前)支护6.1 施工前提条件6.2 工序6.3 施工技术6.4 施工工艺6.4.1 初期支护6.4.2 超前支护6.5 施工质量6.5.1 初期支护6.5.2 超前支护6.6 安全文明7.仰拱与铺底7.1 施工前提条件7.2 工序7.3 施工技术7.4 施工工艺7.5 施工质量7.6 安全文明8.隧道防排水8.1 施工前提条件8.2 工序8.3 施工技术8.4 施工工艺8.4.1 防水板8.4.2 橡胶止水带8.4.3 衬砌背后排水设施8.5 施工质量8.6 安全文明9 隧道二衬施工9.1 施工前提条件9.2 工序9.3 施工技术9.3.1 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9.3.2 衬砌台车制造9.3.3 二衬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要点 9.4 施工工艺9.5 施工质量9.6 安全文明10 路面10.1施工前提条件10.2 工序10.3 施工技术10.4 施工工艺10.5 施工质量10.6 安全文明11.明洞与洞门施工标准化11.1 施工前提条件11.2 工序11.3 施工技术11.4 施工工艺11.4.1 明洞11.4.2 洞门11.5 施工质量11.6 安全文明12 监控量测12.1 监控量测前提条件12.2 工序12.3 监控量测技术12.3.1 量测项目规划12.3.2 主要量测项目测试标准12.3.3 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12.4 监控量测工艺12.5 监控量测质量12.6 安全文明13 附属工程13.1 水沟、电缆槽13.2 蓄水池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隧道施工的各项工序操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隧道施工标准化,克服质量通病,促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再上一个先新台阶,在现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编写本指南。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隧道施工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道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以下是关于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隧道位置、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制定施工计划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施工不对周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 隧道围岩处理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的施工和使用有着重要影响。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围岩处理,包括爆破、支护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围岩进行稳定性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问题。

3. 隧道施工工艺
隧道施工涉及到多个工艺流程,包括开挖、支护、衬砌等。

在进行隧道开挖时,要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支护工程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衬砌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隧道的使用寿命。

4. 施工期间的监控和管理
在隧道施工期间,需要进行监控和管理工作。

监控包括地质和
围岩的变化、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等方面。

管理涉及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施工过程的协调和组织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日志和记录,为后期隧道使用提供参考资料。

总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是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为公路交通的畅通和发展做出贡献。

JTJ042S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JTJ042S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JTJ 042-94编制说明根据交通部原工程管理司(91)工技字60号文通知,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为主编单位,西安公路学院、重庆交通学院、陕西省公路局、浙江省交通设计院为参加单位,组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编制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及其他类型的隧道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工程报告、施工总结和科研成果等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又部分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在规范编制的各个阶段,曾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几度修改,不断完善。

本规范既采纳了新技术、新工艺,又兼顾到传统施工方法的存在。

各章的条文规定,均以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对于一些目前我国没有实践经验或尚不够成熟的技术内容,本规范没有纳入或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本规范共分十六章及七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开挖、出渣与运输、施工支护、衬砌、监控量测、排水和防水、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辅助坑道、辅助施工方法、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附属设施工程等。

为使本标准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邮政编码;63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

1 总则2 施工准备3 施工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洞内施工测量3.3 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3.5 辅助坑道测量4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4.1 洞口工程4.2 明洞工程4.3 浅埋段工程5 开挖5.1 一般规定S.2 开挖方法5.3 超欠挖控制5.4 钻爆设计5.5 钻爆作业5.6 掘进机开挖6 出渣与运输6.1 装渣与卸渣6.2 运输7 施工支护7.1 一般规定7.2 锚杆施工7.3 喷射混凝土7.4 锚喷支护的质量检查 7.5 构件支护7.6 构件支护的架设8 衬砌8.1 一般规定8.2 拱(墙)架与模板8.3 模筑衬砌8.4 二次衬砌9 监控量测9.1 一般规定9.2 量测内容与方法9.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9.4 量测管理10 防水和排水10.1 一般规定10.2 施工防排水10.3 结构防排水施工11 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11.1 供风和供水11.2 供电与照明11.3 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12 辅助坑道12.1 一般规定12.2 斜井12.3 竖井12.4 横洞与平行导坑13 辅助施式方法13.1 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13.2 稳定开挖面的方法13.3 涌水的处理方法14 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14.1 一般规定14.2 膨胀性围岩14.3 黄土14.4 溶洞14.5 塌方14.6 流沙14.7 瓦斯地层15 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15.1 一般规定15.2 路基15.3 路面基层15.4 路面16 附属设施工程16.1 设备洞、横通道及其他 16.2 装饰工程16.3 营运管理设施1 总则1.0.1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公路山岭隧道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为了使其施工行为规范化,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有必要制订本规范。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应试题集及模拟试卷-隧道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应试题集及模拟试卷-隧道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应试题集及模拟试卷-隧道一单项选择隧道的断面形状常为(扁平马蹄形)隧道易在(拱顶)部位产生拉伸对于隧道内部喷射混凝土,施工应主要检测其强度(厚度)和平整度下列(砌块质量)不属于支护质量隧道防水材料包括注浆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排水管和(防水混凝土)对于浅埋洞口地段和某些偏压地段,隧道一般采用(地表注浆)加固对于松散破碎地层,隧道一采用(超前锚杆)支护方法用砂浆锚杆地段加固,要求锚杆砂浆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开挖隧道对极破碎地层,坍方体岩堆等地段,隧道一般采用(管棚钢架超前)支护方式管棚钢架超前支护,要求纵向两组管棚搭接长度应大于(3)m对于大量漏水的松散地段,通常采用(超前围岩深孔豫注浆)加固方式,砂浆土的隙直径必须大于浆液颗粒直径(3)倍以上方可注入.锚杆的插入孔内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95%)锚杆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超前锚杆与隧道轴线外角宜为(5~10)度超前锚杆孔位偏差要求(±50)mm超前锚杆支护宜采用(早强砂浆)作为锚杆与孔隔间的胶结物,以使尽早发挥超前自护作用,国内标准水泥粒径为0。

0085mm, 只能注入到(0.255)mm的孔隙或粗砂中水泥细度检验是采用筛析法为(80)um超前锚杆支护应保证前后两组支护在纵向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对于自稳时间很短12h的砂层,砂砾石层,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浅埋地段或处理方等地段,一般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处理措施影响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压力和流量的指标是(黏度)隧道开挖要求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硬岩是只岩石抗压极限强度大于(60)MPa隧道拱部允许超挖值平均和最大分别为(100,200)mm隧道开挖在工程上用得最广的是(钻爆法)激光断面仪法的测不定原理是(极坐标法)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部分在1m2内不大于(0.1)m2对于硬岩炮眼痕迹保存率标准为(80%)锚喷支护是对围岩(主动加固)钢架支护是对围岩(被动支撑)锚杆在工作时主要承受(拉力)锚杆孔位偏差为(±15) mm水泥砂浆锚杆,允许钻孔深度偏差为(±50)锚杆每安装(300)根至少应抽样1组(3根)进行拉拔力测试锚杆拉拔力试验,要求同组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达到(≥90%)的设计值反映喷射混凝土土物理性能及耐久性的综合指标是(抗拉强度)喷射混凝土采用的速凝剂应保证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喷射混凝土采用的速凝剂应保证终凝时间是(10)min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2车道隧道要求隔(10)m应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制一组试件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任意一组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0%)喷射混凝土厚度要求每10米至少检查一个断面,再从拱顶中线起每隔(2)m凿孔检查一个每个断面拱墙分别统计,全部检查孔处喷层厚度应保证(60%)以上不小于设计厚度.喷射混凝土与围岩黏结力要求IV类及其以上围岩不低于(0.8)MPa喷射混凝土与围岩黏结力要求III类及其以上围岩不低于(0.5)MPa喷射混凝土回弹模量要求拱部不超过(40%)喷射混凝土回弹模量要求边墙不超过(30%)目前工地用量最大的钢支撑方式是(钢格栅)钢架支撑在平地上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在纵面上斜度不得大于(2)度隧道支护与岩之间存在空洞时,会导致岩松弛,使支护结构产生(弯曲应力)地质雷达天线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大于两米,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0)mm地质雷达检测隧道初期支护以纵向布线为主,2车道断面必布设(5)条初砌界面出现信号幅度较弱,甚至没有点面反射信号说明初砌混凝土(密实)衬砌内钢筋反射信号(连续的小双曲线形强反射信号)喷射混凝土用水必须是无杂质的洁净水,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均不得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初期支护纵向布线应采用连续测量法,测理点距不宜大于(20)cm钢架支护不得侵入二次衬砌(5)cm隧道衬砌喷射混凝土,当同批试件组数大于等于10组时,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任一组的试件的抗压强不得小于设计值(85%)隧道衬砌喷射混凝土,当同批试件组数小于10组时,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任一组的试件的抗压强不得小于设计值(105%,90%)以防为主的隧道排水结构类型(水密型)目前隧道防材料使用最多的是(粘贴式)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验收批量为(5000)m土工合成材料的后度一般在(2MPa)的压力下测量直接反映土工织物反滤格和排水性能的指标是(抗压缩性)土工织物大多中通过(抗拉强度)承受荷载以发挥工程作用隧道混凝土的抗渗等到级不得小于(S8)当隧道衬砌处于地下水环境中,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隧道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试件每级(6)个隧道防水抗渗试验最大压力要求不(5)MPa隧道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以每组试件中有(3)人末发现渗水现象时的最大水压力表示隧道防水层铺设前要求喷射混凝土边墙基面平整度应满足(D/L≤6/1)防水板焊接要求每(1000)检查1处焊缝,75高分子防水卷材料试栏截取前,在温度23度正负2度,相对湿度45%-55%的标准环境下进行状态调整,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76高分子分防卷材热处理尺寸变化率试验时,标明每边的中点作为试样处理前后测量时的参考点,在标准环境下测量两参考点的初始长度,在80度正负二度的温度下恒温6小时,取出垫板置于标准环境中调节(24小时)再测量横向和纵向上两参考点的长度。

隧道路面施工工艺(隧道工艺标准系列之十二)

隧道路面施工工艺(隧道工艺标准系列之十二)

12隧道路面施工工艺12。

1 总则12。

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路隧道.12。

1。

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2。

1。

2。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

1.2。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2。

1。

2.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2.1。

2。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 12。

1。

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2。

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1。

2。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12.1。

2。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12。

1。

2。

9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J H12-2003)12。

2术语12.2.1混凝土路面采用混凝土材料做面层的路面。

其光反射率较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横向抗滑性能好,但产生裂缝后不易修补。

12。

2。

2沥青混凝土路面由沥青和矿料(如碎石、轧制砾石、石屑、砂和矿粉等),按一定配合比拌和,经摊铺压实成型的路面。

其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但其颜色呈黑色,光反射率不高。

在隧道中使用时又称为复合式路面。

12。

2.3 基层直接位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下的主要承重层(钢纤维混凝土),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的主要承重层(素混凝土)。

12.2.4 底基层又称“整平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承重层(素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铺筑的辅助层(素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

12.3施工准备12.3。

1施工准备12.3。

1。

1 应保证隧道基底无渗水、无积水.12。

3。

1.2 清理洞内道路障碍物。

12.3。

1.3 如隧道基底在施工过程中有溶洞,则要经回填处理,并按规定要求夯实.12。

3。

1。

4 施工机械检查与施工现场推备。

12。

3。

1。

5 论证能否就地取材,并核对有无特殊的材料要求,根据品种、规格和数量制定供应计划。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一、洞口工程1、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1.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1.2、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1.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不留后患。

1.4、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1.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1.6、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1.7、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1.8、开挖的土石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1、9、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1、10、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1、11、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下列要求:(1)土质地基应平整夯实,土质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如系接唱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4)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5)灌注砼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6)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7)、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8)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9)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垫排水系统连通。

二、明洞工程1、明洞衬砌施工可选用下列几种方法:(1)当边坡能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2)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顶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3)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侧边墙,继做拱圈,再做内侧边墙;(4)当路堑式明洞拱脚地层松软,不能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待起拱线以上挖成后,采用跳槽挖井法先灌注两侧部分边墙,再做拱圈,最后做其余边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1.0.1 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岭隧道。

1.0.3 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1.0.4 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

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0.5 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

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1.0.6 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1.0.7 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

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8 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1.0.9 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1.0.10 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0.11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12 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0.13 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2 施工准备2.0.1 隧道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调查研究,核对设计文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

2.0.2 施工前,应深入工地做好以下调查工作:2.0.2.1 预测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2.0.2.2 对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进行方案比选。

2.0.2.3 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2.0.2.4 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讯、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2.0.2.5 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2.0.2.6 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方案。

2.0.2.7 可资利用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2.0.2.8 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

2.0.2.9 施工中和营运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2.0.3 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对,做好以下工作。

2.0.3.1 掌握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隧道方案的选定及设计经过;2.0.3.2 重点复查对隧道施工和环境保护影响较大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保护措施是否恰当;2.0.3.3 核对隧道平面、纵断面设计,了解隧道与所在区段的总平面、纵断面设计的关系。

2.0.3.4 核对洞门位置、式样、衬砌类型是否与洞口周围环境相适应。

2.0.3.5 核对设计文件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与施工实际条件是否相符合。

2.0.3.6 核对洞外排水系统和设施的布置是否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相适应。

2.0.3.7 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和复查测量控制点、施工测量用的基准点及水准点,并定期进行复核。

2.0.5 选择施工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结合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力量、安全生产、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组合等情况合理确定,并依此编制进度计划。

2.0.6 隧道开工前应绘制施工场地总布置图。

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以洞口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2)轨道运输的弃渣线、编组线和联络线,应形成有效的循环系统。

(3)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

(4)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

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

(5)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

(6)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键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

(7)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形成网络。

(8)危险品库房按有关规定办理。

2.0.7 弃渣场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容量足够,且出渣运输方便;(2)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3)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4)不得堵塞河道、沟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

2.0.8 临时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临时工程应在隧道开工前基本完成;(2)运输便道需引至洞口,满足使用期限运量和行车安全的要求,并经常养护,保证畅通;(3)风、水、电设施应靠近洞口,安装机械和管线应按有关规定布置,并及早架设;(4)临时房屋应结合季节和地区特点,选用定型、拼装或简易式建筑,并能适应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5)严禁将临时房层布置在受洪水、泥石流、坍方、滑坡及雪崩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

临时房屋的周围应设有排水系统,并避开高压电线。

生活用水的排放,不得影响施工,并防止产生次生灾害。

2.0.9 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成套的试验仪具,并做好钢材、木材、水泥、砂石料和混凝土等材料的试验工作。

2.0.10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做好的材料、机具设备、量测计划及仪器的准备工作。

2.0.11 隧道开工前,宜及时做好洞口前容易干扰洞身施工的有关工程。

2.0.12 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情况,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和培训。

3 施工测量3.1 一般规定3.1.1 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3.1.2 隧道施工时应做好下列工作:(1)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应定期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2)洞外水准点、中线点应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

3.1.3 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

水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

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校,保证仪器具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光电测距仪时,应按其使用规定要求进行。

3.1.4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口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的精度以及两洞口水准点间往返测高差不符什,均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的规定。

3.1.5 隧道竣工后应提交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

3.2 洞内施工测量3.2.1 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

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

无团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

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中线点间距直线部分不宜短于100m;曲线部分不宜短于50m。

当用正倒镜延长直线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延伸的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mm。

3.2.2 特长隧道、长隧道及采用大型掘进机械施工的隧道,宜用激光设备导向。

3.2.3 供导坑延伸和掘进用的临时点可用串线法标定,其延伸长度在直线部分不应大于30m;曲线部分不应大于20m。

串线法的两吊线间距不宜小于5m。

用串线法标定开挖面中线时,基距离可用皮尺丈量。

3.2.4 开挖前应开挖断面标出设计断面尺寸线,开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并绘出断面图。

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的隧道,上部导坑的中线每引伸一定距离后,应与下部导坑的中线联测一次,用以校核上部导坑的中线点或向上部导坑引点。

3.2.5 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经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大于10m。

3.2.6 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无误。

3.2.7 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间距以200~500m为宜。

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

为使施工方便,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宜每100m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复核。

3.3 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3.3.1 贯通误差的测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测的两方向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的团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置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

(2)采用中线法测量时,应由测量的相向两方向分别向贯通面延伸,并取一临时点,量出两点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得出该隧道的实际贯通误差。

(3)水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或中线点上,所测得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

3.3.2 贯通误差的调整应按以下方法进行:3.3.2.1 用折线法调整直线隧道中线。

3.3.2.2 曲线隧道,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长度比例调整中线。

3.3.2.3 采取精密导线法测量时,贯通误差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

3.3.2.4 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采用由进出口分别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3.3.3 隧道贯通后,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的100m地段内(即调线地段)调整。

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及高程进行放样。

3.4 竣工测量3.4.1 隧道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以路线中线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标出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水平宽度。

3.4.2 隧道永久中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用混凝土包埋金属标志。

直线上的永久中线点,每200~250m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一个;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

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3.4.3 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应埋设一个,短于1km的隧道应至少设一个,并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