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排列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语文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d685a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5.png)
初中语文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大全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很难学习,学习语文兴趣不浓,成绩很不理想,其实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想学好它其实并不困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排序题的技巧1.找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等)来抓语段的中心。
2.理思路。
总体上看:相并关系(并列,对照);相承关系(顺接,层进);相属关系(总分)。
局部看:逻辑关系(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
3.抓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语,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现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理顺句序也就简单多了。
初中语文排列语序技巧1.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2.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
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3.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人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4.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5.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切入口。
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中考语文排序题的突破技巧1.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语境一般能提及或指示话题,还能确定语段的表述对象,并暗示着下文语意的表达方向。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5e3d95f3169a4517623a334.png)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语句排序题说不上很难,但是有点麻烦,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上,快速而准确地选出答案,能增大获得面试入场券的概率。
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一、找显眼的提示词一些语句排序题的首句不好判断,即使从它的选项中可以知道只有这两句中的一句是首句,但是你在那里琢磨半天,盯着这两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出来哪句是首句,这可怎么办?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放弃判断首句,去看其他语句,找突破口,比如说一些语句中会出现明显的指示词,如这、它、与此类似、总之……,这些你一眼扫过去就能发现的明显词汇,将帮你快速锁定答案。
不信?看下面这道2019年国考真题,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千万别眨眼啊!【例1】①未开采的煤炭只是一种能源储备,只有开采出来,价值才能得到发挥②充分挖掘并应用大数据这座巨大而未知的宝藏,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③有人把大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④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沉睡”的时候是很难创造价值的,需要进行数据挖掘⑤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规模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⑥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用”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⑤④⑥B.⑤③④⑥①②C.③⑤②①④⑥D.⑤④③①⑥②【解读分析】看到这一正确率是不是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呢?因为不只你一个人错了,还有这么多小伙伴陪着你呢!大家拿到这题肯定先看③和⑤了吧,在那里研究半天,发现两句好像都可以做首句,不好排除啊。
这可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一句一句挨着看一遍,慢慢缕缕顺序,挨个排除呗!”只能说这位考生太耿直了,看笔者下面放个大招!不知道大家注意到第⑥句没,“与此类似”,多么明显的提示词啊,就这么坦荡荡地放在大家眼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漏掉它啊!“此”指的是什么?“大数据不在大而在于用”到底与什么类似呢?看前面几句,明显就是指第①句,所以①⑥肯定是在一起的,看看选项,只有D项是这么排序的,按照D 项的顺序验证一下,很通顺,就选D。
三年级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342e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f.png)
三年级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训练(含答案)引言语文句子排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在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他们需要研究如何正确地排序句子,以使其具备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语义连贯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语文句子排序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训练示例和答案。
方法一: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排序这种排序方法适用于叙述性文本或描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句子。
学生需要根据句子中提供的时间线索,将句子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
示例句子:1. 昨天是小明的生日。
2. 他收到了一只漂亮的玩具熊。
3. 他的朋友们一起来参加了生日派对。
4. 他们一起吃了美味的蛋糕。
正确排序:1-4-2-3方法二:按照主题排序这种排序方法适用于包含多个主题的文本,学生需要根据句子中提供的主题线索,将句子按照主题进行排序。
示例句子:1. 马可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喜欢讲笑话。
2. 小明很喜欢动物,他在家里饲养了一只小猫。
3. 莉莉非常爱运动,她每天都去操场跑步。
4. 爷爷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喜欢读书。
正确排序:4-2-3-1方法三:按照逻辑关系排序这种排序方法适用于包含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的句子,学生需要根据句子中提供的逻辑线索,将句子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示例句子:1. 太阳下山了,天变得黑了。
2. 小明生病了,所以他没有去学校。
3. 雨下得很大,海里的水变得更蓝了。
4. 妈妈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大家都夸她做得好。
正确排序:1-3-4-2结论通过研究和训练这些简单实用的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三年级的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和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和示例进行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句子排序的技巧。
注:本文提供的示例句子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和设计相关练习。
按正确的语序写句子的技巧
![按正确的语序写句子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5d3d7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3.png)
按正确的语序写句子的技巧写句子时按照正确的语序组织词语和短语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使句子更清晰易懂,并能准确传达所表达的意思。
下面将介绍几种技巧,帮助你按正确的语序写句子。
1. 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在中文中,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最常见的句子结构。
在写句子时,首先确定谁是主语,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谓语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最后确定宾语是谁,即接受主语动作的对象。
例如:我明天将去参加会议(主语)。
她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主语)。
2. 时间、地点、方式状语的顺序当在句子中添加描述时间、地点或方式的状语时,一般的顺序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
这样的顺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句子中各个状语的关系。
例如:昨天我在公园里慢慢地散步(时间状语)。
他在家里快速打开了电视(地点状语)。
3. 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在中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
当句子中有多个形容词修饰同一个名词时,一般按照质量和大小、形状、颜色、来源等顺序排列。
例如:一个大、漂亮的房子(质量和大小+形状)。
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温度+形状)。
4. 主从句的顺序当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主句和从句时,一般主句在前,从句在后。
这样的顺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从句是对主句的补充或解释。
例如:我昨天去了公园,因为天气很好(主句+从句)。
她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所以沉浸其中(主句+从句)。
5. 修饰语的顺序当在句子中出现多个修饰语时,一般是先放置限定性修饰语,再放置非限定性修饰语。
这样的顺序可以使句子更加清晰易懂。
例如:那个黑色的小手提包很漂亮(限定性修饰语+非限定性修饰语)。
我喜欢鲜艳的、五颜六色的花朵(限定性修饰语+非限定性修饰语)。
写句子时遵循正确的语序可以使句子更加清晰易懂,并且能够准确地传达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确定主谓宾的顺序,照顾好状语、修饰语以及主从句的顺序安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句子。
请在表达过程中注重语序的合理性,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句子更加地道自然。
给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
![给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56148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a.png)
给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
对于给句子排序的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做法:
1. 根据时间顺序排序:根据事件的发生顺序或时间先后来组织句子的顺序。
可以使用时间状语词如“首先”、“其次”、“最后”
来标识句子的时间关系。
2. 根据空间顺序排序:根据事物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组织句子的顺序。
可以使用空间指示词如“上方”、“下方”、“左侧”、“右侧”来表达句子之间的空间关系。
3. 根据逻辑顺序排序: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句子的顺序。
可以使用逻辑连词如“因此”、“然而”、“所以”来标识句
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根据重要性排序:将最重要的句子排在前面,次要的句子排在后面。
可以根据句子的信息量大小、关键性以及对主题的重要程度来判断句子的排序。
5. 根据主题排序:将具有相同主题或类似主题的句子放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组织句子的逻辑结构。
除了以上方法和技巧外,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文本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排序方法。
在进行句子排序时,要注意逻辑连贯性、条理性和清晰度,确保句子的顺序能够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语句排序题七大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题七大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c3749c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2.png)
语句排序题七大解题技巧
1. 熟悉题目语句的含义
在做语句排序题之前,首先要熟悉每一个句子的含义,这对于你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解答题目至关重要。
2. 寻找语句之间的关联
在把每一个语句搞清楚之后,便可以从思维角度,把语句之中两两关联起来,找出各句存在的联系,如转折关系、时序关系等等。
3. 把语句分类
将各句子进行分类,例如:开头句、最后句、中间句,再把同一类别的语句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共性。
4. 标记强弱指示词
指示词是将几个语句连接起来的关键词,句与句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时序、转折等关系,所以,把题中出现的指示词标记出来,可以帮助你很快归纳出语句的正确顺序。
5. 从结构上思考
语句排序题的题干中,通常会给出一个“框架”来表现语句排序的结构,找出题干的结构,在结构上对语句进行排序思考和分析,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6. 从时态上思考
对于一些时间上有顺序要求的语句,可以从时态的角度思考,根据时态的变化,总结出时序的顺序。
7. 从具体情况出发
解题时,有时也可以从语句中所涉及的具体情况出发,比如情节、人物等,从而发现语句之间的有关联。
2024年高考语文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例析
![2024年高考语文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0d628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f.png)
2024年高考语文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例析句子排序题是多年来的中考常见题型,按照其外在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没有背景材料,即只有若干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按顺序排列。
一类提供背景材料,即把若干句子从一定的语境中提取出来,有意打乱其顺序,设计试题,让学生重新排序。
排序题多为选择题型,所以,充分利用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
非背景材料中考排序题非背景材料排序题的解题策略,是将一团乱麻理出个头绪,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结合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如代词、关联词等,利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判断。
01第一层次法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
②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③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④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⑤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A.③①⑤④②B.③④①⑤②C.③⑤④②①D.④②③①⑤[解析]第一种方法:通读全部句子,找出其第一层次。
以上五句可一分为二:③①与其他三句为第一层次,其关系为转折关系。
据此,可选择A。
用“第一层次法”判断这道题最简单。
第二种方法:利用重要标志“代词”。
第①句中有“该地区”,其他出现“地区”的句子只有③④两句,可排除C。
第②句中有“这种稀有鸟类”,其他句子出现鸟类的只有④,②必须排在④之后,可排除B。
第⑤句有代词“如此”,根据全句内容,⑤应在③①之后。
02后面切入法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导致果实内的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令掌叶木濒危。
②掌叶木虽然结的果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种子天然的破坏。
③掌叶木果实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果实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
④加上果实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
汉语的语序
![汉语的语序](https://img.taocdn.com/s3/m/29931a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5.png)
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序是指汉语中词语排列的顺序。
汉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今天吃了面条”,其中“我”是主语,“吃了”是谓语,“面条”是宾语。
但是,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它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1. 排列位置动态在汉语中,谓语是最重要的成分,因此在一个句子中,最常见的用来调整语序的方法是移动谓语。
比如,下面两个句子应该表达同样的意思,但他们的语序不同,只是将他们的谓语动词从中间调整到了两端。
我昨天去了超市。
昨天我去了超市。
2. 描述位置和时间另一个常见的改变语序的原因是为了描绘时间和位置。
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态度相同,但后一个句子将陈述对象的位置放在了前面。
在画廊里,我看到了那个画家。
我看到了那个画家在画廊里。
3. 主体和被动语态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语序变化是主动和被动语态。
在汉语中,没有像英语中使用助动词“被”或“被动语态”的方法。
不过,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被动语态,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使用“被”用于在被动语态中。
例如:他吃完了鸡肉。
鸡肉被他吃完了。
4. 强调句子成分最后,汉语语序的最后一种变更是为了强调句子中的一个部分。
例如,如果想要强调时间,下面的句子将以“去年”开头。
去年,我去了香港。
总之,汉语的语序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通过使用不同的语序,说话者可以改变句子的重音,使某个词或短语更加突出。
因此,在学习汉语时,了解汉语语法规则和灵活的语序是非常重要的。
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及真题讲解
![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及真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4339f0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9.png)
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及真题讲解语句排序解题技巧及真题讲解:一、观察选项,首句排除排序题从首句入手是做题的一大法宝,直接可以帮助考生排除干扰选项。
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脉络,不难发现,以下所涉及的首句类型都是可以排除的:1.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不作首句。
例如“他(他们)”、“这(这些)”、“那(那些)”等。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作首句例如“甚至”、“但是”、“也”、“所以”等。
3.含有总结性的词语不作首句例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意味着”等。
4.具体分析、无主语的句子不作首句例如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语,合并同类语句有些题目可以通过首句排除,有些题目第一步不好排除,那就可以通过寻找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进一步合并同类语句,再进行排除。
标志性的词语主要涉及以下类型:1.关联词【真题示例】①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②维持世界秩序并保存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面临、但想象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③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④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⑤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⑥但可能会使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枯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③①②⑥B.②⑤③⑥①④C.②④①⑤⑥③D.⑤⑥②③①④【答案】B。
解析:首先观察首句,②句提出问题,⑤句分析问题,所以②句应放在第一句。
可排除A、D。
③和⑥中有一对关联词“虽然……,但……”所以③⑥放在一起,并且③在前⑥在后,由此,答案选B。
2.指代词【真题示例】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结构,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是实用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②①④③B.⑤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⑤D.⑤②①③④【答案】A。
现代汉语的语序的规律是什么
![现代汉语的语序的规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1d157c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5.png)
1、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2、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 ,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
3、从多层定语的角度说,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例如: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4、从多重状语的角度说 ,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语文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15533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b.png)
语文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摘要:1.了解句子排序题的考查重点2.解析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3.总结应对句子排序题的策略正文: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句子排序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它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要了解句子排序题的考查重点。
这类题目主要关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
因此,在解答句子排序题时,我们要着重分析这些方面,以便找出正确的顺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1.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阅读题目中的句子,找出句子之间的因果、转折、递进等逻辑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2.寻找关键词和提示词关键词和提示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的词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句子的顺序。
3.分析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分析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有助于我们确定句子在整体语境中的位置。
4.运用排除法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句子顺序,可以采用排除法。
将选项逐一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应对句子排序题的策略:1.认真阅读题目,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2.分析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和关键词、提示词。
3.运用排除法,逐步确定句子顺序。
4.检查答案,确保句子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通过以上解题技巧和策略,相信大家在遇到句子排序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初中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
![初中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21a2b7c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0.png)
初中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初中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
一、言必有物,物在前,
意思清晰,读起来亮。
二、主语谓语,要排好,
连词分句,更加妙。
三、也要注意,名词后面,
动词副词,要紧跟着。
四、定语定量,不可少,
前置后置,都应考。
五、状语位置,要当心,
句首句尾,常见因。
六、各种表语,不同意,
有形有态,要安排。
七、宾语从句,不好排,
它在主句,应留意。
文章脉络:本文介绍了初中语文语序排列规则的顺口溜。
通过一些简
洁明了的表达,可以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掌握语序排列的基本规则。
文章的核心内容包括主谓语、连词分句、名词后面的动词副词等重点。
同时,本文还着重介绍了状语位置和宾语从句的排列方法,并在文章
结尾点名主旨,再次强调了初中语文语序排列规则的重要性。
总之,初中语文语序的排列规则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
希望本文的
顺口溜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则,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句子语序排列正确方法
![句子语序排列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a278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c.png)
句子语序排列正确方法
句子语序排列就像搭积木一样,可不能乱搭呀!那正确的方法是啥呢?先确定句子的主干,就像盖房子得先有框架。
主干找对了,句子就有了基本模样。
这一步可重要啦,要是主干搞错了,那整个句子不就歪七扭八了?接着把修饰成分往主干上放,就好比给房子装修。
得注意修饰语的位置,放错了地方,句子读起来那叫一个别扭。
在这个过程中有啥要注意的呢?可不能随心所欲地乱放词语呀!得考虑逻辑关系,就像走路得一步一步有顺序。
要是不按逻辑来,句子不就成了一团乱麻?还有哦,注意词语的搭配,别弄出个不搭调的组合,那可太搞笑啦!
那句子语序排列正确有啥好处呢?在写作的时候,能让你的文章通顺流畅,读起来那叫一个舒服。
这就好比一辆好车,开起来顺顺当当。
在交流中,也能让别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意思,不会产生误解。
要是语序乱七八糟,别人还不得听得一头雾水?
比如说写作文的时候,正确排列语序能让文章更有文采。
“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
”要是排成“大地上洒在阳光,明亮而温暖。
”这啥呀?完全不通嘛!在日常对话中,说话有条理,别人也会觉得你很靠谱。
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真的超重要呀!它能让你的表达更清晰,交流更顺畅。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好好排列句子语序哦!。
语序排列题的几种解题技巧
![语序排列题的几种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1f213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68.png)
语序排列题的几种解题技巧解析:①②。
关键句为“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根据递相依从的关系,应该先描述月光的照耀,再描述远处传来的瀑布声,最后描述周围的宁静,因此排列顺序为①②。
2、根据逻辑关系确定顺序。
如由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
例如: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他不懂得珍惜机会,----------------------,他的竞争对手却趁机发展壮大。
①最终,他输得一败涂地,彻底垮掉了。
②他总是抱怨生活不公,却不自省自身的不足;③他没有认真研究,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④他不愿意与同事合作,总是自己一个人独立行动。
解析:②③④①。
根据因果关系,应该先描述他的不足和抱怨,再描述他不懂珍惜机会,最后描述他败北的结局。
3、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确定顺序。
即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
例如: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①洛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②隋唐时期,洛阳曾是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明清时期,洛阳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④现在,洛阳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解析:①②③④。
根据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应该先描述洛阳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再描述隋唐时期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最后描述现在的旅游城市。
4、根据时间、空间、逻辑关系交叉考虑。
即综合运用时间、空间、逻辑关系,综合判断句子的排列顺序。
例如: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①在教育方面,中国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②中国的科技进步在世界上也是有目共睹的;③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④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解析:④①②③。
根据空间顺序,应该先描述中国的文化底蕴,再描述教育、科技、经济方面的发展,根据逻辑顺序,应该先描述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再描述其它方面的发展。
语文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ed61e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2.png)
语文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句子中有时间、地点等状语,要根据时间、地点的顺序排列。
根据句子长度进行排序。
将较短的句子放在前面,较长的句子放在后面。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句子过长而使读者感到厌烦。
对于长句,需要先进行句子切分,将长句化为短句,再按照短句的顺序进行排列。
语文句子排序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找中心话题:每一个段落都有一个中心话题,把与这个中心话题最紧密的句子放在前面,其他句子围绕它展开。
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句子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根据这些关系,可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抓取关键词:关键词在文中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可以帮助确定句子的位置。
注意代词的指代关系:代词指代前文提及的人、事、物,根据指代关系可以确定句子的位置。
总结概括:对于一些段落,可以概括其大意,然后根据概括的内容进行排序。
首尾句确定法:对于一段只有一句话的情况,确定首尾句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总结性的句子放在段落的最后,而具体的描述或解释放在段落的最前面。
总分总结构法:对于总分总结构的段落,首先确定总述部分,然后
按照分述的顺序进行排序,最后确定总结部分。
段落的连贯性:注意段落的连贯性,不要出现前后文不搭的情况。
标点符号的提示: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分隔和提示的作用,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的位置。
语感判断法:通过阅读全文或段落,凭借语感来判断句子应该放在哪里。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
通过以上方法与技巧,可以有效地对语文句子进行排序。
现代汉语语序顺序口诀
![现代汉语语序顺序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74de9ee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b.png)
一、基础概念1. 语序:指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2. 顺序: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二、主谓宾顺序1. 主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 谓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词。
3. 宾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承受者。
口诀:主语先行谓语后,宾语紧跟其后行。
例句:小明在公园玩耍。
解释:小明(主语)在公园(状语)玩耍(谓语)。
三、定语顺序1. 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口诀:定语前置紧相连,修饰名词定语先。
例句:红色的苹果。
解释:红色(定语)的(助词)苹果(名词)。
四、状语顺序1. 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口诀:状语后置先动后,修饰成分紧相连。
例句: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解释:他(主语)昨天(时间状语)去了(谓语)图书馆(宾语)。
五、补语顺序1. 补语:句子中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口诀:补语后置先动后,补充说明跟其后。
例句:他考了满分。
解释:他(主语)考了(谓语)满分(补语)。
六、多重定语顺序1. 多重定语:句子中多个定语修饰同一个名词。
口诀:多重定语顺序定,从远到近依次行。
例句:那座高大的古老教学楼。
解释:那座(地点状语)高大的(形容词定语)古老(形容词定语)教学楼(名词)。
七、多重状语顺序1. 多重状语:句子中多个状语修饰同一个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
口诀:多重状语顺序定,从近到远依次行。
例句:他今天晚上在图书馆学习了两个小时。
解释:他(主语)今天晚上(时间状语)在图书馆(地点状语)学习了(谓语)两个小时(数量状语)。
八、疑问句语序1.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或询问的句子。
口诀:疑问句中语序乱,主谓宾语随问题。
例句:你从哪里来?解释:你(主语)从哪里(疑问词)来(谓语)?九、感叹句语序1. 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或意见的句子。
口诀:感叹句中语序乱,主谓宾语随感情。
例句:太棒了!解释:太棒了(感叹词)!十、否定句语序1. 否定句:用来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
语序排列及答题技巧
![语序排列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1e7e76b856a561253d36f47.png)
语序排列及答题技巧语句排序及其答题技巧语句排序及其答题技巧第一节语句排序概述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一般是5个或6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的试题。
这种试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表面上考查了考生的语感,实则考查了考生对于文体风格及特征的掌握情况,测查了考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功底与逻辑思维能力。
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型试题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
语境类试题在题干语句中设置了语言环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协调的考查。
这类试题又包括有具体上下文的直接设置语境题和按特定要求调整语序的间接设置语境题两小类。
非语境类试题的题干语句没有设置语言环境,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
语句排序型试题题设的提问方式一般是“将以下6个(或5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或者“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等等。
例如:1、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A.③⑥⑤②④①B.⑤①⑥③②④C.①⑥③⑤②④D.②④⑥③⑤①【解析】D。
在本题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甚至”,“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那么它前面就应该是语义弱化一些的,指揣度难易方面的句子。
语文排序题解题技巧及练习
![语文排序题解题技巧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40c82133687e21af45a970.png)
语文排序题解题技巧及实战训练一、考点概要排列语序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连贯,是很好的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训练方式。
基本要求是连缀句子。
将思想表达清楚,不乱不涩,考虑好前后的贯通和衔接的紧密。
排序题近年来受到了很多命题者的青睐,从最近两年的中考试卷看,考查的题型主要有①选择题;②要求把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打乱顺序的一组句子重新排序;③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让考生自主排序。
二、方法技巧考生快速解答这类排列语序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寻线索:记叙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
线索可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事件发展、人物变换、情感变化等方面去寻找。
2、理顺序:说明文段一般有明确的说明顺序,其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等,可依此顺序重新排列打乱的句子。
3、明结构:议论文段的论证结构。
有总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说明文段也有这些结构特点),可依其结构规律排列语序。
4、抓词语: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与下旬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承接,据此可给句子排序。
还可以通过找上下旬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语言标志,来正确排序。
5、找重点句:找总领句或总结句。
如提出问题的句子,概述句后总结性的句子。
6、按照逻辑思维的习惯和认知的过程来排序。
即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排序。
总之,在梳理、排列语序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读材料,首先要找准中心词、中心句,分析其它词与中心词,其它句子与中心句的关系。
还可以抓住一些代词、关联词语和带总结性的词语或找出首句和尾句来帮助分析,如果是选择题,不妨先通过排除法来缩小范围。
三、典例解析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笔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语文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
![语文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c632e1c647d27284a73511b.png)
语文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一、复习要点句子的排序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考查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考点分析常见题型一般为选择题1、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2、选出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考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①重新排列句子顺序。
[例1](2009年佛山市)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B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②④①③B. 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②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短语或句子;[例2](2009年滕州市)依次填入下列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目( B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人②把芬芳献给别人③以苦痛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A. 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三、备考指南掌握句子排序的方法1、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
例: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答此题时,要注意“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第②句应为中心句,按句内语序要先从门的作用谈起,所以第⑤句排在第二位,第③句又紧承“出进”话题而谈,①④两句又紧承第③句话题,从“不仅仅……进来出去”谈到“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排序及其答题技巧语句排序及其答题技巧第一节语句排序概述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一般是5个或6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的试题。
这种试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表面上考查了考生的语感,实则考查了考生对于文体风格及特征的掌握情况,测查了考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功底与逻辑思维能力。
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型试题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
语境类试题在题干语句中设置了语言环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协调的考查。
这类试题又包括有具体上下文的直接设置语境题和按特定要求调整语序的间接设置语境题两小类。
非语境类试题的题干语句没有设置语言环境,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
语句排序型试题题设的提问方式一般是“将以下6个(或5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或者“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等等。
例如:1、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A.③⑥⑤②④①B.⑤①⑥③②④C.①⑥③⑤②④D.②④⑥③⑤①【解析】D。
在本题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甚至”,“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那么它前面就应该是语义弱化一些的,指揣度难易方面的句子。
因此,②就正好就应该在④之前。
句⑥出现了“比方说”这样的字眼,很明显是在举例子。
前边必定要有观点。
⑥举例说明的是自己尽力回忆从前写作的心境,但是非常困难,不能完全准确再现。
我们发现,这正好是对④的观点例证。
③则是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出作者的回顾和创作谈是值得怀疑的。
接下来,用⑤这样的众所周知的哲理来佐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①。
回过头再看一下,这一结论是对“心理活动”和“创作活动”二者的结论,而句②④说的是心理活动,③⑥说的是创作活动,而从句①中,先出现“心理活动”,后说“创作活动”,可知作者先谈心理活动②④,后谈创作活动⑥③。
因此正确答案毫无疑问,故选D。
第二节语句排序型试题的答题步骤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
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
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
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
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
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
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第三节语句排序型试题的答题方法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孤立的单个句子在片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片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
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
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语句排序型试题的规律,从而探索出科学实用的答题方法。
一、前后勾连法既然是排序,那么,这些语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主要体现在语句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上。
“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它的作用就承前启后。
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例如: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________。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解析】②③⑤④①。
该题的第⑤句特别需要关注,因为它的开头“这想象的喜悦”起到了“勾前”的作用——紧承③句末尾的“而是依据这种想象”;它的结尾“悟性的陶醉”起到了“连后”的作用——连接着④句的开头“我们的感动”。
这样,③⑤④就形成了一个近似顶真修辞格的勾前连后的句群。
二、层次分解法将语句排序后所得到的答案是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所表达的内容就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因此,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
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最后把这几个层次的语句组合成正确答案。
同理,在给句子排顺序,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这实质上是层次分解法的具体运用。
例如: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解析】B。
供排序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⑤句为第一层次,总提“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和《禹贡》”;③①句为第二层次,分述“《山经》”和“《禹贡》”;②④句为第三层次,总说“中国区域地理著作”此后的发展情况,而④句则是对②句的例证。
这样,五句话就形成了“总—分—总”三个鲜明的层次。
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①②④,故选B。
三、行文脉络分析法就是分析行文的逻辑关系。
只要行文,就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因此,通过对行文脉络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语句的排列顺序。
例如: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A.③⑥①④⑤②B.③⑤①②⑥④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③①②④⑥【解析】D。
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
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
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
故选D。
四、关联词语提示法关联词语在我们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重点句,主旨句。
同样,关联词语所代表的语义关系在语段中是逻辑关联的,在句子拆分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关联词语来找到它的上下句。
所以,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常用关联词必须像我们记忆乘法表那样,熟记熟背,张口就来。
关联词语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在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例如: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