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步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 需要简单仪器或高科技设备采集 数据和分析步态的运动学和运动学特征。
1、定性分析(目测分析法) 注意观察: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 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 手臂摆动、
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 助装臵(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承重反应 (足放平 )
(三)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 变化
关节运动角度 站立中期 骨 盆 :中立位
髋关节
膝关节
30°屈曲— 0°
15 °—5° 屈曲
踝关节 15 ° 跖曲—10°背屈 关节运动角度 站立末期 骨 盆 : 5° 旋后
(足跟离地) 髋关节 0°— 10°过伸展 膝关节 踝关节 5° 屈曲 10°背屈—0°
指从足跟着地到足趾
2、支撑相
(一个步行周期包括单支撑期和双支撑期)
一条腿与地面接触并负重时称“单支撑期” 体重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传递,双足同时与地面接 触时称“双支撑期”
2、分期
1、站立相
包括: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2、迈步相
包括: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迈步前期
迈步中期 骨 盆 : 中立位 髋关节: 20 °—30 °屈曲 膝关节 : 60 °—30 °屈曲 踝关节 10 ° 跖屈—0°
关节运动角度
迈步末期 (减速期) 骨 盆 5° 旋前 30 °屈曲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30 °屈曲—0 °
0
(四)正常步态中主要下肢肌群活动
足跟着地 (首次着地)— 正常运动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30°屈曲 0°~15°屈曲 0°~15°屈曲 骶棘肌、臀大肌、腘绳肌收缩 股四头肌先行向心性收缩以保持膝关节 足放平(承重反应)
髋关节 30°20°
减速期 (减速末期)
屈曲膝关节 60°~30°~0°
踝关节 中立位
作用于髋关节的肌群 作用于膝关节的肌群 作用于踝关节的肌群 腘绳肌收缩 股四头肌向心收缩以稳定膝关节 背屈
于伸展位,为足跟着地做准备
(五)步态分析的方法
包括:
定性分析 通常采用目测观察的方法获得第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 地时两点间的距离称为步长,以cm为单 位表示。
步长与身高有关,身材愈高,步长愈大
后两次着地 点间的距离称为步幅,以cm为单位表示。 (3)步宽 指两足心之间的平行距离。 (4)足角 指贯穿整个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 向所形成的夹角。
4、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 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 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 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 要素,其内涵是有关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所 涉及的最基本知识,进行步态分析者应当熟 练掌握。
(1)步长
1、站立相包括
首次着地 足跟或足底的其它部位接触地面的瞬间,
站立相的起始点。 承重反应 一侧足跟着地后到对侧下肢离地时。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 腿正上方时。
站立末期 从站立中期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
迈步前期 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离地之前。
2、迈步相包括
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足 擦地而行,步幅缩短、表现为步伐细小。
由于躯干前倾,致使身体重心前移。 为了保持平衡,患者以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 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5、减痛步态
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逃避疼痛的减痛步态。 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 短。
1、定性分析(目测分析法)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
者加快步速,减少足接触面(足尖或足
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
可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足矫形
器),改善异常,协助评估。
临床步态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时相是否合理,左右是否对称, 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
步行节律 节奏是否匀称,速率是否合理。
2、臀中肌步态 臀中肌麻痹多由脊髓灰质炎引起,一侧臀 中肌麻痹时,髋关节侧方稳定受到影响。 表现为行走中患侧腿于站立相时躯干向患 侧侧弯,以避免健侧骨盆下降过多,从而 维持平衡。
臀中肌步态 两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殊,步行时
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子,故又称
鸭步。
3、股四头肌步态 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
迈步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到该腿膝关节达到
最大屈曲。
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
地面垂直。 迈步末期 从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 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三)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 变化
步行周期 首次着地 (足跟着地) 关节运动角度
骨 盆 5°旋前 髋关节 30°屈曲 膝关节 0° 踝关节 0° 关节运动角度 骨 盆 5°旋前 髋关节 30°屈曲 膝关节 0°—15 °屈曲 踝关节 0°—15 °跖曲
(5)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成
人约110~120步/分,快步可到140步分。
(6)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
(二)步行周期
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
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步行周期。
1、时相
站立相: 占60%
离地的过程; 迈步相: 占40% 指从足趾离地到同侧 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自然步态 1、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态。
3、生物力学因素: 具备控制肢体向前运动的肌力;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
摆动相有足够的推动力、合理的足接触 地面的姿势控制。
步态分析
内容
(一)自然步态 (二)步行周期 (三)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 (四)正常步态中主要下肢肌群活动 (五)步态分析的方法 (六)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 (七)预测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简单方法
临床意义
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一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 性质和程度 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 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 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 造成膝反张。 如伸髋肌无力,则患者需俯身用手按压大腿, 使膝伸直。
4、帕金森步态
帕金森步态是一种要为刻板的步态。 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 行走时双下肢交替迈步动作消失、躯干前倾、
关节运动角度
迈步前期 (足趾离地) 骨 盆 : 5° 旋后 髋关节 10°过伸展—0° 膝关节 5°—35 °屈曲 踝关节 0°—20 °跖屈
关节运动角度
迈步初期 (加速期) 骨 盆 : 5° 旋后 髋关节 0°— 20 °屈曲 膝关节 35 °—60 °屈曲 踝关节 20 °—10 °跖屈
关节运动角度
疼 痛 是否干扰步行,部位、性质、程度 与步行障碍的关系,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 关系。
临床步态观察要点 肩、臂:塌陷或抬高,前后退缩,肩活动度
降低。
躯 干:前屈或侧屈、扭转、摆动过度或不
足。
髋:前、后倾斜,左右抬高、旋转或扭转。
临床步态观察要点 膝 关 节 摆动相是否可屈曲,支撑相是
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
现可有差异。 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间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
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
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
6、偏瘫步态
偏瘫步态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 成的步态。 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对屈曲活动范围减小 患侧踝关节跖屈、内翻。 为了使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对患侧肩关节下降,骨盆代偿 性抬高。 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画一个半圆弧将患侧下肢向 前迈出,故又称为画圈步态。
握住患股前方,另一手握住患胫前方,使患
膝保持在中立位,并稳定踝关节。检查者站
在患者患侧,用手扶住患者上肢或手,先让 患者用双腿站直,然后提起健腿,仅用患腿 站立:
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伸髋)
强:能使躯干在髋上伸直或使躯干在髋的最大伸展 范围上伸直; 中:不能完全伸直,但能控制躯干不再前倾,或躯 干虽前后摆动,但不倾倒,或在髋上过伸躯干; 弱:躯干在髋上发生不受控制的屈曲或不能维持站 立。
髋关节的肌群 膝关节的肌群 踝关节的肌群 倾
站立中期
正常运动
足跟离地
(站立末期)
膝关节 5°屈曲
踝关节 10°~15°背屈
作用于踝关节的肌群 腓肠肌、比目 鱼肌离心性收缩对抗踝关节背屈,控制小腿 前倾
足跟离地(站立末期)
正常运动
足趾离地(迈步前期)
髋关节 : 10°过伸展~中立位 膝关节 : 5°~35°屈曲
作用于髋关节的肌群 作用于膝关节的肌群
伸展位,然后进行离心性收缩 作用于踝关节的肌群 掌拍击地面 胫前肌离心性收缩,防止足放平时前脚
足放平(承重反应)
正常运动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30°~15° 15°~5°屈曲
站立中期
15°跖曲~10°背屈
臀大肌收缩活动逐渐停止 股四头肌活动逐渐停止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离心性收缩控制小腿前
(六)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屈髋)
一般用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 医院的直立控制试验(upright control test, UCT)来评定。它通过对患者屈髋、 伸髋和伸踝能力的检查来预测,若三个项目 均达不到强级,则将来难以有良好的步行能 力。
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屈髋)
迈步中期
踝关节 背屈~中立位
作用于髋关节的肌群 髋关节屈肌、骼腰肌、股直肌、 股薄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收缩,启动迈步期。
作用于膝关节的肌群 心性收缩引起膝关节屈曲 作用于踝关节的肌群 趾拖地 背屈肌收缩使踝关节呈中立位,防止足 股二头肌(短头)、股薄肌、缝匠肌向
迈步中期
正常运动
如果缩短超过4cm,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
行走,其步态统称为短腿步态。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
患者行走时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 两足间距过宽,高抬腿,足落地沉重; 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呈“Z”形线前 进 因重心不易控制,故步行摇晃不稳,状如 醉汉。
7、剪刀步态
剪刀步态是痉煌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 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 向前内侧迈出。 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
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8、短腿步态
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
盆下降导致同侧肩倾斜下降,对侧迈步腿髋、
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
否可伸直,关节是否稳定。 踝 关 节 是否可背屈和跖屈,是否下垂/
内翻/外翻,关节是否稳定。
临床步态观察要点
足
是否足跟着地,是否足趾离地,是否稳定。 足接触面 足是否全部着地,两足间距是否合理,是 否稳定。
常见异常步态
1、臀大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者,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
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髋关 节被动伸展。 站立中期时绷直绷直膝关节,形成仰胸挺腰 凸腹的臀大肌步态。
踝关节 : 15°背屈~20°跖屈
髋关节的肌群 膝关节的肌群 骼腰肌、内收大肌、内收长肌收缩 股四头肌离心性收缩 控制膝关节过度
屈曲
踝关节的肌群 缩产生踝关节屈曲 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短肌、长屈肌收
加速期 (迈步初期)
正常运动
髋关节 20°~30°屈曲 膝关节 40°~60°屈曲
1)屈髋:助手站在患者健侧,在股骨大转子处扶 住患者。检查者让患者站直,尽可能快地将患膝屈 向胸部,越快越好: 强:屈髋大于60°,且10s内能完成3次;
中:屈髋在30°~60°之间,10s内能作3次;
弱:屈髋在30°以下,10s内能作3次。
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伸髋)
2)伸髋:助手蹲在患者的患腿后方,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