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地球化学

合集下载

2.16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有机质丰度

2.16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有机质丰度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2.16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常用指标:有机碳(TOC )、氯仿沥青“A”、总烃(HC )、岩石热解生烃潜量(S1+S2)1)有机碳(TOC)有机碳含量(TOC):岩石中所有有机质含有的碳元素的总和占岩石总重量的百分比。

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K,K 为转换系数。

剩余有机质含量=转换系数×剩余有机碳含量从有机碳计算有机质丰度的转换系数(K)演化阶段干酪根类型煤ⅠⅡⅢ成岩阶段 1.25 1.34 1.48 1.57 深成阶段末期 1.20 1.19 1.18 1.12 实测TOC:剩余有机碳或残余有机碳。

近代和古代沉积物中烃类有机质分布情况表(亨特,1961)沉积物烃类ppm有机质(重量%)粘土岩近代50 1.5 古代300 2.0碳酸盐岩近代40 1.7古代340 0.2岩石的有机质总含量,%石灰岩页岩(346个样品)(1066个样品)样品,%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别。

古代页岩和碳酸盐岩的有机质总含量(据H.M.Gehmen,1962)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淡水-半咸水沉积中,主力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均在1.0%以上,平均值在1.2%~2.3%之间。

%,品样TOC,%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频率图(据尚慧芸等,1982)2)氯仿沥青“A”岩石中的“A”含量,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都有关。

泥质烃源岩评价氯仿沥青“A”好烃源岩1000~4000ppm较好烃源岩500~1000ppm烃源岩下限>250~300ppm“A”经分离可以得到: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

我国陆相淡水-半咸水沉积中,主力烃源岩的氯仿沥青“A”含量均在0.1%以上,平均值为0.1%~0.3% (胡见义等,1991) 。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氯仿沥青“A ”含量分布频率图(据尚慧芸等,1982)样品,%20 10 0.010.11.0“A”,%(386个样品)3)总烃 (饱和烃+芳烃)烃源岩评价图(王启军等,1988),图内百分数为烃/有机碳值好烃源岩:≥0.1%;较好烃源岩:0.1%~0.05%; 非烃源岩:<0.01%。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阿翁错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勘探区之一,牛堡组是其中最具有勘探价值的沉积岩系之一。

研究表明,牛堡组为烃源岩良好的沉积环境,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牛堡组主要有泥岩和砂岩两种岩性,其中泥岩是烃源岩主要组分。

研究表明,泥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以腐殖质的形式存在,烷基化合物、芳香烃、萜烷等有机质类型均有所分布。

此外,泥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干酪根和原生生物标志物,如藻类丰富的干酪根和古菌标志物等,证明牛堡组泥岩具有优秀的烃源岩潜力。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牛堡组泥岩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6%之间,达到了良好的烃源岩标准。

有机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8‰~-24‰之间,表明有机质来源于陆源植物和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有机质较为重要。

同时,牛堡组泥岩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烃源岩成熟度较高,有利于烃的生成和富集。

综上所述,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泥岩是该区域优秀的烃源岩之一,具有良好的沉积环境和烃源岩特征。

对该区域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
寒武统为例
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评价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该地区烃源岩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有机质含量一般大于2%,成熟度在0.8%-1.3%之间。

同时,烃源岩具有
良好的烃源潜力和热演化程度,是形成油气的有利烃源岩。

其次,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突出。

在烃源岩中,富集了一系列与有机质相关的元素,如碳、氧、氢、氮、硫等。

其中,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含量与其可溶性有机硫同步增加。

此外,烃源岩中还富含大量的痕量元素,如铁、镍、钼、钴、铜等,这些元素也是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该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前景。

该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崛起带,是天然气和油气的主要勘探区域。

此外,该烃源岩处于富水气区,具有良好的热演化条件和成藏空间,处于勘探热点区域。

综上所述,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具有高演化海相烃源岩的区域,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突出,是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

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段:引言
西藏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

其中,中仓盆地的烃源岩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段:地质背景
丁青湖组是中仓盆地重要的上古生界沉积层,包括了下、上寒武统灵武期、下奥陶统底张掖期和中奥陶统阿尔金期,共三段地层。

该地层中的烃源岩是研究此地区生烃探矿的重要依据。

第三段: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是评价其生烃潜力的基础。

对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含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富含藻类、生物标志物丰富的优质湖泊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值为2.29%,最高值可达3.34%。

总体来说,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较为优异。

第四段:生烃潜力评价
通过对烃源岩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了解其生烃潜力。

结果表明,丁青湖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其中低熟生油1型和2型有机质为优质成熟油源岩。

第五段:研究意义
通过对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的研究,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生烃历史和地质构造演化情况。

同时,这些发现也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总结:
本文介绍了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这些研究成果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评价:通过对干酪根化合物的热解实验和岩石地层学分析,确定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进而预测其烃类生烃潜力。

2. 有机质含量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和化学分析等方法,以确定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

3. 烃类组成评价: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岩石中烃类组成及其特征,包括碳数分布、烷基和环基组成等。

4.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评价:通过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含氮量、含硫量、同位素等参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和成藏潜力,预测油气形成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评价指标,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地球化学支持,指导勘探区块选取及井位规划。

第四章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

第四章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

第四章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第四章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及资源贡献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一、优质烃源岩的评价依据与地球化学特征陆相泥质烃源岩一般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其中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已有生烃排烃过程的为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别大、生烃潜力特别高的称为优质烃源岩(金强,2002)。

也有人把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俱佳的烃源岩称为优质烃源岩,如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的优质烃源岩和塔里木盆地的优质气源岩等(周杰等,2004)。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实例也已证实,并非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烃潜力就大,而部分薄层的优质烃源岩层段对油气成藏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陆相含油气盆地而言,优质烃源岩是指在生物勃发期和缺氧的湖相环境中形成的有机质特别富集,演化程度适中的烃源岩,常为薄层状(有时为纹层状)以某种生物为主的有机质富集层,以不规则状分布在有效烃源岩中。

由于不同盆地优质烃源岩的成因不同,所以优质烃源岩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盆地优质烃源岩标准的制定要考虑该盆地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等因素。

作为优质烃源岩,一般要求烃源岩中有机质相对富集,有机质丰度指标达到好-极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较好(以I型或II1型为主),烃源岩中富含藻类体、壳质体等显微组分。

通过对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和非优质烃源岩地化特征的对比,我们认为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为:TOC一般大于1.5%,S1+S2大于10mg/g,氢指数大于400mg/g,氯仿沥青“A”大于0.1%,Ph含量高(远高于Pr),β-胡萝卜烷含量中等~很高,伽马蜡烷含量很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Ⅰ型或Ⅱ1型为主),烃源岩中富含藻类体、壳质体等显微组分。

溱潼凹陷阜二段、阜四段、泰州组部分MA类烃源岩大部分已达到这一标准。

这些烃源岩中TOC一般大于1.5%,S1+S2大于10mg/g,壳质体和矿物沥青质体含量较高,富含黄色层纹层状藻类体、黄色沥青及液态包体、亮绿黄色、团状小孢粉体,分布有黄色荧光—亮黄色孢粉体及动物沥青壳壁体和动物沥青。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通过简洁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目的、方法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文章,引言部分的概述将重点介绍烃源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重要。

烃源岩是地球上蕴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而言,了解和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确定勘探区的潜力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评价,可以揭示烃源岩中油气生成的潜能和资源量,并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测定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母质类型等重要地质参数,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潜力和优势区。

除了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为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2019年最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兴趣,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旨在为烃源岩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内容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
温度区间i ℃ ………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
指数值n ……… -5 -4 -3 -2 -1 0 1 2 3 4 ………
湖面 层 GR曲线 井 颜 岩性剖面 深色 升降 位
TOC(%) 2 4 6 8 10 12
低 水 位 前 三 角 洲
湖 退 浅 湖
高 深水 湖位
湖侵-深湖
-
湖 退 半 深 湖
-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 见分散状原生黄铁矿或菱镁矿,偶尔可见原生油苗。
粘土岩类:泥岩、页岩、油页岩、粉砂质泥岩 ;
② 在有温度等值线的时间—深度图上,迭合目的 层埋藏史图。
镜质体反射率Ro
煤演化阶 段 Ro 泥炭 <0.5% 褐煤 0.5%-1.0% 烟煤 1.5%2.5% 高熟 无烟煤 >2.5%
有机质演化程度
未熟
成熟
过熟
Ro (%)
成烃演化阶段
<0.5
生物化学 生气阶段
0.5-1.5
热催化生 油气阶段
1.5-2.0
>2.0
热裂解生凝 深部高温 析气阶段 生气阶段
碳优势指数(CPI) 以C29H60为中心,将C24H50—C34H70 的百分含量带入下式计算:
1 (C25 ~ C33 ) 奇数 (C25 ~ C33 )奇数 CPI + 2 (C24 ~ C32 )偶数 (C26~C34 ) 偶数

浅析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浅析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浅析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主要分析了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石炭系烃源岩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是:①重的碳同位素组成;②饱和烃呈单峰分布且无β胡萝卜烷;③规则甾烷以C27显著优势的”V”型分布。

标签:石炭系地球化学烃源岩评价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1石炭系烃源岩的发育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下石炭统以海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为主,上石炭统发育火山岩、海陆过渡相、陆相碎屑岩组合。

纵向上看,东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主要发育于下统滴水泉组(C1d)、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和石浅滩组(C2sh)。

由于地层同时异相的特征明显,导致不同地层分区具有不同的命名。

克拉美丽断裂带以南的C1d是目前研究程度较高的一套烃源岩。

该套烃源岩在准噶尔盆地广泛分布。

C1d烃源岩在滴水泉剖面出露厚约800m的暗色泥岩、含碳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陆东一五彩湾一带的钻井揭露该组烃源岩厚度在0~345m之间。

克拉美丽断裂带以北同时代的C1j烃源岩,露头出露较好,在东北缘扎河坝一带为暗色泥岩,厚度一般为40~80m,在沙尔布拉克剖面为约700m厚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在恰库尔图剖面暗色泥岩厚度为100m左右,在伦6井北剖面暗色泥岩厚度可达290m。

2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特征2.1有机质丰度對准噶尔盆地周缘14个露头剖面的97个样品进行地化分析,总的有机质丰度特征是:有机碳(TOC)丰度高,氯仿“A”含量和生烃潜量低。

w(TOC)>0.5% 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8%,41.1%的样品W(TOC)>1.0%。

除滴水泉剖面和扎河坝剖面外,其他样品的氯仿“A”质量分数均小于0.015%。

而已被证实的三塘湖盆地烃源岩,露头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在0.2% ~0.6%,最好的姜巴斯套组TOC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氯仿“A”介于0.003% ~0.020%之间。

仅从露头样品看,准噶尔盆地TOC含量高于三塘湖盆地,氯仿“A”含量和生烃潜量与三塘湖盆地相当。

关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探讨

关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探讨

关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探讨烃源岩是包含有油源岩、气源岩以及油气源岩的一种岩石种类,又被称为生油岩,这是一种能够产生或者已经产生可移动烃类的岩石。

基于此,本文针对烃源岩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且从不同的分析评价方法入手了解烃源岩的具体本质,为提升对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了解提供有效的参考。

标签:烃源岩;石油;石油地球化学评价在不同的环境下油气生成的机理也会产生差别,主要受到的是沉积相、埋藏史、构造特征等影响。

有关于油气的开采技术不断进步,为油气的勘探以及开发开辟了新的远景区,资源远景区能够帮助石油的开采相关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方向。

1 烃源岩基本要素烃源岩作为一种与尤其生成密切相关的岩石,在物理、生化以及地质等综合过程当中都受到了影响,最终形成的细粒沉积岩当中富含碳、氢等有机质。

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机质的含量也并不完全相同,生物生产率、沉积矿物以及水体沉积层的氧化都会成为其含量的重要影响要素。

一些高质量的烃源岩,无论是碳酸盐岩还是夜宴都是在厌氧环境下形成的,呈现出层状的特征,并且TOC呈中高水平,其中蕴含的有机质氢碳比大部分会超过1.2。

随着地壳的变动和沉积作用的积累,埋深不断增加,压力以及温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有机质热变,会产生干酪根,由于起源存在差别,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如图1所示。

目前在石油勘探等操作的基础之上,就勘探公司钻到的深度来说石油生成过程一般还没有完成,因此从地下采集出来的样本的那个中,岩石样本还有一部分的生油能力,故而可以在实验室当中也可以观测到一定的反应。

2 烃源岩分析方法2.1 基本分析方法在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当中使用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来说,烃源岩内存在的石油化合物如果存在的温度低于干酪根裂解的温度,就会释放出来,通过温度变化,可以开展释放活动当中化合物的观测。

在地球化学师的工作当中可以由此来确定生成石油相对于烃源岩的总体生油潜力比例数值。

在目前,地学家开展烃源岩的生油能力评估,所涉及到的试验方法主要是针对露头岩样、地层岩屑等开展的,从中得到的数值能够成为判断烃源岩有机质的含量以及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烃源岩(hydrocarbonsourcerock)是一种多组分古生物残体碳氢化合物的特殊类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碳、氢、氧、硫和氮,它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元素。

烃源岩地球化学是研究烃源岩物质成因、结构及水热性质的重要课题。

烃源岩的成因是复杂多变的,它们源于已知的碳、水、氧、氮和硫等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可能来自固体地球的改造过程,也可能来自外部的来源。

烃源岩的成因和古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有助于研究古环境的演变以及古生物的生存状态。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通过对其碳、氢、氧、氮和硫含量的测定来研究。

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含有烃源岩的岩性组合,进而预测油气藏的潜力。

例如,在陆上油气勘探中,通过识别有机质含量高的烃源岩,可以有效地预测和定位潜在的油气藏。

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油气藏的演化、储集模式及古生物活动的演变历史进行推断。

使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确定不同烃源岩类型之间的组分分布,并分析烃源岩的演化模式,以及油气藏的发育模式。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地球化学技术来识别和估算储层性质。

对烃源岩中高分子质含量的测量,可以有效地评估油气藏的渗透性及粘稠度,从而可以估算储层的渗透性和油气的稳定性。

另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用于研究烃源岩油气资源的发育及其产出时间。

烃源岩研究中使用的具体技术包括:碳、氢、氧和氮的含量分析;烃源岩的富集和析出分析;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和烃源岩有机成分的同位素比值分析;含油烃有机质分析;烃源岩热史分析等。

总之,烃源岩地球化学是烃源岩物质成因、结构及水热性质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研究烃源岩油气资源的发育、潜力、古环境演变及古生物活动的演变历史,以及储层性质的估算等。

烃源岩地球化学的研究,将为更好地开发油气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摘要:土壤是链接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关键环节,是元素迁移和再分配的重要场所,同时土壤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的基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界面。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甘泉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引言烃源岩是具有生烃潜力并能够生成油气的一类沉积岩,其中的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在大中型油气田成藏过程中,优质烃源岩更是在油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烃源岩的质量由初级生产力、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因此优质烃源岩形成条件及环境也成为近年来非常规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烃源岩特征、母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如利用生标参数(C27/C29规则甾烷)、微量元素比值等研究母质来源及古盐度之类的研究已较为成熟。

1地质概况甘泉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东南部,面积约为1.6×104km2,区内构造简单,地层较为平缓,倾角整体小于1°,发育一系列鼻状隆起。

研究区上古生界底部与下古生界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中间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顶部与中生界呈整合接触,上古生界内部沉积较为连续,均为整合接触,以海陆过渡相—内陆湖盆沉积为主。

2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与有机质的保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类异戊二烯烷烃中以植烷系列姥鲛烷(Pr)和植烷(Ph)为代表。

植醇在缺氧条件下被还原为双氢植醇,进而加氢被还原生成植烷;在含氧条件下先被氧化生成植烷酸,接着脱羧基生成姥鲛烷,因此根据姥植比可以判断沉积环境中氧化还原条件。

一般来说,Pr/Ph<1指示强还原环境,比值越低指示沉积环境还原性越强;Pr/Ph>1代表氧化环境。

研究区沙三上段和沙三下段氧化还原条件不同,沙三上段的Pr/Ph值为1.79~2.83,平均值为2.36,表现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而沙三下段的Pr/Ph值为0.59~1.67,平均值为1.18,表现为弱还原弱氧化环境;整体沙三段的Pr/Ph值为0.59~2.83,平均值为1.65,表现为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成岩样物质和烃源岩间相互作用的地
质学科,它包括分析地球中潜在油气藏的构造环境,识别烃源岩特征,确定烃源岩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烃源岩与油气藏相互作用机制等内容。

烃源岩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陆相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两类。

前者是由于断裂或火山引起的流体熔融、蒸发、溶解等物理化学环境的作用,受油气成熟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碳酸盐、有机碳等成分组成。

而后者则是海洋或湖泊环境中有机物的沉积而成的有机物分布以及产出的有机物的形成。

此外,烃源岩地球化学还应用有机碳和碳酸盐分析技术研究有机质组成和热演化度,进而确定油气藏构成、烃源岩形成机制、热综合作用等潜在油气构造环境,设计油气勘探方案。

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也可用于识别放射性元素的地质背景,从而有助于发现和声明潜在的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烃源岩地球化学是一门重要地质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潜在油气藏的构造环境,而且可以分析烃源岩特征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放射性等资源,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对比.ppt

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对比.ppt
这种大地构造环境主要分布在: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
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四种类型: 生物成因气、油型气、 煤型气和无机成因。
一、生物成因气
1、生物成因气的形成 生物成因气是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
二、岩相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滨海、浅海大陆架、大陆坡、深海 平原
浅海大陆架: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繁盛,并接 受河流搬运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有机质异常丰 富的聚集。有机质的大量存在,消耗水中的氧, 形成还原环境,保证了剩余有机质和新补充的有 机质免受分解破坏。大陆 架上的泻湖、海湾以及 闭塞的深海盆地等也是良好的低能还原环境,既 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又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是良好的生油区。
煤成烃一般具有饱和烃含量高、非烃和沥青质含 量低的特点。煤成烃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姥鲛烷 优势。其它特征还有高碳数峰更突出;富含三萜 烷,具明显的藿烷类和C29甾烷优势;含丰富的各 种芳香烃类。
3.煤的生烃模式
煤及煤系地层中陆源有机质有两种演化途径,向 煤演化称为煤化作用,向生液烃方向演化,称为 沥青化作用。沥青化作用结果是产生石油和天然 气,另一方面是固体残余物进行芳构化和缩聚作 用。
影响其演化的因素很多,有温度、时间、细菌、催化剂和 压力等因素,其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1、温度 化学动力学定律的一级反应方程:-dc/dt=KC 速度常数k由阿氏方程求得: k=Ae-E/RT E:为活化能,与键强度成正比,同温下,E越大,反应 越慢;只有超过E值,才能反应,相应的温度为门限温度, 与有机质类型有关。 T:为绝对温度,决定其活化分子数和碰撞几率,同活化 能条件下,温度增高,速度增加。

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

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成熟度:是指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常规地化方法:✓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和性质✓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 TTI法✓岩石热解、……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大,R o 逐渐增大且不可逆。

R o 随地温增高而呈指数性增大;随时间增加而呈线性增大。

① 镜质体反射率( R o )1)利用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和性质研究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演化程度未熟 成熟 高熟 过熟 R o (%)<0.50.5~1.151.15~2.0>2.0 成烃演化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不同类型干酪根具有不同化学结构,达到各演化阶段所需的地温条件不同。

因而在应用R o判断有机质成熟度时,对不同类型干酪根应有所区别。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确定的油和气带的近似界限(据Tissot 等,1984)若干类型有机质成熟及生烃能力图(据D.W.Waples,1985)Ⅰ型Ⅱ型Ⅱ型Ⅱ型Ⅲ型R o(%)干酪根类型R o,%未成熟未成熟未成熟油油油凝析气和湿气带干气带生油峰ⅠⅡⅢ② 干酪根颜色 及 H/C 、O/C 原子比三种干酪根产烃开始时的元素组成表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大,干酪根颜色加深,H/C 降低、O/C 原子比降低。

向富C 方向收缩。

干酪根H/C O/CH/C O/CH/C O/CⅠ 产 油1.45 0.05 产 湿 气0.7 0.05 产 干 气0.5 0.05 Ⅱ 1.25 0.08 0.7 0.05 0.5 0.05 Ⅲ0.80.180.60.080.50.06③孢粉颜色和热变质指数(TAI:Thermal alteration Index )TAI 孢粉颜色温度(℃)有机质变质程度演化产物1级浅黄色30 未变质干气2级桔(橙)黄色50 轻微变质干气、重油3级棕黄色150 中等变质油、湿气4级灰黑色175 强变质湿气、凝析气5级黑色>200 深度变质干气TAI:<2.5 未成熟; 2.5~3.7:成熟-高熟; >3.7:过成熟。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1有机质含量对比本次采集的烃源岩样品包括钻井和露头的泥质岩(泥岩)与碳酸盐岩(石灰岩),其中野外露头8个,钻井6口(图1)。

对采集的钻井和露头样品分别进行了有机碳含量(TOC)测定、氯仿沥青“A”抽提与计量、族组分分离与定量、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等分析测试。

其中,有机碳含量通过LECOCS-400碳硫测定仪进行测定;氯仿沥青“A”含量通过索氏抽提法利用氯仿溶剂进行抽提获得;族组分采用层析柱法进行分离、定量;岩石热解数据通过OGE-II油气评价仪(Rock-Eval)进行测定;饱和烃组成主要通过日本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将测试数据与前人分析数据相结合,其中石炭系露头石灰岩、钻井泥岩和下二叠统露头泥岩的样品分析较多,其他样品的分析数据较少,样品少其实与该类可能烃源岩样品不发育有一定关系。

露头与钻井不同岩性的有机碳含量与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成呈正相关特征(图2)。

据图2和表1可以较清楚地观测到钻井样品与露头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差异。

总体来看,钻井样品的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含量偏高,位于上部区域。

露头样品氯仿沥青“A”含量偏低,位于左下部和右下部区域。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左下部区域主要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露头石灰岩样品,右下部区域的样品主要为下二叠统露头泥岩样品。

很显然,二者相比,露头泥岩的有机碳含量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总体高于石灰岩,所有石灰岩有机碳含量在0.01%~0.83%,均值为0.09%;氯仿沥青“A”含量分布在0.0004%~0.0247%,均值为0.0034%。

下二叠统露头泥岩有机碳含量在0.08%~4.45%,均值为1.79%;氯仿沥青“A”含量0.0002%~0.0108%,均值为0.0042%(表1)。

钻井样品主要是石炭系泥岩、石灰岩与下二叠统泥岩,其中石炭系石灰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偏低,但是钻井石灰岩的氯仿沥青“A”含量仍高于露头石灰岩,而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分布于露头石灰岩(图2)。

第二章5节 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第二章5节 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如美国犹英他盆地
始新统沉积物。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b. 甾萜烷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C27甾 烷主 要来 自浮 游生 物
C29甾 烷主要 来自陆 源高等 植物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孙虎—前磨头地区源岩三种甾烷组成的三角图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三)有机质的成熟度
——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其它干酪根分类(中国陆相)
标准腐殖型 Ⅲ2 H/C 0/C 红 外 1460/ 1600 < 0.8 > 0.30 < 0.20 < 0.65 > -22.5 < 65 含腐泥腐殖型 Ⅲ1 0.8—1.0 0.30~0.25 0.20~0.35 0.65~1.25 -22.5~ -25.5 65~260 腐殖腐泥型 Ⅱ 1.0—1.3 0.25~0.15 0.35~0.80 1.25~3.25 -25.5~ -28 260~475 含腐殖腐泥型 I2 1.3~1.5 0.15~0.10 > 0.80 > 3.25 < -28 > 475 标准腐泥型 I1 > 1.5 < 0.10 / / / /
对于非环状体系与手征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按质量大小依次为abcd假定观测者位于质量最小的原子或原子团d的对面abc是顺时针方向排列时则称为r生物体中单一的异构化变成两种热稳定性相似的异构体的混合物如甾族形成在c20位置型异构体的混合物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第五节 生油层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 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生油岩:只提供工业数量的石油的岩石。 生气母岩或气源岩: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 天然气的岩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组分组成一、显微组分组成与有机质类型根据源岩干酪根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源岩中的有机质被划分为腐泥型(Ⅰ型)、过渡型(Ⅱ型)和腐殖型(Ⅲ型)三种类型。

这种有机质类型实际上是根据显微组分混合物的平均化学成分在van krevelen图解上的演化轨迹划分出来的。

有机质类型的差别,实质上是显微组分的差别(表2-12),由于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和腐泥组构成了源岩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所以也就是它们组成上的差别。

造成显微组分组成差别的原因,一是原始物源不同,二是沉积环境和微生物改造作用的差异。

对于煤层而言,有机质都是原地堆积的,原始物源的差别是最主要的。

而对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更明显,腐泥物质的形成往往与滞留缺氧的特定环境有关;惰性组、镜质组和壳质组等腐殖物质则是沉积物的碎屑成分,必然按其颗粒大小,形状、比重和抗磨蚀性被分选。

像惰性组分脆易碎,抗磨性差,经过不长距离搬运便成为细小的碎屑,但有时盆地边缘森林火灾形成的丝质体也可能被风力送至比较远的地方还见棱见角,呈比较大的碎片出现。

壳质组分比重小、性韧抗磨,其化学成分对地表地质营力的侵蚀破坏非常稳定,故而在煤岩学中也被称为稳定组分(liptinite),壳质组分很容易被水流、风力运送,散布在各种环境的沉积物中。

镜质组分的性质介于惰性组分和壳质组分之间。

若镜质组分的先质是腐殖溶胶的话,则可能出现在沉积盆地的较深水相带。

源岩形成于不同环境中,自然也就是有不同的显微组分组成。

1.Ⅰ型有机质(图版Ⅷ-1,2)Ⅰ型有机质的显微组分组成简单。

腐泥组含量60%以上,壳质组含量0—40%,镜质组+惰性组含量小于10%。

常见的富集的Ⅰ型有机质,如各种腐泥煤(藻煤、烛藻煤等),主要的显微组分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孢子体也是腐泥煤的常见组分。

一般不存在惰性组分或偶尔见丝质体碎屑和惰屑体。

沥青质体作为基质,而藻类体A和孢子体则是被基质“胶结”的形态分子。

一些腐泥煤中,无结构镜质体含量可达15%左右,呈条带状、脉状出现。

进入成熟阶段常见渗出沥青体和微粒体等次生显微组分,渗出沥青体充填于无结构镜质体的垂直楔形裂隙或孢子体的空腔中,微粒体分布在沥青质体中。

矿物沥青基质和沥青质体是Ⅰ型有机质分散的源岩中占优势的组分,但也常见藻类体和孢子体。

含煤岩系的油页岩一般都有比较多的无结构镜质体和镜屑体,当无结构镜质体和镜屑体含量超过20—30%时,有机质的类型就会发生变化,成为过渡型Ⅱ型有机质。

我们对海相源岩的研究还很少,海相源岩的显微组分研究仍然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目前研究过的少数海相源岩都属Ⅰ型有机质,显微组分几乎只有矿物沥青基质,因其中有机质丰度低,荧光强度不及陆相的Ⅰ型有机质。

除此以外,有少量的藻类体和孢子体。

2.Ⅱ型有机质(图版Ⅷ-7)Ⅱ型有机质是过渡型有机质,其显微组分组成以腐泥组和壳质组为主,矿物沥青基质、藻类体和孢子体等组分最常见,含量约40—80%。

镜质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可达20—55%,结构镜质体、丝质体、菌类体(菌孢子)都常见。

虽然壳质组分的有机元素组成是典型的Ⅱ型有机质,但一般情况下,单纯由壳质组组成的源岩罕见,只是煤系有例外,煤层常有极富壳质组分的夹层或透镜体,如孢子暗煤、角质暗煤、含琥珀(树脂体)暗煤和树皮残殖煤等。

纯净的树脂体甚至是Ⅰ型有机质(贾蓉芬等,1987)。

一般的Ⅱ型有机质都是矿物沥青基质、藻类体的腐泥组分和镜质组分、惰性组分等腐殖物质的混合,根据我国源岩具体情况划分的Ⅱ1型和Ⅱ2型两个亚型反映了这种混合的过渡性。

3.Ⅲ型有机质(图版Ⅷ-3,9)典型的Ⅲ型有机质是镜质组分和惰性组分。

通常,平均化学成分为Ⅲ型的有机质,其显微组分组成却非常复杂。

Ⅲ型有机质中占优势的显微组分是镜质组分和惰性组分,二者含量大于55%。

常见结构镜质体、丝质体和半丝质体等保存原始植物细胞结构的组分。

干酪根镜鉴时看到的主要组分是镜屑体和惰屑体。

一般都有孢子体、木栓质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等高等植物壳质物质和分泌物。

甚至也可以看见藻类体、沥青质体等腐泥组分。

最能体现Ⅲ型有机质复杂性的就是煤。

习惯上煤被当做Ⅲ型干酪根的典型,这是一种误解,煤这一术语包括了腐泥煤、腐殖煤和残殖煤等各种成因类型,而腐泥煤是典型的Ⅰ型有机质,孢子暗煤、含琥珀暗煤、树皮煤等残殖煤则是典型的Ⅱ型有机质。

就是从腐殖煤的显微组分组成上看,Ⅰ、Ⅱ、Ⅲ型有机质的典型组分皆可出现,只不过大部分腐殖煤中镜质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最丰,所以平均化学性质更接近镜质组和惰性组。

认识腐殖煤显微组分组成的复杂性,对煤系烃源岩的评价尤为重要。

Ⅲ型有机质中壳质组分含量一般2—10%,可高达25%左右,主要是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和壳质体,它们往往富集在煤的局部微层或作为沉积物的碎屑成分分散在碎屑岩中,虽然在显微组分组成数量上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成烃的重要贡献者。

壳质组分的组成可能影响Ⅲ型有机质的成烃性质和潜力。

烃源岩的类型烃源岩具有复杂的显微组分和有机成分,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其无机和有机组成、原始有机母质以及成烃条件也各具特色,因此,根据岩相、岩性、有机质类型、可溶组分的组成、生源构成和成烃演化特征,可以将我国的烃源岩分为三大岩类,即泥质岩(非煤系)烃源岩、碳酸盐岩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

第一节泥质岩(非煤系)烃源岩泥质岩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烃源岩类型,已探明油气资源的绝大部分储量来自这类烃源岩。

已知具有和可能具有成烃潜力的泥质岩的层位分布,从中—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几乎遍布我国内陆和沿海海域的沉积盆地,但主要集中发育于西北、东北、华北、部分华东与中南地区,以及沿海海域。

1.岩相,岩性及其分布以湖湘暗色泥岩、页岩、粉砂岩泥岩和油页岩等为主,主要分布于准噶尔(二叠系、三叠系)、鄂尔多斯(三叠系)、松辽与酒西(白垩系),以渤海湾、南襄、江汉、苏北等盆地和沿海海域(第三系)。

此外,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海相泥岩和页岩,也属于这类烃源岩。

2.成烃母质类型据六个沉积盆地的70个泥质岩干酪根样品H/C和O/C (原子比)数据统计,我国的非煤系泥质岩中,48.5%属于Ⅱ型干酪根范畴,22.9%为Ⅰ型干酪根,而Ⅲ型干酪根只占28.6%。

因此,就有机质类型而言,70%以上的非煤系泥质岩富含低等水生生物原始母质,具有生油潜能;富含陆生植物原始母质的泥岩不足30%(图4-1),主要具有生气潜能。

对上述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分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鉴定的137个泥质岩样品中,“腐泥组+壳质组”含量占有机质总量的50%以上者为49%,具有较高的生烃潜能;只有21%的泥质岩含“腐泥组+壳质组”不足10%(图4-2)。

第二节碳酸盐岩烃源岩碳酸盐岩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类型之一,集中连片分布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层位分布从中—上元古界至三叠系,第三系也有小范围分布。

1.岩相、岩性及其分布海相碳酸盐岩主要为各种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于我国南方(上元古界—三叠系)、华北(中元古界—奥陶系)以及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石炭系)等。

此外,江汉和渤海湾盆地等的第三系中也发育有湖泊碳酸盐岩(如介壳灰岩、鲕状灰岩、泥灰岩)。

2.成烃母质类型据四川、鄂西、江苏、华北等地31个碳酸盐岩干酪根样品H/C和O/C(原子比)数据统计,这些碳酸盐岩的有机组分一般具有较高的热演化程度,94%的样品H/C(原子比)<1.0;而且,大都属于Ⅰ型和Ⅱ型干酪根类型,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图4-3)。

碳酸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以高度富含“腐泥质+壳质组”组分为特征(图4-4),因此生烃能力很高。

第三节煤系烃源岩这是富有潜在成烃远景的烃源岩,现已初步探明一定的天然气储量,并且也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和相应的石油储量。

煤系烃源岩的层位分布,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白垩系和第三系。

1.岩相、岩性及其分布华南上二叠统含有滨海平原沼泽相煤系;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属于滨海平原-山前冲积平原沼泽相沉积。

三叠系包含滨海沼泽相(如滇、赣局部地区)和内陆河湖沼泽相(鄂尔多斯)。

侏罗系、白垩系与第三系煤系,则属于内陆盆地河湖体系的沼泽相沉积,其中沿海第三纪煤系可能受到海水的影响。

煤系烃源岩包括腐殖煤(从褐煤至无烟煤煤阶)、碳质页岩和泥质岩,也包括煤系中的腐泥煤(藻煤、烛藻煤)和油页岩夹层。

2.成烃母质的类型据上述层位152个煤样(全岩样)H/C和O/C(原子比)数据统计,腐殖煤中除残殖煤外均属Ⅲ型有机质类型,少部分石炭系滨海沼泽相煤属于Ⅱ型有机质类型。

源岩有机质类型与源岩干酪根类型一一对应。

由于氧元素含量是以有机元素的无水无灰基含量为100%,差减碳、氢、氮和硫元素含量后得到的,再用以计算O/C(原子比)值。

实际上硫元素是用全硫含量进行差减的,其中也包括了部分无机硫。

因而造成全岩有机质的O/C值稍低于干酪根O/C 值(图4-5)。

实际上,煤系烃源岩主要具有生气潜力,但也可能生成原油和凝析油。

煤成烃即包含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

煤的显微组分的统计数据表明,绝大部分(77.2%)煤样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属于腐殖煤;13.2%的煤样以“腐泥质+壳质组”为主,属腐泥煤;以惰性组为主的煤样只占6.1%。

腐泥组、壳质组与荧光镜质体均属富氢组分,应具有成烃潜力。

澳大利亚吉普斯兰盆地成烃的拉特罗比群煤系烃源岩,“腐泥质+壳质组”组分含量为5%,镜质组含量为61%,按照这个标准,图4-6中绝大部分样品均具成烃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