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12007

合集下载

阿胶文化一

阿胶文化一

阿胶的文化(三)
阿胶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并称:“久服轻身益气,养性延年”。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非曾修书劝其母多吃阿胶:“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相伴,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延庚续寿,儿之祈焉”。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圣药也”。

千年历史流淌下的中国大地,多少人,多少故事给阿胶贴上了“圣药”的标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贵妃道”传承阿胶精华,汇以现代科技,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阿胶ppt课件

阿胶ppt课件

02
阿胶的生产工艺
阿胶的生产原料
01
02
03
04
驴皮
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要求 选用健康、无疾病的驴皮,并
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筛选。
冰糖
作为辅料,冰糖能够增加阿胶 的口感和甜度,同时也有助于
阿胶的凝固。
黄酒
黄酒作为阿胶生产中的重要辅 料,具有促进阿胶凝固、增加
药效的作用。
豆油
用于阿胶生产的豆油,要求选 用优质、新鲜的豆油,以保证
阿胶的质量控制
原料检验
对选用的驴皮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 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产工艺控制
严格控制熬制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 ,以保证阿胶的质量和口感。
成品检验
对生产出的阿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 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的检测。
储存管理
阿胶的储存环境要求干燥、通风良好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确保产品 的质量和安全性。
市场需求
阿胶作为传统滋补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女性消费者,对阿胶的需 求量较大,主要用于美容养颜、调理身体等方面。同时,随着阿胶产品的不断创 新和多样化,男性消费者和年轻人群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阿胶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生产情况
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因此其生产受到驴皮供应的限制。近年来,随着阿胶市场的不断扩大,驴皮供应日趋紧 张,导致阿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一些阿胶生产企业开始探索使用其他原料替代驴皮,如猪皮、牛皮等,但这些 替代品在品质和效果上与驴皮仍有较大差距。
阿胶PPT课件
目录
• 阿胶简介 • 阿胶的生产工艺 • 阿胶的应用和食用方法 • 阿胶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 阿胶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成果
01
阿胶简介
阿胶的起源和历史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阿胶(Ejiao,英文名: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

典故:傅氏僧仁(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

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

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精胺酸(Arginine)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

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

“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

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

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

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

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

阿胶文化以及加工工艺

阿胶文化以及加工工艺

阿胶文化以及加工工艺阿胶最早草创于西汉,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中已有阿胶的记载,但没有产地,到梁朝《名医别录》中有阿胶:“生东平郡,出东阿”的记载。

从阿胶名称的来历知是因产地而得名。

对照春秋时期地图,在北卫和鲁的交界处。

古东阿县城叫柯,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岳庄村境内,东阿古城遗址残垣尚存,被当地人成为北城岭。

柯西北有阿泽,柯东边有谷,即今之平阴县东阿镇。

春秋时期,平阴在今平阴县城与今长清县城中间。

阳谷在今东平湖东,谷南边。

这里古济水与黄河并行东流入海,河曲形成大陵。

古代曰柯,到战国时期,柯称阿或阿邑。

西北阿泽消失,今阳谷仍称阳谷,东平湖东阳谷已无,平阴仍在原处。

秦灭六国之后,改阿邑为东阿,乃立东阿县。

因有西阿,古名依城,又名西阿城 在今山西葛城,属东郡。

见东阿旧县志。

东阿名县始于秦。

据《续山东考古录》载:“自汉迄唐,东阿未徙治”由以上资料说明,古东阿县城在今阳谷阿城镇。

古东阿县城由战国至秦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约250年间称阿或阿邑。

阿地创造加工阿胶的方法应在战国至秦之间,此时称阿或阿邑。

因而到西汉!东汉时对阿胶性味!功能!主治已有详细的研究而入了本经。

阿地在西汉东汉时期已有了成熟的阿胶加工方法,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秦时在东阿东边有谷城县,同属东郡,县城在今平阴县东阿镇。

刘宋时期东阿一度并入谷城,北魏时又分立。

北齐时将谷城并入东阿,唐天宝元年又将谷城县恢复,6年后,又废并入东阿。

谷城此次撤销再没恢复。

宋朝时期,因黄河,运河经常泛滥成灾。

阿城临近二河,首当其冲。

为避水患,曾于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县城于南谷镇,即今平阴旧县镇,8年后(公元997年)又迁利仁镇,即今平阴县吉城。

由于金兵入侵,河防废驰,于公元1133年又迁新桥镇,即今东阿县旧城村。

隋开皇十六年即公元1289年于古东阿西复置阳谷县至今。

公元1289年开凿会通河,为了便于河道管理,阿城镇连同张秋镇大部由东阿县划入阳谷县。

阿胶历史图文解说

阿胶历史图文解说

阿胶起源与历史(图文解说)东阿盛产阿胶,上达皇家贵戚,中至名流贵族,下达商贾市民之家,阿胶千百年经久不衰,是历代名医大家的必用之物,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被历代骚人墨客妙称“仙药、灵丹、妙药、圣药”在我国的外交史上,东阿的道地阿胶与瓷器,丝绸、茶叶,一直被定为礼交上品,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国礼”,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传播四方,留下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那么,阿胶是谁发明的?阿胶为什么会出自东阿?阿胶有什么样的历史?我们还是跟着走进百年堂探寻历史,揭开阿胶神秘面纱吧……“胶”的发现和使用胶是一个种类很多,用途极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相纸、建筑粘合剂、营养奶粉、以及食品果冻等日常生活的一种必不可缺的东西。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人们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呢?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了。

我国制胶历史悠久。

据研究,约在距今1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原始社会人们食物匮乏,人们经常需要吃兽皮,生吃不易咬食,就煮熬食之,在熬煮兽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两种现象:其一,是人们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会浓缩成一种黏稠物,这种糊状物冷却后会粘住搅拌用的棍子或新石器时代彩陶罐“锅铲、勺子”,并且坚牢难破,于是人们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然后用以制造弓弩等。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

据考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

其二是人们在偶然食用胶之后,发现它不但美味,可以果腹,还能让身体变得更强壮,甚至治疗一些疾病,于是胶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药物。

药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

但它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我国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篇》是最早明文记载“胶”的古代文献,其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阿胶ppt课件

阿胶ppt课件

补血作用
阿胶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能够有效补 充血液中的铁含量,促进血红蛋白的 合成,改善贫血症状。
增强免疫力
阿胶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 抵抗力,预防疾病。
抗疲劳作用
阿胶能够提高机体的耐力,缓解疲劳 ,增强体力和精力。
阿胶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02
03
04
妇科疾病
阿胶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 经、产后虚弱等症状,具有很
晾干
将浓缩好的阿胶放置在晾干架 上,晾干一定时间,使其成为 固体的阿胶。
原料处理
将选好的驴皮进行清洗、去毛 、切块等处理,确保原料的质 量和纯度。
浓缩
将熬制好的胶液进行浓缩处理 ,使胶液中的水分蒸发,提高 阿胶的纯度。
切片
将晾干好的阿胶进行切片处理 ,便于后续的包装和保存。
阿胶的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包 括阿胶的外观、气味、口 感、成分等方面,确保每 一批次的阿胶质量稳定。
THANKS
价格竞争
阿胶产品的价格差异较大,从几百元 到几千元不等。各品牌通过制定合理 的价格策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 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阿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品质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度提高,阿胶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
越严格。未来,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的阿胶产品将成为主流。
02 03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方便、快捷的阿胶产品,满足现代消费者 的需求。例如,开发速溶阿胶、阿胶保健品等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 值和市场竞争力。
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
冰糖
作为阿胶的辅料,冰糖能够增 加阿胶的甜味,同时也有助于 阿胶的凝固。
黄酒

6 尤金花-阿胶的发展历史及阿胶在膏方中的应用

6 尤金花-阿胶的发展历史及阿胶在膏方中的应用
滋养生命 滋润生活
二.阿胶在膏方中的作用
道地阿胶的四大条件
自然秉赋
文化资源 炼胶技艺 驴皮资源
道地阿胶使用当前日渐稀少的珍贵驴皮,利用必不可少的东阿地下
水,经过东阿千年传承技艺炼制,最终制成了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正宗 阿胶自然秉赋优势:
道地阿胶必取东阿地下水炼制。
呈棕褐色
假:胶块乌黑,不规则 透光性: 真: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琥珀色或
棕色
假:对光透视色泽暗或不透光 闻气味: 真:胶液澄清,无异物,有清香味 (透明杯, 热水溶,5分钟后) 假:溶液浑浊,有颗粒状物,气味 腥臭
滋养生命 滋润生活
30
二、阿胶在膏方中的应用
4.阿胶的真伪鉴别
《本草纲目》:阿胶“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不作皮臭, 夏日亦不湿软”。 由于驴皮资源短缺,阿胶价格大幅度上涨 假胶以马、猪、牛皮及旧革之类熬制而成 建立一套权威的全行业公认的真假鉴别方法 – 捍卫药典的权威,捍卫法律的尊严 – 促进中药健康发展 坑害 消费者 扰乱 市场
假阿胶
利 润 驱 动
滋养生命 滋润生活
二、阿胶在膏方中的应用
已有的鉴别方法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阿胶真伪鉴别. 分析化学. 2005, 33:221.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无损鉴别阿胶真伪. 光谱学与
光谱分析. 2006, 26: 60.

阿胶真伪品X射线荧光光谱鉴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 析.2007, 27: 1866
阿胶的历史
及阿胶在膏方中的应用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尤金花 2012年11月
滋养生命 滋润生活
一.阿胶的历史
1、“阿胶”名字的来源
1. 《神农本草经》 2. 《神农本草经》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阿胶的起源和传说“圣药”阿胶的起源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圣药,药用历史已有2 500多年。

它以主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出名,以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而且日臻完善。

胶的起源,虽不像植物类药有神农尝百草一类的可资征引,但可以推想,大抵在我国原始氏族公社繁盛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用禽兽肉类,逐渐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可渐浓缩成一种黏稠物,用以粘合物件,干燥后坚牢难破,于是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并用以制造弓弩等。

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

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较成功的经验。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

至此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

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即对此有所记载。

如对胶的品种指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轸而博廉”。

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

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即制胶要熬熟透,锅中用水和锅下用火要适当。

如果再从上述胶的品种由“犀胶”深究下去,由于犀牛皮特别厚韧。

先秦时主要用以制作将士的护甲,以至滥肆捕杀,春秋以后犀牛在中原绝迹。

而这里尚言“犀胶”,表明周代以前中原大地犀牛相当多时,人们曾用犀牛皮制胶,亦足以说明我国制胶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阿胶自面世以来,一直都被皇家视为宫廷滋补圣品,更是达官显贵、巨富商贾、乡绅名流家中常备的滋补物和上流社交层相互送礼饴赠的首选。

阿胶名称之由来1

阿胶名称之由来1

阿胶名称之由来南朝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出东阿,故曰阿胶也。

”阿胶是从最初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发展演变而来,“胶”在发明之初主要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

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

据考,《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骡等多种皮制成的。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载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

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由此我们知道,阿胶自古以来就是东阿的特产,所以它的名字就叫做“阿胶”。

东阿,春秋称“柯邑”,后改称“阿”,秦置“东阿县”,始有此称。

那为什么称“东阿”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因古代的山东境内北有黄河,南有济水蜿蜒东流,河流弯曲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高地,故日“阿”。

《说文》:“阿,大陵(大土山)也”。

在赵者日“西阿”,在齐者日“东阿”。

《水经注》载:“应仲瑗曰:有西,故称东。

魏封曹植为王国。

”阿胶是东阿一地所产的道地药材,其名称来自其产地名称,这是符合祖国医药传统的。

中药材的“道地”,又称“地道”。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

中医在选择一种药材入药时,为了保证其疗效经常把药材的出产地与药材名字并称,久而久之形成了许多惯称,比如云木香即是指云南所产的木香,浙贝母即是浙江所产的贝母,广藿香即是广东所产藿香,又如党参、秦皮等等,皆是如此。

阿胶也是其这样,而且由于阿胶产地的独特性,在漫长历史中,优质的阿胶总是与东阿一地紧紧相随,“阿胶”逐渐也就成了这一药材的专有名称了。

这一历史现象恰好说明了阿胶的药效与其产地的紧密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因阿胶滋腻,有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有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饮食不香,属中医学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阿胶。

第一章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12007

第一章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12007

第一章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阿胶(Ejiao,xx: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

典故:xxxx(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

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

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 )、精胺酸(Argine)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

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

“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

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

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

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

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

东阿阿胶的源起与历史

东阿阿胶的源起与历史

东阿阿胶的源起与历史阿胶美容之说由来已久,却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分的资料佐证的。

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阿胶数千年间都在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中广为流传,到了唐朝更是尤为突出。

唐代的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人之首,一向以容颜绝色而著称,她的驻颜之道就藏在一首古诗中,“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言生来为君容”。

足以见得,在当时那个经济繁荣的盛世年代,占尽当时美容养颜最优成果的杨贵妃,却唯独将阿胶视为自己的美容秘密,显然就是因为阿胶有其他药物不能比的疗效。

那么,阿胶到底为什么能够美容养颜?我们从现代科研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想要了解阿胶的美容原理,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我们皮肤美丽的秘密—成纤维细胞。

要想彻底变美,需要最大限度的激发皮肤自身的变美能量,而成纤维细胞俗称”肌肤的美容卫士“,它为肌肤提供健康美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皮肤年轻态的决定性因素,它能够分泌胶原蛋白使皮肤丰盈润滑、还能分泌透明质酸(就是大名鼎鼎的玻尿酸)补充皮肤的水分,使皮肤水嫩饱满光滑,以及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使皮肤紧致饱满,表皮生长因子在美容界有“美丽因子”之称,很多药妆比如冻干粉主要成分就是表皮生长因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内的成纤维细胞开始老化,功能下降,其产生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物质就会减少,不足以支撑皮肤的结构,导致真皮层变薄,皮肤开始松弛,出现皱纹。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是美容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是黑色素,一个是自由基。

说起黑色素,我们并不陌生,黑色素是由人体分泌用来对抗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细胞造成损害的物质,市面上的很多美白祛斑类产品的原理,就是通过促进黑色素的分解代谢。

但是,单一的减少黑色素并不能给皮肤“美容”。

”而自由基是由于皮肤受到风雨寒暑的影响,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有大量自由基产生,这些自由基会使得成纤维细胞老化、色素形成和胶原蛋白合成下降,弹性下降,这也就是皮肤会出现色斑和皱纹、老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说想要皮肤好,不仅需要维持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保持皮肤获得足够营养,还要促进黑色素的代谢、清除自由基等多方面协作,才能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

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

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阿胶,作为大众滋补养生圣品,更是被很多人熟知。

吃了2年阿胶糕的我,一直有去山东聊城的计划,终于在11月5日踏上了旅途,两天一晚的旅程,让我置身其中了解关于阿胶的前世今生。

下面,跟着我的文字去走一遭吧。

阿胶是什么,阿胶的起源是怎样的阿胶,最初是从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发展演变而来,现今阿胶,是以黑驴皮、水为主要原料去熬制而成的,因它取材于血肉有情之驱,对人体具有益气滋血的补益作用。

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

因产于阿城镇,便被称为阿胶。

阿胶的中心产地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即第一次是从阳谷县的阿城镇(古东阿城)迁往平阴县的东阿镇(东阿古城),第二次是从东阿镇(东阿古城)迁往济南,第三次是从济南迁往铜城镇,也就是现在的东阿县。

第一次迁移是因自然灾害,随县治而迁移;第二次是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及阿胶技术的传播与进步等因素而导致的迁移;而第三次则是由于政治的变革,因行政政策的变化而导致。

阿胶的品质,关键取决于什么因为阿胶是由黑驴皮、水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所以黑驴皮与水的质量很关键。

黑驴皮的主要成份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蛋白质,这种功能性蛋白特有的羟赖氨酸,是人体骨骼及结缔组织必要物质基础。

以选择两到三年、光亮厚实的黑驴皮为佳。

其次关键的是练胶用的水,水源自泰山与太行山两股地下潜流,经地下沙石层层滤过,不但起了清洁作用,同时也带入了钙、钾、镁、纳等矿物质,故色绿质重。

用此水熬胶,能助药性发散,疗效迅速;由于水质重,在熬煮过程中,也便于去除驴皮中的杂质,使胶质纯正,色如琥珀,易于人体吸收;并且用此水熬制的阿胶,历经炎夏酷热也不变形变质。

参观国家黑毛驴繁育中心国家黑毛驴繁育中心位于东阿县城西郊,占地200亩,是国内唯一的黑毛驴种驴繁育中心,现有毛驴存栏量上万头。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共包括良种繁育中心、种公驴站、科技研发中心和毛驴文化博物馆四大部分。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著名中药三宝阿胶,是补血要药, 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 临床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 悸等;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 血、崩漏等出血症。,肺湿热咳嗽。 痰少、咽喉干燥等症的治疗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1:补血和治疗血液疾病: 缺铁性、失血性、营养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贫 血患者。适用于血虚眩晕、 心悸等。加速红细胞血红 蛋白生成的作用。补气。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4:强筋健骨:阿胶补血液,血能养 筋,液能润滑关节,充实骨髓、脊 髓、脑髓,故能强筋健骨,抵御风 湿的伤害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5: 防癌抗癌:阿胶对细胞免疫 有双向调节作用,并对阻抑肿瘤 的NK细胞的活性有较好的增强作 用,中医临床上常用阿胶配以其 他药物治疗白血病、鼻咽癌、食 道癌、 肺癌、乳腺癌等。阿胶减 轻其他抗癌药物和化疗的毒性, 顺利完成治疗过程;还可提高肿 瘤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抑制肿 瘤生长,使患者症状改善,寿命 延长。
阴阳 五行 五色 五味 五脏 五腑 五官 十二 时辰 十二 经络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内养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阿胶的历史文化
➢ 阿胶的学术文化 ➢ 阿胶的滋补文化 ➢ 阿胶的美容文化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阿胶的历史文化
源自天然-动物 可以食用-无害 加工而成-工艺 历史悠久-可靠
➢阿胶在2500多年的应用过程中重点是食用和药用, 而在古代更多的体现为食用、食疗,即其滋补价值, 而在近代人们(除江、浙、沪、粤诸省外)认知的 多为药用价值,其食用与药用同理。
➢因其无毒无害,故可以久服,久服能够轻身益气、 延年续寿。所以阿胶文化的主要內容可以说是药食 文化。
东阿阿胶历史文化
阿胶的历史文化
1 东阿胶城阿胶的学术文化

《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1
阿胶的营养成分
深入探讨阿胶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
阿胶的功效和作用

详述阿胶在中医药理论中的功效和应用。
3
阿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阿胶进行保健的智慧。
四、阿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阿胶文化的历史渊源
揭示阿胶文化悠久的历史背 景和文化渊源。
阿胶文化的传承方式
介绍阿胶文化是如何被传承 和弘扬的。
《阿胶历史文化》PPT课 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阿胶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入剖析阿 胶的起源、制作工艺、医疗和保健价值,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将一 起了解这一传统中药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阿胶的起源和历史
阿胶的历史起源
揭开阿胶的神秘面纱,追溯其悠久历史和起源。
阿胶的传入和发展史
探究阿胶如何传入中国,并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
阿胶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展示阿胶文化如何与现代社 会紧密结合,焕发勃勃生机。
五、结语
1 阿胶的未来发展前景 2 阿胶的文化价值和影 3 保护和传承阿胶文化

的重要性
展望阿胶在当今时代的发
展前景和潜力。
探讨阿胶对中国文化乃至
强调保护和传承阿胶文化
世界文化的重要价值和影
的紧迫性和意义。
响。
阿胶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了解阿胶在古代社会、医药领域和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角色。
二、阿胶的制作工艺
阿胶的主要原料
介绍制作阿胶所需的主要原料, 其中包括何首乌、黄芪等。
阿胶的制作过程
逐步解析阿胶的制作工艺,包括 炖煮、提取和凝固等关键步骤。
阿胶的质量评定标准
介绍阿胶质量评定所依据的标准 和指标。
三、阿胶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阿胶的历史文化

阿胶的历史文化

阿胶的历史文化阿胶,出山东东阿,故名阿胶。

相传神农氏尝味百草发明中药。

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主养生,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汉《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

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

久服可化痰清肺,养性延年,使身体强健;配方可治疗各种血证、风证.水气浮肿,月经不调,老人虚秘等症。

东阿百年堂阿胶系东阿道地阿胶之典范,东阿阿胶之珍品,‟百年堂阿胶选用天然饲养之乌驴皮,汲取阿井之水,得大师之技艺炼制而成。

千百年以来,东阿道地阿胶以贡品进贡朝廷,寻常百姓极难得真胶。

今东阿百年堂阿胶有限公司秉承精湛奇秘的传统制作技艺,炼制出高贵传世之极品,使昔日之贡品重现今朝。

三国时东阿王曹植赞阿胶赋云:“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珍之。

秘之。

阿胶发源于东阿,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

因阿胶味甘、性平、无毒、老少皆宜。

四季皆可服用,故可久服。

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因此在阿胶2500年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三大历史文化体系。

阿胶的学术文化▲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称“昧甘,平.无毒。

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

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轻身益气。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署。

被奉为中药学经典。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120种.无毒副作用.可以久服.具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如阿胶人参等:中品药120种.有毒或无毒,是对疾病能起抑病补虚作用的药物.如五味子、黄连、麻黄等.下品药125种,有毒而性烈.是可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如大戟、巴豆、附子等,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中对每一味药的场地、性质、采集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关于阿胶科普知识

关于阿胶科普知识

关于阿胶科普知识阿胶,又称“驴皮胶”,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阿胶便以其独特的滋补养生功效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阿胶的起源与历史、制作工艺、药用价值、食用方法以及市场现状等方面,为您全面解读阿胶的奥秘。

一、阿胶的起源与历史阿胶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阿胶最早是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的珍贵药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胶逐渐传入民间,成为广大百姓喜爱的滋补佳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阿胶的制作工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胶文化。

二、阿胶的制作工艺阿胶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优质的阿胶原料是制作高品质阿胶的关键。

一般来说,选用健康驴子的驴皮为佳,因为驴皮富含胶原蛋白,有助于制作出质地细腻、口感滑嫩的阿胶。

浸泡与清洗:将驴皮浸泡在清水中,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然后反复清洗,确保驴皮干净无异味。

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撇去浮沫,以免影响阿胶的品质。

经过长时间的熬煮,驴皮中的胶原蛋白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胶状物质。

最后将熬煮好的胶液进行浓缩,使其变得更加粘稠。

切片与晾干:将浓缩后的胶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切成薄片。

然后将阿胶片放在通风处晾干,使其水分逐渐蒸发,变得更加坚硬脆。

包装与储存:将晾干后的阿胶片进行包装,一般采用纸盒或塑料袋密封包装。

储存时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三、阿胶的药用价值阿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养血滋阴:阿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滋养阴血,改善贫血症状,使面色红润有光泽。

止血化瘀:阿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

同时,它还能活血化瘀,消散瘀血,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润肺止咳:阿胶能够滋润肺部,缓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提高免疫力:阿胶中的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阿胶培训课件的插图

阿胶培训课件的插图

阿胶培训课件的插图标题:阿胶培训课件的插图——传统药材的珍贵之旅导语:阿胶作为中国传统的药材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阿胶培训课件的插图为标题,带您一起探索阿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保健功效,领略传统药材的珍贵之旅。

第一章:阿胶的历史渊源阿胶,是一种由驴皮熬制而成的黑色胶状物,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阿胶就被列为贡品,被誉为“滋补圣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阿胶逐渐成为中医药领域中重要的药材之一。

第二章:阿胶的制作工艺阿胶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选用优质的驴皮,经过清洗、刮毛、浸泡等处理。

然后,将处理后的驴皮置于大锅中,用文火慢熬,熬制出胶状物。

最后,将熬制好的阿胶晾晒、切片,即可成为市面上的阿胶产品。

第三章:阿胶的保健功效阿胶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养颜、补血安神、润燥润肺等功效。

它能够滋养肌肤,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对女性的月经不调、血虚等问题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第四章:阿胶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传统药材的重新认识,阿胶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明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阿胶的保健功效,阿胶制品也逐渐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结语:阿胶作为传统药材的代表之一,通过阿胶培训课件的插图,我们了解了阿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保健功效以及市场前景。

传统药材的珍贵之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对传统药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阿胶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保健贡献更多。

《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安胎
阿胶具有安胎作用,对 于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等有较好的保胎效果。
阿胶的功效
01
02
03
04
提高免疫力
阿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 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阿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 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美容养颜
阿胶具有滋阴养颜的功效,能 改善皮肤干燥、暗沉等问题,
使皮肤光滑细腻。
改善睡眠
感谢观看
成分鉴别
正品阿胶含有明胶蛋白、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而伪品阿胶 成分不明或与正品成分不符。
阿胶的品质鉴别
色泽
质地
优质阿胶呈琥珀色或棕黑色,表面光泽透 亮,无明显杂质。劣质阿胶则颜色暗淡, 表面粗糙,甚至有气泡和裂纹。
优质阿胶质地坚硬,不易破碎。而劣质阿 胶则质地松软,容易碎裂。
气味
煮沸反应
优质阿胶具有独特的胶香味,无异臭味。 劣质阿胶则可能具有异味或腥味。
不同品质的阿胶价格差异较大,不要 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产品。
06
阿胶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阿胶的食用方法
阿胶的食用方法
阿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食用,如熬制阿胶膏、阿胶炖鸡、阿胶炖牛肉等。其中,熬制阿胶 膏是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将阿胶块与黄酒一起熬制,待阿胶完全融化后加入其他配料,冷 却后即可食用。
阿胶的搭配方法
过敏体质者慎食
部分人对阿胶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者应先少量尝试,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 止食用。
脾胃虚弱者慎食
阿胶较为滋腻,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人群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食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食用阿胶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阿胶的典故

关于阿胶的典故

关于阿胶的典故阿胶善补,补血与液,故能滋阴润燥,调和气血。

你们知道阿胶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阿胶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关于阿胶的典故㈠西汉《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可见秦汉时期阿胶已名闻天下。

《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家李时珍)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驴皮熬制药用胶,各地叫法不一。

江浙沪叫驴皮胶,湖南一带叫驴胶,唯有山东的自古至今一直称作阿胶。

中国药典等权威医药典章将驴皮胶统称为阿胶,但是“东阿之乡盛产的阿胶”仍被公认为正宗阿胶。

㈡阿胶的传说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因产老东阿县而得名。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为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阿胶既能治病,又能强身,以医疗妇女症候尤佳。

内服入肺、肝、肾三经,对阴虚、阳虚、贫血疗效甚高,且强筋壮骨并兼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阿胶内含有18种氨基酸和铁、铜、钙、锰等20 余种微量元素,被视为高级滋补营养品,名扬中外。

说起阿胶,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社会流行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得了它便吐血而亡。

有个姑娘,名叫阿娇。

他独身去寻求治好这病的药草。

路上,一位老人告诉她:“要治好这病,非饮东阿水的驴皮不可。

”阿娇听了,心中一惊,家乡是有这一头驴,连山上猛虎恶狼都惧它三分。

(驴为乌龙所变,神通广大)老人见阿娇有些犹豫,转身要走。

阿娇又想起了乡亲们的痛苦,急忙恳求道:“只要能为乡亲们治好病,豁出性命我也甘心。

”老人见她心诚,便赠给她以把宝剑,并教会她剑术。

阿娇返回家乡,来到狮耳山下,那头小黑驴见了她,大口一张就要咬人,阿娇举剑便砍。

相斗间,忽然小黑驴掉头向山下奔去,原来她想使出绝招,将阿娇踢死。

阿娇早有提防,纵身一跃,跨到驴背上。

小黑驴有想打滚把阿压死,没等它停住脚步,阿娇抽出宝剑,对准小黑驴的头猛力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阿胶(Ejiao,英文名: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

典故:傅氏僧仁(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

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

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 )、精胺酸(Arginine)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

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

“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

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

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

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

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

《周礼·考工记》记载:“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1]这里讲的是胶的种类及其颜色;“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抟廉”,[2]深暇,即有纹理;紾,即成团块状;抟廉,即有棱角。

这里讲得是胶的鉴别,即红色有纹理,成团块状,有棱角者为好胶。

“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3]这里讲的是胶的熬制,要熬出好胶,必须注意锅中水与锅下火要适当。

据考证,《考工记》成书于春秋初齐桓公执政时期。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初期,人们对胶的品种、鉴别、熬制等方面就已经总结出了相当成熟的经验。

而且,文中还提到了“犀胶”。

犀牛在中原大地的活跃只能是商周时期以及更远时代的事情,春秋之后已绝迹。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胶的最初认识要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关于胶的起源,虽无文献可证,但我们完全可做这样的推想。

[4]胶本是是兽皮久熬凝缩冷却而成。

原始社会人们食物匮乏,人们肯定经常会有熬兽皮吃的经验,久而久之,人们很可能会发现两种现象:人吃了兽皮熬成的糊状物之后,身体会变得更强壮,而且能治疗一些疾病;用这种糊状物凝缩后形成的物质粘物,冷却后坚牢难破。

这就产生了人们对胶的药用特性与胶结性强两种特性的认识。

当然,这种经验肯定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积累起来的。

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学会了用胶,而且还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物资这是肯定的。

《孙子兵法》里记载,胶是制造弓弩的重要材料。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胶是一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方书《五十二病方》。

虽然书简残破,但仍可依稀看清里面有一些以胶入药治疗疾病的方子。

如:“白处方:……煮胶,即置牖于秘火上,令药已成而发之……”,“大带者:……一、以清煮胶,以涂之……”,“(癃)病:……一、癃,以水一斗煮葵种一斗,浚取其汁,以其汁煮胶一梃半,为汁一参,而(以下残缺) 。

”[5]此书的成书年代虽未完全确定,但其抄写不晚于秦汉时期,反映的内容当是春秋战国甚至更早时期的医学成就是可以肯定的。

由此,胶的药用历史悠久可见一斑。

第二节阿胶药用起源——从“胶”到“阿胶”在胶的药用历史上,人们先是以胶入药,进而才发现东阿所产之胶最为有效,因此后世医家遂专用东阿所产之胶,并把这种胶称为“阿胶”。

那么,人们是从何时开始以阿胶入药的呢?一般人们认为,大约在西汉时期阿胶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药物。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收录“阿胶”一条,并对其做专门的解释,是为阿胶在古代医学专著中最早的记载。

西汉《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喻再灵验的物品其作用也并非作用无限,是现存史籍中有关“阿胶”一名的最早记述,说明秦汉时期阿胶已名闻天下。

东汉时阿胶药用已比较广泛,医圣张仲景善用阿胶治妇科病及血液病等疾。

他的《伤寒杂病论》里已多处使用阿胶入药。

这种结论只是大众观点,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结论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推敲。

济南药业集团的张振平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重视。

他的两篇文章——《阿胶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状况》(《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17卷第1期)和《阿胶产生年代考》(《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第21卷第2期)里阐述了他对阿胶产生年代问题的看法。

他认为阿胶在西汉已广泛使用的论据值得细究。

首先是《淮南子》里的话“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的出处有问题。

张认为此句最早实际出自倪璠《瘐子山集注·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的注语。

该注语谓《淮南子》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的话。

后人据此认为此句出自《淮南子》。

但实际上《淮南子》一书中根本没有这句话。

按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嘉遯》有“寸胶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看,应该是倪璠将该句出处张冠李戴之误。

[6]然后是《神农本草经》里提到的“阿胶”的问题。

《神农本草经》本是根据秦汉时期古本草书籍由后人辑录而成的本草汇编。

早在秦汉甚至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对本草药性的认识就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了。

到魏晋时期,各种本草书籍已经出现,题为《神农本草》的书籍也有很多种。

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以流传到他手上的《神农本草》为基础,综合其他本草类书籍,将古本草和今本草分别做了注解,并且将两者分别用红色和黑色两种字体做了区别,是为《本草经集注》。

到了唐代,人们又将红色字体的古本草辑录出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神农本草经》。

对于《神农本草经》里将胶分为阿胶和白胶两种这个事实,到底是古本草原本就是这么分的,还是后来陶弘景根据当时更加科学的认识才将其分开的?历史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对此,张振平通过考察陶弘景做《集注》的背景认为:“当时存在诸多冠以《神农本草经》的本草书籍,可能有单记作胶的,也有分为阿、白二种的。

将胶演化为阿、白二种,当然是种进步。

故此,陶氏采用了将胶分为阿、白二种的本子。

不过魏晋时代流行的主本《本经》似仅记胶名,而无阿、白二种之说。

晋代医学家葛洪、陈延之岂能未见过《本经》?若《本经》已分胶为阿、白二种,其所著方书中所用为何非要依袭旧称,单作胶名?无法解释。

”[7]再就是对《伤寒杂病论》中提到“阿胶”这一说法的质疑,他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伤寒杂病论》所用不是“阿胶”而是“胶”。

例子一:“《伤寒杂病论》晋以前即残缺失次。

经晋代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南朝宋代林亿再次整理成为今本《伤寒论》和《金匾要略》。

其原貌早已不存,文辞亦有更变。

明代以来,多有指其错乱不当者。

今本《伤寒》、《金匮》中出现的阿胶之名即如是。

”然后他举出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个方子,指出实即源自《伤寒》中的“黄连阿胶汤”。

而前者用“胶”,而后者则用“阿胶”。

另一例,“宋《图经本草》阿胶条下更有“《续传信方》著张仲景调气方云:治赤白痢……黄连一两去毛,好胶手许大,碎蜡如弹子大……”的记述。

由是观之,《伤寒杂病论》诸方,所用应为胶,而非阿胶。

阿胶之称似经后人增改。

”[8]张氏还列了一个“阿胶出现年代有关文献汇集表”,根据所列文献的年代排序,他提出自己的观点:“阿胶的出现应在4世纪末、5世纪初。

也即是在东晋末年至南北朝时,药用胶才由杂皮胶进化为专以牛皮煎煮的阿胶。

始载阿胶的现存可靠文献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关于阿胶出现年代的考证,笔者比较认同张氏的观点。

第三节阿胶产地一、历史上的“东阿”——东阿县城的政区变迁古东阿城在春秋时期名柯邑,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三公里处。

这里,古济水与黄河并行流入大海,河曲形成大陵,因此名“柯”。

战国时称“阿”或“阿邑”。

秦朝改阿邑为东阿,立东阿县,属东郡。

[9]汉承秦置,至北魏时治所东迁,原治所渐为黄水淤废。

其后因屡遭黄河泛滥之灾,县城治所屡有搬迁,但都在方圆百里之内。

至明代洪武年间迁至谷城县,即今平阴东阿镇,改谷城为东阿县。

直至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建立了抗日县政府,1947年黄河西政治安定,县政府又迁铜城,即今东阿县城所在地。

建国后,以黄河为界,重新划定辖区,东阿镇属平阴县。

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二、阿胶中心产地的变迁由上可知,历史上曾较长时期取名“东阿”的地方有三个,即最初的东阿,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三公里处,是古阿井所在地,我们称其为“古东阿城”(阿城镇);搬迁后的东阿,在今平阴县东阿镇,是从明代洪武年间至建国初期的东阿所在地,可称其为“东阿古城”(东阿镇);现在的东阿,属聊城市,原称“铜城镇”,我们称其为“东阿县”。

这几个地方都曾名为“东阿”,都曾是历史上东阿阿胶的主产地。

因此,阿胶的主产地与这几个地方密切相关。

阿胶的中心产地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即第一次是从阳谷的阿城镇(古东阿城)迁往平阴的东阿镇(东阿古城),第二次是从东阿镇(东阿古城)迁往济南,第三次是从济南迁往东阿县。

第一次迁移是因自然灾害,随县治而迁移;第二次是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及阿胶技术的传播与进步等因素而导致的迁移;而第三次则是由于政治的变革,因行政政策的变化而导致。

当然,东阿县阿胶厂的发展壮大,并使古老的阿胶产业重焕异彩,最终成长为阿胶业龙头老大则是今天东阿阿胶人的奋发努力的结果。

至于迁移的具体原因及具体情况,本文将会在阿胶产业文化一章里讲到。

第四节阿胶文化的界定东阿是阿胶的出产地,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水质和工艺造就了东阿阿胶的精良品质,也成就了东阿阿胶的传世美名。

历史上东阿的区划虽屡有变迁,阿胶制造的中心也屡有移易,但东阿阿胶的品质却千年不变,东阿阿胶的美名也世代流传。

作为一种道地药材,它永远离不开地处鲁西的这片热土,永远离不开这里勤劳、智慧、质朴的人们,是他们延续了阿胶千年不衰的历史,万代相传的工艺,也是他们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阿胶文化。

作为一种中药材,阿胶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医药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