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

《汉书·高帝纪下》载:“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高帝此举() 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分析,体现了农业在封建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其他选项没有反映题干内容。

2.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

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对屠宰耕牛的严厉惩罚,主要因为牛是农业生产动力。

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到明朝仍对牛重视,说明D正确。

3.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筒车”。

A是桔槔,属于灌溉工具;B 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是翻车,灌溉工具;D是筒车。

故选D。

4.《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D.农耕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题干考查“根源”,一般是经济或生产力因素,直接就可以排除B(政治因素)、C(思想方面);A 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口的流动。

不符合题意。

5.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以市场为目的。

故选B。

6.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A
解析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

7.在浙江宁波等地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地的东汉墓葬中都曾发现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为多。

据此不能判断
() A.瓷器的发明最迟不会晚于东汉
B.汉代我国南北方可能都已能烧制瓷器
C.汉代瓷器也作为冥器使用
D.汉代南北方形成青白两个瓷系
答案D
解析东汉墓中出土瓷器,说明东汉时已有瓷器;河南、河南属北方,湖南、浙江属南方,当地古墓中出土瓷器,说明当地可能出产瓷器(也有从外地输入的可能);瓷器作为陪葬品即做冥器使用。

材料没有反映出当时出现青白两个瓷系,而且据所学知识可知白瓷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8.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开元时”“不知其数”“积聚如山”,由关键信息可知,唐开元时期广州对外贸易非常繁荣,B项正确;A、C、D三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出来。

9.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D.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答案A
解析注意题眼“宋代”“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

B、C两项都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不符合宋代的情况,排除;D是草市,始于南北朝时期,应排除。

10.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④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和地域性的商人群体都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①②错误;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故③正确;唐朝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故④正确。

因此应选C项。

11.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

此后的100年间,广州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乾隆时期开始设立广州十三行
C.广州在清代一直对外开放
D.十三行成为清政府海关收入的主要来源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广州十三行的设置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开放,故A、C两项正确;由题干材料中的最后一句,可知D项正确;广州十三行是在1686年设立,而且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项。

12.《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鲁国初税亩改变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故选D。

13.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

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都是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14.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司马迁在文中强调了手工业和商业在弃贫致富中的重要性,应该是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材料的内容是反对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谈的不是生产状况,排除B、D两项。

15.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即是说禁商越严寇就越多,结合明朝对外商业政策,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
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6分)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6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4分)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4分)
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冶金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纺织业方面,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
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彩瓷和斗彩瓷,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手工工场)。

(3)商人群体(或商帮)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4)变异:资本主义萌芽。

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

解析第(1)问,需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第(2)问,注意必须是“明朝”的成就。

第(3)问,可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的结论。

第(4)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

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体的产物。

《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

“市,买卖之所也。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

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

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

……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

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

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6分)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

(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

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

(3)经济: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

思想: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

评述: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及经济政策。

第(1)问,根据所学列举商业发展的表现事例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找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关系。

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唐及其以后城市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从坊市的界限、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归结。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结经济上虽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禁绝,思想上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少,仅限于知识分子和传教士。

第二小问实际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根
据所学归结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