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胺化反应-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芳胺化反应-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芳胺化反应-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芳胺化反应

目录

一.前言 (1)

二.影响Buchwald 反应的因素及Buchwald 反应的应用 (2)

2.1 卤素对反应的影响............................................................................................................

2.2 取代基团电子性对反应的影响.......................................................................................

2.3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

2.4 胺与苯基三氟甲磺酸酯的反应(Triflate) .................................................................

2.5 对伯胺及仲胺的选择性....................................................................................................

2.6 对手性的影响 ....................................................................................................................

2.7 与吡咯及吲哚的反应........................................................................................................

2.8 关环反应.............................................................................................................................

2.9 卤代苯转化为苯胺反应.................................................................................................... 三.反应操作示例..............................................................................................

3.1 典型操作一 ........................................................................................................................

3.2 典型操作二 ........................................................................................................................

四、参考文献 .....................................................................................................

概 述

取代的芳胺、酰基芳胺及芳醚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和的方法制备他们。近几年来,Buchwald 和Hartwig 课题组针对金属催化的芳胺、酰基芳胺及芳醚化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一类成熟的合成方法。

1.芳胺化反应 1.1 前言

一般取代芳胺的合成以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从芳香胺出发,通过烷基化或还原胺化等方法可以获得。但卤素烷基化很难用于合成不同的双取代和环烷基的芳胺;还原胺化对于位阻酮及芳香酮,反应很难进行[1] [2]。同时这一方法无法用于二芳胺和三芳胺的合成。

ArNH 2+

R R 2

O

R 1

R 2

N

Ar 还原

R 1

R 2HN Ar ArNH 2

RX

Ar N R

H

另一种方法为Ullmann 缩合,反应中需要高温,对于有敏感基团的化合物则不能使用[3] [4]。

ArNH 2

X R

Ar

H N R +

1983 年Migita [5]等首次报道用钯催化进行芳胺化反应,但此反应需用定量的锡试剂,锡试剂为有毒物,为这反应的明显不足之处。且此反应仅限于仲胺。

1995 年 Buchwald [6] 和 Hartwig [7] 报道了钯催化芳卤代物的胺基化反应。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发展,钯催化芳胺化反应已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一类成熟的合成方法,我们称之为Buchwald-Hartwig 芳胺化反应。反应的机理如同其它钯催化的反应,分为氧化,加成,消除反应,如下图所示:

LnPd(0)

LnPd ii

Ar

LnPd

ii

Ar

N(R')CH

2R

Ar-X

HN(R')CH

2R

Ar

N(R')CH 2R

LnPd ii

Ar

N H

R

Ar-H

LnPd(0)

如图中左边所示,在卤素被消除生成芳烃及胺的消除生成亚胺是其经常的副反应。 这类反应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中。相对于其它的芳胺化反应,此反应对底物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富电子或缺电子的溴苯类化合物,吡啶溴化物,对于脂肪伯胺、仲胺,芳香伯胺、仲胺,吡啶胺甚至吡咯均有很好的收率。

1.2 影响Buchwald 反应的因素

1.2.1芳香环的离去基团对反应的影响

一般来说碘化物的活性高于溴化物,溴化物的活性高于氯化物。氯化物相对于溴化物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后者在常温下即能反应,前者则需要高温[8]。

Me

Br

+

HN(Me)Ph

Pd 2(dba)3 (1 mol% Pd)

L (1.5 mol%)NaOt-Bu,DME,RT,24h

Me

N(Me)Ph

95 %

2

Cy 2P

L

Me

Cl

+

HN(n-Bu)2

Pd 2(dba)3 (0.5 mol% Pd)

L (0.75mol%)NaOt-Bu,tol,100 o C,24h

Me

N(n-Bu)2

95 %

与溴苯类似,苯基三氟甲磺酸酯和胺也可以反应生成苯胺。采用和溴苯类似的反应条件,对于中性或富电子的三氟甲磺酸酯都有较好收率。但对于缺电子的三氟甲磺酸酯收率却较低,原因是叔丁醇钠会水解掉部分三氟甲磺酸酯,用碳酸铯代替叔丁醇钠则可避免水解,也可得到高的收率[11]。

1.2.2取代基团电子性对反应的影响

推电子或吸电子取代的苯的溴化物都有较好的收率[9],吡啶溴化物也有较好的收率[10]

N

Br

+

HN(Me)Ph

Pd2(dba)3 (4 mol% Pd)BINAP (4 mol%)

NaOt-Bu, tol, 70 o C, 12h

N

N(Me)Ph 86 %

1.2.3配体对反应的影响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很大,不同的配体收率差别很大[8]。而且针对什么样的底物用什么配体,没有一个清楚的规律,这也是Buchwald-Hartwig 芳胺化反应一个最大的遗憾。

因此有时对不同的底物在做反应时经常要对反应的配体进行优化。

一般常用的钯催化剂为:Pd 2(dba)3, Pd(OAc)2 配体为:P(t-Bu)3, BINAP , P(o-tolyl)3, Xantphos 等。

Br +

HN

Me

Pd(OAc)2 (0.025 mol% Pd)o-xylene,120 o C,3 h

N

Me

GC yield

95 % using P(t-Bu)318 % using BINAP 5 % using P(o-tolyl)3

Pd 2(dba)3 (2 mol% Pd)Ligand (3 mol %)tol,80 o

C,4 h

Br

Me

Me

+

HN(Me)Ph

N(Me)Ph

Me

Me

79 % using BINAP

5 % using P(o-tolyl)3

1.2.4对伯胺及仲胺的选择性

Buchwald 反应还对伯胺和仲胺有一定的选择性,优先和伯胺反应[12]。

1.2.5对手性的影响

对于 -位有手性的胺,配体对手性的影响很大。P(o -tolyl)3作配体,ee 值急剧减

少。而用消旋BINAP ,ee 值基本没有减少[13]。

Br

Ph

+H 2

Me

99 % ee

Pd 2(dba)3 (4 mol % Pd)Ligand (4 mol%)NaOt-Bu

tol, 70-100 o C, 18 h

H

Ph

80 % yield, 70 %ee using P(o-tolyl)386 % yield, 99 % ee using (+_)BINAP

1.3Buchwald 反应的应用

1.3.1与吡咯及吲哚的反应

运用dppf作配体,取代溴苯和吡咯及吲哚也能反应,而且有很好的收率[14]。

1.3.2关环反应

分子内,溴可与伯胺或酰胺偶联高产率关环生成吡啶或吡咯[15] [16]。

1.3.3卤代苯转化为苯胺反应

二苯甲基亚胺与碘化苯或三氟甲磺酸酚酯在钯催化下可高产率生成苯基亚胺,而二苯甲基可在羟胺,醋酸钠或盐酸,四氢呋喃条件下温和脱去[17][18]。此方法为卤代苯转化为苯胺提供个很好的途径。

1.4Buchwald 反应操作示例

Buchwald 反应常用的钯催化剂为:Pd2(dba)3, Pd(OAc)2,常用配体为:P(t-Bu)3, BINAP, P(o-tolyl)3, Xantphos, 常用碱有:Cs2CO3,t-BuOK,t-BuONa,常用溶剂有甲苯,二甲苯,1,4-二氧六环。

催化剂和配体无固定搭配,常用效果较好的配体为Xantphos和BINAP。对于底物为苯环类化合物,溶解性较好化合物,常用甲苯作溶剂;对于杂环类反应,溶解性不好的底物常用1,4-二氧六环作溶剂。溴化物与胺的偶联常用t-BuOK或t-BuONa作碱,三氟甲磺酸酯与胺的反应常用Cs2CO3作碱。

反应需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一般回流反应。操作基本相似。

1.4.1Buchwald反应示例一

An oven-dried Schlenk tube was charged with cesium carbonate which had been finely ground with a mortar and pestle (1.4 eq) in a nitrogen-filled glovebox. The tube was capped with a rubber septum and removed from the glovebox. The tube was then charged with Pd2(dba)3 or Pd(OAc)2 and BINAP or PPF-OMe, and purged with argon. The aryl bromide (1.0 eq), the amine (1.2 eq), and toluene (2 mL/mmol halide) were added, and the mixture was heated to 100 o C with stirring until the starting material had been consumed as judged by GC analysis. The mixture was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diluted with ether (20 ml), filtered, and concentrated. The crude product was then purified by flash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1.4.2Buchwald反应示例二

Pd(OAc)2(0.025 mol%) and P(t-Bu)3or Xantphose (0.10 mol%) (Phosphine/Pd=4:1) were added to the suspension of aryl halide (40 mmol), diarylamine (40 mmol) and NaO t Bu (48 mmol) in o-xylene (60 mL) in N2 atmosphere. The mixture was heated for 3 h at 120 o C. Subsequently, it was cooled to room temeperature. H2O (60 mL) was added to it, the organic layer was separated and concentrated. The crude product was then purified by flash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or re-crystallization with MeOH/THF.

1.5参考文献

[1]. P. Marchini; G. Liso; A. Reho, J. Org. Chem. 1975, 40, 3453-3456.

[2] C.F. Lane, Synthesis,1975, 135-146.

[3]. A. J. Paine. J. Am. Chem. Soc.1987,109, 1496-1502.

[4]. H. Weingarten, J. Org. Chem.1964, 29, 977-978

[5]. M. Kosugi; M.Kameyama; T. Migita. Chem. Lett.1983, 927-928.

[6]. A.S. Guram; R.A. Rennels; S.L. Buchwald, Angew. Chem.1995,107, 1456 –1459;

Angew. Chem. Int. Ed. Engl.1995, 34, 1348 – 1350.

[7]. J. Louic; J. F. Hartwig, Tetrahedron Lett.. 1995, 36, 3609 – 3612.

[8]. T. yamamoto; M. Nishiyama; Y. Koie, Tetrahedron Lett..1998, 39, 2367.

[9]. J.P. Wolfe; S.L. Buchwald. Tetrahedron Lett. 1997, 38, 6359.

[10]. F. Paul; J. Patt; J. F. Hartwig. Organometallics1995, 14, 6363.

[11]. J. Ahman; S.L. Buchwald. Tetrahedron Lett. 1997, 38, 6363.

[12]. Y. Hong; C.H. Senanayake; T. Xiang; C.P. V andenbossche; G.J. Tanoury. 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3121.

[13]. S. Wagaw; R.A. Rennels; S.L. Buchwald. J. Am. Chem. Soc.1997,119, 8451.

[14]. G.Mann; J.F. Hartwig; M.S. Driver. J. Am. Chem. Soc.1998, 120,827.

[15]. A.J. Peat; S.L. Buchwald. J. Am. Chem. Soc.1996, 118, 1028.

[16]. A. Abouabdellah; R.H. Dodd, 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2119.

[17]. K.J. Fusth; G. Antoui.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988, 1, 3081.

[18]. M.J. O’Dannell; J.M. Boniace, S.E. Earp, Tetrahedron Lett.1978, 2641.

2.芳基铋芳胺化反应

Barton 等于1986年报道了一类制备芳胺类化合物的温和方法[1],[2],即用芳基铋试剂与脂肪胺或芳胺在铜或二价铜盐的催化下常温搅拌即可高产率的生成目标芳胺类化合物。

X N H Ar 3Bi / Cu(OAc)2 / CH 2Cl 2 / rt

X,Y = R, H, COR,CO 2R, CONR 2, SO 2R (R = alkyl and aryl)X N Y

Ar

此反应对脂肪胺,芳胺有很好的收率[3],[4], 对于一些非活性胺也有很好的收率,如吲哚[5] ,酰胺,脲,咪唑,磺酰胺等[6]。有报道称用三乙胺或吡啶作碱可促进反应[6]。此反应常用溶剂为二氯甲烷,常用催化剂为醋酸铜,常温下反应。

芳基铋试剂的制备通常是卤代芳烃的格氏试剂和氯化铋交换得到[4]。

Br

X

Mg, Et 2O or THF MgBr

X

BiCl 3, Et 2O or THF

r.t. to reflux

Bi

X X

X

X= CF 3, F, Cl, OCH 3

2.1芳基铋试剂的典型操作

Bromo-3-trifluoromethylbenzene (5.0 g, 0.0222 mol), dissolved in dry Et 2O (100 mL) was added dropwise to a mixture of magnesium turnings (0.594 g, 0.0244 mol) and I 2 (0.001 g) in Et 2O in dry flask under N 2 and a gentle reflux was maintained for 1 h.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then cooled to 0 ℃and dry bismuth trichloride (3.50 g, 0.0111 mol) was added. After 10 min the mixture was warmed to reflux with stirring for 3 hrs. Water was added and the organic phase was separated, washed with water, dried (MgSO4) and concentra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he residue was chromatographed on a silica gel column (eluent: hexane/EtOAc 95/5) to give compound as yellow oil; yield, 52%

2.2芳基铋试剂芳胺化典型操作:

A slurry of amine, triarylbismuth (1-2 eq.), anhydrous Cu(OAc)2 (1-1.5 eq.), the tertiary amine (0.1-1.5 eq.) in methylene chloride (~2.5 mL/mmol of substrate) was stir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6-48 hrs. The products were isolated by direct flash column chromatography of the crude reaction mixture on silica gel. The progress of reaction could be monitored by TLC as well as by the color change from the initial deep blue to turquoise green, with the concomitant precipitation of grayish Cu(I) salt. Additional amounts of Ar3Bi and Cu(OAc)2 could be add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reaction to ensure complete conversion of the substrate.

参考文献:

[1]. Barton, D.H.R.; Finet, J. -P., J.Tetrahedronlett.1986, 27, 3615-3618.

[2]. Finet, J.-p. Chem. Rev. 1989, 89, 1487-1501.

[3], Barton, D.H.R.; Finet, J.-P., J.Tetrahedronlett.1989, 30, 937-940.

[4], Banfi, A.; Bartoletti, M. Synthesis, 1994, 775-776.

[5], Barton, D.H.R.; Finet, J.-P., J.Tetrahedronlett. 1988, 29, 1115-1118.

[6], Dominic M.T.Chan, J.Tetrahedronlett. 1996, 37, 9013-9016.

The End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 33H 32 3H 32 CH CH 2C H 3 2 CH CH=CH (CH 3CH 2CH 2)3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O CH 2CH 2CH 3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B - OC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B O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3NaOH 3HOC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CH 3 1)BH 32)H 2O 2/OH -CH 3 H H OH 3、X 2加成 C C Br /CCl C C Br Br 【机理】

有机合成的一些基本反应

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基础反应 有机合成,是指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经化学反应合成较复杂的化合物的过程。有时也包括从复杂原料降解为较简单化合物的过程。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各种特点,尤其是碳与碳之间以作用力较大的共价键相连,也使得有机合成非常困难。合成路线的多样性让我们有了各种不同的选择,有机合成常常用于工业生产当中,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用料最少,条件最温和,成本最低的合成路线。但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我们必须了解其他的合成路线。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有机合成里的基础反应。 一、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酯化,皂化和水解等。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分别是SN1和SN2。 1、SN1机理(即单分子亲核取代):在SN1机理中,亲核取代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底物上的离去基团L的离去,第二步是L离去后生成的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第一步反应速率较

慢,是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使正碳离子稳定的因素均有利于SN1取代的进行。 2、SN2机理(即双分子亲核取代):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离去基团,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协同进行。若反应按照SN2机理进行时,其立体化学特征是进行反应的中心碳原子的构型反转。影响SN2反应活性的因素有,空间位阻,较好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溶剂的极性。 SN1和SN2的区别在于,在SN2反应中,没有碳正离子中间体产生,所以不发生重排。 二、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 加成反应分成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1、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是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是π电子与实际作用的结果。π键较弱,π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因此可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提供电子。反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试缺电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这些物质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卤素,又叫马氏加成,由马氏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 2、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氧三键,碳碳三键等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最有代表性的反应是醛或酮的羰基与格氏试剂加成的反应。RC=O + R'MgCl → RR'C-OMgCl再水解得到醇,这是在有机合成中合成醇常用的方法。 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主要因素有,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离去基团L的离去性。

Mitsunobu 反应-050815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Mitsunobu 反应 编者:谢军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合成部

目录 1.前言 (2) 2.醇的翻转 (3) 2.1 Mitsunobu 法醇的构型翻转合成方法示例 (7) 3.Mitsunobu 醚化反应 (8) 3.1 Mitsunobu 法醚的合成方法示例 (9) 4.Mitsunobu 氨基取代反应 (10) 4.1 Mitsunobu 法利用苯磺酰胺合成胺方法示例 (13) 4.2 Mitsunobu 法利用DPPA合成伯胺方法示例 (13) 4.3 Mitsunobu 法分子内关环合成相应的环状胺方法示例 (14) 4.4 Mitsunobu 法合成丙二烯方法示例 (14) 5.Mitsunobu 硫代反应 (16) 5.1 Mitsunobu 法合成硫醚方法示例 (16) 6.Mitsunobu 卤代反应 (18) 6.1 Mitsunobu 法合成卤代物方法示例 (18) 7.其他手性翻转试剂 (20)

1. 前言 1967年,Oyo Mitsunobu 报导了在三苯膦(PPh3)和偶氮二甲酸二乙酯(DEAD)作用下酸和醇缩合成酯的新方法1。当底物为仲醇的时候,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构型会发生翻转。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大类合成方法,我们称之为Mitsunobu 反应。这类反应被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特别是天然产物的合成中2。

2.醇的翻转 在Mitsunobu 反应中,DEAD 和三苯膦首先生成一个活性的甜菜碱式中间体(betaine intermediate ),这个活性中间体夺取作为亲核试剂的酸的质子并同时活化醇,随后经过S N 2取代,得到手性翻转的酯;将得到的酯水解,其净结果是醇的构型翻转。 R O R OH Ar O 23 反应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通常反应温度是在0o C 到室温,大部分基团都不会影响反应。但亲核试剂质子的pKa 值必须小于甜菜碱式中间体(betaine intermediate )的pKa 值(~13),否则亲核试剂的质子不能被中间体(betaine intermediate )夺取,反应不能进行。低极性的溶剂有利于反应,通常用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和甲苯作为溶剂,有时候乙酸乙酯,乙腈和DMF 也用作溶剂。

有机合成反应Heck反应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1. 前言 (1) 2. 分子内的Heck反应 (2) 2.1 生成烯基取代的反应 (2) 2.1.1 分子内Heck反应化生成环外双键示例 (3) 2.2 形成季碳中心的反应 (4) 2.2.1 分子内不对称Heck反应示例 (5) 2.3 多烯大环的合成 (5) 2.2.1 Heck反应用于合成大环多烯示例 (6) 3. 分子间的Heck 反应 (7) 3.1 常规分子间Heck反应 (7) 3.1.1 Pd(OAc)2-P(o-tol)3体系用于不饱和羧酸酯的Heck反应标准操作三 (8) 3.1.2 不饱和酮的Heck反应标准操作 (9) 3.1.3 杂环芳香卤代物和不饱和羧酸酯的Heck反应标准操作一 (9) 3.1.4 杂环芳香卤代物和不饱和羧酸酯的Heck反应标准操作二 (9) 3.1.5 芳香卤代物和不饱和羧酸的Heck反应合成反式3-芳基不饱和酸示例 .. 10 3.1.6 非共轭双键Heck反应示例 (10) 3.2 不对称分子间Heck反应 (11) 3.3 非常用离去基团的Heck反应(Irina P. Beletskaya Chem. Rev. 2000, 100, 3009-3066) (11) 3.3.1 重氮盐参与的Heck反应示例 (12) 3.3.2 酰氯参与的Heck反应示例 (14)

1. 前言 通常把在碱性条件下钯催化的芳基或乙烯基卤代物和活性烯烃之间的偶联反应称为Heck反应。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Heck 和Morizoki独立发现该反应以来,通过对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断改进使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该反应已经成为构成C-C键的重要反应之一。另外,Heck反应具有很好的Trans选择性 R X Pd(0) Z R Z X = I, Br, OTf, etc Z = H, R, Ar, CN, CO2R, OR, OAc, NHAc, etc 研究表明,Heck反应的机理有一定的规律,通常认为反应共分四步:(a)氧化加成(Oxidative addition): RX (R为烯基或芳基,X=I > TfO > Br >> Cl)与Pd0L2的加成,形成PdⅡ配合物中间体;(b)配位插入(Cordination-insertion):烯键插入Pd-R键的过程;(c)β-H的消除;(d)催化剂的再生:加碱催化使重新得到Pd0L2。

有机化学重排反应 总结

有机化学重排反应总结 1、Claisen克莱森重排 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下可以重排,生成烯丙基酚。 当烯丙基芳基醚得两个邻位未被取代基占满时,重排主要得到邻位产物,两个邻位均被取代基占据时,重排得到对位产物。对位、邻位均被占满时不发生此类重排反应。 交叉反应实验证明:Claisen重排就是分子内得重排。采用 g—碳 14C 标记得烯丙基醚进行重排,重排后 g-碳原子与苯环相连,碳碳双键发生位移。两个邻位都被取代得芳基烯丙基酚,重排后则仍就是a—碳原子与苯环相连。反应机理 Claisen 重排就是个协同反应,中间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芳环上取代基得电子效应对重排无影响. 从烯丙基芳基醚重排为邻烯丙基酚经过一次[3,3]s 迁移与一次由酮式到烯醇式得互变异构;两个邻位都被取代基占据得烯丙基芳基酚重排时先经过一次[3,3]s 迁移到邻位(Claisen 重排),由于邻位已被取代基占据,无法发生互变异构,接着又发生一次[3,3]s 迁移(Cope 重排)到对位,然后经互变异构得到对位烯丙基酚。 取代得烯丙基芳基醚重排时,无论原来得烯丙基双键就是Z—构型还就是E-构型,重排后得新双键得构型都就是E -型,这就是因为重排反应所经过得六员环状过渡态具有稳定椅式构象得缘故. 反应实例 Claisen 重排具有普遍性,在醚类化合物中,如果存在烯丙氧基与碳碳相连得结构,就有可能发生Claisen重排。 2、Beckmann贝克曼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得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得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得基团迁移到缺电子得氮原子上,所形成得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就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3 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 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CH + CH 3 C H 3X + CH 3 C H 3+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快 慢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HBr Br H +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CH 2C H 3CH CH 3C H 3BH 2 H CH CH 3C H 3BH 2 H CH CH 2C H 32 CH CH=CH (CH 3CH 2CH 2)3O OH B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23 B O 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 B - OC 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OH B OC H 2CH 2CH 3 CH 2CH 2CH 3H 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 3NaOH 3HOC 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经典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合成部编写

前言 有机合成研究人员在做化学反应经常碰到常规的反应手边没有现成的标准操作步骤而要去查文献,在试同一类反应时,为了寻找各种反应条件方法也得去查资料。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因此化学合成部需要一份《经典合成反应标准操作》。在这份材料中,我们精选药物化学中各类经典的合成反应,每类反应有什么方法,并通过实际经验对每类反应的各种条件进行点评,供大家在摸索合成条件时进行比较。同时每种反应的标准操作,均可作为模板套用于书写客户的final report,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研究人员书写final report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在报告中的文法错误。另外本版是初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需要修订这份材料。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合成部 2005-6-28

目录 1.胺的合成 a)还原胺化 b)直接烷基化 c)腈的还原 d)酰胺的还原 e)硝基的还原 f)叠氮的还原 g)Hoffman降解 h)羧酸通过Cris 重排 2.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a)酰胺化的反应 b)酯化反应 c)腈转化为酯和酰胺 d)钯催化的插羰反应 e)酯交换为酰氨 3.羧酸的合成 a)醇氧化 b)酯水解 c)酰胺的水解 d)腈的水解 e)有机金属试剂的羰基化反应 f)芳香甲基的氧化

4.醛酮的合成 a)Weinreb 酰胺合成醛酮 b)醇氧化 c)酯的直接还原 d)有机金属试剂对腈加成合成酮 5.脂肪卤代物的合成 a)醇转化为脂肪溴代物 通过PBr3 转化 通过PPh3 与CBr4 转化 HBr直接交换 通过相应的氯代物或磺酸酯与LiBr交换、 b)醇转化为脂肪氯代物 通过SOCl2转化 通过PPh3 与CCl4 转化 HCl直接交换 c)醇转化为脂肪碘代物 通过PPh3 与I2 转化 通过相应的氯代物或磺酸酯与NaI交换 6.芳香卤代物的合成 a)Sandermyyer 重氮化卤代 b)直接卤代 c)杂环的酚羟基或醚的卤代 7.醇的合成 a)羧酸或酯的还原 b)醛酮的还原 c)卤代烃的水解

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经典合成反应实用标准操作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化学合成部编写

前言 有机合成研究人员在做化学反应经常碰到常规的反应手边没有现成的标准操作步骤而要去查文献,在试同一类反应时,为了寻找各种反应条件方法也得去查资料。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因此化学合成部需要一份《经典合成反应标准操作》。在这份材料中,我们精选药物化学中各类经典的合成反应,每类反应有什么方法,并通过实际经验对每类反应的各种条件进行点评,供大家在摸索合成条件时进行比较。同时每种反应的标准操作,均可作为模板套用于书写客户的final report,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研究人员书写final report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在报告中的文法错误。另外本版是初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需要修订这份材料。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化学合成部 2005-6-28

目录 1.胺的合成 a)还原胺化 b)直接烷基化 c)腈的还原 d)酰胺的还原 e)硝基的还原 f)叠氮的还原 g)Hoffman降解 h)羧酸通过Cris 重排 2.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a)酰胺化的反应 b)酯化反应 c)腈转化为酯和酰胺 d)钯催化的插羰反应 e)酯交换为酰氨 3.羧酸的合成 a)醇氧化 b)酯水解 c)酰胺的水解 d)腈的水解 e)有机金属试剂的羰基化反应 f)芳香甲基的氧化

4.醛酮的合成 a)Weinreb 酰胺合成醛酮 b)醇氧化 c)酯的直接还原 d)有机金属试剂对腈加成合成酮 5.脂肪卤代物的合成 a)醇转化为脂肪溴代物 通过PBr3 转化 通过PPh3 与CBr4 转化 HBr直接交换 通过相应的氯代物或磺酸酯与LiBr交换、 b)醇转化为脂肪氯代物 通过SOCl2转化 通过PPh3 与CCl4 转化 HCl直接交换 c)醇转化为脂肪碘代物 通过PPh3 与I2 转化 通过相应的氯代物或磺酸酯与NaI交换 6.芳香卤代物的合成 a)Sandermyyer 重氮化卤代 b)直接卤代 c)杂环的酚羟基或醚的卤代 7.醇的合成 a)羧酸或酯的还原 b)醛酮的还原 c)卤代烃的水解

有机化学重排反应_总结

有机化学重排反应总结 1.Claisen克莱森重排 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下可以重排,生成烯丙基酚。 当烯丙基芳基醚的两个邻位未被取代基占满时,重排主要得到邻位产物,两个邻位均被取代基占据时,重排得到对位产物。对位、邻位均被占满时不发生此类重排反应。 交叉反应实验证明:Claisen重排是分子内的重排。采用 g-碳 14C 标记的烯丙基醚进行重排,重排后 g-碳原子与苯环相连,碳碳双键发生位移。两个邻位都被取代的芳基烯丙基酚,重排后则仍是a-碳原子与苯环相连。 反应机理 Claisen 重排是个协同反应,中间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重排无影响。 从烯丙基芳基醚重排为邻烯丙基酚经过一次[3,3]s 迁移和一次由酮式到烯醇式的互变异构;两个邻位都被取代基占据的烯丙基芳基酚重排时先经过一次[3,3]s 迁移到邻位(Claisen 重排),由于邻位已被取代基占据,无法发生互变异构,接着又发生一次[3,3]s 迁移(Cope 重排)到对位,然后经互变异构得到对位烯丙基酚。 取代的烯丙基芳基醚重排时,无论原来的烯丙基双键是Z-构型还是E-构型,重排后的新双键的构型都是E-型,这是因为重排反应所经过的六员环状过渡态具有稳定椅式构象的缘故。

反应实例 Claisen 重排具有普遍性,在醚类化合物中,如果存在烯丙氧基与碳碳相连的结构,就有可能发生Claisen 重排。 2.Beckmann贝克曼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有机化学推导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突破口总结对于有机推断题首先要熟悉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其次对各类有机反应的条件要记牢。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常用方法有: 1.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如:能使溴水反应而褪色的物质含碳碳双双键、三键“-CHO”和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能分别与碳酸氢钠镕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COOH”;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等。 2.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个数,如:-CHO→2Ag→Cu20;2-0H→H2;2-COOH(CO32-)→CO2 3.根据某些反应的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如: (1)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由醇氧化得酮,-OH接在只有一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2)由消去反应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4)由加氢后碳的骨架,可确定“C=C”或“C≡C”的位置。 能力点击: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溴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有机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注意:烃的衍生物是中学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各类烃的衍生物中,以含氧衍生物为重点.教材在介绍每一种代表物时,一般先介绍物质的分子结构,然后联系分子结构讨论其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在学习这一章时首先掌握同类衍生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官能团)和它们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各类官能团之间的衍变关系,熟悉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的方法,能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反应途径合成有机物.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2017高考真题汇编)讲课稿

专题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2015-2017高考真题汇编) 1.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2.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1 mol NaOH或2 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 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氟他胺G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实验室由芳香烃A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③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⑤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吡啶是一种有机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5)H是G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G的相同但位置不同,则H可能的结构有______种。(6)4-甲氧基乙酰苯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写出由苯甲醚()制备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4.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RCOOR''+ R'OH(R、R'、R''代表烃基) RCOOR'+R''OH H+ ? (1)A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所含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2)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属于脂类。仅以乙醇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吲哚的合成-060117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吲哚的合成

目录 2. Fischer 吲哚合成 (2) 2.1 Fischer 吲哚合成反应示例 (2) 3. 从硝基苯的衍生物出发合成吲哚 (3) 3.1 邻甲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 (4) 3.1.1 邻甲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4) 3.2 邻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 (4) 3.1.2 邻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5) 3.3 邻氰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5) 3.4 邻乙烯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6) 3.5 邻位有氢的硝基苯衍生物直接用乙烯格氏试剂合成吲哚(Bartoli反应)示例7 4. 从苯胺的衍生物出发合成吲哚 (7) 4.1苯胺经佛克烷基化再还原关环合成吲哚 (7) 4.2 N-羟基苯胺DMAP催化下与丙炔酸酯缩合合成3-羧酸吲哚衍生物 (9) 4.3 Nenitzescu吲哚合成 (9) 5.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 (10) 5.1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示例 (11)

1. Introduction 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有效的药物中间体。已有不少相关综述报道其合成方法 1 。我们将一些常用的合成方法简单的列举了出来,供大家在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时候参 考。 1 (a) G. W. Gribble, Contemp. Org. Synth., 1994, 145. (b) U. Pindur and R. Adam, J. Heterocycl. Chem., 1988, 25, 1. (c) C. J. Moody, Synlett , 1994, 681. (d) R. J. Sundberg, Indoles ,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1996. (e) T. L. Gilchrist ,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99, 2849. (f) G. W. Gribble, J. Chem. Soc ., Perkin Trans. 1, 2000, 1045. 2. Fischer 吲哚合成 Fischer 吲哚合成法是一个常见的吲哚合成方法。通过苯腙在酸催化下加热重排消除一分子氨得到2-取代或3-取代吲哚衍生物。在实际操作中,常可以用醛或酮与等当量的苯肼在酸中加热回流得到苯腙,其在酸催化下立即进行重排、消除氨而得到吲哚化合物。常用的催化剂有氯化锌、三氟化硼、多聚磷酸等,常用的酸有AcOH , HCl, 三氟乙酸等。其机理大致如下: N H N R'R H + H 2H R N +R' NH 2H H N H R R' 2.1 Fischer 吲哚合成反应示例 Br NHNH 2.HCl + O N H Br 1 23 4-Bromophen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 1 (21 g) was suspended in 150 mL of acetic acid, and the mixture was heated to reflux. Then a solution of cyclohexanone 2 (9.3 mL) in 10 mL of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 式总结较全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X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 33H 32 3H 32 CH CH 2C H 3 2 CH CH=CH (CH 3CH 2CH 2)3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B O 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B - OC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B O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 3NaOH 3HOC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有机合成心得

有机合成心得(1)-引言 做有机合成,感觉最深刻的是关键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有机合成知识,灵活的头脑是天生的,丰富的有机合成知识是靠大量的阅读和高手交流得到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机合成知识而没有灵活的头脑把知识灵活的应用,充其量只是有机合成匠人,成不了高手,也就没有创造性。只有灵活的头脑而没有知识,只能做无米之炊。一个有机合成高手在头脑中掌握的有机化学反应最少应为300个以上,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熟悉其中的原理(机理),烂熟于胸,就像国学大师烂熟四书五经一样,看到了一个分子结构,稍加思索,其合成路线应该马上在脑中浮现出来。 有机合成心得(2)-基本功的训练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有机合成的基本功就是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那么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应从那方面入手?你在大学里学到的有机合成知识,只是入门的东西,远远达不到高手的水平,学了四年化学,基本上不理解化学。遇到问题还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大学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大学阶段应该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然后才能专,而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下面我推荐几本有机合成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够达到上述的目的。 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方面的书籍: 1.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 Carey, F.A.; Sundberg, R.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 Michael B. Smith: Organic synthesis. 4. Richard C. Larock: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 5. 黄宪:新编有机合成化学 6. 李长轩:有机合成设计化学 前三本书是从机理方面来讨论有机合成的,4、5两本书是从官能团转变的角度讨论有机合成的,第6本书是讨论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以上几本书应该随时放在自己的身边,作为案头书。认真精读,达到记忆理解,把反应分类记忆理解,这时你可能感觉很枯燥乏味,不要紧,经过一段时间的合成研究再回过头来阅读,就会感觉耳目一新,有新的理解。掌握了这几本书,可以说您已经打下了一定的有机合成基本功,这时你应该最少掌握300个反应了,但并不意味者你已经成为了有机合成高手,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将学到的有机合成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熟练的理解化学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下面推荐的几本杂志,主要是关于如何运用有机化学反应的。

酰胺的合成讲解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酰胺及酰亚胺的合成 目录 1. 前言 (3) 2. 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 (3) 2.1活性酯法 (3) 2.1.1应用氯甲酸乙酯或异丁酯活性酯法合成酰胺示例 (5) 2.1.2应用氯甲酸乙酯或异丁酯活性酯法合成伯酰胺示例 (5) 2.1.3应用羰基二咪唑合成Weinreb酰胺示例 (6) 2.1.4应用的磺酰氯合成酰胺示例 (6) 2.1.5应用Boc酸酐合成伯酰胺示例 (7) 2.2碳二亚胺类缩合剂法 (7) 2.2.1应用DCC缩合法合成酰胺示例 (9) 2.2.2应用DIC缩合法合成酰胺示例 (10) 2.2.3应用EDC缩合法合成酰胺示例一(二氯甲烷为溶剂) (10) 2.2.4应用EDC缩合法合成酰胺示例二(DMF为溶剂) (11) 2.3 鎓盐类的缩合剂法 (11) 2.3.1应用HATU/TBTU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 (13)

2.3.2应用BOP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 (14) 2.3.3应用PyBOP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一(常规) (14) 2.3.4应用PyBOP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二(用于合成伯酰胺) (15) 2.4 有机磷类缩合剂 (15) 2.4.1应用DPP-Cl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 (16) 2.4.2应用DPPA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 (16) 2.4.3应用BOP-Cl为缩合剂合成酰胺示例 (17) 2.5.1应用三苯基磷-多卤代甲烷合成酰胺示例 (18) 2.5.2应用三苯基磷-六氯丙酮合成酰胺示例 (18) 2.5.3应用三苯基磷-NBS合成酰胺示例 (19) 3. 氨或胺与酰卤的酰化反应 (19) 3.1酰卤的制备示例 (20) 3.5.1应用二氯亚砜合成酰氯示例 (20) 3.5.2用草酰氯合成酰氯示例 (21) 3.5.3用三氯均三嗪合成酰氯示例 (21) 3.5.4用三氟均三嗪合成酰氟示例 (22) 3.1应用酰卤的合成酰胺 (22) 3.5.1应用酰氯合成酰胺示例(有机碱) (22) 3.5.2应用酰氯合成酰胺示例(无机碱) (22) 3.5.3应用酰氟合成酰胺示例 (24) 4. 氨或胺与酸酐的酰化反应 (24) 4.2酸酐合成酰胺示例 (25) 5. 其他缩合方法 (25)

有机合成反应Heck反应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1. 前言 通常把在碱性条件下钯催化的芳基或乙烯基卤代物和活性烯烃之间的偶联

反应称为Heck反应。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Heck 和Morizoki独立发现该反应以来,通过对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断改进使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该反应已经成为构成C-C键的重要反应之一。另外,Heck反应具有很好的Trans选择性 R X Pd(0) Z R Z X = I, Br, OTf, etc Z = H, R, Ar, CN, CO2R, OR, OAc, NHAc, etc 研究表明,Heck反应的机理有一定的规律,通常认为反应共分四步:(a)氧化加成(Oxidative addition): RX (R为烯基或芳基,X=I > TfO > Br >> Cl) 与Pd0L 2的加成,形成PdⅡ配合物中间体; (b)配位插入(Cordination-insertion): 烯键插入Pd-R键的过程;(c)β-H的消除;(d)催化剂的再生:加碱催化 使重新得到Pd0L 2 。

总的说来,Heck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第一篇该反应的报道是Heck 在1972年发表。 I +Pd(OAc)2 (20 mol%) n Bu N (1 eq) NMP, 100°C, 2h Nolley, .; Heck, R. F.; Tetrahedron 1972, 37, 2320 Mori 和 Ban于1977年首次报道了分子内的Heck反应: Br N Ac CO2Me N Ac CO2Me Pd(OAc)2 (2 mol%) PPh, DMF TMEDA (2 equaiv) 125°C, 5h 43% Indole product formed as result of Pd-H isomerization of product clefin Mori, M.; Ban, K.; Tetrahedron1977, 12, 1037

有机化学重排反应总结

1.Claisen克莱森重排 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下可以重排,生成烯丙基酚。 当烯丙基芳基醚的两个邻位未被取代基占满时,重排主要得到邻位产物,两个邻位均被取代基占据时,重排得到对位产物。对位、邻位均被占满时不发生此类重排反应。 交叉反应实验证明:Claisen重排是分子的重排。采用g-碳14C 标记的烯丙基醚进行重排,重排后g-碳原子与苯环相连,碳碳双键发生位移。两个邻位都被取代的芳基烯丙基酚,重排后则仍是a-碳原子与苯环相连。 反应机理 Claisen 重排是个协同反应,中间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重排无影响。 从烯丙基芳基醚重排为邻烯丙基酚经过一次[3,3]s 迁移和一次由酮式到烯醇式的互变异构;两个邻位都被取代基占据的烯丙基芳基酚重排时先经过一次[3,3]s 迁移到邻位(Claisen 重排),由于邻位已被取代基占据,无法发生互变异构,接着又发生一次[3,3]s 迁移(Cope 重排)到对位,然后经互变异构得到对位烯丙基酚。 取代的烯丙基芳基醚重排时,无论原来的烯丙基双键是Z-构型还是E-构型,重排后的新双键的构型都是E-型,这是因为重排反应所经过的六员环状过渡态具有稳定椅式构象的缘故。

反应实例 Claisen 重排具有普遍性,在醚类化合物中,如果存在烯丙氧基与碳碳相连的结构,就有可能发生Claisen 重排。 2.Beckmann贝克曼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 1.饱和脂肪烃 (1).偶联反应 (2).醛、酮还原 (3).烯烃、炔烃还原 2. 不饱和脂肪烃 一、烯烃合成 (1).醇脱水 (2).卤代烷脱卤化氢 (3).邻二卤化合物脱卤化氢 (4).炔的还原 R O R R-X R-R RC CR RCH 2-CH 2R RCH=CHR RCH 2 -CH 2R CH=CH 2 R RCH 2 -CH 2-OH R-CH 2CH 2X R-CH=CH 2 R-CHX-CH 2 X R -CH=CH 2

(5).Wittig 反应 二、炔烃合成 (1)从其它炔烃 (2)通过二卤消除反应 3.卤代烃 (1)烷烃的卤代 (2)不饱和烃和卤化氢或卤素加成 (3)从醇制备 C C R1 R2 R H C O R1 R2 R-CH=P(Ph) 3 R-C C-R 1 R-C R 1X CH R-C CR 1 R-C-C-R 1 X H H X RX RH X 2 R-CH-CH 2 X R-CH=CH 2 R-CH=CH 2R-CH CH 2 X X X 2 RX ROH X-G

(4)卤素的置换 4.醇 (1) 烯烃水合 C-CH 2OH H R H R-CH=CH 2 O H 2 (2)硼氢化-氧化 (3).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 (4) 从格利雅试剂 RCl NaI RI R-CH 2CH 2OH R-CH=CH 2 (BH 3)2 C-CH 2OH H R H R-CH=CH 2 R-CH 2OH RCHO R-COOH RCOOR 1 R R O R R OH R-CH 2-OH RMgX CH 2O R H R1O RMgX R 1CHO R 1MgX RCHO R R2R1O RMgX R 1R 2CO R 1MgX RR 2CO R MgX RR 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