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引导青少年走近鲁迅

合集下载

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案例

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案例

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案例一、背景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二、问题因为学生不了解鲁迅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显得贫乏,对作品的思考还不是很深入,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他们感到无法清晰地说出鲁迅作品所要表达的全部内涵,不懂得为什么说《阿Q正传》反映的是中国的“国民性”,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国民性”;他们不知道《孔乙己》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害,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科举制度”。

三、解决方法1、指导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以下“三步骤”,这三个步骤是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的,即由简到繁,从易至难,循序渐进。

我想持之以恒坚持这种读书方法,一定会受益很大。

泛读也就是初读,这是读书的第一步,目的是使学生做到整体感知。

首先将文章浏览一遍,使自己先有个大体了解。

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是阅读的起点,也是一种近乎直觉感知的体验。

具体包涵有阅读文章提示,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标出重要词句等。

经过这一步骤,学生基本能熟悉了故事情节。

细读也就是精读,要求读者心无旁顾。

这是泛读基础上的提高,要求学生从头到尾的细读,对重点的、难理解的部分反复读,最好是边读边思考、圈重点、划杠杠。

对作品中人物、景物、情节、感情等有初步的认识。

比如,读《祥林嫂》时,学生认为祥林嫂很可怜;《药》中的华老栓很可悲等,这都是对作品的比较浅显的看法。

复读这是在细读基础上深化,是自觉理性的,是一种回顾反刍的思维方式。

这要求学生在查找资料,熟悉写作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挖掘,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对小说的主题,典型人物,精彩的语言等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

语文主题阅读设计:走近鲁迅

语文主题阅读设计:走近鲁迅

主题阅读复习课《走近鲁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按文体分类回忆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

2.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引出鲁迅他黄瘦的脸颊浓密的胡须灰黄的长衫破旧的布鞋组成了他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是主张自由和民主的文豪从彷徨到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救救孩子”是他的呼声“读书救国”是他的思想端起一支笔——这便是他的枪铺开一叠稿纸——这便是他的甲摆上一张书桌——这便是他的前线他是坟边青青的野草春风吹又生他是一根黑暗中的火柴点燃了生命的灯横眉冷对千夫所指俯首低头甘为牛马他是永恒不朽的民族魂他是新文学的领头人纵然逝去虽死犹生他与中华民族永存同学们一定猜出来了,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加上“先生”二字,大声地喊出来。

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他。

二、天下谁人不识君——认识鲁迅。

1.简介鲁迅。

2.简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作品。

考一考:分别出自什么?3.能否拥有自己的独门技艺方法加以识记?三、横看成岭侧成峰──重温经典。

下面让我们走进他的作品。

课前让同学们回顾了鲁迅的作品,并将你最喜欢的课文制作了读书卡片,下面请准备1分钟,稍候推选小组代表到前台来展示发言。

可参考学案。

其他同学看着学案,根据这位同学所说做做笔记,注意认真听,稍候提问。

1.小组汇报。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说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3.读完经典小说,也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

(《孔乙己》)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

走进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和文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群文阅读?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并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学生能够:1. 理解鲁迅作品的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鲁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观点;3. 培养对鲁迅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在教学开始前,准备以下材料:1. 鲁迅的代表作品集,如《朝花夕拾》、《呐喊》等;2. 鲁迅的相关传记资料和研究成果;3. 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以便展示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名人报告、图片展示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文本阅读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例如《狂人日记》,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和感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组织小组展示,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同时,教师也要发表个人看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迅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4. 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

学生可以选择制作海报、PPT或写小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 示范写作教师以《故乡》为例,进行写作示范。

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情感表达等要素,并引导学生撰写自己的作文。

6. 作品欣赏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鲁迅的作品。

通过朗诵、背诵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7.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作品分析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给予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延伸为了提升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批评能力,可以延伸以下教学活动:1. 鲁迅作品创作研究: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鲁迅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例如自己的观后感、续写或改编等。

《走进鲁迅》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走进鲁迅》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走进鲁迅》的阅读习题及答案1、《走进鲁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走进鲁迅》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鲁迅的生平事迹、思想、文学创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走进鲁迅》中提到,鲁迅的作品在哪些国家的中小学课本中被选入?答案:根据《走进鲁迅》的介绍,鲁迅的作品在日本、朝鲜、苏联、意大利、瑞典等国的中小学文学课本或参考读物中被选入。

习题二:1、鲁迅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有什么意义?答案:鲁迅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青少年可以接触到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鲁迅的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识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走进鲁迅》这本书对于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有什么帮助?答案:《走进鲁迅》这本书对于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它通过对鲁迅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加深入地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悟鲁迅的文学魅力。

3、在《走进鲁迅》中,作者提到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在《走进鲁迅》中,作者提到鲁迅的写作风格独特且多样,他的作品既有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又有深沉的抒情和哲理。

他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力量,常常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分析来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的形象,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和落后。

4、鲁迅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批判哪些社会现象?请从《走进鲁迅》中找出至少两个例子。

答案:鲁迅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批判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迷信无知、民族劣根性等社会现象。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他通过狂人的形象,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在《药》中,他则通过华老栓一家的悲剧,批判了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 考力。
引导深度思考: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主题和思想。
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与方法
课前准备阶段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的教学 目标,为后续的 教学实施提供指 导。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目标, 制定详细的教学 计划,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等。
准备教学资料: 根据教学计划, 准备相应的教学 资料,如教材、 课件、视频等。
布置预习任务: 提前布置预习任 务,引导学生自 主预习,为课堂 教学做好准备。
第七章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教 学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 质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思 维能力
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 美水平
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塑造学生独立个性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文学教育的启示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 素养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促进学生对文学经典的传承 和弘扬
对于文化传承的贡献
鲁迅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 学价值,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通过鲁迅主题阅读教学,可以提高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 文化传承和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鲁迅主题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鲁迅作品,培养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鲁迅先生的作品影响着无数人的一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曾经读过他的作品,但是为了更好地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们认识鲁迅,了解他的成就和思想。

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是认识他的第一步。

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可以让中学生了解他是如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可以通过讲述鲁迅的成长环境、求学经历、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来让中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中学生的阅读素材。

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呐喊》、《彷徨》、《野草》等作品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通过真切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面性和人性的斑斓,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通过让中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鲁迅的思想和精神也应该成为中学生的学习对象。

鲁迅先生提出了“救国救民”的口号,他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的坚定支持和爱护。

这些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他们应该从中学习并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可以组织鲁迅文学作品的朗诵比赛、鲁迅思想的主题演讲、鲁迅纪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鲁迅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建立鲁迅研究中心、鲁迅文化学院等机构,为中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学习平台。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从而受益终身。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平,他的思想触动了许多青年人的心灵。

如何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并对他的思想产生兴趣呢?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种方案。

可以在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加入鲁迅的作品。

由于鲁迅的作品语言简练生动,适合中学生阅读,可以选择一些代表作品进行讲解和讨论。

比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们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思想,激发他们对鲁迅的兴趣。

可以组织一些与鲁迅相关的活动。

比如举办鲁迅写作比赛,鼓励学生们写一些与现实社会问题相关的文章,让他们在写作中思考社会现象,反思自己的生活。

可以组织鲁迅文化研讨会,让学生们集聚在一起,交流彼此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加深对鲁迅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在学校图书馆或者学校内部建立鲁迅专题网站,将鲁迅的作品、相关研究资料、图片等整理发布在网站上,供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浏览。

可以通过网络讨论群组的形式,建立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平台,让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带领学生们亲近鲁迅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如到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等地参观,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鲁迅生活过的地方,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和创作环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

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可以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和社会的支持,让鲁迅的思想和作品走进中学校园,激发学生们的思考意识,培养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追求的中华儿女。

《走进鲁迅》经典阅读教案

《走进鲁迅》经典阅读教案

《走进鲁迅》简案设计
一、导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引读:在江南的一条碎石小路上向我们走来一位作家,他身穿长衫,围着长围脖,这个言辞犀利,忧国忧民,留着胡子的个性刚毅的男子就是——鲁迅。

2.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人和旗帜。

毛泽东同志这样说过:“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今天,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认识和他的作品。

二、走进鲁迅——千呼万唤始出来
1.(出示:臧克家《有的人》)学生齐读
2.同桌互读,看视频诗朗诵《有的人》,学生谈感受
3.鲁迅知识竞答(课件出示)
(1)鲁迅知识我知道。

(2)鲁迅作品我能说。

(3)鲁迅名言我会背。

三、赏析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的作品,体会鲁迅文章的魅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配乐(童年)
1.整体感知文本,分析文本脉络
2.出示段落
(1)学习自由读,谈谈体会
(2)小组合作谈段落的写作手法
3.齐读这一段落,感受鲁迅的写作魅力
四、赞颂鲁迅——要把金针度与人
1.再次赏析《有的人》
2.出示他人对鲁迅的评价语
3.拓展爱国的其他人士【课件出示】。

(完整word版)《走进鲁迅》群文阅读

(完整word版)《走进鲁迅》群文阅读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沂水实验中学袁茂珍【教学内容】主题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重点阅读篇目:《我的父亲鲁迅》《回忆鲁迅先生》《许广平眼中的鲁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并积累优美的词句;2、引导学生透过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丛书、《走进鲁迅》自主学习单、群文阅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主题回顾1、出示鲁迅的诗《自嘲》(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2)这是谁的自嘲?(3)对于鲁迅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以笔为武器,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恭恭敬敬地跟着老师,书写今天要交流的内容:走近鲁迅。

(书写课题:走近鲁迅)2、回顾课文,知识准备1、课件出示一张鲁迅图片。

(1)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崇高品质?教师相机板书(2)通过课下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你读哪些关于鲁迅的作品?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一片文章是那一篇?简单谈谈自己的理由。

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二、小组合作,初步领悟1、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选文:《我的父亲鲁迅》《回忆鲁迅先生》《许广平眼中的鲁迅》。

那么,透过这几篇文章,我们又将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呢?3、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这些选文的主要内容,听清要求,组长做好分工,一人发言时,其他孩子认真倾听。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三、赏析精彩,学习写法(一)《回忆鲁迅先生》1、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为良师益友,萧红选择了哪些生活琐事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笑声明朗第一部分步履轻捷第二部分鉴赏服饰第三部分2、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出示重点段落、交流:(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饱含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关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翻译等,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落后和悲惨,以及对这些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强烈批判。

鲁迅的作品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学生的文学阅读水平和兴趣也面临一些挑战,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接触轻松、愉快的文学作品,而对于鲁迅的作品则不够了解和重视。

使得鲁迅的文学作品更多被置于课本之外,较少的与学生真正产生碰撞。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现代历史和社会现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鲁迅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以及对这些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激烈批判。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对中国现代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呼唤,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有助于学生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的认识和鉴赏。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高水平的文学作品,感受到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可以得到提高。

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的文学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文学素养。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对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鲁迅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的鉴赏,以及对人生命运和命运选择的思考和启发。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鲁迅的作品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中学生有机会与鲁迅相遇,感受他的文学魅力和思想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帮助。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走近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走近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本章节将通过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格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走近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概述其主要作品及文学特点。
2.通过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5.拓展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6.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应进行简要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7.作业布置,拓展思考:布置具有思考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鲁迅作品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鲁迅作品,深入体会其精神内涵。
4.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走近鲁迅——也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也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也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通过速读、精读与默读,了解《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童年、少年与青年的人生经历。

3、整体感知鲁迅的形象,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文本。

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感知鲁迅形象,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结合深入阅读的活动,渗透阅读方法教学难点1、学生阅读理解程度不一,文本切入点要和学生阅读情况高度结合。

2、感知鲁迅形象,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用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让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有人说他呐喊如雷,震醒了一个麻木的民族;有人说他笔,锋似刀,直刺敌人的心脏。

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一一鲁迅。

你了解鲁迅吗,你知道鲁迅有哪些称号吗?鲁迅是一一是啊,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甚至被称为我们国家的民族魂,我们不禁好奇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成长历程呢?今天啊,老师就想和大家一起重新阅读一下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去翻一翻鲁迅的成长日记,去走一走鲁迅当年的路O二、研读赏析一走近鲁迅(屏幕出示《朝花夕拾》书本图片)有谁先来说一说《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有哪些文章呢?(很不错)我还想简单的检测一下大家对《朝花夕拾》这本书内容的了解程度,请大家看大屏幕。

(幻灯片显示《朝花夕拾》填空题,学生逐个回答)(一)略读一一童年的快乐与烦忧检测环节中大家都表现的很不错,下面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稍微难一点的任务。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五篇文章,找一找鲁迅小时候都玩些什么。

(生分组快速阅读一一任务分配:1组:《狗•猫•鼠》2组:《阿长与《山海经〉》3组:《五猖会》4组:《无常》5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明确——逗弄隐鼠、听长妈妈讲长毛和美女蛇的故事、看绘图版的《山海经》、看迎神赛会活无常、买吹嘟嘟、在百草园寻找乐趣、在三味书屋的后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课上偷描绣像……)过渡:这么多游玩的项目,大家都玩过吗?你呢,你小时候主要喜欢玩些什么呢,那时玩的开心吗?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一些东西,请大家看一些图片这些都是我们80后的回忆。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鲁迅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

2. 教学参考资料,如鲁迅的相关介绍和批评。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鲁迅的背景和重要作品,唤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例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关怀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二步:教学内容展示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进行阅读,展示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作品。

例如,在阅读《狂人日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怀。

第三步:讨论和分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例如,鲁迅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些社会问题?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还有什么启示?第四步:创作和表达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鲁迅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形式,表达对鲁迅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创作潜力。

第五步:反思和总结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对鲁迅的作品有什么新的认识?在阅读和讨论中有什么收获?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取学生的表达和作品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情况进行评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鲁迅作品,如《伤逝》、《朝花夕拾》等。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一)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一)

知识点: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部编版教材与以往各版本教材相比存在很多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一些课文后面编排了“阅读链接”。

据统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编排32个“阅读链接”,随年级升高而递增。

主要涉及人文主题、写作内容及表达策略等方面,其价值在于助力课文学习、加强单元整合和拓展阅读边界。

小学高年级如何借助课后“阅读链接”,提升阅读能力呢?1.利用“阅读链接”,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比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晦涩难懂,文后的阅读链接选取了冯雪峰和李何林关于此文的论述与注解。

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产生对资料的需求后,教师可提示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借鉴专家的“论述与注解”,结合《野草》的补充资料,去感悟鲁迅写作的深层意图,以及“昏沉的夜”“美的人和美的事”的象征意义。

2.利用“阅读链接”,加强单元整合。

3.利用“阅读链接”,实现迁移与运用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灯光》后安排了一组阅读链接,编者旨在将《灯光》中学到的借助场景和细节体会文中感情的认知方式迁移到阅读链接中来。

《狱中联欢》迁移的是本单元学习的场面描写,重在关注“叠罗汉”的场面,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4.利用“阅读链接”,拓展阅读边界教材中的一些阅读链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由一篇文带动阅读另一篇文,从而走向无数篇文;从一篇文走向一本书,最终拥抱无数本书。

阅读知识点点睛: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少年闰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与闰土之间发生的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1)找中心句法。

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句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夏天里的成长》中“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走进鲁迅”主题阅读

“走进鲁迅”主题阅读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说起鲁迅的外貌,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恐怕是“横眉冷对”四个字,好像鲁迅总是以一副严肃冷峻的面貌示人。

这可能是人们从习见的鲁迅的照片和雕塑,还有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中得来的印象。

其实,鲁迅并非总是严肃冷峻,他的外貌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鲁迅的挚友、作家许寿裳的描述最为真切、细致,他记下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样子:“鲁迅的身材并不见高,额角开展,颧骨微高,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一望而知为悲悯善感的人。

两臂矫健,时时屏气曲举,自己用手抚摩着;脚步轻快而有力,一望而知为神经质的人……总之,他的举动言笑,几乎没有一件不显露着仁爱和刚强。

”有一位叫阿累的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在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后描述说:“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有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对于鲁迅的外貌,她最初的印象中有两点最深刻,一是鲁迅的头发,二是鲁迅衣服上的补丁:“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

手臂上衣身上的补钉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

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钉。

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钉,也掩盖不住了。

……那补钉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

”“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是从心里的欢喜”是作家萧红眼中的鲁迅;“他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是作家黄乔生笔下的鲁迅……你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请你结合图中的先生的照片,运用上述内容中描写鲁迅外貌特征的词汇写一写你眼中的鲁迅,如果能用上《少年闰土》课文中的第1自然段的写法就更好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走进鲁迅》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

《走进鲁迅》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
学习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所用软硬件平台
软件
ppt
硬件
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资源类型
演示文稿
版权声明
如您上传该技术资源设计方案与相关资源则代表您承诺该方案和相关资源都是您本人原创并同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转载和使用。

可随意转载和使用
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但需联系告知
不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资源
使用策略
优化对比
课后反思
技术资源的准备
制作PPT。
阅读相关鲁迅的作品、完成阅读记录卡、摘录鲁迅的名言。
课件图片演示。
通过演示更深刻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个别同学没完成记录卡。
课堂导入
引入谈话。
学情分析
我们班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爱阅读,也喜欢和同学们、老师们一起分享自己的预读感悟。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分享课,让孩子们更加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
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明确主题。
图片演示。
激发兴趣、有效导入。
效果较好。
课堂讲授
回顾课文,知识准备。
谈阅读收获。
课件图片演示。
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的人物特点。
效果较好。
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及其作品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及其作品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及其作品
牛波昌
有学者指出:现代文学史的一半,是由鲁迅写成的。

如果没有鲁迅,现代文学将会黯然失色。

纵观中学教材,涉及鲁迅的小说、散文多篇,《读本》中也收录不少鲁迅作品,还有相关研究鲁迅作品的专题论文。

这表明,阅读鲁迅,仍将是今后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但是目前,有一种现象正日益严峻地凸显在我们眼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

对于鲁迅的尊崇与对其作品阅读的热情,正在当代中学生中日渐减退。

不屑、冷漠、怀疑、排斥等情绪弥漫其间。

究其原因:一是与通俗小说相比,鲁迅作品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二是鲁迅作品远离当代生活,脱离学生实际,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我们认为,这不是现代理性的觉醒,而是青春的叛逆与迷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

多元化、民主化的当代文化以其宽容、开放的特质,给每一位阅读者提供了自由诉说的权利空间,这就给包括鲁迅阅读在内的所有经典的解读以无限的创造生机与活力,《于丹<论语>心得》就是成功的范例。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及其作品呢?就要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回归现实,去除精神隔膜,给“鲁迅”以一个平常人的注目礼,让学生走进真实的鲁迅世界,实现和鲁迅精神的相遇。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为其架设桥梁,以自己的理解去激活学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乃至超越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引导青少年走近鲁迅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

他的作品震撼文坛,他的思想振聋发聩,他的人格光明磊落。

“鲁迅精神”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当然,鲁迅作为一名教员,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在一个多世纪前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现了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发现了“人”的尊严、价值和需求。

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鲁迅先生明确提出“立人理念”,倡导“尊个性而张精神”,并进一步指出教育要“以孩子为本”,要“教这新生命去发展”,要使受教育者“发展各各的个性”,“发展本身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使受教育者“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放眼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个性化和多元化,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与鲁迅“立人理念”、“尊个性而张精神”不谋而合,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可谓实至名归。

在文学创作领域,鲁迅作为新文学的主将,代表了全民族的大多数,代表了社会的正义和良心。

当然鲁迅的作品深刻、尖锐,中小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也属正常。

但我们认为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已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走近鲁迅的思想世界,进而把握鲁迅文章的精神实质。

鉴于此,我们呼吁鲁迅作品在中小学教材中应保留必要的篇幅。

鲁迅思想的深刻我们虽然无法企及,但其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精神永远应该是我们心中高扬的一面旗帜,尤其在当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用鲁迅的话来说便是“放出眼光、学会辨别、自己来拿”。

这不仅仅是我们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更是我们教导学生面对浮躁的现实世界,不盲从、不媚俗,把握自己独立人格、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先决条件。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民族之魂”,当之无愧。

而他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实质都是从“角逐列国是务”,在世界“挣一地位”的民族责任感出发的,他的爱国更显得深沉与厚重,正所谓“爱之深,则痛之切”。

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引导青少年学习鲁迅对民族、对国家自觉的责任意识,学习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感取向,用忧国忧民之舟渡青年学子到爱国爱民的彼岸,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以助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