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一、一万畜牧业炎黄中原 C C C 抄5

二、建房、熟食、渔猎、农耕。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其中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

效信息。

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民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

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课

一、禅让世袭国家二里头文化 B C B 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已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

了监狱,并制定刑法。

二、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有关“城…,礼…”的记载。

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三课

一、汤内服外服甲骨文商 B A C D 政:实行内外服制。经:重视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文:甲古文是较成熟的文字。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

二、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王朝历史成为信史。

第10课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衰败

读图学史

观察陶制模型,说一说东汉城堡的主要特征。

外有高墙,四周有角楼,可用以瞭望和防卫等。

文献选读

阅读以上两段史料,比较东汉豪强地主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特征,自给自足,庞大富庶——膏田满野、连栋数百、农林牧渔齐全、织酿造作经营。私人武装,称雄一方——平时巡逻守卫,镇压农民,战时打仗。相同——经济上自给自足,独立经营;军事上拥有武装。不同——东汉是皇帝的赏赐与豪强地主自行兼并,且能世袭,但必需受皇帝控制;西欧是分封土地同时分封人口,相对独立不完全受国王控制。

练习与测评

1.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共同原因:吸取前朝(秦朝、王莽新朝)的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可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回答,具体举例说明。

历史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致使出现“武帝强盛”和“光武中兴”的局面。

2.你认为东汉王朝走向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东汉中兴不过三代,其走向衰弱的原因:刘秀的“柔道”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还有妥协的一面,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豪强地主和田庄削弱了朝廷的权势。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

探索与争鸣

“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这句话有无道理?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有一定道理。如西汉末东汉初的社会概况: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问题极其严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据此,王莽的改制却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而是完全遵照儒家经典《周礼》进行,一是恢复上古井田制,然时土地买卖已成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二是由政府对工商业实施严格控制,达到重农抑商目的,却违背市场规律,助长了官商的营私舞弊;三是依据《周礼》改革货币,致使币制混乱不堪,反而引起极大矛盾。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是完全行不通的,因而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最终王莽的治天下导致天下更加不安。而知晓民心刘秀吸取王莽的教训,采取“柔道”治理天下,先使天下安,释放奴婢,整顿吏治,重行三十税一的西汉旧制,以减轻农民负担,并致力于文教治国的方略,恢复了宽松安定的局面。使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以史实证明。

第11课割据与分裂

练习与测评

1.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痛败北?

官渡之战胜利:主观——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广招天下真才实学之士;经济上努力发展辖区经济,使其实力迅速增强。客观——袁绍的骄傲与轻敌。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惨败:主观——骄傲轻敌,对南方的状况缺乏了解,战略上失误。客观——

孙刘联合抗曹,运用火攻,大获全胜。2008年在赤壁曹操败北。

2.简述三国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曹魏占据北方,时北方是经济的重心;蜀汉另据川汉天府之国的有利地形;孙吴割据江南的优势自然环境。据此,曹魏的广泛屯田,恢复经济;蜀汉的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开拓西南;孙吴的江南开发,发展航运均是他们因地制宜进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国鼎立局势形成后,其实力均衡,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皆运用政权的力量,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各业生产。多种因素的作用,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探索与争鸣

隋唐以前的中国早期历史,呈现的是一条时分时合的演进轨迹。造成分的现象有多种原因,如西周分封制的长期影响,地区差异造成的地方意识,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衰弱的中央政府丧失对地方的控制,周边少数民族迁入内地建立政权等。

请根据你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三国分立的原因,并对这种状况做一评价。

自东汉末期一路走来,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时期。造成三国分裂的原因,

有西周分封制的长期影响——在汉代还未消亡;地区差异造成的地方意识——南北方经济文化差异;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豪强地主一旦掌握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充足的经济资源,往往与丧失控制力的统一王朝分庭抗礼,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衰弱的中央政府丧失对地方的控制——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周边少数民族迁入内地建立政权——五胡入主中原等。

评价:分裂割据必然对社会经济和民间生活造成危害,民心总是渴望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控制下,避免战乱,获得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生活环境,因此,要求合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从大一统帝国的中央集权体制看,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不断加强对地方的严密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统一管理,是其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统一需要的日益增强,分裂因素的不断消解,使中华帝国的发展实现了从“分分合合”向“终归一统”的迈进。

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北朝与南朝

读图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