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治疗————以实例理解中医

合集下载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一、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热、喉咙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对两者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属于“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可以通过饮用适量的中药来调整体内平衡。

常见的中药有薄荷、连橘皮、甘草等,它们能够缓解喉咙肿痛、清鼻塞、解毒等作用。

2.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通过按摩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并且具有祛除体内寒湿之邪、舒经活络等作用。

推拿可通过按摩头部、背部和手足等部位,有效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

三、西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 休息与加强营养西医治疗感冒的首要措施是保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增加身体抵抗力。

此外,合理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2.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针对感冒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止咳药和解热镇痛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发热、喉咙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要注意使用时遵循医生建议并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四、中西医治疗方法相比较1. 风格差异中医侧重整体调理和平衡体内阴阳气血,在处理感冒时注重清除体内湿邪或温暖体表以驱散寒邪。

而西医则更加注重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通过控制特定症状来提供快速缓解。

2. 疗效差异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需要较长时间来发挥作用,但更加温和且可持续。

而西医使用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未从根本上恢复身体平衡。

3. 辅助治疗中医在治疗感冒时通常会辅助运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推拿和艾灸等,以加强体内的阳气活力。

而西医则更倾向于依赖药物为主要手段。

4. 个人选择对于有慢性呼吸道问题或免疫系统问题的人群,西医药物治疗可能是首选。

而对于一般健康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或西医方法。

五、结论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感冒的中医治疗》课件

《感冒的中医治疗》课件

环境因素
气候突变、湿气过重、过 度劳累等环境因素也会影 响人体的抵抗力,从而引 发感冒。
中医对感冒的辨证分型
暑湿感冒
风热感冒
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 头胀痛、咳嗽痰黄、咽燥或咽喉 乳蛾红肿疼痛、鼻塞黄涕、口渴 喜饮、舌质红苔黄。
夏季感冒,身热汗少、肢体酸重 或疼痛心中闷热、小便短赤、舌 苔黄腻。
感冒的症状与表现
鼻塞、流涕、打喷嚏
发热、头痛、乏力
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 塞,并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感冒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 致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咳嗽、喉咙痛
感冒时,喉咙黏膜也受到刺激,导致 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感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 病毒、鼻病毒等。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 课件
• 感冒的概述 •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 感冒的预防与保健 • 感冒治疗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01
感冒的概述
感冒的定义与分类
感冒的定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鼻 塞、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
感冒的分类
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两种类型,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 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咙痛等症状。
如辛辣、油腻、烟酒等 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
症状。
05
感冒治疗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感冒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感冒是小病,可自行随意用药
不科学用药
许多人在感冒时,会自行购买感冒药,甚至随意增减剂量。然而,不同的感冒症状需要不同 的药物,且药物剂量也需严格控制。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其他疾 病。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治疗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尽管现代西药可以提供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但许多人转向中医治疗以改善他们的病情。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提供了一系列可以治疗和缓解感冒症状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是由风邪入侵体内,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引发不适症状。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配制个性化的药方。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煎煮汤剂或制成颗粒、丸剂进行服用。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加入草药蒸气或泡脚来进行外用治疗,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

对于感冒症状,中医师会选择一些相关的穴位,如风池、大椎、合谷等来进行针刺。

这些穴位分布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来缓解感冒的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抗病毒的能力。

三、拔罐疗法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创建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感冒症状,中医师通常选择在背部的特定区域进行拔罐,如风池、大椎等穴位。

拔罐可以通过提高血液流动性来消除风邪,促进毒素的排出,从而改善感冒的症状。

拔罐还可以缓解肌肉疼痛、舒缓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四、中医调理中医强调身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感冒与身体的阴阳失衡有关。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常见的调理方法包括食疗、按摩、气功等。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一些具有抗病毒功效的食物,如姜、蒜等,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按摩和气功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体内的正气抵御病毒侵袭。

五、个人护理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个人护理在感冒康复过程中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保持温暖,避免受凉,因为寒邪容易入侵体内。

此外,适当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身体的抵抗能力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等,可以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

中医院感冒篇医案选

中医院感冒篇医案选

中医院感冒篇医案选
患者:魏某,男,45岁,1989年5月25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昨日上午始感不适,腹痛,欲便不能,下午恶寒,头痛,头晕,恶心,心烦,口干苦。

舌苔黄厚,舌质可,脉浮数,一息五至。

欲大便不能排出,小便深黄,不利。

腹不胀,无压痛、反跳痛,无胀痛,体温38.5℃。

辨证:少阳挟湿证(排除肝炎)。

治则:清胆利湿,清解郁热。

处方:蒿芩清胆汤加减。

青蒿15g,黄芩10g,枳实10g,竹茹12g,茯苓15g,清半夏10g,陈皮10g,滑石15g,生甘草6g,青黛3g,栀子10g。

1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本案辨证为少阳湿热证。

《重订通俗伤寒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

湿遏热郁,阻于足少阳胆经,胆阻郁热,胆热犯胃,蒸液为痰,胃气上逆,故恶心、口干苦,胆经与三焦经相为表里,湿阻三焦,水道不畅,以致小便色深黄。

方选蒿芩清胆汤奏清胆利湿,清解郁热之功。

流感冒中医治疗法

流感冒中医治疗法

流感冒中医治疗法感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流感,传染性较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在治疗流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流感多是由于外感邪气,正气不足所致。

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邪气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比如,冬季多以风寒为主,夏季多以暑湿为主。

而正气不足则是指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外邪的侵袭。

对于风寒型流感,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如果是风热型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口渴喜饮等症状。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竹叶、芦根、甘草组成,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桑菊饮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组成,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除了内服中药方剂,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可以辅助治疗流感。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可以振奋阳气、驱散寒邪,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还有拔罐,在背部膀胱经上进行拔罐,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

另外,中药熏蒸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将一些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艾叶、紫苏叶、金银花等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能帮助缓解症状。

在饮食方面,流感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绿豆、冬瓜等。

同时,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在预防流感方面,中医也有很多独到之处。

首先要注意起居有常,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医案——湿热感冒

中医医案——湿热感冒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败毒散加味治愈湿热兼感病案:李某,男,60岁。

主诉及病史:素质薄弱,痼疾高血压,经常失眠,精神容易紧张。

近感冒发热5日,曾在某医院用解热剂及青霉素治疗,热势盛衰不定(37.8~39℃),汗多不清。

特别表现在热势上升无一定时间,一天有数次发作,热升时先有形寒,热降时大汗恶风。

伴见头痛,咳痰不爽作恶,食呆口苦,口干不欲饮,便秘,小溲短赤。

诊查:脉象弦紧而数,舌苔厚腻中黄。

辨证:病由风邪引起,但肠胃湿热亦重。

治法:依据寒热往来、食呆口苦、便秘溲赤等症状,当从少阳、阳明治疗。

处方:柴胡4.5g 前胡6g 黄芩4.5g 半夏6g 青蒿4.5g 菊花4.5g 杏仁9g 桔梗3g 枳壳4.5g 赤苓9g二诊:1剂后热不上升,2剂退清。

但仍汗出量多,因怕风蒙被而睡。

考虑外邪虽解,肠胃症状未除,且年老体弱,汗出不止,体力难以支持。

改拟桂枝加附子汤法治之。

处方:桂枝3g 白芍9g 熟附片9g 生黄芪4.5g 半夏6g 茯苓19g 陈皮5g 炙甘草2g三诊:服药1剂,汗出即少,2剂后亦不恶风,继予芳化痰湿而愈。

按语此病极为复杂,主要是体虚而内外因错杂为病,不能不随机应变。

初诊处方采用伤寒法,但结合败毒散,用柴、前、枳、桔升降泄邪,不能单纯地看作小柴胡汤,这是处方用药变化之所在。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290-291,秦伯未医案。

秦伯未(1901-1970),原名之济,号谦斋。

上海市上海县人。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诵读医书。

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先悬壶沪上,后曾在中国医学院和新中国医学院执教,精研《内》、《难》、仲景学说,致力于医、教、研工作。

1955年调北京,历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中医治春季感冒经典案例

中医治春季感冒经典案例

中医治春季感冒经典案例
春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中医治疗春季感冒的经典案例不胜枚举。

其中一位患者,名叫小李,今年25岁。

他在春季感冒时咳嗽、打喷嚏、头痛、喉咙痛等症状,食欲不振,精神疲乏。

他去看了中医,中医师根据他的症状和舌苔发现他的身体有风寒邪气。

中医师根据小李的体质和病情,开了一副草药方剂,包括川贝母、桔梗、苍术、黄芩、防风等草药,让他每天服用两次。

小李服用药物三天后,感觉身体有所改善。

他的咳嗽和打喷嚏减轻了,头痛和喉咙痛也减轻了许多。

他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食欲也开始恢复。

他继续按照中医师的要求服用药物,并在饮食上注意清淡,多喝水,多休息。

在一个星期后,他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身体恢复了健康。

这是一例典型的中医治疗春季感冒的案例。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制定了个体化的药方,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五脏等方面,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对于春季感冒等常见病,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快、病情稳定等优点,是广大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 1 -。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主诉:恶寒,头疼,流涕,咳嗽现病史:体温37.5度,恶寒重,头痛,身痛,时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证方药:荆防败毒散组方:荆芥5g,防风5g,柴胡:4g,前胡4g,枳壳3g,羌活4g,独活4g,茯苓4g,甘草2g,川芎4g。

X3剂加减:若表寒重,头身痛,憎寒发热,无汗,配以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

病例2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咳嗽,痰黏或黄,咽痛现病史:37.2度,身热,微恶风,咳嗽,痰粘黄,咽喉肿痛,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舍边尖红,脉浮数。

中医诊断:风热犯表证(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名:银翘散加减组方:金银花8g,连翘8g,荆芥6g,薄荷5g,牛蒡子6g,竹叶6g,甘草3g,豆豉6g,桔梗6g,芦根8g,黄栀子6g X3剂贴敷方:金银花0.5g,连翘0.5g,黄芩0.5g,湿贴大椎穴,膻中穴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12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每天更换1次主诉:胸闷,头昏胀痛,腹胀等症状已有2天现病史:患者胸闷,头昏胀痛,腹胀,便溏,2天前自行到药店买药无效,现在我所查体,体温正常,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咳嗽痰粘,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诊断:感冒,暑湿伤表证治法:清署祛湿解表方名:新加香薷饮加减组方:香薷8g,金银花10g,连翘10g,厚朴8g,扁豆花10g,荷叶10g,芦根12g X3剂贴敷方:藿香0.5g,佩兰0.5g,黄芩0.5g 湿贴大椎穴,神阙穴 8h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日更换1次随访:8月11日复诊,症状已消失,次方已服完,无需加服巩固病例4主诉:感冒数日,气短乏力,恶寒现病史:恶寒较甚,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中医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参苏饮加减组方:党参10g,甘草6g,茯苓10g,紫苏叶10g,荆芥8g,防风8g,前胡10g,半夏8g,陈皮8g,枳壳8g,加生姜1片,大枣1枚 X3剂贴敷方:党参0.5g,紫苏0.5g,半夏0.5g,湿贴膻中穴,神阙穴 3天病例5主诉:身热,表风,口干,心烦,已输液3天现病史:患者感冒已有3-4天,现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但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组方:玉竹9g,甘草:3g 大枣:2枚,淡豆豉:12g,薄荷:6g,葱白:6g,桔梗:6g,白薇:4g医嘱:日一剂,水煎服至200ml,分早晚温服。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舒缓症状促进康复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风寒感冒是其中一种类型。

中医药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一、中医药对风寒感冒的认识风寒感冒是由寒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中医药认为,风寒感冒是由体内外寒邪交互感受而引起的,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通过温阳祛寒、解表散寒来舒缓症状并促进康复。

二、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方法1. 解表祛寒中医药常用的解表祛寒药物有葱姜汤、桂枝汤等。

葱姜汤中的生姜和葱白具有辛温的性质,可以发散风寒,舒缓感冒症状。

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等药材,可以温阳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邪对身体的影响。

2. 温中散寒中医药常用的温中散寒药物有附子、干姜等。

这些药材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增强体内阳气,帮助身体抵抗寒邪的侵袭,从而舒缓风寒感冒症状。

3. 疏风散寒中医药常用的疏风散寒药物有荆芥、防风等。

荆芥和防风有辛散风寒、宣通经络的功效,可以舒缓肌肉骨骼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4. 补气养阴中医药在治疗风寒感冒中,也会考虑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补气养阴药物有麦冬、黄芪等。

这些药材可以滋养肺阴,增强抵抗力,帮助身体自身抵抗寒邪、恢复健康。

三、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在治疗风寒感冒时,中医药师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症状、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时,需要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

同时,患者也应按医嘱规定合理用药,遵守剂量和服药时间。

3. 配合休息除药物治疗外,休息也是重要的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

患者应充分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应对风寒感冒。

4. 饮食调理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时,饮食调理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

可以适当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如生姜、大蒜等,有助于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清热剂古代中医治疗案例

清热剂古代中医治疗案例

清热剂古代中医治疗案例在古代中医中,清热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剂型,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以下是一个使用清热剂治疗的案例:案例一:白虎汤治疗感冒患者为一位48岁的男性农民,初秋时患外感发烧,体温高达℃,注射退烧剂后短暂下降,但很快又上升。

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

这是阳明热盛于内、格阴于外、阴阳不相顺的“热厥”之证。

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

医生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仅服两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

案例二:犀地桑丹汤治疗温热暑疫温热暑疫,不从外达,势必内陷营血,邪乍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两方合宜而用。

犀角地黄汤用于邪入营血、迫血妄行者;温度内陷、心包络闭、神昏谵妄者,须以清宫饮、加味清宫饮、犀地清神汤、神犀透络饮、加减服蛮煎等方,调入安宫牛黄丸、神犀、紫雪、至宝等内丹,亟亟清心开窍为要;若邪陷手足厥阴、痉厥并见,则非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等方,难以救其危厄;若气血两燔、壮热神昏者,须以化斑汤、人参化斑汤等方,气血两清;温热暑湿疫毒,过营入血,则须凉血散血、清热行血、凉血散瘀两方,斟酌而用;若湿热余邪留恋、营阴耗伤者,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清彻余邪、养血清营;病后肺胃津伤者,新定五汁饮、生芦根五味饮、顾氏八汁饮等方,甘寒生津,恰是对证;病后气阴耗伤者,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

这些古代清热剂的治疗案例说明了中医在治疗热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的病情各异,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专业的医疗建议。

如有医疗需求或需要治疗疾病请寻求专业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鼻塞、头痛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辨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述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1.草药汤剂(正文部分开始)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羌活等,具有温中散寒、祛风解表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进行服用,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感冒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大椎、肺俞等,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缓解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感冒的另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咳嗽、口渴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草药汤剂和推拿疗法。

1.中药草药汤剂中药草药汤剂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热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药物过敏或产生不良反应。

2.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推拿特定的穴位或按摩特定的部位,可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阳穴等,可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促进体内的寒邪排出,缓解发热等症状。

三、湿寒感冒湿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类型,主要表现为寒冷湿重、阳气不足的病理特点。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草药汤剂和艾灸疗法。

1.中药草药汤剂中药草药汤剂是治疗湿寒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苍术、藿香、荆芥等,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散寒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服用,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中风寒感冒是其中一种类型。

与普通感冒相比,风寒感冒的症状包括寒冷、喉咙痛、流鼻涕等,给患者带来不适。

中医药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具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药物。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草药和穴位按摩。

1. 中医药治疗方法概述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注重整体调理,以恢复人体的自身平衡为目标。

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协调脏腑功能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治疗感冒。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感冒属于外感病,治疗方法以祛寒、发散风寒、解表排毒为主。

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在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草药包括麻黄、葛根、桂枝等。

麻黄可以散寒、发汗,葛根则有解表、清热的作用,而桂枝则能利于汗出,温阳驱寒。

这些草药可以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组方,煎煮后进行服用。

中草药具有疏散风寒、发散寒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 穴位按摩疗法中医药中的穴位按摩疗法也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合谷、太冲等。

风池位于颈背部,按摩风池可以散寒发散风邪;合谷位于手背部,按摩合谷可以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力;太冲位于足底部,按摩太冲可以温肾散寒。

穴位按摩需要专业人士指导或按摩师操作,以确保按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饮食调理风寒感冒的治疗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食物具有寒热性质,饮食可以起到调节体内阳气和阴气的作用。

在风寒感冒期间,宜选择温热性食物,如姜汤、热粥等,以增强体内的阳气。

同时应避免生冷食物和寒凉饮品的摄入,以防寒邪进一步侵袭。

总结: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类型,中医药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具有独特的方法和药物。

通过调理气血、协调脏腑功能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医药可以有效治疗风寒感冒。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治疗、穴位按摩疗法和饮食调理。

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综合而全面,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具有良好的疗效。

(注:此文章仅供参考,如需正式的中医药治疗,请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田淑霄/赵洪钧/余国俊/)崩漏等等各种病症,皆能得心应手。

牛某,女,38岁。

2009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产后已有1年半左右,曾于产后洗澡受风,即出现怕风,畏寒,汗出,而且天气越冷,汗出越厉害,一直持续至今。

眼睛干涩疼痛,足跟痛,食欲差,时有胃胀,二便尚可,舌淡,苔黄,脉细尺弱。

方拟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当归身15克,甘草6克,党参15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茯苓10克,山萸肉20克,鸡血藤30克,浮小麦40克,防风10克,枸杞子20克,麻黄根10克,炮附子(先煎)8克。

7服,水煎服。

药后汗出稍减,遂以原方服用1月余,已经基本不再出汗。

体会:患者自汗出乃为产后气血大亏,触冒风寒,汗孔大开,津液漏泄所致。

产后气血亏耗,脾胃生化不及,气血无以濡养皮毛腠理,复因阳气不能卫外,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腠理开泄,津液外渗为汗。

而且天气愈冷,汗出愈甚,更是卫阳虚损之象。

脾胃气血久虚,后天不养先天,渐致肝肾皆虚,所以出现眼睛干涩疼痛,足跟痛,脉细尺弱。

田淑霄谨守病机,投以补中益气汤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合用玉屏风散益气助卫,固表止汗。

同时加入麻黄根,重用浮小麦加强益气敛汗之力;炮附子温振全身阳气,助阳固表;山萸肉、茯苓、枸杞子、菊花、桑叶等品直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止痛,和补肝肾之药疗足跟痛。

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温补肝肾之功。

张某,男,78岁。

2008年11月5日就诊,尿频,尿急,尿失禁3年,逐渐加重。

面色淡白,四肢浮肿,腰、髋、腿疼,并且无力,行走不便。

纳可,眠差。

舌淡,苔薄,脉缓无力。

投以补中益气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党参10克,当归身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葛根10克,山萸肉20克,益智仁15克,狗脊20克,桑螵蛸10克,川断18克,砂仁8克,7服,水煎服。

中医对感冒的分型及治则概述

中医对感冒的分型及治则概述

中医对感冒的分型及治则概述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与外界邪气侵入人体、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

中医对感冒的分类及治则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于感冒的分型和治疗原则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对于感冒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一、感冒的中医分型根据中医的理论,感冒可以根据病情表现和病理机制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 风寒感冒:多因受凉引起,症状包括寒战、头痛、流清涕、鼻塞等,舌苔白薄。

2. 风热感冒:多因受暑、风热侵袭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口渴、咳嗽等,舌苔黄腻。

3. 湿寒感冒:多因受湿、寒邪侵袭引起,症状包括身重倦怠、寒战、头痛、流黏涕等,舌苔白腻。

4. 湿热感冒:多因受湿热侵袭引起,症状包括身热、倦怠、痰黄、口渴等,舌苔黄腻。

二、中医治疗感冒的治则中医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感冒的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常见的治则有以下几种:1. 风寒感冒的治则:辛温解表,宣发散寒。

常用的药物包括葱、生姜等,它们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可以散寒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 风热感冒的治则:清热解表,宣肺利咽。

常用的药物包括银花、连翘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热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 湿寒感冒的治则:燥湿解表,宣散寒邪。

常用的药物包括苍术、半夏等,它们具有燥湿解表的作用,可以宣散寒邪,适用于湿寒感冒。

4. 湿热感冒的治则:清热解毒,宣发散湿。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芩、黄连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宣发散湿,适用于湿热感冒。

三、中医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中医治疗感冒常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以下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功效:1. 葱: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 生姜: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3. 银花: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4. 连翘: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5. 苍术:燥湿解表,适用于湿寒感冒。

6. 半夏:燥湿解表,适用于湿寒感冒。

7. 黄芩: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感冒。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本文将探讨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意见。

一、中医理论对风寒感冒的认识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由寒邪侵袭人体所致的。

寒邪会导致阳气不足,进而引起了感冒的症状。

所以,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是驱散寒邪、温阳固表。

二、中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方剂1. 麻黄汤麻黄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经典方剂之一。

它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石膏组成,具有宣肺散寒的作用。

此方剂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的患者。

2. 桂枝汤加附子此方剂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入附子而得到的。

它具有更强的散寒作用,适用于风寒较重的情况。

患者经常出汗、恶寒明显,并且有肢体酸痛的症状。

3. 温胆汤温胆汤是一种温里解表的方剂,主要用于阳气不足、胆虚导致的风寒感冒。

它由附子、炙甘草、干姜和木通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4.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草药,主要由荆芥、连翘和败酱草组成。

此方剂有助于疏风散寒、解表退热,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三、中医药养生方法预防风寒感冒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药还提供了一些附加的养生方法来预防风寒感冒。

1. 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冬天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既能避免感冒,又能保护阳气。

2. 注意保暖合理穿着衣物,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中,要注意保护头部、颈部和胸部,避免受凉。

3. 增强体质通过体育锻炼、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概率。

4. 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容易导致感冒。

适当安排休息和娱乐活动,保持放松的心态。

五、总结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

此外,中医药养生方法的有效实施也能帮助人们预防风寒感冒,并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

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中医药都在提供着可靠的支持和指导。

中医对感冒的解释

中医对感冒的解释

中医对感冒的解释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风寒、风热、暑湿等外邪入侵所引起。

中医理论认为,感冒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外邪侵袭,导致了感受寒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的出现。

一、感冒的中医病因分析中医将感冒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感冒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常见病因有风寒、风热、暑湿等。

内伤感冒则是由于体内湿热、脾胃虚弱等内伤因素导致。

二、感冒的中医症状表现中医将感冒的症状分为寒性感冒和热性感冒。

寒性感冒表现为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患者一般口渴喜热,舌苔白腻。

而热性感冒则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等,舌苔黄腻。

三、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1. 外感感冒的治疗对于外感感冒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解表散寒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薄荷等,能够发汗解表,驱除体内的寒邪。

同时使用适量的辛温药物,如生姜、附子等,以增强阳气的升发,使外邪得以排出。

2. 内伤感冒的治疗对于内伤感冒的治疗,中医主要调理脾胃,以提高身体的正气。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能够补气健脾,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 症状辨证用药感冒的症状差异较大,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

例如,对于头痛鼻塞的感冒,可以使用颗粒剂清开灵等药物;对于发热咳嗽的感冒,可以使用银翘解毒颗粒等药物。

四、中医对感冒的预防措施中医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中医对感冒的预防措施:1.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封闭环境中。

3. 保持饮食卫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

5. 避免接触感冒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总结:中医对感冒的解释是基于中医理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通过分析感冒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在对感冒的理解和应对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加强预防和调理是中医对感冒的治疗重点,这也是我们应该重视和采取的健康保护措施。

通过中医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感冒,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身体的健康。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分享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分享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分享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鼻塞、咳嗽、喉咙痛等。

在中医学中,风寒感冒属于外感病,通常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分享一些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与经验。

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麻黄、桂枝、芍药等。

麻黄具有温通表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邪外感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桂枝有散寒温经的功效,适用于寒邪入侵阳明经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芍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伴有发热的症状。

2. 中医穴位按摩中医穴位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风池、太阳等。

迎香位于鼻翼旁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鼻塞症状。

风池位于颈部的大椎突上,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咽喉痛症状。

3. 中医草药熏鼻中医草药熏鼻是一种通过鼻腔吸入草药蒸汽来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

常用的草药包括艾叶、薄荷、生姜等。

艾叶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可以缓解鼻塞症状。

薄荷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伴有腹痛的症状。

4.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风寒感冒患者应避免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水等,以免寒凉进一步侵袭机体。

相反,可以选择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生姜、辣椒、葱姜蒜等,可以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

5. 中医养生建议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然,适当的养生方法也可以有助于预防和降低风寒感冒的发生。

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同时,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总之,中医治疗风寒感冒有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治疗、穴位按摩、草药熏鼻、饮食调理和养生建议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建议咨询中医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同时,也应注意加强自我保护和预防措施,以减少风寒感冒的发生。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案例一: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病情描述患者,男,30岁,因“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就诊。

自诉近日天气变化较大,未注意保暖,遂出现上述症状。

查体:体温38.5℃,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根据病情描述和查体表现,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感冒)。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

处方: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

煎服法: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 生活调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饮食调理,增加营养;保持充足睡眠。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三天后,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明显缓解,鼻塞、流清涕症状消失。

查体:体温正常,咽部红肿减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

继续巩固治疗,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康复出院。

案例二:治疗胃痛的中医药方病情描述患者,女,45岁,因“胃痛、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近期症状加重。

查体: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阴性。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

诊断中医诊断:胃痛(脾胃湿热)。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处方:半夏9g,黄连9g,黄芩9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

煎服法: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宜清淡;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一周后,胃痛、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缓解。

继续巩固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示胃炎明显改善。

随访半年,病情未复发。

总结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优势,通过针对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疾病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配合,遵循医嘱,注意生活调护,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药治疗注重病因调理和体质调理,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中医治疗实例

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中医治疗实例

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中医治疗实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

病毒感染是呼吸道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常见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等。

中医在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通过几个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中医治疗实例,探讨中医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例一:感冒小明是一个学生,每到冬季就容易感冒。

去年冬天,他感受到了中医的治疗效果。

他感冒后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等。

他去看了中医,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证施治。

根据小明的症状,中医判断他患有风寒感冒,主要病机为寒邪外袭。

中医采用了针灸和中药汤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针灸主要以推拿法为主,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增强小明体内的抵抗力。

中药汤剂由草药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的功效。

小明经过一周的治疗,感觉自己的症状明显改善,鼻塞、流涕减轻,咳嗽明显减少。

例二:流感小红是一名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她的免疫力比较低下,每年冬天都容易患上流感。

去年冬天,她再一次感染了流感病毒,出现了高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

她去看了中医,中医经过四诊法,判断她患有风热外袭的流感。

中医采用中药煎汤的方式治疗小红的流感。

中药的配方包括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还根据小红的症状给予了针灸治疗,刺激她体内的经络,调整气血运行。

经过一周的中医治疗,小红的高热退下,咳嗽、肌肉酸痛明显缓解。

例三:支原体肺炎小杰是一名学龄前儿童,他患有反复发作的支原体肺炎。

每到冬季,他就会出现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

他的父母带他到中医诊所寻求治疗。

中医认为小杰的支原体肺炎是由于湿邪、痰浊阻塞肺气道所致,属于寒湿阻滞的病机。

中医采用了温经散寒,祛湿化痰的治疗方案。

中医使用了雷丸来祛除寒湿,利用艾灸来温经散寒,还给小杰开了一道中药方,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小杰的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气促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三个实例可以看出,在冬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中医医师通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然后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的中医治疗————以实例理解中医
感冒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可以这么说,在我们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感冒的经历,但就是这么常见和简单的一个疾病,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和关键呢?我选择感冒作为本书探讨的第一种疾病,就希望通过对感冒的深层次思考,带给我们对疾病、甚至是对生命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路。

有人也许要说了,感冒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它还不就是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吗?确实,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病毒或细菌是造成感冒的罪魁祸首,这一点似乎已经被大众以及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在西医《内科学》中,对感冒有这样一段描述: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以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在这种思路引导下,我们在遇到感冒时,常会把病毒(细菌)感染作为感冒的重点,由于目前西药中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对感冒的治疗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在我们平时所常用的感冒药中,一般来说主要含
有以下几种成分:解热镇痛成分: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氨基比林等,这些成分具有发汗退热、缓解头痛及关节疼痛等作用。

在我们现在常用的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中大部分药皆含对乙酰氨基酚,而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损害严重,所以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并且3岁以下小儿最好不用。

本药又能通过胎盘,所以孕妇也需要慎用或禁用。

含双氯芬酸钠的感冒药(如感冒通),由于能破坏胃粘膜,导致或加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且能损害肝肾功能,所以有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和儿童均要禁用。

另一种常用的感冒药扑感敏,它同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氨基比林两种退热成分,因此解热镇痛效力大,适用于感冒发烧、头痛、关节痛症状明显者,但应注意的是氨基比林具有抑制骨髓、易致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形成致癌物质等副作用,因此有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不宜服用。

鼻粘膜血管收缩成分:如扑尔敏、伪麻黄碱、苯丙醇胺等,此类成分可减轻鼻粘膜充血,解除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此类成分中的苯丙醇胺,简称PP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拟交感神经兴奋性胺类的物质,能对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产生收缩作用,口服可以治疗鼻充血,因此常与解热镇痛药,组胺拮抗剂组成复方制剂,用以解除感冒症状。

但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显示,服用含PPA的药品制剂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衰、失眠等症状,这表明此类药品制剂存在不安全问题。

另外,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最近也警告大众不要再服用
那些含有苯丙醇胺成分的非处方感冒药和减肥药。

因为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PPA能增加出血性中风的危险。

这种中风的特点是脑内出血。

它与缺血性中风不同,后者是某脑区血流中断而造成的。

根据耶鲁大学的流行病学分析认为,使用含有PPA的药物可增加出血性中风的危险。

而且,研究结果还显示女性发生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更高。

FDA对18例因使用含PPA药物后不久发生出血性中风的病例开展了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称为耶鲁大学出血性中风研究计划(HSP)。

这18例大部分发生在1979至1993年中,发生于使用这些药物来控制体重的年轻健康女性,而且常常是首次服药后发生出血性中风。

于是,这个研究特别地注意到,首次使用含 PPA减肥药的女性发生出血性中风的危险是否有增高。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我国已禁止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的生产和销售。

抗过敏成分:抗过敏药也称为组胺拮抗药,如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

此类药物具有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鼻溢液,以及轻微的镇静作用,但此类成分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会导致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所以驾驶员、机器操作者、高空作业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并且不宜同时饮酒或应用中枢神经抑制药,以避免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此外,含有扑尔敏成分的药物,对于哺乳期妇女、青光眼、高血压、甲亢、前列腺肥大患者需要慎用,新生儿或早产儿禁用。

而含苯海拉明的白加黑夜用片,孕妇要慎用,哺乳期妇女及新生儿、早产儿均需禁用。

止咳成分:如氢溴酸右美沙芬、氯哌斯汀等。

抗病毒成分:感冒药中常用的抗病毒成分有3种,一是金刚烷胺,此类药可阻止病毒侵入
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如快克;二是吗啡胍,能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抑制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如感冒清;三是板蓝根浸膏,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如康必得等等。

但因现有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均不十分肯定,而且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加之病毒性感冒一般都具有自限性,若无其他并发症,5-7天便可自愈。

因此,抗病毒药物对感冒的治疗价值并不明显。

对上述常用感冒药的成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对于感冒,其实我们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只能通过各种药物来解除感冒所产生的症状,比如用解热镇痛药来改善发热恶寒、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用鼻粘膜收缩药和抗过敏药来解除鼻充血、喷嚏及流涕等症状;用止咳药来缓解咳嗽;用抗生素来治疗并发的细菌感染等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上述缓解感冒症状的对症治疗药物,往往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副作用,而且这些副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感冒本身。

比如说,我们在调查白血病的发病因素时发现,很多白血病患者都有过服用“速效伤风胶囊”这一药物,这也提醒我们,平时我们并不在意的感冒,如果我们用药不当,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既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对症治疗的药物又有着如此可怕的副作用,那么,对感冒来说,是不是真的只有注意休息,等它自愈了呢?我们是否有更好、更安全的方法来治疗这种非常常见,说严重不严重,但又会令人非常难受的疾病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我在临床上用中医治疗的感冒病例。

【例1】倪某,男性,32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前天外出受
风,回家后出现恶寒无汗,无发热,鼻塞,流清水鼻涕,咽痒咳嗽,无痰,咳声清脆,呈阵发性。

胃脘部隐痛不适,胃口不开,饮食无味,大小便尚正常。

处方:苏叶6克,防风6克,淡豆豉6克,香附6克,荆芥炭3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生甘草3克。

2剂。

上方服用1剂后恶寒消失,2剂服完,诸症均除,感冒治愈。

【例2】俞某,女性,30岁,2003年1月13日初诊。

洗澡时不慎受凉,导致发热恶寒,体温39.5℃,无汗,面色潮红,头痛明显,颈项及腰背部有牵掣不舒感,咳嗽不多,咽喉略有疼痛,鼻塞,无鼻涕。

处方:麻黄15克,桂枝15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1剂。

同时嘱咐病人服药后盖上被子睡上一觉,如果睡的过程中觉浑身发热出汗,切不要掀开被子,任其汗出,也不要马上洗澡,等汗止后可用温水擦身。

复诊:遵嘱服药后汗出较多,今日体温已降到36.8℃,头痛及颈腰部的酸痛不适也明显减轻。

略有几声咳嗽,无痰,鼻塞已不明显,咽喉仍略有疼痛。

处方:苏叶6克,荆芥6克,牛蒡子6克,桔梗6克,枇杷叶6克,生甘草6克,大枣3枚,生姜5片。

1剂。

药后诸症皆愈。

【例3】李某,男性,3岁。

2003年8月15日初诊。

夏季气温炎热,家长怕小孩热坏,家中空调开的温度较低,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冷一热,小孩出现发热,体温38.5℃(肛表),去儿童医院输液治疗1周体温不退,患儿精神略软,胃口减退,大小便尚正常,汗少而不畅,无头痛及关节酸痛,咽喉无不适。

处方:香薷6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白扁豆10克,川朴花6克,藿香6克,焦山楂6克。

3剂。

上方服用1剂后体温即恢复正常,3剂服完痊愈。

【例4】潘某,女性,46岁。

2004年3月21日初诊。

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无痰1月余,无发热,流清水鼻涕,咳嗽较多,遇风加剧。

平素畏汗,神疲乏力,胃口一般,大便每日2~3次,经常不成形,容易感冒,每遇天气变化或周围有人感冒时即易生病,而且每次感冒都要1~2个月才能痊愈,服用各种感冒药和抗生素都效果不明显。

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2克,防风10克,苍耳子6克,辛夷6克,紫菀6克,生甘草6克。

5剂。

药后鼻塞解除,咳嗽明显减少,偶有一两声,精神感觉比以前旺盛。

前方去辛夷、苍耳子,加茯苓10克,陈皮6克。

继服5剂,病告痊愈。

从上面4个例子中,我们先不管那些中药到底有什么作用,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医对感冒的治疗中,随着患者症状的不同,所用药物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上面这些药方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板蓝根、大青叶、黄芩、黄连这些药理研究认为有抗病毒、杀菌作用的药物,最后的疗效却证明,这些在实验室中并没有发现有抗病毒、杀菌作用的药物,却能有效地治愈感冒,而且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其他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