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风景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西门
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 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 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 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 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 工;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 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 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 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 ;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 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 肇业院士设计,1991年9月建成。 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 ,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 因而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 计金奖"。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 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 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 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 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梅贻琦 陈吉宁
历任领导
冯友兰 胡和平
顾秉林
知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
季羡林
钱学森
杨振林
邓稼先
梁实秋
在清华100多年的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 友(含协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 约有1/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500多名毕业生就任国内 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以上数据在国内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科学馆
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与同方部遥 相对应,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 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之一 。科学馆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 1919年9月。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 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从1926年物 理系建系,特别是1929年清华理学院 建院以后,直到 1999年新理学大楼建 成,科学馆一直被作为物理系馆。如 今,完好如初的科学馆已作为杨振宁 和林家翘两教授回国工作后创建的两 个研究中心(即高等研究中心)及周 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科研办公基 地,仍然屹立在校园中心大草坪西侧 。
西体育馆
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位于校园 西北部。前馆建于1916-1919年,由 墨菲设计,泰来洋行施工,外表采 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有陶立克式 花岗岩柱廊;后馆建于1931-1932年 ,建筑设施与前馆巧妙相接,建筑 风格浑然一体。前馆建成后,曾是 国内最先进的健身房,馆内有篮球 场、手球场、80码悬空跑道以及各 种运动器械;此外还有暖气、热气 干燥设备;特别是附设的室内游泳 池,实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洁 卫生。所有这些设施在当时的中国 高校中是仅有的,甚至在美国大学 中也不多见。20世纪50年代初期, 清华体育馆曾一度成为毛泽东主席 冬季游泳的场所。
清华大学风物志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于1911年,初 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 学部,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 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 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 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 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清华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 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 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大学简介
❖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并列为中国最高 学府,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 、法学、医学、 哲学、文学、艺术 学、历史学等都是它的强项,学术实 力居全国高校之首(QS发布的学术 排名全国第一),国家首批“211工 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顶级名校 ,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 系。
❖ 截至2013年4月,清华在校学生 37650名,其中本科生14943名,硕 士生14899名,博士生7808名,有来 自124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 2263名。
❖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2个、国 家重点二级 学科15个;本科专业66 个;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点2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
理学院楼
理学院楼是理学院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由我校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 邺设计,国庆50周年前夕落成使用。它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是理学院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楼。全楼整体采用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并具有现代化 气息,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环境幽静,建筑典雅,是校园建筑的又一佳作。楼内共 设5个机构:理学院院部、物理系馆、数学系馆、高等研究中心和化学系分析中心实验 室。长期驻守在理学院楼里的理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业绩。清华大学理学院 创建于1929年,创始院长是我国现代科教事业创始人之一的杰出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 ,吴有训、熊庆来分别担任过院长或代理院长,80多年来,清华大学理学院培养出了 几十位两院院士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学术声望。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正额“水木清华”四 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东 晋人谢混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 湛清华”。
古月堂
古月堂为清华园古建庭院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 隔。这处独立的小庭院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门前两只白色石狮,最 具特色的垂花门至今保存完好。古月堂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清华大 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院内宁静幽雅,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 。1928年,清华初招女生,古月堂被辟为清华女生宿舍。汪健君先生有诗 记曰:"古月堂前几变更,昔年济济聚群英。一从女禁开黉畲,两度繁花共 月明。"古月堂目前为学校总务机关与外事部门办公所在地。
紫荆公寓
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区位于校园北部,总占地28.4公顷,总建筑面积37万平 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公寓区的主体建筑为徽派建 筑,分为本科生区、研究生区、留学生区和继续教育学员区,其中博士生公 寓楼因排列为英文字母"W"形,而被学生称为W楼。公寓区内的花园绿地之中 ,紫荆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体系,新颖、现代又不失活泼。公寓 区内配有紫荆园和桃李园两座现代化学生餐厅、超市、学生服务楼、紫荆操 场,网球场、报亭等设施,为学生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清华路
清华路是清华大学的两条 主干道之一,笔直的大道 从清华西门一直延伸到学 校的最东部,将校园分为 南北两个部分。
二校门
二校门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 的大门(今日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春夏秋冬,年年岁 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 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 象征。"文化大革命"中,二校门曾被摧毁,后恢复重建。
甲所、丙所及园林
建校初期供校领导居住的甲所、 乙所和丙所(现仅存甲所和丙所 )位于工字厅以南,1917年~ 1919年建。均为西式单幢砖木结 构,其间树林成荫花草拥簇,草 木山冈、溪流环绕、环境幽雅。 梅贻琦曾在甲所居住多年。乙所 曾是冯友兰的居所,据宗璞(冯 友兰次女)回忆:"在乙所的日子 是父亲最有创造性的日子"。这里 也是冯友兰掩护进步学生的庇护 所,"一二•九运动"期间黄诚和姚 依林在这里度过了搜捕之夜。
清华校训、校徽
校训
清华大学主楼
清华大学主楼,地处校园东区,整体由西、东和中央三部分组成,其全名为"东区 主楼"。主楼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以四个"过街 楼"联成一个整体,体态巍峨,结构坚固,总建筑面积达76871平方米,是建国后由 我校多个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工作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1959~1965 届毕业生中数百人参加了设计工作。东区主楼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设计思潮。
气象台
天文台的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 华大学气象台。为了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 ,办出一流的气象学,学校投资三万三千 余元修建了此气象台,并按照国际标准条 例配置仪器、设备。当时在华北地区,清 华大学气象系的资料是最完整、最准确、 最全面、最可靠的,北京、天津、太原等 地的营造建设单位常到清华气象系收集资 料,咨询问题。遗憾的是,到了1952年, 随着清华的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 大学。由于长时间的无人照看、维修,气 象台越来越破旧。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 才改变了"无法无天"(法律和天文)的状 况,随着天体物理学科的逐步建成,气象 台也更名为天文台。新天文台的外观设计 是由建筑系的关肇邺院士组织,为使其显 得更加雄伟壮观,在天文圆顶下面、原气 象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几年来,从这 座白色八角形的塔中走出了哈佛、MIT等 美国超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及博士后十几名 ,短短的几年间,清华天体物理在评估中 胜过了许多天文学研究历史悠久的学校, 名列前茅。天文台的建筑也被注入了水晶 的纪念碑,向世人昭示"清华速度"。
近春园
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围着的一座岛 ,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 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熙 春园的中心地带。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 称近春园。近春园园志上写着:"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
闻亭钟声
闻亭位于大礼堂西侧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古式六角亭。闻亭原为一座钟亭,建 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 海淀。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落入日寇之手,校园惨遭破坏,钟亭被毁,亭内大钟及 亭下铜炮被日寇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同时也是我校校友和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 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抗战胜利后,学校北 上复校,重建钟亭。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
工字厅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 ,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工字 厅为清代康熙帝的长子所建,在乾隆时期为皇帝御园。后道光皇帝将其赐给他的第五 个儿子,是称"小五爷园"。工字厅大门上面悬挂一匾额,上书"清华园",乃咸丰皇帝 御笔。而清华园也由此得名。作为一座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建筑,工字厅见证了清华 的百年历史。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即是在工字厅举行的开学仪式。 无论在"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还是"清华大学",工字厅都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心、 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就曾在这里下 榻。
大礼堂
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西体育馆和科学馆,并称"四大建筑",是清华建校以来第一 批大规模建筑。大礼堂建成时是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 ,高44米。大礼堂的建筑最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风 格,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整 个建筑下方上圆,庄严雄伟,象征着清华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是清华的 集会中心。大礼堂是清华"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在三十年代是支持共 产党坚决主张抗日的"大礼堂派"学生集会之地。现在校内的会议、讲座及娱乐 演出,仍经常在此进行。
日晷
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 ――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 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日晷上写着“ 行胜于言”,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 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 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 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 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清华学堂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本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 美预备学校。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1909至1911 年,游美学务处先后选派了三批直接留美生,共180人,其中有梅贻琦、 张子高、赵元任、胡适、张彭春、庄俊等。 1911年4月29号,学堂里传 来第一阵读书声,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按照美国方式,清华校庆安排在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 业馆迁入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