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内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

2. 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密度及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

与人类的关系A______

随高度增加而____

________运

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_____

_

随高度增加而____

______运动

为主

有利于__________

臭氧层保护作用

C_____

______

随高度增加先____

后______

80~500千米有若干

________,对短波无

线电通信有重要作

特别提示(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17千米~18千米。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辐射与波长

(1)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就波长而言:A为________辐射,B、C为________辐射。

2.受热过程

3.结论:A是大气热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方法指导大气保温作用可以归纳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串”: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典例导入 1.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疑难剖析

1.受热过程

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

1 太阳暖

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

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2 大地暖

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

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

接热源

3

大气还

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

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

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

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

还给地面

2. 应用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

较大时,大气保温作用较强。如下面两例: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

害。

(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这些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考点二大气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典例导入 2.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2)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

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

疑难剖析

1.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就是逆温现象。

(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

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离地面越远,降温越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影响

无论是哪种逆温,都会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垂直运动,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空气下层,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大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因此,在城市中早晨锻炼的时间不宜过早,特别是冬季,以日出以后一段时间为宜。

3.逆温的类型

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

辐射逆

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辐

射冷却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

而高层降温较慢。冬季陆地上日出

前后逆温层最厚

中纬度地区

平流逆

暖空气平流移动到较冷的地面或

气层之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逆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

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地,谷

地原来的暖空气被抬升

盆地和谷地中

锋面逆

锋面过境时,由于冷气团在下,暖

气团在上,而形成逆温

锋面过境时;准静止锋控制

地区更加明显

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原因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

太阳辐射因纬

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