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早读素材 第14周

合集下载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一天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一天

第十四周第一天夯实基础1.朗读《高祖本纪》第一至四段,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媪(ǎo)陂(bēi)髯(rán)狎(xiá)贳(shì)酤(gū)雠(chóu)好相(hào xiàng)人2.朗读《高祖本纪》第一至四段,注意下列各词语的解释。

其先:早先,起初。

施:施舍,布施。

善:友善,跟……要好。

素:平素,向来。

固:坚决。

竟酒:喝完了酒。

竟,尽,完了。

妄:随便。

卒:最终。

3.注意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的差别。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古义:人在形貌或品性方面所表现的特征今义: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常有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胸怀开阔,气量宽宏不是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生产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4.重要实词迁移①善:友善,友好。

课文句:单父人吕公善沛公,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译文: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很友好,他为躲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把自己的家迁到沛县。

迁移句: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

(《战国策·秦策》)译文:齐国、楚国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感到忧虑。

②拔:攻占,攻下。

课文句: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译文: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但昌邑没有攻下。

迁移句: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谏逐客书》)译文: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

③谢:认错,道歉。

课文句: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坐。

译文: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迁移句: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

(《韩非子•内储说》)译文:越王攻打吴王,吴王谢罪并宣布投降,越王想要答应他。

拓宽视野小议刘邦成功的原因历史上汉楚之争,最终结局是刘邦大胜、项羽大败。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刘邦善于用人。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精编(共十二周)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精编(共十二周)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精编(共十二周)第一周自然的绝响星期一风雅诗斋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

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

擎,托住。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文言读吧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没有片刻不拿书的。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皇后回宫内穿上上朝时的服装站在朝廷上。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我很荣幸地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安敢不贺?”(《隋唐嘉话》大家文坊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

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

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四天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四天

第十四周第四天夯实基础1.朗读《高祖本纪》第十六至二十段,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卮(zhī)筑(zhú)濞(bì)2. 朗读《高祖本纪》第十六至二十段,注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有功者害.之(嫉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依恃)游子悲.故乡(悲:念,思念,眷恋)唯.陛下哀怜..之(唯:希望。

哀怜,怜悯。

)3.掌握文章出现的通假字: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4.掌握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①使动用法②意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众不同)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降.章邯(使……投降)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④名词作状语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欲约分王.关中(称王)夜.往见良(在夜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都.彭城(定都)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及见怪.(怪现象)高祖竟.酒,(留到最后)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拓宽视野我说刘邦刘邦这个人,在史记和汉书中的描写都是很精彩的,甚至有些戏谑的味道:请看——“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这是长的象龙,“左股七十二黑子”这是帝王的象征,这都没啥。

关键是后一句“常有大度,不事常人生产作业”啥意思?意思就是高祖为人非常大度,有大的志向,对于一般的常人的种地插秧他是不屑于干的。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不仅荒唐,而且好笑。

刘邦的表现,自然不可能是“大志”的原因,只是个寻常的懒惰地痞无赖罢了,但是这样一写,不仅带有讽刺他的意味,也让人读来会心一笑。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第14周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第14周

周次内容名句名篇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观沧海》《关雎》《蒹葭》14古代文化知识宗法知识易错易混词语常有“词语赘余” ( 二)一、名句名篇默写1. 邹忌讽齐王纳谏 (5 年 0 考)《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而容貌昳丽。

朝服衣冠 , 窥镜 , 谓其妻曰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 “君美甚 , 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 , 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 , 而复问其妾曰 :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 , 客从外来 , 与坐谈 , 问之客曰①: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天徐公来, 孰视之 , 自认为不如 ; 窥镜而自视 , 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 曰: “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 ; 妾之美我者 , 畏我也 ; 客之美我者 ,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 臣之妾畏臣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 百二十城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四境以内莫不有求于王 : 由此观之 , 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命令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受上赏 ; 上书谏寡人者 , 受中赏 ; 能谤讥于市朝 , 闻寡人之耳者 , 受下赏。

”令初下 , 群臣进谏 , 车水马龙 ; 数月以后 , 不时而间进 ; 期年以后 , 虽欲言 ,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 ,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①客曰 : 苏教、语文版教材中无“客曰”。

【本篇情形式默写集锦】(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齐威王奖励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以后的状况是“虽欲言 , 无可进者” , 表明齐国政治日趋清明。

(2) 齐威王公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 , 广开言路 , 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 , 车水马龙”的好场面。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 , 邹忌剖析齐王受蒙蔽的原由是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以内莫不有求于王。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14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14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十四)5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5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都是误用。

5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5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5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5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5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5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6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

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

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

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文言固定句式(八)——其他类7、既……且……:(可译为“又……又……”。

)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贬黜我既因为用香蕙做佩带啊,又重给我加上采集芳芷的罪名。

)8. 是以:(可译为“所以,因此,因而。

早读材料1-14

早读材料1-14

早读材料(十四)诗文名句(十四):13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32.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①。

出自杜甫《绝句二首》。

①[然]即“燃”。

133.朱门①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①[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朱,大红色。

134.尔曹①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

①[尔曹]代词,你们。

135.为人①性僻耽②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①[为人]犹平生。

②[耽]嗜好。

13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137.读书破①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①[破]遍,尽。

13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

139.文章①憎命达②,魑魅③喜人过④。

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

①[文章]泛指诗文。

②[命达]命运通达。

③[魑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④[过]经过。

14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①英雄泪满襟。

出自杜甫《蜀相》。

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

①[长使]经常让。

风雅诗斋(十四)成长中必须知道的30个故事(十一):驴的哲学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高二语文早读14期9月8日1200

高二语文早读14期9月8日1200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伏尔泰1GAOYIYUWENZU+++++++++++++++++++++++++++++++++++++++++++++++++++++++++++++++++++++++++++++++++++ 9月11日 周二早读材料考前必背篇目:《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成语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C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 .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根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C (A “持平之论”保持公平公正之论。

使用恰当。

B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文化等)广博高深。

使用恰当。

C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

使用对象错误。

D “言人人殊”每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指对同一事物个人有个人的见解。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三天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三天

第十四周第三天夯实基础1.朗读《高祖本纪》第十至十五段,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辄(zhé)跂(qǐ)堑(qiàn)垓(qiàn)下氾(fàn)2.朗读《高祖本纪》第十至十五段,注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汇报请示)非有功伐.(功劳。

“功”,“伐”同义)实不用.其命(听从)更.立沛公为汉王(改换)及.其锋而用之(等到)臣等以死守.之(坚持)汉王三让.(推辞)3.特殊句式。

省略句格式:①省略主语,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②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③省略宾语,例: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例: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⑤省略介词“于”、“以”、“自”,例: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省略动词的宾语,例: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课文句: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

译文:(沛公)向西进发,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了一仗,又在曲遇的东面打了一仗,大破秦军。

迁移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译文: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它,何况是活马呢?4.掌握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X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沛公以樊哙、X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拓宽视野X邦是个好老板——布衣皇帝管理智慧的当代镜鉴王立群“X邦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更是个凡人,他是被时代大潮流裹着前进的,这是他的运气。

”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幸运者。

很多情况下成功就是一种机遇,所以成功者千万不能把自己估计高了。

X邦本人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更是个凡人,没有造反精神,也没有什么资本。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十四周)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十四周)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十四周)(一)一成语481. 蓬荜生辉:形容穷人的陋室,使贫贱之家增加光彩。

多用于称谢别人赠书画、陈设或客人来访。

482.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华丽精致,光彩耀目。

483.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张网捕雀。

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或社会交往很少。

484. 门庭若市:门庭如同闹市。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485. 望尘莫及:仰望后尘,追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486. 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上。

后用以比喻力不能及。

487. 东山再起: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

比喻的对象是人。

488.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可见这是一个贬义词。

489.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适用范围比"应接不暇"小。

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品。

490.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

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

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二赏诗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郡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三文言文阅读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

司空刘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

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

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窍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二天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四周第二天

第十四周第二天夯实基础1.朗读《高祖本纪》第五至九段,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踞(jù)将(jiàng)陈留兵徇(xùn)黥(qíng)布轵(zhǐ)飨(xiǎng)2.朗读《高祖本纪》第五至九段,注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沛公引兵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昌邑未拔.(攻取)西.过高阳(名词作状语,向西)延.上坐(请)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偶.语者弃市(相对)今则.来(如果)会项伯欲活.张良(使动用法,使……活下来)3.注意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的差别。

诽谤..者族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义:渐渐今义:稍微4.重要虚词迁移因1.副词。

于是,就。

例: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

(《高祖本纪》)2.介词。

⑴趁着,趁机。

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高祖本纪》)⑵依靠,凭借。

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高祖本纪》)⑶因为,由于。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⑷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迁移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译文:(秦国)凭借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拓宽视野欣赏佳作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2020年高三新学期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四周周三内容

2020年高三新学期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四周周三内容

2020年高三新学期晨读晚背材料第十四周周三内容周三早读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仿照仿效]“仿照”按照,依照,指依照别人的样子全盘搬用,包括计划,规模,方法等一整套都仿着做,全部模仿,全盘照用,运用对象常与“样子”搭配。

“仿效”效法,摹仿,指模仿别人的办法,式样,常与“方法”相配。

[诽谤·毁谤]二者都指无中生有,说别人的坏话,但其程度有所不同。

“诽谤”表示的程度稍轻一些,而“毁谤”表示的程度重一些。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

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手足无措: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才好。

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54[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译文]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刻苦,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55[原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汉)班固《汉书•韩信传》[译文]智慧的人思考得再缜密,也会偶尔有失误的时候,迟钝的人思考得多了,也会偶尔有想对的时候。

56.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雨果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2020-11-16 08:28:51 来源:北京青年报“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

”“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

”网络上不时能看到一些毕业生的留言。

这些感叹的背后折射出我国目前大中小学教材巨大浪费的严峻现实。

这样的浪费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推广教材的循环利用。

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教材循环利用却面临着三道难关,所以要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落实教材循环利用,就必须过好“三关”。

第一关是“法律关”。

高级中学第14周国旗下讲话-读书最美季节

高级中学第14周国旗下讲话-读书最美季节

高级中学第14周国旗下讲话:读书最美季节高级中学第14周国旗下讲话:读书最美的季节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读书最美的季节”。

你喜欢读书吗?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时空的间隔;书,使你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总不想读书,认为读书比吃药还苦。

但,生活在知识社会中的我们,失去了书籍,又能做些什么?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活力永驻,一个善于阅读的城市宁静和谐,一个崇尚知识的社会必定有灿烂的前程。

侧耳青山,书声朗朗,在“阅读、进步、和谐”的优美旋律中,以书为媒,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当书香真正渗透这个社会的时候,那时的城市,定然是高楼广厦、波光帆影,到处闪烁着人们的智慧和机敏;那时的人们,定然是气定神闲、优雅飘逸,处处彰显着文明的风采和精神。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阅读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所以,热爱读书吧!像在冬日的大雪中寻求温暖,像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寻找绿洲一样热爱读书!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这样一句令人震惊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托起来。

”那么,朋友,请把人生的杠杆,放在书的支点上,让它托起你远大的理想吧!如今,正是读书最美丽的季节,我校第二届读书节活动正轰轰烈烈的开展着。

在上周,陈校长为我们同学赠送了由我校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藤花盛开的地方》,让我们得以重新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逸事,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家乡的可爱之处。

同学们,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阅读会给你带来快乐,会引导你走向成功,最后,希望同学们在读书节和今后的日子里徜徉书海,多读好书,与好书为友,希望读书节,在你的心中,永不落幕!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感谢您的阅读!。

早读14(印)

早读14(印)

早读材料(十四)大声朗读用心识记砥砺精神放飞梦想一、美文选段1. 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善于把痛苦锤炼成诗行;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眼泪,只不过他们善于把眼泪化作心灵的灯盏,照耀着前行的路。

微笑是一种气质,气质得益于修养;微笑是一种境界,境界依靠磨练。

相逢一笑泯恩怨,桃花依旧笑春风……2.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3.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

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奉上我们的真心,然而感铭自己的博大。

我们可能一次一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二、熟语1.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例:医改都说了好几年了,但新医改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3.执牛耳:是指冠军、第一的意思,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

4.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厉害,互不相让。

例:“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怎奈呀针尖对麦芒,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

”(老舍《荷珠配》第一场)5.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三、多音字露:①lòu:露丑、露底、露脸、露马脚、露一手②lù:风餐露宿、崭露头角、暴露、藏头露尾、脸上露出了笑容角:①jiǎo:角弓反张(头和颈僵硬、向后仰、胸部向前挺、下肢弯曲的症状,常见于脑膜炎、破伤风等病)②jué:角色(=脚色)、角斗、角力、角逐雀:①qiāo:雀子(qiāo zi,雀斑之意)②qiǎo:雀盲眼(qiǎo mang yǎn,夜盲之意)③què:雀斑、雀跃、麻雀四、形近字积累1.栖(qī)息洒(sǎ)脱晾晒(shài) 哂(shěn)笑牺(xī) 牲2.哺(bǔ)育逮(dài)捕(bǔ) 果脯(fǔ) 胸脯(pú) 铺(pū)垫匍(pú)匐(f ú) 苗圃(pǔ) 相辅(fǔ)相成3.抠(kōu)门讴(ōu)歌沤(òu)肥枢(shū)纽呕(ǒu)心沥血(xuè) 老妪(yù) 怄(òu)气伛(yǔ)偻佝(ɡōu)偻(lóu) 海鸥(ōu) 殴(ōu)打五、哲理小故事【故事】《曲突徒薪》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晨读(十四)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晨读材料

晨读(十四)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晨读材料

高一语文晨读材料(十四)今日攻坚1、模块一,高考64篇(6:30--6:35分)2、模块二,文学常识(6:35---6:40分)3、模块三,成语(6:40-6:45分)4、模块四:作文经典教程(6:45-7:00)5、模块五:限时训练(7:00-7:10)文言积累模块一:高考六十四篇(6:30--6:35分)14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14周)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14周)

2021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全国通用)(第14周)一、晨读内容(文化传承)那些卑微的身影每天早上6点起床,就能听到楼道内唰唰的扫地声,可这个周末那熟悉的声音突然消失了。

一连几天,楼道内、卫生间一片狼藉,污浊的浑水淹没地面,一股刺鼻的臭味弥漫在楼道内。

走廊里的垃圾像没人看管的孩子一样到处乱跑。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了时常拿着笤帚拖把在楼道里走动的男女。

今天早上晨练完,正好遇见门房值班的大妈。

我不由自主地想探听究竟。

因为原先我和做卫生的大嫂有过几句简单的交谈,他们夫妇俩从农村来县城,为的是让读高中的孙子能考取大学。

学校的住宿条件虽然好,但较高的费用他们有点承受不起,所以老两口找了一份虽然辛苦、但稳定的职业——清洁工。

这样既能照顾孙子的生活,挣的钱还可以补贴家用。

可是这份工作做起来并不轻松,他们并不是怕脏怕累,因房间小,有些住户的东西堆放在楼道里,清理不及时,管理员要责难,清理了他们又有怨言。

更犯难的是住户经常变换,失窃现象时有发生,抓不到小偷,他们便成为被怀疑的对象,时不时地受到指责,夫妇俩有口难辩,无奈辞去了这份工作。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为了生活,有人不得不卑微地活着。

我们经常看到穿着污垢油腻的衣服,背着蛇皮袋,在大街小巷居民楼下转悠的人。

他们总是唯唯诺诺偷偷摸摸,趁人不注意,赶紧伸手在垃圾箱里搜寻,乱翻一阵后捡出被我们当垃圾扔了的烂鞋袜,饮料瓶,废纸片等。

衣着楚楚的我们总是对此持怀疑的态度,用鄙夷的眼光看他们,但却不知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有着和我们一样做人的尊严。

在我的生活里曾走进过一位捡破烂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但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渐渐地我们还有一段感情颇深的交往。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学校还没有实行完全的封闭式管理,时不时有背蛇皮袋的人溜进来,蹲在厕所门前的垃圾堆上翻腾。

有一位30多岁的女人,蓬头蒙面,头发像乱草一样披在肩上。

无论春夏秋冬,脖子上一直缠着一块辨不清颜色的围巾;不管风霜雨雪,一双粗糙的黑糊糊的大手,经常握着一把小铁叉,肩头上经常搭着蛇皮袋子,逮着机会就溜进学校,在教学楼后面的垃圾堆里一蹲就是大半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周
【每日佳读】
在逆境中生存
人生中,我们感受到的最大喜悦出现在战胜恐怖。

困难。

痛苦和死亡时。

只有战胜不利的条件,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如果我们面临挑战时,怨天尤人,就不会取得成功。

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功不是父母给的,需要天时地利,但更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谁都想拥有好的父母,好的环境,但是这种环境如同温室,会让人变得脆弱。

文明不一定产生于好的环境,鲜花也经常开在条件最恶劣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未必是自然条件优裕之地,在那里,为了生存,人类在开辟和努力的过程中,孕育了灿烂的文明。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痛苦,但是没有痛苦的人生很快就会衰败和枯萎。

虽说现在艰难,但是你要坚信:努力和拼搏肯定会结出果实。

人生有喜也有悲。

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宽容的接纳幸福和不幸,才是真正的人生。

正如同光与影子不可分割,成功与失败也是相依相伴的。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想想遭遇过的逆境也不是坏事。

现在遇到困难时,一想起从前的苦难,就能够坚强的挺过去。

【经典感悟】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释义】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庸》【释义】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释义】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释义】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课文背诵】
《论语》选读
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❷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❸六、有教无类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素材积累】
1.贾樟柯在一部电影的花絮中接受采访,当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他说:“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

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

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

什么叫做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

哪怕写文章时把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

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


2.对于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世上并无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

而且,这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3.江河的脚印是巨大的刻槽,森林的脚印是煤炭,一只远古的海星的脚印是一块化石,人的脚印是短暂和墓碑和永恒的艺术及语言。

爱默生说:“天空中到处是象征;遍地都是备忘录和签名;每一个物体浑身都是暗示,在向理解力高超的人说话。

4.人类良知的火炬还会再像契诃夫手里那样高擎而熊熊燃烧吗?契诃夫的名言何等掷地有声:“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给人销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

”垃圾文学、帮闲小品、无病呻吟的伪文化和洋奴艺术,甚至连西方社会也不屑一顾的腐朽艺术、颓废文化,在今天的商品消费文化时代泛滥成灾。

这,难道不应该在纪念契诃夫的同时引起人们的反思吗?
5.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

6.沈从文说:“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静待泉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

《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就是如此。

在访问量为零时,她安静地码着字;当网友质疑她抄袭时,她安静地不作回应。

“别人认为我抄袭,那我就写,写到几十万字、几千万字构不成抄袭的可能性为止。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既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的内心可以在独处时绽放大千世界,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恬淡清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