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各论.第一章解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注意。 ●了解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的含义。 ●了解藁本、辛夷、淡豆鼓的功效、特殊的用法用 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配伍意义:麻黄配桂枝、桂枝配白芍、生姜配半 夏、桑叶配菊花、柴胡配黄芪、葛根配黄连。 ●炮制目的:麻黄。 ●功用异同比较:麻黄与桂枝、荆芥与薄荷、桑叶 与菊花。 ●不同辨证体系对解表药归经的影响。
⑴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胸痛彻背----配枳实 薤白(枳实薤白桂枝汤); ⑵血脉寒凝→痛经闭经、少腹冷痛----配当归、川 芎(温经汤); ⑶寒痹关节痛甚----配附子(桂枝附子汤)。本方 也可用治冻伤、冻疮等。 ⑷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配饴糖、生姜(小建中 汤); ●桂皮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桂皮油能缓解胃 肠痉挛,并有强心、利尿作用。
防风
●甘缓不峻,质地柔润,能胜湿止泻、止痉、止痛 →即为“风药中之润剂”,又为“治风之通剂”。 ●润剂:治风药多辛温燥烈,易伤津耗气,故有
“风药多燥”之说。防风(也包括荆芥、秦艽等 )甘缓柔润而不燥,无伤津耗气之弊端,故称为 风药中之润剂。 ●通剂:防风既发散外风,又平息内风。《本草 正义》曰防风“通治一切风邪”。 ⒈治风湿痹痛等----配桂枝、羌活; ⒉风毒侵袭肝脉→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配白附子、南星(玉真散);
⒋滋阴→配葳蕤、大枣等。
五.使用注意
㈠温服或热服为宜,发汗当以“遍身微似有汗”为 度。有条件的话,服药后加衣被,取汗为度。切忌 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津。 ㈡发汗力强的解表药→忌用于汗家及热病后期津液 亏耗者,慎用于疮家、淋家及亡血家。 ●汗家:指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和热迫汗出等。
上述汗出如用辛味药再发其汗,使阴液耗损,阳 气败伤,严重者还会出现“亡阴”和“亡阳”之 危象。 ●疮家:指患疮痈之人。疮痈多由火毒所致,火 毒之邪易耗伤人体阴血,此时更发其汗,则阴伤 更甚,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抽搐。 ●淋家:指患淋证之人。淋证多由膀胱湿热或阴 虚所致,若用辛味药发其汗,犹如火上浇油,使
⑵治肺热壅盛→烦热汗(或无汗)喘等----配杏仁、 石膏(麻杏甘石汤)。 ●麻黄治咳喘常配伍杏仁。古人云“麻黄以杏 仁为臂助”。 ⑶疗素有痰饮,外感风寒→咳喘痰多清稀色白多 泡沫----配半夏、干姜(小青龙汤)。 ●怎样理解“有汗不得用麻黄”?应该说不是 指麻黄这味药,因为麻杏甘石汤中的麻黄可用 治肺热壅盛所致烦燥发热,有汗而喘息,而麻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掌握解表药及两类解表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 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及常用解 表药的分类归属。 ●掌握:羌活、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 细辛、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蝉蜕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 的使用注意。 ●熟悉有关解表功效术语的含义。 ●熟悉白芷、香薷、苍耳子、生姜、升麻、蔓荆子 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
麻黄
桂枝
共性
●长于发汗解表→治外感风 寒表实(无汗)证----配杏 仁、甘草(麻黄汤)。
Baidu Nhomakorabea 个性
麻黄
●麻黄为草质茎且疏松 →前人有“中空能发表” 之说。 ⒈发汗作用尤为明显。并能宣肺平喘→无论寒、热、
痰饮,有无表证,有汗无汗,均可用之。 ⑴最宜风寒袭肺,肺气不宣→咳喘明显,表证尚 轻----配杏仁、甘草(三拗汤);
●心动悸:心中自感动悸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结脉:脉来缓而一止,止无定数。类似于器 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和室颤。 ●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类 似于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早(期前 收缩)和室早。 ⒊外走卫表,内通经脉,主入气分,兼入血分,辛 行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滞所致的“不通诸证”。
阴更伤。 ●亡血家:指失血的病人。由于津血同源,往往 “夺血者无汗”。 ㈢剂量与发汗程度当因人(体质强弱)因病(虚实 挟杂)因时(季节、气候变化)而定。 ㈣入汤剂不宜久煎。主要含挥发油,久煎会失去药 效,其中部分药要注明后下。 ㈤中病即止,疗程以1--2剂为宜。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⒈辛温发散风寒→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⒉有些药分别兼有平喘、止咳、止痛、祛风湿、利 尿的功效→并疗喘咳、头痛、痹证、水肿而兼有风 寒表证或属寒证者。 ⒊中病即止,虚人慎用。 ⒋发汗力较发散风热药强。除细辛外,常用剂量为 3--10克。
荆芥 防风 共性
●辛散微温(或称辛平)而不燥,入肝经→祛风解 表。无论风寒、风热(配薄荷、金银花)、风疹(蝉蜕 刺蒺藜),皆可用之。
个性 荆芥
⒈轻扬发散,药性平和→以透疹消疮明目为长。 ⑴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配薄荷、蝉蜕;
⑵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当配清热解毒药。 ⒉风热或肝火→目赤肿痛等----配夏枯草、菊花。 ⒊炒炭→止体内外出血。
黄汤只适用于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的风寒表实 证。由此推论,“有汗不得用麻黄”实指麻黄 汤。 ⒉微苦沉降入膀胱,并能宣肺利尿消肿,并为宣肺 利尿之要药→治风水或表证伴腰以上水肿者,且头 面眼睑尤甚----配白术(越婢加术汤)。 ●风水为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而 致,即“上焦不开,下焦不利”。现以麻黄为主
⑵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发散风热或疏散风热 或辛凉解表。 ⒉祛风而止痒→用治皮肤瘙痒等; ⒊祛风而开通鼻窍→用治鼻塞不通等。 ㈡兼有功效与主治 ⒈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 ⑴平喘→用治表证伴有气喘等; ⑵止咳→用治风寒咳嗽等; ⑶止痛→用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等;
⑷祛风湿→用治风寒湿痹等。 ⒉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 ⑴清热→用治但热不寒(具有表里同治之功); ⑵透疹→用治麻疹风疹不透等; ⑶利咽→用治外感风热,咽喉不利等; ⑷清利头目→用治风热头痛昏蒙、目赤流泪等。
桂枝
⒈除发汗解表外,并能散 寒解肌→用治外感风寒表 虚(有汗)证----配白芍、 生姜(桂枝汤)。 ●怎样理解前人所言“有汗、无汗均可用桂枝” 。 治外感风寒表实的麻黄汤和外感风寒表虚的桂枝 汤均用了桂枝。因此,前人所言的桂枝,实指桂 枝这味药。
⒉甘辛温通,善于温通三焦之阳气→即温通心阳、 脾阳、肾阳、和卫阳”, 可用治: ⑴阳气不运,膀胱气化失司→水肿、小便不利等 ----配茯苓、猪苓(五苓散); ⑵脾虚水停→眩晕心悸喘闷等----茯苓、白术(苓 桂术甘汤); ⑶心阳不振→心动悸、脉结代等----配阿胶、炙甘 草(炙甘草汤)。
生姜
⒈散寒发汗之力较弱,用治伤风感冒轻证---- (生姜 红糖汤)。 ⒉长于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善治各种呕吐。对 风寒呕吐尤宜----(小半夏汤); ⒊温肺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等----(杏苏二陈汤)。
⒋解鱼蟹中毒和某些药物中毒→如能解半夏、南星 等药物中毒。 ⒌食用能调理脾胃,增进食欲。
香薷
1.发汗之力较强,芳香善于化湿醒脾→治夏季感冒 阴暑或暑湿----配扁豆、厚朴(香薷饮),故有“夏 月之麻黄”的说法。 ●阴暑:为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
综上所述,桂枝即可温通经脉,又能温通脏 腑;既治外感表证,又疗多种内伤杂病和妇科疾患。 ●因其助热、伤阴、动血,前人有“桂枝下咽,阳 盛则毙”之说,故外感和内伤发热均忌用桂枝;其 温通走窜,易下血堕胎,因此妇女月经过多和孕妇 也应慎用。
比较
●桂枝 发汗 解除 表证 麻黄 辛甘助阳,重在温 经通阳,并能散瘀 辛散苦降,重在宣 肺平喘,并能利水
[学习内容]
1.概述 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2.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概述
一.含义
●凡能发散以风邪为主的表邪,常用治外感表证的 药物,称解表药或发表药。 ●发散:是治疗表证的方法。其依据《内经》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而立论。发散表邪就是 通过发汗的方法而解除表证。发汗既中医治疗八 法之一的“汗法” ●解肌:解表除“发汗”法外,还有一种方法称 为“解肌”,它是用于表邪从皮毛刚入肌肉腠理 的一种治法。解肌药虽能解表,但作用较发汗药
●荆芥
㈣趋向:均具有升浮之性;部分药兼有平喘、止咳、 清热作用,则具有双向性。 ㈤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四.配伍应用
㈠针对六淫致病的配伍 ⒈针对风寒和风热表证的不同→分别选用发散风寒和 发散风热药。 ⒉因六淫之邪致病不同,做适当配伍: ⑴化 湿→配香薷、广藿香等;
⑵祛暑湿→配苍术、佩兰等; ⑶润 燥→配沙参、麦冬等。 ⑶表里同病→根据表、里证的轻重缓急不同而配 伍治之。 ㈡针对正气亏损的配伍。即体虚患表证者,适当配 伍补益药。 ⒈补气→配党参、黄芪等; ⒉补血→配熟地黄、枸杞等; ⒊温阳→配附子、干姜等;
湿,卫阳和脾阳被寒湿所遏,症见恶寒发热、头 痛如裹、腹痛吐泻等。香薷既可解表又能化湿, 恰好针对阴暑的致病特点。 2.辛温发越阳气,入肺开启水之上源,有利水消肿 之功→用治水肿和脚气病等----须浓煎放能见效。 3.表虚有汗及阳暑忌用。 ●阳暑:为暑热之邪充斥人体内外所致,症见烦 热汗渴,重则神昏,与阳明气分实热证很相似。
个性 紫苏
㈠紫苏叶→散寒发汗力较强。长于行气宽胸。 ⒈疗风寒表证,对咳嗽胸闷尤宜----配陈皮、香附 (香苏散)。 ⒉治气滞呕吐:⑴偏寒者----配藿香等; ⑵偏热者----配黄连等。 ⒊痰凝气滞的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⒋鱼蟹等中毒“上吐下泻,食者同症”----单煎或配
生姜煎水代茶频饮。 ㈡附药紫苏梗,长于理气安胎→用治妊娠气滞,胎 动不安----配陈皮、砂仁。
⒊肝郁侮脾→痛泻“腹痛即泻,泻后则爽”----配白 术、白芍(痛泻要方); ⒋炒炭----可止肠风下血。 ●《本草汇言》 “与芎、芷上行,治目之风; 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肝风;与 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芩、连治热风; 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 尽能之。”
比较
三.性能特点
㈠四性: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药性截然相反, 每类又有强弱之分。
㈡五味:辛味为主,且大多气味芳香。 ●辛味能发散表邪,故可解表。 ㈢归经:脏腑辨证→归肺经。 六淫之邪为病,多由 皮毛、口鼻而入。肺主气司呼吸,且外合皮毛,由此 看来,表证的发生与肺的关系密切。 六经辨证→入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为六 经之首。主一身之表,其在外为诸经之籓篱。故外 邪侵袭,足太阳膀胱经首当其冲,故表证发生(尤 其是风寒表证)又与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
紫苏
⒈均为辛温之品。 ⒉入肺均能解表
生姜 共性
香薷
紫苏→主以发散表寒 生姜→并能温肺止咳 香薷→也可利水消肿
紫苏→行气宽中
●入脾胃和中 生姜→温中止呕 能解鱼蟹毒 为“呕家圣药” 香薷→化湿和中 ●和→指调和;中→指中焦脾胃;宽→指宽敞。 ⒊均能用治胃肠型感冒→恶寒发热、头疼腹痛、呕 吐泄泻等----常相须合用。
平和。 ●表邪:指从皮毛、口鼻而入侵犯人体以风邪为 主的六淫之邪。表邪致病,具有病位表浅,病情 尚轻的特点。 ●表证:六淫之邪侵袭,如果人体抗病能力弱, 就会出现以恶寒发热、脉浮为典型临床症状的表 证。若人体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强则不会发病, 即《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功效与主治
㈠共有功效与主治 ⒈均能祛风解表→主要用治外感表证。临症以发热 恶寒、脉浮、苔薄白等为典型表现。表证以风寒、 风热为多见。 ●“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邪即能单独侵犯人 体致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 病。六淫之邪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 ⑴风寒表证。其功效以发汗强弱分为三个梯度→ 发汗解表→发散风寒或辛温解表→祛风解表;
药,用(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 加减,用治小儿急肾小球肾炎水肿取得了满意的 疗效。 3.适当配伍→还能治风湿痹痛、阴疽漫肿和痰核等。 ●用法:解表生用;平喘、利尿炙用;捣绒宜于老 幼及体弱者。 ●使用注意 ⒈体虚汗出、肾虚咳喘忌用。 ⒉麻黄能兴奋中枢神经,并能升高血压,因此高血
压及失眠患者均不宜用,治风寒表实证可用苏叶替 代。 ●药理研究 ⒈挥发油:兴奋汗腺而促进汗液分泌,故可解热; 并能抗病毒。 ⒉麻黄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外周血管,有 平喘和升高血压的作用;还能兴奋神经中枢,引起 兴奋和失眠。 ⒊伪麻黄碱:具有利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