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及其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B
C ∴ ∠EAD=∠B, ∠EDA=∠C,
图(13)
∴ ∠EAD=∠EDA=60°。
∴ △EAD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
∴ EA=AD=13(cm),
EB=BC=25(cm)。
∴ AB=EB-EA=25-13=12(cm)。
小结:
1、等腰梯形及其有关概念
2、等腰梯形的性质:
边
角
等腰梯形
两底平行,
A
D
A
D
B 图7
C
B
C
图8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已知:如图9,在梯形ABCD中,
A
D
AD∥BC,AB=DC。
B
E
图9
求证:∠B=∠C 。
分析: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C
如果能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 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容易证明了。
证明:过点D作DE∥AB,
练习:已知,如图(13),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B=60°,AD=13cm,BC=25cm。求AB的长度。
解:(方法3)
E
延长BA、CD相交于点E,
13
25
A
13
D
12
在梯形ABCD中 ∵ AB=DC, ∴ ∠B=∠C=60°(等腰梯形在同一 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又∵ AD∥BC,
12
∵ AE∥DF, AD∥BC,
B ∴ AE=DF,EF=AD=13(cm)。
6E
13 25
F6 C
图(13)
又∵AB=DC,
∴ RT△ABE≌ RT△DCF
∴ BE=FC=(BC-EF)/2=(25-13)/2=6(cm )
又∵ ∠B=60°,∠AEB=90°,
∴ ∠BAE=30° 。
∴ AB=2BE=2×6=12(cm)。
交BC于点E,得到△DEC。
研究梯形时,
常常需要添加适当 的辅助线,把梯形 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和三角形,此处是 移动一腰,即从梯 形的一个顶点作一 腰的平行线。
∵ AD∥BC,DE∥AB ∴ AB=DE ∵ AB=DC ∴ DE=DC
∴ ∠DEC=∠C ∵ ∠DEC=∠B
∴ ∠B=∠C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A
D
已知:如图9,在梯形ABCD中,
AD∥BC,AB=DC。
BE
F
来自百度文库
图9
C 求证:∠B=∠C 。 证明:(方法2)过A、D分别作AE⊥BC, DF⊥BC , 垂足分别为E、F
∵ AE∥DF, AD∥BC
这也是研究梯形
时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即从同一底的两端作 另一底的垂线,它可 把梯形分成一个矩形 和两个直角三角形 (如果是等腰梯形, 所得到的两个直角三 角形全等)。
B G F HC 图2
E
F
图3
(2)、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腰。 (3)、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3、两种特殊的梯形:
A
DA
D
矩形
B
图4
CB
图5
C
(1)、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如图4)。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如图5)。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两腰相等
B
图11 F
C 因此从E作两底的垂线平分两底。 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可
得等腰梯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过两
这也是研究梯形常用的
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辅助线作法,即延长梯
形的两腰交于一点,得
到两个三角形(如果是
等腰梯形,则得到两个
分别以梯形两底为底的
等腰三角形)。
3、例题 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
(2)、梯形可以分成哪些图形?有哪些 分法?
二、等腰梯形的性质:
分组讨论、研究: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
(提示:可以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方面 进行讨论。)
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等腰梯形
两底平行,
同一底上的两 个角相等(同
两腰相等 一腰上的两个
角互补,对角
也互补)
两条对角线 相等
轴对称
A 130°
130° D
B
C
练习2:已知,如图(13),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B=60°,AD=13cm,BC=25cm。求AB的长度。
A
12
13 D
解:(方法1)
过点A作AE∥DC,交BC于点E ∵ AD∥BC,AE∥DC ,
B
12
13
E 25
图(13)
C ∴ EC=AD=13(cm), AE=DC 。
∴ AE=DF 又∵ ∠AEB=∠DFC=90°
AB=DC ∴ RT△ABE≌ RT△DCF(HL) ∴ ∠B=∠C
2、等腰梯形的对称性:
E
等腰梯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A
HD
如图11, 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 相交于点E,
由∠B=∠C,AD∥BC,可知
△EBC和△EAD都是等腰三角形。
又∵ AB=DC,
∴ AE=AB 。
又 ∠B=60°,
∴ △ABE是等边三角形。
∴ AB=BE=BC-EC=25-13=12 (cm)
练习:已知,如图(13),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B=60°,AD=13cm,BC=25cm。求AB的长度。
解:(方法2)
A 13
D
过A、D分别作AE⊥BC, DF⊥BC,垂足分别为E、F 。
4.9 梯形及其性质
4.9 梯形及其性质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图1
一 1、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
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2、梯形的有关概念:
(1)、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 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AE
D
H
G
A
D
已知:如图(12),在梯形ABCD 中,AD∥BC,AB=DC 。
求证:AC=BD
证明:在梯形ABCD
B
C 图(12)
∵ AB=DC,
∴ ∠ABC=∠DCB(等腰梯形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又 BC=CB,
∴ △ABC≌△DCB (SAS) 。
∴ AC=DB 。
练习1、(口答)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锐角是50°, 求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同一底上的两 个角相等(对
两腰相等 角互补,同一
腰上的两个角
也互补)
A
B
对角线
两条对角线 相等
3、等腰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1)、移动一腰。 (2)、从同一底的两端作另一底的垂线。 (3)、延长梯形的两腰交于一点。
D
C
对称性 轴对称
作业:书上P179 A组 2、3、4 基础训练: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