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合集下载

007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八章民事责任

007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八章民事责任

第八章民事责任第一节民事责任概述一、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176条: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二、民事责任特征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二是侵害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及他人财产和人身的。

2、民事责任是以补偿性质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主要是对国家的责任,而民事责任主要是违法行为人对受害人所承担的责任。

因为,民事责任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受害人提供补救,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得到恢复。

3、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法律责任都具有强制性,民事责任也不例外。

但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在于:民事责任兼具强制性和任意性两方面特性。

民事责任的任意性表现在:受害人可以不请求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责任人也可以与受害人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

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合同责任作出事先安排。

民事责任确定以后,受害人可以与行为人达成和解协议处分其权利;民事责任的强制性表现在:如果受害人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而责任人拒绝承担时,受害人有权请求法院运用国家公权力强制责任人承担。

同时,如果当事人之间关于民事责任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要求时,该条款也将会被宣告无效或撤销,从而适用法定的民事责任。

4.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不触及责任主体的生命和人身自由。

第二节民事责任的分类一、合同责任与非合同责任(根据责任发生根据的不同)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合同责任与其他责任。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1988年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概念 ➢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
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现象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 法律的一切部门和法律运行的全部过程。 首先,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 任的具有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其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的一切部门。 再次,权利和义务贯穿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最后,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一、西方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 ➢ “在中世纪临近结束之前的任何古代或中世纪语言中,
都没有可以恰当地译作我们说的‘一种权利’的表达”。 ➢ 17、18 世纪:“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天赋
人权”(rights-in-born) ➢ 19 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
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 ➢ 第四,权利和义务归根结底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 法谚:“权利自身不外乎是一个在法律上受保护的利
益。”——耶林
➢ 第五,和义务相比,权利具有能动性和可选择性。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一、 根据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态的分类 ➢ 应有权利/应有义务 ➢ 习惯权利/习惯义务 ➢ 法定权利/法定义务 ➢ 现实权利/现实义务
The end
法理
“选择说”/“意志论”:该 说把权利理解为在特定的人际 关系中,法律规则承认一个人 (权利主体)的选择或意志优 越于他人(义务主体)的选择 或意志。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二、 权利和义务释义(续) ➢ 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
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 益的一种手段; ➢ 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 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 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民法权利与义务

民法权利与义务

民法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体系中,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和掌握民法中的权利与义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民法中的一些基本权利与义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法。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赋予民事主体为实现其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范围。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产权:包括物权(如所有权、使用权)和债权(如合同之债、侵权之债)。

2. 人身权:涉及个人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非物质利益。

3.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保护的是人的智力成果。

4. 继承权:指自然人死亡时,其财产依法转移给继承人的权利。

民事义务民事义务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要求民事主体必须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限制。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履行义务:如合同约定的交货、付款等。

2. 不侵犯他人权利的义务:不得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

3. 赔偿义务:当侵犯他人权利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赔偿责任。

4. 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在民事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民法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权利的实现往往需要他人履行相应的义务;另一方面,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例如,房屋所有人享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房屋的权利,但同时也有不得妨碍他人合法权益、缴纳税费等义务。

结论了解和掌握民法中的权利与义务,不仅有助于个人合法维权,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法律环境。

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共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通过上述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对民法中的权利与义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当然,民法的内容非常丰富,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个概览。

如需深入了解,建议阅读专业的法律书籍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知识题纲提纲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知识题纲提纲

《法律与生活》背诵提纲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注:①自然人自出生起到死亡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内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2.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2)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②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3)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2.维护人身权利: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1)生命健康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2)姓名肖像权:姓名权、肖像权。

(3)名誉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财产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1.物权:所有权、他物权。

(1)所有权:①含义: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②分类:依据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2)虚伪表示,又称伪装表示,指行 虚伪表示,又称伪装表示, 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的虚伪的意思 表示. 表示. 在台湾最常见的"假买卖真赠与" 在台湾最常见的"假买卖真赠与", 父母生前赚了很多钱,如果死后继承, 父母生前赚了很多钱,如果死后继承, 需要缴纳很多遗产税, 需要缴纳很多遗产税,而生前赠与也 需要缴纳赠与税, 需要缴纳赠与税,所以用假装卖给子 实际赠送给子女之方式, 女,实际赠送给子女之方式,来逃避 税捐,此即为"假买卖真赠与" 税捐,此即为"假买卖真赠与".
案例一
乙兄弟二人,父死,分遗产不均, 甲,乙兄弟二人,父死,分遗产不均,失 某日,母病笃,招甲,乙至其床前, 和.某日,母病笃,招甲,乙至其床前, 泣告甲曰: 你弟,素好艺术, 泣告甲曰:"你弟,素好艺术,可否将你 所分得的A画赠与你弟. 甲为安慰其母, 所分得的A画赠与你弟."甲为安慰其母, 即对乙表示愿赠与该画,乙允受之, 即对乙表示愿赠与该画,乙允受之,乙明 知其兄内心实无赠与之意.试问: 知其兄内心实无赠与之意.试问: 乙得否向甲请求交付A (1)乙得否向甲请求交付A画? 设甲当场即交付A画时, (2)设甲当场即交付A画时,乙是否取得 其所有权? 其所有权?
练习三
1.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1.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立遗嘱 B.委托授权 C.签约 D.追认无权代理 2.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的民事行 2.下列民事行为中, 下列民事行为中 为有:( 为有:( ) A.租赁合同 B.赠与合同 C.保管合同 D.仓储合同 答案: 答案:1.C 2. C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定 掌握民事法律事实, 特征; 义,特征; 2. 理解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作用 理解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作用; 3.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效力,无 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效力, 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 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 种类及法律后果; 种类及法律后果 4.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

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事权利和义务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知识总结第一框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含义: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将公民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从年龄上来讲,十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所有权关系的课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3)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也相互联系。

往往一方的权力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二、民事法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四、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损害时起算。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民事权利的含义及内容包括哪些?1、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其中一种行为的可能性;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其中一种行为或者不实施其中一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

2、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3、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其中一种利益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4、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问题一:权利和义务的含义,(要标准的解释) 权利的概念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

权利:权利是主动的,是法律赋予你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权利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与义务相对应。

什么叫权利什么叫义务1、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2、权利:权利是主动的,是法律赋予你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权利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课件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课件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 课件
目录
• 民事权利概述 • 民事义务概述 •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民事权利的保护与限制 • 民事义务的履行与违反后果 •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民事权利概述
民事权利的定义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 活动中所享有的具体权利,表现 为权利人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利

自我保护
公民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 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例如签订 合同、保留证据、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损害扩大等。
民事权利的限制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
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公民 才能享有。任何违反法律保留原
则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公序良俗原则
公民行使民事权利时,不得违反社 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违反 了这一原则,其行为可能会被认定 为无效。
民事义务的履行能够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民事义务的履行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各方当事人 在民事活动中得到平等对待,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权利损 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民事义务的履行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人与人之间 的信任和合作,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财产权利
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与民 事主体的财产相关,表现为对财产的 支配和保护。
民事权利的重要性
保障个人自由
民事权利为个人自由提供了法 律保障,使个人能够自主地行 使自己的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权利的明确界定和保护有 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因权 利冲突而产生的纠纷和冲突。
促进经济发展
协作履行
民事义务的履行需要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协作,即义务人在履行义务时 应当与权利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义务的履行。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相互对应 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行为。 多方民事行为:是指有两个以上的多方 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 事行为。
区分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 行为的意义:
法律对三者成立的要求有所不同, 单方行为,只要行为人一方作出意思表 示,民事法律行为就能成立;双方行为、 多方行为一般则需要各方行为人的意思 表示达成一致,民事法律行为方能成立, 只有行为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民事法律 行为不能成立。
朱某某、李某某辩称:寻包启事许诺给 付酬金不是其真实意思,且公文包内有 李某某单位及本人的联系线索,李甲不 主动寻找失包人、物归原主,却等待酬 金,请求法院驳回李甲的诉讼请求。王 某某表示仅替李甲保管拾得物,不要求 酬金。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以意思 表示的行为为构成要件的行为),属于 民事行为。 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和表示为要素 构成。 意思是当事人欲发生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在愿望和要求。 表示是将这种内在意思通过一定方 式表达于外部的活动。
(四)要式民事行为和不要式 民事行为
要式民事行为 : 是指必须具备法律要 求的特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 立的民事行为。 不要式民事行为 : 是指不要求具备特 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就能 成立的民事行为。
区分的意义:
对于要式行为,不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 不能成立和生效。而不要式行为,当事 人选用任何形式都不影响起成立和生效。
(三)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上 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民事主体发生民事 法律关系变动的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发 生意思表示内容要求的民事法律效果的 合法民事行为。
(四)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1.准法律行为: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 而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准法律行为的特征在于,不论表示人内 心是否意欲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法律 均使其直接发生某种法律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课程题库及参考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课程题库及参考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课程题库及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每题1 分,共30 题。

1. 根据本课程,总则编中权利保护对应的是哪一章?()(A) 第二章自然人(B) 第五章民事权利(C) 第七章代理(D) 第八章民事责任正确答案:D2. 根据本课程,民法上最有特点的权利取得方式是()。

(A) 民事法律行为(B) 民事诉讼(C) 成立法人组织(D) 成立非法人组织正确答案:A3.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A) 权利保护原则(B) 公序良俗原则(C) 公平原则(D) 自愿原则正确答案:C4. 根据本课程,()是对合同行为以及民事主体进行一切民事行为的根本性要求。

(A) 公平原则(B) 自愿原则(C) 平等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正确答案:D5. 《民法典》总则编一共有()章。

(A) 6(B) 8(C) 10(D) 12正确答案:C6. 总则编中()是最集中地、最突出地,体现了民法的价值理念。

(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公平原则(D) 基本原则正确答案:D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B) 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C)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D) 十四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正确答案:D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起施行。

(A) 2020年7月1日(B) 2021年1月1日(C) 2021年9月1日(D) 2021年12月1日正确答案:B9.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一律平等。

(A) 法律地位(B) 身份地位(C) 财产地位(D) 家庭地位正确答案:A10. 根据本课程,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界线是()。

(A) 6周岁(B) 8周岁(C) 10周岁(D) 12周岁正确答案:B 11. 根据本课程,虚伪表示最常指生活中的()。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能力与义务教案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能力与义务教案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能力与义务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民事权利能力与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2. 民事义务的定义和履行方式。

教学准备:
1. PPT演示文稿。

3. 课堂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 你知道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吗?
步骤二:概念解释
利用PPT演示文稿,向学生解释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的定义和特点。

民事权利能力:指个人根据法律规定,享有或拥有某种具体权利的能力。

民事义务:指个人根据法律规定,应该履行的一定行为或责任。

讲解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的关系,并强调它们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步骤三:案例分析
给学生呈现几个与民事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案例一:小明买了一本书,但卖家没有履行交货的义务。

作为买家,小明有权要求卖家履行合同。

请问,小明的行为是属于民事权利还是民事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事权利能力与义务的实际应用。

步骤四:课堂练习
分发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答案。

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民事权利能力和义务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五:总结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学生要认真对待民事权利能力和义务。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相关的义务。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民事权利能力与义务的理解和应用。

民事权利与义务政治知识点

民事权利与义务政治知识点

民事权利与义务政治知识点
民事权利与义务是指在公民自由的基础上依法享有和履行的社会
关系。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事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日常生活中大量
的法律关系,任何一方的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公民来说,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公民
有一系列的民事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合同权等,这些权利是
保护公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保障。

同时,公民也有一系列的民事义务,
例如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合同、支付税费等,这些义务是行使权利的
前提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涉及到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情况。

例如,当你在经营一家企业时,你需要了解雇佣合同、销售合同等相关法律
法规,以确保自己和他人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当你作为消费者购买商
品或享受服务时,你需要了解消费者权益,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
损害。

此外,公民还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

如果你的权利受到
侵害,你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例如向有关部门投诉、起诉侵
权方等。

而作为公民,也需要自觉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为社会和谐
做出贡献。

总之,民事权利与义务是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将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一、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民事权利是权利的一种形式,是民法赋予自然人或法人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施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方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

民事义务是指世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必须实施一定行为或不实施一定行为,以满足民事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的要求。

二、民事权利行使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

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

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
第一,自由行使原则。

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三、民事权利保护
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为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或恢复侵害的民事权利所采取的救济措施。

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

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又称为私力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其权利。

自我保护的方式主要有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两种。

实施自助行为的条件为:第一,须为保护自己的权利;第二,须情事紧迫来不及请求国家保护;第三,须采取法律许可的方式;第四,须事后当即请求国家保护
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又称公力救济,指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

《民法》(第三版)教学资源 《民法》(第三版)习题 第八章 民事行为

《民法》(第三版)教学资源 《民法》(第三版)习题 第八章 民事行为

第八章民事行为一、填空题1.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

2.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

3.根据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负担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和。

4.根据民事行为的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为条件,民事行为可分和。

5.附生效条件的民事行为,自条件时生效。

6.在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7.代理权欠缺民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内予以追认。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性行为的是()。

A.买卖行为B.租赁行为C.借用行为D.赠与行为2.根据是否须采用某种特定形式,民事行为可分为()。

A.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B.单务行为与双务行为C.要因行为与不要因行为D.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3.甲与乙订立一赠与合同,其中约定,若乙未考上大学,甲给予乙5000元助乙参加就业培训。

该民事行为属于()。

A.附消极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B.附积极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C.附消极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D.附积极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4.李甲将其价值500元的山地车赠与11周岁的侄子李乙,该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B.可撤销民事行为C.效力待定民事行为D.有效民事行为5.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

A.当然无效B.仍然有效C.经修改后有效D.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决定是否有效6.根据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

A.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B.主行为与从行为C.要因行为与不要因行为D.单方行为与双方或多方行为7.杨某15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

杨因有某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明协议。

该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A.该转让协议有效B.该转让协议效力未定C.该转让协议无效D.该转让协议可撤销8.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一小贩。

乙在火车车厢收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一条。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权利义务责任的综合运用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综合运用是必要的。例如,在侵权法律 关系中,被侵权人享有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权利,同时侵权人也负有赔偿 被侵权人损失的义务。如果侵权人未履行赔偿义务,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合运用权利、义务和责任可以有效地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秩序 的稳定。在民事诉讼中,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综合运用也是法官审理案件的重要 依据。
公共利益限制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法律可以对某些民事权利进行限制或禁止。
02
民事义务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依法承担的作为或 不作为的义务。
分类
民事义务主要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依据法律规定而直接产 生的义务,约定义务则是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的义务。
民事义务的履行与违反后果
履行
民事义务的履行是指义务人按照法律规定或约定,为满足权 利人的利益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
违反后果
如果民事义务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或约定履行义务,则可能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民事义务的变更与终止
变更
在某些情况下,民事义务的内容或范 围可能会发生变化,如通过协商或法 院判决的方式对原义务进行修改或补 充。
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案例三:民事责任承担的案例
总结词
民事责任承担
案例分析
该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受害人 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详细描述
某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火灾,造成他人财产损 失。
法律条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的担保 预防的方法 诉讼时效 民事权利的 保护 民事诉讼程序 公力救济 刑事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 救济的方法 自助行为 自力救济 自卫行为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1、民事权利的意义? 民事权利的意义?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 2、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 义务与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3、义务与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绝对权与相对权的特点? 4、绝对权与相对权的特点?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 5、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的作用各 有何特点? 有何特点?
三、民事义务的主要类型 1、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2、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3、主义务与从义务 4、始发义务与继发义务 四、义务与责任 义务是人在法律上所受的行为约束。 义务是人在法律上所受的行为约束。 责任是违反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责任是违反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一、权利的行使 权利行使的意义:为权利而斗争。 1、权利行使的意义:为权利而斗争。 权利行使的原则: 2、权利行使的原则: (1)公共利益原则; 公共利益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请求权概念: 请求权概念: 特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特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特征: 2、特征: (1)权利的作用体现为请求给付,而非支配。 权利的作用体现为请求给付,而非支配。 权利人的权利须通过义务人的给付实现。 (2)权利人的权利须通过义务人的给付实现。 请求权的效力具有平等性,不具排他性。 (3)请求权的效力具有平等性,不具排他性。 请求权是派生性的权利。 (4)请求权是派生性的权利。
7.依权利的相互关系分 7.依权利的相互关系分
1、支配权概念: 支配配的权利。 主要类型: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 2、主要类型: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
3、支配权特征: 支配权特征: 利益的直接实现性。 (1)利益的直接实现性。 权利作用的排他性。 (2)权利作用的排他性。 权利效力的优先性。 (3)权利效力的优先性。 对应义务的消极性。 (4)对应义务的消极性。
二、权利、权限和权能不同。 权利、权限和权能不同
1.观念上的权利 客观权利) 事实上的权利(主观权利) 1.观念上的权利 (客观权利) 事实上的权利(主观权利) 2.依客体体现的利益分 2.依客体体现的利益分 3.依权利能否与主体分离 3.依权利能否与主体分离 民事权利 类型体系 (概念、特 概念、 类型) 点、类型) 4.依权利的作用分 4.依权利的作用分 5.依权利效力所及范围分 6.依权利实现要件是否具备 6.依权利实现要件是否具备 财产权, 财产权,非财产权 专属权, 专属权, 非专属权 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 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对世权) 对人权) 绝对权 (对世权),相对权 (对人权) 既得权 ,期待权 主权利,从权利 主权利, 原权, 原权,救济权
7.依权利的相互关系分 7.依权利的相互关系分
一、民事义务的概念: 民事义务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一方为满足他方利益的 实现所应实施的行为限度。 实现所应实施的行为限度。 特点: 二、特点: 以不利益为内容,体现的是约束。 1、以不利益为内容,体现的是约束。 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非人身约束。 2、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非人身约束。 义务有法律强制力。 3、义务有法律强制力。
1、概念: 概念: 依权利人单方的意思即可使现存的法律关系发 生变动(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 生变动(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 特征: 2、特征: 权利人有权单方使现有权利状况变动; (1)权利人有权单方使现有权利状况变动; 权利相对方须接受权利变动的结果; (2)权利相对方须接受权利变动的结果; 形成权的行使须以法律为依据。 (3)形成权的行使须以法律为依据。
1.观念上的权利 客观权利) 事实上的权利(主观权利) 1.观念上的权利 (客观权利) 事实上的权利(主观权利) 2.依客体体现的利益分 2.依客体体现的利益分 3.依权利能否与主体分离 3.依权利能否与主体分离 民事权利 类型体系 (概念、特 概念、 类型) 点、类型) 4.依权利的作用分 4.依权利的作用分 5.依权利效力所及范围分 6.依权利实现要件是否具备 6.依权利实现要件是否具备 财产权, 财产权,非财产权 专属权, 专属权, 非专属权 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 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对世权) 对人权) 绝对权 (对世权),相对权 (对人权) 既得权 ,期待权 主权利,从权利 主权利, 原权, 原权,救济权
因某个事实的出现导致以同一给付为客体的两个 以上请求权同时产生, 以上请求权同时产生,当事人可择其一行使的现 象为请求权竞合。 象为请求权竞合。 6、请求权聚合 因一个事实, 因一个事实,可以产生以不同给付为客体的两个 以上请求权同时并存, 以上请求权同时并存,各请求权可并列为权利人 享有的现象,为请求权聚合。 享有的现象,为请求权聚合。
(一)预防的方法 (二)救济的方法 公力救济: 1、公力救济:通过诉讼程序保护民事权利。 私力救济:权利人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权利。 2、私力救济:权利人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权利。
(1)自卫行为:对权利的侵犯采取防卫和保护,以维持权利 自卫行为:对权利的侵犯采取防卫和保护, 的状态(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的状态(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自助行为: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 (2)自助行为: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来不及请求公力 救济时, 救济时,对他人的自由予以限制或对其财产实施押收或毁损 的行为。 注意自助行为的条件) 的行为。 (注意自助行为的条件)
行使方式:简单形成权(诉讼外行使) 行使方式:简单形成权(诉讼外行使) 通过形成之诉) 形成诉权 (通过形成之诉) 行使原则: 行使原则: 不得附期限或附条件; (1)不得附期限或附条件; 原则上不得撤回; (2)原则上不得撤回; 应在法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 (3)应在法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
1、概念:对抗或者阻止相对方行使其权利的权 概念: 利。 特点: 2、特点: 主要是对抗请求权或其他权利的效力。 主要是对抗请求权或其他权利的效力。 类型: 3、类型: 一时性抗辩权: 一时性抗辩权: 永久性抗辩权: 永久性抗辩权:
4、请求权(规范)基础 请求权(规范) 使请求权得以发生或成立的法律规范为请求权 规范基础, 规范基础,即支持一方当事人向他方当事人有所 主张的法律依据。 主张的法律依据。 处理实例题的核心工作,是寻找请求权基础。 处理实例题的核心工作,是寻找请求权基础。 依据何种法律,谁可向谁,主张请求权。 即:依据何种法律,谁可向谁,主张请求权。 如果找不到请求权基础, 如果找不到请求权基础,则该请求权或请求权诉 讼被认为无依据,而被驳回。 讼被认为无依据,而被驳回。
3、请求权类型
1、依请求权发生的规范基础可分为: 依请求权发生的规范基础可分为: 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 人格权请求权、亲属权请求权等。 人格权请求权、亲属权请求权等。 依请求权产生的方式分为: 2、依请求权产生的方式分为: 原权型请求权和救济型请求权。 原权型请求权和救济型请求权。 依请求权的功能分: 3、依请求权的功能分: 实体功能上请求权和程序功能上的请求权。 实体功能上请求权和程序功能上的请求权。
(1)使法律关系发生效力的形成权: 使法律关系发生效力的形成权: 承认权(追认权)、同意权、确认权、先占权等。 )、同意权 承认权(追认权)、同意权、确认权、先占权等。 使法律关系变更的形成权: (2)使法律关系变更的形成权: 选择权、变更权等。 选择权、变更权等。 使法律关系消灭的形成权: (3)使法律关系消灭的形成权: 撤销权、解除权、撤回权、抵消权、终止权等。 撤销权、解除权、撤回权、抵消权、终止权等。
(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之二-内容要素)
一、如何理解权利? 如何理解权利?
权利在西方国家的词源中是多义词,表示: 权利在西方国家的词源中是多义词,表示: 正当、权利、法律,三个含义用一词表示, 正当、权利、法律,三个含义用一词表示, 反映了权利观念的形成。 反映了权利观念的形成。 权利是法律规范许可人为了实现其利益而 实施的行为范围, 实施的行为范围,是人实现正当利益的行 为依据。 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