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合集下载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摘要:烃源岩对应的英文为Source rock,从本意上讲,它应该既包括能生油的油源岩,也包括能生气的气源岩,但过去多将它译为生油岩。

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早期的油气勘探主要瞄准着对油的勘探。

因此,油气地球化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油而不是气。

这可能是早期的有关专著和教材也多冠以“石油”而不是“油气”的原因所在。

相应地,生油岩这一术语在地化文献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沿用。

随着我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的逐步、大幅提高,有关天然气的勘探和地球化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需要区分油、气源岩。

因此,本文中以烃源岩替代早期的生油岩来涵盖油源岩和气源岩。

关键词: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

前言烃源岩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确定有效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的基础。

烃源岩评价涉及许多方面,虽然在不同勘探阶段以及不同的沉积盆地,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l)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2)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强度等。

本人主要介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方面:1.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丰度是指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的数量。

在其它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丰度)越高,其生烃能力越高。

目前,衡量岩石中有机质的丰度所用的指标主要有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总烃和生烃势(或生烃潜量Pg,Pg=S1+S2)。

1.1有机质丰度指标1.1.1总有机碳(TOC,%)有机碳是指岩石中存在于有机质中的碳。

它不包括碳酸盐岩、石墨中的无机碳。

通常用占岩石重量的%来表示。

从原理上讲,岩石中有机质的量还应该包括H、O、N、S等所有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元素的总量。

但要实测各种有机元素的含量之后求和,并不是一件轻松、经济的工作。

考虑到C元素一般占有机质的绝大部分,且含量相对稳定,故常用有机碳的含量来反映有机质的丰度。

烃源岩的评价

烃源岩的评价

第五节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一、烃源岩的定义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叫生油层。

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和一定的地史阶段中形成的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组合称为生油层系。

二、生油岩的岩石类型泥质岩类:泥岩、页岩等;碳酸盐岩类:泥灰岩、生物灰岩以及富含有机质的灰岩等。

泥岩和泥灰岩是石油原始物质大量赋存的场所。

特征:粒度细——小于0.05mm,颜色暗——黑、深灰、灰绿、灰褐色等,富含有机质,偶见原生油苗,常见分散黄铁矿等。

岩性特征是确定生油岩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志。

三、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一)有机质丰度1.有机碳:系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即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以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碳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生油岩有机碳的下限:细粒页岩为0.4%;而碳酸盐岩可低至 0.3%,甚至 0.1%。

咸化环境形成的泥质生油岩可降低至 0.3%。

2.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可视为石油运移后残留下来的原石油,二者的含量同时反映了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程度。

氯仿沥青“A”下限值:0.0025%—0.003%;总烃下限值:0.0005%—0.001%。

陆相生油层评价标准(胡见义、黄第藩,1991)(二)有机质的类型 1、元素分析法2、热解法由J.Espitalie等发展了一种研究生油岩特征的热解方法,即生油岩分析仪,可以直接从岩样测出其中所含的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和二氧化碳(S3)与水等含氧挥发物,以及相应的温度。

3、正构烷烃从 C10~C40,主峰碳位置在 nC27、nC29和 nC31。

来源于海相的浮游植物和藻类的有机质气相色谱图上具有中等分子量的正构烷烃,主峰碳位置在 nC15和nC17,为单峰型。

如台湾新竹的上第三系原油为海相原油,南海北部湾下第三系原油为陆相原油。

若为混合来源的有机质,正构烷烃会出现前后两个峰,即为双峰型,如美国犹英他盆地始新统沉积物。

简述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

简述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

简述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
1)烃源层: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及微体生物化石,常见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暗色的泥质岩类和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类。

2)储层:储集空间发育,孔渗性好,具有一定厚度,横向连续性好。

各类砂砾岩(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储集空间发育的灰岩(内碎屑灰岩、生物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等)和藻屑白云岩、次生白云岩等。

3)盖层:岩性致密,孔隙度、渗透率低,排替压力高,分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可塑性岩层。

泥页岩、膏盐岩、致密灰岩等。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_烃源岩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_烃源岩
丝质体
②根据干酪根的显微组成划分类型
T=(100A+50B-75C-100D)/100
A、B、C、D 分别为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含量
T >80 Ⅰ型 T =80-40 Ⅱ1型 T=40-0 Ⅱ2型 T<0 Ⅲ 型
②根据干酪根的显微组成划分类型 Ⅰ型干酪根
②根据干酪根的显微组成划分类型
(2)氯仿沥青“A”
干酪根(Kerogen):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 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机质。干酪根是沉积有 机质的主体,约占总有机质的80~90%。
氯仿沥青“A”(Bitumen): 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 常用的有机溶剂为氯仿,可溶有 机物称为氯仿沥青“A”。
氯仿沥青“A”组分 利用石油中化合物
(1)有机质干酪根 化学分类
根据干酪根样品的 C、H、O元素分析 将干酪根划分为三 种主要类型: I 型、 Ⅱ型、 Ⅲ型
( 2 )显微组分分析方法 ①干酪根的显微组成 用光学方法对干酪根组分形态进行的描述 ——用反射光观察干酪根(煤岩学方法)
❏ 腐泥组: 包括无定形体和藻类体,富氢组分
主要来源于藻类或藻类被改造的残余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油气生成模式
有机生油学说:干酪根成烃模式
原始生物物质


干酪根
油气是怎样生成!
《石油地质学》研究目的
◆ (1)沉积盆地是否含油气?

——油气是哪里生成的?
◆ (2)油气藏在哪里?
◆ (3)有多少油气?
油 气 来 源
P1
P1泥岩为什么能够生油?
排2油藏
?
J1泥岩生油?
(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 ——烃源岩的判识

烃源岩的名词解释

烃源岩的名词解释

烃源岩的名词解释烃源岩是指具有一定有机质含量的沉积岩,其中的有机质可以通过热解作用产生烃类化合物,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它是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因此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烃源岩的特征、分类、形成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烃源岩的特征烃源岩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首先,有机质含量较高。

这些有机质可以是藻类、植物残渣、腐殖质等,经过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有机质丰富的岩石。

其次,烃源岩具有一定的有机质类型,包括沥青质、干酪根和腐殖质等。

其中,沥青质是由微生物残体和分泌物形成的,干酪根则是植物残渣在高温高压下的变质产物,而腐殖质则是由腐殖作用形成的含氧高分子有机物。

2. 烃源岩的分类烃源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有机质类型和含油气的能力。

根据有机质类型的不同,烃源岩可以分为沥青类(沥青质烃源岩)和泥类(干酪根烃源岩和腐殖质烃源岩)。

其中,沥青类烃源岩主要富含沥青质和干酪根,泥类烃源岩主要富含干酪根和腐殖质。

根据其含油气的能力,烃源岩可以分为常规烃源岩和非常规烃源岩。

常规烃源岩一般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可渗透性,可以直接向周围储层释放油气;非常规烃源岩则含油气的释放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压裂等。

3. 烃源岩的形成机制烃源岩的形成主要与生物、地质和环境因素有关。

首先,生物因素是烃源岩形成的基础。

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藻类、浮游植物等生物残渣和分泌物,同时微生物的参与也对烃源岩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地质因素对烃源岩的形成起到了系统和动力学的作用。

岩石的堆积和埋藏过程以及地热演化对烃源岩的热解和演化产物的生成和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环境因素包括适宜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

适宜的沉积环境可以提供充足的生物质和合适的保护条件,而适宜的埋藏环境则能够提供高温、高压和适宜的时间条件。

4. 烃源岩的应用烃源岩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应用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可以确定烃源岩的分布和资源量。

烃源岩及生排烃作用

烃源岩及生排烃作用

5
烃源岩中的干酪根分类
孢粉学分类 煤岩学 分类 显微组分 显微组分细分 Tissot分类 元素 分析 中国分类
原始H/C原子比 原始O/C原子比
藻质 壳 藻质体 藻质型(Ⅰ) 腐泥型(Ⅱ) 1.70-1.50 <0.1 >6 >50 >800 <40 >3.0 >1.20 海生、湖生
絮质 质 组
草质
• • 所测得的是残余有机碳,原始有机碳无法获得!! 有机碳单位是%(gTOC/100g岩石),演化过程中有机质、固体岩 石、孔隙度及孔隙流体都在变化。-----“增碳的含义??”
12
南方烃源岩评价实例-江汉油田资料
中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有机碳分布图
累计 厚度 ( m)
0 200 400 600 800 1000
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沥青)的性质和组成进行分析。 干酪根分析常用方法:元素分析、光学分析(孢粉学法和煤岩学法)、红 外光谱分析、岩石热解分析等。 可溶沥青分析:比较典型的指标有正烷烃、甾烷、萜烷等。 可溶沥青分析:比较典型的指标有正烷烃、甾烷、萜烷等。
注意:高演化,则差别小
元素分析 岩石热解分析
目前对烃源岩的评价:
1)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碳、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等,
2) 烃源岩发育与分布 有机相、 分布层位、 面积和厚度, 烃源岩生排烃过程 生烃组份、 产烃率与生烃潜力、 生排烃机理、 生排烃史与二次生烃。
3)
3
• 有机质的数量
有机质的数量主要包括有机质的丰度和烃源岩的体积。 有机质丰度的主要指标为有机碳、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百分含量。
层系
0.0
有 机 碳 ( %) 相 带
2.0 4.0 6.0

作业一 烃源岩和储层特征研究

作业一  烃源岩和储层特征研究

作业一烃源岩和储层特征研究1、据图1可知:1)、烃源岩层段:须家河一、三、五段储集层层段:须家河二、四、六段2)、岩性岩相特征:(1)烃源岩特征;须一段:岩性为深色泥和粉砂岩沉积,为湖泊沉积相——浅湖亚相;须三段:岩性以深色泥岩为主,其中夹部分灰色中细粒度砂岩,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远沙坝微相;须五段:该段中部岩性为深色泥岩,上下部为灰色中细粒度砂岩,中部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远沙坝微相,上部为湖泊相——湖沼亚相,下部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微相。

(2)储集层特征;须二段:岩性为灰色中细粒度砂岩,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沙坝微相;须四段:岩性为灰色中细粒度砂岩,下部层段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上部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微相;须六段:岩性为灰色中细粒度砂岩,其上下部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中部为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沙坝微相。

2、根据所给实验分析数据(表1),确定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据表1知:(1)须一段:A: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91%,烃源岩丰度好,生烃潜力好;B:据TI值计算公式:TI类脂组含量+0.5*壳质组-0.75*镜质组-惰质组可得:TI=-25.8%<0,则干酪根为III型;C:据0.7%<Ro=1.275%<1.3%,则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2)须三段:A: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30%,烃源岩丰度中——好,生烃潜力中——好;B:据TI值计算公式:TI类脂组含量+0.5*壳质组-0.75*镜质组-惰质组可得:TI=-25.8%<0,则干酪根为III型;C:据0.7%<Ro=1.17%<1.3%,则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3)须五段:A: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2%,烃源岩丰度中——好,生烃潜力中——好;B:据TI值计算公式:TI类脂组含量+0.5*壳质组-0.75*镜质组-惰质组可得:TI=-25.7%<0则干酪根为III型;C:据0.7%<Ro=1.095%<1.3%,则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定性评价:该烃源岩中有机质为III型,为腐殖型烃源岩,生油能力差,以生气为主,生烃潜力较大;有机质丰度较高;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是产气的主要阶段。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显微组分组成一、显微组分组成与有机质类型根据源岩干酪根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源岩中的有机质被划分为腐泥型(Ⅰ型)、过渡型(Ⅱ型)和腐殖型(Ⅲ型)三种类型。

这种有机质类型实际上是根据显微组分混合物的平均化学成分在van krevelen图解上的演化轨迹划分出来的。

有机质类型的差别,实质上是显微组分的差别(表2-12),由于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和腐泥组构成了源岩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所以也就是它们组成上的差别。

造成显微组分组成差别的原因,一是原始物源不同,二是沉积环境和微生物改造作用的差异。

对于煤层而言,有机质都是原地堆积的,原始物源的差别是最主要的。

而对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更明显,腐泥物质的形成往往与滞留缺氧的特定环境有关;惰性组、镜质组和壳质组等腐殖物质则是沉积物的碎屑成分,必然按其颗粒大小,形状、比重和抗磨蚀性被分选。

像惰性组分脆易碎,抗磨性差,经过不长距离搬运便成为细小的碎屑,但有时盆地边缘森林火灾形成的丝质体也可能被风力送至比较远的地方还见棱见角,呈比较大的碎片出现。

壳质组分比重小、性韧抗磨,其化学成分对地表地质营力的侵蚀破坏非常稳定,故而在煤岩学中也被称为稳定组分(liptinite),壳质组分很容易被水流、风力运送,散布在各种环境的沉积物中。

镜质组分的性质介于惰性组分和壳质组分之间。

若镜质组分的先质是腐殖溶胶的话,则可能出现在沉积盆地的较深水相带。

源岩形成于不同环境中,自然也就是有不同的显微组分组成。

1.Ⅰ型有机质(图版Ⅷ-1,2)Ⅰ型有机质的显微组分组成简单。

腐泥组含量60%以上,壳质组含量0—40%,镜质组+惰性组含量小于10%。

常见的富集的Ⅰ型有机质,如各种腐泥煤(藻煤、烛藻煤等),主要的显微组分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孢子体也是腐泥煤的常见组分。

一般不存在惰性组分或偶尔见丝质体碎屑和惰屑体。

沥青质体作为基质,而藻类体A和孢子体则是被基质“胶结”的形态分子。

一些腐泥煤中,无结构镜质体含量可达15%左右,呈条带状、脉状出现。

第二章6节 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改

第二章6节 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改
相同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生油层与 非生油层的组合。
生油层研究:地质研究和地球化学研究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一) 生油层的地质研究
——岩性、岩相、厚度及分布范围
生油岩的岩石类型: 泥质岩类:泥岩、页岩、粘土岩等; 碳酸盐岩类:泥灰岩、生物灰岩以及富含 有机质的灰岩等。
泥页岩和泥灰岩是石油原始物质大量 赋存的场所。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2) 可溶沥青有机质的类型 a.正构烷烃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来源于陆生高 等植物的有机质, 气相色谱图上具有 高分子量的正构烷 烃,其碳数范围从 C10 ~ C40 , 主 峰 碳 位置在 nC27 、nC29 和 nC31。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来源于海相的浮游植物和藻类的有机质。 气相色谱图上具有中等分子量的正构烷烃,主 峰碳位置在 nC15 和 nC17,为单峰型。 如台湾新竹的 上第三系原油为海 相原油,南海北部 湾下第三系原油为 陆相原油。
奇偶优势比即正烷烃中奇碳分子比偶碳分 子的相对浓度,它有两种表示方法,即碳优势 指数(CPI)和奇偶优势指数(OPE)。
CPI
i 12
C
2
16
2 i 1
[
1
i 12
C
16

2 i 1
1
i 12
C
16
]
2i 2
随着有机质成 熟度的增加,CPI 值和 OEP值愈接近 1,并趋于稳定。
沙三段 孙虎 沙四段 孔二段 前磨头 沙三段
有机碳
中 差 非 非 好
氯仿沥青A
差 差 差 中 中 差
总烃
差 差 非 差 中 差
烃潜量
差 非 非 中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一烃源岩概念二烃源岩地质特征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四油源对比第六节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要分析一个盆地油气生成情况就必须对能够提供油气来源的烃源岩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烃源岩的类型及空间展布所含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计算生油气量
第六节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一、烃源岩概念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nmax nmin n nmax nmin n n n
不同温度间隔的温度因子
温度间隔 ℃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指数值 n -8 -7 -6 -5 -4 -3 -2 -1 温度因子 γ r-8 r-7 r-6 r-5 r-4 r-3 r-2 r-1 温度间隔 ℃ 指数值 n 0 1 2 3 4 5 …… 温度因子 r 1 r r2 r3 r4 r5 ……
含量均在0.1%以上,平均值为0.1%~0.3%。
3、总烃:
从氯仿沥青“A”中分离出来的饱和烃+芳烃, 。
泥质烃源岩评价 总烃ppm 好 500—1000 较好 100—500 下限 >100
(二)有机质的成熟度 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目前用于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常规地球 化学方法: 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可溶抽提物的化学 组成、岩石热解法、 TTI法等
(陈建平等,1996)
岩石类型 生油岩级别
差 中 等 好 非常好 极 好
泥质岩 (%)
<0.5 0.5~1.0 1.0~2.0 2.0~4.0 4.0~>8.0
碳酸盐岩 (%)
< 0.12 0.12~0.25 0.25~0.50 0.50~1.00 1.00~2.00
2、氯仿沥青“A”
岩样未经酸处理,直接用氯仿抽提的产物。

烃源岩评价资料

烃源岩评价资料

好的生油层总烃/有机碳(烃转化系数)>6%
样 品 数 %
20 10
0.01
0.1
1.0
A%
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 生油层氯仿沥青“A”含量分布频率图
根据我国386个陆相生油岩样品的统计结果: 氯仿沥青的众数值在0.1%, 高者可达1%, 好生油岩的含量为0.10% ~ 0.20%, 非生油岩低于0.01%
Tissiot和elte(1984);
K.E.Peters和 M.R.Cassa(1994);
郝石生等(1996)
有效 烃源岩
J.M.Hunt(1979); 王捷等(1999); 梁狄刚等(2002)
有效烃源岩:是指沉积有机质的烃类产物已满足了岩石本身吸 附而向外排烃的细粒沉积岩,简称烃源岩。
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探家关心的不是生成一点点晶洞油、裂缝油的所谓‘烃源 岩’;而只有那些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足以保证经过运移、 散失后仍能聚集成商业性油气藏的‘商业性烃源岩’,对勘
探才有实际意义,这就决定了有机质丰度下限不能太低。这 种“商业性烃源岩”被亨特称为“有效烃源岩”
(二)有效烃源岩定义的分歧
指烃源岩中有机 质的生烃量已经 满足了烃源岩本 身的吸附而向外 排烃的烃源岩。 生烃产物经过排 烃、运移、散失 后能够形成工业 性油气藏的烃源 岩。
(引自黄第藩等,1982)
碳酸盐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特征
40
石灰岩(346样品)
页岩(1066样品)
30
30
(1066样品) 页岩
样 品 20 百 分 数 10
平均值
平均值
样 20 品 百 分 数 10
平均值
石灰岩(346样品)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残留碳和原始碳的区别和关系
有机质的类型
元素分析 光学分析 岩石热解分析
烃源岩评价仪 吸附烃、降解烃和CO22
可溶沥青分析
抽提仪
烃源岩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指标
分子化石 烷烃分布 碳同位素 无机元素
烃源岩和原油分析流程图
岩 样 (岩
干酪根制备 有机碳(TOC)
Tmax(℃)确定烃源岩成熟度
成熟度 分级
Ro % Ⅰ类 Ⅱ类 Ⅲ类
未成熟
< 0.5 <437 <435 <432
成熟带
湿气及凝 析气带
0.5 ~1.3 1.3 ~2.0
437~460 460 ~490 435~455 455 ~490 432~460 460~505
干气带
>2.0 >490 >490 >505
油气层评价标准表
评价级别 S1
S2
(mg/g) (mg/g)
好油层
>8
>10
中等油层 4~8
3~10
差油层
1~4
1~3
稠油层
>7
>15
无油气层 <1
<1
油砂分析
S1+S2 (mg/g)
>18
8 ~18 2 ~8 >25 <2
热解技术储层含油级别判别标准
含油
级别
饱含油 富含油 油浸
地化参数
S1(mg/g) >15
我国陆相泥质烃源岩有机质 丰度分级标准
烃源岩 分级
好烃源岩
有机碳 %
>1.0
氯仿沥青 “A” %
>0.1
总烃 ppm
>500
生油潜量 mg烃/g岩
>8
较好烃源岩 1.0~0.6 0.1~0.05 500 ~200 较差烃源岩 0.6~0.4 0.05~0.01 200 ~100

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习题一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一、目的1、复习巩固现代油气成因理论,用以讨论沉积盆地的生油气情况。

2、学会综合应用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烃源岩的演化特征,评价烃源岩的优劣,预测有利的烃源岩分布区。

二、要求1、根据表1-1中的数据作出某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在演化剖面上确定出生油门限深度,划分出有机质的演化阶段;2、绘制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根据丰度指标和演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评价,预测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

三、具体步骤某坳陷背斜及西部斜坡上所钻各探井Es3顶面深度、泥岩厚度及各项地化指标数据已列入表1-1。

1.根据深度、总烃/C、氯仿沥青“A ”/C、饱和烃、镜质体反射率、正烷烃OEP 等数据绘制该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在演化剖面上标出生油门限深度,划分出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图1—1)。

2.绘制Es3暗色泥岩厚度等值线平面图(图1—2)3.绘制Es3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平面图(图1—3);4.以Ro=0.5%,1.2% 勾出Es3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并以此为界限用不同的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不同的区域(未成熟区、成熟区、高成熟区)(图1—4);5.综合分析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把上述三张图的信息叠合,绘制该坳陷Es3烃源岩综合评价图,预测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图1—5);6.根据该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和综合评价图,编写简单的烃源岩综合评价报告。

表1-1 某坳陷各探井Es3泥岩厚度及其各项地化指标数据表图1-1 某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图1-2 某坳陷Es3暗色泥岩厚度等值线平面图图1-3 某坳陷Es3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平面图图1-4 某坳陷Es3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图1-5 某坳陷Es3烃源岩综合评价图习题三天然气成因类型综合判别一、目的1、复习巩固天然气成因机制、形成特征和鉴别标志。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引言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可通过热解或热转化过程产生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岩。

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的重要能源,因此对烃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烃源岩的岩石类型和其特征。

陆相烃源岩陆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陆地上,在陆地沉积环境中形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陆相烃源岩:1. 湖相烃源岩湖相烃源岩即形成于湖泊环境中的沉积岩。

湖相烃源岩通常富含有机质,特别是淡水湖中的生物残骸,如藻类、浮游植物等。

湖相烃源岩的形成条件是湖水环境相对封闭,有机质沉积速度较快,且缺氧程度高。

2. 河流相烃源岩河流相烃源岩是在河流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

河流是陆地上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流能够带来大量有机质,如植物碎片、颗粒状有机物等。

河流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一般富含腐殖质,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水流速度适中,有机质输入量大。

3. 沙漠相烃源岩沙漠相烃源岩形成于沙漠地区的沉积环境中。

沙漠地区通常缺乏水源,植被稀疏,但是干旱环境并不意味着没有有机质的输入。

沙漠相烃源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风尘沉积、露天火葬等,其形成条件是较低的降水量和较高的蒸发速度。

海相烃源岩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海洋环境中,在海洋沉积过程中形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海相烃源岩:1. 钻探相烃源岩钻探相烃源岩即位于大洋深处的海底,底部以泥灭头为主的烃源岩。

由于大洋深处缺乏光照和氧气,导致有机质保存较好。

钻探相烃源岩通常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

2. 海陆转换相烃源岩海陆转换相烃源岩即位于陆海交界处的沉积岩,受陆地和海洋两个环境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烃源岩通常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多样性较大,例如海岸带的泥炭沉积、河口海域的植物残渣等。

3. 海洋有机碳质页岩海洋有机碳质页岩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泥质岩石,在海洋中广泛分布。

由于缺乏氧气和光照,有机质在海洋中较难分解,因此能够保存较长时间。

海洋有机碳质页岩通常富含有机质和石墨,是研究海相烃源岩的重要对象。

结论烃源岩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对其岩石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烃源岩

烃源岩

(五)证实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1)烃源岩地质特征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稳定型、活动型两类沉积地层。

在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稳定型沉积地层中,发育震旦系全吉群上部、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

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活动型下古生界沉积地层中,发育滩间山群a段、铁石达斯群A段烃源岩。

在柴北缘全吉山-欧龙布鲁克一带,震旦系-下古生界为稳定型沉积。

震旦系全吉群下部为一套紫红色砾岩沉积,中部为一套纯净的石英砂岩沉积部,上部发育灰黑色-黑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碎屑岩总厚度为1179.44m,其中暗色页岩厚度为185.06m。

下古生界寒武系为一套台型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956.47m。

下奥陶统多泉山组下部亮晶灰岩与亮晶白云岩互层段,上部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晶灰岩、细晶灰岩为主,厚度1187.44m。

石灰沟组发育厚层黑色页岩,厚度280m。

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质白云岩-角砾状灰岩-灰岩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建造。

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下古生界为活动型沉积,在柴北缘为滩间山群,在柴南缘为铁石达斯群。

滩间山群、铁石达斯群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类复理石)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弧后火山-浅海沉积建造,由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火山岩组成。

滩间山群分为五个岩段,包括b.d两个火山岩段以及a.c.e三个沉积岩段。

a岩段为泥岩夹结晶灰岩段,c.e都为砾岩段,c岩段中发育火山碎屑沉积且c岩段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

滩间山群a段(O3tn a)、铁石达斯群A段发育黑色泥岩,部分已变质成千枚岩,主要出露在滩间山、石棉矿和纳赤台地区,其中滩间山地区黑色泥岩厚约70.01m,为好的烃源岩。

(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①有机质丰度A、欧龙布鲁克剖面:全吉群的黑色页岩TOC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27%;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1%~0.0041%,平均值为0.002%(图2-24);生烃潜量S1+S2范围为0.01mg/g~0.05mg/g,平均值为0.02mg/g。

烃源岩

烃源岩

(五)证实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1)烃源岩地质特征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稳定型、活动型两类沉积地层。

在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稳定型沉积地层中,发育震旦系全吉群上部、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

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活动型下古生界沉积地层中,发育滩间山群a段、铁石达斯群A段烃源岩。

在柴北缘全吉山-欧龙布鲁克一带,震旦系-下古生界为稳定型沉积。

震旦系全吉群下部为一套紫红色砾岩沉积,中部为一套纯净的石英砂岩沉积部,上部发育灰黑色-黑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碎屑岩总厚度为1179.44m,其中暗色页岩厚度为185.06m。

下古生界寒武系为一套台型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956.47m。

下奥陶统多泉山组下部亮晶灰岩与亮晶白云岩互层段,上部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晶灰岩、细晶灰岩为主,厚度1187.44m。

石灰沟组发育厚层黑色页岩,厚度280m。

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质白云岩-角砾状灰岩-灰岩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建造。

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下古生界为活动型沉积,在柴北缘为滩间山群,在柴南缘为铁石达斯群。

滩间山群、铁石达斯群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类复理石)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弧后火山-浅海沉积建造,由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火山岩组成。

滩间山群分为五个岩段,包括b.d两个火山岩段以及a.c.e三个沉积岩段。

a岩段为泥岩夹结晶灰岩段,c.e都为砾岩段,c岩段中发育火山碎屑沉积且c岩段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

a)、铁石达斯群A段发育黑色泥岩,部分已变质成千枚岩,滩间山群a段(O3tn主要出露在滩间山、石棉矿和纳赤台地区,其中滩间山地区黑色泥岩厚约70.01m,为好的烃源岩。

(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①有机质丰度A、欧龙布鲁克剖面:全吉群的黑色页岩TOC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27%;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1%~0.0041%,平均值为0.002%(图2-24);生烃潜量S1+S2范围为0.01mg/g~0.05mg/g,平均值为0.02mg/g。

石油地质学(2010)-第二章油气的生成和烃源岩

石油地质学(2010)-第二章油气的生成和烃源岩

13
第一节 油气成因概述
混成说 3. 3.混成说 年古勃金提出 ,“含有各种类型的分散有机质的淤泥, 1932 1932年古勃金提出 年古勃金提出, 在成岩早期产生分散状态的石油(微石油),在压实过程中和 水一起进入储层,形成油气藏。”——早期有机成因说 有机成因说 4. 4.有机成因说 (1933 )首次发现并证实了 卟啉化合物 广泛存在 Treibs Treibs( 1933) 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卟啉化合物 卟啉化合物广泛存在 于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石油、沥青等中。 认为:卟啉化合物来源于植物叶绿素 ——石油有机成因重要依据。 ——有机说的盛行期 “植物说”、“动植物”、“混合说”、“脂肪说”、 “碳水化合物说”、 “蛋白质说”
16
第一节 油气成因概述
P.H.Abelson ) (1963) :石油是沉积岩中占有机 (2) 阿贝尔松( 阿贝尔松(P.H.Abelson P.H.Abelson) (1963):石油是沉积岩中占有机 -90% 的不溶部分(干酪根)经过一定的埋藏演化,在成岩 质70 70- 90%的不溶部分(干酪根)经过一定的埋藏演化,在成岩 作用晚期,经热解产生的。——干酪根热解成油说(有机成因晚 期成油说) 等 (1965) : 沉积有机质大量转化成烃类需要一定 (3) Phillippi Phillippi等 (1965): 的埋藏深度和温度。 :石油生成有主要阶段和主要相 (4) Vassoevich (1969) (1969): 7. 20 世纪 70 年代 20世纪 世纪70 70年代 (1)70 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 Tissot 等 建立了 干酪根热 70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 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Tissot Tissot等 建立了干酪根热 ,提出并完善了 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 ,总结了 降解生烃演化模式 降解生烃演化模式,提出并完善了 ,提出并完善了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 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总结了 油气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 ——石油生成的现代成因理论已基本建立起来了,它不仅符合 客观地质事实,逐渐为广大的石油地质工作者所接受,而且在指 导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奇偶优势 ① 正烷烃分布曲线
由于有机质成熟转化是一个加氢裂解的过 程,随着热演化作用的加强,有机质成熟度↑, 生成烃类的分子量↓,正烷烃的低碳数组分含 量↑。 正烷烃分布曲线: 由锯齿形→光滑,主峰碳碳数降低
② 正烷烃奇偶优势
即在正烷烃中奇数碳原子正烷烃与偶数 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
nmax nmin n nmax nmin n n n
不同温度间隔的温度因子
温度间隔 ℃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指数值 n -8 -7 -6 -5 -4 -3 -2 -1 温度因子 γ r-8 r-7 r-6 r-5 r-4 r-3 r-2 r-1 温度间隔 ℃ 指数值 n 0 1 2 3 4 5 …… 温度因子 r 1 r r2 r3 r4 r5 ……
泥质烃源岩评价 好
较好 下限
氯仿沥青“A”(ppm)
1000—4000
500—1000 >250—300
氯仿沥青“A”经分离可以得到:饱和烃、芳烃、 非烃、沥青质。 岩石中的“A”含量,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 熟度都有关。受成熟度影响比较大,相互对比时应 考虑大体为同一演化阶段。
我国陆相淡水-半咸水沉积中,主力烃源岩的氯仿沥青“A”
TAI <2.5: 未成熟;
2.5—3.7:成熟—高熟;
>3.7: 过熟
TAI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孢粉颜色 浅黄色
桔(橙)黄色
温度(℃) 30 50
150 175 >200
有机质变质程度 未变质 轻微变质
中等变质 强变质 深度变质
演化产物 干气 干气、重油
油、湿气 湿气、凝析气 干气
棕黄色 灰黑色 黑色
随有机质成熟度↑,OEP↓、CPI↓ → 1
近、现代沉积、未成熟烃源岩:
正烷烃奇碳优势明显:OEP>1.2;CPI>5.5-2.4
随沉积物年龄和深度增加,脂肪酸偶lt;1.2、CPI<1.2 值得注意的是,OEP 、CPI在碳酸盐岩烃源岩和 盐湖相烃源岩中,应用效果不佳。如在盐湖沉积中, 正烷烃具有偶碳优势。
碳优势指数(CPI) 以C29H60为中心,将C24H50—C34H70 的百分含量带入下式计算:
1 (C25 ~ C33 ) 奇数 (C25 ~ C33 )奇数 CPI + 2 (C24 ~ C32 )偶数 (C26~C34 ) 偶数
正烷烃奇偶优势特征
② 在有温度等值线的时间—深度图上,迭合目的 层埋藏史图。
演化过程中被氧化部分 残余油气 生油母质 初排油气 剩余有机质
生油母质的5-10%生成烃类,而只有烃类 的3-10%运移出来,即岩石中只有有机质的 1%被运移走,绝大部分被残留,所以,剩余 有机C的含量可反应有机质的多少,有机质总 量/有机碳=常数,剩余有机碳含量:用单位 重量的岩石中Corg的重量百分数。
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越高,残余干酪根的 可降解碳就越少,P2峰减小,且P2峰最高点对
应的热解温度(Tmax)也越大。
不同类型的有机质会影响Tmax,所以利用 该参数划分成熟度阶段时,不同类型的有机质 使用不同的标准。
(6) 利用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TTI)研究有机质的成熟度
第六节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一、烃源岩概念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四、油源对比
要分析一个盆地油气生成情况,就必须对 能够提供油气来源的烃源岩进行识别和评价 ,研究烃源岩的类型及空间展布、所含有机 质的丰度和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计算生油 气量。
一、烃源岩概念
生油岩(烃原岩,油气母岩): 能够生 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生油层: 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生油层系: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具有相同 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生油层与其间非生油层 的组合。 有效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 业性油气聚集烃类的岩石 含油岩系:包含有储集岩并含有油气的烃 源岩系。
镜质体反射率Ro
煤演化阶 段 Ro 泥炭 <0.5% 褐煤 0.5%-1.0% 烟煤 1.5%2.5% 高熟 无烟煤 >2.5%
有机质演化程度
未熟
成熟
过熟
Ro (%)
成烃演化阶段
<0.5
生物化学 生气阶段
0.5-1.5
热催化生 油气阶段
1.5-2.0
>2.0
热裂解生凝 深部高温 析气阶段 生气阶段
两种表示方法: 奇偶优势比(OEP)
碳优势指数(CPI)
奇偶优势比(OEP) 用正烷烃色谱图主峰碳数及其前后各二 个组分共五个组分,按下式计算:
式中:i+2——主峰C数;
Ci+2——主峰C数时的峰面积; Ci——i 碳数时的峰面积 ;(—1)i+1——是 为了保证分子为奇数,分母为偶数。即奇/偶。
(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
(一) 有机质的丰度
烃源岩中有机质的丰富程度。
常用指标 有机碳、 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
1、有机碳(Toc) 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 剩余有机碳含量:用单位重量的岩石中 Corg的重量百分数来表示。 泥岩中有机碳含量在1.16~1.60 %之间,平均 1.22 % ; 碳酸盐岩中的有机碳只要大于0.08%,就 被视为生油岩。
(5)利用热解法研究有机质的 成熟度
P1:较低温度(<300℃)下样品释放的 游离烃; P2:较高温度(300~500℃)下干酪 根热解生成的烃类; CO2 P3:干酪根中含氧基团热解生成的
峰面积S1、S2、S3:表示相应产物的含 量,单位为mg/g。 Tmax:最大生烃速度时的温度。 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
1971苏——洛帕京提出,1980美——魏泊斯完 善提出。 (1)作用:告诉人们一个盆地何处何时烃类已 经形成,液态烃将会裂解为气态的深度,即确定油气 生成时间。生油量计算和油保存深度。
(2)原理:根据时-温为石油生成和演化过程中 的一对互补重要因素。 假设:成熟度TTI随时间呈线性关系,随温度呈 指数关系增加。 规定:温度因子(γ)——反应成熟度对温度 的指数关系,即温度增加10℃成熟度速率增加一倍, 增加因子γ——表示成熟度增加速率。 γ=rn=2n n—任意10℃间隔,在Ti-Ti+1内,n=(Ti-100)/10
含量均在0.1%以上,平均值为0.1%~0.3%。
3、总烃:
从氯仿沥青“A”中分离出来的饱和烃+芳烃, 。
泥质烃源岩评价 总烃ppm 好 500—1000 较好 100—500 下限 >100
(二)有机质的成熟度 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目前用于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常规地球 化学方法: 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可溶抽提物的化学 组成、岩石热解法、 TTI法等
1、根据干酪根演化特征
(1)镜质体反射率(Ro)
镜质体:以芳香环为核,带有不同的烷基支链。
在热演化过程中,烷基支链热解析出,芳环稠合,芳香片间
距逐渐缩小,致使反射率增大、透射率减小、颜色变暗,且
该趋势不可逆转。 镜质体反射率不仅受古地温的变化控制,而且还受时间的 影响,要达到相同的反射率,温度越高时所需的时间越短, 反之所需的时间越长。所以,镜质体反射率是一项研究烃源 岩经历的时间-古地温史、衡量有机质热成熟度的良好指标。
印度尼西亚一口 井的反射率剖面,它 表明中生界下沉速率 比第三系慢,中生界 地温梯度明显高于第 三系。并由此可以计 算中生界的剥蚀厚度, 估计地表附近的镜质 体反射率为0.2%, 则中生界的缺失厚度 超过1800米。
(2)Kerogen颜色及H/C、O/C原子比 随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 , Kerogen 颜 色 加 深 , H/C↓、O/C原子比↓,向富C方向收缩。 三种干酪根产烃开始时的元素组成表
碳酸盐岩类:生物灰岩、泥灰岩、礁灰岩、隐晶 灰岩
(一)粘土岩类烃源岩
岩性:泥岩、页岩、粘土等。 颜色:灰黑-黑色,即暗色。 化石:富含生物化石。 环境:安静乏氧的水体, 层理:水平,块状。 沉积相:深-半深水湖相,浅海相, 三角洲。
济阳坳陷三套烃源岩
纯372
沙四上
河130
沙三下
河149
沙三中
烃源岩具有非均质性
湖面 层 GR曲线 井 颜 岩性剖面 深色 升降 位
TOC(%) 2 4 6 8 10 12
低 水 位 前 三 角 洲
湖 退 浅 湖
高 深水 湖位
湖侵-深湖
-
湖 退 半 深 湖
-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 见分散状原生黄铁矿或菱镁矿,偶尔可见原生油苗。
粘土岩类:泥岩、页岩、油页岩、粉砂质泥岩 ;
温度因子γ ……… r -5=2-5=0.03125 r -4=2-4=0.0625 r -3=2-3=0.125 r -2=2-2=0.25 r -1=2-1=0.5 r 0=20=1 r1=21=2 r 2=22=4 r 3=23=8 r 4=24=16 ………
(3) TTI的计算
① 在时间—深度图上,根据地温分布,取10℃间 隔,作温度等值线。
上部扰 动纹层
莓状黄铁矿 中间静水纹层
(二)碳酸盐岩类烃源岩
岩性: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 颜色:灰、褐灰、深灰色。 结构:隐晶-粉晶质,灰泥为主。 化石:富含。 层理:厚层块状,水平。 环境:低能。 特点:富含有机质。 岩相:浅海。 实例:四川,P,T(南方RCO3岩问题)
三、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陈建平等,1996)
岩石类型 生油岩级别
差 中 等 好 非常好 极 好
泥质岩 (%)
<0.5 0.5~1.0 1.0~2.0 2.0~4.0 4.0~>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