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孔子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本书就采用了这个时间顺序来介绍孔子的生平,我们也按照这个时间分段,来介绍孔子的生平,并借助故事和对话来介绍孔子的思想。
01孔子的家世孔子一生推崇周朝文化。
晚年,他很难过,因为他很久没有梦见周公姬旦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周朝礼乐文化的坚定维护者和弘扬者。
他确实是被周朝灭了的商朝后裔。
微子启和微仲衍都是纣王的兄长。
商朝灭亡后,微子启被周天子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传位给了他的弟弟微仲衍,孔子就是微仲衍的第十四代子孙。
微仲衍把把国君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即宋公,这是第2代。
宋公佑有两个儿子:夫差和傅斯,后者继承皇位,夫差和是孔子的祖先,是第三代。
正考父是弗父何的曾孙,也就是第7代。
孔父嘉是正考父之子,连做宋穆公、宋殇公两朝大司马,这是第8代。
到了木金父这一带,他的父亲孔父嘉被权臣陷害致死,只好举家逃往鲁国,身份也降为依靠俸禄为生的的”士”,这是第9代。
孔防叔是木金父的孙子,这是第11代。
叔梁纥(hé)是孔防叔的孙子,这是13代。
叔梁纥六十几岁娶了15岁的颜徵在,老来得子,取名孔丘,是为孔子。
由孔子的家世来看,这是一个逐步没落的家族,身份从王室一步步下降为诸侯、公卿和士。
实际上孔子的生母是普通百姓,没有贵族身份,因此在很多记载中,这段婚姻是不被认可的,《史记》中也把两人的结合叫做野合,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身份连个士都算不上。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十八岁的颜徵在只好从大家庭里搬出来到鲁国首都曲阜艰难地生活。
更为不幸的是,在孔子十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02十五志于学孔子的母亲虽然年轻,但对教育懂得很多。
她买了一个礼器作为孔子的玩具。
就这样,她在和孔子玩耍的时候,对礼乐产生了兴趣。
她成功地引导了孔子的利益取向,并潜移默化地向孔子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理想社会是礼仪指导下的社会;理想的人是一个言行举止得体的人。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1、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
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
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
“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
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
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
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
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心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
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
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心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
首先他所说的“礼〞根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
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
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孔夫子”、“夫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当时鲁国(今中国东部山东曲阜)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了。
他的少年时代是贫困的,他管理过仓库,也看管过牛羊。
孔子很喜欢读书,他认真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学习刻苦而又虚心。
他学习礼,就到很远的洛邑(今洛阳),请教学问很大的老子。
他在齐国听到古代音乐的演奏,就专心学习,竟然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
这样,孔子逐渐成为学问广博的学者。
那时候,很多读书人愿拜孔子作老师,于是,孔子就创办了私学。
孔子50岁时在鲁国做了官,他当官时间不长,却把鲁国治理得非常好,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不久,孔子对昏庸的鲁国国君十分失望,就不做官了,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各个诸侯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希望各国的国君能采用他的意见。
可是,他辛辛苦苦奔走了十几年,各国国君都不用他,他只好又回到鲁国。
那时他已经68岁了。
孔子晚年仍不停地工作,一面继续讲学,一面整理古书。
据说,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几部书,还对鲁国史书《春秋》作了修订。
孔子整理古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死在鲁国。
他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把孔子的家改建成庙,这就是孔庙。
孔庙后来成了历代帝王祭祖孔子的地方。
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不过在当时,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
孔子所处的时代,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转变,周王的势力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力量却越来越大。
各诸侯国不听周王的命令,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孔子对这种现实很不满意,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王朝。
他比较喜欢西周的奴隶制度,要求人们按“周礼”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的尊卑等级制度办事,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古代中国的孔子与儒家思想
古代中国的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被尊称为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的政治、道德、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背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其影响等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孔子与儒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背景孔子出生在中国鲁国的一个小贵族家庭,成长于春秋末和战国初期的动荡岁月。
他早年丧父,靠着治学、教书的收入养家。
孔子的智慧和学识迅速引起了一批学生的注意,他的教学方法也备受推崇。
后来,孔子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派,拥有了一大批的追随者。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是孔子及其学派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体系,注重社会伦理和政治道德的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仁”、“礼”、“义”、“智”、“信”等核心概念。
1. 仁: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仁者爱人,关注他人的福祉,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孔子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可以实现仁的境界。
2. 礼:礼仪尊重传统与仪式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可以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 义:义指的是道德和正义的原则。
儒家强调个人应该虚心谦让,团结合作,遵守道德规范。
孔子认为,只有遵循义的原则,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4. 智:儒家注重追求智慧和知识。
孔子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智慧,以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5. 信:儒家思想强调真诚和诚信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三、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孔子倡导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注重道德和德政,提出了君主应该为民做好事的理念。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君主和政治家,推动中国政府建立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例如,汉朝延续了孔子的思想,实行了“仁政”,使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孔子知识点介绍
孔子知识点介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孔子的知识点,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思想。
一、生平事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孔子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他广泛涉猎各种经书,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他曾远行学习,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的人。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二、思想理念孔子的思想以仁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
他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治理的目标。
1.仁爱:孔子主张以仁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帮助和理解。
只有通过仁爱的实践,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2.修身:孔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齐家: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无法管理好一个国家。
他主张家庭应该和谐、亲密,并且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
4.治国:孔子关注政治和社会治理问题,他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统治和管理国家。
他认为,只有一个道德高尚的君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和平。
三、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至今。
1.重视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普及教育,认为不分贵贱、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的机会。
2.师德师风:孔子强调教师的师德和师风。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以学为乐:孔子主张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
他认为只有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4.以文化为基础:孔子主张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述孔子的人生哲学
浅述孔子的人生哲学一、孔子生平概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鲁国(现在的山东省),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动荡的时期。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那时候中国分为诸侯国,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备受困扰。
孔子致力于思考人性、伦理和政治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和教育实践来影响后世。
二、孔子的思想理念(一)仁爱: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Ren),也被称为“仁德”。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仁心对待他人,表现出同情、宽容和关爱。
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礼仪:孔子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遵循规范的仪式和行为准则,可以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孔子提倡以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他们尊重他人并维护社会的和谐。
(三)学习: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
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善人们的品德和智慧。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完善性格和道德品质,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孔子的作品和影响(一)《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这本书中记录了孔子的智慧言行和他对教育、政治和人际关系的看法。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以“身教”来教育他的学生。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以及提问、辩论和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三)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并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基本的社会思想
▪ 孔子的社会思想是以“礼”为标志的一套社 会制度、社会规范等思想。
▪ 礼的主要形式就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 有天子礼、诸侯礼、大夫礼、士礼等。在这 种制度下,每个等级的人都安于自己的地位, 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社会井然有序。
以礼治国的社会控制思想
孔子对于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德混乱状况极为反感,他认为只有回到古, 恢复周礼,以礼治国,才能稳定社 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 “礼”和”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严格遵守礼仪制度,把自己的一言一 行规范,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天下就实现了 “仁”的理想了。 “礼”即周礼,“仁”则是孔子“礼”中的核心。
何谓“仁”?子曰:“爱人。” 仁,从字形上看是两个人,也就是人爱 人。具体的说,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 有所建树的同时也一定要帮助他人成功, 自己希望达到的也要帮助他人达到,这 样以自己为例,推及到他人,这就是实 行了仁德。反过来,也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当然,孔子的爱人是有差 别的,“亲亲有术,尊贤有别。”这种
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和目标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要勤学多思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社会的分层和等级必然包括了经济上的贫富分 化,特别是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积累财富超过了奴 隶主贵族,但是对此孔子不以为然。
传统的一些解释都说老百姓要安贫乐贫,以利 于维护封建统治。这只是后世孺子的借题发挥。孔 子的本意是针对新兴暴发户的,是没落贵族阶层在 财富面的一种矜持清高姿态。在义和利之间,宁守 清贫而坚守礼义。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孔子简介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欢迎查阅与参考。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篇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
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
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
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一个儿子孔鲤。
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
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
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
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的故事简介篇二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
他强调人道,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本文是关于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感谢您的阅读!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孔子生平简介》课件
中庸之道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个人 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政治治理等 方面。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状 态,只有在不断自我修养和实践中才 能达到。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张通过礼仪和音乐来规范人们
的行为和思想。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 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通过礼仪的约束 和音乐的感化,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的代表
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思 想影响了东亚地区的许多国家, 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
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孔子的思 想也影响了世界各地,成为全球 范围内的重要文化资源。05孔子 Nhomakorabea现代意义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启发式教学
孔子提倡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不直接给出答案,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和文化素养。
礼乐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对于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意
义。
04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对儒家学派的影响
01
02
03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提出的仁、义、 礼、智、信等核心思想成 为儒家学派的基本原则。
强调道德修养
孔子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认为通过自我完善可以 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推崇周礼
孔子推崇周礼,主张以礼 治国,认为礼制能够规范 人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稳定。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普及。
伦理道德观
孔子的伦理道德观深刻影 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 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 部分。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教育,并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孔子与儒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的鲁国。
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士族家庭,但他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学说以及对学生的悉心教导使他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他的学生中有一些后来成为了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是孔子的思想体系,它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礼、义、智、信等。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它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培养自己的仁心,才能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只有遵循礼仪规范,人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再次,义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它强调个人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义的行为,人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智和信是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方面。
智指的是个人的智慧和学识,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人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智慧。
信指的是个人的诚信和信任,孔子认为,只有通过诚实守信,人们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三、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对教育的贡献无法估量。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启示。
首先,孔子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德才兼备。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因此,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识和智慧。
孔子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但其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和卓越的智慧使得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圣人。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经历出发,详细阐述其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1.早年经历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
然而,他勤奋好学,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他曾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场管理员等职务,但始终不忘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2.创立儒家学派孔子在三十岁左右时开始收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
他提倡仁爱、礼义、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同时,他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3.周游列国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孔子曾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君主的重用。
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多次碰壁。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不仅深入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4.晚年经历晚年时期,孔子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和著书立说的事业。
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古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弟子,如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孔子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1.勤奋好学,追求卓越孔子一生勤奋好学,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
他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明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孔子能够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在孔子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勇往直前。
即使面临挫折和困难,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
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孔子能够在逆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最终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敬仰。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名丘,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及其核心内容。
一、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孔子生于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呈现出诸侯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
孔子痛心于社会的混乱,认为根源在于人心的道德败坏,因此他致力于重建人的道德秩序。
孔子主张以仁爱来治理国家,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
孔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但在社会中会受到各种诱惑和恶劣环境的影响,因此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孔子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仁爱和和谐。
他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基础,其核心内容包括仁、义、礼、智、忠、信等。
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为善良、仁爱、亲和。
儒家强调个人追求仁的境界,通过修养自己来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
2. 义:义是一种道德责任感,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认为人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帮助他人共同进步。
3. 礼:礼是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一种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道德修养。
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手段。
4. 智:儒家强调人的学问和智慧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发展自己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质。
5. 忠:忠是忠诚和忠心,指忠于个人的职责和责任。
儒家认为人应当对自己的家庭、社会和国家忠诚,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6. 信:信指守信用,儒家坚持人的诚信和信用的重要性,认为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基础。
三、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孔子逝世后,他的学说被他的弟子继承和扩充。
儒家思想继续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文化也有深刻影响。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那孔子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孔子生平有哪些事迹介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父亲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长大后深知努力学习的意义,志在学问,后踏入仕途。
鲁国内乱时,孔子逃到齐国,齐国大夫欲加害于他,后又逃回鲁国,经过这么多年磨练,已小有成就。
与季氏出现矛盾后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旅途,先后到过卫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均未得到重用。
最终回到了鲁国开创私塾,专心教学。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时病逝,很多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贡一人守了六年。
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
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
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
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
”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2
文献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 《诗》《书》《礼》 《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 称易传),撰《春秋》。 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3
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 《蟪蛄歌》《龟山操》 《盘操》《猗兰操》 《将归操》《获麟歌》
等诗歌
教育实践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 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 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简介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主要成就
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 道”思想体系:在个体 层面主张“仁、礼”之
德性与德行。
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 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
张“为政以德”。
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 的是重义轻利、“见利 思义”的义利观与“富
(《论语·为政》)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在于“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和内
3
容的统一。孔子倡导“诗教”,即将文学艺术与政治道德相融合,把
文学艺术视作变革社会和政治的手段,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主要成就
1
语录汇编
孔子生平及思想
三、孔子生平
1.鲁襄公21年出生
2.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
3.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
4.鲁定公九年(前 501 ),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升为 司空和大司寇。
5.孔子 55 岁时,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 , 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
人的重要依据 ❖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
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 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六、论语
❖ 一般认为是孔门弟子所著。 ❖ 体裁为语录体的。 ❖ 政治内容:
孔子在回答学生的诸多问题的时候,有许多涉及到治理国 家的问题。孔子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去做了官,或者有做 官的志向,因此他们在提问的时候经常问到治理国家的问 题。而孔子也曾经做过官,他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得 到实现。事实上孔子的“礼治”,不仅仅是国家治理的问 题,他还讲到人与人关系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君臣之间 的问题,上到国君,下到普通老百姓,如何和睦相处的一 系列问题。“仁”即爱人。
五、孔子思想
背景: ❖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天子丧失了自己的职守,官守的学 术散落 )
1.人性观
五、主要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六、论语
❖ 鬼神的问题 怎么做人也是孔子经常谈论到的一个主要的话题。很多
学生都向他请教怎么做人。《论语》这本书里关于这方面的 内容很多。孔子在讲话中,把人分成了很多类型,孔子按照 思想境界的高下把人分成:“圣人”,是思想境界最高的人; 其次是“君子”,这一词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再往下是“仁者”,在《论语》里面也经常看见;其他还有 “智者”、“贤者”、“善人”,还有“小人”。“君子” 和“小人”往往是对立的。
《孔子》ppt课件
仁者爱人
总结词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仁爱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爱护。孔子主张君主应以仁 爱之心对待臣民,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同时,他也强调个人应具备仁爱之心,以实 现自我完善和人际关系和谐。
04 孔子的影响与评价
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学派的形成
儒家学派起源于东周时期,由孔子创 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 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学的发展
儒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包括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 和现代新儒学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孔子的地位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及 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孔子重视德育,认为德行是教育 的首要任务,与现代教育中德育
为先的教育方针相一致。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
孔子提倡“仁爱”与“礼治”,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秩序,与现代政 治追求的社会稳定和和谐目标相呼应。
孔子的德治思想,强调统治者的道德 修养和示范作用,对于现代政治治理 中强调领导人的品德和公信力有借鉴 意义。
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等级秩序,主张各安其位,对于 现代政治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有 一定的启示意义。
孔子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
孔子的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伦理,与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价值观 有所冲突。
孔子的价值观重视传统和权威,与现代社会中追求创新和自由的精神有 所矛盾。
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从小就对礼仪、音乐、射箭、驾车等技艺有浓厚的兴趣,并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介绍孔子的ppt课件
出生在鲁国,今山东 省曲阜市。
孔子的教育背景
孔子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很大 。
孔子在年轻时便表现出对学问 的热爱,他广泛阅读各种经典 著作,并跟随许多名师学习。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 育的机会。
孔子的主要贡献
01
02
03
04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流
重。
爱的层次
孔子认为,爱的层次分为亲亲、仁 民、爱物,即从家庭内部的关系开 始,逐渐推广到社会关系,再到对 自然万物的关爱。
为政以德
孔子提倡以德治民,认为统治者应 该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仁爱 之心关爱百姓。
中庸思想
核心概念
中庸思想是孔子的一种处世哲学,它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 治理国家时,应该寻求平衡和适中,避免过度偏颇。
孔子认为,社会中有不同的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礼仪和 规范。通过遵守礼乐制度,人们 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CHAPTER 03
孔子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的理念
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才能和潜力,采用不同的教 育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灵活应对
孔子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不是僵硬地遵 循既定的教育方法。
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人们应该不断努力 追求这种状态。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循“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的原则;在治理国家时,应该遵循“德主刑辅,重 教化”的原则。
礼乐制度
核心概念
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种社 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各种场 合下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礼仪 规范。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及教育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他的伟大事迹。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的孔府,是孔子家族的第72代传人。
尽管孔子出身寒微,但他通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表现出了追求知识和修养的渴望。
他广泛涉猎经史之书,通过研读经典,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和智慧。
此外,孔子还拜访了各地的名儒,向他们请教学问。
在他学成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传授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提倡仁、礼、义、智和诚信等道德品质,并认为这些品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孔子鼓励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孔子的思想中最著名的概念是仁。
他认为仁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他认为仁者先为己,后为人,先去自己的利益,而后考虑他人的利益。
孔子强调仁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品行来影响他人,传递仁的智慧。
除了仁道外,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人们可以学会秩序、尊重和感恩,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提倡“明明德”,即明明大德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基础,通过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来培养他们。
孔子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原则。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道德要求,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孔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和智慧。
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 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 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 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 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 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 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19.10.2020
6
但他的思想被认为不合时宜, 虽受人尊敬,但不受重用。晚 年应鲁人之召而归鲁,鲁国以 国老待孔子,虽遇事多有征询, 又不听用其言。孔子也不求仕, 专心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
19.10.2020
7
孔子
早年丧父 中年丧妻 晚年丧子 小时孤儿 中年漂泊 晚年孤独
19.10.2020
5
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季氏家臣阳虎作乱失 败,叛鲁奔齐。
次年孔子开始出仕,由中都宰而为司空,又升 为大司寇。
当权后,他“张公室,抑私门”,打击操纵国政 的大夫的势力,一心想改变“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的局面,与当权者季氏发生了矛盾。
季氏又接受了齐国的女乐,迷恋声色,三日不 朝,孔子便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到别 的国家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语》的“论” 读lún,意为按一定顺序编排。
《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 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 学生的言语行事。
19.10.2020
9
我们为什么要学《论语》
19.10.2020
10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 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 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 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 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 语》里面去找智慧……
19.10.2020
11
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 乃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 《论语》有“东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 考题不断出现以《论语》里的语录作为作 文的话题趋势: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 , 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
19.10.2020
1
华 夏 思 想 智 慧 的 源 泉
19.10.2020
至圣孔子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的 先 师
2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 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
8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
由 《论语》是孔子在上课的时候讲的话,是学生记下 来的课堂笔记。孔子死后,孔子的学生把孔子的话 编纂起来而成为一部体现孔子思想的语录体著作。
《论语》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集腋 成裘,经过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 《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集章为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系,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节出现。
19.10.2020
13
第 一 专 题
19.10.2020
14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 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 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 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 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 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 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孩子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 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9.10.2020
12
《论语》富有哲理,影响深远,值得反 复阅读,并付之于行动。
《论语》是做人的根本,老中青少幼 婴都应该精读,并以身作则。
《论语》中有很多做人的准则,学习 《论语》并把它付诸行动,肯定会得 到不一样的人生。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
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 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 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 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 《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10.2020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 段的总结.
19.10.2020
15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本章中举出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法律惩罚/精神鼓励)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
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 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
19.10.2020
4
孔子三岁时,父亲死去,他跟母亲过着较艰 苦的生活,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完整地保 存着西周的文化传统,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 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礼、知礼闻名于 鲁国。
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成年后做过仓 库管理员,做过会计出纳,担任过牧场管理 员,主管建设。
19.10.2020
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 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 中的作用。
19.10.2020
16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解释“冉有仆”、“庶矣哉”、“又何加焉”
孔子的这一论述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