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概述

合集下载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规范性要求能够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准确评估滑坡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科学数据和可靠依据。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在勘察工作中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背景分析。

这包括对滑坡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地貌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地质环境对滑坡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对滑坡地区的地质灾害历史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过去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的研究,了解滑坡形成的原因、特点和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进行滑坡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地质背景、灾害历史和现有的地质数据,采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滑坡的潜在威胁、暴露度和脆弱性,确定滑坡地区的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第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对滑坡地区的监测工作进行规范。

监测是及时了解滑坡地区动态变化和预警的重要手段,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案和方法,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确保对滑坡地区进行持续性、实时性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第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对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提出合理要求。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工程能够有效降低滑坡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还需要考虑滑坡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滑坡防治工程的实施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工程既能起到预防滑坡灾害的作用,又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总之,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要求是确保勘察工作科学可靠的重要内容。

滑坡灾害经济评价及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的开题报告

滑坡灾害经济评价及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的开题报告

滑坡灾害经济评价及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滑坡灾害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严重类型,不仅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我国,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为了减轻滑坡灾害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必须进行滑坡灾害经济评价,提高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的效益。

二、研究内容1. 分析滑坡灾害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经济产值损失、生态环境修复成本、人员伤亡费用、防治工程建设费用等。

2. 研究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估方法,包括利用传统的效益评估指标(如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以及利用灰色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新方法。

3. 结合实际案例,对滑坡灾害经济评价和防治工程效益评估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是对于各地滑坡灾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情况下滑坡灾害评估指标的差异。

4. 提出滑坡灾害防治工程优化方案,既要考虑经济成本,又要关注防治效益。

三、研究方法1.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系统收集和分析有关滑坡灾害的相关资料。

2. 借鉴经济评价和效益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滑坡灾害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

3. 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情况下滑坡灾害评估指标的差异,探究滑坡灾害防治工程优化方案。

四、预期结果1. 建立完整的滑坡灾害经济评价体系,包括经济产值损失、生态环境修复成本、人员伤亡费用、防治工程建设费用等。

2. 建立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估方法,探究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路线和经济效益。

3. 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优化方案,为滑坡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五、研究步骤1. 完成文献阅读和案例收集,建立滑坡灾害经济评价体系。

2. 利用经济剖析法和建筑物价值方法,实现防滑板结构工程的经济评价。

3. 建立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估方法。

4. 实施案例分析,对滑坡灾害经济评价和防治工程效益评估进行分析。

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

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

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概述 (6)2.1 长江上游地理环境特征 (7)2.2 滑坡灾害类型及分布规律 (8)2.3 滑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三、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0)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1)3.2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12)3.3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3)四、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14)4.1 评估模型选择依据 (15)4.2 评估模型构建过程 (16)4.3 评估模型验证与精度分析 (18)五、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19)5.1 评估结果概览 (20)5.2 重点区域滑坡灾害风险分析 (21)5.3 风险区划与防范建议 (22)六、结论与展望 (24)6.1 研究成果总结 (24)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5)6.3 后续研究方向展望 (27)一、内容概括本报告旨在对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报告首先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滑坡灾害的现状和成因,重点关注了地质、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滑坡灾害的影响。

报告从生态风险的角度出发,对滑坡灾害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资源流失等问题进行了评估。

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建议,包括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完善生态保护体系、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等。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长江上游地区滑坡灾害防治水平,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长江上游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地带,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气候条件,滑坡灾害频发,对当地生态环境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长江上游区域的自然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灾害评估内容

灾害评估内容

灾害评估内容灾害评估是指对灾害发生的背景、原因、程度、损失、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灾害的性质和规模,为灾害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灾害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灾害发生背景:对灾害发生的地质、气象、气候等自然环境背景进行分析,了解灾害的原因和机制。

还要考虑人为因素,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对灾害的影响。

2. 灾害的类型和程度:根据灾害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对灾害进行分类和程度评定。

常见的灾害类型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评估标准可以采用物质损失、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等指标。

3. 灾害造成的损失:评估灾害对人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失情况。

包括人员伤亡、失踪、受伤人数,财产损失、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农田损失等。

4. 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评估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包括对工业、农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对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重建的要求。

5. 灾害应急响应评估:评估灾后应急响应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包括灾害预警、救援行动、灾民安置、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评估。

6. 灾后重建评估:评估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包括房屋重建、基础设施修复、生态恢复等方面的评估。

还要考虑灾后重建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效益。

灾害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

实地调查是基础,通过采集灾害发生地的相关数据、调查灾民的实际情况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结果。

模型模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型对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

灾害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的指导。

同时,灾害评估也可以为公众提供灾害风险和预防知识,加强公众的风险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应对灾害的能力。

自然灾害中的滑坡灾害类型及特征

自然灾害中的滑坡灾害类型及特征

自然灾害中的滑坡灾害类型及特征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的事件。

其中,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灾害形式。

本文将介绍滑坡灾害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特征。

一、滑坡灾害的定义及分类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体沿一定断层面或面状滑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按照滑坡的性质和成因,滑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崩滑:主要由于地层的破碎破裂和饱和,引起一定厚度的土石体整体滑动,如山坡的整体崩塌。

2. 滑流:在含有大量水分的松散物质上,由于松散物质中的水分作润滑剂,导致松散物质形成流动状态,如泥石流。

3. 接触滑动:地层内部不同层位之间存在接触滑动面,导致岩体或土体的某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滑动,如构造面的滑动。

4. 蠕滑:指地层中水分含量较高,通过孔隙中水的流动作润滑剂,导致岩层或土壤逐渐变形滑移,如蠕动滑坡。

5. 斜坡滑动:沿着一定的破裂断层面或大面积节理面形成的滑动,常伴随大规模地塌和山体崩塌,如深层次滑坡。

二、滑坡灾害的特征及破坏性滑坡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 突发性:滑坡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没有过多的前兆预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2. 规模性:滑坡是以整个土石体或岩石体为单位的滑动,通常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3. 灾害性:滑坡灾害具有很高的破坏性,常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

4. 移动性:滑坡是一种主动的地质灾害,滑动体往往会不断发展和扩大,给恢复工作增加难度。

滑坡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他们破坏了人们生活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导致交通中断和资源损失。

此外,滑坡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并带来环境问题。

三、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滑坡灾害的特点和破坏性,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滑坡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加强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避免在滑坡易发区建设重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面隆起、地震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具特点,具体如下:1.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坡面受到外力作用,土壤失稳而发生的坡体整体向下滑动现象。

滑坡的特点是滑坡面呈弧形或波浪形,坡面上覆盖着一层土石混合物,滑坡区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大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石混合物沿坡面流动形成的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速度快、体积大、含有大量碎石和泥沙,容易阻塞道路和山沟,危害性极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岩石层发生变形或溶蚀等原因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常伴随土地沉降和地表上下的变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容易造成建筑物倾斜和损坏。

4.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指由于岩溶地貌发生崩塌和塌陷等现象引起的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的特点是可造成地表通常出现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陷坑,极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地面隆起:地面隆起是指由于地下水、煤层气等物质的运移,造成地面隆起现象。

地面隆起的特点是常伴随着地面抬升、地表裂缝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6. 地震: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变化或地下岩石运移等原因引起的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居群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能够引起地面破裂、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种具体灾害或区域的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灾害目标(人、房屋、道路、桥梁等)所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损失,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山体滑坡是一种由于地质运动而导致的山体崩塌现象,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

山体滑坡不仅对周边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也会伴随着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因此,了解山体滑坡的危害并采取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山体滑坡的危害1. 破坏性强:山体滑坡的力量非常惊人,能够将庞大的土石方块移动到其他地方,并摧毁建筑、房屋、道路、桥梁等。

2. 造成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可能导致其他地质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等)的发生。

3. 影响交通:山体滑坡会损坏交通设施,导致道路交通中断,影响人们的运输和出行。

4. 危及人类安全:山体滑坡可能破坏房屋和建筑物,造成重伤和死亡。

5. 破坏生态环境:山体滑坡导致的土地退化,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二、应对措施1. 密切人类活动区域的监测和警示:对于高危险区域的居民,政府和社区应尽快采取行动,提供早期的预警和公众教育。

2. 治理造成滑坡的地质因素:定期检查和治理山体滑坡的地质因素,如岩层倾斜、水土流失等,以确保他们不会引发山体滑坡。

3. 加强防御结构设施:如将堤坝、墙壁等结构工程设计在环境较危险的位置,加强对灾害发生时的防御。

4. 保持山体生态平衡:人类活动,如砍伐和开采,有可能破坏山体的土地完整性,进而导致山体滑坡。

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重点是保护生态平衡。

5. 加强科技建设: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山体滑坡的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对其的应对水平。

例如,建立现代化监测系统,实现雨水流量,水位和压力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总之,山体滑坡如果得不到及时监测和有效预防,将会给社会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山体滑坡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可持续的应对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环境。

滑坡风险评估

滑坡风险评估

滑坡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滑坡是指地表或岩土体由于重力效应、水分的影响、边坡的倾斜度等原因,导致土壤或岩石质量破坏而发生的地质灾害。

滑坡灾害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常见且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针对滑坡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相关方了解和预测潜在的滑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滑坡风险评估方法滑坡风险评估是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滑坡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的效果,来确定滑坡风险级别的方法。

1. 滑坡风险概率评估滑坡风险概率评估滑坡风险概率评估是指对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地质、水文地理、气候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历史滑坡事件的统计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综合判断潜在滑坡区域发生滑坡的概率。

2. 滑坡风险影响评估滑坡风险影响评估滑坡风险影响评估是指对滑坡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滑坡可能导致的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滑坡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 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是在滑坡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滑坡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防灾能力等因素,将滑坡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滑坡风险评估的应用范围和意义滑坡风险评估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 土地规划和开发土地规划和开发通过滑坡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土地规划和开发中选择低滑坡风险的地区,避免在高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开发,以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

2. 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滑坡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滑坡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地质和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 灾害防控灾害防控滑坡风险评估可以为地方政府和救援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灾害防控措施,增强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滑坡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滑坡灾害给人民带来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60年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与分析

近60年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与分析

近60年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与分析一、本文概述滑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60年来中国滑坡灾害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滑坡灾害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滑坡灾害的预警、防治和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回顾近60年来中国滑坡灾害的历史演变,梳理滑坡灾害发生的频次、规模和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地质、地貌等多因素,分析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

本文还将对滑坡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分析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公众提供滑坡灾害防范和应对的知识普及,共同推动我国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近60年来,中国滑坡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滑坡灾害的发生规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尤以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最为严重。

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脆弱,加上气候多变,降雨充沛,使得滑坡灾害频发。

在时间分布上,滑坡灾害多发生在雨季和汛期,尤其是夏季和秋季。

这两个季节降雨量大,山体饱和度高,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也会对滑坡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从灾害规模来看,中国滑坡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较大。

一些大型滑坡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同时,滑坡灾害还常常引发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破坏力。

在灾害类型上,中国滑坡灾害主要包括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和冰川滑坡等。

其中,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滑坡灾害总数的绝大部分。

这些滑坡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灾害种类1.洪涝灾害:指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造成的江河洪水、渍涝、山洪等,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包括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城镇内涝等二级灾种。

江河洪水:指因暴雨引起的江河水量迅增、水位急涨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指山丘区由降雨诱发的急涨急落的溪河沟道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中泥沙石等固体物质含量较少,因灾遇难人员多呈溺亡特征,建(构)筑物受损以冲刷与淹没为主。

冰凌洪水:指由于冰凌阻塞形成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雍高,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融雪洪水:指形成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城镇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镇排水能力致使城镇内产生积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2.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二级灾种。

大风:指因冷锋、雷暴、峋线和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近地面层平均或瞬时风速达到一定速度或风力的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冰雹:指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固态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龙卷风:指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导致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1. 危害1.1 人员伤亡山体滑坡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尤其是在高山陡峭的地形中,山坡冲出的巨石和泥沙,以及滑坡时产生的强烈冲击波,都有可能对附近的居民和游客造成威胁。

1.2 财产损失山体滑坡会导致场地、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同时,由于滑坡带来的泥沙难以清理,还经常会影响道路和交通运输,增加人们的出行难度和成本。

1.3 环境破坏山体滑坡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由于大量的泥沙、土壤和生物流失,泥石流和土石流还会污染水体,破坏水资源和水生态。

此外,在滑坡后,山体的风化程度也会加速,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2. 应对措施2.1 预防预防山体滑坡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土地,对滑坡易发地区进行公告和标记等方式,来减少由于不可控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

此外,增加绿化覆盖率、植树造林等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2.2 预案当山体滑坡已经发生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制定并更新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技能。

同时,应该建立完备的救援机构和体系,为受灾居民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援、安置和供给等措施。

2.3 修复在山体滑坡发生后,还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恢复。

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清理泥沙、修复断裂地区、加固岩壁等方式来减少滑坡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对于破坏的水体和环境,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治,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 总结山体滑坡是一种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的自然灾害。

因此,政府和人民应该高度关注该类灾害的发生和预防,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灾评估报告

地灾评估报告

地灾评估报告近年来,地灾频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每当各类地震、山体滑坡、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都不禁思考这些灾害的原因和后果。

地灾评估报告应运而生,在对灾害发生地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灾害概述地灾评估报告的第一部分需要对灾害进行概述。

根据灾害现场的情况,可以描述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以地震为例,可以描述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发震时间和震源深度等。

通过这些信息,人们可以初步了解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二、成因分析灾害之所以发生,往往有一定的成因。

地灾评估报告的第二部分需要对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

以地震为例,可以探讨地壳构造活动、板块运动、地震断层等因素,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通过成因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灾害的发生机制,为未来的预防和防灾准备提供参考。

三、地质环境评估地质环境的状况对地灾的发生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地灾评估报告的第三部分需要对灾害发生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估。

以滑坡为例,可以分析土壤类型、地表形态、坡度、降雨情况等因素,评估滑坡易发区域和危险等级。

通过地质环境评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四、受灾范围评估灾害发生后,其影响范围往往广泛,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地灾评估报告的第四部分需要对受灾范围进行评估。

以洪灾为例,可以评估洪水淹没区域、受灾人口、经济损失等。

通过受灾范围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灾害对当地居民和产业的影响,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五、灾后处置建议地灾评估报告的最后一部分需要提出灾后处置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和当地实际情况,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减灾、防灾和恢复措施。

以地震为例,可以建议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公众震后安全教育等。

通过灾后处置建议,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防范和应对策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地灾评估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理解灾害的原因和后果,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至关重要。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 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3
报告提纲
1.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方法 3. 地质灾害隐患的野外判别 4. 结论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定义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技术路线: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技术路线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 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 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 查”地质灾害。
线:沿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沟谷、陡 斜坡等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河道,输水、 电、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面:对调查区域采用网格控制调查,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 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地带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 、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等。
重庆局部地貌
路漫漫其悠远
地灾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描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单点地灾调查:描述单点地灾的致灾特征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纹)
地灾评价: 区域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区划) 单点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指数)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环境调查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第一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震一、背景概述地震是地球自然界中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范围内每年先后经历数十次地震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国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及预防,本文对某沿海城市地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二、地震灾害评估分析1.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该城市地震活动频繁,历史地震记录较为完整。

据悉,在过去的200年中,该城市共历经了5次地震,最大烈度为7.2级。

其中,2008年的一次地震已经对其经济建设及当地民众生活产生了波及。

2.地震危险性评估根据现有数据,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属于地震高风险地区。

考虑到该城市地勘落后和抗震设施技术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3.区域受灾分析该城市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裂及地面塌陷的风险都较高,而该城市内高层建筑较多,建筑抗震能力较低,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问题相对突出。

三、建议措施1.强化地震监测体系。

加强地震台网布局,增加地震监测设备密度,及早发现地震动态,为预防灾害提前作好准备。

2.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勘探,加强地质调查,对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加强防范建设工作。

3.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

制定各类抗震规范,加强抗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四、结论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高风险,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建议强化地震监测、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和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第二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滑坡一、背景概述滑坡是指因土壤松弛、重力作用或外部力的影响,导致土体在山腰、山脊或山坡上向下运动的一种地质灾害。

该城市位于高山地区,地势陡峭,滑坡灾害潜在压力较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城市的滑坡风险情况,本文对该城市进行了滑坡灾害评估。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1近年来,由于气象条件的不断变化,地质条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防治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需要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得出斜坡的稳定性,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遏制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滑坡地质灾害机理概述1.1滑坡的成因机理所谓的滑坡成因机理,是指滑坡地质灾害发生所必备的地质条件、破坏方式等,同时还包含了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一般而言,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岩土的抗剪强度,而当边坡所受到的剪应力超过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时,边坡就会出现结构破坏,发生滑动变形。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自身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失去平衡条件后,沿着软弱结构面出现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而斜坡软弱结构面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当内部或外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局部应力增大,而增大的应力超过抗剪强度时,就会出现剪切破坏,这就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滑坡源,并逐步向外发展,带动周边滑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滑坡带。

1.2滑坡的发展阶段根据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其发展阶段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蠕动阶段。

在外力作用下,斜坡内部应力发生了变化,部分区域出现了破坏,并形成塑性蠕动区,这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起点,地表和边坡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和位移现象。

第二阶段是微滑阶段。

当蠕动阶段逐步发展成滑动带后,后部两侧主裂缝将会逐渐贯通,并出现新裂缝,前缘及两侧会出现坍塌现象,滑体位移明显。

第三阶段是剧滑阶段。

发展到了剧滑阶段,边坡的岩土结构已经支离破碎,滑动速度非常快,且滑动的土条中含水量较大,前缘及两侧会出现大量崩塌,斜坡整体或分块以十分快速的速度向前移动,产生巨大滑动,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阶段是固结阶段。

边坡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逐步趋向于停止滑动,能量在克服前进阻力时消失,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稳定。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一、本文概述滑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滑坡灾害的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通过深入分析滑坡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预测预警体系,为滑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滑坡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分析了滑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在滑坡灾害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滑坡灾害预测预警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滑坡灾害的监测技术、预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

本文还探讨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滑坡灾害的成因与机理滑坡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中,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因素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质构造如断层、节理等弱面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潜在滑动面;地形地貌,特别是斜坡的坡度、坡高和坡形,直接影响着滑坡的稳定性;岩土体的类型、结构、强度等特性决定了斜坡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赋存状态、运移规律等,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而气象因素,如降雨、气温、冻融等,通过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诱发或加剧滑坡灾害。

人为因素则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坡脚挖掘、坡面加载等,会破坏斜坡的应力平衡,导致滑坡发生;资源开发活动,如采矿、采石等,可能破坏岩体的完整性,降低斜坡稳定性;土地利用变化,如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地表侵蚀加剧,进而诱发滑坡。

滑坡灾害的机理主要涉及到斜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变化、强度降低和破坏模式。

重大滑坡动态风险评估报告

重大滑坡动态风险评估报告

重大滑坡动态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1200字以上的重大滑坡动态风险评估报告(请注意,以下内容均为人工生成的模拟文本):一、引言重大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可能对人类居住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有效评估和管理这种风险,本报告对某地区的重大滑坡动态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研究区域概况本次评估的研究区位于某省某市,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滑坡灾害频发。

研究区内包含多个村庄、公路和农田,因此重大滑坡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交通和农业产值造成威胁。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1. 地质调查: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调查,确定了滑坡发生的地质背景和滑坡体的性质。

研究区存在着弱层夹杂、倾斜的页岩和沉积层,这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

2. 降雨数据:通过收集降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年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雨量较大,且有时会出现短时强降雨,这会增加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3. 应力监测:对研究区域进行应力监测,以了解滑坡体的应力分布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在雨季和降雨后,滑坡体应力明显增大,可能导致滑坡发生。

四、风险评估与分析1. 滑坡潜在损失评估:通过对研究区域的人口、建筑物和农田等要素进行调查,评估了滑坡灾害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

结果显示,滑坡灾害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 风险分析:根据滑坡的概率和潜在损失,计算了滑坡灾害的风险。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存在较高的滑坡风险,尤其是在降雨季节和降雨后。

五、风险管理措施1. 加强监测: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滑坡体的应力变化和位移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风险。

2. 人员撤离和预警:加强对研究区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滑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滑坡预警信息,并组织人员撤离。

3. 规划管理:在城市更新和规划过程中,考虑滑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设置防护堤坝和排水系统。

滑坡危险性评估

滑坡危险性评估

湖南省绥宁县特大群发型崩、滑、流
2001年6月18——19日湖南省绥宁县因连降暴雨诱发特大群发型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受灾面积11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1万,死 亡99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
照片为绥宁县武阳镇干坡村的房屋被崩滑流淤埋的情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宝塔滑坡
2003年7月18日,湖 北省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造成24人失踪,近千人 居住的村庄被毁





地面下沉(忠县吕家沟变形体)



挡土墙挤出破坏(万州塘角村滑坡 2号)
地面开裂(忠县团包滑坡)
醉汉林(万州红火村滑坡) 返回
二、我国滑坡灾情与分布特点
我国滑坡灾害之严重和分布范围之广是世界 上少有的几个国家之一。历史上每年都有滑坡灾 害发生,而近十年来我国的滑坡更是规模大,速 度快,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更大。滑坡对交通运输 的危害更是惊人。每年都有因滑坡灾害中断行车 数小时到数十天的记录。为此国家每年用于整治 滑坡的费用高达5000万元以上。
出现雁行 羽状剪切 裂缝
有裂缝及少量沉陷 等异常现象
滑 动
阶 段
整个滑坡滑动带已全 面形成,滑带土特征 明显且新鲜,绝大多 数探井及钻孔发现滑 动带有镜面、擦痕及 搓揉现象,滑带土含 水量常较高
出现明显的剪出口并经 常错出,剪出口附近湿 地明显,有一个或多个 泉点,有时形成了滑坡 舌,滑坡舌常明显伸出, 鼓张及发射状裂缝加剧 并常伴有坍塌
(2)秦岭-大巴山地区也是我国主要滑坡分布地区之一。堆积层滑坡大量出现。变质岩、页岩地区容易产 生岩石顺层滑坡。
(3)东南、中南等省山地和丘陵地区,滑坡也较多,规模较小,以堆积层滑坡、风化带破碎岩石滑坡及岩 质滑坡为主。滑坡的形成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一、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和减轻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二、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环境、人员、财产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滑坡灾害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数据采集:收集滑坡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貌、气象等相关数据,包括地图、航片、卫星图像、野外调查、技术文献等。

2. 灾害隐患性评估:对滑坡地区进行隐患评估,包括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规模、频率等参数的确定。

3. 潜在危害性评估:评估滑坡灾害可能对环境、人员和财产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包括滑坡对建筑物、道路、农田等的破坏性程度。

4. 综合评估与等级划分:根据数据采集和隐患、危害性评估,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5. 防治措施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滑坡防治措施建议,包括工程措施、加固措施、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等。

三、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滑坡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1. 数据收集:在评估区域内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数据的采集,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信息的获取。

2. 隐患性评估:根据已有的滑坡案例和相关文献,对滑坡的可能性、规模、频率等进行评估。

通过野外勘探、地质钻探等方式确定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岩土条件、水文地质情况等。

3. 潜在危害性评估:通过分析滑坡的运动特点和可能带来的破坏性,评估滑坡对周边环境、人员和财产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

包括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传播、位移分布等进行分析。

4. 综合评估与等级划分:综合考虑隐患性和潜在危害性等评估结果,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2
2014.09.24
典型知识驱动模型——模糊综合评判
通过逐级评判求得质量评价结果向量 B,按照模糊数学隶属度最大原 则, 确定质量等级,结果显示大水沟滑坡的危险等级为高危,与综合 打分法以及现场调查进行比较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进行滑坡灾害评 价是可行的。 滑坡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因素对滑坡的影响 程度及其相互作用不同,故滑坡灾害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采用多因 素综合模糊评判的方法对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这为认 识滑坡的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机理以及对滑坡进行及时、有效的灾害 防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Page 18
2014.09.2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
国内应用GIS 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程度 较低。将GIS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合起来主要开始90年 代后期。 1998年开展的全国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主要以小比例尺 定性评价和以统计、估算为主,利用GlS仅局限于成果图 的制图表达。1999年,王治华提出“数字滑坡遥感技 术”,综合应用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 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进行滑坡识别、基本信息获 取、信息存贮和管理及空间分析。
Page
4
2014.09.24
滑坡示意图
(冠部裂缝) (冠)
(次断壁) (横向裂缝)
(头)
(主断壁)
(横向脊)
(放射状裂缝) (滑动面) (趾) (滑体)
(足)
(滑覆面)
Page 5
(剪出口)
2014.09.24
滑坡的几种类型
Page
6
2014.09.24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 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 关: 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类 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 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 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 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斜坡 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 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 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 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
基于ArcGIS的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高玉久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2014.09.24
提 纲
一、基础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问题与展望
Page
2
2014.09.24
由于我国独特的地貌和地质环境条件,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且损失极为 严重的国家。初步统计,我国有近百万处地质灾害点,其中,重特大地质灾害点 34000余处;每年由于地质灾害死亡人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它们绝 大部分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 .
Page
25
2014.09.24
Page
17
2014.09.2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
进入21世纪,国外关于地质灾害研究多集中在模型的建立 和计算机实现上,如3S在地质灾害的监控与可视化、数 字减灾系统DDRs(Digital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 等方面的应用。 如RagozinA.从理论上研究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危险 性、易损性和风险性,提出了考虑危险性评估目标有效期 限在内的单个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标,并用其主要控制因素 的概率乘积表示,对于区域性滑坡灾害评估,提出用给定 地区的面积、滑坡发生的面积、滑坡数量和时间之间的关 系建立定量模型;SaroLee等结合GlS与频率比值、逻辑回 归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对柬埔寨Damrei Romel地 区进行了滑坡地质灾害敏感性制图。
4、承灾体易损性:所谓承灾体易损性是指承灾体遭受不 同强度滑坡可能损失程度,常常可用损失率来表示。
Page
11
2014.09.24
一 基础理论
区 域 滑 坡 灾 害 风 险 评 价 方 法 研 究 金 江 军
Page 12
|
2014.09.24
四川攀枝花机场滑Page
16
2014.09.2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
国外发达国家开展滑坡风险研究较早,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灾害 地质调查与评价研究工作,并且在有关的减灾法规中强调灾情调查、 统计、风险评估以及据此确定的减灾责任与救助措施。20世纪90年代 以来,随着计算机、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GlS技术得到 了空前发展,利用3S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研究成为一个新领域。地质灾 害风险评价开始考虑多致灾因素综合分析,并进行灾害分区。美国科 学Mario Mejia-Navarro和Ellene.Wohl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地区,用 GIS进行地质灾害和风险评估。评估了基岩和地表地质、构造地质条 件、气候、地貌单元及形成作用、土地利用和水文条件等因素。根据 因素和灾害把每一种因素细分为不同范畴等级。借助GIS软件空间信 息存储、缓冲区分析、DEM 模型及叠加对有关滑坡、洪水和河岸侵 蚀等灾害倾向进行灾害分区,并对某一具体事件各构成因素的脆弱性 进行评价。
Page
9
2014.09.24
组成滑坡的要素(暴雨型)
Page
10
2014.09.24
一 基础理论
2、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风险评价) 在地质灾害活动概率、破坏范围、危害程度和受灾体损毁 程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构成, 分析经济损失程度和分布情况。 3、滑坡危险性:滑坡灾害的危险性是指滑坡灾害系统中 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各种自然属性特征,可用滑坡过程 强度或规模、滑坡频率、滑坡灾害影响区域及其影响程度、 滑坡灾害危害程度等危险性指标来刻划。
Page
24
2014.09.24
典型数据驱动模型——逻辑回归分析
分别计算出三个研究区A、B、C的滑坡危险性概率分别为86%、89%、 94%,然后应用交叉验证,即将一个研究区的回归系数分别用于另外 两个研究区,计算出对应区域滑坡危险性概率。结果显示B、C区的 参数用于A区评价得概率分别为82%、79%;A、C区的参数用于B区 评价得概率分别为84%、85%;A、B区的参数用于C区评价得概率分 别为87%、90%。验证结果显示一个令人满意的风险区划结果。 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在滑坡治理和预报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分析结果 可用于初步滑坡风险映射。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 强度, 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 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 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Page
8
2014.09.24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 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 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诱发因素 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 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 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 都可诱发滑坡。此外,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许多 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Page
19
2014.09.2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
21世纪以来,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滑坡灾害研究提供 了全新的技术平台和有效的研究方法,遥感技术和地理信 息系统在滑坡研究领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基于 遥感数据处理如彩色合成、数据融合、主成份分析等进行 各种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进行灾害类型、影像特征及 其识别标志,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 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进行了遥感调査,对地 质灾害现状、成因、分布规律特点和调査精度进行了分析 评价,为综合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国内学者张继贤提出基于3S技术的开展滑坡监测评估与建 模,开展基于“ 3S ”技术的风险评价与分析,主要采用 3S集成新技术来快速有效地监测、研究和评估地质灾害周 边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Page 20
2014.09.24
三 主要研究方法
RS和GIS的飞速发展为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 台和有效的研究手段,利用RS及GIS技术进行区域滑坡风险危险性评 价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于GIS技术平台的区域滑坡风险性评价 主要有两种研究途径。 部分学者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知识驱动模型进行了研 究,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及专家系统等。这些研究都是在对 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领域专家经验知识进行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因素的选取及其权重的定量化取值。 部分学者则运用数据驱动模型,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预测指标)与已 知的滑坡分布图的叠加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与滑坡的 定量相关关系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主要有信息量法、多元统计分 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及粗糙集等方法。
Page
21
2014.09.24
典型知识驱动模型——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借助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 量评价,即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评价模型的主要步骤: 1)建立评价因子集U={u1,u2,· · · ,um} 2)建立评价集V={v1,v2,· · · ,vn} 3)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A={a1,a2,· · · ,am} 4) 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确立模糊关系矩阵R 5)模糊综合评判可表示为B= A· R 模糊综合评判是典型滑坡灾害评估方法之一,王念秦教授对西安市临 潼大水沟滑坡灾害评价就是应用的该模型。选取人类活动、地质条件、 地形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作为评价指标,将滑坡灾害划分成四个等级, 即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不危险。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 的权重,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