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课件
端和终点的技能,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 对短暂(一般少于5秒)。
14
(二)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封闭技能: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
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的技能。 开放技能:当一种技能主要依赖于周围环
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 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 放技能。
10
(二)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1、相同点 二者都是自动化的动作系统 2、区别 (1)习惯是实现某种行动的需要; 技能仅仅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方式,不一定与人的需要联
系在一起。 (2)习惯可以在无意中,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 技能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中形成的。 (3)习惯有好坏之分; 技能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但无好坏之分。
32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技能?有何特点? 2、技能与知识、习惯的关系如何? 3、练习在技能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请说
明之,根据你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有效 提高练习的效率。 4、结合自己的感受,说明心智技能形成的 过程。
33
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 控制条件。
26
(三)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1、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 (1)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
活动程序); (2)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
得到清晰的反映。
27
2、对教师的要求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
1
本章内容
一、技能的概述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2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
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6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0
第一节 技能与技能学习
(三) 技能学习及其特点 1. 技能学习的含义(识记) 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 过程。 2.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 ①技能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 双向构建的 过程。 ②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10
第二节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一)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运动、操作与动作 2.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 (2) 施米特的图示理论 (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动作的定向 (2)动作的模仿 (3)动作的整合 (4)动作的熟练 2.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 (1)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2)躯体运动的发展 3.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知识经验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明州学院
第六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技能与技能学习 第二节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考核要求
(一)技能与技能学习 • 1.技能的含义(识记) • 2.技能与知识的关系(理解) • 3.动作技能的含义(识记) • 4.动作技能的分类(了解) • 5.智力技能的含义(识记) • 6.智力技能的分类(了解) • 7.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识记) • 8.技能学习含义(识记) • 9.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 (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 1.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理解) • 2.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理解) • 3.施米特的图示理论(理解) • 4. 闭合回路理论与图示理论的比较(理解) • 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识记) • 6.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理解) • 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识记) • 8.运动教育的含义(识记) • 9.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理解) • 10.莱本的运动分析理论(了解) • 11.动作技能的训练(应用) • 12.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理解) • 13.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应用) (三)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 1.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 1.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 2.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 3.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应用) • 4.皮亚杰的智慧发展阶段论(理解) • 5.运算的含义(识记) • 6.内化的含义(识记) • 7.表征的含义(识记) • 8.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理解) • 9.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理解) • 10.幼儿表征的发展过程与幼儿智力技能形成过 程的关系(理解) • 11.模仿和游戏在幼儿智力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理解)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习得与保持
• • • • • • • • • • • • • • • •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一、习惯论(强调行为) 二、认知观 1、闭环理论(亚当斯,反馈) 2、开环理论(施密特,图式) 3、生态观 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菲茨和波斯纳三阶段模型 1、认知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阶段 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 • • • • • • 一、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1、指导与发现的比较 2、指导内容的影响 3、指导的方法 4、示范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示范动作必须慢速进行 二、练习 三、反馈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 • • • • • • • • 练习: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两种指标分析所需掌握技能进程: 1、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2、完成这项动作时所出现的错误的数量 反馈:运动之中或运动之后接到的运动产生的信息,叫做运动产生的反馈 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作用: 1、反馈的信息功能 2、反馈与学生觉错能力的形成 3、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作技能
• • • • • • • • • • • • • • • 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 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能力 动作技能分类: 根据动作是否连贯:连续性动作、非连续性动作 根据动作技能所参与的肌肉群性质分:精细动作技能、粗大动作技能 根据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依赖程度分:开放性动作技能、闭锁性动作技能 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是否使用工具分:工具性动作技能、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熟练操作:达到较快速度、较高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称为熟练操作 技能获得的标志:熟练操作 操作熟练的特征: 1、立
第六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3、合理地组织好练习
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很多,要使学习者顺利获得动作技能,必须组织 好练习。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根据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可以把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某种动作技能为止, 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 分散练习是指把练习分为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适当的休息时 间。 许多实验表明,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3)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学会了网球之后,再学羽毛球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会妨碍新技能的掌握。
从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例如:数学学得好会使得你学物理也能较轻松。
学习了中文会导致学英文语法上出现“中国式英语”。
从动作的特点及其关系来划分,可以把动作技能的迁移划分为双侧性 迁移、语言—动作迁移、动作—动作迁移。
练习方法不当;
形成消极思维定势; 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在练习成绩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练习成绩也会出现时 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起伏现象。 原因主要有:客观环境的变化;学习者主观状态的变化。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在动作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 象,通常称为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 (5)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学习者的知识经验、人格特征、练习态度、练习方法等存在差异,因 此练习的进程也各不相同。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一)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确性划分)
粗大动作技能是指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并要求做大幅度动作的技能。 特点:需要整个躯体和大块肌肉群的运动才能完成活动;对于动作的精确性 要求较低,但动作的流畅、协调是必须的。 精细动作技能是指在狭小空间范围内进行并要求动作协调、精致、幅度小地展开 的技能。 特点:仅仅靠身体或四肢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活动;对动作的精确性要求较 高。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背!!!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维度,操作技能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按肌肉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精细程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
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断续性操作 技能
3.按动作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开放性
操作技能
第一节 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呵护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 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 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外 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 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 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背!!!
(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操作对象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 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机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印象, 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为其动作结构必须从 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 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 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三)操作技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训练要求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I)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予示范很重要;
(2)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
(3)示范与讲解结合
心智技能的原形模拟就是指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 技能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形得到锻炼。
题的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智力技能的基本单位,产生式是所谓条件一一活动的规则,也就是说,由于人经过 学习,其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以“如果则”形式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产生式,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 有些任务需要完成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 统。这种产生式系统就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
(1)闭合性操作技能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赖机体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进行运动,对外界环境中的反馈 信息的依赖程度比较低。
(2)开放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据外界反馈信息进行活动,即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来调整、控 制并作出适当动作。
.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1)徒手型操作技能无须器械,仅通过身体协调来完成,如:太极拳
其基本形成过程可表述为: .产生式系统的建立
(1)找到每一步该怎么做的方法; (2)发现每一步与目标的差距; (3)发现每一步与下一步的关系;
(4)对整个产生式系统进行概括。 .智力技能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 (1)样例学习:从学习具体事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是通过阅读感知样例题,认知其 中蕴涵的产生式系统的过程实现的。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定向
(1)原型的含义:
原型: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2)原型定向及其作用: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3.技能的作用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量 过度练习;练习方式)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教师应该做到: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程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⑤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析技能的形成)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字体:大中小2014-12-01 10:09:00公告:[课题名称]第六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运动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2、明确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掌握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教学重点]重点: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难点:运用规律指导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教学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1、内容导入:复习旧知识: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层?2、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哪些?运动技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揭示内容1.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从穿衣、写字、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到操纵机床、飞机等器械的复杂的活动,都包含着运动技能。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可认为是形成了运动技能。
在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运动技能是有组织的、协调的动作系列而不是任意的动作的组合运动技能与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有所不同,它是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及其要求组织起来,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
(2)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动。
这意味着运动技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教育尤其是体育在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类:(1)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细微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穿珠子、使用剪刀等;粗放型运动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如跑步、跳跃等。
12-13周盼盼:第六章《技能的形成》教案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一)技能的概念技能(skill)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动作方式。
克伦巴赫(J. Cronbach ):最好把技能定义为习得的、能相当准确地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
(二)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区别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做什么、怎么做,技能是“做”。
3.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区别于一般的随意动作。
【例】马步是练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
猫步(catwalk)专业一点的名称是“台步”。
指时装模特在进行时装表演时所使用的一种程式化的步子。
行进时左右脚轮番踩到两脚间中线的位置,或把左脚踩得中线偏右一点,右脚踩得中线偏左一点,并产生一种韵律美。
4. 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习惯。
(三)与技能有关的概念1. 技能与能力1)一定的能力水平是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
能力是非动作性行为方式,是内心思维活动的方式,技能是动作性的行为方式。
2)技能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例】教师职业技能2. 技能和个性1)个性影响着技能学习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需要、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不仅制约技能的选择,而且也维持着学生学习某种技能的活动,并为进行这种活动提供了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影响着技能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2)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个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在某种技能的学习活动中,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这些个性品质。
【例】练习瑜伽与太极对个性的影响3. 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1)区别:(1)基本结构: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技能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程序,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技能的关键是对应用知识的方法的正确应用。
第六章课堂小结技能ppt课件
第一节 小结技能及作用 第二节 小结的类型 第三节 教学实践
第一节 小结技能及作用
一、小结技能的概念 二、小结的作用 三、小结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小结技能及作用
一、小结技能的概念
小结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拓展 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的行为方式。
小结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运用于一堂课或一部分教 学内容的完成,也可是教材的一个章节的末尾。
2
1
3
2 31
内角和:∠1+∠2+∠3=180度
第二节 小结的类型
一、教师小结
2、拓展延伸法
对所授内容不仅是总结,要通过变式、升维等方式把问 题加以拓展、加深,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节中,学生结束学习后,教师可这样 小结: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认识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 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课后各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小学生作 息时间安排表。
对本课各组得到的红五星情况作一统计、评比。(结合课堂评估再次让学生感受 统计在身边的实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比赛一下,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老师将送给他们红 五星。
你们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 得到了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漂亮吗?这些花有几种颜色?说说有哪些颜色?怎 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 师: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师: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几朵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个好帮手,看例1。 二、教学例1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 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让同桌学生合作在书上完成此统计图:一生数数,一生涂色。
第六章 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技巧
二、读的技能培养
(四)读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注意进行语音、语调、节奏、意群、连读等训练。读准每一个单词是必要的,但仅 仅这样是不够的。朗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语音教学。因此,朗读教学要遵循语音 教学的规律,注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准确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和 节奏。
读的教学三阶段。阅读教学的开展应该包括“读前活动”“阅读活动”“读后活 动”三个阶段。“读前活动”为阅读的导入阶段。在此阶段主要的任务是背景知 识的激活和预习新词。“阅读活动”阶段以学生阅读为主。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 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读后活动”阶段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根据阅读内 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 点相联系。
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技巧
目录
CONTENTS
01 理解性技能的培养
02 表达性技能的培养
03 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 能的互相促进
PART ONE
01
理解性技能的培养
一、听的技能培养
(一) 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听要求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小 学不同阶段英语听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级是3、4年级的目标,二级是5、6 年级的目标。(一Fra bibliotek 读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需要达到课程标准的一级和二级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对语言技能中的“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级要求主要包括:根据图片和标题,推测语篇的主题、语境及主要信息;在 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取、梳理所需信息;推断多模态语篇(如动画、图书及 其他印刷品的封面和封底、邀请卡及贺卡)中的画面、图像、声音、色彩等传 达的意义;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00~2000词。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③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1.
2. 3. ① ②
心理健康:就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低于70表明智商有问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学教学
第一章、概述
1.
2.
① ② ③ ④
3.
① ② ③ ④ ⑤
研究对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 心理规律,也就是研究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 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凭主观癔想下结论) 系统性原则(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完整的系统) 理论联合实际原则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 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行为研究法(将研究结果直接作用与被研究者,再利用被研究者的行为来修改研究 方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
6.
一、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 程,该策略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试图回忆、位 置效应、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 二、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包括记忆和理解的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 知识结构。有列提纲和画关系图等策略) 四、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 视和控制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监控策略)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
– 在形成与使用过程中有了大量的过度学习; – 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小脑等低级中枢,其可能
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 许多连续的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比较简单。
• 动作技能的迁移
指已掌握的技能对掌握新的技能起促进或妨碍作用。 正迁移:
对于那些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进行练习、而此后又不马上 操作的一些技能学习来说,过度学习更为有效。
(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 –集中练习—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某 种动作技能为止。 –分散练习—把练习分成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 适当的休息时间。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 –整体练习—把要学习的动作技能作为一个整体重复加 以训练的形式。 –部分练习--把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成同时或按先 后次序出现的若干部分,每次进行其中一部分的训练 ,最后获得完整的动作技能。 –模拟练习、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
双侧性迁移 :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的另一侧。 语言-动作迁移:在动作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动作技能有积极影
响。
动作-动作迁移:已学会的一种动作帮助和促进对另一种动作的学习。
正迁移发生的情况: 不同技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不同技能之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
– 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如,一个会
的提高上。 –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三
种形式—
•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 •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慢后快;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期现象: –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练习到一定时期会 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在练习中期出现,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一段接近水平的 线段。 –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而且并 非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 –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现象的一个最重 要的原因。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2. 精通运动技能的进修方法和训练原则。
3. 提高运动技能的综合表现能力。
导学内容:一、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1.1 运动技能的定义: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目标下,通过神经肌肉系统协调运动,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
1.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a. 认知阶段:进修者通过观察、仿效等方式理解并初步精通动作要领。
b. 联想阶段:进修者通过实践和再三练习,建立起动作模式和协调能力。
c. 自动化阶段:动作变得稳定、准确,不再需要主观认识干预即可完成。
d. 优化阶段:不息练习,使动作更加精准、有效,并能在不同条件下快速变通。
二、影响运动技能进步的因素2.1 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影响个体进步运动技能的速度和水平。
2.2 心理因素:如爱好、动机、意志力等能够影响进修者对运动技能的投入水平。
2.3 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教练指导、同伴支持等对进修者进步运动技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运动技能的进修方法和训练原则3.1 方法:通过分解、仿效、反馈、稳固等方式,援助进修者精通和提高运动技能。
3.2 原则:a. 个性化原则:依据进修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规划。
b. 多样性原则:结合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增进进修者全面进步。
c. 渐进性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进修者的技能水平。
四、提高运动技能的综合表现能力4.1 技术能力:包括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速度等方面的表现。
4.2 身体素养:包括力气、速度、柔韧性等方面的进步。
4.3 感知能力:包括观察、裁定、反应等方面的提高。
导学活动:1. 观看运动视频,分析其中明星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了解他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
2. 分组练习某一项运动技能,通过仿效、反馈和稳固,提高各自技能水平。
3. 小组展示各自的运动表现,互相评判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确立个人的运动技能提高规划,制定周密的训练方案,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技能2.心智技能3.操作技能4.练习曲线5.高原现象6.心理练习二、填空题1.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____、____和____。
2.技能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
3.关于操作技能学习的理论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
4.在练习过所要学习的操作技能后,要想知道操作技能是否已习得,需要通过____测验或____测验来判断。
5.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____和增补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的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和____。
6.操作技能按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
7.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
8.操作技能除具有一般的技能特点外,还具有动作的____、____、____等特点。
9.心智技能具有如下特点: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
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2.操作技能学习与认知学习的关系是( )。
A.互不影响B.操作技能是前提C.认知学习是前提D.经常交织在一起3.下列不属于操作技能的例子是( )。
A.婴儿叫“mama”B.在教练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唱歌4。
连续地操作技能的例子是( )。
A.打开收音机B.抄书C.实弹射击D.跑动跳远5.开放的操作技能的例子是( )。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6.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球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 )。
A.整体练习B.部分练习C.随机练习D.区组练习7.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其中增补反馈是( )。
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我今天很累”D.老师告诉学生,“双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四、判断题1.习惯论把复杂的操作技能看成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形成。
2.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3.在操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4.在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中,智力技能表现在学生有很高的目测能力。
5.初入学儿童在习字时运用书空形式帮助记忆字形,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练习形式。
6.运动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很大的区别。
7.技能有时是天生就形成的,不需要后来的学习或联系。
8.技能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9.技能有时完全不受人的意识控制。
五、简答题1.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2.简要分析操作技能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区别及原因。
3.简述技能的作用。
六、论述题1.论述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教学要求。
2.论述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趋势,以及如何有效组织练习。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技能:指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定的、合乎法则的动作进行方式。
2.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而以思维为它的主要成分。
例如解题、心算、阅读、作文等的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
3.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主要是肌肉运动。
它表现在外部行动上,表现在对事物的直接行动中。
例如操作机器、写字、弹琴、打球等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4.练习曲线:练习曲线是描述操作技能随练习时间或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借助练习曲线,我们可以分析、考察操作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改进的一般趋势。
5.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在练习中期出现。
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此时曲线不但不上升,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少许下降。
但在高原期后,曲线又继续上升。
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差等。
只有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才能避免高原现象的发生。
6.心理练习:仅在头脑中反复思考操作技能的进行过程的练习形式,称为心理练习。
心理练习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的限制,而身体几乎不会产生疲劳。
二、填空题1.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2.技能不是生下来就会的技能只是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技能受一定的意识控制3.行为派认知派4.保持迁移5.固有的结果的知识表现的知识6.连续的和不连续操作技能封闭的与开放性的操作技能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7.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联系8.客观性动作的精确性动作的协调性9.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约性三、选择题1.D2.D3.A4.D5.B6.B7.D四、判断题1.√2.x3.√4.x5.×6.√7.×8.√9.x五、简答题1.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答:(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也就是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2.简要分析操作技能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区别及原因。
答:操作技能一经形成,就不易遗忘。
操作技能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更牢固,越是复杂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长;越是简单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
可见,操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有很大的区别。
(l)操作技能是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
大量的练习往往意味着过度学习,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常凭借外部和内部反馈信息来不断地校正动作,完善动作。
因此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
研究表明,操作技能越复杂,练习量越多,遗忘发生得越少;操作技能越简单,练习量越少,遗忘也越明显。
(2)许多操作技能是以有序连续的局部动作为基础的,有序连续的动作只要出现某一局部动作,动作的其他连锁就会相应出现,因此连续有序的动作序列构成的动作系统不易遗忘。
如果操作技能是由许多完全不同的孤立的动作成分构成,其遗忘程度也会与言语材料的遗忘相去无几。
(3)操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3.简述技能的作用。
答:(1)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技能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进而提高活动的效率,以使人们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经验获得的过程是人脑对外在事物的反映过程,而这种反映又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实现的。
通过心智活动,对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更高级的理性经验。
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
另外,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
合法则的心智活动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但是通过广泛的迁移,可以逐步地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发展成为能力。
所以,技能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迁移入手来培养能力。
六、论述题1.论述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教学要求。
答:(1)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亮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这样,学生对于活动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映象,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程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构成活动的动作不能以现成的形式教授,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师生共同总结各步动作及其执行顺序。
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各动作划分的原因及动作顺序的合乎法则性,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⑤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2)为了使心智技能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
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察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因为只有在展开的活动中,主体才能确切了解活动的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完备的动作映象,同时也才能获得正确动觉经验及确保活动方式的稳定性。
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心智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
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
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
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如在数量关系的解析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言语描述它的实际操作过程,即做什么说什么,但对言语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基本反映解析过程就可以了。
总之,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完备的动觉映象,这就为原型内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