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

合集下载

塔河油田基本情况

塔河油田基本情况

塔河油田自主创新增效能力增强目前已跨入国内大型油田之列、2007 年人均利润达263万元的西北油田分公司,2008 年新年开局,原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 2 月29 日,累计生产原油95.42 万吨,日产原油15908吨,同比2007年分别增长19.57%和18.60%。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科技自主创新、降本增效能力不断增强才结出累累果实。

塔河油田的油气生产具有“深、稠、硫化氢含量高,开采难度大”等特点。

其中,有近94%的油藏深度在5400 米的地下。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复杂地质条件,该分公司研究应用了三维缝洞体的地震波形技术、振幅变化率等一系列储层预测技术,建立了地震反射特征数据库,划分出137个缝洞单元。

2007年,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累计探明石油储量 6.58 亿吨,近年来该分公司探明储量以每年约 1 亿吨的速度增长。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该分公司大胆开展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建立了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元分类标准、单井注水选井、选层标准和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油田采收率由14.2%提高17.1%。

近两年来,分公司原油产量以年均60 多万吨的速度递增,占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增产幅度的80%。

针对塔河油田原油黏度高,比重大,近40%的稠油井无法实现自喷及机抽生产等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该分公司经科技攻关,2007年在AD4稠油井成功试用大管径采油管柱生产工艺,使该井原油日产量达到1048 吨,还在13 口稠油井成功推广了这一新工艺,成功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稠油开采难题,为稠油井的规模开发创出新路。

使塔河油田超过一亿吨稠油储量得到有效动用。

据2007 年统计,西北油田分公司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56.1%,截至2008 年 2 月底,已累计增油418 万吨。

针对塔河油田85%以上的生产井硫化氢含量大于20 克/ 立方厘米,储层结构复杂,其开发难度在国内无先例。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油砂7.15米,油浸18.39米,油斑6.16米, 油迹0.76米
测井:油气层16.5米,油水同层27米
二、油气勘探成果
T728、S99井区为区域构造低部位背景下的构造型油气藏,而T727、
S102、S108、S98井等钻遇的为大型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 S
N
S98
S102
S108
T727
5851-5859.39m井段DST测 试 ,折日产液1.15m3 ,折算 日产水12方.结论:水层
沙99井东河砂岩岩芯照片
8 回次取芯,含油粗砂岩
11回次取芯,浅灰色粉-细砂岩,发育浅绿 灰色泥质条纹,无显示
11回次取芯,含稠油中粒石英砂岩
10回次取芯,褐色油浸细粒石英砂岩,发育 粉砂质层纹(无显示)
T
C1kl
S-D
O3
O1-2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E
C1kl D3d
T O1
O2+3 O2+3
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以及石炭系海岸潮坪-障壁坝、扇三 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与其上覆盖层 组成较好储盖组合,提供了形成大型复式油田的有利储集空间。
三、综合研究成果
沙76 沙86
位于塔河油田西南部的S76井 于2000年7月18日完钻。 9月 21日对奥陶系底部井段射孔酸 压日产油96方,含水60%。
OO2-33
O 1+2
2002年以来,部署在桑东地区 的沙96、101井相继在奥陶系 获得油气突破,发现9区奥陶
系油气藏
沙96
沙101
对 奥 陶 系 中 统 5700-5782 米 酸 压 , 日 产 凝 析 油 19.2 方,天然气9.2万方。

塔河油田 采油工程方案

塔河油田 采油工程方案

塔河油田采油工程方案塔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该油田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旗下的大庆油田分公司负责开发的一个重要油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广阔的开发潜力。

塔河油田采油工程方案旨在充分利用先进的采油技术和设备,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提高采油率,延长油田生产周期,保障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2.油田概况塔河油田是中国大庆油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黑龙江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

该油田主要由油层、气层以及水层组成,油品质优良,储量丰富。

根据地质勘探和研究,塔河油田的储量大约在30亿吨以上,是中国主要的石油产地之一。

3.开发目标塔河油田的开发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采油率,延长油田生产周期,减少成本,提高产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油井产能,减少油井持续性负荷,优化采油工艺,延长油田生产周期,提高采油率等。

4.采油工程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开发目标,塔河油田采油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4.1. 采油设备更新与改造首先,在采油工程方案中,需要对原有的采油设备进行更新与改造。

这包括对油井、管道、泵站等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使其性能得到提升,达到新的生产需要。

同时,对过时设备进行淘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采油效率和稳定性。

4.2. 油藏管理与开发其次,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油藏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

这包括对地质构造、油层分布、储量分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案和施工方案。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勘探和地质勘探,掌握油藏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开发方案,确保油田的高效持续生产。

4.3. 采油工艺优化此外,在采油工程方案中,还需要对采油工艺进行优化。

这包括对注水、压裂、水驱等采油技术的应用和改进,以提高采油率和产能。

同时,还需要合理调节油井生产压力,控制油井产量,防止油井废境和堵塞,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

4.4.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最后,在采油工程方案中,还需要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塔河油田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塔河油田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塔河油田塔河油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中国石油极为重要的油田之一、该油田的开发对环境影响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塔河油田的开发导致了大量的土地破坏。

在油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建设井场、输油管道、储油设施等基础设施。

这些土地的破坏不仅会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还会持续改变当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塔河油田的开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油田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注水和生活用水。

大量的水资源的消耗可能导致当地的水资源短缺,并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也会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破坏水体生态和水质。

此外,油田开发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的存在将对空气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导致大气污染问题。

最后,塔河油田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油田区域原本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区域,其中生活着众多物种。

然而,开发过程中的建设活动和物理破坏将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油田开发可能会引入外来物种,进一步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

为了减轻塔河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评估工作,确保油田开发前进行全面、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前识别和预防潜在环境问题。

其次,注重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做好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还应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对水、大气等环境指标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总之,塔河油田的开发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破坏、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大气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为了减轻这些影响,需要加强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注重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的油田开发策略。

塔河油田安全员工作内容

塔河油田安全员工作内容

塔河油田安全员工作内容一、岗位职责1. 安全巡查与监控安全员需要负责对塔河油田相关区域进行定期巡查与监控,确保工作环境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他们需要熟悉各类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员需要负责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他们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课程,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3. 安全管理与监督安全员需要参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编制安全规程和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安全检查等。

他们需要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4. 事故调查与分析安全员需要参与油田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预防措施,并确保其执行。

他们需要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5. 安全记录与报告安全员需要负责油田安全记录的管理和报告,包括事故记录、安全巡查记录、培训记录等。

他们需要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根据需要向上级报告安全情况。

6. 安全评估与改进安全员需要参与油田安全评估和改进工作,包括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改进措施等。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安全绩效评估,确定改进的方向和重点,并跟踪改进的进展和效果。

二、工作要求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安全员需要严格遵守公司和油田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确保自己的工作行为符合规定,并以身作则,引导员工遵循安全操作流程。

2. 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安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时俱进。

3.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安全员需要与各部门和岗位的人员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他们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并与其合作解决问题。

4. 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塔河油田主力油藏属于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是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最有效的储集体类型,裂缝是次要的储集空间,基质部分基本不具有储油能力。

奥陶系储层埋深5400~6600m,注水替油是油田增产和减少递减的主力措施。

但油井经过多轮次注水替油后,油水界面上移,替油效果逐渐变差,很多油井注水替油失效导致高含水而停产关井。

另外。

注水只能把油井地下溶洞溢出口以下的油驱替出来,但对溢出口以上顶部的“阁楼油”却难以动用,使得井周高部位大量剩余油无法采出,影响了采油效益。

因此,寻找合适恰当的技术以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油田高效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应用注氮气技术基于国内制氮工艺技术成熟,氮气气源量大,空气中氮气含量78%,且氮气难溶解于原油,1m3原油最多能溶解氮气28m3,混相压力为50-100MPa,油藏条件下注入的N2是非混相状态,可有效形成气顶替油效果好,确定了氮气作为注气替油气源。

并且气体注入地层后,在重力作用下向高部位上升,会形成“气顶”,排驱原油下移,同时补充地层能量,减缓由于地层能量下降造成的递减以及控制含水上升,抑制底水锥进,可有效启动单纯注水无法驱动的“阁楼油”。

因此开展注氮气动用高部位“阁楼油”无疑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长期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注氮气技术的选井原则通过分析注水替油失效井静态及生产动态、计算剩余可采储量,制定了井筛选原则:1.地震反射特征表明储集体具有一定规模;2.井点周 围的高部位有明显反射特征;3.钻遇溶洞或主要生产层段位于岩溶风化面30m以下;4.储量丰度高,累产油量大,底水锥进造成水淹的油井;5.注水替油效果变差或失效后,动静态资料表明具有剩余油潜力。

三、注氮气工艺实现流程及优化1.注入方式优化初期在进行注氮气时,采用的是液氮作为注入气源,虽然油井现场试验效果好,但存在着液氮组织困难,且液氮成本高,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利用撬装膜制氮机与35MPa制氮拖车配合注水泵实行气水混注的方式,在满足注氮施工要求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油气分布示意图
重质油为主 中质油为主 轻质油 为主 以气 为主
T728
T738
T752
T903 T115 S96
T740
T751
T114
中质油为主
T739
T727
T749
轻质油为主
S112
C1KL
重质 原油 中质 原油
中质 原油
C1b+D3d
D3d S1 O3
O2+3
轻、中、重质 原油并存
塔河及其周边源区巨大的烃源岩规 模,是塔河油田多期成藏的资源保障
25 20 资 源量 15 ( 亿吨) 10 5 0 海西期 13 8 2 喜山 期 生油 期次
21
油 气
塔河及周边源区 塔河及周边源区 油气资源量为 44 油气资源量为 44 亿吨,海西晚期 亿吨,海西晚期 保留量为 亿吨, 10 保留量为 亿吨, 10 其中油 亿吨;喜 8 其中油 亿吨;喜 8 马拉雅晚期形成 马拉雅晚期形成 的资源量为 亿 34 的资源量为 亿 34 吨,其中油 亿 13 吨,其中油 亿 13 吨,气 亿吨 21 吨,气 亿吨 21
塔河油田分区示意图
6号区块 4号区块 10号区块 1号区块
T728 T738
5号区块
3号区块 9号区块
T752
T903 T115 S96
T740
T751
T114
2号区块
T739 T727
T749
7、8号区块
盐下区块
S112
11号区块
塔河油田的发现

1997年,西北石油局按照“逼近主力烃源岩, 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 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原生油气田” 的勘探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加大勘探力度, 终于由西北石油局部署钻探的沙46井和沙48井 喷出高产油气流,宣告塔河油田诞生。

塔河油田安全员工作内容

塔河油田安全员工作内容

塔河油田安全员工作内容塔河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安全工作对于保障生产和员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塔河油田的安全员,他们承担着监督、管理和执行各项安全工作的责任。

下面将详细介绍塔河油田安全员的工作内容。

一、安全管理制度建设1.1 制定和完善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

1.2 负责编写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并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1.3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现场巡查与监督2.1 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发现隐患并及时纠正。

2.2 监督施工单位或承包商的施工过程,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2.3 检查各类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故障和危险。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3.1 参与事故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并撰写事故调查报告。

3.2 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建议,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3 追踪事故处理结果,确保相关责任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四、安全培训与演练4.1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的培训。

4.2 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危险意识。

4.3 参与外部培训和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

五、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5.1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点。

5.2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5.3 定期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六、职业健康管理6.1 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6.2 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指导,帮助员工预防和应对职业病风险。

6.3 监督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确保其不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危害。

七、安全数据统计与分析7.1 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安全数据,包括事故统计、隐患排查等。

7.2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7.3 编写安全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安全工作情况。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1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1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一、基本情况与勘探历程二、油气勘探成果三、综合研究成果四、勘探技术方法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六、存在问题与攻关目标1.历史沿革1978年5月,原国家地质总局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由青海迁入新疆。

1983年改名为地质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1985年地矿部党组决定依托西北石油地质局成立“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查联合指挥部”。

1997年1月中国新星公司成立,变更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的发展2000年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李毅中总经理、牟书令副总经理等集团公司领导十分关心西部油气勘探开发和西北石油局的发展,多次来新疆视察指导工作。

2001年重组改制为新星西北分公司和新星西北石油局。

2.油气勘探历程及主要成果准噶尔盆地主战场---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1978年进入新疆,探区遍及新疆各盆地奇克里克侏罗系油气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山前坳陷油气勘探第一次热潮。

塔河油田(4)1997年塔河亿吨级海相整装油田的发现和1998年克拉2千亿方级陆相大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阶段。

克拉2气田⑵1977年柯克亚第三系凝析气藏的发现,又一次掀起中新生界油气勘探高潮。

(3)1984年沙参2井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开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找油的新领域,为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西移提供了依据。

迎来了地矿、石油系统大规模勘探会战局面。

沙参2井1984年9月22日于井深5391米奥陶系白云岩中获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发现雅克拉凝析气田.沙参2井在海相古生界的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新一轮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为国家制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迄今已发现了雅克拉、塔河等21个油气田(藏),探明油气田(藏)15个,探明储量3.28×108t油当量(石油2.68亿吨,天然气600亿方),雅克拉气田塔河大油田桑塔木油气田阿克库木油气田阿克库勒油气田东达里亚油气田西达里亚油气田巴什托油气田亚松迪气田丘里气田大涝坝气田轮台气田3.基本情况雅克拉—轮台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塔河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塔中地区目前中石化西北分公司主要在盆地的5个二级构造单元进行油气勘探,即库车坳陷的东南部,沙雅隆起的雅克拉、阿克库勒凸起,巴楚隆起的西北部和麦盖提斜坡的北部。

塔河油田主体区块钻井液技术总结

塔河油田主体区块钻井液技术总结

塔河油田主体区块钻井液技术总结陈 志(中石化华东石油钻井工程有限公司六普钻井分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钻井液技术作为钻井服务的一种技术工艺,必须既保证钻井施工的井下安全,又要控制一定的成本,针对塔河油田主体区块的钻井施工中所钻遇的各种复杂情况,结合近期在新近系、古近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以及石炭系等地层中裸眼钻井的钻井液技术,对二开快速钻进、长裸眼段阻卡、侏罗系、三叠系及二叠系的井壁稳定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进一步优化。

实钻效果表现良好。

关键词:塔河油田;井壁稳定;技术优化;成本控制随着塔河油田主体区块的勘探和开发的节奏不断加快,钻井设计周期越来越短,钻井液服务及材料成本的逐年下降。

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既保证井下安全,又要满足快速钻进的要求。

因此钻井液技术在总结以前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成本控制。

1 钻井液技术难点塔河主体区块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下几点难点:(1)上第三系、下第三系地层砂岩和泥岩厚,频繁互层,地层压力系数 1.07-1.15 ,地层欠压实,微裂缝发育,渗漏严重,砂泥岩段易缩径,可钻性好机械钻速比较高,井眼净化问题是关键。

(2)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岩性主要是微粒砂岩、中粒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泥岩频繁互层,砂岩段微裂缝发育良好,渗漏严重,易形成较厚滤饼并因此而卡钻 (3)石炭系地层泥岩和砂岩频繁互层,易吸水而膨胀,泥岩的膨胀易使附近的薄层砂岩不稳定 ,造成垮塌 ,形成“糖葫芦”大井眼。

(4)二开裸眼井段长相对较长,且穿过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等地层,长裸眼井段的井壁稳定不易控制。

2 钻井液体系优选根据地层特点 ,所选钻井液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抑制性。

(2)一定的抗盐膏侵能力。

(3)良好的润滑防卡能力,以减少长裸眼所造成的缩径和粘附卡钻。

(4)良好的造壁性和封堵能力 ,减少渗漏。

(5)良好的抗温性能 ( 井底温度最高可达150℃)。

精编新疆轮台塔河油田原油外输首站工程施工方案

精编新疆轮台塔河油田原油外输首站工程施工方案

精编新疆轮台塔河油田原油外输首站工程施工方案引言:新疆轮台塔河油田是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为了加快油田的开发,提高原油的产能和输送效率,需要建设原油外输首站工程。

本文将进行对该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精编,主要包括施工组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施工组织方案(一)项目管理机构:1.建立项目部,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指导施工工作。

2.设立项目经理岗位,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决策。

3.设立技术总监岗位,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技术指导。

4.设立安全主任岗位,负责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施工队伍组织:1.招募具备相关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与技术能力。

2.设立专职安全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与管理。

3.设立质检人员,负责现场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二、施工工艺方案(一)施工流程:1.清理工地及准备工作: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场地整洁、安全,并进行土石方开挖和建立施工基地。

2.地基处理: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处理,包括夯实、填充、加固等工作。

3.土建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坑开挖、基础浇筑、支模安装等土建工作。

4.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的安装、接地、连接、测试等工作。

5.管道敷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敷设,并进行焊接、连接等作业。

6.管路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路的安装和连接。

7.设施调试:进行设备和管道的调试和试运行。

(二)施工工序:1.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的搭建。

2.土石方开挖及处理工作。

3.基坑开挖与基础浇筑。

4.给排水管道的安装与连接。

5.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6.管道的焊接与连接。

7.管路的安装与连接。

三、质量控制方案(一)技术措施: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设备的使用合规,包括测量仪器、试验设备等。

2.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和审查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4.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施工质量。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3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3
缝洞储集体
6 上奥陶统桑塔木组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
缝洞储集体
7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致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
密灰岩
缝洞储集体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盖组合示意图
塔河油田主体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T
C1kl
D3d S
O2+3 O1
下石炭统巴楚组下泥岩段与下奥陶统岩溶储集体形成的储盖组合,是塔河 油田最主要的储盖组合类型。形成的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是塔河油田 的重要圈闭类型之一
藏阶段
海西晚期运动—第一套 区域盖层形成,主要成
藏阶段
海西早期—奥陶系碳酸 盐岩岩溶型储层形成
三、综合研究成果
紧邻生油坳陷,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
A
A′
轮南油田位置
塔河油田位置
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T 0、T 0、
5
6
T 0等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聚 7
集提供了通道
两 三两 三大大不不整整合合,,三四三四个个构构造造层层
溶蚀缝
TK407井高角度裂缝充满原油
构造缝
T403井高角度构造溶蚀缝 半充填状充满原油
T401井网状构造溶蚀 裂缝充填原油
三、综合研究成果
黄灰色泥微晶灰岩两组裂缝、局部壁生粒状亮晶方解石、充填 原油 S67井 5665.49~5665.68米
X形剪切缝的左侧缝
通过岩性观察描述结合成像测井研究裂缝的发育层位及 发育的方向
成熟度 较低 中等 较高
高 含烃(天然气)
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西北部烃类包体相态简单,色调 深,均一温度较低,属早期成藏。

塔河油田小井眼修井难题及措施探讨

塔河油田小井眼修井难题及措施探讨

塔河油田小井眼修井难题及措施探讨塔河油田作为中国大型油田之一,其小井眼修井一直是一个难题。

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小井眼修井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塔河油田小井眼修井难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井眼修井难题1. 地质条件复杂塔河油田的地质条件复杂,含油层岩性多变,构造复杂。

这使得小井眼修井过程中需要克服地层条件的影响,提高修井的成功率。

2. 技术水平不足油田发展初期,修井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油田生产需要。

现有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小井眼修井的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难题。

3. 成本较高小井眼修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相对较高。

这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也是制约小井眼修井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解决措施探讨1. 加强研发力量应加大投入,加强小井眼修井技术的研发工作,努力研究解决小井眼修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加强研发力量,提高技术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 优化工艺流程通过对小井眼修井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修井的效率和成功率。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选用适当的修井设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3. 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修井工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只有有技术过硬的施工人员,才能高效地完成小井眼修井工作。

4.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加强对小井眼修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修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增加投入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物质保障,有力地支持小井眼修井工作。

只有有充足的资源才能保证修井工作的正常进行。

6. 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托科技优势,开展创新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小井眼修井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三、总结小井眼修井问题是塔河油田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田的安全生产和稳定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研发力量,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投入,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小井眼修井难题,提高修井的技术水平和效率,确保油田的持续稳定运行。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4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4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2)相干分析技术塔河联片三维下奥陶统顶面(T4反射波)之下20ms平均相干值平面图7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3)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塔河油田3、4号区块连井波阻抗剖面图塔河油田下奥陶统JASON反演预测有利储集体空间展布图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塔河4号油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顶面岩溶古地貌图过Tk424井模式识别异常剖面图过S71井模式识别异常剖面图(5)油气判别的模式识别技术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6)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评价的测井技术沙67井5590m常规、成象测井与岩芯照片对比(高角度裂缝)声波幅度传播时间渗透性好Sha66Sha67tk408tk429塔河油田裂缝处理图像四、勘探技术方法2、储层保护技术A.储层欠平衡钻井技术包括欠平衡钻井工艺设计及工艺方法、欠平衡钻井液体系及配方、欠平衡钻井现场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B完井技术包括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原用完井方式及评价、完井方式选择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塔里木盆地总资源量195.3亿吨油当量(油104.7亿吨,气9.06万亿方),西北分公司所属探区11个区块总资源量78.5亿吨油当量(油43.1亿吨,气3.54万亿方),其圈闭资源量44.8亿吨油当量(油28.5亿吨,气1.63万亿方),截止2002年已发现21个油气田(藏)。

三级储量11.3亿吨油当量(探明3.2亿吨油当量),剩余圈闭资源量33.5亿吨油当量。

资源探明率4%。

西北分公司所属探区资源量相对丰富,有较大勘探潜力。

圈闭资源量12.128.24.505101520253035塔河地区雅—轮巴—麦单位:亿吨油当量总圈闭资源量达43.8亿吨油当量塔河地区天山南巴—麦1、资源潜力分析塔河地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仍是近中期增储上产的主力探区。

目前塔河油田三级储量4.13亿吨(探明储量2.57亿吨)。

塔河油田六区集输系统优化布站研究的开题报告

塔河油田六区集输系统优化布站研究的开题报告

塔河油田六区集输系统优化布站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塔河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一个重要的大型油田,
由于其区域广阔,地势复杂,阻力大,因此其油气集输系统相较于其他
的油田而言更加复杂和难以管理。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该油田的集输
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其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已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本次开题报告主要针对塔河油田六区的集输系统进行优化布站研究,旨在通过系统优化,提升油气的输送效率和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满足塔
河油田的生产需求。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六区集输系统的优化布站,提高输油效率和降低成本;
2.尽可能降低系统运行维护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提高系统的生产能力和安全性,满足塔河油田的生产需求。

三、技术路线
1.分析目前六区集输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全
面的评估;
2.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包括站点优化布局、管线
优化、设备更新等;
3.利用现代化的IT技术,建立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为优化布
站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加强针对集输系统运行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研究意义
油气集输系统作为塔河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
影响到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次研究针对六区集输系统的优化
布站,将在提高油气输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满足塔河油田的生产需求。

该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塔河油田的生
产能力和安全性,进而推动国内油田集输系统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塔河油田诗词

塔河油田诗词

塔河颂:石油工人的勇气与坚韧
以下是关于塔河油田的诗词:
《永遇乐·进疆四十年》
千里塔河,油气纵横,激情随处。

挥戈西进,转战塔北,难忘卷席筒。

沙参二井,重大突破,人道贡献了得。

新曙光,联合勘探,求索再获发现。

塔河油田,雄姿初显,油气大幅翻番。

四十周年,进疆犹记,风雨发展路。

尽情展望,顺北腾飞,西北油田梦圆。

再出发,精神昂扬,何惧挑战?
《满江红·四厂》
风起朔漠,漫天舞,走石飞沙。

头四顾,亘古不变,荒原萧索。

婆娑多姿五百载,擎天神韵三千年。

塔河水,咆哮东奔去,致永远。

战风沙,抗戈壁;驱严寒,斗酷暑。

用科学,创造采收新技术。

厉兵沙海擒油龙,秣马胡疆降气虎。

数风流,谁人可争锋,是四厂。

《塔河子夜忽闻窗外鸟儿呓语有感》
春夜归鸟啾啾欢,掩卷沉思地下河。

亿年荒滩狂燥动,岩隙裂解干酪根。

吾辈十载戈壁情,青丝缕缕为那般。

千里塔河奔涌流,油龙气虎还复来。

这些诗词都描绘了塔河油田的壮观和活力,展现了石油工人的勇敢和坚韧,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塔河油田集输管线刺漏形势分析与认识

塔河油田集输管线刺漏形势分析与认识

塔河油田集输管线刺漏形势分析与认识塔河油田采出液具有“五高一低”的特征,随着油田注水、注气等各类工艺的开展,油田采出液性质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结垢性和腐蚀性[1],集输管线腐蚀情况严峻。

近年来通过管线治理等一系列手段,管线刺漏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存在部分潜在风险。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塔河油田集输管线的刺漏原因及形势分析,总结在目前治理手段下存在的刺漏风险及问题对策,为塔河油田日后地面防腐工作提出相关思路和方法。

标签:腐蚀刺漏;原因分析;地面防腐;指导原则1 集输管线刺漏形势认识近年来,塔河油田通过投用非金属管线、内穿插治理等手段,地面防腐工作克服了生产系统老化、腐蚀工况复杂等困难,集输系统腐蚀刺漏得到有效遏制。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腐蚀刺漏形势仍未根本扭转。

以塔河某采油厂为例,其整体腐蚀刺漏数量下降率高达35.57%,但站间管线及非金属管线刺漏频发,上升率15.81%。

整體腐蚀刺漏中由于腐蚀因素引起的刺漏占比52.63%,非腐蚀因素刺漏占比47.37%。

刺漏总数很大一部分由非腐蚀因素引起,控制非腐蚀因素,降低该部分的管线刺漏,是今后控制集输管线刺漏的首要任务。

2 刺漏原因分析2.1 非腐蚀因素分析2.1.1 玻璃钢管材失效塔河油田前期建造的注水干线多采用低压玻璃钢材质,以减缓油田水对管线造成的腐蚀。

但随着近年来管材失效现象严重,部分管线累计刺漏次数高达30余次(表1-1)。

刺漏的主要类型为管材本体失效(裂缝),其次为接头处法兰渗漏、外力施工破坏等。

分析管线失效可能的原因为:1)长期高温运行,加速材质老化。

联合站外输油田水温度约65℃,玻璃钢管线耐温性较差,当长期在该温度下运行其理化性能与材料强度明显下降;2)油田水矿化度高,加速材质老化。

油田水矿化度在20万左右,对玻璃钢产生较强渗透和溶胀作用,降低玻璃钢的强度[2],加速管线老化,缩短使用寿命;3)注水泵震动强烈产生共振损伤。

玻璃钢管线抗震抗压性差,引起材质本体损坏;4)下游需水量波动,对法兰接头等薄弱节点冲击力较强,冲击压力易造成法兰和接头处刺漏.2.1.2 钢骨架连续复合管失效塔河油田部分集输管线采用钢骨架连续复合管,其采用低碳钢丝缠绕并焊接成管状钢网骨架作为增强体,镶嵌在由管材级聚乙烯成型的管壁中间形成的复合增强结构,具有耐温、耐压、耐腐蚀的特性,被主要应用于注水干线上[3]。

塔河油田调研报告

塔河油田调研报告

塔河油田调研报告塔河油田调研报告1. 引言塔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交界处,总面积约为4610平方千米。

本次调研旨在对塔河油田的发展情况、油藏特征、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 油藏特征塔河油田主要由低渗透油藏组成,存在着较高的地壳应力和岩层垂直夹角,导致了油井生产能力较低、含水量较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采用了多井组合开采和增产技术。

3. 生产工艺塔河油田主要采用水平井开采技术,通过水平井的建立,能够增加产能,提高采收率。

此外,采用了CO2注入、水驱和聚合物驱等增油技术,以降低采收成本并提高产量。

4. 环境保护塔河油田积极推行绿色环保生产,注重污水处理和废气排放的监管。

通过生产过程控制和油藏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止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国际合作塔河油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塔河油田的综合开发能力,也推动了国内油田开发的技术进步。

6. 市场前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油价的回升,塔河油田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

然而,也要注意油价波动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塔河油田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7. 发展建议为了保持塔河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寻求更加成本效益的采收方式。

-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严格监管排放标准,注重治理污染物排放。

- 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油田开发的进步。

-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素质,为油田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8. 结论塔河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在油藏特征、生产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

然而,塔河油田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也是塔河油田发展的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跃参1号重力高上钻探了跃参1井,首次揭示了三 叠系生油岩,为进一步认识塔北地质特征、开展油 气普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后,将塔北作为取得 突破的重点勘查地区,加强了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1984年,部署在雅克拉断凸上的沙参2井在古生界 海相碳酸盐岩中钻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塔里木盆 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部署在麦盖提斜坡的麦3 井在石炭系灰岩中获高产油气流,发现了巴什托气田, 部署在巴楚隆 起上的巴参1井在石炭系获高产油气流, 发现了亚松迪气田。因而曾在一段时间内,在重视下古 生界 碳酸盐岩勘探的同时,将勘探的重点一度转移到了 中、新生界。
域立体含油的勘探局面,提出了立体勘探、整体 评价塔河油田的勘探思路。 目前塔河油田平面上井控含油面积达到3 027 km2,三级储量合计达到18. 082 6 x 108 t油当量, 其中,探明储量8. 559 2 x 108 t油当量(油7. 538 8 x 108 t,气1 020.35 x 108 m3),保有控制储量 3. 014 4 x 108 t油当量,预测储量6. 509 x 108 t 油当量。
O2yj O1-2y
轻质 原油
O1
长期生烃和多期次构造运动造就了现今 复杂的油气聚集景观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藏不同区块油气性质差异 明显,总体来看,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原油性质 逐渐变好,由稠油变为凝析油l川。这种现象是该 区烃源岩长期演化、多期油气聚集成藏和后期改造 及储集体分隔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塔河油田分区示意图
6号区块 4号区块 3号区块 10号区块 1号区块
T728 T738
5号区块
9号区块
T752
T903 T115 S96
T740T751T114 Nhomakorabea2号区块
T739 T727
T749
7、8号区块
盐下区块
S112
11号区块
塔河油田的发现

1997年,西北石油局按照“逼近主力烃源岩, 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 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原生油气田” 的勘探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加大勘探力度, 终于由西北石油局部署钻探的沙46井和沙48井 喷出高产油气流,宣告塔河油田诞生。
谢谢观赏!
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塔河油田油气聚集 成藏的基础
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塔里木盆地阿 克库勒凸起油气主要来源于满加尔生烃坳陷,生烃 源岩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 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海 西晚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油气总资源量为 40. 54 x 108t油当量,目前探明程度仅6. 35%,丰 富的油气资源为塔河地区形成大型油田提供了丰富 的资源基础。
4.塔河外围扩展及立体勘探阶段(2001 年至今)
2001年至今,是塔河油田加快步伐向外围甩 开勘探,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多个新领域获得突 破与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塔河油田纵横向油气勘 探空间,形成了奥陶系鹰山组裂缝一溶蚀孔洞型 储集体、一间房组颗粒灰岩裂缝一溶蚀孔隙型储 集体、良里塔格组裂缝一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志 留系砂岩、泥盆系东河砂岩、石炭系巴楚组底部 砂泥岩互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及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海西期火山岩、三叠系砂岩储层等多层系、多领 域的立体勘探格局。根据塔河油田多层系、多领
塔河油田概况及油气藏勘探 与开发
魅力塔河
目录
一.塔河油田的概况 二.塔河油田的发现 三.塔河油田的勘探历程 四.塔河油田的勘探意义 五.结语
油田概况
塔河油田位于天山南麓、塔 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戈壁荒漠地 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 车县和轮台县境内,构造位置为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阿 克库勒凸起西部。 塔河油田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下属单 位,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 是中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 大油田。
3.塔河油田扩大探明阶段(1998-2000年)
沙46、沙47、沙48井获重大突破,对油田规模 、油藏类型等的认识还不清楚,只是在位于构造低 部位的沙64井的突破,才进一步明确了塔河地区 奥陶系原油成藏不叉局部构造和碳酸盐岩古残丘幅 度控制,而是受大型岩溶缝洞型圈闭及储集体发育 程度的控制。从而彻底地脱离开构造圈闭的束缚, 以岩溶储集体发育程度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勘 探,大大地拓展了油田的范围。
勘探意义
塔河油田的发现,丰富了我国油气地质 理论,深化了对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油气成 藏地质条件的认识,这些认识大大丰富了 我国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为我国海 相碳酸盐岩领域寻找大型原生油藏提供了 地质依据,对塔里木盆地乃至全国同类型 盆地的勘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语
塔河油田的发现,对于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 岩领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翻开了塔里 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篇章,形成的油气成藏理论和 勘探方法及工艺技术系列,对我国其他地区海相碳 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也具有借鉴价值。
塔河油田油气分布示意图
重质油为主 中质油为主 轻质油 为主 以气 为主
T728
T738
T752
T903 T115 S96
T740
T751
T114
中质油为主
T739
T727
T749
轻质油为主
S112
C1KL
重质 原油 中质 原油
中质 原油
C1b+D3d
D3d S1 O3
O2+3
轻、中、重质 原油并存
塔河及其周边源区巨大的烃源岩规 模,是塔河油田多期成藏的资源保障
25 20 资 源量 15 ( 亿吨) 10 5 0 海西期 13 8 2
21
油 气
喜山 期 生油 期次
塔河及周边源区 塔河及周边源区 油气资源量为44 油气资源量为44 亿吨,海西晚期 亿吨,海西晚期 保留量为10亿吨, 保留量为10亿吨, 其中油8亿吨;喜 其中油8亿吨;喜 马拉雅晚期形成 马拉雅晚期形成 的资源量为34亿 的资源量为34亿 吨,其中油13亿 吨,其中油13亿 吨,气21亿吨 吨,气21亿吨
2.油气重大突破阶段(1996-1997年)
长期的勘探实践以及连续十数载的科研攻关, 逐渐认识到:克拉通盆地古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潜 力,是培育大型油气田的目标区,逐步提出并坚 持了“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 为 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 型原生油气藏”的勘探思路。 该阶段明确了寻找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大型油 气田的主要目标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特别是沙 48井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塔河油田的发现,并且 拉开了寻找奥 陶系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序幕。
勘探历程
1.前期探索阶段(1978一1995年)
该阶段理论基础薄弱,认识不足,储层预测及储 层改造技术不能适应地质需求,错过了及时发现、 评价大油田的机会。 西北油田分公司自1978年进疆开展油气勘探 工作,先后在喀什坳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开 展了遥感、石油物探、钻探和盆地周边地质调查 工作,先后钻探了喀1、喀2、麦参1等探井,但均未 获得突破。20世纪80年代初转战塔北沙雅隆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