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问题的思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三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行政审批制度在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于繁杂和低效的行政审批程序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很多困扰和负担。
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我提出以下意见:一、简化审批程序1.优化审批流程:对于常规的审批事项,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助办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审批效率。
同时,建立统一的审批标准和流程,规范审批行为,避免多头审批和重复办理。
2.加强事前咨询和指导:政府应设立咨询热线和网站,及时回应企业和个人的疑问,提供相关政策解释和指导意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审批纠纷。
3.简化审批材料和要求:精简审批材料清单,剔除冗余和无关材料,确保所需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增加电子申报和电子证明的接受范围,促进全面电子化办理。
二、优化审批环境1.加强协同合作:政府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进行跨部门审批,避免多头办理和繁重的审批程序。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多部门合作中的问题和利益冲突。
2.建立信用机制: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根据信用记录评价结果确定审批时间和手续的简化程度。
通过信用评价和绩效考核来激励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
3.提供在线服务:将审批事项移交到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申请、查询、审批和反馈等服务,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推动政府网站和移动应用的开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办理途径。
三、强化审批监督1.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设立独立的审批监督机构,对行政审批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投诉渠道和受理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政府部门的审批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将审批效率和质量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优化资源配置和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3.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审批标准、流程和结果,提高审批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
中国银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7.31•【文号】银监党发〔2015〕5号•【施行日期】2015.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银监党发〔2015〕5号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加强银行业法治建设,结合银行业监管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银监会党委领导下,各级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法治思维,健全依法监管决策机制,提高银行业监管专业化水平;着力提升立法质量,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体制;增强监管透明度,推动银行业依法合规经营和稳健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一)成立贯彻落实《决定》领导小组。
银监会党委成立贯彻落实《决定》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组织、督导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贯彻落实《决定》工作,领导银行业监管法治建设。
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规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信念、坚定决心,发挥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要把学习的效果落实到监管工作成效上来。
要尽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提升解决银行业改革发展难题的能力。
(三)强化法治思维。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基本法治观念,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监管实践中,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对当前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对当前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我们党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依法执政离不开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研究和解决当前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司法及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密切需要,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尤其是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依法行政的关键是行政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经费保障不足,驱使部门执法利益化的问题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仍然存在着执法人员的开支、生活福利及办公经费等没有列入财政全额拨款,或仅仅保障人员开支,其他费用由单位自酬,使其正常执法活动难以得到顺利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执法部门往往就要以收费或罚没收入充抵执法经费,方能保障正常办公。
在我市今年查处的某县煤炭管理部门乱施处罚的监督案件中就有这样一幕:执法人员披星戴月上路执法,一旦遇到违规行为不论情节轻重一率按上限实施处罚,待罚没款上缴财政后,财政又以95的比例反拨经费,以保证执法人员开支。
导致了该部门不是为了管理而执法,而是为了“生存”而处罚。
这样的情况还致使一些执法部门行使职权与经济利益未彻底脱钩,自办经济实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下设协会巧立名目收费,甚至向行政执法人员和下级机关下达收费和罚没款指标的做法。
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影响,有的执法人员为谋取单位、部门利益,乱施处罚,重复处罚,致使“乱关人、乱扣押、乱罚款”的三乱现象屡禁不止,造成行政执法不公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政务一线:审批工作现存的五大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政务⼀线:审批⼯作现存的五⼤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长期以来,⼈们对审批⼯作的认知充满了⽭盾性,关于其是否应该存在、应该如何合理存在等话题的争论从未停歇过。
与此同时,“放管服”改⾰已进⼊深⽔区和攻坚期,业界同仁关于改⾰应该往何处⾛特别是审批⼯作应该往何处⾛的讨论亦愈演愈烈。
笔者抛砖引⽟,忝对上述问题作探讨分析,欢迎⼤家⽂末留⾔,交流指正。
⼀、审批⼯作领域存在问题经综合分析,审批⼯作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是“重审批”的制度性问题。
为减轻监管风险和压⼒,⾏政机关客观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情况,利⽤制定⾏政法规、审批政策时机,从严设置审批条件,提⾼审批准⼊门槛,让审批环节背上了很多不该背的包袱。
⼆是“重前置”的程序性问题。
为保障审批准⼊的把握度,⾏政机关往往要求提出申请的企业和个⼈先⾏满⾜法规、政策明确的各类审批条件,所有条件符合才能审批通过,导致审批准备过程周期偏长,租⾦等成本很⼤却⼀时⽆法投⼊运营。
三是“重⾃⾝”的衔接性问题。
很多情况下,企业和个⼈的办事需求涉及多个审批事项、多个⾏政机关,为保证⾃⾝的环节不出问题,⾏政机关时常对其他单位采取的协调解决办法不予认可,导致办事⼈想办的事不能顺利的衔接、完整的办结。
四是“重数据”的管理性问题。
⾏政机关为收集数据信息,避免基层乱作为,开发了很多专门的业务系统,要求基层办理相关许可时必须先在专门业务系统录⼊符合要求的信息,导致基层⽆法⾃⾏实施简化优化改⾰。
五是“重细节”的操作性问题。
很多情况下,⼀线审批⼯作⼈员本着“宁可细致,不可出错”的原则,把对报审材料的审核做得细之⼜细,加之报审的材料很多,导致办事⼈反复跑、反复改的情况时有发⽣。
以上五个⽅⾯问题的相互叠加,使审批⼯作能否快速顺利完成变得难以预期。
在地⽅政府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民⽣服务的⼤环境下,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地⽅领导、职能部门、办事对象甚⾄⼯作⼈员寻求改⾰的意愿。
另⼀⽅⾯,更多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更⼤的⾃由裁量权,这也笔者认为,审批⼯作招致了各⽅⾯关于审批⼯作是否存在寻租空间和寻租⾏为的猜度与诟病。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行政执法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纲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决定》,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式等措施,加大了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有力地推进了依法行政。
一、主要做法(一)健全各项制度,夯实监督工作基础1、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制度。
良法须善行,程序的合法与否取决于执法人员的素质。
因此,我们首先加强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实行行政执法资格制度,未经培训或者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一律不准上岗执法。
其次,强化行政执法程序意识。
指导和监督重点执法部门开展执法程序化建设。
如: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农业局对行政执法文书进行了统一规范,使执法文书齐全,格式规范;市公安局以“执法模式化”为目标,建立了“七大机制”(即:执法操作流程机制、执法质量考评机制、执法责任监督机制、网上办公机制、法制机构保障机制、学法教育培训机制和激励竞争奖惩机制),制定下发了《行政案件操作流程规定及部分行政、刑事案件卷宗询问规范笔录》,在全系统开展五级执法办案责任制,进一步严格了执法责任,切实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2、健全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报告制度。
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对公民2000元以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1万元以上的罚款,及其他重大行政处罚的,都必须向市政府备案。
对上报备案的,建立了行政处罚备案台账制度,逐一审查并造册登记,对报备时效、处罚证据、程序、文书、法律适用等要素作重点审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2006年以来,市政府共审核市级行政执法机关上报重大行政处罚案件90多件,有效避免了行政处罚过程中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确、程序不合法、文书不规范、自由裁量幅度过大、救济途径和时限告知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
3、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
2005年,我市率先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
省政府法制办在宝鸡召开了现场会。
我们以行政执法程序为主线,以行政执法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为标准,研究制定了行政许可案卷和行政处罚案卷的评查内容和标准。
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09.05.05•【字号】浙府法发[2009]19号•【施行日期】2009.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工作的通知(浙府法发〔2009〕1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省政府直属各单位: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制度,是《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确定的重要制度。
进一步实施和规范这项制度,对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认真开展这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备案制度不落实、备案工作不规范的情况。
为了切实加强该项工作,根据《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委托行政执法行为报送备案的范围(一)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报送备案的范围。
1.行政处罚决定。
(1)各级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作出的下列行政处罚决定:①对公民处以五千元以上、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以五万元以上罚款或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达到上述金额的;②吊销执照、许可证或者责令停产停业的;③劳动教养和处以十日以上行政拘留的。
2.行政许可决定。
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通过听证程序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备案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报送备案的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有关组织行政执法的决定。
行政许可备案审查不足改善

行政许可备案审查不足改善一、问题的提出行政许不过现代社会行政机关管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事前控制手段,具有缓解市场失灵、消解信息失衡、防范危险行为、建立确信和防止侵权的优势功能,也存有纵容垄断和财富的“合法转移”、导致管制者为被管制者所“虏”、限制竞争和阻止创造性经济的发展、产生低效率和滋生腐败、强化“官本位”思想、架空市场经济的法制根基的缺陷。
[1]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必须对其实行严格的法律控制。
《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受到人们的广泛注重和好评。
它的实施也确实有力地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实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现实中违法许可、滥用许可裁量权的不当许可仍不时涌现。
据最高法院统计,至2010年1月行政许可案件占行政诉讼案件总量的比重已超过10%,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2]俗话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善法还要善施。
而行政许可法之所以难以善施,行政许可之所以被滥用,与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密切相关。
在我国,因为“官本位”根深蒂固和现行体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最有效的监督仍然是政府内部监督。
政府内部监督,是指政府凭借自身的行政权力建立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是行政系统内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自身或其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法定授权、委托的组织是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决定、命令等所实施的监督活动。
[3]200而重大行政许可备案审查制度是行政许可内部监督机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实效性最强的日常监督形式。
为了增强对重大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促实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必要对备案审查制度实行深入研究,以建立、健全备案审查制度来回应现实的客观要求。
二、重大行政许可备案审查的法律依据重大行政许可备案审查制度,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将其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及相关材料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报送,上一级行政机关依法对报送的重大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实行审查的一种事后的层级监督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范文(二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范文尊敬的领导: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我谨向您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一、优化审批流程1. 构建信息化审批平台,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加快审批速度和效率;2. 打破部门壁垒,推行跨部门协同审批,减少重复申报和反复审核的问题;3. 定期评估审批事项,取消或简化无效、重复的审批环节;4. 引入异地办理和委托代办机制,方便申请人就近提交材料,节约时间和成本。
二、加强信息公开1. 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信息公开制度,明确申请材料目录和办理流程;2. 建设全国性的统一信息平台,集中发布各类行政审批信息,方便申请人查询和监督;3. 允许申请人通过互联网公开反映行政审批问题,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三、简化审批程序1. 通过优化和集成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审批标准和程序,使审批结果更加可预期和透明;2. 放宽市场准入,取消限制性行政审批事项,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3. 推行告知承诺制度,即申请人承担法律后果并进行告知,加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
四、加强监督与问责1. 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建立监督台账,并定期公开;2.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对违规行为依法追责,杜绝乱收费和滥用职权现象;3. 强化内部督查机制,建立举报投诉渠道,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 完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加强立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2. 鼓励各地区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和规则,并建立有效的立法沟通机制;3. 建立健全行政法规的修订和废止机制,及时修订和废止不适应实际的法规。
六、加强培训和交流1. 加强行政审批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2. 开展行业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广行政审批的最佳实践;3. 对外请进国内外优秀经验和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式。
以上是我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希望能为相关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祝愿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行政审批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烟台市重大行政决定备案办法-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

烟台市重大行政决定备案办法正文:---------------------------------------------------------------------------------------------------------------------------------------------------- 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烟台市重大行政决定备案办法》已经2013年3月20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13年3月31日烟台市重大行政决定备案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保障和促进行政机关有效实施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市区政府(管委)、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向市政府备案重大行政决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向所属县市区政府(管委)备案重大行政决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大行政决定,包括重大行政许可决定、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和重大行政强制决定。
第四条市、县两级政府法制部门具体承担重大行政决定的备案审查工作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条重大行政许可范围包括:(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举行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二)行政机关认为涉及公共利益需要举行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三)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四)依法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违法及不当行政许可事项;(六)其他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许可事项。
第六条重大行政处罚范围包括:(一)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案件;(二)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行政处罚案件;(三)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案件;(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或者新闻媒体曝光反映的违法及不当行政处罚案件;(五)其他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案件。
行政执法备案工作总结汇报

行政执法备案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局在行政执法备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全体工作人员
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备案工作,为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我将对我局行政执法备案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局在备案工作中加强了规范化管理。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备案流程和标准,明确了备案的条件和程序,确保了备案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备案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保证备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我局在备案工作中强化了信息化建设。
我们建立了行政执法备案系统,
实现了备案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查询,提高了备案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备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此外,我局还加强了备案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我们建立了备案工作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备案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备案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备案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局在备案工作中注重了服务意识和效果导向。
我们始终将服务社会和
公众利益作为备案工作的宗旨,努力提高备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行政执法服务。
综上所述,我局在行政执法备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备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评估,不断提高备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备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四篇)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对特定行为或事项的申请者进行备案登记,确认其符合法定条件后,依法给予行政许可的一种管理方式。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既有行政管理的效能,又能够减少行政许可的程序性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1.备案登记:申请者按要求向行政机关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登记。
2.法定条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核,确认备案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后予以备案。
3.审核程序:行政机关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可通过审核、不予备案或要求补充材料等决定。
4.备案效力:备案登记后,备案申请具备法定效力,可以进行后续行为或事项。
5.监督管理:行政机关对备案事项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备案事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在减少行政许可的程序性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也需要警惕行政许可备案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滥用备案制度、不规范备案条件等。
因此,在实施行政许可备案制度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确保备案制度的有效运行。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二)是指在某些行政许可事项中,行政机关不再直接进行审批,而是通过备案的方式来管理和监督,该制度适用于一些相对简单、低风险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
具体来说,行政许可备案制度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备案对象:一般适用于特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这些事项对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公共道德没有重大影响,且办理程序和内容相对单一。
2.备案条件:备案制度一般会制定一定的备案条件,申请人需要满足这些条件后方可申请备案。
3.备案程序:备案程序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申请材料的递交、资格审查和备案结果的通知等。
4.备案效力:备案后,即行政机关确认申请人符合备案条件,并将其记录在备案登记簿中。
备案并不即意味着直接授权,备案不具备权益性,只是行政机关对备案事项进行了确认和监督。
5.备案监管:备案后,行政机关会定期对备案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备案对象的合规运营和管理。
决策机构备案工作总结报告

决策机构备案工作总结报告
近期,决策机构备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推
进备案工作,加强了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提升了备案工作效率和质量。
现就备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备案工作进展情况。
1. 充分认识备案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备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推进备
案工作。
2. 加强了备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了备案工作督查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
备案工作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备案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了备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
提高了备案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二、备案工作成效。
1. 备案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备案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大大方便了企业和个人
的备案申请。
2. 备案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备案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3. 备案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备案申请人满意度显著提升,备案工作得到
了广泛好评。
三、备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 需要进一步加强备案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备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
养和服务意识。
2. 加强备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备案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备案工作
的效率和便捷性。
3. 进一步优化备案工作流程,简化备案申请程序,提高备案审批效率。
4. 加强备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备案规定,确保备案工作的公平公正。
总之,决策机构备案工作总结报告显示,备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备案工作,不断提高备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019-09-19规范性⽂件备案审查制度是规范⾏政⾏为的重要监督⼿段,是推进依法⾏政进程的重要保障。
做好规范性⽂件审查备案⼯作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全⾯推进依法⾏政,建⽴法治政府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在合肥、郑州和南昌三次专门召开了规范性⽂件备案⼯作座谈会,着⼒推进这项⼯作。
相对其他县(市)级政府,我市规范性⽂件备案⼯作起步较早,2003年即建⽴了规范性⽂件备案制度。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市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市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开展情况(⼀)规范性⽂件备案审查⼒量⽐较强我市历来重视规范性⽂件备案审查,早在2003年之前就确定由市政府法制办为规范性⽂件专门备案审查机构,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于2003年制定《胶南市⾏政机关规范性⽂件制定与备案审查办法》(南政办发[2003]61号),正式确⽴规范性⽂件备案审查制度。
2005年,为进⼀步加⼤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度,市政府⼜重新制定了《胶南市⾏政机关规范性⽂件管理办法》,把部门规范性⽂件从事后备案变为事前审查,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
在建⽴和完善管理办法的同时,市政府注重加强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的领导、组织和队伍建设,在全市成⽴了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领导⼩组,由市长任组长,法制办主任为副组长,确定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全市规范性⽂件管理⼯作;市政府每年为法制办核拨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专项经费,保障规范性⽂件备案审查⼯作顺利开展。
(⼆)规范性⽂件管理的⼯作制度⽐较完善⼀是制定了规范性⽂件公开征求意见制度。
⽬前我市不仅采取多种形式做好规范性⽂件公开⼯作,⽅便公众查询,接受公众监督。
同时做到规范性⽂件均要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意见。
⼴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不断扩⼤规范性⽂件审查的公众参与度,提⾼了规范性⽂件审查的⽔平。
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政发[2013]10号
![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政发[2013]10号](https://img.taocdn.com/s3/m/daea754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b.png)
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政发〔2013〕1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现将《邵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6月4日邵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行政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含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审查。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以下简称备案审查机构)具体负责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工作,并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是指行政执法机关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下列行政执法决定:(一)劳动教养;(二)责令停产停业;(三)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四)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的罚款达到可以依法要求听证的数额或者没收相当于该数额的财物;(五)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六)听证实施行政许可;(七)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处理查封、扣押财物;(八)强制拆除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九)行政赔偿;(十)其他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重大权益的行政执法决定。
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研究

推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强调,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成效显著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在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构建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制度框架。
早期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范围主要限于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且在审查内容、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决定》出台后,各地各部门普遍印发了有关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动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一般只是在总体上提出宏观要求,缺少具体内容,以及如何落实的相关条款。
《纲要》印发前后,各地陆续出台规范性文件,逐步构建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框架。
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以省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法制审核的范围、内容和原则。
界定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范围。
《纲要》印发前后,各地出台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范围由最初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进一步扩大到了重大行政许可决定、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和重大行政强制决定。
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市卫生计生委的文件中,都是先规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整体范围,再逐条明确了具体范围。
对审核范围的规定既有定性的规定,也有定量的规定,主要以行政执法部门制定的审核制度为主。
省级政府一般用定性规定的方式限定审核范围,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浙江省;但也有例外,江西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条明确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重大行政许可决定、重大行政强制决定和重大行政征收决定的范围。
决策机构备案工作总结范文

决策机构备案工作总结范文
决策机构备案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决策机构备案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
总结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估。
首先,我们对决策机构备案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发现,决策
机构备案工作是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备案工作,我们才能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服务。
其次,我们对决策机构备案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我们发现,
目前备案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流程不够规范、信息不够完整、监督不够到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备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备案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认为,要加强备案工
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备案工作的制度和流程;要加强备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备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要加强备案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备案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备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这次总结和评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决策机构备案工作的重要性和
现实问题,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我们将按照总结和评估的要求,不断改进备案工作,提高备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服务而努力奋斗。
司法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司法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第一条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包括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重大行政许可等。
第三条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是指在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之前,在提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处理建议后,提请局会议(指局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重大案件审核会议)集体研究或局领导签发前,由备案审查科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核的活动。
必要时也可以邀请局法律顾问共同参与。
第四条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规定的重大行政处罚是指:(一)责令停业整顿或停止执业的;(二)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对机构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的;(三)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产的价值数额相当于第(二)项规定的;(四)经过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五)社会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六条本制度规定的重大行政许可是指:(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举行听证后作出决定的行政许可;(二)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并组织听证的行政许可;(S)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许可事项提出异议的;(四)经局主要负责人批准延长办理期限的行政许可。
第七条执法承办科室在送法制审核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审批表;(二)拟制的行政执法文书,相关事实、法律依据、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S)相关证据;(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八条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送审函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资格;(二)基本事实;(S)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执行裁量基准的情况;(四)调查取证情况;(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九条执法承办科室办理行政执法案件应当预留合理的法制审核时间。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范文

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范文一、概述在现代社会,行政许可备案制度是规范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保障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也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推行行政许可备案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行政许可备案制度的目的、原则、程序、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目的行政许可备案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管理。
通过备案制度,行政机关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和经营状况,监督和指导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推动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原则1.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许可备案的程序和要求应当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了解和查询备案信息,政府行政机关也应当及时公布备案结果。
2. 便民利民原则:行政许可备案的流程和办理要求应当简化和规范,减少市场主体的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方便企业和个人依法办理备案手续。
3. 法治原则:行政许可备案应当依法进行,依法确定备案条件和备案结果,确保备案制度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4. 风险管控原则:行政许可备案应当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建立健全备案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事故,保护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
四、程序1. 提出备案申请:市场主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行政机关提出备案申请,提交备案所需的材料和资料。
2. 材料审查:行政机关对备案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材料是否齐全、真实、合法。
若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市场主体进行补正或修改。
3. 审批决策:行政机关依法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批决策,根据备案条件和备案结果予以批准、不予批准或者要求补正。
4. 公告公示:行政机关对备案结果及时进行公告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可以进行监督和意见反馈。
5. 发放备案证书:行政机关根据批准的备案结果,发放备案证书或备案凭证,确认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和经营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问题的思考关于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问题的思考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其所确立的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制度、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制度、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制度、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制度等等,都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规范和重大改革,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和推进依法行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都具有重大意义。
保证行政许可法全面、正确地实施,并以此促进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国发[2003]23号)指出,要建立健全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要把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是否依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依法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检查,发现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则对建立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作了突出的强调。
省政府贯彻《纲要》的意见(皖政[2004]52号)又明确强调,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许可备案等制度,强化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建立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既是贯彻国家法律规定的需要,也是强化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需要。
建立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首先,必须对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对行政许可决定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予科学归纳。
但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需要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复杂,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许可决定种类繁多,难以分类,而且许可就因被许可人的申请而为,许可机关办理许可的程序各不相同,因此,要对许可决定进行精确的统计本身就比较困难,要在众多的许可决定中确定重大许可决定则更为困难。
笔者试结合行政许可清理工作的实际,对建立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进行粗浅的思考。
一、确定重大许可决定类别的原则确定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可以有很多方法,既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
在定量分析方面,可以通过对行政许可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分类进行精确统计,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确定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种类。
但定量分析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量的确定上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同一种类的许可决定数量多但不一定重大,数量少也不一定不重大。
因此,定量分析的方法不可能对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
根据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我们认为,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行政许可事项的特性中抽象出共性,比较简单可行,便于操作。
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认为符合以下特征的行政许可决定可以确定为重大行政许可决定:(一)许可标的的有限性。
许可标的的有限性,使得行政许可决定变得稀缺、重要。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数量限制是许可标的有限性的一个重要表征,行政许可法第12条2项规定的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的许可属于这类许可。
学理上称这类许可为“特许”。
特许在性质上是赋权行为,从功能上看,此类许可主要是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行政机关作出许可决定时,一般要向相对人收取一定费用,在数量上有特别限制,行政机关实施这类许可一般都有自由裁量权。
因为数量上的有限性,决定了特许只能为一定数量的申请人享有,并且特许一旦授予某一特定的相对人以后,其他个人和组织就失去了机会。
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现象比较严惩特许权的行使缺乏严格的程序限制。
同时,由于特许数量的有限性,在缺少程序制约情况下,特许成为某些行政机关“设租”、“寻租”谋取私利的渠道。
为此,行政许可法为这类许可设定了特别的程序,比如行政许可法第53条规定了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公平方式作出许可决定的程序,第57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许可决定的程序等。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许可、无线电频率配置、出租车经营许可、客运牌照许可、排污许可、公用事业经营许可等都属于这一类。
(二)许可事项的关联性。
许可事项涉及公共利益,或者直接涉及他人重大利益的,是具有关联性或重大影响的许可决定,行政机关作出该类许可时,必须对该许可所涉及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重大利益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否则,许可决定将不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或者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应当举行听证并根据听证结果作出许可决定的事项,具备本条所称的“关联性”而应列入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范围。
行政许可法对法定应当听证的事项采取了“遵从”规定的办法,对应由行政机关决定主动听证的事项采取留待单行法规定的办法。
除此之外,行政许可法还对行政机关应相对人的申请举行听证的事项作了规定,但对何谓“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的认定则留给行政机关较大的裁量空间。
从实际操作上看,多人同时竞争的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给予申请人行政许可将直接影响其相邻权人、竞争对手甚至消费者重大经济利益、重大环境利益的规划许可、建设用地许可等无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等,属于此类许可范围。
(三)许可程序的复杂性。
从程序上看,行政许可程序没有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之分,但从许可法的规定看,有一部分许可决定的内容和作出许可程序比较复杂,行政机关不能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许可决定。
比如,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2的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这类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因特别情况延期,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的例外,而且这些行政许可事项多是内容复杂、且涉及面较大的事项,因其程序上的复杂性可列入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范畴。
(四)许可依据的特殊性。
设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行政许可法对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及其相关许可事项作了明确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依法设定行政许可外,还特别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该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从立法的原意看,规章设定行政许可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相应来说,依据规章设定的临时性许可事项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因其依据的特殊性,而宜将此类行政许可决定纳入重大行政许可决定范畴。
(五)许可规定的例外性。
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从许可法的规定来看,收费是实施行政许可的特例,因此,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取费用的,可以作为行政许可决定的一种特例列入重大行政许可决定范畴。
但考虑到收取费用的行政许可事项可能较多,因此,在确定应予备案的许可决定在收费的标准和额度上可有一个原则的规定。
除依上述原则可以界定为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还有一类虽然本身不是行政许可决定,但与已经实施的许可决定的效力关系密切,实际上是对原许可决定的变更和撤销类的决定,也应列入。
比如,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9条规定,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示或者依据职权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第8条第2款规定的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的情形,以及行政许可法第21条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许可事项的,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行政许可的决定。
前一类实际上是行政许可决定的撤销或撤回,是一类(个)生效行政许可决定的效力的终结;后一类是某一类(个)行政许可决定的效力的全部终止。
相比来说,后一类决定更类似于一个抽象的行政行为。
因为这两类决定对已经实施的行政许可及其相对人影响巨大,因此,也可作为特殊情形列入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范畴。
二、重大许可决定的范围依据上述原则,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我们可以将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范围作如下列举:1、资源稀缺的许可决定: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待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的许可(12条2项);2、依照省级政府规章的规定实施的临时性的许可决定(15条);3、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行政机关认为应当经过听证程序作出的许可决定(46、47条);4、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事项,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延长办理期限的行政许可决定(42条2项);5、依法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的许可决定(53条);6、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取费用的行政许可决定(58条);7、报经国务院批准停止实施某种行政许可的决定(21条);8、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生效的许可决定的决定(8条2款),因涉及信赖保护原则问题,也可列入重大许可决定范畴;9、行政复议和诉讼中败诉的许可决定,也可作为应予备案的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其中,第7、8、9项是重大许可决定的特例,与原许可决定的实施直接相关,且事关重大,因此可以作为特殊情形列入需备案的许可决定的范畴。
三、重大许可决定备案工作的相关问题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认真履行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审查和监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