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结果报告

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土壤学实验结果汇总表

二、根据以上土壤学实验结果,分析这种土壤是否存在着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子?这种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状况如何?怎么进行合理地利用和改良?一:障碍因子分析

⑴由于试验中使用的土壤是重壤土,所以土壤质地粘重。这一性质将会使得土壤僵硬,紧实,耕行和透气性差,而其土壤胀缩性强。使得此类土壤中的水分流动循环不通畅,导致植物的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受阻。

⑵由于土壤是重壤土,所以有时会在土壤的B层出现粘层盘的现象,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黄棕壤虽有较高的粘粒含量,但缺少土壤颗粒间的胶结物质,因而土坡团聚体的水稳性差,遇水浸泡即分解。从团聚体中分散出的粘粒随水移动而堵塞持水孔隙,一亘土表干燥,就形成坚硬结壳,阻碍种子发芽和出苗。⑶试验中测得PH值得7.82,为碱性土壤,其盐基饱和度较高,不适合于某些作物的生长。

综上所述, 土壤质地为重壤土。此类土壤的细粒(尤其是黏粒)含量高而粗粒(砂粒、粗粉粒)含量极少,常呈紧实黏结的固相骨架。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甚为狭小,有大量非活性孔(被束缚水占据的孔隙)阻止毛管水移动,雨水和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易在犁底层或黏粒积聚层形成上层滞水,影响植物根

系下伸。

二:土壤的保水,供肥,通气状况

土壤的保水,供肥,通气状况:土壤吸湿水53.85g/kg,在保水方面是比较好的。土壤容重1.562g/kg和土壤孔隙度41.8%知道该土壤的通气状况及保水性是较好。但是实验中所用到的土种是出于被亚热带湿润地区的黄棕壤,属淋溶土纲,从吸湿水含量来看43.85g/kg来看土壤所处地带的水分条件是很好的,黄棕壤地区尽管不存在降水不足问题,但由于该土耕层浅薄,土壤有效持水性能差,蔬菜根系分布浅,生长期间仍存在水分不足问题。因此,改善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硬度,增加土表水分入渗和土壤蓄水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其有强烈的淋溶作用导致其BSP值偏低。但是有机质的含量为20g/kg是比较可观的,但是B层非常粘重的粘化层,导致其供肥状况一般,土壤中的丰富有机质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合理的利用和改良土壤的意见

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我国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但其质地粘重,养分贫瘠,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之该类土壤又多分布在起伏丘岗,绝大多数地区缺乏农田水利灌溉条件,一般农业产量水平不高,特别是粘磐层部位高的土壤、强漂型土壤以及一些受侵蚀的土壤,更是中低产土壤。怎样合理利用和改良该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⑴由于在土壤的B曾中有粘层盘的现象的,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则可利用深耕、深翻的方法,把两层土混合,以改良质地。应深耕深刨以破除之,反之砂砾底的土壤开辟为水田时,可以移开表土,再铺上一层黄泥加石灰,打实后成为人造塥以防止漏水漏肥,然后将表层土覆回。

⑵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

山地黄棕壤要恢复和发展适于当地经济林业生产,在引种经济林木时要注意它分布于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因土造林。在土层浅薄处,宜栽耐旱耐瘠的马尾松、刺槐、山杨等。土层厚、肥力好的地方,可大力发展

栎类、杉木以及油茶、油桐、漆树、竹茶、桑等经济林木、排水较差处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油料乌桕。

⑶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对于丘岗部位大面积分布的粘磐黄棕壤,因其质地粘重,水分物理性质不良,如容重大,孔隙度低,雨季滞水,旱季则保水供水能力差,是农林业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一般采取逐年加深耕层,重施有机肥、增施磷肥,使土壤逐渐熟化,或施用煤渣、炉灰和利用休闲季节炕地、熏土,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状况和耕作性能。

⑷忌用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

施用酸性和生理酸性化肥,会造成根际土壤潜性酸剧增。若长期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全耕层土壤潜性酸的大量回升。合理轮作红壤性稻田在多熟制条件下,冬季实行小麦、油莱、绿肥轮作不仅能发挥土壤增产潜力,一还能减轻土攘的酸化作用。选种耐故品种不同的大、小麦品种,其耐酸能力各异,应注意选育和引种耐碱高

产的优质品种。

⑸高度重视水土保持

坡度较大的山地,加之过去滥伐森林及不合理开垦,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一些地区的土壤肥力大为降低,特别在大别山区尤为严重。因此,应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首先应作好小流域规划,在那些土裸露、沟壑众多的地方,应选择速生和侧根发达的树种,营造护坡林(如马尾松、刺槐等)和沟底防冲林(如乌桕);在坡地上的茶、桑、果园,应采用等高种植、修筑梯田等方法,并结合绿肥覆盖,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达到林牧双丰收。在大面积受水源限制的地区,应当广泛开展旱作农业,旱地农田施用有机肥料,水的利用率可提高15%-55%,坡地等高耕作可比顺垄的水利用率提高30%,覆盖可提高20%-30%,翻压秸秆可提高14%等。除了通过灌溉增加水分输入、扩大循环外,还应调控土壤水,尽量减少非生产性损失,并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