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表
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表
土壤有机质是构成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的核心物质,也是土壤养分的储藏库。
其数量的消长反映出土壤肥力的水平。
一般说来当植物根系分布层土壤中易溶盐类含量达到0.1%时,植物的生长已受到伤害,达到0.2%时则影响较为明显,达到0.5%时,大部分植物就不能生长。
易溶性盐类对多数植物的危害程度大致顺序为MgCl2>Na2CO3 >NaHCO3 >NaCl2 >CaCl2 >MgSO4 >Na2SO4;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HCO3-达到0.08%,pH为7.7~9时已明显抑制植物,当达到0.1%~0.2%,pH值高达9以上时,则对植物产生致死作用。
Cl-含量达0.05-0.1%时,开始明显危害植物生长,达到0.4-0.8%时为致死浓度。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有效磷 速效钾 缓效钾 (mg/kg) (mg/kg) (mg/kg)
>40
>200
>500
20-40
150-200 400-500
10-20
100-150 300-400
5-10
50-100 200-300
3-5
30-50 100-200
<3
<30
<100
速效氮 mg/kg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30
0.2-1.0 0.5-1.0 5.0-15 0.15-0.2 4.5-10
1.0-1.8 1.0-3.0 15-30
0.2-0.3 10-20
>1.8
>3.0
>30
>0.3
>20
25-70
300-500 50-100 1.0-2.0
<25
<300
<50
>2.0
有效铜 有效锌 有效锰 有效钼 有效铁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0.1
<0.3
<1.0
<0.1
<2.5
0.1-0.2 0.3-0.5 1.0-5.0 0.1-0.15 2.5-4.5
中微量元
素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有效硅 有效硫 有效钙 有效镁 有效硼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230
>30
>1000
[农业]安徽省耕地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标准
安徽省耕地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标准一、常规分析方法养分等级划分标准为便于统一以及与以往测试数据进行纵向比较,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养分分级标准。
1、土壤有机质(g/kg)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2、土壤全氮(g/kg)土壤全氮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3、土壤碱解氮(mg/kg )土壤碱解氮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3、土壤速效磷(mg/kg )土壤速效磷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4、土壤速效钾(mg/kg )土壤速效钾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6、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mg/kg)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7、土壤有效中量元素分级 (mg/kg)土壤中量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划分5个等级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临界值及养分分级1、土壤活性有机质(g/kg)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2、土壤铵态氮(单位mg/L)土壤铵态氮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50mg/L3、土壤速效磷(单位mg/L)土壤速效磷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12mg/L4、土壤速效钾(单位mg/L)土壤速效磷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80mg/L5、土壤有效硼(单位mg/L)土壤有效硼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0.2mg/L6、土壤有效锌(单位mg/L)土壤有效锌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2mg/L7、土壤有效铜(单位mg/L)土壤有效铜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1mg/L8、土壤有效铁(单位mg/L)土壤有效铁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10mg/L9、土壤有效锰(单位mg/L)土壤有效锰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5mg/L10、土壤有效硫(单位mg/L)土壤有效硫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12mg/L11、土壤有效钙(单位mg/L)土壤有效钙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400mg/L12、土壤有效镁(单位mg/L)土壤有效镁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临界值为120mg/L。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可以帮助农民、研究人员和农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土壤管理建议。
下面是一个包含最全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1.土壤全氮土壤全氮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氮含量。
根据土壤全氮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氮土壤:全氮含量大于1.6%-中等氮土壤:全氮含量在1.0%至1.6%之间-中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在0.6%至1.0%之间-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在0.2%至0.6%之间-极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小于0.2%2.土壤全磷土壤全磷是另一个重要的养分指标。
土壤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磷含量。
根据土壤全磷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磷土壤:全磷含量大于0.4%-中等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2%至0.4%之间-中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1%至0.2%之间-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05%至0.1%之间-极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小于0.05%3.土壤全钾土壤全钾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钾含量。
根据土壤全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钾土壤:全钾含量大于6g/kg- 中等钾土壤:全钾含量在3g/kg至6g/kg之间- 中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在1g/kg至3g/kg之间- 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在0.5g/kg至1g/kg之间- 极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小于0.5g/kg4. 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可溶钾含量。
根据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大于250mg/kg- 中等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150mg/kg至250mg/kg之间- 中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100mg/kg至150mg/kg之间- 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50mg/kg至100mg/kg之间- 极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小于50mg/kg5.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酸性土壤:pH小于5.5-中等酸性土壤:pH在5.5至6.5之间-中性土壤:pH在6.5至7.5之间-碱性土壤:pH大于7.5以上是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网站发布内容)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氯(Cl)等16种。
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注: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mg/kg)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mg/kg)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土)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土壤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星不同。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对照或若参考这个标准,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索。
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钼(Mo)、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
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室的C、H、O、S及微量元索,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三、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1、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和速效钾(K)共4个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注:各指标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例如有机质“高”等级中,“25-20”表示“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25的区间值”,其他类同。
2、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权重根据北京市土壤养分特点和各养分指标在土壤肥力构成中的贡献,参考历史资料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北京市土壤养分各参评指标权重值(表2)。
3、土壤综合养分指数计算计算每个评价地块的养分综合指数,采用加法模型:I=∑F i×W i (i=1,2,3,……,n),式中:I代表地块养分综合指数,F i =第i个指标评分值,W i=第i个指标的权重。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制定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以便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的需要。
一、氮素。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土壤中全氮含量,可以将土壤氮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氮素含量在2%以上,适中级别为1%~2%,不足级别则低于1%。
二、磷素。
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全磷含量,可以将土壤磷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磷素含量在0.3%以上,适中级别为0.1%~0.3%,不足级别则低于0.1%。
三、钾素。
钾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全钾含量,可以将土壤钾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钾素含量在2%以上,适中级别为1%~2%,不足级别则低于1%。
四、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将土壤有机质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别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中级别为2%~3%,低级别则低于2%。
五、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将土壤微量元素分为充足、适中、不足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在标准范围内,适中级别为接近标准范围,不足级别则低于标准范围。
综上所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于科学合理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为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土壤中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对土壤养分进行科学的分级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一、氮素。
氮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根据土壤氮素含量的不同,可将土壤氮素分为充足、适中和缺乏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氮素含量高,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适中级别的土壤氮素含量适中,能够满足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求,缺乏级别的土壤氮素含量低,不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二、磷素。
磷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根系生长和开花结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土壤磷素含量的不同,可将土壤磷素分为充足、适中和缺乏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磷素含量高,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适中级别的土壤磷素含量适中,能够满足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求,缺乏级别的土壤磷素含量低,不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三、钾素。
钾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对植物的抗病性、抗逆性和品质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的不同,可将土壤钾素分为充足、适中和缺乏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钾素含量高,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适中级别的土壤钾素含量适中,能够满足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求,缺乏级别的土壤钾素含量低,不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四、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铁、锰、锌、铜等。
根据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将土壤微量元素分为充足、适中和缺乏三个级别。
充足级别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高,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适中级别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适中,能够满足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求,缺乏级别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低,不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总结,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是对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行科学评价和划分的依据,它能够为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对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级,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
四级
0.4-0.6
五级
0.2-0.4
六级
<0.2
全钾
(g/kg)
一级(很高)
>25
二级(高)
20-25
三级(中上)
15-20
四级(中下)
10-15
五级(低)
5-10
六级(很低)
<5
碱解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kg)
一级
>150
二级
120-150
三级
90-120
四级
60-90
五级
30-60
六级
<30
有效磷
名称
铵态氮mg/kg
有效磷mg/k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调整后土壤
11.34
11.96
12.25
11.85
10.17
10.56
10.51
10.41
原始土壤长草01上
8.93
9.11
9.12
9.05
25.45
25.4
25.24
25.36
原始土壤长草01下
5.64
5.68
5.71
5.68
13.14
12.86
12.56
12.85
原始土壤不长草02
5.67
5.92
6.14
5.91
23.44
22.44
22.4
22.76
速效钾mg/k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30.92
32.32
31
31.41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1 / 2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是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供给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和施肥方案,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一、主要养分指标1.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等级。
2.全氮含量:全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合理的氮素含量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全氮含量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3.全磷含量:磷是植物所需的关键元素,对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植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全磷含量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之一4.全钾含量: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调节和代谢。
全钾含量可以评价土壤中钾的供给状况,从而判断土壤肥力等级。
5.有效态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主要以离子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这些养分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含量。
二、次要养分指标1.全硫含量:硫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次要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全硫含量也需要考虑。
2.全微量元素含量: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可以考虑土壤中全微量元素的含量,如铁、锰、锌、铜等。
以上是一个参考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通过对土壤养分分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土壤中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和有机物质的总和,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壤养分的水平,制定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土壤养分水平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一、氮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全氮含量在0.15%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全氮含量在0.10%-0.15%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全氮含量在0.10%以下。
二、磷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在0.20%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在0.15%-0.20%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在0.15%以下。
三、钾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在1.00%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在0.60%-1.00%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在0.60%以下。
四、有机质。
1. 优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0%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3.00%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以下。
五、微量元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衡,无缺乏症状。
2. 中等土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出现轻微缺乏症状。
3. 低质土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严重不平衡,出现明显缺乏症状。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避免盲目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应注重土壤养分的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之,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重要性,科学施肥,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指导施肥工作的开展。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有机质: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
全氮:指土壤中含有全部氮素的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碱解氮: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氮部分。
速效磷:指土壤中能迅速释放供作物吸收的磷素。
速效钾:指土壤中能迅速释放供作物吸收的钾素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同一养分指标,所使用测定方法不一致,得出的结果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所以每一样分的测定指标需要标注测定方法,以方便进行比较。
土壤养分等级高的,一般可以不施肥或少施肥,在一定时间内也能维持高产。
土壤养分等级中等的,要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合理施肥,才能增产。
土壤养分等级低的,一般施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由于不同作物所需养分不同和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性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来说,确定土境养分等级的具体指标也有差异。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容重
分级 过松 适宜 偏紧 紧实 过紧实 坚实
容重(g/cm3) <1.00 1.00-1.25 1.25-1.35 1.35-1.45 1.45-1.55 >1.55
CEC
养分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有效硫 (mg/kg) >30 16-30 <16
有效磷 (mg/kg) >40 20-40 10-20 5-10 3-5 <3 有效硼 (mg/kg) <0.2 0.2-0.5 0.5-1.0 1.0-2.0 >2.0
中微量分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有效硅 (mg/kg) >230 115-230 70-115 25-70 <25
速效钾 (mg/kg)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30-50 <30 有效铜 (mg/kg) <0.1 0.1-0.2 0.2-1.0 1.0-1.8 >1.8
缓效钾 (mg/kg) >500 400-500 300-400 200-300 100-200 <100 有效锌 (mg/kg) <0.3 0.3-0.5 0.5-1.0 1.0-3.0 >3.0 有效锰 (mg/kg) <1.0 1.0-5.0 5.0-15 15-30 >30 有效钼 (mg/kg) <0.1 0.1-0.15 0.15-0.2 0.2-0.3 >0.3 有效铁 (mg/kg) <2.5 2.5-4.5 4.5-10 10-20 >20
酸碱度
分级标准 分级 强酸 酸性 微酸 中性 碱性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中微量元 素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 酸碱度 分级 强酸 酸性 微酸 中性 碱性 pH值 <4.5 4.5-5.5 5.5-6.5 6.5-7.5 >7.5 有机质 全氮 (g/kg) (g/kg) >40 30-40 20-30 10-20 6-10 <6 有效硅 (mg/kg) >230 115-230 70-115 25-70 <25 >2 1.5-2 1-1.5 0.75-1 0.5-0.75 <0.5 有效硫 (mg/kg) >30 16-30 <16 有效磷 速效钾 缓效钾 (mg/kg) (mg/kg) (mg/kg) >40 20-40 10-20 5-10 3-5 <3 有效钙 (mg/kg) >1000 700-1000 500-700 300-500 <300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30-50 <30 有效镁 (mg/kg) >300 200-300 100-200 50-100 <50 >500 400-500 300-400 200-300 100-200 <100 有效硼 (mg/kg) <0.2 0.2-0.5 0.5-1.0 1.0-2.0 >2.0 速效氮 mg/kg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30 有效铜 (mg/kg) <0.1 0.1-0.2 0.2-1.0 1.0-1.8 >1.8 有效锌 (mg/kg) <0.3 0.3-0.5 0.5-1.0 1.0-3.0 >3.0 有效锰 (mg/kg) <1.0 1.0-5.0 5.0-15 15-30 >30 有效钼 (mg/kg) <0.1 0.1-0.15 0.15-0.2 0.2-0.3 >0.3 有效铁 (mg/kg) <2.5 2.5-4.5 4.5-10 10-20 >20 容重 分级 过松 适宜 偏紧 紧实 过紧实 坚实 容重(g/cm3) <1.00 1.00-1.25 1.25-1.35 1.35-1.45 1.45-1.55 >1.55 CEC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CEC(cmol/kg) >20.0 15.4-20.0 10.5-15.4 6.2-10.5 <6.2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和有效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对于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壤养分的含量和有效性,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管理,以实现最佳的农田生产效益。
一、氮素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低于0.08%。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在0.08%~0.15%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高于0.15%。
二、磷素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低于0.02%。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在0.02%~0.04%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高于0.04%。
三、钾素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低于0.2%。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在0.2%~0.5%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高于0.5%。
四、有机质含量。
1. 低含量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1%。
2. 中等含量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1%~3%之间。
3. 高含量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于3%。
五、PH值。
1. 酸性土壤,土壤PH值低于6.5。
2. 中性土壤,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3. 碱性土壤,土壤PH值高于7.5。
六、微量元素含量。
1. 缺乏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农作物生长的最低需求标准。
2. 充足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3. 过量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农作物生长的最高需求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对于不同等级的土壤,可以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如低含量土壤可以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料,中等含量土壤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高含量土壤则需注意避免养分过剩。
同时,针对土壤PH值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理和补充,以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是农田管理和施肥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养分评价和管理,对于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是评价土壤肥力优劣的重要依据,合理的分级标准有助于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下面将介绍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氮素含量分级标准。
1. 低氮土壤,土壤全氮含量<0.1%。
低氮土壤通常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中氮土壤,土壤全氮含量0.1%-0.2%。
中氮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在高产区需适量施用氮肥。
3. 高氮土壤,土壤全氮含量>0.2%。
高氮土壤容易导致农作物生长过旺,茎叶过长,易发生倒伏和病虫害,需适量减氮施肥。
二、磷素含量分级标准。
1. 低磷土壤,速效磷含量<5mg/kg。
低磷土壤会导致作物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中磷土壤,速效磷含量5-15mg/kg。
中磷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在高产区需适量施用磷肥。
3. 高磷土壤,速效磷含量>15mg/kg。
高磷土壤容易导致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氮、钾等其他养分的吸收,需适量减磷施肥。
三、钾素含量分级标准。
1. 低钾土壤,速效钾含量<80mg/kg。
低钾土壤会导致作物抗病能力下降,易发生倒伏和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中钾土壤,速效钾含量80-200mg/kg。
中钾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在高产区需适量施用钾肥。
3. 高钾土壤,速效钾含量>200mg/kg。
高钾土壤容易导致作物茎叶过旺,易发生倒伏和病虫害,需适量减钾施肥。
综上所述,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对于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施肥方案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结合作物品种、生长期、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