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车间流程图

合集下载

尿素工艺流程图

尿素工艺流程图

尿素工艺流程图
尿素工艺是一种制备尿素的化学工程过程。

下面是一个简洁的尿素工艺流程图的描述,其中包括主要步骤和反应条件。

尿素工艺流程图
1. 吸收剂制备
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从化合物气体进料中分离出来。

氨气先通过冷凝器冷却,然后通过压缩机加压。

二氧化碳通过压缩机进一步压缩。

2. 合成反应
吸收剂和尿素制备物的反应在压力脱除过程中进行,其中合成反应采用尿素合成反应器。

在合成反应器中,通过加热吸收剂混合物至一个特定温度,以促进反应。

3. 真空脱除
合成反应后,产生的混合物进入真空脱除装置。

通过降低压力,将未反应的氨气和其他轻质组分从反应物中除去。

4. 还原反应
从真空脱除装置中得到的尿素混合物进入还原反应器。

在还原反应器中,使用脱水剂,如甲醇(CH3OH),对尿素进行脱水反应。

5. 结晶
还原反应得到的尿素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来促进结晶。

结晶过
程中,尿素分离出来,并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得到尿素晶体。

6. 精制
结晶得到的尿素晶体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

然后经过干燥,将尿素晶体转化为尿素颗粒。

7. 包装和储存
精制后的尿素颗粒通过包装装入袋子或容器中,并存放在干
燥的仓库中,等待出厂或运输。

该工艺流程图简要描述了从吸收剂制备到尿素包装和储存的主要步骤。

这是一种典型的尿素工艺流程,具体的条件和设备设计可能会根据不同工厂的要求有所变化。

尿素合成的工艺流程图

尿素合成的工艺流程图

尿素合成的工艺流程图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在世界上广泛应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尿素合成工艺流程。

尿素合成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前处理、合成、分离和精制四个步骤。

首先是前处理步骤。

尿素的合成原料主要是氨气和二氧化碳。

这些原料首先需要经过预处理。

氨气经过压缩,然后进入氨分解器,通过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将氨分解成更高浓度的氢气和氮气。

二氧化碳经过压缩和过滤等处理,确保其纯度。

接下来是合成步骤。

高浓度的氢气和氮气进入一个双反应器系统。

其中一个反应器温度控制在170-190℃左右,另一个反应器控制在190-210℃。

在这两个反应器中,氢气和氮气与还原铁催化剂反应生成氨气,然后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反应器系统内部的摆动泵将反应物和产物分别输送至两个反应器,以保证高效反应。

然后是分离步骤。

合成产物中除了尿素,还有一些杂质物质。

分离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这些杂质,使尿素纯度达到要求。

首先,将合成产物经过冷却,使其凝结成固态尿素颗粒。

然后通过气流来除去固态尿素表面的杂质和水分。

接下来通过真空器将尿素颗粒中的杂质进一步净化并除去残留的气体。

最后,尿素颗粒通过输送带进入鱼鳞式分离机,将尿素颗粒和杂质物分离。

最后是精制步骤。

经过前面的处理,尿素已经达到一定的纯度。

但为了使尿素符合特定的产品标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制。

这一步主要包括晶体分离和干燥。

晶体分离通过溶解尿素晶体并使其再结晶,将其中的杂质物质分离出来。

干燥过程则通过加热和真空抽取的方式,去除尿素中的水分,使其达到合格的含水率。

以上便是尿素合成的常见工艺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同时,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PPT 48张)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PPT 48张)

1、原料NH3和CO2的压缩
空 气
蒸 汽
化肥厂尿素车间
1、原料NH3和CO2的压缩
原料二氧化碳由合成车间送来,经二氧化碳压缩机组 压缩后送入加热器E106A、E106B加热,经脱氢反应器 R101脱氢、冷却器E107冷却后分为两路:一路由电磁阀 XV-2102控制进入汽提塔201-C底部;另一路由调节阀 FIC-3201控制进入中压CO2气提塔C502底部。脱氢后的 CO2中氢、氧含量由AIC1202指示。 CO2加热器E106A壳侧采用高压甲铵洗涤器203C来的 高压密闭水进行加热,由HIC1202控制加热器E106A出口 CO2温度,出口进入一段蒸发加热器E411A壳侧;CO2加 热器E106B采用2.4Mpa抽汽,由TIC1202控制CO2加热器 E106B出口进入脱氢反应器R101的CO2温度,加热后蒸汽 进入闪蒸槽904F;CO2冷却器E107壳侧采用中压甲铵冷 凝器E503来的中压密闭水进行冷却,由HIC1201控制冷 却后的CO2温度。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
化肥厂尿素车间

一、装置简介

二、生产方法及反应机理
三、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
化肥厂尿素车间
一、装置简介
尿素装置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荷兰斯塔米卡帮 公司引进的CO2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于1976年建成投 产。其以合成氨车间来的液NH3和CO2为原料,原设计日 产尿素1620吨。2005年,通过引进荷兰Stamicarbon 公司的并联中压技术对装置进行50%扩能改造,改造
303-F
HIC7201 702C
R-101
LIC2101 LIC3201 FIC3201 LIC3202
C-322
LIC3302 E-322 LIC3301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DOC189页)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DOC189页)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目录目录 (1)第一章尿素车间操作法 (6)第一节八大制度 (6)第二节安全常识 (10)第三节几种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 (10)第四节防毒和急救 (11)第五节化工岗位安全技术通则 (12)第六节主控岗位责任制及技术操作规程 (12)第七节尿素主要工艺指标 (15)第八节原始开车 (18)第九节紧急停车及事故处理 (27)第十节不正常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29)第十一节尿素系统各种安全阀 (32)第十二节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 (33)压缩本体吹扫方案 (34)第二章 CO2第一节概述 (34)第二节质量要求 (34)第三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34)第四节吹扫程序 (34)第五节脱硫槽系统吹扫 (36)第六节安全注意事项 (37)第七节冷却水系统冲洗及试车运行 (37)第八节循环润滑油路冲洗及试运行 (38)第九节原始开车 (38)第十节注油系统的试运行 (40)第十一节试车步骤如下 (41)第十二节负荷试车 (41)第十三节负荷试运转 (42)第十四节负荷试车检查项目 (42)第三章高压合成系统及氨系统吹扫方案 (44)第一节吹除的目的 (44)第二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44)第三节吹扫的质量要求 (44)第四节吹扫的注意事项目 (44)第五节吹除具体步骤 (45)第六节人员配备 (51)第四章尿素装置蒸汽管网吹扫方案 (53)第一节吹扫的目的 (53)第二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53)第三节吹扫的质量要求 (53)第四节吹扫程序 (54)第五节安全及注意事项 (58)第六节人员配备 (59)第五章低压、蒸发系统吹扫方案 (60)第一节吹扫的目的 (60)第二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60)第三节吹扫原则要求 (60)第四节吹除介质及来源 (61)第五节吹除合格标准 (61)第六节吹除的具体步骤 (61)第七节人员配备 (65)第六章解吸、水解系统吹除方案 (66)第一节吹除的目的 (66)第二节吹除应具备的条件 (66)第三节吹除的质量要求 (66)第四节吹除步骤 (67)第五节吹除合格标准 (70)第六节人员配备 (70)第七章尿素系统吹扫方案 (71)第一节吹扫目的 (71)第二节吹扫应具备的要求 (71)第三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71)第四节吹扫步骤 (71)第五节吹扫质量标准及检查 (73)第六节人员配备 (73)第八章蒸发系统清洗方案 (74)第一节清洗准备工作 (74)第二节清洗步骤 (74)第三节加盲板 (74)第九章解吸、水解系统管线冲洗方案 (76)第一节冲洗的目的 (76)第二节冲洗应具备的条件 (76)第三节冲洗的质量要求 (76)第四节冲洗步骤 (76)第五节安全及注意事项 (80)第六节人员配备 (81)第十章高调水、低调水系统清洗方案 (82)第一节清洗的目的 (82)第二节清洗应具备的条件 (82)第三节清洗的质量要求 (82)第四节清洗步骤 (82)第五节工器具和材料 (85)第十一章循环冷却水冲洗方案 (87)第一节冲洗的目的 (87)第二节应具备的条件 (87)第三节冲洗的质量要求 (87)第四节冲洗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87)第五节冲洗步骤 (88)压缩机组循环冷却水冲洗步骤 (90)第六节 CO2第七节安全注意事项 (91)第八节工器具和材料 (91)第十二章高压系统气密性试验 (92)第一节气密性试验的目的 (92)第二节应具备的条件 (92)第三节气密性试验的质量要求 (92)第四节试压步骤 (92)第五节调节阀一览表 (94)第六节人员配备 (94)第十三章低压、解吸气密性试验 (95)第一节具体步骤 (95)第二节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96)第三节工器具和材料 (96)第四节人员配备 (97)第十四章蒸发真空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98)第一节方案范围 (98)第二节应具备的条件 (98)第三节具体步骤 (98)第四节蒸发真空度试验 (99)第五节工器具及材料 (99)第六节人员配备 (99)第十五章水解系统气密性试验方案 (100)第一节气密性试验目的 (100)第二节操作步骤 (100)第十六章高压系统冷态试压程序 (101)第一节冷态试压的目的 (101)第二节冷态试压应具备的条件 (101)第三节冷态试压后的质量要求 (101)第四节冷态试压的步骤 (101)第五节调节阀一览表 (103)第六节人员配备 (103)第七节工器具和材料 (103)第十七章高压系统热态试压程序 (104)第一节热态试压的目的 (104)第二节热态试压的质量要求 (104)第三节热态试压应具备的条件 (104)第四节热态试压的程序 (104)第五节工器具及材料 (106)第六节人员配备 (106)第十八章高压泵的单体试车方案 (107)第一节准备工作 (107)第二节高压NH泵的试运转 (108)3第三节甲铵泵的单体试车方案 (109)第四节离心泵的试车方案 (109)第五节试泵运转 (109)第十九章尿素系统水联动试车方案 (111)第一节水联动试车目的 (111)第二节水联动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111)第三节水联动试车的质量要求 (111)第四节水联动试车程序 (112)第五节安全注意事项 (116)第六节人员配备 (117)第二十章尿素系统原始开车方案 (118)第一节安全注意事项 (118)第二节原始开车 (119)第三节正常操作 (129)第四节岗位停车 (130)第五节紧急停车及事故处理 (134)第二十一章泵房岗位原始开车 (136)第一节开车前准备工作 (136)第二节正常操作 (136)第二十二章巡检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138)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38)第二节原始开车 (139)第三节紧急停车及事故处理 (143)第二十三章蒸发岗位操作规程 (144)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44)第二节工艺流程 (144)第三节工艺指标 (145)第四节蒸发系统开车 (146)第五节不正常原因及处理方法 (149)第二十四章泵房岗位操作规程 (150)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50)第二节工艺流程 (150)第三节工艺指标 (151)第四节正常开车:(液NH3泵开车) (152)第五节甲铵泵开车 (152)第六节离心泵的操作 (153)第七节正常操作 (154)第八节紧急停车 (154)第九节不正常现象处理 (155)第二十五章循环水岗位操作规程 (159)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59)第二节工艺流程 (159)第三节正常工艺指标 (160)第四节正常开停车步骤 (160)第四节循环水泵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60)压缩机操作规程 (162)第二十六章 CO2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62)第二节工艺流程简述 (162)第三节工艺指标 (163)第四节正常开停车、倒车及紧停规程 (164)第五节不正常事故和处理 (166)第二十七章空压机操作规程 (168)第一节首次启动前的要求 (168)第二节首次启动 (169)第三节机组正常启动 (169)第四节机组工作运行 (169)第五节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水冷机组) (169)第六节停机 (170)第七节故障及修理方法表 (171)第二十八章本装置各设备及基本参数介绍 (174)第一节压缩系统 (174)第二节高压系统 (175)第三节中、低压系统 (176)第四节蒸发系统 (177)第五节解吸、水解系统 (178)第六节蒸汽及冷凝液系统 (179)第七节尿素泵类 (180)第八节包装机组 (181)第二十九章尿素所有泵用油一览表 (182)第一章尿素车间操作法第一节八大制度A、岗位责任制:1、岗位操作人员受本班班长领导,上级有关操作指示,通过班长下达到岗位,对于违章指示,并越级上报。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doc 182页)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doc 182页)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doc 182页)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目录目录 (2)第一章尿素车间操作法 (7)第一节八大制度 (7)第二节安全常识 (11)第三节几种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 (11)第四节防毒和急救 (12)第五节化工岗位安全技术通则 (13)第六节主控岗位责任制及技术操作规程 (13)第七节尿素主要工艺指标 (16)第八节原始开车 (19)第九节紧急停车及事故处理 (28)第十节不正常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30)第十一节尿素系统各种安全阀 (33)第十二节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 (34)压缩本体吹扫方案 (35)第二章 CO2第一节概述 (35)第二节质量要求 (35)第三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35)第四节吹扫程序 (35)第五节脱硫槽系统吹扫 (37)第六节安全注意事项 (38)第七节冷却水系统冲洗及试车运行 (38)第八节循环润滑油路冲洗及试运行 (39)第九节原始开车 (39)第十节注油系统的试运行 (41)第十一节试车步骤如下 (42)第十二节负荷试车 (42)第十三节负荷试运转 (43)第十四节负荷试车检查项目 (44)第三章高压合成系统及氨系统吹扫方案 (45)第一节吹除的目的 (45)第二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45)第三节吹扫的质量要求 (45)第四节吹扫的注意事项目 (45)第五节吹除具体步骤 (46)第六节人员配备 (52)第四章尿素装置蒸汽管网吹扫方案 (54)第一节吹扫的目的 (54)第二节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54)第三节吹扫的质量要求 (54)第四节吹扫程序 (55)第五节安全及注意事项 (59)第四节冲洗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88)第五节冲洗步骤 (89)压缩机组循环冷却水冲洗步骤 (91)第六节 CO2第七节安全注意事项 (92)第八节工器具和材料 (92)第十二章高压系统气密性试验 (93)第一节气密性试验的目的 (93)第二节应具备的条件 (93)第三节气密性试验的质量要求 (93)第四节试压步骤 (93)第五节调节阀一览表 (95)第六节人员配备 (95)第十三章低压、解吸气密性试验 (96)第一节具体步骤 (96)第二节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97)第三节工器具和材料 (97)第四节人员配备 (98)第十四章蒸发真空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99)第一节方案范围 (99)第二节应具备的条件 (99)第三节具体步骤 (99)第四节蒸发真空度试验 (100)第五节工器具及材料 (100)第六节人员配备 (100)第十五章水解系统气密性试验方案 (101)第一节气密性试验目的 (101)第二节操作步骤 (101)第十六章高压系统冷态试压程序 (102)第一节冷态试压的目的 (102)第二节冷态试压应具备的条件 (102)第三节冷态试压后的质量要求 (102)第四节冷态试压的步骤 (102)第五节调节阀一览表 (104)第六节人员配备 (104)第七节工器具和材料 (104)第十七章高压系统热态试压程序 (105)第一节热态试压的目的 (105)第二节热态试压的质量要求 (105)第三节热态试压应具备的条件 (105)第四节热态试压的程序 (105)第五节工器具及材料 (107)第六节人员配备 (107)第十八章高压泵的单体试车方案 (108)第一节准备工作 (108)第二节高压NH泵的试运转 (109)3第三节甲铵泵的单体试车方案 (110)第四节离心泵的试车方案 (110)第五节试泵运转 (110)第十九章尿素系统水联动试车方案 (112)第一节水联动试车目的 (112)第二节水联动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112)第三节水联动试车的质量要求 (112)第四节水联动试车程序 (113)第五节安全注意事项 (117)第六节人员配备 (118)第二十章尿素系统原始开车方案 (119)第一节安全注意事项 (119)第二节原始开车 (120)第三节正常操作 (130)第四节岗位停车 (131)第五节紧急停车及事故处理 (135)第二十一章泵房岗位原始开车 (137)第一节开车前准备工作 (137)第二节正常操作 (137)第二十二章巡检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139)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39)第二节原始开车 (140)第三节紧急停车及事故处理 (144)第二十三章蒸发岗位操作规程 (145)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45)第二节工艺流程 (145)第三节工艺指标 (146)第四节蒸发系统开车 (147)第五节不正常原因及处理方法 (150)第二十四章泵房岗位操作规程 (151)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51)第二节工艺流程 (151)第三节工艺指标 (152)第四节正常开车:(液NH3泵开车) (153)第五节甲铵泵开车 (153)第六节离心泵的操作 (154)第七节正常操作 (155)第八节紧急停车 (155)第九节不正常现象处理 (156)第二十五章循环水岗位操作规程 (160)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60)第二节工艺流程 (160)第三节正常工艺指标 (161)第四节正常开停车步骤 (161)第四节循环水泵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61)压缩机操作规程 (163)第二十六章 CO2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163)第二节工艺流程简述 (163)第三节工艺指标 (164)第四节正常开停车、倒车及紧停规程 (165)第五节不正常事故和处理 (167)第二十七章空压机操作规程 (169)第一节首次启动前的要求 (169)第二节首次启动 (170)第三节机组正常启动 (170)第四节机组工作运行 (170)第五节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水冷机组) (170)第六节停机 (171)第七节故障及修理方法表 (172)第二十八章本装置各设备及基本参数介绍 (175)第一节压缩系统 (175)第二节高压系统 (176)第三节中、低压系统 (177)第四节蒸发系统 (178)第五节解吸、水解系统 (179)第六节蒸汽及冷凝液系统 (180)第七节尿素泵类 (181)第八节包装机组 (182)第二十九章尿素所有泵用油一览表 (183)第一章尿素车间操作法第一节八大制度A、岗位责任制:1、岗位操作人员受本班班长领导,上级有关操作指示,通过班长下达到岗位,对于违章指示,并越级上报。

尿素工艺流程课件

尿素工艺流程课件

煤炭合成法是利用煤炭高温裂 解产生合成气,然后通过氨合
成反应生成尿素。
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 和工艺条件的不同。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原 料气制备、合成、分离、提纯、造粒和包装。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具体流程如下
1. 原料气制备:将天然气或煤炭裂解产生合成气,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后续合成反 应。
高温水制备与运输
高温水制备需使用专门设备,运输需使用专门管道或水桶。
尿素合成塔及反
03
机理
尿素合成塔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要点一
尿素合成塔的构造
要点二
尿素合成塔的工作原理
尿素合成塔通常由反应室、冷却器、分离器、循环泵和输 送泵等组成。反应室是核心部分,用于完成尿素的合成反 应。冷却器用于降低反应温度,分离器则用于分离反应产 物。循环泵用于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循环至反应室, 输送泵则将合成的尿素输送到下游工序。
品质量的影响。
03
发展趋势
尿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将
有助于提高尿素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
市场竞争力。
THANKS.
尿素分子式中含有一个氨基和 一个羰基,因此它是一种二元 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适用于 各种土壤和作物,广泛应用于 农业生产。
尿素的生产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04
尿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天然气合成法和煤炭合成法。
天然气合成法是利用天然气高 温裂解产生合成气,然后通过
氨合成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合成塔的工作原理是高压、高温条件下,将氨和二氧 化碳反应生成尿素。首先,将氨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送 入反应室,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反应生成的尿素和未 反应的氨、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经过冷却器降温后进入分 离器。在分离器中,水和尿素分离,水通过循环泵返回反 应室继续参与反应,而尿素则通过输送泵送至下游工序。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

尿素车间操作法及操作规程

启动设备: 按照操作规 程启动设备, 确保设备运 行正常,无
异常情况
监控生产: 监控生产过 程,确保产 品质 度、压力、 流量等,以 便后续分析
和改进
正常操作规程
检查设备: 确保设备 处于良好 状态
准备原料: 确保原料 充足且符 合要求
尿素车间操作法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规程的修订 与完善
操作规程
操作要点及注意 事项
工艺流程及设备介绍
工艺流程:原料 准备、反应、分 离、干燥、包装 等步骤
设备介绍:反应 器、分离器、干 燥器、包装机等 设备
操作要点:控制 反应温度、压力、 时间等参数
安全注意事项: 防止泄漏、爆炸 等事故发生
原料及产品性质
启动设备: 按照操作 手册启动 设备
监控生产: 监控生产 过程,确 保产品质 量和产量
维护设备: 定期维护 设备,确 保设备正 常运行
记录数据: 记录生产 过程中的 关键数据, 以便分析 改进
停车操作规程
停车前准备:检 查设备运行情况, 确保安全
停车步骤:按照 操作手册逐步关 闭设备
停车后检查:检 查设备是否完全 停止,是否有异 常情况
尿素结晶:调整温度、压力和流量,确保尿素溶液浓度和纯度 设备故障:及时停机检查,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操作失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 安全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确保操作安全
操作规程的修订
修订目的:确保操作规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修订依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定等 修订流程:制定修订计划、收集修订意见、组织修订会议、形成修订 方案、审核修订方案、发布修订方案 修订内容:操作步骤、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设备维护保养等

尿素生产工艺 图文详解

尿素生产工艺 图文详解

尿素生产工艺图文详解1性质:尿素:学名为碳酰二胺,分子式为CO(NH2)2,相对分子量为60.06。

因最早由人类及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发现,故称为尿素。

纯净的尿素为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或棱柱状的晶体,含氮量46.6%,工业尿素因含有杂质而呈白色或浅黄色。

尿素的熔点在常压下为132.6℃,超过熔点则分解。

尿素较易吸湿,其吸湿性次于硝酸铵而大于硫酸铵,故包装、贮存要注意防潮。

尿素易容于水和液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尿素还能容于一些有机溶剂,如甲醇、苯等。

2用途:尿素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作肥料,而且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以及哺乳动物的饲料。

2.1尿素是目前使用的固体氮肥含氮量最高的化肥;2.2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尿素可用来制取高聚物合成材料,尿素甲醛树脂可用于生产塑料漆料和胶合剂等;在医药工业中,尿素可作为生产利尿剂、镇静剂、止痛剂等的原料。

此外,在石油、纺织、纤维素、造纸、炸药、制革、染料和选矿等生产中也要尿素;2.3尿素可用作牛、羊等动物的辅助饲料,哺乳动物胃中的微生物将尿素的胺态氮转变为蛋白质,使肉、奶增产。

但作为饲料的尿素规格和用法有特殊的要求,不能乱用。

3原料来源:生产尿素的原料主要是液氨和二氧化碳气体,液氨是合成氨厂的主要产品,二氧化碳气体是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的副产品。

合成尿素用的液氨要求纯度高于99.5%,油含量小于10PPm,水和惰性气体小于0.5%并不含催化剂粉、铁锈等固体杂质。

要求二氧化碳的纯度大于98.5%,硫化物含量低于15mg/Nm3。

4生产方法:水溶液全循环法.5生产原理:5.1化学及热、动力学原理:液氨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式为: 2NH3(l)+CO2=CO(NH2)2+H2O这是一个放热体积减小的反应,其反应机理目前有很多的解释,但一般认为,反应在液相中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液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铵,故称其为甲铵生成反应:2NH3(l)+CO2(g)=NH4COONH2(l)该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强放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此反应速率很快,容易达到平衡.且此反应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很高.然后是液态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称为甲铵脱水反应:NH4COONH2(l) =CO(NH2)2(l)+H2O该反应是微吸热反应,平衡转化率不是很高,一般为50%-70%.此步反应的速率很慢是尿素合成中的控制反应.5.2工艺条件选择:根据前述尿素合成的基本原理可知,影响尿素合成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原料的配方压力、反映时间等.5.2.1温度尿素合成的控制反应是甲铵脱水,它是一个微吸热反应,故提高温度、甲铵脱水速度加快.温度每升10℃,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因此,从反应速率角度考虑,高温是有利的.目前应选择略高于最高平衡转化率时的温度,故尿素合成塔上部大致为185~200℃;在合成塔的下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对温度起者决定性的作用.操作温度要低于物系平衡的温度.5.2.2氨碳比工业生产上,通过综合考虑,一般水溶液全循环法氨碳比应选择在4左右,若利用合成塔副产蒸汽,则氨碳比取3.5以下. 5.2.3水碳比水溶液全循环法中,水碳比一般控制在0.6~0.7;(1)操作压力一般情况下,生产的操作压力要高于合成塔顶物料和该温度下的平衡压力1~3Mpa.对于水溶液全循环法,当温度为190℃和NH3/CO2等于4时,相应的平衡压力是18Mpa左右,故其操作压力是一般为20Mpa左右.反应时间对于反应温度为180~190℃的装置,一般反应时间是40~60min,其转化率可达平衡转化率的90~95%.对于反应温度为200℃个装置,反应时间一般为30min左右,其转化率也接近于平衡转化率.6工艺流程:由于目前普遍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下面就简述水溶液循环法生产尿素的流程.图3-19是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中压、低压两段分解水溶液全循环法直接造粒尿素工艺流程图。

尿素作业区岗位操作法

尿素作业区岗位操作法

尿素作业区岗位操作法总控岗位操作法1、岗位的任务本岗位是将合成车间送来的液氨和气体二氧化碳进行合成反应,并将未转化成尿素的氨基甲酸铵分解、吸收,同未参加反应的过量氨一起循环回收利用。

通过循环、压缩、泵房、蒸发造粒等岗位完成全循环的尿素生产过程。

2、职责范围总控岗位受班长直接领导,一般情况下来自各级领导的指示和遇到不正常情况均需汇报给班长。

在班长允许情况下指挥与处理生产事宜。

全系统的开停车及水、电、汽等通过当班班长对外联系,或班长责成本岗位对外联系。

总控岗位应按操作法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发生不正常情况时应协助班长指挥各岗位排除故障,稳定正常生产。

3、工艺流程简述本系统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

原料二氧化碳气由合成低压工段供应,浓度>98%,压力1000~4000Pa,加氧量占二氧化碳总体积0.3~0.5%,经二氧化碳压缩机加压至19.6MPa(表压),由F2控制流量送入合成塔。

原料液氨由合成车间合成工段供应,浓度>99.8%,压力>2.1MPa(表压),由氨库送入界区以F1计量,经过滤后入液氨缓冲槽与系统回收的过剩氨混合,经高压液氨泵加压至19.6MPa(表压),由F3调量经氨预热器预热至40~60℃入尿素合成塔。

合成塔顶部温度控制在T1-5 187±2℃,进料氨碳比为3.8~4.2(mol),水碳比为0.6~0.8(mol),液氨和气体二氧化碳在合成塔内分两步进行化学反应。

第一步:液氨与气体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液体氨基甲酸铵2NH3+CO2=NH4COONH2+Q↑这是个放热反应,反应的速度快容易达到化学平衡,而且在平衡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铵的程度很高。

第二步:甲铵脱水生成尿素NH4COONH2=CO(NH2)2+H2O-Q↓这是一个微吸热的化学反应,反应速度较慢,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即使达到化学平衡也不能使全部甲铵脱水转化为尿素,它是合成尿素中控制反应。

原料二氧化碳决定系统的负荷,一般以压缩机一段出口估算,在塔内二氧化碳生成尿素的转化率为64%左右,出塔物料经P4调节阀减压至1.7MPa(表压),经预精馏塔后进入一段分解系统。

化工工艺学--尿素生产原理

化工工艺学--尿素生产原理

31
《化工工艺学》 第七章 尿素
11-12
三.水溶液全循环法特点
优点:循环动力消耗较小、投资省、
不耗费贵重溶剂。
缺点:①能量利用率低;
② 一尿甲铵泵腐蚀严重; ③ 流程过于复杂。
32
《化工工艺学》 第七章 尿素
11-12
第四节: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
前述水法具有能耗大、成本高、甲铵泵腐蚀严重、流 程复杂等缺点。气提法是针对水法缺点而产生的。
8
《化工工艺学》 第七章 尿素
2006-11-12
¾(二)化学平衡
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有五个平衡存在:
NH3(g) ≒ NH3 (l) CO (g) ≒ CO2 (l) H2O(g) ≒ H2O(l) 2NH3 (l) +CO2 ≒ NH4COONH2 (l) NH4COONH2 (l) ≒ CO(NH2 ) 2 (l) +H2O (l)

一段吸收塔气体(NH3、惰气)经氨冷器冷却,冷
下液氨送氨贮槽,不凝气(少量NH3、惰气)进惰气洗
塔,洗下的氨液返回一吸收塔。
30
《化工工艺学》 第七章 尿素
11-12
2)尿素蒸发造粒系统 流程示意(图)
一段蒸发器在250mmHg(绝) 、
130℃下,尿液浓度达95-96%; 二段蒸发器在25mmHg、137--140℃ 下,尿液浓度达99.7%。
从而使反应加快。
c、 可抑制尿素缩合,甲铵水解等副反应,
从而使转化率提高;
13
d、控制自热平衡,维持最适宜反应温度。
《化工工艺学》 第七章 尿素
11-12
3﹒水碳比
¾ 1)水的来源:
①反应产生;
② 水溶液循环时二氧化碳氨气返回合成塔带入 。

尿素工艺流程 PPT课件

尿素工艺流程 PPT课件
第三节 合成尿素工艺流程
尿素生产流程有多种,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方法是不循环法 和部分循环法,后来被水溶液全循环法代替,又出现各种 气提法流程。虽然方法、其实现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不 同,但生产原理是相同的。主要介绍尿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
一、不循环法和部分循环法
尿素生产工业化早期实现的是不循环和部分循环流程,两 种方法在生产尿素时必定伴有大量副产物生成,此种流 程已不再采用。
5
(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
1.工艺流程(见296-297页图)
日本三井东压/东洋工程全循环改良C法,是传统水溶液全 循环法的改进,生产低缩二脲含量尿素产品,也生产常规 尿素产品。
2.主要设备(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操作条件:压力23-25MPa、温度190-200℃, 氨碳比4,水碳比0.37,转化率约72%,外壳应用保温材料 改良C法的尿素合成塔采用高径比为18的空塔,用钛作衬 里,耐高温腐蚀。
❖ 2.P:P降低使甲铵分解,对过量氨蒸出及吸收有利,气 ❖ 提效率提高,但为节省能耗,常选用P气提=P合成。 ❖ 3.液气比:即进入气提塔尿素液与CO2的重量比。它由
合成反应本身的加料组成确定,不可任意改变。生产中为保 证每根管子内的正常流量,防止管子造成严重腐蚀,一 般 气提塔内液气比控制在4左右。 ❖ 4.停留时间:生产上以接近1min为宜。
二、水溶液全循环法
❖(一)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
1
(一)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1.工艺流程(见294页图)
2.主要设备(尿素合成塔)
合成塔工艺操作条件:压力20-22MPa、温度190-200℃,氨碳 比4-4.5,水碳比0.6-0.7,转化率约62-64%,应符合高压 容器要求,外壳应用保温材料 大中型尿素工厂采用衬里式合成塔 合成塔外筒为多层卷焊受压容器,内部衬有一层耐腐蚀的 不锈钢板,隔离尿素甲铵腐蚀介质,外壳保温,防止热量 外散。 优点:容积利用率高,耐腐蚀材料用量少,操作方便。 最早采用空塔,不设置内件,塔高径比较大。后采用高径 比小的塔,常设置混合器或筛板等内件,减少返混的影响。

尿素生产简图(彩色工艺流程图)

尿素生产简图(彩色工艺流程图)

1
同一段差不多
3.
去常压吸收塔
氨水来自氨水槽
6.氨水解吸
解吸废水
去界区
中压蒸汽来自外管250℃2.4Mpa
流程说明
1、液氨加压
来自界区的液氨在取样分析后由高压泵加压到14Mpa送往高压喷射器
2、反应阶段
液氨作为喷射动力,将来自高压洗涤器的甲铵液一起带入高压甲铵冷凝器,在其中生成甲铵CO2+2NH3 ⇌NH4•COONH2反应放热,回收一部分热量让反应平衡向正反应偏移;反应后的气体跟液体直接通往合成塔底部,在合成塔(14Mpa 183℃)中生成尿素NH4•COONH2 ⇌CO (NH2)2+H2O 反应吸热,而气体CO2+2NH3 ⇌NH4•COONH2反应放热,所以合成塔中自热平衡,且合成塔中设有多层塔板,防止返混;反应生成的尿素-甲铵液体从合成塔底部取样分析后去汽提塔顶部,与下层来的高压CO2逆流接触,在高温以及CO2气体带动下,甲铵液被进一步分解,尿素及甲铵液从汽提塔底部取样分析后去往精馏塔,在精馏塔中循环加热,促进甲铵液进一步分解,出来的尿素溶液浓度大约为68%,取样分析后进入闪蒸罐(常压),闪蒸出CO2/NH3/H20,尿素溶液流进尿素贮罐。

3、尿素造粒
尿素贮罐的尿素溶液取样后打到一段蒸发加热器(0.03Mpa 13 0℃)尿素溶液中的气体水分充分分解、蒸发,出一段加热器的尿素溶液浓度大约为95%,然后流进二段蒸发加热器(0.003MPa 140℃)
. 继续加热浓缩,出来的尿素为熔融状态(99.7%),取样后送到造粒系统直接做成颗粒状,包装存储。

4、其他说明
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回收利用,或者去排气筒,用过程中产生的溶液吸收后返回氨水槽,不能吸收的气体排大气。

.;。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PPT 48张)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PPT 48张)

703C 402C 401C
C-803
C-804
401J/JS S-411
S-412 E-714
E-802 C-802
E-713 FIC7102 E-412 E-411
P-804 E-803 P-801 P-802
E-801
701-F
P-411 P-705 P-703 V-704 P-707
二、生产方法及反应机理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
化肥厂尿素车间

一、装置简介

二、生产方法及反应机理
三、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
化肥厂尿素车间
一、装置简介
尿素装置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荷兰斯塔米卡帮 公司引进的CO2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于1976年建成投 产。其以合成氨车间来的液NH3和CO2为原料,原设计日 产尿素1620吨。2005年,通过引进荷兰Stamicarbon 公司的并联中压技术对装置进行50%扩能改造,改造
化肥厂尿素车间
2、高压系统
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是立式管壳式热交换器。离 开氨加热器(102-C)的液氨被送到高压喷射器(201-L) ,并作为喷射器的动力,抽吸高压洗涤器(203-C)来的浓 甲铵液,混合后与来自高压甲铵泵(P501或301J/JS)的部 分甲铵液一道,进入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顶部。来自 汽提塔(201-C)顶部的气体也由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 )顶部进入。气、液混合后沿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的 列管内壁往下流,冷凝生成甲铵,且放出冷凝热和生成热。 在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中,液NH3与CO2不允许全部冷 凝生成甲铵,大约只有78%左右的气、液被冷凝,剩余部分 仍然以气体存在,以便在合成塔(201-D)中继续反应为下 一步尿素合成反应提供热量。

尿素操作法

尿素操作法

总控(循环)岗位操作法一、总控(循环)岗位的任务在车间、调度、大班长的领导下,负责尿素合成、循环系统的正常生产控制,为蒸发工序制备一定浓度的尿液;负责尿素系统的开、停车处理和大、中小修工作;负责本岗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安全生产,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

遵守厂规、厂纪和车间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文明生产,完成其它各项工作。

二、本岗位的管辖范围和对外联系本岗位负责总控室内的全部仪表、信号装置以及操作台、电话、事故柜、门窗、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的使用保养、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大班长、班长的直接领导下与蒸发、CO2压缩、泵房、分析岗位在生产上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与调度室、电仪车间值班仪表工、电工、钳工、包装工段经常联系工作。

三、总控岗位定员主操作一名,副操作一名,循环工二名。

四、主、副手分工主操作全面负责系统生产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生产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等,副操作及循环工协助主操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五、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六、本岗位的地位与作用总控岗位全面负责尿素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和系统生产负荷、产量、各项消耗(电耗、氨耗、汽耗、循环水、软水等)的考核,为整个集团的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工作做出贡献。

七、总控岗位工艺控制指标八、控制工艺指标的操作调节方法1、合成塔工艺指标的操作调节方法a:合成塔温度的调节:调节氨泵、一甲泵的变频数和氨预热器的温度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b:合成塔压力的控制:通过调节P4阀的开度大小调节塔压,P4失灵时,人工控制P4阀,以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

c:CO2转化率的控制:在合成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调节塔温、原料组成(NH3/CO2、H2O/CO2)、原料气纯度。

2、一段工艺条件的控制A 温度的控制:一段分解温度的控制:通过调节入一分加热器的蒸汽量的多少来控制,注意加热器不要积液。

一吸塔底部温度的控制:调节适当的回流氨量,一分温度的控制,循环水量和水温,一段蒸发负荷及真空变化,影响气液混合物的温度,一吸塔液位要适当,一段分解压力的控制。

尿素生产工艺设计

尿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章 尿素生产概述1.1尿素生产的原理尿素的合成原料是氨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原料均来自合成氨装置。

尿素合成的条件为:188℃,15.6MPa ,进料氨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是3.6,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是0.67[2]。

一般认为在合成塔尿素的反应分以下两部进行 第一步,氨基甲酸铵的生成。

反应式为:324212()()()NH l CO g NH COONH l Q ++其次步,氨基甲酸铵脱水。

反应式为:422222()()()()NH COONH l CO NH l H O l Q +-1.2尿素生产的方法由于这两个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因此氨和二氧化碳不行能全部转化为尿素。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率仅在50%-70%之间[3]。

为了分别和回收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可将合成熔融物加热分解,使气体逸出。

但要将逸出的氨和二氧化碳全部或部分返回合成塔重新合成尿素,这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程。

有循环法,半循环法和全循环法。

全循环法又可以分为热气全循环法、矿物油全循环法、气体分别全循环法、水溶液全循环法及汽提全循环法。

气提全循环法又可以分为二氧化碳汽提法、氨汽提法和双汽提法。

其次章 斯那姆氨汽提工艺2.1工艺基本原理汽提是使尿液中的甲铵按下述反应分解为3NH 和2CO 的过程:4232()2()()NH COONH l NH g CO g Q +-这是一个可逆体积增大的反应[4]。

我们只要能够供应热量,降低压力或降低气相中3NH 和2CO 某一组分的分压都可使反应向右方进行,以达到分解甲铵的目的。

汽提法是在保持压力和合成塔相同的条件下,在给热量的同时接受降低气相中3NH 和2CO 某一组分的过程。

当温度为T ℃时,纯态甲铵的离解压力和各组分(3NH 和2CO )的分压的关系按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作如下表示:设总压力为P s 则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到氨分压为2/3P s 二氧化碳分压为1/3P s 如反应式在温度为t ℃时的平衡常数为K t ,则:23(2/3)(1/3)4/27t s s s K P P P ==假如氨和二氧化碳之比不是按2:1状态存在,在温度仍为t ℃时,它的总压力为P ,其各组分的分压为:3NH 的分压33NH NH P X =⨯⨯总压氨的分子数=P2CO 的分压232CO NH P X =⨯⨯总压二氧化碳的分子数P3NH X 和2CO X 分别为气体中氨,二氧化碳的分子分数这样反应式在温度为t ℃时平衡常数应为:3232232()()NH CO NH CO Kt P X P X P X X =⋅⋅⋅=⋅⋅ 温度相同,平衡常数应相等,所以当温度为t ℃323334/27NH CO Ps P X X =⋅⋅ ⇒但纯甲胺在某一固定温度下离解力为不变的常数C ,所以从今式可以看出,当趋近于1时,则3NH X 必趋近于0,就趋近于0,则2CO X 趋近于无限大,就是说当甲铵液用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气相中几乎全为二氧化碳时(2CO X =1)P 趋于无限大,即甲铵的离解压力近于无限大,我们知道假如甲铵在某温度下的离解压力大和操作压力,甲铵就会得到分解,现分解压力为无限大,大于固定操作压力,所以液相中甲铵就进行分解,这就是二氧化碳气提法分解甲铵的理论基础[5]。

尿素生产技术课件(PPT 88页)

尿素生产技术课件(PPT 88页)
14
吸收工段:从一段分解、二段分解出来的 气相含有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分别进 入一段吸收和二段吸收,氨和二氧化碳被 后面闪蒸、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冷凝 下来的冷凝水吸收混合形成水溶液,用泵 送入尿素合成塔;
一段吸收后剩余的气体进入惰洗器稀释后, 与二段吸收的残余气体混合进入尾气吸收 塔,与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气相冷凝 除去水后残余的气体混合后放空。
10
主要设备--一段吸收塔10
在一段吸收塔中,若液氨中混有少量的CO2,则会 生成氨基甲酸铵结晶而堵塞设备和管道,因此一 段吸收塔要保证CO2被完全吸收。
在原料返回时,氨以纯氨和甲铵液形式,CO2以甲 铵液形式返回,甲铵液肯定会带一定量的水,水 是反应不希望的。所以应减少CO2返回量---尽量 提高CO2的转化率。
16
改良C法(日本)
改良C法,是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的改进,生产低缩二 脲含量尿素产品,也生产常规尿素产品。
17
改良C法--操作条件
合成塔: 温度:190-200℃,压力:23-25MPa,氨碳比:4,水碳比: 0.37,转化率:72%。 合成塔为高径比18的空塔,用钛衬里,耐高温腐蚀。
分解塔:
合成塔原料: 原料CO2有60%进入合成塔,其余40%进入中压系统。 原料液氨在泵出口处加入少量的钝化空气,经预热后70%自 塔顶进入盘管,其余30%从合成塔低引入,以保持全塔的热 平衡。
25
热循环法(HR)(美国)
尿素流程:塔出料减压至2.6MPa进入液体分布器6, 进行闪蒸,再减压至2.3MPa进入第一分解器7,第一 加热器8和第一分离器9。压力减压至0.2MPa,进入 第二分解器和第二分离器11;然后送去浓缩,造粒。
目前:衬里的高压容器。外筒为多层卷焊受压容器,内部 衬有一层耐腐蚀的不锈钢板,隔离尿素甲铵腐蚀介质,外 壳保温,防止热量外散。 优点:容积利用率高,耐腐蚀材料用量少,操作方便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煤制合成氨、尿素C+0.5O2→COC+O2→CO2CO+H2O→CO2+H2H2+N2→NH3CO2+2NH3→CO(NH2)21全厂流程简介煤空气供热站蒸汽渣蒸气N2N2空分硫回收S煤备煤煤气化变换低温甲醇洗液氮洗合成压缩CO2氨尿素合成尿素煤制合成氨、尿素流程简图2过程工艺描述(1)水煤浆气化制合成气装置由水煤浆制备工序来的水煤浆送入煤浆槽储存待用。

浓度约为63%的水煤浆通过煤浆给料泵加压输送到气化炉顶部工艺烧嘴,并与空分装置来的纯氧分别进入气化炉在6.5MPa(G),约1400℃工艺条件下,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粗合成气。

反应后的粗合成气和溶渣进入气化炉下部的激冷室。

在激冷室中,粗合成气经冷却、洗涤,将粗合成气中的大部分碳黑洗去,并和粗渣分开。

出激冷室的粗合成气直接进入文丘里洗涤器和碳洗塔进一步洗涤,除去粗合成气中残留的碳黑,然后将水蒸汽/干气比约1.3~1.5的合成气送至变换工序。

溶渣被激冷室底部通过破渣机进入锁斗,定期排入渣池,渣池设有捞渣机将粗渣捞出,装车运往园区免烧砖项目。

渣池中含细渣的灰水通过渣池泵送至真空闪蒸器。

碳洗塔的液位通过控制进入塔内的灰水量来维持,碳洗塔内的黑水分两股排出,一股黑水去高压闪蒸器;另一股由灰水循环泵送至气化炉也进入高压闪蒸器,黑水经减压,闪蒸出黑水中溶解的气体并通过变换冷凝液加热器回收闪蒸汽的热量,通过高压闪蒸分离器,闪蒸出的气体至变换或火炬,水送入脱氧水槽。

(2)净化装置a.变换变换工序主要反应式为:COS+H2O——CO2+H2S+QCO+H2O——CO2+H2+Q由气化送来粗煤气经煤气水分离器分离掉少量的冷凝液及灰尘后,经中温换热器温度升高至250℃,进第一中温变换炉。

第一中温变换炉分上、下两段,炉内装有两段三层耐硫变换触媒,层间配有煤气激冷管线调温,出第一中温变换炉变换气CO含量为24%(干),温度为420℃左右。

合成氨尿素吗啉甲醇工艺叙述

合成氨尿素吗啉甲醇工艺叙述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1、合成氨生产工艺:造气工段:原料煤经筛分后进入加焦机入炉:在吹风阶段,来自鼓风机的空气由炉底经炉篦子分布入炉,与灼热的炭反应,吹风气送吹风气回收岗位或放空,或在调整半水煤气氢氮比时经组合废锅回收热量,进入洗气塔冷却后送入大气柜。

在制气阶段,外来蒸汽经缓冲罐与造气炉、废锅自产蒸汽及吹风气回收岗位来的蒸汽混合后入炉与碳反应制成半水煤气,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夹带煤沫、组合废锅回收热量后进入洗气塔冷却降温,最后进入半水煤气气柜。

脱硫工段:从大气柜出来半水煤气经洗气塔降温后进入静电除焦塔,除去焦油后进入罗茨风机,经风机加压降温后送入脱硫塔,气体与栲胶液逆流接触,脱除硫化氢。

脱硫后的气体经冷却降温后送压缩工段。

脱硫富液经再生泵加压送入喷射器、再生槽,再生后贫液进入贫液槽由脱硫泵加压送往脱硫塔循环使用。

变换工段:压缩来半水煤气经冷却进入焦炭过滤器除油水后去饱和热水塔,与热水传质传热,然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进入主热交,在其下部与蒸汽混合后进入列管内与变换气换热后入中温变换炉一段触媒层、二段触媒层;另一路经一、二段煤气冷激管直接进入触媒层。

出中变炉变换气进入主热交管间换热后去一水调温器,再进入低变炉一段,反应后气体进入二水调温器,经换热后进入低变二段。

低变出口气经一水加热器降温,再进入热水塔进一步回收热量,然后经二水加热器、变换气冷却分离器去变脱工段。

变脱工段:来自变换工段的气体经气液分离后,进入脱硫塔底部,自下而上与脱硫泵打来脱硫液逆流接触,气体被脱除硫化氢后进入气液分离器,然后进入活性炭脱硫槽,进一步脱除残余硫化氢,保证出口硫化氢小于或等于5PPm。

脱硫后气体回压缩机三段进口,脱硫富液经闪蒸槽闪蒸出夹带气体后,进入再生喷射槽再生,硫磺浮出来,溶液获得再生,循环利用。

脱碳工段:压缩来气经气液分离器后进入活性炭脱硫槽脱除硫化氢,再进入脱碳塔底部自下而上与碳丙液逆流接触,气体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净化度合格的出塔气体经碳丙分离器分离夹带液滴后送压缩五段(四段)。

厂尿素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技术课件PPT

厂尿素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技术课件PPT
厂尿素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 程技术课件

CONTENCT

• 厂尿素装置简介 • 尿素的生产原理 • 厂尿素装置工艺流程 • 厂尿素装置技术特点 • 安全与维护 • 厂尿素装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厂尿素装置简介
尿素装置的发展历程
80%
初始阶段
尿素装置的雏形源于早期的化学 实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尿素 装置逐渐发展并应用于生产。
出新型尿素衍生物和复合肥料等高附加值产品01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尿素装置的技术水平和核
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02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尿素装置向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
促进工业发展
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生产对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
环保贡献
尿素装置在降低氮排放、治理环 境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 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02
尿素的生产原理
尿素的化学性质
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碳、氮、氧和氢元素组 成,分子式为CO(NH2)2。
尿素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在正常情 况下,尿素在肾脏排泄,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工业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尿素作为一种 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 于制药、合成纤维、塑料等领 域。
环保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尿素装 置在处理工业废水、降低氮排 放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尿素装置的重要性和意义
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尿素装置生产的尿素是农业生产 中不可或缺的氮肥来源,对于保 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 玫霸*经蒸发、造粒后包装销售。

粗甲醇经精馏得到精甲醇销售。

二氧化碳经净化和压缩后,与氨一起送入尿素合成塔,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合成尿素,的氮氢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并在高温、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合成为氨。

脱碳解吸出来的换、二次脱硫、脱碳、精脱硫、甲醇、烃化等工艺将气体净化,除去各种杂质后,将纯净 原料煤利用蒸汽和空气为气化剂,在煤气发生炉内产生半水煤气,经一次脱硫、变生产流程说明一分厂生产流程一分厂生产流程及说明1、造气工段工艺流程说明:采用间歇式固定常压气化法,即在煤气发生炉内,以无烟块煤或焦炭为原料,并保持一定的炭层,在高温下,交替地吹入空气和蒸汽,使煤气化,以制取合格的半水煤气。

经除尘、热量回用降温后送入气柜。

自上一次开始送风至下一次开始送风为止,称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循环分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和吹净五个部分。

各工段流程2、一脱工段除去焦油等杂质后送往压缩一入。

目前使用的脱硫方法为栲胶脱硫法。

S,然后进入冷却清洗塔上段降温后,经静电除焦2后进入脱硫塔,脱除部分H 油等杂质并降低一定温度后由萝茨风机加压送到冷却清洗塔下段降温、除尘 来自造气的半水煤气,经半水煤气气柜出口冷洗塔除去部分粉尘,煤焦3、变换工段流程说明:半水煤气经除油器除去气体挟带的油等杂质后,一氧化碳与水蒸汽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通过变换既除去了一氧化碳,又得到了制合成氨的原料气氢和制尿素所需的原料气二氧化碳,使热量得到有效回收。

本工段采用全低变工艺进行变换。

4.二次脱硫流程说明:变换气经过气液分离器后进入脱硫塔脱除变换气中的H2S后送往压缩三入。

并经溶液再生,提取单质硫。

采用栲胶脱硫法脱硫。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在碳丙液中溶解度大的特点,除去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气经精脱硫脱除微量硫后送往压缩四段。

二氧化碳气体经净化、压缩,送至尿素合成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212
夹套保温 705L3 402C
CL
903F
LV902
201F/D
SL
PIC 916
905J
601L
甩头 甩头 303F/304F 保温 夹套管
SL保温 SL吹扫
PV907/1
LV205/2 LV205/1 PV915/1 保温
PSV921
TI 001
7
PV80阀
FI 901
102JT 102C HV103 PV919/1
去902J/JS SH 904F SL
TI 001
TI 001
LI 303
303F
11
304F
10
904J
303JS
303J
303J3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中压吸收系统
PV715
PIC 715 TI 202
FIC 705
FIC705
WC
FIC 306
707C
WR
702E
FV306
104JS
PSV167 PSV164 PSV194
201L
HV103 WC
TRSH 111
102-C
905F
WR
SR
12
CO2 101F
FI 101
101J-C0
102JT
102J 201C
低甲来CO2
FI 104 FIC 102
空气
FV102
空气
FV103
FIC 103
AIC 101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C801
TR 808
TIC 809
C803
LIC 802
TR 806
烟囱
PI 806
C802
FIC 807
LIC 803
FIC 809
SH
SL FV807
TIC 803
LIC 804
TR 807
FV809
TIC 811
PIC 804
PI 805
E802
去E804
TV803
FIC 801
D
TR 816
905J
PV304
来自 201D
1
C-305
SM H2O2
PSE225
SM
203C
PSV222
TR 002
TR 002
302E
LV704
TR 003
3
FI 206
4
TR 002
2
SH
301F
1
5
CL
303C
WR
SM
WC
TV303 WC WR
902C 301CA
301E 301CB
SH
302C
TV207
空气101J
主蒸汽
+
LV-931/2
M
LV-931/1
PSV952
M
102-JT
TR 111
PI 949 PT PSH 932 935 FT 901
PSV951 100V C
FR 902 PT 920 PI 948 PT 931
PSH 933 PI 950 PT 941
PV915-3
102-F
注汽
705JS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E804与常压吸收系统
SM
信号来自 PT-801
PIC 305
PIC 801
烟囱 PV801
FR 852
WC WR
TIC 801
SL
C-305
蒸发出气 302E出气
TR 802 TR 804
WR
V-801
LIC 801
E-308
LV703
LIC 703
LV205/1 10
TR 002
201L HV250
TR 002
8 11
TR 002
12
H2O2
来自102C SH
PSE227
TR 002
LV201
5
201C
CL
SH 空气
TR 002
6
LV203
301E
SM 905J
PV203
来自102J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HV202
702E
907- Js
CO2压缩机组油系统流程图
102-J/F2
N2
PSV152 PAL 132 PI 133
PSL 140
PT 139
FG 112
储 压 器
调 速 器
透平 止推 轴承
透平前 径向轴 承
透平后 径向轴 承
盘 车 器
联 轴 节
低压缸 止推轴 承
低压缸 前径向 轴承
低压缸 后径向 轴承
联 轴 节
WC WR
PV915/3 合成车间 HV915
LV906/2
904F
甩头 消音器 快放阀 SL
FI 903
903C
LV906/1
脱盐水 907J来
201C
PV919/ 2
905F
高压调温水
PI 209
PSV914
SH
C L
PV918
FI 902
902F
LV90 4
CI 901
PV209
907J
SH
LV908
3
来自P802
液氨
PSV313
301J
301JS
PSV315
905J
901J/JS
来自301E
去701F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水解、解析系统
P703 E804 烟囱
PDI 850
TR 814 TR 815
FV804
来自P802 烟囱
TI 805
PV804
TR 810
解析塔 气相出口管
抽汽
TI 111 9 TR 1111
快锅
PSH 991 PSH 942
PSV953
PI 947
PI 946
PI 945
PSV962
905-C
a、b、c:高、中、低 压事故阀 d、e:高、中压调节阀
PI 142
TI 936
TI 935
LG 930
LT 931
904-C
PI 943
PI 944
907- J
PT 117
TR 111
6
FIC-103
PI 103
4 FT 102
WC
3 PSV114
FIC-102
WC PSV116
TIC112
WR
PSV103
WC
HIC-112
LT 115 LIC-115 TR 111 TAH 111 5
LT 111 WR LIC-111 PI 102 WR
5
2101- J
1101-J
906J
906JS 904J/JS 903J/JS
去水汽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尿液及氨水储存
E804/V801 排放 水解 塔出 液管
E801 LV80 4
动力
解吸放空管
304F
化料槽
303F 尿液槽
904F
704J/JS
701F 氨水槽
703F
废氨水槽
704F 两用槽
401-C
A B C
701F
LV802
E
E803
FI 850
FV801
WC
TR 818
P801A/B
LV804
LV803
F
WR
P802 出口
E801
701F
来自701F
TR 817
废氨水槽
703F
303J3 外送 701F 303F CL 703F AM Ur
704F 两用槽
LI 701/1
P703A
705J
c
M
M
PCV129
102-JT
LAL 120
PAL 956
抽汽
102-J/F1 g
湖北化肥尿素车间 DCS图 2008年8月
WC PSE168
FQ 152
WR
TV152
701F
FI 151
来自合 成液氨
302C
101-C
回主管
PSE169
TI 001
2
PSV162
油冷却器
104J
PSV193 PSV163
e d
PSV915
PAH 953
PT 128 PAL 127
a
B8
b
PIC 920
湖北化肥厂 绘制:江成广 1998年4月12日
a、注汽阿斯卡利亚 b、抽汽阿斯卡利亚 c、d、e 高、中、低压油动机 f、g、h 高、中、低压事故阀 A5、主电磁阀 A10、注汽电磁阀 B8、抽汽手轮 B4、开车手轮 i、危及保安器 B3、手动速度调节
蒸 发 系 统
烟囱 HS603 705L2 701L 703C 702C
PIC 701
去C305 SL
SM
TR 003
SL
FIC 602
LV401
8
705L1 705L3 701F
CL
PIC 404
CL
701F
PV313
701C WC
SL
SI 601
701F
701C下部
PI 7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