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有许多封装形式

合集下载

半导体激光to封装

半导体激光to封装

半导体激光to封装介绍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件,具有小尺寸、高效率和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半导体激光器的裸片形式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封装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半导体激光器从裸片到封装的过程。

裸片制备在进行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之前,首先需要制备裸片。

裸片制备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衬底选择选择合适的衬底材料对于裸片制备至关重要。

常用的衬底材料有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等。

不同的衬底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应用特点,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2. 外延生长外延生长是制备裸片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外延生长技术,可以在衬底上沉积出具有特定结构和组分的半导体材料。

外延生长技术包括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MOCVD)、分子束外延(MBE)等。

3. 结构定义在外延生长之后,需要进行结构定义,即使用光刻和蚀刻技术将所需的结构图案转移到外延层上。

结构定义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后续工艺步骤的成功至关重要。

4. 加工和测试加工和测试是裸片制备的最后两个步骤。

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刻蚀、沉积、光刻等工艺,将外延层加工成所需的器件结构。

测试过程中,对器件进行电学和光学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品质。

封装技术裸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才能应用于实际工程。

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技术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方式:1. 焊接封装焊接封装是一种常见的封装方式,通过将裸片与封装底座焊接在一起,实现器件的封装。

焊接封装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2. 焊接与球栅封装焊接与球栅封装(WLP)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主要应用于集成度较高的半导体器件。

WLP封装将裸片直接焊接在封装底座上,并使用微小的球栅连接器进行电连接,具有尺寸小、功耗低等优点。

3. 光纤耦合封装光纤耦合封装是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进行耦合,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光纤耦合封装具有灵活性高、可靠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半导体封装制程及其设备介绍

半导体封装制程及其设备介绍

半导体封装制程及其设备介绍一、概述半导体芯片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半导体封装制程是将芯片进行外层包装,从而保护芯片、方便焊接、测试等工作的过程。

比较常见的半导体封装方式有芯片贴装式、铅框式、无铅框式等。

本文将从半导体封装的制程入手,为大家介绍半导体封装制程及其设备。

二、半导体封装制程1. 粘结半导体封装的第一步是将芯片粘结到支撑贴片(Leadframe)上面。

支撑贴片是一种晶粒尺寸相对较大、但还不到电路板级别的导体片。

常用的粘接剂有黄胶、银胶等,其使用在制程时会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能够黏合贴片和芯片。

2. 线缆连接芯片被粘接到支撑贴片上方后,需要进行内部连线。

通常使用铜线作为内部连线,常用的连线方式有金线焊接和铜线焊接。

它们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装要求和芯片使用情况。

3. 包封装在连线之后,开始进行半导体封装的最后一步–包封装。

包封装是将芯片包封闭在一起,以进一步保护它。

常用的封装方式有QFP、BGA、SOIC、CHIP 贴片等。

三、半导体封装设备介绍1. 芯片粘结设备芯片粘结设备是半导体封装的第一步。

常用的芯片粘结设备包括黄胶粘合机、银胶粘合机、重合机等。

不同类型的设备适用于不同封装要求的芯片。

2. 线缆连接设备目前,铜线焊接机处于主流位置。

与金线焊接机相比,铜线焊接机具有成本更低、可靠度更高的优点。

因此,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的芯片封装要求。

3. 包封装设备包封装设备是半导体封装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设备有 QFP 封装机、CHIP 贴片封装机等。

它们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封装要求,使芯片更加可靠。

四、半导体封装制程及其设备涉及到了许多知识点。

本文从制程和设备两个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半导体封装制程及其设备。

不同的封装方式和设备对于产品的品质、成本以及生产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半导体封装制程和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产品达到最佳性能和质量要求。

半导体封装结构

半导体封装结构

半导体封装结构1 半导体封装结构的概述半导体封装是将芯片(Die)封装成电路器件,形成针对不同用途的外形封装,以达到保护、连接、散热等功能。

半导体封装结构是半导体器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芯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半导体封装结构的类型、功能与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2 半导体封装结构的类型半导体封装结构类型的选择需要考虑芯片尺寸、封装的环境、连接的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常见的半导体封装结构有以下几种:2.1 对顶式封装对顶式封装又称裸片封装,是最简单的封装形式,芯片直接焊接于封装底座的引脚上。

这种封装结构可以加强散热和透气性,并且适合用于低功率、小尺寸的设备。

2.2 QFN封装QFN(Quad Flat No-lead)封装是一种无引脚的表面贴装封装,是近年来工业界中趋向于使用的封装结构类型。

相比传统的TQFP、LQFP封装,QFN封装不仅可以减小器件体积,还可以提高热性能。

此外,QFN的焊盘形状是内凹呈裂口,可以提高焊接可靠性。

因此,QFN 封装在大功率LED灯、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3 BGA封装BGA(Ball Grid Array)封装是一种球阵列封装,具有高集成度、小型化、高可靠性等特点。

BGA焊盘的引脚数量较多,可以使芯片间互联更加灵活,该封装结构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显示芯片等。

2.4 SIP封装SIP(System in Package)封装是一种将多个单独的芯片组合在一起并采用一种封装形式的封装结构。

SIP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较高的设计灵活性,多个芯片之间可以通过直接焊接、过孔、线路等方式进行连接。

SIP封装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汽车电子、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领域。

3 半导体封装结构功能与特点半导体封装结构对芯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非常大,其具有以下几种特点:3.1 保护芯片半导体芯片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电磁干扰、温度变化、湿度等,而封装结构可以提供一定的防护和隔绝作用,保护芯片不受这些影响。

半导体封装

半导体封装
⑶、BGA(Ball Grid Array) :球型触电陈列,表面贴装型封装。在印 刷基板的背面按陈列方式制作出球型凸点用以代替引脚,再印 刷基板的正面装配LSI芯片,用后模压树脂或灌封方法进行密封 (也称为凸点陈列载体,PGA),引脚可以超过200,是多引脚LSI 的一种封装。
⑷、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带引脚的塑料芯片载体,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外形呈正方形,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 出,呈丁字形,是塑料制品,外形尺寸比DIP封装小得多.
⑵、SIP(single in-line package):单列直插式封装。引脚从封装一侧面引 出,排列成一条直线。当装配到印刷基板上时封装呈侧立状。引脚中心 距通常为2.54mm,引脚数从2 至23,多数为定制产品。封装的形状各 异。也有的把形状与ZIP 相同的封装称为SIP。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的定义及封装图示
⑹、QFP(Quad Flat Package):四侧引脚扁平封装,是表面贴装型封 装之一,引脚从四个侧面引出呈海鸥翼(L)型。基材有陶瓷、金 属和塑料三种。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的定义及封装图示
⑺、BQFP(quad flat package with bumper): 带缓冲垫的四侧引扁平 封装。QFP 封装之一,在封装本体的四个角设置突起(缓冲垫) 以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引脚发生弯曲变形。引脚中心距0.635mm, 引脚数从84 到196 左右。
⑻、CLCC(ceramic leaded chip carrier):带引脚的陶瓷芯片载体,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出,呈丁字形, 也称为QFJ。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的定义及封装图示
⑼、H-(with heat sink):表示带散热器的标记。例如,HSOP 表示 带散热器的SOP。

半导体器件知识点

半导体器件知识点

半导体器件知识点半导体器件是指基于半导体材料制造的用于控制和放大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它在现代电子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是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材料,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和锗(Ge)等。

它们具有禁带宽度,当外加电场或温度变化时,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会发生变化。

二、PN结PN结是半导体器件中最基本的结构之一。

它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结合组成。

P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空穴,N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电子。

PN结的形成使得电子和空穴发生扩散运动,形成电场区域,从而产生电流。

三、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基本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PN结组成,具有单向导电性能。

正向偏置时,电流顺利通过;反向偏置时,电流几乎无法通过。

二极管广泛用于电源电路、信号检测和电波混频等应用。

四、晶体管晶体管是半导体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

它可以实现电流放大和控制,是现代电子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之一。

晶体管广泛应用于放大器、开关、时钟和计算机存储器等领域。

五、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其他元件集成在同一片半导体芯片上。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集成电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

六、光电器件光电器件是利用光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的器件。

常见的光电器件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光电晶体管和光电开关等。

光电器件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电转换、激光器等领域。

七、功率半导体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用于大电流和高电压应用的特殊半导体器件。

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晶闸管、功率二极管和功率MOSFET。

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工业控制和能源转换等领域。

八、封装技术为了保护和连接半导体芯片,需要进行封装。

半导体定义

半导体定义
半导体技术就是以半导体为材料,制作成组件及集成电路的技术。在周期表里的元素,依照导电性大致可以分成导体、半导体与绝缘体三大类。最常见的半导体是硅(Si),当然半导体也可以是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例如砷化镓(GaAs),但化合物半导体大多应用在光电方面。 绝大多数的电子组件都是以硅为基材做成的,因此电子产业又称为半导体产业。半导体技术最大的应用是集成电路(IC),举凡计算机、手机、各种电器与信息产品中,一定有 IC 存在,它们被用来发挥各式各样的控制功能,有如人体中的大脑与神经。 如果把计算机打开,除了一些线路外,还会看到好几个线路板,每个板子上都有一些大小与形状不同的黑色小方块,周围是金属接脚,这就是封装好的 IC。如果把包覆的黑色封装除去,可以看到里面有个灰色的小薄片,这就是 IC。 如果再放大来看,这些 IC 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组件,彼此由金属导线连接起来。除了少数是电容或电阻等被动组件外,大都是晶体管,这些晶体管由硅或其氧化物、氮化物与其它相关材料所组成。整颗 IC 的功能决定于这些晶体管的特性与彼此间连结的方式。 半导体技术的演进,除了改善性能如速度、能量的消耗与可靠性外,另一重点就是降低制作成本。降低成本的方式,除了改良制作方法,包括制作流程与采用的设备外,如果能在硅芯片的单位面积内产出更多的 IC,成本也会下降。所以半导体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把晶体管微小化。当然组件的微小化会伴随着性能的改变,但很幸运的,这种演进会使 IC 大部分的特性变好,只有少数变差,而这些就需要利用其它技术来弥补了。 半导体制程有点像是盖房子,分成很多层,由下而上逐层依蓝图布局迭积而成,每一层各有不同的材料与功能。随 着功能的复杂,不只结构变得更繁复,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建筑物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尺寸外,就是建筑物是一栋一栋地盖,半导体技术则是在同一片芯片或同一批生产过程中,同时制作数百万个到数亿个组件,而且要求一模一样。因此大量生产可说是半导体工业的最大特色 。 把组件做得越小,芯片上能制造出来的 IC 数也就越多。尽管每片芯片的制作成本会因技术复杂度增加而上升,但是每颗 IC 的成本却会下降。所以价格不但不会因性能变好或功能变强而上涨,反而是越来越便宜。正因如此,综观其它科技的发展,从来没有哪一种产业能够像半导体这样,持续维持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半导体制程是一项复杂的制作流程,先进的 IC 所需要的制作程序达一千个以上的步骤。这些步骤先依不同的功能组合成小的单元,称为单元制程,如蚀刻、微影与薄膜制程;几个单元制程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制程,如隔绝制程模块、接触窗制程模块或平坦化制程模块等;最后再组合这些模块制程成为某种特定 IC 的整合制程

IC封装的材料和方法

IC封装的材料和方法

IC封装的材料和方法——封装设计回顾路(IC)在电子学金字塔中的位置既是金字塔的尖顶又是金字塔的基座。

说它同时处在这两种位置都有很充分的根据。

从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的密度说,IC代表了电子学的尖端。

但是IC又是一个起始点,是一种基本结构单元,是组成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电子系统的基础。

同样,IC不仅仅是单块芯片或构,IC的种类千差万别(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传感器等),因而对于封装的需求和要求也各不相同。

本文对IC封装技术做了全面的回顾,以式介绍了制造这些不可缺少的封装结构时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工艺。

的物理结构、应用领域、I/O数量差异很大,但是IC封装的作用和功能却差别不大,封装的目的也相当的一致。

作为“芯片的保护者”,封装起到了好几个来主要有两个根本的功能:1)保护芯片,使其免受物理损伤;2)重新分布I/O,获得更易于在装配中处理的引脚节距。

封装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作用,比如于标准化的结构,为芯片提供散热通路,使芯片避免产生α粒子造成的软错误,以及提供一种更方便于测试和老化试验的结构。

封装还能用于多个IC的互用引线键合技术等标准的互连技术来直接进行互连。

或者也可用封装提供的互连通路,如混合封装技术、多芯片组件(MCM)、系统级封装(SiP)以及体积小型化和互连(VSMI)概念所包含的其他方法中使用的互连通路,来间接地进行互连。

电子机械系统(MEMS)器件和片上实验室(lab-on-chip)器件的不断发展,封装起到了更多的作用:如限制芯片与外界的接触、满足压差的要求以及满足化境的要求。

人们还日益关注并积极投身于光电子封装的研究,以满足这一重要领域不断发展的要求。

最近几年人们对IC封装的重要性和不断增加的功能的大的转变,IC封装已经成为了和IC本身一样重要的一个领域。

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IC的性能受到IC封装的制约,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发展IC封新的挑战。

家族很多方法对IC封装进行分类,但是IC封装主要可以通过其基本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和定义。

半导体元器件分类

半导体元器件分类

半导体元器件分类半导体元器件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种类繁多,根据其功能和应用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种常见的半导体元器件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1. 整流器件整流器件是半导体元器件中最基本的一类,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常见的整流器件有二极管、整流桥等。

二极管由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广泛应用于电源、通信等领域。

2. 放大器件放大器件用于放大信号,常见的有三极管、MOS管等。

三极管是一种三极半导体器件,通过控制其输入电流,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放大。

MOS管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具有输入电阻高、功耗低等优点,在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

3. 开关器件开关器件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常见的有可控硅、晶闸管等。

可控硅是一种具有双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器件,通过控制其触发电流,可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晶闸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阻、电感、电容等元器件的控制电路。

二、按材料分类1. 硅基元器件硅基元器件是最常见的一类半导体元器件,由硅材料制成。

硅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中,如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等。

2. 砷化镓基元器件砷化镓基元器件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元器件,由砷化镓材料制成。

砷化镓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较宽的禁带宽度,适用于高频和高功率的应用,如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等。

3. 硼化硅基元器件硼化硅基元器件是一种具有高温性能和较高电子迁移率的半导体元器件,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如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按封装形式分类1. 无封装器件无封装器件是指直接将半导体芯片焊接在电路板上,没有外部封装。

无封装器件体积小、功耗低,适用于集成度较高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2. 封装器件封装器件是指将半导体芯片封装在外壳中,以保护芯片并便于安装和连接。

常见的封装形式有直插式、贴片式、球栅阵列等。

不同的封装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直插式适用于电子设备、贴片式适用于手机、电视等。

芯片封装分类

芯片封装分类

芯⽚封装分类芯⽚封装分类⼤全【1】双列直插封装(DIP)20世纪60年代,由于IC集成度的提⾼,电路引脚数不断增加,有了数⼗个I/O引脚的中、⼩规模集成电路(MSI、SSI),相应的封装形式为双列直插(DIP)型,并成为那个时期的主导产品形式。

70年代,芯⽚封装流⾏的是双列直插封装(DIP)、单列直插封装(SIP)、针栅阵列封装(PGA)等都属于通孔插装式安装器件。

通孔插装式安装器件的代表当属双列直插封装,简称DIP(Dualln-LinePackage)。

这类DIP从封装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其⼀,军品或要求⽓密封装的采⽤陶瓷双例直插DIP;其⼆,由于塑料封装具有低成本、性价⽐优越等特点,因此,封装形式⼤多数采⽤塑料直插式PDIP。

塑料双便直插封装(PDIP)是上世纪80年代普遍使⽤的封装形式,它有⼀个矩形的塑封体,在矩形塑封体⽐较长的两侧⾯有双列管脚,两相邻管脚之间的节距是2.54mm,引线数为6-84,厚度约为2.0~3.6,如表2所⽰。

两边平等排列管脚的跨距较⼤,它的直插式管脚结构使塑封电路可以装在塑料管内运输,不⽤接触管脚,管脚从塑封体两⾯弯曲⼀个⼩⾓度⽤于插孔式安装,也便于测试或器件的升级和更换。

这种封装形式,⽐较适合印制电路板(PCB)的穿孔安装,具有⽐50年代的TO型圆形⾦属封装,更易于对PCB布线以及操作较为⽅便等特点。

这种封装适合于⼤批量低成本⽣产,便于⾃动化的线路板安装及提供⾼的可靠性焊接。

同时,塑料封装器件在尺⼨、重量、性能、成本、可靠性及实⽤性⽅⾯也优于⽓密性封装。

⼤部分塑封器件重量⼤约只是陶瓷封装的⼀半。

例如:14脚双列直插封装(DIP)重量⼤约为1g,⽽14脚陶瓷封装重2g。

但是双列直插封装(DIP)效率较低,⼤约只有2%,并占去了⼤量有效安装⾯积。

我们知道,衡量⼀个芯⽚封装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是芯⽚⾯积与封装⾯积之⽐,这个⽐值越接近1越好。

【2】四边引线扁平封装(QFP)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通讯设备、家⽤电器向便携式、⾼性能⽅向的发展;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规模集成电路(LSI)I/O引脚数已达数百个,与之相适应的,为了缩⼩PCB板的体积进⽽缩⼩各种系统及电器的体积,解决⾼密度封装技术及所需⾼密度引线框架的开发,满⾜电⼦整机⼩型化,要求集成电路封装在更⼩的单位⾯积⾥引出更多的器件引脚和信号,向轻、薄、短、⼩⽅向发展。

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及封装形式

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及封装形式

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及封装形式半导体激光器的概念半导体激光器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由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不同种类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比较特殊。

常用工作物质有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

激励方式有电注入、电子束激励和光泵浦三种形式。

半导体激光器件,可分为同质结、单异质结、双异质结等几种。

同质结激光器和单异质结激光器在室温时多为脉冲器件,而双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可实现连续工作。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依靠注入载流子工作的,发射激光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产生足够的粒子数反转分布,即高能态粒子数足够的大于处于低能态的粒子数;(2)有一个合适的谐振腔能够起到反馈作用,使受激辐射光子增生,从而产生激光震荡;(3)要满足一定的阀值条件,以使光子增益等于或大于光子的损耗。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即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优点: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可靠、耗电少、效率高等。

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技术一般情况下,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波长随温度变化为0.2-0.3nm/℃,光谱宽度随之增加,影响颜色鲜艳度。

另外,当正向电流流经pn结,发热性损耗使结区产生温升,在室温附近,温度每升高1℃,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强度会相应地减少1%左右,封装散热;时保持色纯度与发光强度非常重要,以往多采用减少其驱动电流的办法,降低结温,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限制在20mA左右。

但是,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输出会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很多功率型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可以达到70mA、100mA甚至1A级,需要改进封装结构,全新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设计理念和低热阻封装结构及技术,改善热特性。

例如,采用大面积芯片倒装结构,选用导。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器件的封装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封装技术,具有更高的集成度、更好的散热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小的尺寸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半导体封装的主流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封装、芯片级封装和集成封装等。

其中,三维封装是一种将多个芯片通过堆叠或倒装的方式进行封装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减小封装体积,同时还能缩短信号传输路径,提高芯片性能。

芯片级封装则是将封装过程直接应用到芯片制造中,实现芯片级封装的同时还能减小尺寸,提高性能。

而集成封装是将多个芯片和其他元器件集成到同一个封装中,实现多功能的集成电路。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相比于传统封装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第三代封装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传统封装技术由于封装空间有限,导致芯片的集成度受限。

而第三代封装技术通过堆叠、倒装等方式,可以将多个芯片集成到同一个封装中,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其次,第三代封装技术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由于半导体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封装技术往往无法有效散热,导致器件温度过高,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而第三代封装技术通过使用导热材料、散热片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性能,降低芯片温度,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再次,第三代封装技术可以实现更小的尺寸。

传统封装技术由于封装工艺的限制,无法实现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

而第三代封装技术通过采用新的封装材料、封装工艺等手段,可以实现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使得整个封装更加紧凑,适应了电子产品小型化的需求。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材料和工艺的支持。

新型的封装材料,如有机封装材料、导热材料等,可以满足第三代封装技术对材料的要求。

而先进的封装工艺,如3D打印、微电子加工等,可以实现更精细的封装结构和更复杂的封装工艺,提高封装的可靠性和性能。

尽管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在集成度、散热性能、尺寸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各种芯片封装形式

各种芯片封装形式

TSOP封装方式中,内存芯片是通过芯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焊点和PCB板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芯片向PCB板传热就相对困难。而且TSOP封装方式的内存在超过150MHz后,会产品较大的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
PQFP
PQFP:
(Plastic Quad Flat Package,塑料方块平面封装)一种芯片封装形式。
SMD
它是Surface Mounted Devices的缩写,意为:表面贴装器件,它是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中文:表面黏著技术)元器件中的一种。
“在电子线路板生产的初级阶段,过孔装配完全由人工来完成。首批自动化机器推出后,它们可放置一些简单的引脚元件,但是复杂的元件仍需要手工放置方可进行波峰焊。 表面贴装元件在大约二十年前推出,并就此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从无源元件到有源元件和集成电路,最终都变成了表面贴装器件(SMD)并可通过拾放设备进行装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所有的引脚元件最终都可采用SMD封装。除SMD外还有:
MCM
MCM(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组件。将多块半导体裸芯片组装在一块布线基板上的一种封装技术。CM是在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电子技术,其与混合集成电路产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MCM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多的功能和更小的体积,可以说MCM属于高级混合集成电路产品。
DIP还是拨码开关的简称,其电气特性为
1.电器寿命:每个开关在电压24VDC与电流25mA之下测试,可来回拨动2000次 ;
2.开关不常切换的额定电流:100mA,耐压50VDC ;
3.开关经常切换的额定电流:25mA,耐压24VDC ;
4.接触阻抗:(a)初始值最大50mΩ;(b)测试后最大值100mΩ;

半导体几种封装及应用范围

半导体几种封装及应用范围

半导体几种封装及应用范围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形式是指将半导体芯片固定在封装材料中,以提供电气连接和保护芯片的外部结构。

不同的半导体器件具有不同的封装形式,主要根据器件的类型、尺寸、功率和应用需求等来选择。

目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封装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 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封装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形式,其引脚排列成两行,中间有一定间距,适用于大多数集成电路、逻辑器件和传感器等。

DIP封装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手动焊接,但体积较大,不适合高集成度和高密度的应用。

2. 焊盘封装(QFP)焊盘封装是现代集成电路器件最常见的一种封装形式,其引脚布置成矩形,边缘有焊盘用于焊接。

QFP封装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存储器、FPGA等,具有密度高、功耗低、带宽大、易于自动焊接等优点。

3. 表面贴装封装(SMT)表面贴装封装是目前半导体器件最常用的一种封装形式,尤其适用于小尺寸、高集成度和高频率的应用。

SMT封装将芯片焊接在PCB表面,通过焊接球或焊锡膏与PCB的焊盘连接。

SMT封装包括BGA(Ball Grid Array)、CSP(Chip Scale Package)等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相机、无线通信等领域。

4. 射频封装(RF)射频封装主要针对射频器件的特殊性需求,如天线、射频放大器等。

射频封装要求引脚的长度和布线特性具有低损耗、高速度和低串扰的特点,常见的射频封装形式包括QFN、MSOP等。

5. 高功率封装(Power)高功率封装适用于功率器件和功率集成电路等高功率应用,主要解决散热、这样设计和电气特性的问题。

常见的高功率封装形式包括TO封装、DPAK封装、SOT 封装等。

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形式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塑封、金属封装、陶瓷封装等多个不同的材料类型。

此外,封装形式还可以根据引脚的连接方式、数量和排列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用全系列场效应管MOS管型号参数封装资料

常用全系列场效应管MOS管型号参数封装资料

常用全系列场效应管MOS管型号参数封装资料场效应管(MOS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在设计和选择MOS管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一些参数,如型号、封装形式、工作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特性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全系列MOS管型号参数封装资料:1.型号:MOS管有许多不同的型号,每个型号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常见的MOS管型号有IRF44N、IRFP22N、IRF520N等。

2.封装形式:MOS管的封装形式有多种,常见的封装形式有TO-220、TO-247、DPAK、SOT-23等。

不同的封装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TO-220适用于高功率应用,SOT-23适用于小功率应用等。

3.工作电压:MOS管的工作电压范围是选择MOS管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参数。

常见的工作电压范围有10V、30V、60V、100V等。

4.电流:MOS管的电流处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通常以最大电流(ID)来表示,最大电流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MOS管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常见的最大电流有1A、5A、10A、20A等。

5.功率:MOS管的功率参数也需要考虑,在一定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下,MOS管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是通过最大电流和额定工作电压计算得出的。

常见的功率参数有10W、50W、100W等。

6.频率特性:MOS管的频率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表示MOS管在特定频率下的响应能力。

常见的频率特性有数十kHz、数百kHz、MHz等。

综上所述,常用全系列MOS管型号参数封装资料包括型号、封装形式、工作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特性等。

在选择MOS管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综合考虑这些参数,并选择最适合的型号和封装形式。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MOS管,可以有效地满足电路设计和应用需求。

半导体封装形式介绍

半导体封装形式介绍

半导体封装形式介绍1. Dual Inline Package (DIP)双列直插封装:DIP封装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封装形式之一、它具有两个平行的插座,通过焊接连接到电路板上,对于较大功率的应用有很好的散热性能。

由于体积较大,在高密度集成电路领域不常使用。

2. Quad Flat Package (QFP) 四边平封装:QFP封装采用均匀排列的焊盘,可有效降低封装尺寸和空间占用。

其较大的引脚数量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电路,并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QFP封装在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

3. Ball Grid Array (BGA) 球型网格阵列封装:BGA封装是一种引脚排列在封装底部的封装形式。

它采用球形焊盘与电路板焊接,具有高密度和较低电感的优势,适用于高速和高频应用。

BGA封装在计算机芯片、射频模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 (SOIC) 小外延集成电路封装:SOIC封装采用了较小的引脚封装,使得器件更紧凑且易于安装在电路板上。

它适用于低电压和低功耗的应用,如音频放大器和传感器等。

SOIC封装在汽车和工业控制领域中广泛应用。

5. Chip Scale Package (CSP) 芯片尺寸封装:CSP封装是一种小型、轻型的封装形式,尺寸与芯片大致相当。

它具有较低的高频电感和电容,适用于高频应用和移动设备。

CSP封装通常由裸露芯片、覆盖层和引脚组成,是目前半导体封装领域的前沿技术。

6. System in Package (SiP) 系统封装:SiP是一种将多个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中的封装形式。

它可以集成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从而提供更高的集成度和功能。

SiP封装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物联网等领域。

除了上述常见的半导体封装形式,还有多层封装、系统级封装、立方封装等封装形式也在发展中。

这些封装形式都旨在提供更高的集成度、更好的散热性能和更小的尺寸,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半导体封装形式介绍

半导体封装形式介绍

半导体封装形式介绍摘要:半导体器件有许多封装型式,从DIP、SOP、QFP、PGA、BGA到CSP再到SIP,技术指标一代比一代先进,这些都是前人根据当时的组装技术和市场需求而研制的。

总体说来,它大概有三次重大的革新: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引脚插入式封装到表面贴片封装,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电路板上的组装密度;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球型矩正封装的出现,它不但满足了市场高引脚的需求,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晶片级封装、系统封装、芯片级封装是现在第三次革新的产物,其目的就是将封装减到最小。

每一种封装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即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而所用的封装材料,封装设备,封装技术根据其需要而有所不同。

驱动半导体封装形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其价格和性能。

关键词:半导体;芯片级封装;系统封装;晶片级封装中图分类号:TN305.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4507(2005)05-0014-081 半导体器件封装概述电子产品是由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印刷线路板、导线、整机框架、外壳及显示等部分组成,其中集成电路是用来处理和控制信号,分立器件通常是信号放大,印刷线路板和导线是用来连接信号,整机框架外壳是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显示部分是作为与人沟通的接口。

所以说半导体器件是电子产品的主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工业有“工业之米"的美称。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自行研制和生产了第一台计算机,其占用面积大约为100 m2以上,现在的便携式计算机只有书包大小,而将来的计算机可能只与钢笔一样大小或更小。

计算机体积的这种迅速缩小而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就是半导体科技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其功劳主要归结于:(1)半导体芯片集成度的大幅度提高和晶圆制造(Wafer fabrication)中光刻精度的提高,使得芯片的功能日益强大而尺寸反而更小;(2)半导体封装技术的提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印刷线路板上集成电路的密集度,使得电子产品的体积大幅度地降低。

功率半导体封装结构

功率半导体封装结构

功率半导体封装结构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功率半导体器件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结构则是保障其性能稳定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就功率半导体封装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类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类型主要有三种:晶体管式、二极管式和模块式。

其中,晶体管式封装主要适用于低压、低功率的应用场合;二极管式封装适用于高压、低电流的应用场合;模块式封装则适用于高压、大电流的应用场合。

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结构主要由芯片、引线、封装材料和外壳组成。

1.芯片芯片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核心部件,其主要材料有硅、碳化硅、氮化硅等。

芯片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晶体生长、切割、抛光、掺杂等工艺。

2.引线引线是连接芯片和外部电路的重要部分。

目前常用的引线主要有铜线、铝线、金线等。

引线的连接方式有焊接、压接等。

3.封装材料封装材料是保护芯片和引线的重要保障。

常用的封装材料有环氧树脂、硅胶、聚酰亚胺等。

封装材料的选择需考虑其导热性、电绝缘性、机械强度等因素。

4.外壳外壳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外部保护结构,主要有金属外壳、陶瓷外壳等。

外壳的选择需考虑其散热性、机械强度等因素。

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技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技术主要包括晶圆级封装、芯片级封装和模块级封装等。

1.晶圆级封装晶圆级封装是将多个芯片封装在一个晶圆上,然后进行切割和分离。

该封装方式具有封装密度高、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芯片间的热阻较大,散热效果不佳,因此适用于低功率、低压的应用场合。

2.芯片级封装芯片级封装是将单个芯片封装在一个小型封装体内,可有效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散热性能。

常见的芯片级封装方式有TO封装、SMD 封装、BGA封装等。

3.模块级封装模块级封装是将多个芯片封装在一个大型封装体内,可实现高功率、高压的应用需求。

常见的模块级封装方式有IGBT模块、MOSFET 模块、整流模块等。

电子元器件封装大全

电子元器件封装大全

电子元器件封装大全1、BGA是英文Ball Grid Array Package的缩写,即球栅阵列封装。

20****9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I/O引脚数急剧增加,功耗也随之增大,对集成电路封装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BGA封装开始被应用于生产。

采用BGA技术封装的内存,可以使内存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内存容量提高两到三倍,BGA与TSOP相比,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好的散热性能和电性能。

BGA封装技术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储量有了很大提升,采用BGA封装技术的内存产品在相同容量下,体积只有TSOP 封装的三分之一;另外,与传统TSOP封装方式相比,BGA封装方式有更加快速和有效的散热途径。

BGA封装的I/O端子以圆形或柱状焊点按阵列形式分布在封装下面,BGA技术的优点是I/O引脚数虽然增加了,但引脚间距并没有减小反而增加了,从而提高了组装成品率;虽然它的功耗增加,但BGA能用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从而可以改善它的电热性能;厚度和重量都较以前的封装技术有所减少;寄生参数减小,信号传输延迟小,使用频率大大提高;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高。

例如,引脚中心距为1.5mm的360引脚BGA仅为31mm见方;而引脚中心距为0.5mm 的304引脚QFP为40mm见方。

而且BGA不用担心QFP那样的引脚变形问题。

该封装是美国Motorola公司开发的,首先在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被采用,今后在美国有可能在个人计算机中普及。

最初,BGA的引脚(凸点)中心距为1.5mm,引脚数为225。

现在也有一些LSI厂家正在开发500引脚的BGA。

BGA的问题是回流焊后的外观检查。

现在尚不清楚是否有效的外观检查方法。

有的认为,由于焊接的中心距较大,连接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只能通过功能检查来处理。

美国Motorola公司把用模压树脂密封的封装称为OMPAC,而把灌封方法密封的封装称为GPAC(见OMPAC和GP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OP 是一种微型的SOP封装半导体器件有许多封装形式,按封装的外形、尺寸、结构分类可分为引脚插入型、表面贴装型和高级封装三类。

从DIP、SOP、QFP、PGA、BGA到CSP再到SIP,技术指标一代比一代先进。

总体说来,半导体封装经历了三次重大革新: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引脚插入式封装到表面贴片封装,它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电路板上的组装密度;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球型矩阵封装的出现,满足了市场对高引脚的需求,改善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芯片级封装、系统封装等是现在第三次革新的产物,其目的就是将封装面积减到最小。

高级封装实现封装面积最小化芯片级封装CSP。

几年之前封装本体面积与芯片面积之比通常都是几倍到几十倍,但近几年来有些公司在BGA、TSOP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使得封装本体面积与芯片面积之比逐步减小到接近1的水平,所以就在原来的封装名称下冠以芯片级封装以用来区别以前的封装。

就目前来看,人们对芯片级封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公司将封装本体面积与芯片面积之比小于2的定为CSP,而有的公司将封装本体面积与芯片面积之比小于1.4或1.2的定为CSP。

目前开发应用最为广泛的是FBGA和QFN等,主要用于内存和逻辑器件。

就目前来看,CSP的引脚数还不可能太多,从几十到一百多。

这种高密度、小巧、扁薄的封装非常适用于设计小巧的掌上型消费类电子装置。

CSP封装具有以下特点:解决了IC裸芯片不能进行交流参数测试和老化筛选的问题;封装面积缩小到BGA的1/4至1/10;延迟时间缩到极短;CSP封装的内存颗粒不仅可以通过PCB板散热,还可以从背面散热,且散热效率良好。

就封装形式而言,它属于已有封装形式的派生品,因此可直接按照现有封装形式分为四类:框架封装形式、硬质基板封装形式、软质基板封装形式和芯片级封装。

多芯片模块MCM。

20世纪80年代初发源于美国,为解决单一芯片封装集成度低和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把多个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在高密度多层互联基板上组成多种多样的电子模块系统,从而出现多芯片模块系统。

它是把多块裸露的IC芯片安装在一块多层高密度互连衬底上,并组装在同一个封装中。

它和CSP封装一样属于已有封装形式的派生品。

多芯片模块具有以下特点:封装密度更高,电性能更好,与等效的单芯片封装相比体积更小。

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个芯片封装的形式分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则芯片之间布线引起的信号传输延迟就显得非常严重,尤其是在高频电路中,而此封装最大的优点就是缩短芯片之间的布线长度,从而达到缩短延迟时间、易于实现模块高速化的目的。

WLCSP。

此封装不同于传统的先切割晶圆,再组装测试的做法,而是先在整片晶圆上进行封装和测试,然后再切割。

它有着更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工艺大大优化,晶圆直接进入封装工序,而传统工艺在封装之前还要对晶圆进行切割、分类;所有集成电路一次封装,刻印工作直接在晶圆上进行,设备测试一次完成,有别于传统组装工艺;生产周期和成本大幅下降,芯片所需引脚数减少,提高了集成度;引脚产生的电磁干扰几乎被消除,采用此封装的内存可以支持到800MHz的频率,最大容量可达1GB,所以它号称是未来封装的主流。

它的不足之处是芯片得不到足够的保护。

表面贴片封装降低PCB设计难度表面贴片封装是从引脚直插式封装发展而来的,主要优点是降低了PCB电路板设计的难度,同时它也大大降低了其本身的尺寸大小。

用这种方法焊上去的芯片,如果不用专用工具是很难拆卸下来的。

表面贴片封装根据引脚所处的位置可分为:Single-ended(引脚在一面)、Dual(引脚在两边)、Quad(引脚在四边)、Bottom(引脚在下面)、BGA(引脚排成矩阵结构)及其他。

Single-ended。

此封装形式的特点是引脚全部在一边,而且引脚的数量通常比较少。

它又可分为:导热型,像常用的功率三极管,只有三个引脚排成一排,其上面有一个大的散热片;COF是将芯片直接粘贴在柔性线路板上(现有的用Flip-Chip技术),再经过塑料包封而成,它的特点是轻而且很薄,所以当前被广泛用在液晶显示器(LCD)上,以满足LCD分辨率增加的需要。

其缺点一是Film的价格很贵,二是贴片机的价格也很贵。

Dual。

此封装形式的特点是引脚全部在两边,而且引脚的数量不算多。

它的封装形式比较多,又可细分为SOT、SOP、SOJ、SSOP、HSOP 及其他。

SOT系列主要有SOT-23、SOT-223、SOT25、SOT-26、SOT323、SOT-89等。

当电子产品尺寸不断缩小时,其内部使用的半导体器件也必须变小,更小的半导体器件使得电子产品能够更小、更轻、更便携,相同尺寸包含的功能更多。

SOT封装既大大降低了高度,又显著减小了PCB占用空间。

小尺寸贴片封装SOP。

飞利浦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发出小尺寸贴片封装SOP,以后逐渐派生出SOJ(J型引脚小外形封装)、TSOP(薄小外形封装)、VSOP(甚小外形封装)、SSOP(缩小型SOP)、TSSOP(薄的缩小型SOP)及SOT(小外形晶体管)、SOIC(小外形集成电路)等。

SOP引脚数在几十个之内。

薄型小尺寸封装TSOP。

它与SOP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厚度很薄,只有1mm,是SOJ的1/3;由于外观轻薄且小,适合高频使用。

它以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征服了业界,大部分的SDRAM内存芯片都是采用此TSOP封装方式。

TSOP内存封装的外形呈长方形,且封装芯片的周围都有I/O引脚。

在TSOP封装方式中,内存颗粒是通过芯片引脚焊在PCB板上的,焊点和PCB板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芯片向PCB板传热相对困难。

而且TSOP封装方式的内存在超过150MHz后,会有很大的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

J形引脚小尺寸封装SOJ。

引脚从封装主体两侧引出向下呈J字形,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通常为塑料制品,多数用于DRAM和SRAM 等内存LSI电路,但绝大部分是DRAM。

用SOJ封装的DRAM器件很多都装配在SIMM上。

引脚中心距1.27mm,引脚数从20至40不等。

四边引脚扁平封装QFP。

QFP是由SOP发展而来,其外形呈扁平状,引脚从四个侧面引出,呈海鸥翼(L)型,鸟翼形引脚端子的一端由封装本体引出,而另一端沿四边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它在印刷电路板(PWB)上不是靠引脚插入PWB的通孔中,所以不必在主板上打孔,而是采用SMT方式即通过焊料等贴附在PWB上,一般在主板表面上有设计好的相应管脚的焊点,将封装各脚对准相应的焊点,即可实现与主板的焊接。

因此,PWB两面可以形成不同的电路,采用整体回流焊等方式可使两面上搭载的全部元器件一次键合完成,便于自动化操作,实装的可靠性也有保证。

这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封装形式。

此种封装引脚之间距离很小、管脚很细,一般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其引脚数一般从几十到几百,而且其封装外形尺寸较小、寄生参数减小、适合高频应用。

该封装主要适合用SMT表面安装技术在PCB上安装布线。

但是由于QFP的引线端子在四周布置,且伸出PKG之外,若引线间距过窄,引线过细,则端子难免在制造及实装过程中发生变形。

当端子数超过几百个,端子间距等于或小于0.3mm时,要精确地搭载在电路图形上,并与其他电路组件一起采用再流焊一次完成实装,难度极大,致使价格剧增,而且还存在可靠性及成品率方面的问题。

采用J字型引线端子的PLCC等可以缓解一些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QFP的上述问题。

由QFP衍生出来的封装形式还有LCCC、PLCC以及TAB等。

此封装的基材有陶瓷、金属和塑料三种。

从数量上看,塑料封装占绝大部分,当没有特别表示出材料时,多数情况为塑料QFP。

塑料QFP是最普及的多引脚LSI封装。

QFP封装的缺点是:当引脚中心距小于0.65mm时,引脚容易弯曲。

为了防止引脚变形,现已出现了几种改进的QFP品种。

塑料四边引脚扁平封装PQFP。

芯片的四周均有引脚,其引脚数一般都在100以上,而且引脚之间距离很小,管脚也很细,一般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用这种形式封装的芯片,必须采用表面安装设备技术(SMT)将芯片边上的引脚与主板焊接起来。

PQFP封装适用于SMT表面安装技术在PCB上安装布线,适合高频使用,它具有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比值较小等优点。

带引脚的塑料芯片载体PLCC。

它与LCC相似,只是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出,呈丁字形,是塑料制品。

引脚中心距1.27mm,引脚数从18到84。

J形引脚不易变形,比QFP容易操作,但焊接后的外观检查较为困难。

它与LCC封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用塑料,后者用陶瓷,但现在已经出现用陶瓷制作的J形引脚封装和用塑料制作的无引脚封装。

无引脚芯片载体LCC或四侧无引脚扁平封装QFN。

指陶瓷基板的四个侧面只有电极接触而无引脚的表面贴装型封装。

由于无引脚,贴装占有面积比QFP小,高度比QFP低,它是高速和高频IC用封装。

但是,当印刷基板与封装之间产生应力时,在电极接触处就不能得到缓解,因此电极触点难于做到QFP的引脚那样多,一般从14到100左右。

材料有陶瓷和塑料两种,当有LCC标记时基本上都是陶瓷QFN,塑料QFN是以玻璃环氧树脂为基板基材的一种低成本封装。

球型矩阵封装BGA。

BGA封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目前已成为最热门的封装。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封装要求越来越严格。

这是因为封装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当IC的频率超过100MHz时,传统封装方式可能会产生所谓的交调噪声"Cross-Talk Noise"现象,而且当IC的管脚数大于208脚时,传统的封装方式有其难度。

因此,除使用QFP封装方式外,现今大多数的高脚数芯片皆转而使用BGA封装。

BGA一出现便成为CPU、高引脚数封装的最佳选择。

BGA封装的器件绝大多数用于手机、网络及通信设备、数码相机、微机、笔记本计算机、PAD和各类平板显示器等高档消费市场。

BGA封装的优点有:1.输入输出引脚数大大增加,而且引脚间距远大于QFP,加上它有与电路图形的自动对准功能,从而提高了组装成品率;2.虽然它的功耗增加,但能用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它的电热性能从而得到了改善,对于集成度很高和功耗很大的芯片,采用陶瓷基板,并在外壳上安装微型排风扇散热,从而可达到电路的稳定可靠工作;3.封装本体厚度比普通QFP减少1/2以上,重量减轻3/4以上;4.寄生参数减小,信号传输延迟小,使用频率大大提高;5.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高。

BGA封装的不足之处:BGA封装仍与QFP、PGA一样,占用基板面积过大;塑料BGA封装的翘曲问题是其主要缺陷,即锡球的共面性问题。

共面性的标准是为了减小翘曲,提高BGA封装的特性,应研究塑料、粘片胶和基板材料,并使这些材料最佳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