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基因治1

合集下载

第六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RNA干扰技术

第六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RNA干扰技术
(4)诱导靶mRNA降解:在siRNA反义链引导下,RISC
识别并切割(qiēgē)与siRNA反义链互补的靶mRNA
(5)dsRNA的再生成
第十ānrǎo)
第十七页,共四十页。
RNA干扰(gānrǎo)
(RNA interference, RNAi)
siRNA(小干扰RNA):21-23nt,由dsRNA裂 解而成的小片段,可诱导mRNA降解。siRNA主要
药学 分子生物 (yào xué)

第一页,共四十页。
生物芯片 (biochip) (shēnɡ wù xīn piàn)
以生物、电子、机械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 固相支持物表面建立集成、连续、微型分析系 统(xìtǒng),形成芯片,实现对生物大分子的准确、 快速、高通量、自动化检测。
第二页,共四十页。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页。
REGγ基因敲除鼠(下图)出现脊椎(jǐ zhuī)弯曲等早衰现象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
Gab1基因(jīyīn)敲除导致小鼠缺血性血管新生、侧枝循环建立出现 缺陷(图示上半部分),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 信号调控通路出现障碍而引起的(图示下半部分)。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
2、 RNA干扰技术缺点
“脱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
RNA干扰技术(jìshù)的应用
1、基因功能研究(功能失活策略) “基因敲减(knockdown)”
2、基因治疗(基因(jīyīn)失活性治疗) (1)病毒感染性疾病
通过RNAi抑制 RNA病毒(bìngdú)复制 (2)基因过表达引起的疾病(如肿瘤)
特定功能基因的部分片段被同源的外源DNA片 段替代,从而使靶基因失活。

(双语)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双语)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毒素的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 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The preparations contain specific antibodies or cytokines are injected to treat infection or prevent infection in emergency.
减毒活疫苗
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优点: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免疫效果良好、 持久;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缺点:存在回复突变的危险(罕见)。 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是 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
概念: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
0.4%甲醛处理制成。因其已失去外
合成肽疫苗:根据有效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 计和合成的免疫原性多肽,以期用最小的免疫原 性肽来激发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基因工程疫苗: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将病原 的保护性抗原编码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 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 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
重组抗原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DNA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Modulate immunological function artificially based on immunology theory and direct against disease mechanism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reatment.
Molecular therapy Cell therapy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and
Antitoxin Human immunoglobulin

外科学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 考点总结

外科学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 考点总结

外科学第二十三章乳房疾病重难点参考书目:《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说明:划线部分为曾作为题目出处的知识点(人卫题库、医考帮)【解剖生理概要】1.腺叶数目:15~20个,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乳管靠近开口的1/3膨大处为“壶腹部”,是乳管内乳头瘤的好发部位2.淋巴(1)淋巴液的输出途径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肿瘤跳跃性转移的基础)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流向肝(2)腋区淋巴结分组I组:胸小肌外侧腋窝淋巴结II组:胸小肌后方的腋静脉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III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淋巴结【乳房检查】1.体位:端坐/仰卧位,上肢外展、放松上肢2.扪诊: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不要用手指捏乳房组织。

[顺序]先健侧后病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淋巴结检查]直立位:右手左腋窝,左手右腋窝。

3.影像学检查:(1)乳房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手段(2)超声:进行血供情况观察,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3)MRI:对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的发现及评价病变范围有优势(4)乳腺钼靶:乳腺癌的普查(5)乳腺癌骨转移:骨扫描4.常用的活检方法:(1)有肿块乳腺癌确诊:首选乳腺肿物切除活检(不是切取);次选:乳腺空心针穿刺活检(针吸)(2)乳头有溢液确诊:首选溢液脱落细胞血检查,有肿块时切除活检(3)乳头糜烂确诊:乳头刮片细胞检查Part1.急性乳腺炎【好发人群】哺乳期产妇【病因】(1)乳汁淤积:①乳头发育不良②乳汁过多③乳管不通影响排乳(2)细菌入侵:[主要途径]细菌从破损乳头沿淋巴管入侵[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1)乳房:[典型炎性表现]红、肿、热、痛(2)全身症状:寒战、高热、脉搏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抗感染措施]1.早期:蜂窝织炎。

第23章血管紧张素抑制药

第23章血管紧张素抑制药

氯沙坦(losartan)
1、PO吸收,F为33%,14%可代谢为EXP3174,活性比
氯沙坦强10-40倍。
2、高度选择性阻断AT1受体,对肾血流影响同ACEI,
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肾功不全者有保护作用;促进
尿酸排泄,对合用利尿药者有利;长期用能逆转左室
肥厚和血管增生。 3、可用于高血压、CHF。 4、不产生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无胰岛素增敏作用, 对血脂及血糖影响小。
3、可用于高血压、CHF、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FDA批 准唯一用于此病的ACEI) 4、毒性小,耐受性好。
依那普利(enalapril):
1、 口服易吸收,不受食物影响。 2、 在体内需转化,起效慢(药后4-6h达峰值), 维 持时间长(24h),作用强(ACE抑制作用是卡托 普利10倍)。 3、 可用于高血压、CHF 。 4、 毒性小,对血糖和脂质代谢影响小,因不含-SH, 味觉障碍、瘙痒性丘疹、白细胞缺乏等少见。
缬 沙 坦
• 缬沙坦对ATl受体的亲和力比其对AT2受体的亲和 力强24 000倍。原发性高血压口服缬沙坦80mg, 在给药后4~6 h获最大降压效果,降压作用可持 续24h。 • 缬沙坦也能逆转左室肥厚和血管壁增厚。 • 单独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治疗高血压。 •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有头痛、头晕、低钠 或血容量不足 • 缬沙坦有引起低血压的危险。用药期应慎用留钾 利尿药与补钾药。
一、化学结构与分类(了解) ⒈ ACEI的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ACEI与ACE的Zn2+结合,抑制其活性。 现有药物与Zn2+ 结合的基团有三类: ⑴ 巯基(-SH)结合:如卡托普利 ⑵ 羧基(-COOH)结合:如依那普利等 ⑶ 磷酸基(-POO)结合:如福辛普利 ▲ 药物与Zn2+亲和力及“附加结合点”数目决定药物 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 含羧基的ACEI作用强、持久。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 理制成。如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疫苗。
4.新型疫苗
亚单位疫苗 结合疫苗 合成肽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等等
亚单位疫苗
提取或合成天然微生物某些成分的亚单位(如外壳的 特殊蛋白结构)制成的疫苗。
如:乙肝疫苗、HPV(宫颈癌)疫苗;细菌荚膜多糖疫苗
1.免疫力获得的方式(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人 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 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免疫预防:疫苗的基本要求;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减
毒活疫苗、类毒素)及其特点;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 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疫苗的应用 (抗感染与儿童计划免疫,抗肿瘤等其它应用) 及影响接种 效果的因素
DNA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 比传统疫苗安全。 性质稳定,易于保存、运输。 可生产多价疫苗,同时预防多种病原体感染。
缺点:是否整合至宿主基因组,诱导癌变? 长期持续表达是否诱导免疫耐受? 是否产生抗DNA抗体?
计划免疫
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 Immunological prophylaxis ), 指通过人工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或直接输入免疫效应物质 (如抗毒素),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以 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一节 免疫预防 (Immunoprophylaxis)
How to get immunity to the diseases ?
二、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指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如抗毒素)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迅速获 得适应性免疫。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紧急预防或 治疗。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15•【字号】沪府办规〔2024〕9号•【施行日期】2024.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办规〔2024〕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打造新时代全球生物医药重大战略产业高地,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就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提出若干意见如下:一、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一)加快基础理论创新和前沿技术突破。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创新平台作用,瞄准细胞与基因治疗、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基础前沿领域和新赛道,开展新靶点、新机制、新结构研究,布局前沿新技术和新型药物攻关。

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药装备及材料、现代中药研制。

(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二)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药物研发。

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分析等环节,加快模型、算法、专业软件等攻关突破和共性平台建设,开展智能化场景应用示范。

(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三)支持顶尖科学家与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支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IP)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大师级人物在沪开展颠覆性理论和技术突破,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支持。

在基础研究先行区、各类人才计划等方面,对优秀青年人才倾斜支持。

(责任单位:市人才局、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四)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前研究转化。

建立以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数量、成果本地转化数量等为考核目标的贴息支持机制,推动合同研发机构(CRO)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新药临床前研究服务,按照规定给予每个项目年度贴息金额最高1000万元支持。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考试总结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考试总结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一、名词解释生物标志物:可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作为正常的生理过程、疾病过程或药物对治疗干预的反应指标分子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基因组: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质粒: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多基因家族: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动态突变: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可随世代交替的传递而呈现逐代递增的累加突变效应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的多态性表观遗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基因功能出现可逆的、可遗传的变化DNA甲基化:生物体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的碱基上的过程微小RNA: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约20~25个核苷酸,在细胞内主要发挥基因转录水平调控作用蛋白质组: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似然比:反映真实性的一种指标,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二、简答题5.简述人类基因组的DNA多态性的形式6.简述临床分子生物标志物应具备的特征1、该标志物在临床上是否有可行的检测方法2、该分子生物标志物是否增加新的信息3、判断生物标志物是否有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处理7.简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评价“五阶段”方法。

1、临床前的探索性研究。

筛选的标志物要具有诊断、预后或治疗(预测性的)价值,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建立可在临床应用的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3、针对临床上还未能进行检测的疾病进行试验,对生物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用于检测已经在临床上发现的疾病。

4、要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评估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5、在筛选的人群中对新的诊断方法进行效益/风险评估第三章临床标本处理与分离纯化技术2简述临床标本处理的一般原则。

心脑血管药理学(第3版)(缪朝玉主编)PPT模板

心脑血管药理学(第3版)(缪朝玉主编)PPT模板
第二章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系统
one
03
第三章肾上腺素受体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第三章肾上腺素受体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第一节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型第二节肾上腺素受体结构与信号转导第三节心血管系统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及其生理意义第四节肾上腺素受体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第五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
第三节内皮素受体结构、分布和功能
第四节内皮素和内皮素受体的生物学效应
第五节内皮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内皮素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展望
one
08
第八章5-羟色胺的心脑血管药理
第一节5-羟色胺的生物化学第二节5-羟色胺受体第三节5-羟色胺的心脑血管功能第四节5-羟色胺与心脑血管疾病第五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one
20
第二十章抗休克药
第二十章抗休克药
第五节休克的代谢治疗
e
第四节休克的激素治疗
d
第一节概述
a
第二节休克的液体复苏
b
第三节血管活性药物
c
第六节其他抗休克药物
f
one
21
第二十一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一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one
22
第二十二章抗血栓药
第二十二章抗血栓药
第七节血管扩张药第八节抗高血压药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one
15
第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
one
16
第十六章抗心肌缺血药
第一节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特点第二节抗心肌缺血药第三节心肌缺血的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第四节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特点第五节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601B3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学分:8.5学分总学时:153理论学时:93实验(见习)学时:60先修课程要求:有机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影像学五年制、预防医学、精神卫生五年制。

参考教材:1、王镜岩《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22、査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33、 David L.Nelson and Michael M.Cox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6th: Freeman, W. H. & Company.2012.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学科,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学科,是生物化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课程理论与基本知识: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掌握核酸、蛋白质、聚糖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2)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酶的动力学特点。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掌握糖、脂质、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2)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3)熟悉非营养物质代谢特点;(4)熟悉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节机制。

全新第八版生物化学重点总结和期末复习试题

全新第八版生物化学重点总结和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20种基本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其余都是L-α-氨基酸.2.支链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从食物中摄取):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3.两个特殊的氨基酸:脯氨酸:唯一一个亚氨基酸甘氨酸:分子量最小,α-C原子不是手性C原子,无旋光性.4.色氨酸:分子量最大5.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6.侧链基团含有苯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7.含有—OH的氨基酸: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8.含有—S的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9.在近紫外区(220—300mm)有吸收光能力的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10.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11.肽键平面:肽键的特点是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碳基具有明显的共轭作用。

使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因此。

将C、H、O、N原子与两个相邻的α-C 原子固定在同一平面上,这一平面称为肽键平面12.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氨基都接在与羧基相邻的α—原子上13.是天然氨基酸组成的是:羟脯氨酸、羟赖氨酸,但两者都不是编码氨基酸14.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①α—螺旋②β—折叠片层③β—转角④无规卷曲。

α—螺旋特点:以肽键平面为单位,α—C为转轴,形成右手螺旋,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径为0.54nm,维持α-螺旋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15.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①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它的高级结构②以血红蛋白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镰状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改变。

可见一个氨基酸的变异(一级结构的改变),能引起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功能。

但一级结构的改变并不一定引起功能的改变。

③以蛋白质的别构效应和变性作用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别构效应,某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导致功能改变。

基因诊断管理规定(3篇)

基因诊断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基因诊断的管理,保障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促进基因诊断技术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基因诊断活动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基因诊断是指通过分析个体或群体的基因信息,对疾病进行诊断、预测、预防和治疗的过程。

第四条基因诊断活动应当遵循科学、严谨、规范、安全的原则,尊重个人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第五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负责全国基因诊断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因诊断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因诊断机构管理第六条从事基因诊断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二)有与开展基因诊断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三)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基因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能够保障生物安全;(五)有明确的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从事基因诊断活动的机构,应当向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基因诊断活动,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的诊疗规范进行基因诊断;(二)对基因诊断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三)对患者的基因信息保密,不得泄露;(四)对患者的隐私权进行保护,不得歧视患者;(五)对基因诊断活动进行记录,保存相关资料;(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九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基因诊断研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的科研伦理和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二)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样本和基因信息进行妥善保管;(四)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基因诊断人员管理第十条从事基因诊断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学历或者职业资格证书;(二)熟悉基因诊断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章维生素与无机盐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质代谢
第八章生物氧化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 质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 的整合与调节
第六章糖代谢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脂质代谢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生物氧化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详解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四章 DNA的生 物合成
查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第8版)笔记和考研真题
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知识
技术
分子生物 学
精华
分子
复习
代谢
笔记
真题
教材 复习
生物
第版
笔记
结构
真题
功能
基因
物质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第十三章真核基因 与基因组
第十五章 DNA损伤 与修复
第十六章 RNA的生 物合成
第十七章蛋白质的生 物合成
第十八章基因表达调 控
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 导的分子机制
第十三章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一、单选题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Rh血型抗原B.mH抗原C.异嗜性抗原D.HLA抗原E.超抗原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A.急性排斥B.超急排斥D.HLA-A、BE.HLA-B、C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A.移植物供血不足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C.MHC的不相匹配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8. GVHR主要见于:A.肾脏移植B.心脏移植C.骨髓移植D.肺脏移植E.脾脏移植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C.I型超敏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C.宿主的免疫系统D.移植物内微血管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8.下列有关同种异体移植的描述错误的是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C.具有免疫记忆D.由同种型抗原引发E.参与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A. APC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B. Tc直接杀伤靶细胞C. NK细胞参与杀伤靶细胞D. Th1介导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靶器官损伤E. Th辅助B及Tc细胞活化2..间接识别正确的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B.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C.被激活细胞为CD4+T细胞D.对环孢菌素A不敏感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通过间接识别方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3.提高肾移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A.ABO血型鉴定B.HLA配型C.增强受体免疫应答能力D.使用免疫抑制剂E.去除移植物中的B细胞4.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有A.血型抗原B.MHC-I类抗原C.异嗜性抗原D.MHC-Ⅲ类抗原E.MHC-Ⅱ类抗原2.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一种,它是由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受者细胞介导的;3.移植物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可以通过和途径提供给受者T细胞识别4.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是;5.根据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快慢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和;6.能够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而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7.参与直接识别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参与间接识别的抗原提呈细胞是;8.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策略包括、和;9.在移植排斥中,不同亚群的T细胞识别不同类型的同种异型MHC分子, 细胞识别同种异型MHC-Ⅰ类分子, 细胞识别同种异型MHC-Ⅱ类分子;三、名词解释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3.直接识别4.间接识别四、问答题1.同种异型的直接与间接识别的区别在哪里2.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和其病理变化;3.简述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4.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11 8.寻求MHC相合的供者、抑制受者免疫反应、诱导移植耐受9.CD8+T、CD4+T三、名词解释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正常个体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物后,其免疫系统将会对移植物发动免疫攻击,即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当受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物中含大量免疫细胞,移植物中免疫细胞可被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激活,产生针对受者组织器官的免疫应答,导致受者组织损伤,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见于骨髓移植、胸腺、脾等免疫器官移植或大量输血后;3.直接识别是指受者T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上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和肽复合物; 4.间接识别是指受者T细胞识别经过受者APC加工处理的、来源于供者MHC分子的肽分子和受者的MHC分子复合物;四、问答题1.直接识别中被识别的分子是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而间接识别则为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肽;直接识别中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而间接识别则为受者APC;直接识别中被激活的T细胞以CD8+CTL为主,而间接识别则以CD4+Th为主;直接识别中同种异型反应性非常强烈,而间接识别则较弱或未知;直接识别主要引起急性排斥,而间接识别则与慢性排斥有关:直接识别对环孢菌素A敏感,而间接识别不敏感;2.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有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超急性排斥病理变化为血管内凝血,急性排斥病理变化为急性血管炎和间质炎,慢性排斥病理变化为间质纤维化,移植物内血管硬化;3.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存在于受者体内的天然抗体,多为IgM类,在移植过程。

(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部分章节重点归纳

(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部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二十二章基因表达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偶联机制一、论句:1、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G蛋白是信号通路开关分子。

2、磷酸化可能提高活性也可能降低活性3、G蛋白/小G蛋白功能与GTP/GDP结合状态有关。

4、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G蛋白-第二信使-靶分子发挥作用。

5、酶偶联受体通过蛋白激激酶-蛋白激酶-靶分子发挥作用。

二、名解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的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个别是糖脂。

膜受体绝大多数是跨膜糖蛋白,其胞外部分负责结合配体,细胞内部分负责信号的转导;胞内受体(包括胞浆受体和核受体)为DNA结合蛋白。

2.G蛋白偶联受体:在结构上均为单体蛋白,有7个跨膜区域,又名七跨膜受体。

胞外结构负责结合外源信号,胞内部与异源三聚体G蛋白相结合而存在。

基本的信号转导方式是通过不同的G蛋白影响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等效应分子活性,从而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实现跨膜信息传递。

3.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

结合有GDP的G蛋白是非活性形式,而结合有GTP的G蛋白是活性形式。

G蛋白一般固有GTP酶活性,可以水解结合的GTP是分子恢复非活性形式。

异源三聚体G蛋白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转导七跨膜受体信号的G蛋白。

4.小G蛋白:即分子量低的G蛋白,第一个被发现的分子式Ras,故又称为Ras超家族。

小G蛋白具有GTP/GDP转换、GTP酶活性等G蛋白的共同特征,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5.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外信号经由受体在细胞内引起的有序分子变化,信号转导通路由各种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而形成。

各种信号转导通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广泛交叉联系。

信号转导通路的形成是动态的,随着信号的种类和强度不断变化。

6.第二信使:指激素等细胞外化学信号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细胞内迅速发生浓度或分布改变的一大类小分子化合物,如cAMP、cGMP、Ca2+、IP3等。

它们作用于蛋白激酶等靶分子,改变其活性,进而改变细胞功能。

23第二十三章 免疫治疗

23第二十三章  免疫治疗

Alemtuzumab CD52 人源化IgG1
Ibritumomab
CD20
90Y标记鼠 IgG1
Adalimumab TNF- 全人源IgG1
Omalizumab
IgE 人源化IgG1
TositumomabI-131
CD20
131I标记鼠 IgG2a
批准时间 1998 乳腺癌 2000 肿瘤
适应证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
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 定义: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统称 为细胞因子疗法。
• 分类:细胞因子疗法是通过人为的输入外源性细胞因子 或阻断内源性细胞因子,纠正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分为细胞因子补充疗法,细胞 因子阻断疗法和细胞因子基因疗法。
重组细胞因子或受体相关药物及适应证
名称
适应证
EPO
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肿瘤或化疗所致贫 血、失血后贫血
IL-2
恶性肿瘤、艾滋病、免疫缺陷病
IL-11
肿瘤或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sTNF RII-Fc 类风湿性关节炎
PDGF
糖尿病所致腿、足溃疡
生产,纯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核酸疫苗 •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
质粒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注射体内后可表达相应的 抗原,此为核酸疫苗。 • 核酸疫苗在体内可持续表达,免疫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但其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其他疫苗 •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等,口服疫苗诱导免疫耐受。 • 细胞成分及完整细胞也可作为免疫原进行主动免疫治疗。
血管退化,视网膜 血管闭塞
2007 血液病
(续上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章基因治疗(一)选择题A型题1. 全世界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的疾病是A. β地中海贫血B. 血友病C.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D. 高胆固醇血症E. 糖尿病2. 理论上讲,基因治疗最理想的策略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失活D. 免疫调节E. 导入“自杀基因”3. 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失活D. 免疫调节E. 导入“自杀基因”4. 利用反义核酸阻断基因异常表达的基因治疗方法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矫正D. 基因失活E. 免疫调节5. 将白细胞介素-2基因导入肿瘤病人体内,提高病人IL-2的表达水平,进行抗肿瘤辅助治疗。

这种基因治疗方法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矫正D. 基因失活E. 免疫调节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A. 基因缺失B. 基因置换C. 基因替代D. 基因失活E. 免疫调节7.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中不.包括A. 选择治疗基因B. 选择载体C. 选择靶细胞D. 将载体直接注射体内E. 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8.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非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物理方法A. 电穿孔法B. 脂质体法C. DNA直接注射法D. 显微注射法E. 基因枪技术9.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非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化学方法A. 电穿孔法B. 基因枪技术C. DNA直接注射法D. 显微注射E. DEAE-葡聚糖法10. 将外源治疗性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不.包括A. 显微注射法B. 电穿孔法C. 脂质体法D. CaCl法2E.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11. 目前在基因治疗的临床实施中,最常使用的载体是A. 逆转录病毒载体B. pBR322C. λ噬菌体D. pUC18E. YAC12.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容量约10kbB. 有潜在危险性C. 基因转移效率较高D. 只感染分裂状态的细胞E. 感染细胞后产生高滴度病毒13. 腺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所获病毒滴度高B. 外源基因可瞬时高表达C. 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D. 基因组结构复杂E. 能感染分裂或非分裂状态的细胞14. 腺相关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容量相对小B. 优先整合于宿主染色体19q位点上C. 外源基因稳定表达D. 安全性好E. 只感染分裂状态的细胞15.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容量小于10kbB. 可感染神经细胞C. 外源基因不能长期表达D. 载体的毒副作用大E. 基因组结构复杂16. 在基因治疗时,目前哪一种细胞不.能作为靶细胞A. 淋巴细胞B. 肿瘤细胞C. 生殖细胞D. 肝细胞E. 造血细胞17. HIV感染的靶细胞是A. 红细胞B. B淋巴细胞C. CD4+T细胞D. CD8+T细胞E. 神经细胞18.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中,目的基因导入体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 瘤内注射B. 静脉注射C. 皮下注射D. 肌肉注射E. 骨髓移植19. 目前临床基因治疗方案中,针对的疾病最多的是A. 癌症B. 单基因遗传病C. 心血管疾病D. 糖尿病E. 艾滋病20. 目前下列哪类疾病基因治疗效果最确切A. 单基因遗传病B. 多基因遗传病C. 恶性肿瘤D. 感染性疾病E. 心血管疾病B型题A. 遗传病B. 肿瘤C. 心血管疾病D. 传染病E. 高血压21. 病原体侵入人体主要引起哪种疾病22. 内源基因结构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所引起的疾病是A. 基因矫正B. 基因替代C. 基因置换D. 反义核酸技术E. 基因敲除23. 对致病基因的异常碱基进行纠正,保留正常部分的技术方法是24. 目前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方式是25. 用正常的基因原位替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的技术方法是A. 质粒B. 逆转录病毒C. 腺病毒D. 腺相关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26. 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27. 基因工程中最常用载体A.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B.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C. 腺苷脱氨酶基因D. 酪氨酸酶基因E. 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基因28.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性基因可以是29.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性基因可以是30.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的治疗性基因可以是X型题31. 基因治疗采用的策略包括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失活D. 基因敲除E. 免疫调节32. 目前基因治疗常使用的病毒载体有A. 逆转录病毒B. 腺病毒C. 腺相关病毒D. 流感病毒E. 肝炎病毒33.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化学方法有A. 磷酸钙沉淀法B. DEAE-葡聚糖法C. 脂质体转染法D. 氯化钙法E. 电穿孔法34.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方法有A. 显微注射B. 电穿孔C. DNA直接注射D. 基因枪技术E. 氯化钙法35.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特点包括A. 宿主细胞类型广泛B. 能随机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有可能造成插入突变C. 只能转染和整合分裂状态的靶细胞D. 外源基因插入容量约10 kbE. 重组病毒滴度最高36. 腺病毒载体的特点包括A. 既可感染分裂细胞也可感染非分裂细胞B. 不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所以安全性较好C. 外源基因插入容量约7-8 kbD. 外源基因可得到瞬时高表达E. 重组病毒滴度非常高37. 用于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必须满足的条件A. 体细胞B. 取材方便C. 含量比较丰富D. 易于在体外人工培养E. 可长期在体外培养传代38. 下列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有A. 造血细胞B. 肝细胞C. 生殖细胞D. 肌细胞E. 肿瘤细胞39. 基因失活的技术包括A. 反义RNAB. 核酶C. RNA干扰D. 肽核酸E. 细胞内抗体40. 基因治疗可用于A. 遗传病B. 免疫缺陷C. 恶性肿瘤D. 心血管疾病E. AIDS(二)名词解释1.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2.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3.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4.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5.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6. 免疫调节(immune adjustment)7. 反义核酸(antisense nucleic acid)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9. 直接体内疗法(in vivo)10. 间接体内疗法(ex vivo)(三)简答题1. 什么是基因治疗?2.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

3. 简述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4. 基因治疗选择靶细胞时应注意些什么?5. 简述目前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

(四)论述题1. 基因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2. 试述如何设计某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案。

3. 试述基因治疗目前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参考答案与提示(二)名词解释1. 是指把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2. 指用正常的基因原位置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3. 指将致病基因的异常碱基进行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

4. 即基因替代将正常基因转移到患者的宿主细胞,并不去除致病基因,正常基因异位替代致病基因在体内表达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

5. 通过在DNA、mRNA、蛋白质等水平上干扰某些致病基因的转录、翻译等环节,从而封闭该基因的表达。

6. 将免疫相关基因(如抗体、抗原或细胞因子基因等)导入体内,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7. 是一种与靶DNA或RNA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片段,通过与靶DNA或RNA结合而封闭它们的表达。

8. 指由短双链RNA介导的,在mRNA水平关闭同源序列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

RNA干扰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式,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

9. 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体内的组织或器官,使其进入相应的细胞并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0. 在体外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内,再将这种基因修饰过的细胞回输体内,使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在体内表达相应产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简答题1.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把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2. 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基因矫正、基因置换、基因替代、基因失活、免疫调节等。

3. 基因治疗的一般程序包括(1) 选择治疗基因;(2) 选择基因治疗的靶细胞;(3) 将治疗性基因导入细胞;(4) 外源基因的筛检(5) 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

4. 理论上讲,无论何种细胞均具有接受外源DNA的能力。

除了由于伦理问题,禁止将生殖细胞作为靶细胞外,其它的体细胞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1) 取材方便;(2) 在人体内含量比较丰富;(3) 易于在体外人工培养;(4) 能够长期在体外培养传代。

5. 目前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1) 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2) 肿瘤细胞的基因修饰。

(3) 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论述题1. 答题要点见表1。

2.(1) 选择该病的致病基因或与该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作为治疗性基因。

(2) 根据治疗基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 选择理想的靶细胞。

(4) 选择高效、特异、安全的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内。

(5) 外源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6) 疗效观察。

3. 现阶段基因治疗还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1) 需要更多的切实有效的治疗基因。

这有赖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尤其是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

(2) 缺乏高效特异的基因导入系统。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载体构建。

(3) 治疗基因表达缺乏可调控性,实现可调控性表达的最理想方式是模拟人体内基因本身的调控形式,如采用特异的调控元件控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