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乱世枭雄”曹操的形象,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雄才伟略、爱惜人才、慷慨豪迈。

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简单的“奸”与“雄”的相加,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的双重性格,而有时“奸”与“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性格的多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显特征。

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中的“奸”——诡谲狡诈、玩弄权术、猜疑多变、心狠手毒与“雄”——机警多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两面性有机统一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型,向来有所谓的“三绝”的说法,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中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

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

作者罗贯中吸取以“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

一、“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表现在多个方面:诈伪,善作表面文章;残忍,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多疑,猜忌之心重;善变,诡计多端等等。

(一)诡谲狡诈、玩弄权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曹操一出场,首先介绍他的“劣行”: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形象相当复杂多面。

一方面,曹操被描绘为一个聪明能干、谋略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才智过人,善于用兵,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在军事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攻打黎阳、宛城和徐州,平定了一片混乱的战乱。

他还领导了多次成功的北伐战争,统一北方。

在政治方面,曹操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稳定统一及巩固政权。

他宽纵得体,反对贪污腐败,并提倡节俭从事。

此外,曹操还鼓励文化发展,打造了一支文人团队,并亲自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然而,曹操形象中也有诸多负面的一面。

首先,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不满足于统一北方,试图进一步统一全国,称霸天下。

他以权力和个人利益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求扩张,滥用暴力,杀人无数。

他尤其对待政治敌对人士残酷无情,常常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其次,曹操性格傲慢自大,有时缺乏谦逊和谦虚之心。

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对待部下和手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欺骗和迫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此外,曹操也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常常背叛诺言,并使用诡计和奸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曹操的形象存在这样的负面因素,但他依然是一个受众多人敬佩的人物。

首先,曹操在他的时代被尊为忠诚和正直,并被认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政治家。

他担任冀州牧和中央团体的领袖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了政权并统一了领土。

他对待人民温和公平,不搜刮民财,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此外,曹操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对文化振兴的重视,使得魏国成为文化兴盛的时代。

他亲自写诗、作文,鼓励文人创作,激励了许多人追求学问和艺术。

总结起来,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他的出众才智和军事统帅能力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野心和残暴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尽管如此,曹操对文化发展的奉献和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统一国家的努力,也使得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曹操,名字是诸葛亮给的,字孟德,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曾为东汉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因其手段残暴而备受争议。

下面将从曹操的人物形象、战略才能和性格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一个多面的人物。

他是一个政治家,具有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稳定统一后期东汉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东汉政权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操也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当时最强大的武将之一、此外,曹操还是一个才情出众的诗人,他擅长作词作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次,曹操的战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能够根据局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战略,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

曹操精通兵法,善于兵力调度和谋略部署,旗帜鲜明地实施了“擒贼先擒王”的方略,一方面采取经济封锁和政治手段削弱敌人的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军事行动消灭对手,有效地推进了他的统一大业。

然而,曹操的性格特点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他被描绘成一个冰冷残忍、狡诈奸诈的人物。

他在占据权力后,往往会采取残酷手段对待政敌和不从的人,有时甚至不惜杀戮平民百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的手段虽然为他带来了权力和地位,但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如此,曹操也有一些正面的性格特点。

他有才学和文韬武略,对书法、诗歌都有一定造诣。

他勤奋好学,善于分析问题和思考,并能在危难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曹操对才能和人才有一定的认同和尊重,他喜欢培养有才华的人,如荀彧、郭嘉等。

同时,曹操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对局势的判断往往准确且果断,能够快速做出决策。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多面的人物,其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具有鲜明独特的特点。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他的性格特点也使他备受争议。

曹操的形象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关领导才能和治国之道的思考。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

目录一、曹操生平简介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2.能屈能伸,忍辱负重3.唯才是举,随能任事4.博采众长,从谏如流(二)雄才伟略的军事家1.军事统帅,领导核心2.富有韬略,运筹帷幄3.战术灵活,善于用兵4.赏罚分明,治军有道5.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三、曹操反面形象——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一)滥杀无辜,惨无人道(二)猜疑多变、自私残忍(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四)虚假伪善,玩弄权术(五)奸诈狡猾,阴险狠毒四、综合评价(一)集“奸”与“雄”于一身(二)乱世中的悲剧英雄(三)“拥刘反曹”思想的反面典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掺半。

在我看来,曹操有“雄”的一面,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也有“奸”的一面,他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

本文从曹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抱负远大、胆识过人,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唯才是举、随能任事,博采众长、从谏如流;其次,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军事家,他是军事统帅、领导核心,富有韬略、运筹帷幄,战术灵活、善于用兵,赏罚分明、治军有道,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同时,曹操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他滥杀无辜、惨无人道,猜疑多变、自私残忍,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虚假伪善、玩弄权术,奸诈狡猾、阴险狠毒。

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不应用“非白即黑”的态度,要全方位去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伪君子在我国众多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

小说中,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谋的政治家和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局面。

同时另一方面,曹操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权势欲,是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常常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收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其中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既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及其思想内涵,同时也不能歪曲历史夸大其词有所失真。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曹操形象的塑造。

一、曹操的人格思想。

曹操是官宦出身,自小受“正统教育” 的影响,有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

同时曹操又生逢乱世,结交广泛,使得他的人格思想具有复杂性。

自信、自卑的双重人格是突出表现。

(一)、曹操待人宽容而严苛,乐观而刻薄,率真而猜忌。

曹操的一生都是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寻找平衡。

曹操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其不明不白的身世。

曹操的父亲是曹**,曹**是曹腾的养子。

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

曹操父祖对宦官出身之自卑情结的写照!它深深植根于曹操的潜意识中。

曹操的自卑也来自于他的相貌。

《三国演义》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难怪匈奴使者来朝拜他时,他会自卑到让相貌出众的崔琰顶替他,自己充当卫士站立一旁,由此留下了“捉刀”的典故。

曹操的自卑还来自于他极度的猜疑。

最能反映曹操多疑性格的事件是他逃亡途中杀吕伯奢一家。

相较于隐性的自卑感,曹操的自信更流于外表。

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并没有借此报仇,反而执起张绣的手,为他盛宴欢迎,而且让其子娶张绣的女儿,拜扬武将军,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气度。

曹操最突出的自信表现是对陈琳。

陈琳原是袁绍帐下的文书,在声讨曹操的檄文当中,把他祖孙三代骂了个狗血喷头。

对此,曹操不仅不生气,反而从纯文学的角度来加以欣赏。

(二)曹操胸襟宽广,却又心胸狭窄。

1、《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能写出如此大气诗句的人自然不应该是小心眼,可曹操偏偏还是小心眼。

荀彧,是大家公认的三国时期正直的化身,他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杀;杨修,是因为他总提示曹植而不顾曹操的面子而被杀;许**,为曹操**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人物,因为指着曹操的鼻子大叫“阿瞒,如果没有我你会如何如何”折了曹操的面子而被杀;孔融,一个大才子,因为曹操嫉妒其才华而被杀;更荒唐的是,曹操居然因为华陀不肯留在许都做他的专职医生而被杀,由此截断了中国最早的外科手术,让中国的外科医学晚成熟了一千年。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以下是曹操在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特点:
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曹操被描绘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有着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制定明智的决策。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使他在混战的三国时期崭露头角。

权谋高手:曹操以其权谋和智谋而闻名,常常通过计谋和策略达到他的目的。

他在政治斗争中善于运用手段,以实现自身的权力和统治目标。

仁爱一面:尽管曹操在历史上有一些残酷的行为,但在小说中,他也展现了一些仁爱的一面。

例如,他对待手下的将领有时是宽容的,对待俘虏也有时显示出仁慈之心。

文学才华:曹操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文学修养和才华的人物。

他善于诗歌、音乐,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这使得他在形象上更为丰满。

家庭观念:尽管曹操是位军事政治家,但他在小说中也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

他对待家人的态度相对温和,有时甚至显示出为人父母的责任心。

总体而言,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的形象融合了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重特质。

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也受到了后来文化作品的多次演绎和解读,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曹操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人格特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形象的多面性等方面来分析他在小说中的形象。

曹操被塑造成一个政治智慧过人、善于运筹帷幄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军事家。

他的权谋手段、足智多谋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读者心中。

曹操的形象也展现出了复杂性,既有睿智冷静的一面,也有残暴强势的一面。

他与刘备、孙权等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他的多面性。

曹操的形象对整部小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张力。

笔者个人认为,曹操形象的丰富性和矛盾性为《三国演义》的魅力增添了许多色彩,让读者更加容易被吸引和投入其中。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形象塑造, 政治才能, 军事才能, 人格特点, 多面性, 关系, 影响, 复杂性, 个人看法1. 引言1.1 《三国演义》的背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堪称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英雄豪杰的形象,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汉朝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乱世时代。

在汉灵帝时期,政府腐败,宦官专权,地方割据,各种内乱和外患接连不断。

曹操以汉室名义征讨四方,一统北方,从而确立魏国的基业。

与此孙权和刘备在南方割据一方,形成鼎立之势。

这一段乱世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为各类英雄人物的出现和事件的发展铺就了基础。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路豪杰蜂起,谋略家、武将、政治家纷纷登场,其中曹操作为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才能和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1.2 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政治智慧和雄心壮志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和多面化。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战略、个人品质以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在领导曹魏建立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并对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为了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减税措施。

曹操还善于借助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与外族稳定关系。

这些政治才能使得曹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次,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通过和创新,使得曹魏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强大的部队之一、曹操善于制定作战计划,善于运用兵法的原则和战术,通常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善于运用奇兵和伏兵,善于诱敌深入陷阱并夺取战机。

他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曹魏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正面的。

曹操在权力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极端的冷酷和无情。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述为“奸雄”和“寇贼”。

他对待敌人和叛逆者都采取了极其严厉和残忍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威严和统治力。

曹操还表现出一些狡诈的一面,在内部斗争和政治策划中常常使用阴谋手段和政治手腕。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恨恶的形象。

最后,在《三国演义》的结尾,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他在临终前大放厥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而未能光大事业的遗憾和悔意。

他将自己的家族托付给了司马懿,表示自己对司马氏的信任。

这种转变显示出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使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再一致。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首先,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在小说中,曹操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策略赢得了无数次的战役。

他精通兵法,懂得运用兵器和战术的优势,总能在关键时刻击败敌人。

例如,在合肥之战中,曹操凭借自己巧妙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孙权的联军。

此外,曹操善于布阵谋略,能够给予敌人巨大压力。

他不仅擅长防守,还懂得如何进攻,因此他能在各种复杂的战场情况下获得胜利。

其次,曹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他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才能,能够有效地管理大军和各级官员。

曹操在政治上重用人才,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他从各方面选择人才,包括以张辽、荀彧、贾诩等为代表的军事人才,以及文官和官员,如郭嘉、程昱等。

曹操明智地利用这些人才的长处,使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他也尊重和信任这些人才,给予他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曹操擅长号令、决策和分配任务,他的决断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技巧使得其部队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此外,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政治能力。

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非常注重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虽然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但在处理政务时,他对待各方面的人都比较公正。

曹操也提倡治世之道,致力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例如,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农业政策,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并通过加强地方治理和减轻赋税等措施,来吸引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曹操的性格特点也是他形象的重要部分之一、曹操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决断力,善于掌握和控制局势,但他也有时候过于自负和傲慢。

他以自己的形象为中心,曾经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包括一些对手方的残暴和残忍之举。

然而,他也表现出一种仁爱之情,例如他很关心子民的生活和悬赏救济的福利政策等。

曹操形象的塑造不仅集中展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刻画了他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得曹操形象更加全面和立体。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一个智勇双全、领导才能卓越、政治能力出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研究与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史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力争夺与战斗。

其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他的性格、行为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鲜明而复杂。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既能武功出众,又能政治谋略高超的统治者。

他勇猛善战,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同时,他还秉持“专权统治”的理念,建立了聚敛大量财富的政权。

这种形象塑造使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二、曹操的性格及行为曹操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具有果断、自信和坚毅的特质,善于判断形势,采取有利的措施。

然而,他也有独断专行的一面,以至于经常忽视他人的建议。

此外,曹操还被描绘为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物。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自身权力和财富。

但是这也导致他被视为一个强权统治者,甚至被视为一个暴君。

三、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理念和战略思维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他的政权被西晋继承,奠定了中国政权演变的基础。

最后,曹操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他培养了许多文人学者,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

他的勇武和政治智慧成就了他的成就,但他的专权和冷酷也使他备受争议。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对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肯定他的贡献,也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批评和反思。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曹操作为该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形象复杂多面,深入人心。

本文旨在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历史背景,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本文首先概述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家族背景、政治经历以及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

接着,文章从性格特征、行为方式、政治智慧、军事才能等多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曹操形象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以及《三国演义》对曹操形象的塑造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一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也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推动对《三国演义》和曹操形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二、曹操的政治才能与战略眼光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不仅以武勇著称,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曹操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大事的精准判断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上。

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软硬兼施,都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能够审时度势,见微知著,因此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的战略眼光,更是他成就霸业的关键。

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天下大势,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顶住压力,坚持与袁绍决战,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他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他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他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这使得他的帐下聚集了众多杰出的谋士和将领,如荀彧、郭嘉、程昱、夏侯惇等,他们的存在,为曹操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将相的风云故事,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着多向的意义。

而小说中最能引起人们讨论的人物应该就是曹操了。

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众说纷纭;有用“奸雄”概之的;有用“英雄”概之的;有用“奸贼”概之的;有用“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概之的……评价很多, 争论十分激烈,说明了曹操这个形象是罗贯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

作者认为不能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把曹操的形象概括完整,因为曹操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他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品质优秀,是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

一、曹操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特征1、奸诈。

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

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就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人呢?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较奸诈吧。

在三国演义的很多回合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诈。

①在第一回中就有写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只为了达到自己放荡的意图,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从小就具有政治家的资质。

曹操一出场,就给人一个狡诈的形象,尽显了他奸诈的本色。

②在第二十回中中描写到:“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

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

”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

”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

”“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这回说的是当曹操擒住张辽之后,张辽不肯投降,曹操大怒要杀了张辽,经刘备、关羽等苦苦求情,他听了之后又马上掷剑换上一副笑脸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给张辽松了绑,还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这就是曹操,用他的“巧诈”成就了自己的功名。

③在“借头压军心”中也尽显曹操狡猾与奸诈。

话说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外而粮草将绝,曹操面临着一个军事家最大的忌讳他是如何解决的呢?他首先用了第一个欺诈手段就是用小斛来发粮,如果不用小斛发粮的话,根本就闯不过当前的难关。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特征和品质。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历史背景,文学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曹操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

在历史背景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曾经统一了北方的政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受到了历史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参考了曹操在史书中的形象和事迹。

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既有历史的基础,又有作者的创造。

在文学背景下,曹操的形象也受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曹操被视为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的人物。

他的形象既有正面的一面,如英明果断、善于谋略,又有负面的一面,如冷酷无情、权谋狡诈。

小说《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1.2 目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气概。

其中,曹操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极具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揭示其历史背景下的塑造、文学形象的展现、道德品质的表现、权谋手段的展现以及形象的多维性,探讨其对读者的影响,分析塑造的成功之处,并思考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影响。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塑造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的形象塑造是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必然受到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的影响。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曹操出生于汉朝末年,成长于乱世之中。

在汉献帝时代,王室衰落,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曹操作为一名有野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然会展现出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军事才能。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既展现了其英明果断,又凸显了其奸诈权谋。

在历史背景的映衬下,他的形象被描绘得丰富多彩,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又有人性的柔软。

作者通过多维度的描写,展现了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读者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探索和思考。

形象塑造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现历史真实,更在于引发读者对权力与德行,善与恶的讨论和思考。

最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多面性使其成为一个富有魅力和争议的人物,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不少精彩之处。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形象塑造、历史人物、英明果断、奸诈权谋、多维度描写、目的、多面性1. 引言1.1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塑造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历史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其中曹操的形象是备受关注的一个。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得深入人心,具有多面性和独特性。

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塑造。

他不仅是一个英明果断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个充满奸诈权谋的政治家。

通过对曹操形象的塑造,小说展现了他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的人格特征,使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曹操形象的塑造背景、英明果断的描写、奸诈权谋的展现、多维度描写和目的等方面,以全面了解《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多面性。

通过对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2.1 塑造形象的历史背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塑造受到了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

曹操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政治混乱的时代,战国时期的终结与魏国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在这个时期,天下群雄并起,曹操作为其中一员,执掌重要兵权,力图统一天下,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曹操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智谋,他足智多谋,善于权谋,深谙兵法,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建立了魏国的基业。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

一、天资聪慧、谋略过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

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

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

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

作者罗贯中采用此种方式向世人介绍幼年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的奸诈是天性,与生俱来的,然而世人也就这么认为。

一个小孩子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不是躲藏,而是想办法不与其谋面,这不是一般小儿所为,仅凭这一行为就说其“奸诈”,未免太过牵强了些,充其量只能说明其顽皮,从另一层面看又恰恰说明了曹操幼年时的天资聪慧。

曹操征战张绣的途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

此时曹操心生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

”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津,便不知渴了, “望梅止渴”之事更是表现出了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

再比如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却来个跪地献刀,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保全性命,反应如此机敏足以证明其聪慧过人。

正如鲁迅所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

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

”二、胸怀大志、勇于进取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措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此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

不料行刺失败,后来在逃回乡里的途中,被中牟县令陈宫所擒。

陈宫问到:“我听说丞相非常器重你,你怎能行刺与丞相?”曹操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你既然已捉到我了,就应该去丞相那里领赏。

问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啊!”又说:“我曹氏祖宗世受皇恩,而今董卓篡权,祸害朝廷,如果不杀贼报国,不就是禽兽了吗?”曹操这一番说辞表达了其远大的志向,令陈宫深受感动,弃官追随曹操而去。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曹操既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诡诈、虚伪、凶残的奸诈之徒。

本文分析曹操艺术形象,着重他的“奸”和“雄”。

标签:《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奸雄英雄。

说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会想到他的狡诈、多疑、假仁假义,十足的大奸臣;但他的宽广胸怀却在当时无人能及,他的诚挚更能令人感叹。

他在混乱分裂的三国时期,对我国北方的统一,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此,下面我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简单分析。

一、曹操的“奸”《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虚伪、凶残、好猜忌、假仁假义上。

(一)狡诈、虚伪、凶残曹操十足的阴险狡诈,《三国演义》开始就写他用权术。

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杀死一个没有过错之人,他的奸诈狠毒可见不一般。

曹操这个人的性格多变,这在表情、脾气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于是惹火了曹操,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关羽劝阻后,他立刻掷剑大笑:“我亦知文忠义,故戏之耳。

”并亲自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感情如闪电似的转瞬即变,令人瞠目结舌而脊背发凉。

“杨修之死”更显曹操的奸诈、虚伪和凶残。

杨修被杀的三年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罪名将他杀掉。

二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扬言曹操要退兵,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继承权的政治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只能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初中语文课本《杨修之死》中写: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一近侍慌取复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姓名李岩波学号*********学生单位陕西省南郑县铁峪九年制学校所在分校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指导教师南生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制《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08秋李岩波【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这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曹操是全书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丰富而复杂的多重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书中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本文就他的奸诈和雄才等方面丰富而复杂的性格进行浅析和探讨。

【关键词】曹操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齐名,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像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之辈;吕布、张辽、赵云、于禁、李典之流。

哪个不是英雄,有谁不是毫杰。

有的是治世能臣,有的义薄云天,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贞不渝,当真是永著春秋,流芳百世。

这些人物中,或忠或奸,或美或丑。

其中,曹操是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其人虽然也很机智勇敢、爱才惜才、法度严明、体恤百姓,但更多的却表现出奸诈狡猾、残忍狠毒、虚伪假善。

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可以看作是他极为复杂的性格写照,本文就曹操丰富而复杂的多重性格进行浅析和探讨。

一、奸诈残暴,乱世奸雄1、曹操的残忍狠毒曹操既是治世之能臣,又是乱世之奸雄。

一方面,是他苦心孤诣地支撑着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但另一方面,也是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吃里爬外,变刘氏江山为曹魏天下。

他最奸诈残酷,也最有会玩弄权术。

为渡过缺粮的难关,他借仓官之头,以转移士卒的愤怒;自己害怕别人行刺,却假装做梦杀掉自己的近侍。

他不追关羽以全其忠,不杀刘备以免失天下之信;他赦免过痛骂过他祖宗三代的陈淋和杀害他子侄的张绣。

但是他又极端猜疑忌恨。

他认为他是天下第一,什么人也不能超过他,也不能得罪他,否则他就会变着方给你小脚鞋穿,甚至杀你的头,灭你全家。

袁忠、桓邵、边让都因为一点小事得罪过曹操,后来落在他手里,尽管下跪求饶,也没有能够摆脱身杀族灭的命运。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乃曹操的千古名言,也是曹操处世之道。

吕伯奢乃曹嵩之结义兄弟,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

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后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杀。

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

陈宫以为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乃收拾盘费,弃官而随曹操。

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吕伯奢家。

见是故人之子来到,吕伯奢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让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

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此时又被董卓追杀,听到“缚而杀之,何如?”的话语,以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

当搜到厨下缚有一猪时,方知是误杀。

于是与陈宫匆匆逃走。

碰巧路遇沽酒而归的吕伯奢。

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陈宫大惊,责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曹操却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一语点破了这个千古“绝奸”的真面目。

而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以及杀杨修等故事。

文人相轻的虐根性使曹操很早就动了干掉杨修的想法,但是由于他有一个“爱才”的名声摆在外面,所以他只能忍,但是偏偏这个有点自大的杨修在他军事行动不利,心烦意乱,有气没处撒的时候窥透了他内心的秘密,揭穿了他“鸡肋”的哑谜,因而他毫不犹豫地以“惑乱军心”的罪名除掉了一个眼中钉,而且这个罪名很正当,使他因猜忌而杀人的恶劣行为成为了合法的。

再看“梦中杀人”,为了防止别人暗中害己,曹操精心编造了一个“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但是他知道凭他嘴上说说,这近似童话的谎言肯定是没有人相信的,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曹操又自导自演了一场梦中杀人的好戏,再看看他醒后的表演,“佯惊问”、“痛哭,命厚葬之。

”表现了让人恐怖的冷静、计划性和有步骤性,其结果自然达到了曹操的目的:“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2、曹操的奸诈狡猾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

这是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

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

但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

”献帝进退两难。

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

”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

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

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

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尽。

这回又是荀彧献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

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

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

”后来曹操果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事败。

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曹操见“二虎竞食计”不成,又施起了“驱虎食狼计”。

一面暗令人往袁术处通报,说刘备上密表,欲略南郡。

袁术闻之大怒而攻刘备。

然后又明诏刘备去讨袁术。

这样,使得袁术与刘备间发生战争,以相互削弱。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表明曹操的奸诈狡猾,在当时与曹操集团对立的袁绍集团中,谋士沮授就曾提出过相同的主张,却没有得到采纳。

诸葛亮曾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这里的“谋”,不但点名了曹操的奸诈,也说明曹操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而转向放肆。

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与二袁为内应,于是密使人巫告杨彪通袁术,将其下狱。

北海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许昌,据理力谏。

曹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

”如果说以上的陷杨彪、哄孔融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许田打围”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

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

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

”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

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悬在身边。

更为甚者,曹操发觉了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

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

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尽观曹操曾施的“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离间刘备与吕布的关系以削弱敌方势力;割发代首来震服军心,严明军纪;变着法儿杀死荀彧、荀攸和崔琰,以铲除做魏王的障碍;礼葬关羽首级,以便在吴蜀相争中坐收渔利,无不表明他的奸诈狡猾。

3、曹操的虚伪假善建安元年,刘备为吕布所追,穷困奔逃,投靠曹操,曹操待之以礼。

谋士曾劝他杀掉刘备以绝后患,他却允许出兵助刘攻吕。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曹操难道连这个道理也不懂吗?他为什么对被他称为“英雄”的刘备那么好呢?听听他内心的独白:“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杀掉人气那么高的刘皇叔,无异于自绝于民,聪明的曹操当然是不会干的。

另外祢衡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对曹操很无礼,曹操很想杀他,却碍于形象,不得不忍了下来。

于是曹操把这个烫手山芋转给了刘表,刘表又转给黄祖,祢衡死在黄祖手里,曹操借刀杀人,除去了眼中钉。

可见,曹操不杀刘、祢,不是爱才,无关宽容,只是怕人说闲话,顾及个形象而已,这足以表现出曹操的虚仁假义。

二、雄才大略,治世能臣1、曹操的机智勇敢《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中,讲了一个曹操行刺董卓的故事。

汉灵帝死后,董卓乘机专权,私自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恨。

当时任标骑校尉的曹操,见义勇为,从司徒王允那里借来一口宝刀,前去刺杀董卓。

故事描写得很细腻,并着意描绘了曹操临危不惧,随机应变的本领。

凡是要建大功者,须要冒大风险。

而行动于风险之中,需要你在十分之一秒内做出抉择和反应,改变原来的行动方向,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这种形势下,若能泰然自若、顺情变意,急中生智,就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否则,稍有差迟,就会前功尽弃,胜利和成功的希望都将成为泡影。

如果借献刀杀董贼,只是一个小故事,那么,十八路诸侯未能灭董卓,使曹操深感盟主袁绍无能,“竖子不足于谋”。

接下来曹操的政治天分,就集中表现在他迎奉汉献帝迁都许昌的这件事情上。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必须维护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消灭导致国家分裂的诸侯,如袁绍、袁术、刘表、孙坚……之流,即“奉天子以讨不臣”。

第二点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

有了这张牌就有了政治资本,就明正言顺了,这是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风险,来做最大的生意,产生最高的效益。

这是一个政治家智慧和谋略,是人中豪杰之举壮。

战争从来就是政治的较量和继续,因此,要求军事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量。

演义第三十回写到,官渡之战后,曹军打扫战场时,从袁绍的图书案卷中,检出一束书信,皆是曹营里的人暗通袁绍的降书。

当时有人建议曹操,要严肃追查此事,凡是写黑信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

然而曹操的认识与众不同,他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下令把这些密信付之一炬,一概不追究,从而稳定了军心。

2、曹操的爱才惜才“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其成就大业的诀窍。

唯才是举,爱惜人才,人尽其才,是曹操得以成就霸业的最重要的原因。

毛宗岗说他“见才便爱”,知人善任。

曹操善于网络人才,手下文臣武将颇多。

当他一领兖州牧,便“招贤纳士”,荀彧来投,操与之谈论兵书战策“当世急务”,喜曰:“吾之子房也。

”郭嘉应荀彧之荐,操与之“共论天下之事。

”认为“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最可贵的是,在那个处处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里,曹操却不以出身贵贱,职位高低作为选拔录用人才的标准,他讲究的是唯才是用。

许攸是袁绍的谋士,袁绍对他是言不听,计不从,反而怒骂其为“滥行匹夫”,将其逼至欲拔剑自刎的地步。

而曹操对许攸却是另一番情形。

文中写到:“许攸径投操寨,军士忙报入寨。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一个古代的政治家,能认识到人心相向的极端重要,确实是明达过人的。

3、执法严明,广施仁政曹操深受儒家王道政治天下大一统观点的影响,认为天下只有实现统一才会安定,而安定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