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可兴奋细胞:在机体中兴奋性最高的一类细胞,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种类: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
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2.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负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 O2,CO2的跨膜方式:被动转运的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的分类:载体介导
通道介导(离子)
3.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共同点:以膜蛋白为载体。
4.钠泵的描述: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
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称为
Na+-K+依赖式ATP酶。
钠泵的生理意义:
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
②维持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钠泵活动能逆着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Na+ 、K+的主动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离子的势
能贮备;【这种离子的势能贮备是细胞外Na+和细胞内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的能量来源;也为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间接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5.极化:人们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AP)上升支与下降支的引起:
上升支(去极相):Na+内流。
下降支(复极相):K+外流。
7.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传导的相关内容:
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称为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由于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故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特性称为不衰减传导。
9.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
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阈刺激或阈强度为衡量细胞兴奋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值大,表示
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当可兴奋细胞收到一个阈强度的刺激时,其膜电位正好达到阈电位,并引发动作电位。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它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但可以引起局部反应。
10.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1.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概念:这种将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
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三个主要步骤: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 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质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入胞质以及Ca2+由胞质向肌质网的
再聚积
关键因子:Ca2+
第三章血液
1.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即细胞外液。
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循环血浆中的特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
定性。
血沉(ESR):红细胞在静置血试管中第1小时末下降的高度。
正常值:男性 0~15mm/h
女性 0~20mm/h
意义: 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如白蛋白增多,血沉减慢)。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红细胞在循环中,常要挤过直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
生卷曲变形,后又恢复形状的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
溶液的抵抗能力,渗透脆性小,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
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l溶液中开始有部分破裂,在0.35%的NaCl
溶液中几乎全部破裂。
3.嗜酸性粒细胞
①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②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单核细胞
胞体大,出骨髓入血时未成熟,2~3天后迁入组织中增大成熟,此即巨噬细胞。
功能:①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致病物;
②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③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碎片;
④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5.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简称血凝。
血凝的实质:就是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交织成网,并网络血细胞,形成血凝块。
6.血液凝固过程: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②凝血酶的形成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7.ABO血型系统:
分型依据:根据红细胞(RBC)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
凡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的称为A型,只含凝集原B的称为B型,两种凝集原都存在的称为AB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称为O型。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0期(去极期)、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2期(缓慢复极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4期(静息期)
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3期复极达最大值(最大舒张电位)后,电位不能保持稳定于此水平,而是自动产生缓慢的去极化。
去极化→阈电位→动作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自律细胞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窦房结与房室结
特点:
- 最大舒张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绝对值较小;
- 0期除极速度慢,时程长,幅度小;
- 无明显的1、2期 ;
- 4期自动除极快。
AP分期及离子基础
0期:Ca2+内流慢钙通道 Ica-L 阈电位-40mV
3期: K+外流延迟整流钾通道(IK) +20mV激活
4期:多种离子参与
①IK:通道时间依从性失活,使K+外流进行性衰减。
② If (内向起搏电流):Na+ 负载
③ Ica-T :T-型Ca2+通道 -50mV激活
3.心肌的生理特性:
- 兴奋性
- 自动节律性
- 传导性
- 收缩性
(1)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长:(200~300ms),相当于心肌机械收缩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故心肌
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这是实
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前提。
(2)自动节律性: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速度↑→到达TP的时间↓→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兴奋次数↑→自律性↑(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MDP)
与TP距离↓→4期自动除极达TP的时间↓→自律性↑
(3)阈电位水平(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