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1.公共管理的概念(1)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①公共管理概念的三重含义a.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b.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c.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②对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的分析a.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b.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c.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d.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
(2)公共管理的特征①公共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公共管理由公共管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外向的社会管理两个部分构成。
公共管理则要求把公共管理组织自身的行政管理与对外部的社会管理区分开来,把社会管理放在中心位置上,让组织自身的管理从属于社会管理的要求。
③公共管理担负着健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的最为根本的区别,也是它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不同之处。
私人组织的管理(如企业管理等)只求组织自身的完善,即通过组织自身的完善去提高与其他组织相比的竞争力。
2.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1)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后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总的历史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社会治理适应性不足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危机事件的频发更说明,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社会问题。
②由于后工业化和全球化,公共管理突出地反映出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圣才出品】
第六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一、概念题1.绩效(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绩效是指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得出的结果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
绩效可通过财务和非财务的项目表示。
绩效一般有三种类型:(1)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
包括产品和服务绩效,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是指关于顾客感觉、反应和行为的测量和指示物,以及相对于顾客的产品和服务特性的测量和指示物,也包括顾客保留、投诉、顾客调查结果、产品可靠性、准时交付、顾客经验的缺点水平和服务反应时间。
(2)财务与市场绩效。
指关于成本、收入和市场地位的测量,既包括资产利用、资产增产和市场份额,也包括投资回报、增加于每个雇员的价值、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运作利润、其他的盈利性和流动性测量、以及市场增产。
(3)运作绩效。
指组织上、人力资源和供应商在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测量和指示物,也包括周期、生产率、浪费减小以及社区参与。
它可以在工作单位水平、关键过程水平和组织水平上测量。
2.绩效评估(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答: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用过去制定的标准来比较员工的工作绩效记录并及时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可以起到有效的检测及控制作用。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①在微观层面,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
②在中观层面,是政府分支的各部门,包括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如政策制定执行的效果,项目管理实施的状况影响,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
③在宏观层面,是整个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绩效的测评,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持续提高、社会公正与平等、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变、精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
3.政府绩效(华农2010研;厦门大学2008研)答: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部门财政管理【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部门财政管理一、概念题1.公共财政(厦门大学2013年研)答: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具有四项基本特征:①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②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③非市场营利性;④法治性。
2.公共财政管理(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其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①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②公共财政管理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③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④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是多元的,各学科、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可能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应用;⑤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
其总体目标是效率、公平和稳定;其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和公共支出管理。
3.政府预算(中山大学2008年研;中央财大2008年研)答:政府预算又称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
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控制、计划、管理。
公共预算的目标是: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
4.零基预算模式(华师2013年研)答:零基预算不按上年度的“渐进增量”来考虑预算,而对原有项目进行重新审核。
在要求划分项目优先顺序等方面,它与规划一计划一预算模式相似。
零基预算模式的要点是:由高层管理者提出基本目标和总原则;责成下级部门管理者将赋予他们的目标具体化并形成一揽子决策;对备选方案分别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项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终止、保持最低限度、缩减、维持、扩充;由高层管理者选定方案。
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预算。
5.税收答: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
公共管理学课后复习题-张康之
【公共管理的概念】a。
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b.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c。
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公共管理的概念分析】a.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b。
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c。
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d.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抛开公共性质而言,相同点是二者都包含了一种管理事实要素,不同点是公共行政重于公共价值要素与管理事实要素的相结合,而公共管理则重于公共价值要素和管理事实要素的相分离。
(注释:在公共管理那里,公共价值要素的体现应包含于政治范畴里面,而公共行政则认为公共价值要素不可与管理事实要素不可分离)。
二者都研究公共领域的问题,具体而言,公共管理是一种不包含政治价值倾向的社会科学,而公共行政则是一种保护政治价值倾向的社会科学。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对象: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活动和所运用的手段。
内容:a.负担着认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学科使命b.需要为公共管理的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全面规划c。
需要努力把握人类社会后工业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新的社会现象对社会治理的影响d.需要特别关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e.还应承担起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的重新梳理的任务。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a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b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a。
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具有交叉性的特征是人们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b o是以应用为取向的科学c。
体现了实证性和规范性的统一d.体现了公共性和科学性的统一e.研究需要科学的和有效的方法。
“政府再造"的背景】a。
各国政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财政压力”b。
“政府失灵”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c。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1.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北师大2019年研]答:(1)公共治理概述“公共治理”这一概念出现于公共治理理论中,是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公共治理理论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且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合理内核。
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公共管理主体不仅包括几乎长期垄断公共管理主体地位的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诸如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非政府部门的参与者。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非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除此之外,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介于市场经济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社会经济”领域内积极活动并且依靠自身资源参与管理共同关切的社会事务。
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部门,可以是私营部门,可以是第三部门,还可以是三者多种形式的合作。
②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依赖的关系。
公共管理主体间的权力依赖,是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是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它们都不拥有独立解决一切问题所需的充足知识和资源;它们必须相互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③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进行自主自治的合作。
与传统公共管理单一等级制下的协调方式和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进行操纵的市场机制不同,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及其相互间的权力依赖和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其中的协商、谈判和交易机制,最终必然会推动公共管理朝着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这种网络化公共管理的特征不再是监督,而是自主合作;不再是集权,而是权力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同时分散;不再是追求一致性和普遍性,而是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利益。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人大2019年研]答: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或者政策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政策主体有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之分。
官方决策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行动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非官方参与者相对于官方决策者而言,他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同样是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因素。
非官方参与者不仅包括政治党派和利益群体的成员,而且包括代表个人的普通公民。
2.治理工具[人大2019年研]答:治理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
治理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当代各国的政府治理工具主要包括:①政府部门直接提供;②委托政府其他部门;③契约外包;④经营特许权;⑤补助;⑥抵用券;⑦市场供给;⑧志愿服务;⑨自我协助;⑩政府贩售特定服务。
运用何种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
3.绩效预算[人大2019年研]答:绩效预算是基于政府的职能、业务与计划进行预算编制的制度,以便于政府在会计年度内,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列举的具体建议。
它包括决定适当的计划种类、将计划分割成数个子计划、针对每个子计划的细节活动进行评估并确定所需经费以及汇总所有经费资料编制预算等步骤。
绩效预算的特征包括:注重最后产出而非投入;强调各种产出或计划所需投入间的关系;使计划更加全面,并关注于活动所具有的全部贡献及其发生的全部成本。
绩效预算的优点在于:有助于衡量单位计划成本;有助于考核计划的成本变动情况;有助于考核行政管理效率;有助于政府机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绩效预算的缺点在于:忽视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尤其是政治回应性;未能建立成本会计制度与成本意识;对于无形成本和抽象成本难以确立工作衡量的标准;对组织的未来目标政策设计无法连贯;对国家资源的整体规划比较忽略。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3.1 复习笔记一、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作为或可能成为组织成员的人所进行的管理,其基本的管理理念是把这些人看作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对这类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1)20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西方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剧,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途径。
(2)进入80年代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始进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这源于许多学者试图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来解释、预测、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
(3)9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者开始对“人力资源”的概念进行反思,部分学者重新提出以“人力资本”的概念取代“人力资源”的概念。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人力资源是由劳动者的智力、体力、知识、技能等所决定的综合素质或劳动能力。
在广义上,人力资源也可以被理解成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被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总和。
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层面:①从质量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包括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五个方面;②从数量上看,人力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不单指劳动者个体,而且指某个国家、地区、部门或组织所拥有的劳动力人口总量。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①从权力的最终来源看,国家的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主体。
②中观管理主体包括全国和国家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或公务员管理部门,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职能是这类部门的主要特征。
③私人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则主要是微观层面上的,是企业等私人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事经理。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主要分为价值环境和制度环境①价值环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被视为经常发生冲突的基本社会价值之间连续互动的过程。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张康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铮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绘终目标为(A)A.追求町持续经济利润的最人化B.追求町持续政治利益的域人化C.追求社会公平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A.计划性B.单一性C.效率性D.公共性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B.政府C.企业D.政党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一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咸尔逊 B.韦伯 C.杰列逊 D.怀特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來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12、“政治与行政二分”绘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宪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咸尔逊 B.韦伯 C.杰邛逊 D.怀特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1/.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英卜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18、甘伯认为,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恪的信仰”为基础的权力屈于(C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19、对科层制组织中的部门划分、职位设计及其相应的权力基础的基本要求是(A)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南原则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是(B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闱原则2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屮所从爭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C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闌原则22、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D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闱原则2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的原则是(D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菲人格化原则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及化原则24、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的任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的规定原则是(D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非人格化原则D、执行能力原则2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占利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还是私营,最基本的“善” 就是(C )A.公平 B .正义 C.效率 D.效益26、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行政科学的大厦得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石为(C )A.公平B.正义C.效率D.效益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公共行政的目标和标准是(C)A.公平 B .正义 C.效率 D.效益28、“在等级制组织中,每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此现彖称为(D )A.科斯定律B.墨菲法则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D.彼德现象29、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A )A.英国 B .美国 C.徳国 D.新西兰30、1988年英国出版的《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D)A.政府职能私有化B.政府职能效率化C.政府职能扩充化D.政府职能代理化31、英国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88年出版的(C )A.《追求卓越》B.《公民宪章》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D.《为质量而竞争》32、被视为自1979年开始的英国新公共竹理运动中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测量与评估工作高峰的是(A )A.《追求卓越》B.《公民宪章》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D.《为质量而竞争》33、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C )A.政治学B.行政学C.经济学D.行政法学34、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A )A.政治学B.行政学C.经济学D.社会学3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为(C )A.詹森B.麦克林C.布坎南D.林德布罗姆36、公务员在特定制度卜的行为分析理论为(C )A.投票规则理论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C.官僚政治理论D.社会治理理论37、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D)A.官僚政治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B.官僚政治理论和投票规则理论C.社会治理理论和选举竞争理论D.投票规则理论和选举竞争理论38、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B )A.政府万能理论B.政府失败理论C.市场万能理论D.il:场失败理论39、委托■■代理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为(C)A.布坎南和詹森B.布坎南和特纳C.詹森和麦克林D.特纳和麦克林40、对同一个管理者来说,当他对企业拥有部分所有权和他对企业拥有全部所有权时相比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B )A.选择成本B.代理成本C.机会成本D.损耗成本41、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为(B )A.选择成本B.代理成本C.机会成本D.损耗成本42、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为(A)A.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B.无限理性和机会主义C.有限理性和决定成本D.无限理性和决定成本43、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分析单位为(B )A.服务B.交易U治理 D.管理44、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市场或组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称为(C )A.服务费用B.治理费用C.交易费用D.管理费用45、假定人的动机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地做到”这是指(A )A. “有限理性”假定B. “无限理性”假定C. “非理性”假定D.“超理性”假定46、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资产就很难再豆新配置使用,I大I为它们的转换成本很高,在眞新配置中将遭受重大的经济价值损失,这被称为(B)A.成本固定性B.资产专用性C.不确定性D.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47、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逮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B)A.彼徳原理B.科斯定理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D.墨菲法则48、“科斯定理”最早的表述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 )A.布坎南B.詹森C.威廉姆森D.斯蒂格勒49、“在完全竞争条件卜•,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这是(B)A.彼徳原理B.科斯定理C.阿罗不町能性定理D.墨菲法则50、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 )A.交易费用为零的完全竞争市场B.交易费用为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C.交易费用人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D.交易费用小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51、新公共管理中的3E标准是指(D )A.节约、公平和效率B.节约、公平和效益C.公平、效率和效益D.节约、效率和效益52、“行政国家”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提出者为(C)A咸尔逊 B.韦伯 C.沃尔多 D.杰界逊53、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D )A.经济控制和社会网络B.经济控制和政治权力C.公民意见和社会网络D.公民意见和政治权力54、政府在政治上应保障所有人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由,这是指政府的(A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法律职能D.服务职能55、政府应当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指政府的(B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法律职能D.行政职能56、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政府的(B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法律职能D衍政职能57、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A )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半公共产品D.半私人产品5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D )A.竞争性和排他性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59、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指公共产品的(C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60、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A )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主观产品 D.客观产品61、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闌Z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町以排除,但排除的成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町行,这是指公共产品的(D)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62、卜列产品中,故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为(B )A.教育B.国防C.社会基础设施D.社会福利计划63、为了获取某些具有垂要的公共利益或战略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或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来资助私人部门进行生产,此种方法称为(B ) A.供应B.补贴U生产 D.管制64、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B )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主观产品D.客观产品65、一个人的行为対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A )A.外部性B.内部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66、政府运用法律或政策于•段來影响私人部门和市场的运行,此种方法称为(D )A.供应B.补贴C住产 D.管制67、旨在鼓励企业和其他经济生活参与者采取某种行为或促使其避免某种行为的管制方式称为(A )A.经济管制B.社会管制C.政治管理D.行政管制68、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D )A.政治管制和经济管制B.政治管制和行政管制C.行政管制和社会管制D.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69、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经济原则的是(A )A.亚当•斯密B.杰斐逊C.韦伯D.凯恩斯70、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政治原则的是(B )A.亚当•斯密B.杰斐逊C.韦伯D.凯恩斯71、自Γh放任时期政府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A )A.《国富论》和《独立宣言》B.《国富论》籾《经济勺社会》C.《经济与社会》和《政府与市场》D.《独立宜言》和《政府与市场》72、绘早的福利国家为(D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7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就基之作为1936年出版的(B )A.《政府与市场》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国富论》D.《独立宣言》74、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的是(D)A.威尔逊B.杰弗逊C.韦伯D.凯恩斯75、福利国家时期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为(B )A.布坎南经济理论B.凯恩斯经济理论C.詹森经济理论D.韦伯官僚制理论76、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一致性”这一基本观点始丁• 1926年他发表的(A )A.《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政府与市场》D.《国富论》77、新公共管理阶段的理念基础为(D )A. “大而弱的政府是好的政府”B. “大而强的政府是好的政府”C. “小而弱的政府是好的政府”D. “小而强的政府是好的政府”78、世界银行的“确定法律基础”和“保持一个未被破坏的政策环境”的职能属于(A )A.维护和保卫性职能B.服务和公平性职能C.维护和服务性职能D.保卫性和公平性职能79、通常情况卜人们习惯于将公共组织的环境分为(A )A.组织间网络和一般坏境B.组织间网络和主观环境C.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D∙-∙般环境和客观环境80、与某个特定公共组织有着密切相互作用关系的其他各类组织所构成的、对该公共组织貝有直接影响的小环境,称为(A〉A.组织间网络B.—般环境C.主观坏境D.客观环境81、泛指■切对某个特定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行为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或力量,被称为(B)A.组织间网络B •—般环境C •主观环境D.客观环境82、对于组织活动依法拥何控制权的外在机构,称为(A )A.管制机构B.供应者C.特殊利益集团D.工会83、税收机构、许町和认证机构、海关检査机构等属于(A)A.管制机构B.供应者C.特姝利益集团D.工会84、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若权益保护组织等属于(C)A.管制机构B.供应者C.特殊利益集团D.工会85、作为投入与产出转换器的组织的投入來源是(B )A.管制机构B.供应者C.特殊利益集团D.工会86、组织的产出去向,也是组织获得收益并収得新的投入的基础是(D )A.管制机构B.供应者C.特殊利益集团D.顾客87、组织资源和利益的争夺者是(B )A.管制机构B.竞争者C.特姝利益集团D.伙伴88、组织价值的共同创造者是(D )A.管制机构B.竞争者C.特殊利益集团D.伙伴89、任何组织中普通成员利益的代表足(D )A.管制机构B.供应者C.特姝利益集团D.工会90、国家和政府组织合法性的绘终来源水远是(A )A.公民及其团体B.政党及其团体C.利益团体D.政策团体91、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为(D )A.功能程度和分化程度B.功能程度和变化程度C.分化程度和复杂程度D.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92、如果组织环境因索人幅度改度,这样的坏境通常被称为(A )A.动态环境B.稳态环境C.复杂环境D.单纯环境93、如果组织坏境因素变化很小,这样的坏境通常被称为(B )A.动态环境B.稳态环境C.复杂环境D.单纯坏境94、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冇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称为(A)A.环境复杂性程度B.环境客观性程度C.环境主观性程度D.环境的变化程度95、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B )A.公民和利益集团B.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C.政党和政策团体D.公民和政党96、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基本财务规划阶段的特征为(A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B.通过预测卜•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97、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长期规划阶段的特征为(B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B.通过预测卜•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半能力作出更快反应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98、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阶段的特征为(C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B.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99、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管理阶段的特:征为(D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B.通过预测卜•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來的成功100、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中长期规划阶段的基础为(A )A.预测B份析 C.沟通 D.反馈IOr波特曾经指出,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回到(B )A.战术定位上B.战略定位上U管理定位上D.规划定位上102、描述企业总的方向,主要体现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增长、多种业务和产品种类的管理等方面的态度,称为(A )A.公司战略B.规划战略C.经营战略D.职能战略103、通常发生在事业部或产品层次上,重点强调企业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称为(C)A.公司战略B.规划战略 U经营战略 D.职能战略104、战略制定与选择乃至实施、评估与控制的基础为(A )A.战略分析B.战略规划C.战略定位D.战略循次105、S WOT分析法的提出者为(D )A.布坎南B.凯恩斯G波特 D •安徳鲁斯106、S WOT分析法中的S是指(A )A.组织内部的优势B.组织内部的劣势C.组织外部的机会D.组织外部的威胁107、S WOT分析法中的W是指(B )A.组织内部的优势B.组织内部的劣势C.组织外部的机会D.组织外部的威胁108、S WoT分析法中的O是指(C )A.组织内部的优势B.组织内部的劣势C.组织外部的机会D.组织外部的威胁109、S WoT分析方法中的T是指(D )A.组织内部的优势B.组织内部的劣势C.组织外部的机会D.组织外部的威胁110、产业结构分析框架的提出者为(C )A.布坎南B.凯恩斯C.波特D.安德鲁斯111、波特刻画出产业屮的五种竟争力量,其中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者等来源于(A )A. “水平”竞争B•垂直竞争C.网状竞争D.塔状竞争112、波特刻画出产业屮的五种竞争力量,其屮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等来源于(B )A. “水平”竞争B.垂直竞争C.网状竞争D.塔状竞争113、当企业专有的资源被以超越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运用或操作时,这种操作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就是(A )A.组织惯例B.组织结构C.组织战略D.组织战术114、联结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桥梁是(A )A.组织惯例B.组织结构C.组织战略D.组织战术115、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形成的影响,町以通过以卜•方面体现,即(D )A.交易、程序和沟通B.坏境、程序和沟通C.交易、沟通和坏境D.环境、交易和程序116、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称为(B )A.组织惯例B.组织结构C.组织战略D.组织战术117、组织分化程度的维度为(A )A.复杂性B.正规化C.集权化D.分权化118、决策制定权力分布的维度为(C )A.复杂性B.正规化C.集权化D.分权化119、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C )A.复杂性B.正规化C.集权化D.分权化120、一个组织中,若决策权下授于基层人员,该组织的结构则倾向于(D )A.复杂性B.正规化C.集权化D.分权化121、一名直线主管直接管理的卜•属或卜级部门的数最及范悌I,称为(A)A.管理幅度B.管理层次C.管理职能D.管理结构122、组织中最高直线主管到最基层成员之间的管理等级或层级数目,称为(B )A.管理幅度B.管理层次C.管理职能U.管理结构123、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卜•,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网状关系D.线性关系124、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织知识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私人组织还是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越倾向于(B)A.锥形结构B.扁平结构C.塔形结构D.柱形结构125、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向为打破科层制结构的刚性,引进更只灵活性的(B)A.锥形结构B.扁平结构C.塔形结构D.柱形结构126 ft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称为(C )A.职能B.职贵C.职权D.职等127纵向管理分工的结果是(D )A.组织的网络化B.组织的基层化C.组织的部门化D.形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权的配置128横向管理分工的结杲是(C )A.组织的网络化B.组织的基层化C.组织的部门化D.形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权的配置129、根据知识和工作的相似性原则来设置部门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法,称为(A)A.职能部门化B.产品部门化C.顾客部门化D.混合部门化130、以特定的产品或综合性任务为基础來划分部门的方法,称为(B )A.职能部门化B .产品部门化C.顾客部门化D.混合部门化131、以组织服务的顾客类型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方法,称为(C )A.职能部门化B.产品部门化C.顾客部门化D.混合部门化132、据罗宾斯的观点,比较适用于多元化生产企业的组织部门化为(B)A.职能部门化B .产品部门化C •顾客部门化D.混合部门化133、特别适用于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坏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部门化为(D )A.职能部门化B.产品部门化C.顾客部门化D.混合部门化134、组织为确保在适当时间,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促进组织实现总体目标的任务的过程,称为(A)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招募C.人力资源培训D.人力资源考核135、根据岗位设计和职务分析的信息,安置、确定和吸引有能力的人员的活动,称为(B)A.规划B.招聘C.培训D.考核136、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表明的超员领域,减少组织的劳动力供给的活动,称为(C)A.培训 B.定向 C.解聘 D.甄选137、组织信息管理的核心为(B )A.信息管理的來源B.信息管理的方式或手段C.信息管理的规划D.信息管理的反馈138、确定不同的决策究竟需要哪些确切信息的环节为(B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分析C.决策集成D.决策反馈139、对每位管理者的需求和职能范圉进行识别后,将需求相互彥叠的部分实施集成和共享,以便剔除多余信息,减少重复信息,提高决策和控制的有效性的环节为(C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分析C.决策集成D.决策反馈140、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坏节是(¢)A.绩效设计B .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D.绩效反馈一、多项选择题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A.多元化B.单一性C.整体性D.公共性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A.目标明确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D.组织有效性度最相对容易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A.公共行政范式B.公共服务范式C.公共资任范式D.新公共管理范式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B.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C.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掠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A.政治学B.行政法学C.枕会学D.官房学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A.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B.杰则逊的“独立宣言”C.韦伯的科层制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8、立基于韦伯的介理・・介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C.法定管辖范I韦I原则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C.严擀的等级制组织模式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彖的主要原因有(ABD )A.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冇通过知识保密來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B.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华南师大2016年研;湖南师大2014年研]答:“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①公共部门中的管理;②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③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历史地看,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到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方式,是政治、法律和管理等社会治理途径发展的最新成就,代表了社会治理的制度、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最新文明典范。
2.参与治理答:参与治理是指让公众参与到公共事务和管理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具体地说,就是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这对于改变政府在治理上的垄断地位具有积极意义:①公众参与决策能够保证社会问题及时转化为政策问题;②公众参与决策能够保证公众的意愿得到表达,并在决策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采纳。
3.公共行政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狭义的公共行政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4.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1)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2)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3)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自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使公共管理取代公共行政成为新的有效的公共部门管理理念。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一、概念题1.官僚制(中山大学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3年研)答:官僚制是指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执行决策者命令、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
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的核心概念。
“官僚制”具有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特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2.公共管理者答:公共管理者是指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共管理者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
从广义上讲,公共管理者包括民选的与任命的两大类,而任命的公共管理者又可区分为政治性任命人员以及经文官考试录取的常任文官或公务员。
按照其职务等级可以分为高级公共管理者、中级公共管理者和基层公共管理者。
由于公共管理活动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等特质,公共管理者除扮演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外,在民主政治中尚扮演着特殊角色,主要包括: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信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即平衡治理过程中的一种势力;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3.前瞻性管理答:前瞻性管理是指依据未来外界的变化和组织自身的发展,对组织可能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进行预期,并利用各种方法抓住机遇解决问题,推动组织前进的活动。
“前瞻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能力是前瞻性管理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前瞻思考是指向前看;确认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途径,促使负面向正面转化,开创新的管理道路;掌握、形成、寻找机会,以便不失时机的特性。
由内而外的管理是指保持与组织环境的关系,强化面对挑战和掌握机会的能力。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章公共危机管理一、概念题1.危机答: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其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不同种类危机的共同特点有:(1)危机具有威胁性。
危机的出现或者发生,可能会对个体、组织或者社会的基本目标和价值构成威胁。
(2)危机具有时间的紧迫性。
对于当事人或者决策者而言,危机的出现往往出乎意料,留给决策者做出反应和决策的时间十分有限。
决策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反应,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3)危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危机的发展,也有其周期。
(4)危机具有不确定性。
危机的发生固然有其因果性和阶段性,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类的有限理性,危机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5)危机具有新闻性。
危机往往成为新闻媒体追逐报道的热点,因此也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6)危机具有效果的双重性。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把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新的机遇。
2.公共危机[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财2009年研]答: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危机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要求决策者迅速应对以消弭负面影响。
危机的种类很多,一般而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危机,只要涉及较大规模的公众利益,需要国家公共部门介入处理,便可划入公共危机范畴。
它可以是人为因素诱发的,也可以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可以是生产性危机,也可以是自然性危机,如“非典”、禽流感等流行疾病。
3.公共危机管理答: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及其运行)【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大连理工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首都经贸大学2015年研;江苏大学2015年研;湖南农大2013年研;武大2012年研;中财2011年研] 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③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执行[人大2019年研]答: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其特征包括:①对象的适用性;②执行的灵活性;③执行的有序性;④过程的动态性;⑤执行的协调性;⑥执行的时限性。
政策执行能够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检验政策成效,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政策输出[人大2014年研]答:政策输出是指政策系统在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外部团体、个人需求的公共政策。
按照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观点,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
这里的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主体答:公共管理主体是一切从事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总和。
在组织的意义上,公共管理主体是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官僚制组织与任务型组织以及以合作网络的形式出现的其他社会自治力量在内的一个复杂的合作治理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引导者、服务者以及合作平台建构者等新的角色。
2.非政府组织[南昌大学2016年研]答: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政府相对应的一种公共组织。
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是具有如下共同特征的社会组织:①组织性,即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②民间性,即独立于国家和政府体系之外;③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分红;④自治性,即能够自主决策和自主活动;⑤志愿性,即组织的成员并非受某种外在强制,而是秉持志愿精神自愿组成,其活动经费也来自志愿捐赠。
非政府组织所服务的受益人一般为个人,有的服务可以进行收费,有的服务还可以市场化。
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应低于市场价格,不受竞争机制的调节。
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活动中也可以产生利润,但不能用于分配,而必须用于组织发展和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3.官僚制[中山大学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3年研]答:官僚制是指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执行决策者命令、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
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的核心概念。
“官僚制”具有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特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4.组织间网络答:组织间网络是指一些相关的组织在长期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结构形态。
这种组织群可以通过集体决策、联合行动来生产产品或服务,以便更迅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并提高自身竞争力。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圣才出品】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湖南农大2013年研;武大2012年研;中财2011年研)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系统(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研)答: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3.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电子政务【圣才出品】
第七章电子政务一、概念题1.电子政务(中央财大2006年研)答:电子政务是指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
(2)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
(3)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
2.行政信息管理(北邮2006年研)答:行政信息管理是指在行政系统内,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行政信息诸要素(内容、载体、手段、工作者等)及其运作的组织的管理,使之达到为行政工作服务的目的的过程。
行政信息管理要求真实和全面、及时和适用、连续和反馈、充分和经济。
行政信息系统是行政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本身又是将信息提供给行政管理者的职能系统,它由人、载体、技术和数据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即构成了行政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二、简答题1.信息管理在公共管理中有何重要作用?答:成功的信息管理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绝对需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信息管理在公共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进公共部门的决策能力只有使信息及时准确的得到处理并传输给决策者,决策者才有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管理可以实现对信息迅速高效的处理。
更快的速度意味着在给定的时间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探求更多决策选择方案,从而更快地得到一个给定选择的方案,从而使管理者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工作,或者以更少的时间完成相同的工作。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规范)【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规范一、概念题1.伦理答:伦理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伦理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根源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生产,要生产就必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也就必然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产生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矛盾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这些态度和行为的看法和评价,从而产生一系列伦理规范。
其特性是伦理具有广泛社会性,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
2.公共管理伦理答: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或者以公共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公共管理伦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者,具有以下特点:是社会化角色;具有接受伦理约束的特殊必要;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
公共管理伦理具有包括:①观念形态的伦理意识(准则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包括系统指导人们做出行为选择的价值观;②实践形态的以一定的伦理原则为指导的公共管理行为;③伦理准则评估等。
3.权力意志答:权力意志是人的等级关系的精神形态,在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是以支配性行为的形式出现的,会导致人身依附的结果。
权力意志具有任性的特征,会在落实到支配行为的时候走向极端,从而摧毁和压垮被统治、被压迫的等级,使得统治和压迫等级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实现。
4.法治答:法治即依法治理,是指法律制度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过程。
从人类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来看,法治是一种较高形态的模式。
与那种片面的以权力为基础的权治相比,法治在社会秩序的获得方面更为有效。
因为,法治的社会秩序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秩序,它不是把社会矛盾积累起来,而是把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化解为具体的、日常的矛盾和冲突。
法治甚至基于人类社会矛盾的客观必然性而把矛盾冲突法制化,设定了许许多多法律允许的矛盾冲突途径,即通过合法化的矛盾冲突途径来暴露社会矛盾和化解社会矛盾,以避免任何社会矛盾被积累为造成大规模冲突的因素。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概念题1.行政管理答: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这一概念侧重于技术的问题,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的概念又具有普遍的、抽象的内涵。
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程序和方式、方法,不仅仅属于政府,一切巨型化的组织都有着行政管理的问题。
许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撇开利润目标不谈,在运营的过程中,都有着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
而且,从技术性的角度看,与政府没有多大的区别。
2.公共物品答: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个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又称公益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非排他性。
指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①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享对它的消费,但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行而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②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会不情愿,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③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2)非竞争性。
指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没有必要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因为该物品消费者的增加并不引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
3.行政责任答: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掌握公共权力的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4.行政协调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协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尤其是政府的办事机构(办公厅、办公室)和政府综合部门(如计划和发展委员会、人事部门)作为行政协调的主体,即行政协调行为的承担者,是行政协调活动的核心。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圣才出品】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一、关键概念1.政府职能答: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政府职能首先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即政府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和怎么管,同时政府职能又表现为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用、效能,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政府职能包括几个层面的含义:①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②政府职能与国家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着;③政府职能与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相联系;④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政府组织体系。
2.政府的基本职能答: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指国家机关所具有的最根本的职责和功能,它由政府的基本属性所决定。
具体的讲,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指政府所有具有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这些政府职能集中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整体作用,也包括了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
其中,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秩序的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经济职能是政府在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和应发挥的作用。
文化教育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社会服务职能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3.政府职能模式答: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政府职能模式有着不同类型,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会不断地更替和转变。
政府职能模式包括“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和“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4.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答: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是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行政和行政学(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行政的涵义。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行政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狭义的行政是指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等,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行政学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行政是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行政学是行政的理论载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行政现实中的问题需要行政学理论的指导,行政学的理论需要在行政实践中得以检验。
同时,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共同向前发展的,但是行政学的发展速度一般快于行政。
2.公共部门(华中师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公共部门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其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除政府机构外,还存在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机构等“准公共部门”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但因其具有的鲜明的“公共”特性,也将其归入公共部门之中。
3.行为科学、梅奥的组织理论答:从1927年到l932年,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及怀特赫德三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连续五年进行了新的试验,即著名的“霍桑试验”。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0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行政和行政学答:(1)行政通常是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政务的分析和推行。
具体表现为政府以为全体国民服务等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为依据,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等行政理念为指导,以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为基础,以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手段,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履行政府职能,制定国家宏观公共政策。
(2)行政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发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行政是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即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
在行政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中,行政学的研究内容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行政理论、行政功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信息、行政实施、行政监督、行政法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机关管理、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
这些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
2.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答:(1)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其含义包括:①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政府或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②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即政府在管理公共社会事务上是权威,在私人事务上不是权威;③公共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而行并且有效率。
(2)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的规律,即公共行政的规律。
3.伍德罗·威尔逊答: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体系内每一官员的任用,根据每一职位的要求实行公开考选。 (6)明文规定人员的薪俸、奖惩、升迁制度,以激励工作热情、培养事业心。 (7)体系内实行非个人化关系,全体官员服从同一规章,对官员的评价只看其专门知 识技能和绩效,不考虑个人感情与个性因素。韦伯及其官僚制度组织理论为西方行政组织理 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官僚制度是用法规制度支持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有确定的目标,并靠法规制度去 组织、规范官员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确定的目标。
(2)官僚制度是一种按等级排列的权贵体系,体系内每一官员的职位,都按等级制原 则依次排列,每一等级都领导着它以下一级的官员,每一级官员仅有一位上司。
(3)体系内每一层次的职位,都按官员的专长作合理分配,每一官员的职权范围,都 有法规明文规定。
4.公共行政 答:由国家行政机构为主的公共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凭借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国 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机构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维护公共利益的、体现公 共精神的活动和过程。其含义包括: (1)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构为主的公共部门; (2)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即政府在管理公共社会事务上是权威,在私人 事务上不是权威; (3)公共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而行并且有效率。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导 论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 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 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具有三重含义: (1)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 (2)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 (3)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7.服务行政 答:服务行政属于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服务行政是一种以服务公正为导向,遵循客体 本位,开放式的行政。一切公共管理主体都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其基本目标,都定位于服务者 的角色上,它们的管理行为是从属于服务的,具有服务的性质。服务行政成为公共行政发展 的新阶段。其特点具体有: (1)服务行政是服务导向的而非控制导向的。一切社会治理主体都是以服务者的面目 出现的,它们的社会治理活动无非是相互提供服务,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上,也无非 是服务的提供与接受。 (2)服务行政是公正导向的而非效率导向的。 (3)服务行政是客体本位的而非主体本位的。服务行政作为多元治理主体所承载和开 展的行政活动,是把服务的接受者即行政客体放在中心位置上的,而服务的提供者作为行政 主体则是在提供服务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证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的。 (4)服务行政是开放式的行政而非封闭式的行政。
3.公共组织
1 / 6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 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其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 方面,从广义而言,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 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特征在于:(1)以 追求公共利益为取向;(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4)其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6)政治因素的考虑;(7) 公共组织目标不易衡量;(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9)公共组织行为的强制性等。
9.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 答: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是指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即国家意志的 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也就是“政治”和“行政”。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 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 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政治”是国家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活动;“行政”是
2.行政管理 答:行政管理是指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各 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 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1)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 大的作用,影响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和方式方法的行政管理从来没有间断过。原 因在于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 (3)行政管理的实践需要和改革需要也呼唤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创新。
8.官僚制 答:官僚制是建立在“合理—合法”权威基础上的,是从属于技术理性原则的,拥有工
3 / 6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具理性,作为官僚制组织的政府应当是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科层制组织系统。 官僚制度是指政府为完成其任务,由所需的权力、人员、职位以及工作程序所建立的一种层 次节制的人事组织体制。官僚制度的基本观点如下:
5.统治行政 答:统治行政,是从属于统治的需要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的,而且,这种行政在治 理体系的自我管理和对社会的管理方面是没有得到分化的,治理体系自身的管理是权力发挥 作用的过程,而对社会的管理也同样是权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6.管理行政
2 / 6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管理行政指的是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工业社会的治理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 特别是政治与管理的分化,使具体的社会治理更多地具有管理的特征。管理行政在政治与行 政二分的前提下事实上是把社会公正的问题交由政治部门去解决,而行政自身所突出的是 “效率中心主义”的理念,以效率作为衡量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效果的唯一标尺。在管理行 政中,政府是唯一的治理主体,政府处于治理体系的中心,一切治理活动都以政府的方便和 政府权威得到维护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