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学派对格式塔学派最重要的超越在于:将静态的结构主 义发展为动态的建构主义。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定义
学习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结构与机能,这种机能 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而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 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这种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形成于人 的外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逐渐内化,成为人的内部各 种复杂心理过程和结构。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既是个体 的又是社会的,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社会共享的理解 过程是不可分离的。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3、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 对话与合作。 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大多数心理学派别普遍接受的学习定义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 或心理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 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 显的行为。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惠太海默的主要观点
惠太海默通过对“似动现象”的心理研究揭示了人类知 觉的整体性,指出知觉不是感觉要素的机械结合,也不是 对外界刺激的孤立反应,而是对刺激对象的总体反应。由 于每个个体具有不同的“格式塔”,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 刺激会做出不同反应。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苛勒的主要观点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 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尽管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 蕉,连棒子都丢了,但拿起棒子玩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一旦棒 子得以成功地使用,黑猩猩就寻找它并迅速加以利用。最有戏剧性的 一幕是,一个名叫苏丹的黑猩猩,最后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 来,够着了香蕉。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先把两根棒子接在一起多少 有点偶然,然而苏丹一旦看到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就能 够想到这个主意,而一次又一次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未端, 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
认知学派——建构主义
认知学派(建构主义) 认知学派(建构主义)代表人物
皮亚杰 (1896-1980) )
维果茨基 (1896-1934 )
皮亚杰认知学派(建构主义) 皮亚杰认知学派(建构主义)的学习定义
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 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 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将这种动作协调结构内化为主 体的认知结构(图式)。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
惠太海默 (1 88 0 ~ 1 9 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
勒温 (1890 ~1947)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定义
学习的目的和实质在于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 结构、完形(“格式塔”)。人在学习活动中不 是单纯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促成“格 式塔转换”,这是一种学习中的 “顿悟”,因此学 习绝不是盲目、消极地接受刺激,而是有目的地 探究,是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苛勒的主要观点
认为学习不是由于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有 所顿悟而获得成功的。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 动作为什么进行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 特别是与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考夫卡的主要观点
考夫卡认为,学习可分为记忆与成就两种不同类型的问 题。学习中遇到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或相似的情况和问 题,一般都可以较为便利地应付和处理,这种类型属于 学习中的记忆问题;而在学习中遇到第一次出现的新情 况和新问题,就必须凭创造性来解决,这种类型属于学 习中的成就问题。
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一、顿悟学习 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顿悟其中的关系 而发生的学习
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于通过顿悟来改造旧 的格式塔,重新建立新的格式塔。
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三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 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顿悟。即迁移是由于 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 结果。人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 系起来的意识。
皮亚杰对学习的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他认为Leabharlann Baidu去研究儿童心理学所用的“实验法” 不能揭示儿童认识和思维发展的全貌。为从整体上、在自然 状态中研究和把握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他采取了长期的自 然观察法。 理论研究:他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个体智力的发展要以 理论研究 浓缩的形态重演和再现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进程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苛勒的主要观点
实验分析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 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 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如棒子作为手臂的延伸)“看”作达到目标的手 段,即看出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 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一旦发现了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 也就能够运用这一“领悟”了的经验。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勒温的主要观点
他发现不同个体对自己行为成败的感受和自我评价并 不单纯取决于行为的客观效果,还与其欲求水准有直接 关系,不仅工作的成败会影响欲求水准的升降,而且欲 望受到挫折时也会引起欲求水准的变化,甚至导致心理 和智能上的退化。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格式塔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和目的不在于 强化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在于形成和发展“格 式塔”(即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完形)。人 ( ) 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 是不断地促成“格式塔转换”,这是一种学习中的 “顿 悟”,因此学习绝不是盲目、消极地接受刺激,而是 有目的地探究,是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格式塔学派与认知学派对学习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虽然都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都认为主 体的内在结构是认识活动的重要前提,但格式塔派认为主 体的知觉结构是遗传的,组织作用是神经系统一种原始性 的先验机能;皮亚杰则认为人类认知结构的图式及其对外 界刺激的同化作用都是在后天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格式塔学派与认知学派对学习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从格式塔学派到认知学派, 从格式塔学派到认知学派, 再到当代建构主义, 再到当代建构主义,这是西方 学习心理学发展中的另一条重 要线索。 要线索。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行为主义
1912年诞生于德国,创始人惠太海默,惠 太海默也是发现现代电影原理的心理学家.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惠太海默的主要观点
似动现象实验: 6 4 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使用6根火柴搭成4个等边三 角形,问如何去搭?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惠太海默的主要观点
实例分析: 很多学生都感到很困难,因为他们习惯于仅从平面的角 度考虑问题。 如果提示他们不要在平面上打圈子,可以在三维空中寻 找答案,那么许多同学都可以很快找到正确答案。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建立在不同的格式塔的基 础上,提示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打破旧的格式塔,建立起 新的格式塔。
维果茨基对学习的主要观点
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 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中; 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并且不断发展的高级心理 结构与机能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 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结构。
两者都认为在学习活动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主体 的认知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即格式塔转换或图式更新,但 格式塔学派只承认格式塔的共时性突变,否认主体结构的历 史因果性发展,认为儿童与成人具有相同的知觉结构;皮亚 杰则揭示了图式从量变(同化阶段)到质变(顺应作用)的历时 性进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与成人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