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概述

合集下载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环境资源法概述第一节环境资源&问题一.环境的概念和种类1.环境的概念: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种类:a.以环境主体为标准,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b.以环境要素为标准,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

c.以环境形成要素为标准,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d.以环境范围大小为标准,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二./1.自然资源:从天然性角度来看,自然资源是地球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社会性角度看,自然资源是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的总称。

环境中的自然因素很多,只有那些现在或是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因素,才被称作自然资源。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资源解释为:“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成为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征: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可变性。

三./1.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健康带来损害的现象。

2.环境成因问题:(一)环境问题形成的背景情况——技术和人口压力1.机械的使用虽然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增强了人类对环境改变和控制力,但是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小号和浪费也是大大的增多。

2.世界人口高度增长趋势,给环境带来压力。

3.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灭顶的隐患。

(二)环境问题的归因1.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环境成本。

(①环境成本外部化②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③产权界定不清)2.政策失误:当政府的干预不能纠正甚至反而造成或者加剧市场失灵时,就会发生政策失误。

3.科学的不确定性:是指即使利用现有科学技术也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未来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

环境资源法课件第1章

环境资源法课件第1章

第一节 环境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法律(如民法、商法、经济法)中一直有物和财产 的概念而没有环境的概念,实际上,环境资源法中的环境的内涵要大于传 统民商法中的财产,环境中的某些要素(如土地、森林)可以成为民商法 中的财产,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不一定属于私有财产的动植物,以及大气、 水、土地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作为自然状态的自然环境。从广义上讲,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财富的源泉或本身就是财富。另外,环境资源法中 的环境具有整体性、地理联系性和生态联系性等特点,某些环境要素(如 大气、海洋)以及作为整体性的环境具有公共性、不能独占性、消费不排 他性等特点,这使得保护环境的环境资源法机制与保护财产的其他法律机 制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明确环境资源法律上的环境与其他法律 (如民法、商法、经济法等法律)上的物或财产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掌握 环境资源法与其他法的联系与区别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 第二类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在其生产、生活活动中开展的与 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流活动不适当所引起的。第二类环境问题又 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简称环境污染。 如工业“三废” 如工业“三废”污染;二是取出性损害或开发性损害,简称生 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又称非污染性的损害,即由于人类不适当 地从环境中取出某种物质、能源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如滥伐森林等。 自然资源问题主要指资源的污染、破坏、浪费、枯竭和危机等现 象。本书所使用的“环境资源问题” 象。本书所使用的“环境资源问题”一词,是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资源危机等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简称。环境资源问题 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 量退化以及资源的浪费、枯竭和破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环境资源法(3)

环境资源法(3)

环境资源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 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资 源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 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 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现象 本质论) 依据传统法律观点——把法律关系理解为只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隘论) 蔡守秋的观点: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以及和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One 1981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Two 1983年《南极条约》
Three 1989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Four 1991年《蒙特利尔议定书》 Five 1992年《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Six 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Seven 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
环境资源权利——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环境资源义务——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的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 特征:(1)权利义务不均等(2)目的一致性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五节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当事
人之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或者 说,法律关系是指社会关系为法律规范调整之 后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对相关领域
的环境资源保护进行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特定领 域的环境保护进行了规定。
VS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之一,它强调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 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和平衡。这一原则要求 在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 法律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原则
总结词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应当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 府规章。
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条例》等。
各地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地方政府 规章,如《北京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
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03
环境资源法的法律体系
宪法规定
宪法规定了环境资源的国家所有 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基本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宪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强调国家保障自然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宪法规定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 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 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责任。

环境资源法概述

环境资源法概述

二、环境资源法旳特征
(一)调整对象旳特殊性 环境资源法既调整人与自然旳关系,又调整和环境资源有
关旳人与人旳关系。调整人与人旳关系反应了法旳共性,调 整人与自然旳关系反应了环境法旳特征。从总体上看,调整 人与自然旳关系,是环境法这一独立旳法律部门产生旳基本 原因。
调整对象旳特殊性,是其作为一种独立旳法律部门、区别 于其他法律部门旳基本标志,也是环境法具有综合性、科学 技术性和公益性旳基础。
• 本书旳环境资源法也简称环 境法。
二、环境资源法旳概念及其含义
•本书采用简要旳措施进行定义: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 指有关环境资源旳开发、利用、 保护、改善及其管理旳多种法律 规范和法律渊源旳总和。
包括4点含义:
•环境法是法旳一种; •环境法不是指某一种法律规范、某项法律要求、某部法律法 规或某种体现形式,而是具有共同宗旨、性质相同、相互关 联旳一系列法律规范、法律要求和其他有关法律体现形式旳 集合; • 环境法是一种因环境行为而产生旳特定社会关系,即因环境 问题或环境事务而产生旳“环境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一直 与环境有关; • 环境社会关系涉及人与人旳关系和人与自然旳关系两个方面 。
•1993年全国人大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后更名为:环境与 资源保护委员会;
•1995年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996年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总之,从1979年至今,我国已经制定 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 影响评价法》等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 几十部。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了地方 性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700余件。国 家还制定了环境原则1000余项。这些 法律法规及规章形成了我国环境法律 法规旳基本框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点第一章概论要求:把握环境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会举例说明并加以分析,谈自己的认识。

一、环境资源问题及类型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问题主要是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环境资源问题类型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也叫自然灾害。

原生环境问题按其成因可分为:地质灾害、灾害性天气、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骤发性自然灾害和长期性自然灾害。

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非污染性损害。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现象。

环境破坏指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

即由于毁林毁草开垦荒地、过量放牧、掠夺性捕捞、乱猎滥采、不合理浇灌、不适当的水利工程、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和破坏性采掘、人口增长过速和都市化等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耕地锐减、草地退化,盐碱化,森林蓄积量下降、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等。

二、当代环境问题(一)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生活方式上的享乐主义造成的。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导论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资源一、环境资源的概念(一)两种不同理解将环境与资源并列解释将环境作为资源的定义解释(二)环境资源的概念本书中,环境资源法上的环境与环境资源的概念含义相同。

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二、环境资源的分类1、按物质与人类的关系: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按自然要素的不同: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按环境范围的不同: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种类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按不同的标准环境问题可分成:1、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界自身变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的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局部环境问题阶段:原始人类时期、农牧业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一)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第一节、环境资源法的涵义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环境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客观性、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二)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

环境资源法(1)

环境资源法(1)

对定义的理解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第一章 绪论 二、资源—自然资源
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 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 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
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因自然界自身变化而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 坏,如火山爆发、地震、 洪水等,通常称为“自然 灾害”。 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 当地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 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简单的说:人为原因引起 的环境问题。
(3)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
境、宇宙环境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第一章 绪论 3.法律上的环境
第2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环境法上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上的“环境”概念是一 致的 第二,环境法上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上的“环境”概念又不是 等同的 第三,法律上环境定义的特点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第一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一、环境的概念
1 .环境的一般概念
第一章 绪论
往往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 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了 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资源法 Environmental Law
2.人类环境
第一章 绪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 环境科学》:围绕着人群的空 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 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的内 容: 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 二是对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 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工业应高产低耗,能源应被清洁利用,粮 食应保证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保持相 对平衡等许多方面。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本章概要]: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关系规律。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 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当今环境问题的严 峻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概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

第四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其一,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 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其二,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边建设边破 坏的局面,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 其三,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 境问题接踵而至。

第四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 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 ± 内涵是当代人在创造今世发展和消费的同 时,不能自私地剥夺后代人应当享有的同 等发展和消费的机会,也就是当代人的发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 721.7.7 10:39:0 810:39: 08July 7,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7月 7日星 期三上 午10时3 9分8秒 10:39:0 821.7.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 边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达到了触目惊 心的程度
1973年至1978年,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 步,但在当时政治形势下,无力阻挡污染加剧 的趋势。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处于加剧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使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有所控制。但由 于过去的环境资源问题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在 近期内中国的经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许多 地方和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和草原法1985年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使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法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1993年3月全国人大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环资委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次环境资源立法高潮从1994年起环资委在加速制定新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开始对原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第三环境法治已经成为环境法制建设的目标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正在成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第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采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规范第六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国外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以及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协调性日益增强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趋势二推进循环经济的立法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搭建政策平台五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指国家希望通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而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是国家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前必须明确的立法意图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问题的范畴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范围第一章环境资源法概述1、环境的概念,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环境资源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p32、环境的种类。

1)、以环境的主体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2)、以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如草原环境、森林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环境等)、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3)、以环境的形成要素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认为环境。

P34)、以环境的范围大小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

5)以环境的性质不同,可以把环境氛围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P4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这种思考是将环境整合到资源中去。

而且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进行思考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P42、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实质由于自然界或者认了活动的影响,致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省会经济发展、公众健康带来损害的现象。

P63、环境问题的种类。

1)、从环境问题的成因看,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第一类环境问题和第二类环境问题。

2)、从表现形式看,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种形态。

P63)、日本学者宫本宪一以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为标准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与人类的广义的健康(公共卫生)直接相关的公害,另一类是使环境质量或者舒适性恶化的问题(环境舒适性问题)。

P84、环境问题的实质p10—111)、经济学视角。

根据经济学外部化理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私人生产的外部成本由社会承担的结果。

2)、政治学、法学视角。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三、环境资源保护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所谓环境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 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 动的总称。

(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
人类环境观是人们对环境的知识、心理、观念 和思维的总和,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并 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环 境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即传统的环境观和 现代环境观。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即由 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 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 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学术界对 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 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 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既密不可分又相互依存,两者 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 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定破坏了自然 资源,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虽说污染了环 境但并没有对资源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一种 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二、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 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

(二)环境资源法目的的二元性
纵观世界各国环境资源法关于目的的规定,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资源 法的目的分作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即保护人体健康和保障经济社 会持续发展。
可以分为第一类环境问题和第二类环境问题。
(2)从表现形式看: 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பைடு நூலகம்坏两种形态。
(3)日本学者宫本宪一以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为 标准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与人类的广义的健康(公共卫生)直接相关的公害; 另一类是使环境质量或舒适性恶化的问题(环境舒适性问 题)。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前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2、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 1、经济学的视角。 2、政治学、法学的视角。 (四)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 ①为排除现已存在与出现的对环境的危害; ②为排除或减轻在对环境可能或潜在的危险性; ③为经由预防措施的采取来防止对未来环境的危险性。
二、环境资源法的地位
环境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独立性。
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即保护和利用环境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2、环境资源法的调整方法具有特殊性。
环境资源法调整方法的使用既包括了传统法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也包 括了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的使用。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1、环境资源法的称谓。
环境资源法是从传统部门法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法律部门, 从它产生开始,人们对它的称谓就不统一。 2、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
社会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
一切调整环境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资源法的含义及目的
• 环境资源法的目的
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环境资源法主体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 在参加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 成的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关系。
•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客体
——环境资源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环境资源法的地位与体系
• 环境资源法的地位
环境资源法的地位与体系
• 环境资源法的体系
从环境法的效力分析环境法的法律体 系,环境法主要包括:1、宪法;2、我国 加入的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3、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4、环境与资源保护 行政法规;5、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部门规 章和标准;6、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地方环 境法规;7、环境资源保护的地方行政规 章等;8、其他环境规范性文件。
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概述
教学内容
环境资源法的含义及目的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环境资源法的地位与体系
环境资源法的含义及目的
• 环境资源法的含义
环境资源法——是指调整人们在保护和改 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的活动中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资源法的含义及目的
• 环境资源法的含义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
——环境权利的享有者和环境义务承担者,或者 参加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享受环境权利承担环 境义务的当事人。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德哥尔摩会议)。
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关于保护
和改善环境的若干决定》。 1978年,宪法增补第11条“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979年,通过《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2年,中国派出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
(内罗毕会议)。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七分。
例规定的禁止建设的工程项目是指用于生产、经营、生活、工 作、居住等对引水渠的水质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不包括对水 质不产生污染或污染威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问:某市人民政府的上述解释正确吗?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七分。
第七节 环境资源法目的与作用
一、目的
❖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七分。
环境资源法的作用
➢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是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 资源工作发展的强大力量。
➢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
利用环境资源、保障人体健康的法律武器。 ➢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调控手段。
➢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法制观念、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倡导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政策 的好教材。 ➢是处理我国与外国的环境关系、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 具。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七分。
第六节 环境资源法体系
❖ 环境资源法体系:简称环境法体系,
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 约,旨在调整环境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法律规范和其 他法律表现形式所组成的系统。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七分。
环境资源法体系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环境与资源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包容 的;
• 2、与环境相关的立法主要是污染防治法, 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立法主要是生态保护建 设法,而现代立法二者日益融合。
(二)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对人类造 成的不利影响。
• 环境资源问题的分类: • 1、因环境问题的成因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
• 不可再生资源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各种矿 产资源;恒定资源指人类不可能耗尽的资源,如太阳能、 风能、海水用潮汐能等。
• 环境资源保护要求人类应当保证可再生资源的繁殖和更 新速度,珍惜和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多地利 用恒定资源。
• 在法律上对环境进行定义的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四种: • 第一种是抽象定义方式,即在立法上给环境下一个抽象
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中相互联系 的组成部分; • 第三,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将二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 的作法。 • 1994年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 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二)我国的环境资源保护
• 生态学上的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 为主体的环境,是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 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 生态学以生物为中心,其环境是指非生命 体和特定的空间。
• 法律上的环境是指为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环 境社会关系。作为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法 律上的环境与自然科学上的环境既有密不 可分的联系,又有所区别。
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概述
• 第一节 环境资源问题与环境资源保护 • 一、环境资源问题 • (一)环境与自然资源 • 环境是指围绕着中心的周围境况。中心不同,环境的内容也有
所不同。 •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
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种种自然因素的总体。这种以人类为 中心事物的环境称为人类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自然环境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 源,它由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共同形成; • 人工环境指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环境,如城市、乡村、文化 古迹、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三)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特殊性
• 1、我国原生环境资源问题具有特殊性。我国的自然地理气候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高海拔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低 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整个国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相对脆 弱,水土流失严重,季风加剧了荒漠化和空气污染,自然资源 人均占有量较少,生态赤字膨胀,自然灾害多发,生态安全严 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人类社会 的发展是同步的
•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过程与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之间存在着矛盾, 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局限性,只要 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必然会有环境问题。
• 不同历史时期环境资源问题的特点也不同:工业革命前主要是 资源破坏问题;工业革命后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现代环境问 题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全球性问题。
• 我国的环境保护从广义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 1、古代时期的环境保护(1840年鸦片战争以
前),主要是自然资源保护问题; • 2、近代时期的环境保护(1840年至1949年),
由于工业不发达,环境资源保护仍以资源保护 为主; • 3、现代时期的环境保护(1949年至今),随 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 迅速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环境保护的主题
• 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必须把 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 照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基本原则来 组织和规范人类的一切活动。
• 其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 其基本内容是: • 一、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环境权利和保护环境义务的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
• 第2条 •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 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 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城市和乡村等
•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主要应把握以下问 题:
的定义,并不具体指明环境的具体范围; • 第二种是列举定义方式,即在立法中并不对环境作抽象
的定义,而是以列举具体环境要素的方式对法律上的环 境下定义; • 第三种是结合定义方式,即法律对环境的定义既包括抽 象的概括,又有对具体环境要素的列举。我国《环境保 护法》采取此种环境定义方式; • 第四种为间接定义方式,即环境立法中并不对环境作法 律上的定义,但各种具体方法中均分别规定了各自的适 用范围,相当于间接列举性地规定了环境的法律定义。
统一; • 二、强调当代人和后代人发展机会的平等; • 三、强调环境保护是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放弃传统发展的方式。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工作产生的 影响
• 体现为三个方面: • 第一,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
“源头控制”转移; • 第二,在环境保护内容上,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从狭义上我国环境保护(即19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可分为两 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为1970至1990年代的污染防治阶段,这一阶段我国 环境保护的发展标志为:
• 1、1972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贯彻了其决议; • 2、1973年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 3、1974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 • 4、1978年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 • 5、197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 6、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
• 讨论:张三一天所经历的环境中,哪些属于环境法上的“环境”范畴? 给他带来不悦的现象各属于什么环境问题?
• 环境资源法中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形成的可 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恒定资源。 可再生资源即可以通过繁殖和更新而持续利用的资源, 如森林、草原等植物和动物资源,以及淡水和土壤等资 源;
案例
• 张三结束国外进修回到北京。晨起后到河边跑步看到河水脏臭,天气 阴霾。赶紧回家,餐后驾车上班。途中车内装饰物散发出刺鼻味道, 到办公室刚坐下又闻到家具散发的刺激味道。中午下班后他邀请同事 去郊区吃农家菜,餐厅对面有个养猪场臭味熏人且不断发出尖叫声。 下午他组织大家在会议室开会,此时隔壁正在装修,噪声很大,只好 终止会议。回到办公室发现前不久竣工的一栋大楼正好将阳光全部反 射到室内,他只得离开办公室,打算到楼顶的阳台上去像往日一样欣 赏远方的湖景。当他眺望远方时发现远处矗立着很多高压线杆将原来 的自然美景打破。晚上9点他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到小区,看到很多大 妈还在楼下唱歌跳舞。
• 我国的环境保护指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 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 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 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 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有两方然 环境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时也就有着不同的态度;二是对如何保护环境 及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认识的深化。
• 2、我国次生环境资源问题也具有特殊性。主要为计划经济体制 造成的环境资源问题,包括外延型、“三高型”经济增长模式, 环境成本外部化问题,政府依赖型环境保护体制等。
• 我国自入世后面临的环境资源新问题:一是发达国家可能通过 扩大投资向我国转移污染;二是利用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 在环保方面的差距,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即绿色贸易 壁垒问题。
或称原生环境问题,指由自然本身某些因素变化造 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问题; • 第二环境问题或称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的生 产活动或生活活动的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的问题。上述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我国应该避免 走一些发达国家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 复的老路,环境资源保护要以预防为主,经济开发 要环保先行。
二、环境资源保护
•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性质与意义 • 环境资源保护简称环境保护,其概念有泛指与
特指之分:泛指即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 的一切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 认识和行动;特指在性质上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起源于环境污染防治,扩展到自然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 •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较为明确和科学的概念是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 •
• 2、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将环境问 题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两个问题。
• 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 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 自然环境破坏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 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使自然环境的恢 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这两种环境问题 亦有关联性。
我国的基本国策确定下来,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
• 第二个阶段为1990年至今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阶段。 • 这一阶段,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重视,环境资源保护立法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战略,在加强污染防治的基础上,自然资源 保护和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受到同等重视,环境污染防治 与生态保护建设更充分地结合,环境资源法律体系日益 完善。 • 应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资源保护,认识我 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认识我国环境保护不能重复许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 治理的老路,认识我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和艰 巨性。
• 联合国确定了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 环境,而事实上,这五大问题实质上都是生态失衡问题,广义 上都属于环境问题。
• 环境资源问题的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它是既是经济和科学技术问 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既是国内问题又是国际问题,既是 法律问题又是哲学、道德、国民素质问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 必须强调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