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 综合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江苏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的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上述论断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和谐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
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④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
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
步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民族素质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
6.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③④
7.在“八荣八耻”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使命与责任”、“奥运与中国责任”、“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
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
材料表明()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会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所有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0.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段歌词表明
()
A、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3.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髓,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由文化、经济所决定,又给予文化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1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这表明()
A、文化竞争力是衡量一国整体实力的决定因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文化的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15.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这种观点
①认为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逐步消除②肯定了经济对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否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④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瑞士洛桑
国际管理学院(IMD)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
这表明()
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提升国家竞争力,应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
C、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提升文化软实力,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17.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这类诗句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
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9.最近一个时期,针对一些地方的电台和电视台栏目、节目出现的低俗化倾向,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多项规定,叫停部分节目,取消一些栏目,还对一些娱乐选秀节目做出明确限制。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国家广电总局的做法是因为
A.良好文化氛围主要是靠政府部门的规定来限制而形成
B.娱乐选秀节目不利于弘扬、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低俗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个人成长
20.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
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
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D.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
22.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人人保护,人人关心,全民共享”。
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23.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
上述观点()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B.肯定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
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D.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
24.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5.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A.竞争性B.包容性C.封闭性D.灵活性
26.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厚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年文化”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7.近年来,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
“草根文化”
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这表明
A.农民是“草根文化”创造的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28.“过年回家团圆”是亿万中华儿女排遣不散的情结,即使“雪上加霜”依然“归心似箭”。
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恒不变的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具有持久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就应该
A.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 把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其他民族中去
C. 积极倡导本民族文化的个性
D. 把本民族的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3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总监路健康表示,开幕式要上“中国菜”,而且是外国人概念里的“中国菜”。
就象请客吃饭,客人想吃什么你炒什么。
客人吃完了特满意,主人就非常高兴。
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发展开始趋同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到韩国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与会代表都得到了由组委会赠送的两张光盘,一张是《民歌,阿里郎》,收录了在韩国各地流行的不同时期的十三首民歌阿里郎;另一张是《世界歌曲,阿里郎》,收录了十三首世界各国改编的歌曲阿里郎。
这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②要重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系统整理
③应允许和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发展④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广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
广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3.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
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4分)
班级姓名学号
34.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7月6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随着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的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37处。
但正如下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世界遗产的价值》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分析漫画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2)这样做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35.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掀起传统文化发掘、开发的新热潮。
一时间,补天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孔明“四海为家”。
但凡与本地扯上一丝半缕的古人、仿古建筑都粉墨登场,平庸的创意和空洞的内容,将文化价值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之中,文化挖掘缺乏品位。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正确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文化挖掘缺乏品位的原因以及文化挖掘重视品位的意义。
36.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我们兴奋、激动的心情却还没有降温,“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已深入人心,开幕式上的恢宏让人荡气回肠,赛场上令人激动的场景铭刻于心,外媒称赞:这是一届超越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的盛会。
奥运会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也必将会给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奥运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十七大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第一、二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A
6、A
7、D
8、D
9、D 10、B 11、D 12、A 13、C 14、
C 15C 16C 17B 18C 19C 20A 21C 22、C 23、
D 24、A 25、B 26、B 27、C 28、
B 29、A 30、D 31、A 32、D 33、B
34、(1)原因: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
②但一些地方政府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忽略了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2)危害:影响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①既要发展。
世界遗产的申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的需要。
②更要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有民族责任心,生财有道,高度自律,不做有损文化的事情,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
35、(1)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
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经济利益的驱动。
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改善消费结构,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6.(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奥运会促进了我国体育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奥运会促进了国人文明素质的提高,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了人的发展。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奥运会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必将激励国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
程中奋发图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7(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