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2005年11月目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 (1)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一、考试大纲编制与使用说明 (1)二、考试性质 (1)三、考核目标 (1)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2)一、理论热身 (2)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2.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环节1 教学规划 (3)一、教学设计流程 (3)1. 前端分析 (3)2. 教学方案设计 (3)二、在计算机中处理教学方案 (4)1. 电子教案的特点及制作工具 (4)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4)环节2 资源准备 (5)一、理论热身 (5)1. 教学资源基本概念 (5)2. 教学资源的类型 (5)3. 常见信息化教学资源格式 (5)4. 教学资源的选择原则 (5)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6)1. 教学资源获取的途径及方法 (6)2. 教学资源的存放 (6)三、教学资源的整合 (7)1. 教学课件的分类 (7)2. 主要用于演示的教学课件的制作 (7)环节3 教学实施 (7)一、理论热身 (7)1. 教学设施的作用 (8)2. 教学实施过程基本概念 (8)二、教学设施 (8)1. 硬件设施 (8)2. 软件环境 (9)三、教学过程 (9)1. 教学信息呈现 (9)2. 教学过程组织形式 (9)3. 信息交流与反馈 (9)环节4 教学评价 (10)一、理论热身 (10)1.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10)2. 教学评价的理念 (10)二、对学生评价数据的处理 (11)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1)2. 数据的解释与呈现 (11)三、对教师评价数据的处理 (12)1. 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数据 (12)2. 教学反思 (12)第三部分试卷结构 (12)1.试卷类型 (12)2.试卷题型 (13)3.试卷内容比例 (13)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大纲编制与使用说明1.本考试大纲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中对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考查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初级能力水平。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大纲解读--教学方案设计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解读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是什么?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
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学习目标是和总的教学目标一致的。
学习目标的阐明为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框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阐明教学目标能够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可以使学习目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责任感。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分析教学目标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目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具体的依据;可以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测试编制和评价教学计划的有效性提供方便和依据;能够迫使教师深刻地思考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学习目标使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家长知道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因此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的最准确、最清晰的方法。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为了避免目标的模糊与抽象性,一般强调用行为术语来表述学习结果或描述学习者的变化,但这样做往往会使教学目标变得琐碎,难以把握。
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类阐述,以使琐碎的目标变得有序,同时也可尽量防止在目标分析中出现疏漏或偏颇。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说明
对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析(三)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匹配题 备考建议:建议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利用网络资源或学校的资源库进行一次 或两次的实际操作。制作一份完整的电 子教案。
对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析(四)
1、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以大 纲为准) 2、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3、在实际教学中,按照情况调整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 5、呈现教学信息的要点
对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析(二)
5、确定教学目标 6、教学重点难点 7、安排教学内容的序列 8、选择教学策略 问题5-8 运用 参见教材模块4、5、6
对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析(二)
9、不同教学媒体的特点:了解(以大纲 为准) 10、选择教学媒体的因素:运用 (以大 纲为准) 11、电子教案的特点 12、电子教案的 基本结构 13、常见的电子教案制作工具
培训教程与考试大纲的对照
考纲要求 基本知识 教案设计
资源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与教材对应的模块 模块2:初识教育技术
模块4:授导型教学的设计 模块5:探究型学习的设计 模块3: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 模块6: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模块6: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注:教材中的模块7贯穿于整个考纲要求之中
对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析
所涉及的内容均为我们所熟悉的。只是在各个 环节中增加了(融入)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又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
具体的对计算机和软件的操作要求并不是太高。 Word\werpoint\excel\wps等我们经常 使用的软件。
小结
QQ\MSN\E-mail\INTERNET\U盘\硬盘\ 手机\短消息\等等信息化的手段和产品无时无 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地影响着我 们的工作和学习。
考试大纲(教育技术一级)
2.调整排列层级
√
3.对齐与组合
√
第四单元图形/图表幻灯片的制作
一、图形的制作
1.创建图形
√
2.格式设置
√
二、SmartArt图形的制作
1.创建SmartArt图形
√
2.格式设置
√
三、图表的制作
1.创建图表
√
2.格式设置
√
第五单元音视频的应用
一、音频的应用
1.插入音频
√
2.参数设置
√
二、视频的应用
考试大纲(教育技术一级)
模块一 现代教学理念
知识点\层次
了解
掌握
重点掌握
第一单元教育技术理念
√
一、教育的含义
√
√
√
√
√
1.AECT 94教育技术定义
√
2.AECT 94教育技术定义有以下特点
√
3.AECT 05教育技术定义与特点
√
第二单元教学方法
√
一、 教学方法的含义与意义
√
二、传统教学方法
√
三、现代教学方法
√
2.背景设置
√
3.版式设置
√
三、保存演示文稿
1.保存的文件类型
√
2.设置密码
√
第二单元文本幻灯片的制作
一、基本编辑
1.添加文字
√
2.删除文字
√
二、格式设置
1.文字格式
√
2.段落格式
√
第三单元图文幻灯片的制作
一、图片的插入与编辑
1.插入图片
√
2.编辑图片
√
3.设置艺术效果
√
二、图文排版
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等级考试(二级)大纲
重点
了解
掌握
掌握
√
√
√ √
√
√
√
√
裁剪图片
√
知识点\层次
设置【前景色】与【背景色】 环节三: Photoshop 常用工具 选框工具组 选区的羽化 套索工具组 魔术棒工具组 画笔工具的调整 图章工具组 修补工具组 橡皮擦工具组 油漆桶工具 渐变工具 模糊工具组 减淡、加深和海绵工具 自定义形状工具 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直线工具 多边形工具的调整 文字工具组 第二单元 Photoshop 色彩调整命令 环节一:色阶命令 【色阶】命令的原理 【色阶】命令的运用 环节二:色相 / 饱和度命令 【色相 /饱和度】命令 环节三:变化命令
了解
掌握
重点 掌握
√ √ √ √
√ √
√ √
√ √
文档中添加脚注和尾注
√
第二单元:表格的高级应用
环节一:表格的制作与设置
插入表格
√
知识点\层次
制作复杂的表格 - 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制作复杂的表格 - 绘制表格与擦除 制作复杂的表格 - 绘制斜线表头 制作复杂的表格 - 插入和删除行、列、单元格 设置表格 - 选择行、列、单元格、表格 设置表格 - 平均分布各行、各列 设置表格 - 对齐方式 设置表格 - 边框和底纹 设置表格 - 自动套用格式 设置表格 - 标题行重复 设置表格 - 拆分表格 将表格与文本之间相互转换 环节二:表格的计算与排序 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显示 第三单元:图形对象的高级应用 环节一: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插入剪贴画 插入图片文件 对图像进行处理 使文字和图片搭配美观(设置文字环绕) 环节二:绘图工具的高级应用 绘制图形 调整图形大小 为图形设置填充效果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考试大纲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 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 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中级)。
总体要求NTET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在与初级考试紧密衔接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适当提高与发展;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教育技术特色,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中级考试不对信息技术能力做过高的要求,重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体来讲,具备中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达到如下要求:1.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加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能够结合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掌握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3.进一步理解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相关方法,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选择与处理、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
4.能够围绕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主题,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5.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环节,并能掌握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6.能够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以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教学资源。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
7.能够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和学科工具软件。
8.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与分析;掌握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方法。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解读--基础知识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解读基本知识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学校中常见的有音像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目标。
既要重视优化“教”,也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学资源”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通过建设教与学的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每一项新的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都给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
当前,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
这些特点都依赖于教育技术的技术优势来实现。
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大纲
XX省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大纲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学人员)》,结合XX省中小学的教育技术环境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此考试大纲.该大纲分为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方案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试目标要求一。
基础知识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3.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4.知道传统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5。
知道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二,基本技能1。
能够制作投影片,剪贴画2。
掌握录音机/MP3操作3.掌握电视机-录象机/VCD/DVD的操作4.能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5.能够利用Flash制作动画6.能够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7。
能够利用CoolEditPr02进行声音处理8.能够制作教师个人主页9.能够建立教师个人网络日志(BLOG)10。
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11,能够利用电子表格处理学生信息三、过程与方法(1)掌握多媒体教室环境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中的教学设计方法(2)掌握多种媒体(传统与现代媒体)的优化组合教学设计方法(3)能够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收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4)能够设计学科专题学习(5)掌握板书设计的方法四,情感与态度1.形成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感2。
形成积极主动地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3.树立规X的网络使用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能够客观地评价传统媒体技术与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二部分考试方案考试方式包括过程性考试(评价)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
一.过程性评价方案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参加培训的课时,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培训过程的作品质量三个方面.为了保证过程性评价活动的高效的开展,需要开发一个过程性评价的系统平台.该平台具备学员注册。
主讲教师和学员打分、学员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等功能.(一)参加培训的课时(10分)为了使培训工作真正有效地开展,保证参训教师足够的培训课时是基本的前提,是评价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培训总学时为48课时,每个课时约为0.2分,共10分.(二)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20分)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会根据培训的需要,组织学员开展各种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学员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活动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因此,学员的参与程度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培训单元结束后由主讲教师为学员打分.(高-20/中-15/低-10)各个单元的加权平均分即为过程参与程度的总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及大纲说明
培训教程与考试大纲的对照
考纲要求 与教材对应的模块
基本知识
教案设计 资源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模块2:初识教育技术
模块4:授导型教学的设计 模块5:探究型学习的设计 模块3: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 模块6: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模块6: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 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 3. 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 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 法。 4.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 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 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 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2. 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 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 3.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 学设计方案。 4. 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 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 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 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 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 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 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
Hale Waihona Puke 考试题型考试重点:教育技术最基本的知识。如何 把教育技术应用于不同的学科。 试题特点:有特定的教学环境,任务驱动 题型: 1、选择
注:教材中的模块7贯穿于整个考纲要求之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水平考试及大纲说明
考试分值划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 基本知识(6分) 教案设计(30分) 资源准备(27分) 教学实施(20分) 教学评价(17分)
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1.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概念-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2.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二、考试形式2. 实践操作- 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方法等内容三、考试要求1. 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2. 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实施3. 对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思考教育技术的应用前景四、备考建议1. 认真学习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多听课、做笔记,掌握重点内容2. 多进行实践操作,参与教育技术相关活动,提高设计和实施能力3. 关注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五、总结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力。
考生应认真备考,掌握考试重点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希望考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1 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3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4 教育技术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设计与评价2.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2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3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4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三、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3.1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3.2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3.3 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3.4 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与管理四、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4.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4.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和工具4.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4.4 教育技术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关系和协同发展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技术能力5.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和培养5.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支持5.3 教育技术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的内容涵盖了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设计与评价、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技术能力等方面。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4月目录简介总体要求考试内容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及理论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流程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资源准备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教学实施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二、教学设施的使用三、教学中的交流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附录1:题型示例附录2:考试大纲与能力标准双向对应细目表附录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简介一、考试性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NTET,以下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
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说明(精选)共34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全国中小学教师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教育技术考试提纲
教育技术考试提纲一、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
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再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
四、行为主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初试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3)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目标:
1. 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能运用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分析解决教育技术实际问题。
3. 了解教育技术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二)考试内容:
1. 技术与教育技术
(1)了解技术的含义;从技术的本质认识教育技术。
(2)区分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
(3)教育技术的本质。
2.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1)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及其内涵。
(2)教育技术的AECT2005定义。
(3)教育技术的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与内容。
(4)教育技术的学格。
(5)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到您,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是评估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该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阐述。
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教育的起源,熟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知晓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及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理解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明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文化认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清楚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的理论熟悉不同教育目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
二、学生指导(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2、情绪情感和意志掌握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个体差异1、学生的智力差异认识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表现,以及如何根据智力差异进行教育教学。
2、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等,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学习指导1、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学习策略熟悉不同类型的学习策略,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并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2023东师教育技术学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教育技术学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相关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1. 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学习资源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演变过程,包括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和重要成果。
3. 教育技术主要流派:包括视听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数字化学习、人工智能教育等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4.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包括学习资源的分类、设计原则、开发流程和技术要求等。
5. 数字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数字化学习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和实施方法等。
6.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如何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评估其效果和改进其应用。
7. 教育技术相关政策与法规:包括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与题型示例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2.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 论述题:考查学生对教育技术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五、答题要求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答题要求准确、清晰,不得折叠试卷。
六、其他注意事项1. 考试时必须携带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考场,缺一不可。
2. 考场内不得交流、吃东西、吸烟等行为,一经发现将按学校规定处理。
3. 考生应提前到达考场,熟悉考场环境,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教育技术学考试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请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争取取得好成绩。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大纲解读--教学方案设计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解读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是什么?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
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学习目标是和总的教学目标一致的。
学习目标的阐明为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框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阐明教学目标能够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可以使学习目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责任感。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分析教学目标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目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具体的依据;可以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测试编制和评价教学计划的有效性提供方便和依据;能够迫使教师深刻地思考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学习目标使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家长知道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因此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的最准确、最清晰的方法。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为了避免目标的模糊与抽象性,一般强调用行为术语来表述学习结果或描述学习者的变化,但这样做往往会使教学目标变得琐碎,难以把握。
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类阐述,以使琐碎的目标变得有序,同时也可尽量防止在目标分析中出现疏漏或偏颇。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知识纲要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知识纲要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
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
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
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
教学设计技能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⑤会编制电子教案,在课上演示和供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① 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②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③ 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①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②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③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总体要求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
3. 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
4.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2. 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
3.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4. 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 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及理论1.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内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2. 教学设计内容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要求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3. 学习理论内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要求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内容(1)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3)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了解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内容(1)学习者分析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2)教学的环境条件分析硬件设施(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教学软件平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要求1)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2)正确使用所处环境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3)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软件平台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2. 教学目标分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描述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教学重、难点的提炼教学序列的组织要求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3. 教学策略初步选择内容(1)教学活动的排序(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在提供的教学策略中进行恰当选择 4. 教学媒体选择内容(1)依据学习目标(2)依据学习内容(3)依据学习者特征(4)依据教学条件要求根据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5. 教学评价方案制定内容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求制定初步的教学评价方案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1. 电子教案的特点、结构及制作工具内容电子教案的特点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要求了解电子教案的特点理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了解电子教案的常用制作工具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内容新建、输入并保存电子教案编辑电子教案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图像和页码的插入公式与特殊符号的插入表格的插入与编辑查找与替换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 ffice)在给定的模板中完成电子教案资源准备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1.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内容(1)教学资源的定义(2)常用教学媒体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教科书、文献资料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光盘(CD-ROM、VCD、DVD)、硬盘网络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求了解教学资源的含义了解教学媒体的类型及来源了解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和优势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2.常见数字教学资源格式内容可执行文件格式( *.exe)文档格式(*.doc *.ppt *.xls)音频格式(*.wav *.mp3)视频格式(*.mpg)图像格式(*.jpg )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数字教学资源获取方法①截取计算机屏幕上所需的教学图像②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③查询、收集网络上的数字教学资源数字教学资源的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④下载与保存数字教学资源下载与保存链接的文件下载与保存需要的网页、文字、图像树立教学资源的版权意识要求了解教学资源可用的获取方法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获取数字教学资源时记录出处,引用时自觉注明 2.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管理内容⑴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⑵数字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管理要求掌握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1.教学演示课件内容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PowerPointWPS Office要求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内容(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或WPS Office),制作教学演示课件教学实施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1.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内容(1)教学准备(2)在实施中感受、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3)评价反思要求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相关内容2. 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内容(1)集中讲授(2)自主学习(3)协作学习要求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3.教学信息呈现内容把握教学信息的呈现时机与方式合理借助媒体呈现教学信息要求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二、教学设施的使用1. 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内容(1) 教具或仪器对教学的支持作用(2) DVD播放机和电视机对教学的支持作用(3) 计算机、网络和显示设备对教学的支持作用要求了解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掌握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2. 常用软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内容(1)Word、WPS Office(2) PowerPoint(3)Windows Media Player(4)IE要求根据数字教学资源类型选择相应的软件三、教学中的交流1. 对教学交流的认识内容(1)交流及互动的重要性(2)交流的内容日常教学信息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2. 交流工具的使用内容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批注和修订文档会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包括附件)要求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内容(1)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要求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2.教学评价的内容内容(1)教学资源(2)教学效果要求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内容数据的收集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ExcelWPS Office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内容评价数据的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评价结果的表达评语表格统计图表要求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要求: 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2.教学反思内容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教学反思的方法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教师间的交流讨论要求: 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