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一)
关于我国财政收支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财政收支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王斌
【期刊名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15)004
【摘要】财政收支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由于我国财政体制相对不完善,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致使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弱化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调整和运用等提出了相应用对策。
【总页数】1页(P58)
【作者】王斌
【作者单位】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0
【相关文献】
1.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分析 [J], 江爱平
2.对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人口增长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J], 覃东海
3.基于计量模型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 [J], 赵旭明
4.财政收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 王珺威;吴武清;陈暮紫
5.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 [J], 宋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免费范文精选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基于Barro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讨论最优税收结构的框架,分析经济增长中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
并依据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必须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经济建设支出要做出结构性调整;文教支出应注重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国防支出的安排务必谨慎行事;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予以必要的控制。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政策调整,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财政支出是政府根据经济的需要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具体安排,能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很强的扩张作用,当然要使财政支出的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仅依赖于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更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目前,国外关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大致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或者没有影响。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如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2003),曾娟红、赵福军(2005),刘晓红(2006),何继善、汪东华(2006),王莉(2007)等。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献,有些着重定性分析,有些借鉴国外的理论模型做了定量分析,但是没有考虑时间序列的稳定性,而直接用OLS法进行回归。
本文拟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巴罗(1990)的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最优,需建立一个以最优经济增长为目标函数,参照巴罗(1990)的研究方法,首先需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设一个封闭的经济由代表性无限寿命家庭、同质充分竞争性企业与政府所构成,家庭以消费获得效用(不考虑闲暇对劳动的替代)。
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财政收入是保证国家有效运转的经济基础,在一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经济正是在财政收入、政府支出的循环往复中得到快速发展的。
在这个长期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大,经济增长速度也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而加快,二者密切相关。
本文以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做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同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的分析框架,对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且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财政收入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向的促进作用;财政收入和GDP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增加财政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应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加强国家运行的经济基础,同时在今后实施财政政策过程中,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充分把握好调整财政收入的时机,不断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一、引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回顾在财政学说史上,有许多关于财政收入、税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
从历史上来看,威廉·配第最早在这方面做了研究,不仅在国家财政支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国家财政收入理论上也有很多建树。
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阐述了关于税收制度的建设和税收对于国家重要性的理论。
Hanen以及nyderandTanaka也对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作过测算。
国内学者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做了一定的研究,袁培全等(1998)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对山东省GDP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27%时,GDP增长最快。
付树农、何建华(2004)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体系的特殊性———税费并存,尤其是大量非规范的收费存在,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加剧了企业税费总负担;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体系,在清费立税的基础上,确定以税收收入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分析

论上把公共支出分解为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 并 指出, 在最优状态下 , 生产性公共支 出与非生产性 公共支出的比值应该取决 于这两项支 出对 生产 的
的效应在边际上就成了负的, 这种现象在发展 中国
家 尤为 突 出。
贡献度( 产出弹性 ) 比。这篇文章为揭示公共支 之 出何以在不 同国家、 同时期对经济增长产生截然 不 不同的效应 , 尤其是为揭示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量的 生产性公共支出何以没有带来预期 的经济增长效 应提供 了一个新的思路 。与此同时 , 对于公共支 出 与经济增长之关 系的经验分析也得出了各不相同
除区域差距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但是 , 区域发展 在
的过程中, 假如区域经济差距超过一定 的“ 限度” ,
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 、 会的矛盾扩大 , 而延缓 社 从
发展 , 甚至发生停滞和倒退。因此 , 目前 以及今 在 后一个较长时期 ,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抑制地 区经济 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 逐步缩小东 中西部地 区居民 之间的社会福利水平差距 , 促进 区域经 济协调发
2总第27期) 0 1 ( 0年第 1 3 0期
学 术 论 U A A E I F R M C D M C O 坛
( N 。0 2 1 O1, 0 0 C m l i l N .3 ) u u te O 27 av y
财 政 收 支 与 经 济 增 长 : 论 及 实 证 分 析 理
共支出提供的尽管是公共品, 却非 常容易出现 “ 拥 挤” 现象, 即它们是竞 争性的 , 但又在某种程 度上
不具有排他性 , 例如公共交通设施 、 城市公用事业 、 法庭 , 以致 国防、 警察等均属此类 。对于这一类的 公共支出, 常的税 收融通就不 一定能够达 到最 通
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政策等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财政政策效应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效应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各国政府在面对经济衰退、高通胀等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措施,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手段。
这些政策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财政政策方面,采用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效应较为显著。
然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
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政府管理水平、金融市场、人口结构等因素都会对政府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深圳市,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因为该地区的私营企业对政府干预和支出反应较为敏感。
此外,不同财政政策手段的效应也有所差别。
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增加公共支出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活动。
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手段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有助于经济的复苏。
然而,阿根廷政府发行债券进行的财政刺激政策就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正确选择财政政策手段并不容易,需要考虑政策的针对性、可行性等因素。
二、财政政策与就业在财政政策的调整中,增加政府支出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就业。
这里的“增加政府支出”主要是指在公共领域投资或者直接提供经济援助,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理论上讲,增加政府支出可以为创造就业提供条件。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以缓解失业问题。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于就业市场的提振效应并不显著。
无论是在经济危机期或者扩张期,政府财政政策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调整可以影响就业市场的“总量”,但是并不能改变就业市场的“质量”。
政策制定者需要注意就业政策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便于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对劳动力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图分 类号 :2 49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6 4 1(0 0)8 0 5 — 2 10 — 3 12 1 0 — 0 6 0
0 前 言
表 1 VI W S . 验 结 果 E E 51检
经济增长取决于科技进步、 要素禀赋、 资本积累等多种因素, 财 政政策作为其 中 ain l .N w i Sn csay t a js te e pn i r t cue n rae si c n d ct n ep n i r ff cla d ohre pn i r,ad r t al o t eesr o dut h x edt e s tr,ice s ce e a d e u ai x e dt eo sa n te x edt e n r o y ’ u u r n o u i u
・
5 6・
价值 工程
海南省财政支 出结构对经济增 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Th m p rc l a y i fRe a i n b t e ic l p n i r t u t r n o o c G r wt n Ha n n eE ii a An l s o l t e we n F s a s o Ex e d t e S r c u e a d Ec n mi o h i i a u
Absr c :I hs p p r h mprc la ay i frlt n b we n f c le p n iu e sr cu e a d e o o c go h sn e 1 8 2 o6 i ia ta t n t i a e,te e iia n lss o eai et e s a x e dt r tu tr n c n mi rwt i c 7— 0 n Han n o i 9 prvn e s o ha:s in e a d e u a in e p n i e n t e x n tr s ffs a h v p st e mp c n e o o c e eo me twhi te o ic h ws t t ce c n d c to x e dt s a d oh re pe di e o c l a e a o iv i a to c n mi d v lp n ur u i i l h e a miitaie x e d tr o sa h v a e aie mp c o e o o c e eo me , S te is a e p n iue tu tr o Han n r vnc i d n sr t e p n iu e f f c l a e n g tv i a t n c n mi d v lp nt O h f c l x e dtr sr cu e f v i ia p o i e s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利率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领域,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等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提高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哈丁顿在他的研究中发现,财政支出在短期内具有显著的经济刺激效果。
这是因为财政支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进而促进产出和就业增加。
然而,长期来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可能会变得复杂。
一方面,财政支出过高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效果也受到政府开支的质量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税负和税收结构两个方面体现。
税负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承担的税收比例。
经济学家巴罗指出,过高的税负会对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调整税负水平,降低税收负担,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此外,税收结构也影响着经济增长。
研究发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间接税往往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较小,而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往往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调整,可以减轻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财政债务对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政策的过度债务可能使政府面临偿债压力,进而挤出其他对经济增长有益的支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学家雷加诺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高债务水平往往会导致资本形成和技术进步的减缓,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财政债务水平,合理管理债务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刺激需求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但需要注意其对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影响。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姓名:邵慧敏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学号:2005210摘要:本文试图从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来研究我国的财政支出项目与GDP的关系。
分析财政支出的各个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找出有积极的正效应的项目来,并且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的现状;同时探讨存在财政风险和财政政策淡出的情况下,对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劳动、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通过安排财政支出,不仅可以增加资本投入,而且促进就业,增加劳动投入、刺激技术进步,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与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有很大的关系。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建国以来,随着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以及经济发展的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的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建国伊始,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相当明显,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高。
改革开放前,这一比重稳定在50%以上,在“二五”时期,达到历史最高,为65.2%。
改革开放后的1980 年,该比重仍高达58.2%,然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3 年,降至30.1%。
在23 年间里下降了28.1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超过1.2 百分点。
尽管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由于我国仍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经济建设费仍然是我国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这说明迄今为止,我国财政仍具有较强的生产性。
可以预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比重将会进一步降低。
(二)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根据瓦格纳、马斯格雷夫的观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的福利等方面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政府支出中用于这一方面的开支比重也相应的提高。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财政 支 出结构 与 经 济增 长 关 系的 实证研 究
以 河 南省 为例
李喜 平
( 州财 经技 师 学院 , 南 郑 州 4 0 1 ) 郑 河 50 3
【 摘 要 】 文章通过建立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模型 , 结合河南省财政支 出的有关数据 , 具体分析 了财政支 出总量 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果表 明财政支 出总量对区域 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 而分析 了各类财政支 出与经 济增长之 间的 进 关系, 认为河南各 类财政支 出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但财政支 出结构还存在很 多不合理 的 因素, 出结构有待 支 进 一步 的调整。通过实证研究以便使河南省政府部 门更合理地分配财政支 出, 使财政支 出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 键 词 】 财政支 出结构 ; 关 经济增长 ; 实证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 82 5F2 【 F 1. ;14 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00—08 0 10—782 1)906—2
Y A ( “ Y” W ” F4 T 5 = lL Ⅱ S F X s 0 e () 4
同样 对 ( ) 两 边 取对 数 , : 4式 得
l =n +d K 1n +, T + lS + 3 F " n F  ̄lQ n lA on + 1L 3l Z " nY  ̄l W+/ X + 5 T Y 3 1 n h n A n +L L ’ () 5
出的 影 响 。
从理论上分析 , 政府财政支 出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单 个 要 素 生 产 率 , 是 将 模 型 ( ) 模 型 ( ) 行 对 比后 , 以发 但 7和 8进 可 现加入 财政 支出后资本和劳动 的产 出弹性都有所下 降 , 明财 说 政支 出并没 有改进单个要素增长率 , 但对区域经济增长 的影响 却是正效应 , 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财政支出这一解释变 量 的加 入提 高了全要 素生产率 ,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支 出这个变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 0 1 3年 1 1月
湖 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H UBEI ENGI NEERI NG UNI VERS I TY
V0I . 3 3 NO. 6
N0 V . 2O1 3
财政 收入 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张晓 清
( 湖 北 工 程 学 院 数 学 与 统 计 学院 ,湖 北 孝感 4 3 2 0 0 0 )
摘 要 : 通 过 协 整 模 型 与误 差 修 正模 型 , 分 析 我 国财 政 收入 和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 结果表 明: 我 国经 济发
展 对 财政 收 入 的作 用 主 要 是 长 期 的 , 国 民生产 总 值每 变 化 I , 财 政 收入 相应 变 化 约 0 . 2 2个 百 分 点 。 财 政
杰原因。
1 1 59 .9 3,l l’ 7 5 .7 9,1 21 2 .3 3,1 3 66 .9 5,1 6 4 2.86, 2 0 0 4.82,21 22 .01,2l 9 9 .35,23 5 7 .2 4,26 6 4 . 9, 2 9 37 .1,31 49 .4 8,3 48 3 .3 7,43 4 8 . 95,5 21 8. 1, 6 2 42 .2,7 4 0 7.9 9,8 6 51 .1 4,9 87 5 .95,11 44 4 . 1, 1 3 39 5 . 2,1 63 8 6,1 8 9 0 3. 6, 2 1 7 1 5. 3,26 3 5 5 . 9,
家 财政 收入增 长 与 GD P增 长 的 关 系进 行 了 实 证 研 究 。杨丹 等 人_ 6 对历年财政收入 占 G DP 比重
的时间 序列 数据 资 料 建 立 了一 阶 自回归 模 型 , 分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国 海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 版 ) 中 (
J OURNAL 0F 0CEAN UNI VERS TY I OF CHI NA ( ca in e io So il e c sEdt n) Sc i
20 0 8年第 1 期
文 在 理 论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建 了财 政 支 出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的计 量 模 型 , 实证 的 角 度 分 析 了财 政 职 能 支 出结 构 、 构 从 政
府 间支 出结 构 , 以及 各 项 支 出 的 内 部结 构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程 度 , 果 表 明 各 支 出 项 目 的结 构 参 数 均 不 为 最 优 。 结
与 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
一
出一个 最优 财政 支 出规 模 。他把 政府 支 出分为政 府 投 资与 政府 消费 支 出 , 为政 府 投 资 会 形成 资 本 存 认 量, 由于政府 投资 的存在 使 经 济 产 生 持 续 的 内生 增
长成 为 可能 , 政府 消费 支 出不能 够提 高经 济增长 率 ,
、
文 献 回 顾
但 能够 提高居 民的福利 水平 。富塔格 米 ( ua a , F tg mi
1 9 ) 展 了巴罗 ( ar ,9 0 的模 型 , 政府 资 本 9 3扩 B ro l 9 ) 将
政府 可 以通 过财 政 支出结 构 的动态优 化来 影 响 社会 需求 的总 量和 类 别 , 而 从 量 和质 上 影 响 社会 进 生产 的总供 给 , 从而 实 现 国 民经济 的结 构 优 化 和长
N 0 . .2 8 1 00
我 国财 政 支 出结 构 与经 济 增 长 的实 证 分 析
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财政收支结构的定义,然后分析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接着对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比较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不同政策下的效果差异。
最后对影响财政收支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在实践中影响财政收支结构的主要因素。
最终结论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对深化财政管理、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财政收支结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影响因素、结论、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财政收支结构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分析和评估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财政政策的内在机理和效应,还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对财政收支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财政政策的理解,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性和价值。
深入研究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和科学的财政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实证分析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调节财政收支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深入探讨影响财政收支结构的因素,可以为解决当前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提供线索和解决方案。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道格 拉斯 技术 条 尤 其 是 政 府 投 资 这 一块 会 对 私 人 投 资 模 型 .推导 出在 柯 布一 同时 . 于庞 大 的政 府 机构 导致 的政府 过 支 出容 易 影 响政府 支 出的效 率 . 成浪 造 服 务 .就 能达 到经 济 的最 大化 增长 率 D vrjn通 过 分 析 4 eaa a 3个 发 展 中 国 家
然 而 . 府 支 出并 不是 必 然导 致 经 政 济增长. 古典 的经济 理论 认 为政 府 支 出
产 生 挤 出 效 应 .从 而 抑 制 经 济 的 发 展 。
对 经 济 增 长 影 响 的研 究 .a B Ⅱo通 过 将 政 府 支 出引 入 到 简单 的 内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府 财 政 支 出 中 的 政 府 采 购 是 构 政 成 社 会 总 需 求 的 一 部 分 .支 出 法 G P D 中 就 直 接 包 含 了 之 一 部 分 。 同 时 。 府 政
采购 有 巨大 的乘数 效应 . 仅能 带 动就 不
业 人 数 的 增 加 . 且 由此 增 加 居 民 的 可 而 支 配 收 入 . 而 促 进 消 费 , 动 内 需 。政 从 拉
我 国财政支 出对 经济增 长影 响 的实证分析
刘 碧
( 中国地 质 大学( 北京 ) 文经 管学 院 北京 10 8 ) 人 0 0 3
摘 要 : 政 支 出作 为 财 政 政 策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 一 个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通 过 对 我 财 对
产 性 支 出 反 而 会 成 为 非 生 产 型 Gom 个显 著性 水平 下 . 位根 检验 的 临界 值 G P之 间 的 协 整 关 系 l o 单 D 认 为 并 非 整 个 基 础 设 施 存 量 都 能 纳 入 分 别 为 一 .2 8 一 .6 9 一 .7 5 t 验 3 2 、 3 5 、26 4 . 检 9 0 生 产 函数 . 为 部 分 基 础 设 施 并 非 纯 公 统 计量 值 1 7 3 1 于相 应临 界值 . 因 . 52 大 6 从 () L R D 1对 N G P与 L G NR E进 行 O S L
财政收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财政 税收 新疆财经 2011年第3期财政收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王珺威1,吴武清2,陈暮紫3(1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3.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1)内容提要:本文利用金融危机爆发前近十三年的中国财政收支季度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财政收支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Panel数据分析方法处理了经济数据的季度效应问题。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固定效应建模表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季节效应;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相对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财政收支分项建模表明财政收支分项对经济发展有负效应。
通过对经济高速增长的10余年财政收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制定更详尽、准确的财政政策提供了量化依据。
关键词:财政收支;经济增长;Pane l数据分析;固定效应中图分类号:F810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11)03-0050-09一、引言随着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演化,世界各国经济一度处于重重危机中。
2008年和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通过各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刺激以期达到经济复苏的目的。
财政政策被经济学家公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诸如税收、公共投入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导致经济奇迹般增长或长期停滞不前 的这一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经济增长模型一再证明。
[1]我国政府更是通过投放四万亿贷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等不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
2010年以来,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机构发布资料显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而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更是明显强于欧美各国,财政政策在过去15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也必将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研究财政政策和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解释不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都有关键作用,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找对中国有利、合理、有效的经济增长刺激点至关重要。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龙;贾明德
【期刊名称】《预测》
【年(卷),期】2009(28)1
【摘要】本文利用修正后的汉森模型对我国80年代中期以来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政策的总效果及其主动效果和自动效果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总效果即对GDP的增长率贡献约为12.23%.其中,主动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而主动效果中,政府购买支出效果远大于税收的效果,说明了政府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自动效果中,税收的效果大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效果,说明我国的税收对经济的稳定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总页数】6页(P71-76)
【作者】张龙;贾明德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5
【相关文献】
1.宁夏经济增长拐点及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 [J], 缑小平
2.经济增长对河北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张会军;朱振鹏;王珊珊
3.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广西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贾庆;卜正学
4.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广西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贾庆; 卜正学
5.基于LMDI模型的安徽省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王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内容提要: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两个渠道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财政收支的各个具体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不同的,因此必须从财政收支结构角度来考察财政政策的效果。
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1986年到2003年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说明了各个财政收支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并据此提出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支结构,经济增长,多元线性回归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可是在市场不完善或有市场但运作低效从而产生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
这时以政治决策为基础的财政通过预算以税收等形式从各经济主体集中部分资源,然后又以预算支出的形式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重新给予安排,这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所以国民经济是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私人经济与公共经济的混合体。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就政府收支占GDP的比重而言,公共经济至少占到了国民经济1/3的份额以上,所以以财政收支为基础的公共经济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我国自从1978年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财政虽然经历了萎缩和分散的过程,但是财政政策始终是支持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之一。
在财政政策的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问题: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在转轨过程中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僵化且不合理,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削减财政收支常常无从入手。
而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十分清楚哪些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更大扭曲而导致更多的效率损失,又有哪些财政支出更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这就需要正确分析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一、文献回顾税收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分析。
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是研究宏观税负和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而微观角度则是解析各个不同的税种和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即分析财政收支结构的问题。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的不同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在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功能性质将其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
并以eviews5.0软件为分析工具,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葛兰杰因果检验法,同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来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一、引言经济增长是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财政支出结构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除了保持适当的财政总量外,更重要的是要施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
不同的公共支出项目、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
高效率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和经济效率,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究竟产生怎样的效应问题,其本身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不尽相同。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由于财政支出是由不同种类的各项具体支出构成的,并且不同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首先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划分。
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因而财政支出的划分方法也有多种类型,如按性质来划分,按支出功能来划分,按政府职能划分,按公共财政内容划分,等等。
本文按功能性质,将其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
根据联合国1980年确定的支出项目,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制造业与建筑业支出,交通与通讯支出,农、林、渔、猎支出等;社会文教支出涵盖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等事业的各项支出;国防支出按项目分为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装备费等;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人大经费、政协经费、行政管理费、外交支出等。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采集本文选用GDP指标作为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变量,财政支出结构按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支出进行分类。
青海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青海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作者:余晓芳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摘要:一般地说,经济增长水平越高,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财政部门可支配的资源也越多,从而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规模也相应增加。
基于这一原理,根据青海省1987—2006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青海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建立了短期误差修正模型。
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长期作用大于短期作用;青海省财政与经济存在不协调发展状况。
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033-02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实际劳务数量的增加,更确切地说,是表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
这一辩证关系也适用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水平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
基于这一辩证关系,“发展经济,广开财源”成为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
一般地说,经济增长水平越高,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财政部门可支配的资源也越多,从而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规模也相应增加。
地方财政收入是本地区创造的国家收入,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的分配方式,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分配后,留给本地区使用的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的分析,地方经济增长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
本文选取青海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以下简称财政收入)这一变量来反映青海省财政收入的变动,选取现价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的变动,对青海省经济增长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青海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现状由上表可看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青海省财政收入也随之增长,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一直很低,最高为1991年的0.1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一)
内容提要: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两个渠道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财政收支的各个具体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不同的,因此必须从财政收支结构角度来考察财政政策的效果。
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1986年到2003年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说明了各个财政收支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并据此提出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支结构,经济增长,多元线性回归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可是在市场不完善或有市场但运作低效从而产生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
这时以政治决策为基础的财政通过预算以税收等形式从各经济主体集中部分资源,然后又以预算支出的形式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重新给予安排,这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所以国民经济是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私人经济与公共经济的混合体。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就政府收支占GDP的比重而言,公共经济至少占到了国民经济1/3的份额以上,所以以财政收支为基础的公共经济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我国自从1978年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财政虽然经历了萎缩和分散的过程,但是财政政策始终是支持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之一。
在财政政策的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问题: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在转轨过程中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僵化且不合理,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削减财政收支常常无从入手。
而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十分清楚哪些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更大扭曲而导致更多的效率损失,又有哪些财政支出更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这就需要正确分析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一、文献回顾税收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分析。
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是研究宏观税负和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而微观角度则是解析各个不同的税种和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即分析财政收支结构的问题。
本文的论述重点是微观分析,即研究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因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除了适当的财政总量政策,更加重要的是适当的微观财政政策,也就是财政结构政策(马拴友,2003)。
(一)税收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宏观分析
在不考虑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税收对经济具有确定的负效应。
早在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中,税收就被认为会影响资本积累、减少资本投资,因此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而到了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经济学时代,凯恩斯主义者又通过税收乘数说明了税收对经济的负效应:在三部门经济中,假设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则在总量税情况下税收乘数是,而在在比例税情况下税收乘数是(其中t为税率),不论是总量税还是比例税,税收乘数都是负的,即税收对经济具有紧缩性。
因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税收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地调节国民经济活动。
当总需求不足时,为了防止经济的衰退和停滞,就应当采取减税的办法(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等)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旺,出现通货膨胀时,则应该采取增税的办法。
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外,供给学派(Supply-sideSchool)也提出了自己的税收观点,他们认为较高的边际税率会防碍经济活动的水平和增长率,并通过拉弗曲线(LafferCurve)说明了如何寻求宏观税负的最优点,如图1所示,在较低税率情况下增加税收,政府的税收收入扩大而不影响生产,但到达一定税率(E点)后,进一步增加税收则会导致生产和税收收入都下降,因此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大力削减边际税率来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从宏观上进行分析,经济学家们普遍得出了税收会抑制经济增长的结论.与税收对经济的负效应相反,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总体而言对经济是起促进作用的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同样通过财政支出乘数说明了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正面效应:财政支出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在三部门经济中,假设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则在总量税情况下,两种乘数分别为和,而在比例税情况下,则分别为和(其中
t为税率),不论是总量税还是比例税两种乘数都为正,即财政支出对经济具有扩张性。
与税收政策相同,财政支出政策也构成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机抉择”需求管理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税收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微观分析:财政收支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以宏观分析为基础,经济学家更进一步从微观结构上分析不同的税种和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也是本文要重点论述的内容。
在税收结构上,经济学家主要通过各种税种对私人投资与储蓄的影响来分析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首先,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纳克斯,1966),资本的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资本的积累又通过投资实现2]。
税收影响投资的机制是影响资本成本和资本边际收益率。
一般来说,直接影响资本成本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的税种是公司所得税。
Jorgenson (1963)、Sandmo(1974)等在研究税收政策与投资行为的关系时,构建了标准的资本成本理论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公司所得税从两个方面来影响投资决策:一是对资本的边际收入征税,这可能使投资的边际收入下降而抑制投资行为;二是允许对某些资本成本项目进行扣除,这降低了资本成本而鼓励了投资行为。
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何旨在提高资本成本和降低资本边际收益率的税收措施将通过抑制投资增长而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任何旨在降低资本成本和提高资本边际收益率的税收优惠措施(如投资税收抵免)则将通过刺激投资意愿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其次,资本的形成又来源于储蓄,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增长的问题又是如何动员储蓄的问题(刘普照,2004),假设储蓄都能够被投资需求吸收,那么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表现在动员储蓄方面。
影响储蓄的税收主要是所得税和流转税(在流转税中又以消费税对储蓄的影响最为重要),而所得税和流转税对储蓄的效应是有区别的,Due (1970)认为在与所得税产生同样多的税收收入情况下,流转税可能更加有利于提高家庭的储蓄比例,这是因为流转税虽然减少个支配收入,但是它的减少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而不是用于储蓄的收入;此外流转税属于比例税而具有累退性,至少比所得税缺乏累进性;而在流转税下由“货币幻觉”导致的储蓄不变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所以,流转税比所得税对动员储蓄更有利从而也就相应地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除了对税收的微观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外,也有许多文献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如Devereux和Love(1995)通过在一个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税收实验的模拟说明了增加资本所得税、工资税和消费税都降低了经济的平衡增长率,但是经济对不同税种的动态反应不同,经济对资本税收的反应是导致要素从物质资本产生部门流向人力资本产生部门,对产出影响比较大;而工资税和消费税则减少工作总时间,没有出现要素在部门间的大量流动,对产出影响比较小;另外,Mendoza、Milesi-Ferretti和Asea(1997)则通过研究11个OECD 国家26年的有效税率,发现要素所得税对私人投资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消费税与私人投资率正相关,在进一步分析后得出了所得税会降低增长率而消费税的增长效应依赖于劳动供给弹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