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一.单选题(共43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下列哪篇文章()A《徐文长传》B《李将军列传》C《张中丞传后叙》D《五代史伶官传序》正确答案: B2、穆旦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A现代派B朦胧诗派C新月社D九叶诗人正确答案: D3、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A法国B美国C英国D俄国正确答案: C4、下列孟子提出的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中,能够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元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 D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B屈原C曹操D陶渊明正确答案: B6、《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A对比B 比喻C排比D夸张正确答案: B7、姚纳是下列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A《风波》B《断魂枪》C《苦恼》D《舞会以后》正确答案: C8、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A杰克.伦敦B德莱塞C马克.吐温D欧.亨利正确答案: D9、“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哪位的()A荀子B孔子C 庄子D孟子正确答案: C10、“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苏轼B柳宗元C杜牧D 白居易正确答案: D11、属于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正确答案: C12、胡适所著的在我国新诗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

A《猛虎集》B《女神》C《尝试集》D《死水》正确答案: C13、“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下列哪位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庄子D 韩非子正确答案: B14、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正确答案: B15、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倡导()A仁政B王道C博爱D好学正确答案: D16、《断魂枪》的作者是()A鲁迅B茅盾C老舍D巴金正确答案: C17、陆游是哪个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A唐B五代C北宋D南宋正确答案: D18、哪篇作品的作者是吴组缃()。

《大学语文》资料汇总

《大学语文》资料汇总

《⼤学语⽂》资料汇总《⼤学语⽂》名词解释复习资料01. 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罪岁:怪罪年成不好。

0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逸豫逸豫:逍遥享乐。

03.过其友⽈:“孟尝君客我”过:探访;拜访。

04.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败北:战败;败⾛;败逃。

05.引商刻⽻,抗坠疾徐抗坠疾徐:⾳乐节奏⾼低快慢。

06.⽣闻之,不觉解颐解颐:开怀欢笑。

07.汉皇重⾊思倾国倾国:美⼥;绝⾊⼥⼦。

08.这⼀声名狼藉的念头声名狼藉:名声极坏。

09.纵⼀苇之所如。

如:往;到。

10.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闻:听说;闻:学问。

12.以为是殆幸运⼉殆:⼤概、可能。

13.期⼭东为三处期:约定。

14.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

15.愿王孰图之也孰图:深思熟虑。

16.使⼈属孟尝君属:请求。

17.城中居⼈户,亦且数万且:且:将近。

18.严相国俦也俦:同类。

19.从政有经,令⾏为上有经:有经:有⼀定的原则。

20.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余荫:前辈对后辈的保护、庇护。

21.宛在⽔中坻坻:⽔中⼩洲,⼩岛。

22.⽆⼀字龃龉龃龉:⽣疏⽽不流畅,发⾳含混不清。

23.字⽽幼孩字:养育。

24.揭其剑,过其友揭:举。

过:探访。

25.固⼀世之雄也固:原本;确实。

26.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顺⽗母,尊重兄长。

27.号物之数谓之万号:称。

28.何其衰也何其:多么。

29.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判:区别。

30.项王军壁垓下壁:扎营。

3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上嫉:妒忌;嫉恨。

出⼰上:超过⾃⼰。

32.虽驱世以笑我驱世:世上所有的⼈。

33.知不可乎骤得骤得:轻易得到;迅速得到。

34.峨冠盛筵峨冠:⾼帽,指代⼠⼤夫。

35.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落寞:寂寞。

3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莫能如:没有谁⽐得上他.37.直不百步⽿,是亦⾛也直:只,仅仅。

⾛:逃跑。

38.涂有饿莩⽽不知发涂:通“途”,路上。

39.孟尝君怪其疾也疾:快。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习语文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学语文复习的要点和重点篇章,并对相关考点进行解析。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古代文学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以及《诗经》、《唐诗宋词》等诗词作品。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这些著作的作者、内容、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正确理解、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

同时,还需熟悉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流派的特点。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理解现代文学是大学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二。

重点篇章包括《狂人日记》、《呐喊》、《草叶集》等代表作品。

在复习时,要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题等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正确分析、解读作品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同时,还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技巧,包括理解主旨、分析句子结构、推断作者意图等。

三、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而写作技巧包括规范的文字语言表达、合理的段落结构等。

在复习时,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还应注意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复习的重要环节。

在复习时,要选择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

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词汇、翻译和解读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作文与写作技巧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和技巧,包括文章开头的引入、正文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同时,还需注意丰富词汇量、积累常用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复习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并进行反复练习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考点解析与综合训练除了以上提到的重点内容,语文复习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常见的考点和问题。

大学语文笔记

大学语文笔记

大学语文笔记(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又名《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的五百多年间。

分为三大类:“风”、“雅”、“颂”。

“风”有15国风,160篇;“雅”有大雅,小雅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

“赋、比、兴”是其成熟的艺术手法。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它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书。

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战国策》简称《国策》,原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

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

5.《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和活动记录,全书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6.庄子,名周,战国宋之蒙人(今河南商丘)。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楚辞作品。

楚辞:继诗经之后在南方地区兴起的新诗体,体制上语言表达较自由,突破四言体,多用“兮”字。

8.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其中本纪12篇,书10篇,表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9.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10.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志人体”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11. 初唐四杰指的是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气。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 对于大学语文04729 大家是怎么复习的你重点要看每篇文章标题下面的那段关于作者介绍之类的,还有就是文章后面的解释,最后就是和课文配套的作业本了.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二):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特点包括:- 使用古代汉字,一些字形已经发生改变,需要注意字义和用法的变化;- 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虚词用法、动词的变化等;- 阅读时需要较强的词语理解和推测能力。

2. 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名著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

3.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唐诗、宋词等多种形式。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规律;- 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等;- 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学1. 文艺思潮与作品现代文学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包括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思潮、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新时期的文学创作等。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阅读背景;- 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 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2. 鲁迅及其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既关注社会现实,又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的艺术表达和符号象征。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2. 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细节展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3. 对偶对偶是修辞手法中用于增强语言韵律和节奏感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或并列的方式呈现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四、修辞格1.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对数字进行夸张或缩小处理,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2. 反问修辞反问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事实或观点,既是一种陈述,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一、文字基础知识1.1 汉字基础汉字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写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笔画、偏旁和部首等元素。

1.2 词语辨析在语文的学习中,词语辨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掌握词语的区别和正确用法,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二、古代文学2.1 古文基础古文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古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培养优秀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句式简练、语言古雅等。

2.2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力。

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流派,对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3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汉语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和分析古代散文,有助于提高写作的逻辑思维和修辞能力。

三、现代文学3.1 新闻文体新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习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有助于提高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散文和小说现代散文和小说是现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阅读和分析散文和小说作品,有助于提高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理解能力。

四、修辞手法4.1 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技巧,能够产生艺术上的美感和表达力。

学习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作文和阅读的魅力。

4.2 比喻、拟人和夸张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和修辞性的表达中。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运用方法,对于进行文学分析和创作有重要帮助。

五、写作技巧5.1 论述文写作论述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写作形式,掌握好论述文的写作技巧,能够提高逻辑思维和文笔表达能力。

5.2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表达观点、辩证思考的一种重要文体,通过写作议论文,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辩证能力。

六、阅读技巧6.1 文本分析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文本分析是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我们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做好笔记是关键。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复习内容的整理。

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比喻和排比。

2、秦汉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论证逐客之非。

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朴实自然。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言谈轶事。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元稹;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5、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

6、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茅盾的《子夜》: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矛盾。

3、现代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作为大学语文考试的复习要点,我们需要系统地掌握和回顾语文学科的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语文学科的核心领域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古代文学1. 古诗词:复习古代诗人及其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重点关注作者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作品主题等。

2. 古典小说:熟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理解其意蕴和价值观。

3. 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古代文言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了解典故、引证和修辞手法等。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散文:了解现代散文作品的代表性作者及其作品,熟悉其风格、主题和思想内涵。

2. 新诗与现代诗歌:学习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意境的表达。

3. 现代小说:重点阅读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掌握小说的结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等要素。

三、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1. 修辞方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熟练辨析修辞手法在诗歌、散文、小说中的应用。

2. 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如段落衔接、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注重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语言文字知识1. 词汇积累:扩大词汇量,增加词汇的掌握程度,特别要注意近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2. 语法知识:重点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点,特别是句子成分、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

3.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技巧,注重提高对文章细节、主旨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五、写作范文与素材积累1. 熟悉范文:阅读各类范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学习范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2. 积累素材: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积累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学会将素材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总结:通过系统的复习和总结,我们可以全面提高在大学语文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掌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以及语言文字知识等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增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考试必备!)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考试必备!)

一、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 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 2.《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 .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3。

由屈原开创的楚辞 ,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4.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意象。

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6.《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7.中国历史散文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8.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悲哀”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10.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12.所谓“ 田园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自然朴素清简平淡 .13.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该诗以“月”之升落为线索。

14.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15.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歌,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大气磅礴,慷慨豪迈,充满昂扬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在大学语文学习中,复习资料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已学知识,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文篇1.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大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需要多读一些经典的古文作品,尽量理解其含义和蕴意。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古文作品进行阅读,比如《论语》、《庄子》等,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

2.古文翻译古文翻译是考查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古文段落进行翻译,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句子结构和词语的准确运用,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意思。

二、现代文篇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阅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作品,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思想。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现代文作品进行阅读,比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加深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2.现代文写作现代文写作是大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可以多练习写一些现代文作文,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增加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常识篇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进行研读,了解其背景和风格特点。

2.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对于大学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段落的组织、语言的优化等。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名著导读篇1.名著导读名著导读是大学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需要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著进行导读,了解其主题和内涵。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名著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意义。

大学语文考试完整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考试完整复习资料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2.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音系学/ 语义学/ 语法学/ 文字学描写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规划、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法律语言学……二语言的起源1 劳动说2 手势说3 摹声说4 感叹说1 劳动说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2 手势说工作时无法进行手势交际黑暗中无法进行手势交际语言无法传承保留3 摹声说摹声词很少不能表达无声事物无法表达抽象概念4 感叹说叹词起源论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三语言的发展1.语言的分化和统一2.语言的接触和融合1.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1)语言的分化2)语言的统一1)语言的分化A. 社会方言B. 地域方言C. 亲属语言A. 社会方言行业用语、术语、社区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B. 地域方言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 ,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也有表现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C. 亲属语言按同源亲属关系亲疏分成: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不同语系是非亲属语言同一语言的进一步分化:方言→次方言→土语2)语言的统一方言→通用语→共同语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柴门霍夫:世界语Esperanto 爱斯不难读2. 语言的接触和融合1)语言的接触2)语言融合的类型3)语言融合的方式4)语言融合的形态1)语言的接触借词:葡萄、塔、咖啡、站、搞、哇噻音译兼意译:冰激凌、可口可乐字母词:WTO、OK、(卡拉OK)音译加意译:啤酒、酒吧借词语素:打的、巴士结构规则的借用:欧化句式,有吃2)语言融合的类型族际交际语(民族交际语+本族语)→国际地域交际语(国家之间交际语) →准国际交际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通用语(世界语)3)语言融合的方式A、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鲜卑语——汉语B、被迫融合(斗争方式):女真语——汉语4)语言融合的形态A. 双言B. 双语C. 洋泾浜(皮钦语)D. 克里奥尔语E. 混合语A. 双言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同时使用一种语言及该语言的某一方言(普通话/方言)B. 双语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汉语/民族语言,汉语/马来语/英语)双言现象→语言内双语现象→语言间C. 洋泾浜语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你的米西米西I 服了You 有空call我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人山人海→ 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C. 洋泾浜语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thanks→3X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I can not → My no canD. 克里奥尔语洋泾浜(皮钦语) 演变成的母语E. 混合语混合不同语言成分(本地+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如“五色语”。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秦汉文学贾谊的《过秦论》:通过对秦亡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为汉文帝提供治国方略。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他的作品风格自然质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如《归园田居》《饮酒》等。

4、唐宋文学唐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如“三吏”“三别”;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等。

宋词:柳永的婉约词,如《雨霖铃》;苏轼的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元明清文学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我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2、现代散文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鲁迅的杂文:如《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现实。

3、现代小说茅盾的《子夜》: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工业的困境。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在准备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

理解文章不仅仅是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每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阅读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确保读完全文,理解整个故事或论述的全部内容。

2. 理解段落: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独特的观点或论述。

要善于划分段落,并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取关键信息:文章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汇,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语言除了理解文章以外,还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分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词语含义:对于生僻词汇或多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2. 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等。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手法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会应用在复习期末考试时,仅仅理解和分析文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写作中。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写作文: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描述一个人、讨论一个问题等。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参加讨论和辩论:参加讨论和辩论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和论述的能力。

四、总结复习要点在复习期末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文章理解: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语言分析:要善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含义、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应用:通过写作、阅读经典作品和参加讨论辩论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1.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

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家。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史传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

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3.唐诗知识概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散文知识概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代表两汉最高成就的史传散文:司马迁的《史记》百家争鸣不仅产生了诸子散文,也产生了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5.新诗知识概述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李金发抒情诗代表:冯至。

散文诗代表;鲁迅。

6.小说知识概述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理论上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大学语文》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A)。

A.杜丽娘B.崔莺莺C.赵盼儿D.刘倩英2.元曲中只有单个曲子的叫做(A)。

A.小令B.散套C.诸宫调D.大曲3.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B)。

A.《春秋》B.《左传》C.《战国策》D.《史记》4.关汉卿的喜剧代表作是(B)。

A.《调风月》B.《救风尘》C.《窦娥冤》D.《单刀会》5.明清传奇是在(B)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A.元杂剧B.南戏C.唐传奇D.诸宫调6.《荀子》是(C)家的著作。

A.法B.道C.儒D.纵横7.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小说家是(B)。

A.拉伯雷B.塞万提斯C.布鲁诺D.伽利略8.明代章回小说中,神魔小说的代表是(D)。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三言二拍”D.《西游记》9.“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一语出自《燕歌行》,作者是(C)。

A.欧阳修B.曹植C.曹丕D.曹操10.关汉卿在民间传说和前人笔记基础上写成的著名悲剧是(D)。

A.《汉宫秋》B.《赵氏孤儿》C.《梧桐雨》D.《窦娥冤》11.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B)A.沉郁顿挫B.豪放飘逸C.形神兼备D.风骨遒劲12.“初唐四杰”不包括以下哪位(A)。

A.王维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13.杜甫的诗歌风格是(A)。

A.沉郁顿挫B.慷慨激昂C.豪迈奔放D.柔美婉转14.北宋晏殊的传世作品是(A)。

A.《珠玉词》B.《花间词》C.《小山词》D.《漱玉词》1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C)。

A.李白B.王维C.屈原D.庄子16.“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出自诗歌(C)。

A.《长恨歌》B.《短歌行》C.《哀江头》D.《石壕吏》17.《诗经﹒氓》是一首(B)。

A.爱情诗B.弃妇诗C.抒情诗D.闺怨诗18.以下哪个不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C)。

A.陆游B.张孝祥C.曾巩D.辛弃疾19.《诗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A)。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04
第三节 诗歌部分 一、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的诗句: 《湘夫人》 “聊逍遥兮容与” 《饮酒》“心远地自偏”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句话》“有一句说出就是祸”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借景抒情
自然天成:《饮酒》、
0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
04
“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
04
03
01
02
古代诗歌文体
汉乐府 :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陌上桑》
旧题乐府:按照乐府旧的曲谱或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的。李白的《行路难》
新题乐府: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在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对汉乐府有所继承和模仿。中唐元稹、白居易。
4、《我与地坛》中写母亲每天送行伫望,但从不问为什么,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面烘托 5、《我与地坛》中写“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细节描写 D、侧面烘托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肖像描写
04
《哭小弟》: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抒情、写人相结合
《都江堰》:夹叙夹议、思辨色彩浓
《我与地坛》:叙事、写景、记人和抒情于一体
《爱尔克的灯光》: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课文的特色
后评议
《纪念傅雷》:
01
写景、叙事和抒情
《秋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1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井底之蛙”这个典故最早见于(C)。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战国策》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的意思是(B)。

A. 看见B. 谒见C.接触D. 显示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倡导的是(B)。

A. 无为而治B. 王道仁政C. 贵君轻民D. 称霸天下4.下列句子中“于”字表被动的是(D )。

A.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C.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谏逐客书》选自(C )。

A. 《史记·秦本纪》B. 《史记·秦始皇本纪》C. 《史记·李斯列传》D. 《史记·吕不韦列传》6.《谏逐客书》的文体属于古代应用文中的( B)。

A. 序跋B. 奏议C. 诏令D. 檄移7.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其中“丞相”是指(D )。

A. 萧何B. 曹参C. 曹操D. 诸葛亮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有名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D)南山。

”A. 望B. 看C. 眺D. 见9.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C )。

A. 王昌龄B. 王维C. 陶渊明D. 白居易10.《山居秋暝》的( C)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A. 首联B. 颔联C. 颈联D. 尾联二、判断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

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3.《季氏将伐颛臾》章是选自《论语·季氏》。

(√)4.《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采用的驳论方式是反驳论证。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其中“树”的意思是“树木”。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其中“大方之家”的意思是“学问高深的人,懂得大道理的人”。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其中“赍”的意思是“送给”。

(√)8.《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9.“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其中“垂”的意思是“流传”。

(√)10.《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11.“气,水也;言,浮物也。

”这种修辞手法属于“比喻”中的明喻。

(×)1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其中“会谈”的意思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谈”。

(√)13.“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

”其中“史鉴”是泛指史籍。

(√)14.《断魂枪》这篇小说的警世意义是:必须面向世界,必须与时俱进。

(√)15.《再别康桥》一诗体现了徐志摩诗歌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16.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也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歌。

(√)1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其中“凌”的意思是“侵犯,欺侮”。

(√)18.在《箱子岩》中,作者希望人们用划龙舟的精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19.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孤城”就是指玉门关。

(√)2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如此,这样”。

(√)21.《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是指剑桥。

(√)22.“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其中的“趾相错”形容人多。

(√)23.《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意思是:把您的种植原理,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去,可以吗?(√)24.“闻鸡鸣,即起盥栉。

”其中“盥栉”的意思是“梳洗”。

(√)25.《报刘一丈书》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笔法,揭露了当时官场的丑恶,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权贵低头献媚的志节。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沙滩上的脚迹》最后写道:“他觉得愈加有把握了,等天亮再走的念头打消得精光,靠着心火的照明,在纵横杂乱的脚迹中他小心地辨认着真的人的足印,坚定地前进!”其中“心火”象征()。

A. 心中的怒气B. “他”追求“真的人的足印”的动力C. “他”的精神支柱D. 理想之火2.主题即文章的主旨、立意,要求()。

A.正确B.深刻C.鲜明D.集中3.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三要素。

A.论点B.论据C.论难D.论证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对偶C.谐音D.双关5.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三要素。

A.论点B.论据C.论难D.论证6.《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熔于一炉。

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2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游刃有馀”这个成语的出处是(C)A. 《论语》B. 《左传》C. 《庄子》D. 《战国策》2. “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A)。

A. 兵器B. 军队C. 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D. 指军事或战争3.《谏逐客书》一文的说理方法是:正反并论,(B)对举。

A. 厉害B. 利害C. 利益D. 祸害4.“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

A. 比喻B. 排比C. 层递D. 对偶5.“惟陈言之务去”写作主张的提出者是(A)。

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6.周作人所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

A. 文学研究会B. 创造社C. 新月社D. 沉钟社7.跟《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中“惊”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 惊天动地B. 惊心动魄C. 一声惊雷D. 打草惊蛇8.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雪山”是指(C)。

A. 天山B. 昆仑山C. 祁连山D. 岷山9.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D)。

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岑参10.李白的《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D)。

A. 心绪茫然B. 壮志未酬C. 前途暗淡D. 世路艰险二、判断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

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2.《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3.《马伶传》中“伶”的意思是“指戏曲演员”。

(√ )4.“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是: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的意思是“古代乡学,泛指学校”。

(√ )6.李白的《行路难》中使用了关于吕尚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其中“见背”的意思是:弃我而去世,是长辈“死”的婉辞。

(√)8.“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其中“原”的意思是“原来”。

(×)10.《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所说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做奴隶的时代”。

(√)11.《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

(√)12.“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其中“博物”的意思是“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13.“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中“阙”的意思是“通‘掘’,挖”。

(√)14.《论气节》提倡知识分子应该持有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新的气节观,表达了作者对知识青年的殷切期望。

(√)15.《前赤壁赋》继承了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传统表现手法。

主客对话的实质是代表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客”宣泄了作者因政治失意产生的苦闷,“主”则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最后“主”说服“客”,即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6.杜甫的整个诗歌创作,就是他的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后人把他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和现实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称为“诗史”。

(√)17.“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

”其中“直”的意思是“价值,后作‘值’”。

(√)18.《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以比、兴为主。

(×)19.杜甫《蜀相》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的意思是“穿上”。

(×)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的意思是“多少,几许”。

(√)22.《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江苏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

(×)23.“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

”其中“颇”的意思是“很,相当地”。

(√)24.《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采用了插叙的方式。

(√)25.“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其中“点缀”的意思是“指一种增加美感的衬托或装饰”。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

A. 真实B. 典型C. 新颖D. 虚假2.()都属于韵文的范畴。

A. 诗B. 词C. 曲D. 赋3.《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熔于一炉。

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4.“养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其根而竢其实,加A. 比喻B. 对偶C. 排比D. 层递5.《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写了()等三种野菜。

A. 荠菜B. 黄花麦果C. 蒲公英D. 紫云英6.《选择与安排》:“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

”A. 零乱B. 芜杂C. 丰富D. 多彩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3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狡兔三窟”这个成语的出处是(D)A. 《论语》 B. 《左传》C. 《庄子》 D. 《战国策》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