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_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微生物造福自身。
教学内容涵盖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它们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3.分析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利弊,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教案适合高中或大学低年级学生使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医药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了解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表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尊重。
•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细菌和真菌利用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应用及其影响。
•实验法(可选):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和真菌的特性。
例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或制作酸奶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重点)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知道真菌与人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1、制作及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临时装片。
(难点)2、尝试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2、通过真菌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学情分析利用实验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黑根霉,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个确切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3重点难点1.细菌的基本结构2.真菌的基本结构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细菌真菌的繁殖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其中一件是“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
”猜一猜是什么?生:蘑菇师:呈现蘑菇实物。
问:蘑菇属于哪类生物?生1:植物生2:菌类进一步引导: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师:所以蘑菇不能属于植物,那么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为什么?生:真菌,因为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我们用眼是看不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菌世界,认识真菌这类生物。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谜语,学生熟悉常见的真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真菌的探究学习。
二、探究新知真菌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我国大约有4万种。
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个体,还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
师:今天中午我们就来一个真菌大聚会,午餐免费,不要错过吆!前提是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下面我们逐一来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以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1、酵母菌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件礼物,(出示酵母)这里面是什么?生:酵母菌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生:做馒头师:想想看,还有做什么也要用到它?生:做面包,酿酒。
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细菌、霉菌等。
)新课:一、引入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1.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弊: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利: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复习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初步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由于微生物世界的抽象性和微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
(3)在复习课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按照教学重难点,逐个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思考题: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a.制作酸奶,观察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b.观察青霉菌在面包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防腐作用;
c.调查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拓展阅读:阅读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微观结构和繁殖过程的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得出结论并汇报:问题:思考讨论堆肥桶里已经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细菌和真菌在堆肥桶里生活和繁殖,分解了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消耗了氧气,产生了很多其他物质,比如二氧化碳和酒精,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有机物得到了快速的分解。
垃圾腐烂程度逐渐加深。
进一步预测:堆肥桶里发生的过程,在生物圈中也时时刻刻发生着,生物圈中的动植物遗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据下图回答:动植物的遗体,通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产物回归自然环境,通过光合作用等又被植物利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生产氧气,物质和能量继续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和流动。
细菌与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示:分解者和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环节3:制定环保行动计划背景资料:人类生活产生很多垃圾,若用垃圾填埋法处理来讲,分解一般需10~20 年。
目前北京市共建有17个垃圾处理场并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2148t/d,实际的处理量为17562t/d。
如果按照现在的垃圾产生量、填埋量和填埋速度计算,几年之后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
就是说,北京市产生垃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分解的速度。
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学生讨论,梳理学生发言中的要点:1.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极简主义生活,低碳生活(衣食住行)2.对不可避免的垃圾进行分类提问:为什么进行垃圾分类?资料:不同垃圾的降解特点以及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塑料制品在自然降解时间几年到几百年不等(展示塑料和厨余垃圾分解的对比实验),PET材料极难降解~日本发现了艾德昂菌属的可分解PET的细菌;PHA系列材料制品废弃后无需堆肥,于土壤、污水、河水、海水中经3~6个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CO2和H2O等结论:不同的垃圾降解特点不同,要进行不同处理:回收,填埋,堆肥……3.家庭厨余垃圾堆肥有意义,促进物质循环,还可以用于养殖花草补充:蚯蚓也可以用于堆肥。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2.教学实施: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示例:
-判断题: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填空题: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呼吸者)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巩固对细菌和真菌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态作用的理解。
-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应用题,要求包含问题分析、解题步骤和答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作业: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协作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针对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和正确生态观念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1课时教学设计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就会发现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4.细菌的结构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吗?
【没有,只有遗传物质】
无成形细胞核的细胞叫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生活
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能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读图
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6.细菌的繁殖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遗传物质,然后细胞一分为二,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
提示:
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48小时内,其后代个体数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
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食物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氏消毒法。
这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 发明的一种消毒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
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这是巴斯德的一段至理名言。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PPT课件(初中科学)
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保 护
荚膜 ⑤ 细胞 ①
细胞膜 ②
③ 细胞质 ④ DNA ⑥鞭毛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从形态上看,细菌可分 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
细菌的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
二分裂法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 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细 菌 的 分 裂 生 殖 过 程 细菌的繁育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
真菌的繁育图
孢子
直立菌丝 细胞核
菌丝 营养菌丝
青霉 孢子繁育 曲霉
酵母菌
食用菌
罐头:
罐装法:高温消毒、 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
想一想:下例事实是通过控制什么条件来防止 或减慢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期的?
真空包装鱼罐冷干装藏食食品品
钟左右就能分裂一次。
1
2
4
8
16
32
五小时后32768个
繁育方式简单,繁育速度极快
细菌对人类大多有益
少数有害
抗生素:抑制细菌繁育
有益细菌可限制有 害细菌的生长和繁育, 还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和 蛋白质(大肠杆菌)
根瘤菌、乳酸菌
真菌的分类
真菌
单细胞: 酵母菌
多细胞
霉菌: 青霉菌 食用菌: 蘑菇、香菇、灵芝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第6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
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接种针、培养基等。
教学材料:细菌和真菌的图片、PPT等。
实验材料:细菌和真菌的样本、染色剂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结构、特点等。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包括营养需求、适宜环境等。
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
4. 分析与讨论: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学生通过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
5. 总结与评价: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制定后续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知识。
六、教学延伸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过程。
学生通过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展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知识点一、细菌1.菌落: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细菌团2.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3.细菌的结构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2)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能帮助细菌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3)多数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4.细菌的繁殖: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5.细菌的分布:细菌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等处,几乎无所不在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肠胃中的嗜酸乳杆菌;泡菜、酱油、醋等食品制造离不开细菌;有些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在自然界物重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细菌用于药物生产等2)有害:肺结核、炭疽病、鼠疫、霍乱等多种疾病由细菌引起知识点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和种类:真菌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一样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按细胞组成,可将真菌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2.单细胞真菌——酵母菌1)形态:通常为原型、卵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个体大得多2)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3)生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4)应用:发面、酿酒3.多细胞真菌1)霉菌a)常见种类:根霉、青霉和曲霉b)生殖方式:孢子生殖c)应用:酿酒、制酱、发酵食品、有机酸和抗生素等药物生产2)食用菌a)常见种类: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b)生殖方式:孢子生殖[例题1](2023秋•江干区校级期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变形虫和衣藻,这些微生物都具备的细胞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叶绿体【解答】解: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没有叶绿体;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衣藻属于单细胞绿色植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类,认识到细菌作为生命体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细菌的生长条件、繁殖方式等特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认识,理解细菌传播与防控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类。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菌微小但复杂的结构特点。
•区分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如真菌、病毒)的区别。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形态结构示意图、生长过程动画等)。
•显微镜及细菌样本(视条件而定,可进行观察实验或展示已观察的细菌图片)。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
•观察实验法(可选):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样本,增强感性认识。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菌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张因细菌污染导致食品变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细菌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性。
2. 新课教学•细菌的形态结构:•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讲解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强调其微小但复杂的结构特点。
•通过对比真菌和病毒的图片,帮助学生区分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细菌的分类:•简要介绍细菌的分类依据和方法,如根据形态、生理特性、遗传信息等进行分类。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炭疽病的病原菌 ------炭疽杆菌
破伤风梭菌
螺旋菌
•弧 菌
• 螺旋菌
• 螺旋体
霍乱弧菌
寄生性弧菌-----蛭弧菌
梅毒密螺旋体
细菌结构
霉菌
霉菌:在营养 基质上形成绒 毛状、蜘蛛网 状或絮状菌丝 体的真菌。
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无性繁殖 1)芽殖
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 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第6节 形 态
杆
状
螺旋状
球菌
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的球菌在细胞分裂
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Streptococcus
staphylococci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淋病奈瑟氏球菌
肺炎链球菌
杆菌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 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 有较大变化
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无性繁殖
2)分裂生殖 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 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无性繁殖
3)无性孢子
孢子
2、部分还可以进行有性繁殖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单元设计【单元主题】细菌和真菌【单元内容分析】本章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还包括了生物技术一级主题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为学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既介绍了较为传统的发酵等人类在食品制作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在食品保存方面如何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在医药、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既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熟悉的方面,也有属于现代工业、医药技术方面的应用,从而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
本章课后阅读材料,"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在本次修订时,注意反映时代发展。
原"抗生素今昔"改为""超级细菌'近在咫尺",较好地反映了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超级细菌"已经近在咫尺,必须予以重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细菌真菌不太熟悉,但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发现身边的微生物,增加学生对于相关细菌真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实验,并归纳总结,建构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4.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应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同时,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1.实验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今后,我在实验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细节,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课堂互动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讨论和提问环节,但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仍然不高。今后,我应尝试更多样的互动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2.讲授新课(15分钟)
细菌繁殖: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及影响因素。
真菌繁殖:讲解真菌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及影响因素。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实验环节(10分钟)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这一内容出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1.6节。课程主要围绕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过程,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生命科学感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2课时学设计
出菌丝,然后从菌丝向上长出子实体。
除上述的食用菌外,你还知道哪些食用菌?
灵芝、银耳、牛肝菌等
拓展:
有许多野生大型真菌有剧毒,如红托鹅膏蕈、毒蝇伞等,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在食用野生的大型真菌之前,不一定要鉴别是否有毒。
活动
视频:制作孢子印
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
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与菌褶面积相似的一群孢子(孢子印)。
6.微生物及作用
细菌和真菌属于人们常称的微生物。
它们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密不可分。
动画: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食物的保存
视频: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
其主要方法有:。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知道,细菌和真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进修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了解它们是如何发展和繁殖的。
二、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 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3. 能够诠释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导学内容1. 细菌的特征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各异,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的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真核细胞器,但具有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等结构。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2.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二割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细胞会不息吸收营养物质,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最终割裂成两个完备的细菌细胞。
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数量多,是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重要原因。
3. 真菌的特征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生物,通常由菌丝体和孢子体组成。
真菌的菌丝体具有分枝的特点,可以在土壤、食物等环境中发展。
真菌的细胞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细胞壁和细胞质等结构。
4. 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有性繁殖通过配子体的结合产生新的孢子体,而无性繁殖则通过孢子的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
真菌的繁殖速度较缓,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能迅速增殖。
四、小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繁殖方式。
细菌通过二割裂迅速增殖,而真菌则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产生新的菌丝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分解有机物质、维持生态平衡等。
五、作业1.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繁殖方式;2. 思考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食品加工、医药领域等方面的作用。
六、延伸阅读1.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及应用》2.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进修,你能更深入地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祝你进修愉快!。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
本节主要讲授了细菌、真菌的结构和生殖过程,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应意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两面性,能够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
并且在课后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教学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食物储存不当,就会变味或发臭。
到底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臭呢?没错就是细菌!那么我们就来认识细菌。
二、新课讲解(一)细菌1.细菌的形态: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菌形态图片,请部分同学到讲台前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引导学生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建议插入素材库中各种细菌的形态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类型。
)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其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
例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2.细菌的结构:(建议插入素材库中“细菌的结构”的视频对细菌的形态进行小结,同时引出细菌的结构相关内容,教师结合视频进行说明。
)(2)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3. 细菌的生殖:(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生殖方式的?回答: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活动1:
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
新课:
一、引入
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
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
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
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
4.真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
2)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
1)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
2)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3)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4)利用青霉菌可以制造青霉素。
五、微生物(补充复习)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1.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1)适宜的温度;
(2)水分;
(3)空气。
食物的保存方法:
1.冷藏法;
2.加热法;
3.干藏法;
4.真空保存法;
5.充氮气或二氧化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