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期末论文
证据的可采性【法学理论论文】

证据的可采性【法学理论论文】证据法是独立于实体法与诉讼法的法律范畴,界定当代民事证据法的范围需要协调证据法与实体法、诉讼法的关系,要在证据规则与法官自由裁童之间寻求平衡。
将证据实体规则作为民事证据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证明标准以及证明责任的有关规定。
当代民事证据法的基本任务是在实现事实认定的准确性的基拙之上保降诉讼效率并协调司法证明过程中的价值冲突。
一、引言关于证据法性质的争论可以归结于证据法究竟是属于实体法还是程序法,这里的证据法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指的是除实体法、程序法有关证据规定以外的专门性规定,对证据法的定性关系到民事证据法与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三者关系如何协调的重要问题。
根据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
实体法是明确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的法律;程序法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实现或履行的法律。
实体法是程序法的依据和来源,程序法保障实体法的实施。
二、民事证据法的应有范围两大法系的民事证据立法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英美法系单独的证据立法规定了详细的证据规则,证据的可采性问题构成了其中的主要内容。
大陆法系国家则是将证据相关规定融人民事诉讼法或民法典中,对证据的取舍由法官自由裁量。
这种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大法系认定事实的主体不同:英美法系由陪审员认定案件事实,其来自市民阶层并未接受专业的法律训练,证据立法必须制定大量能过滤可能导致陪审员混淆、偏见、错误判断的证据的规则;大陆法系认定事实的主体为法官,其具有专业的法律背景知识和审判实践经验,且奉行自由心证原则,法官可以根据理性和良知自由判断证据的证明力。
于是,当代两大法系的民事证据立法在形式上就突出表现出规则约束与自由裁量两种不同的证明理念的对立。
但法官在坚持规范化证据规则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根据案件情况灵活处理以克服规则体系僵化性与机械性的困境,英美法系国家对证据使用的限制性规定在逐步减少,而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也制定了大量关于证据收集、证据调查的程序性规则以排除主体非理性因素对法官自由心证形成的干扰,从而对其的自由裁量形成一定制约。
刑事案件法律毕业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刑事案件的处理日益规范。
证据作为刑事案件的核心,其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处理结果。
本文从刑事案件中证据收集与运用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证据是刑事案件的核心,其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处理结果。
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证据收集与运用问题日益凸显,导致部分案件出现冤假错案。
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性,有必要对刑事案件中证据收集与运用问题进行研究。
二、刑事案件中证据收集与运用的现状1. 证据收集方面(1)侦查机关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非法取证、刑讯逼供等。
(2)部分证据存在伪造、变造、篡改等问题,影响证据的真实性。
(3)侦查机关对证据的收集与固定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证据出现灭失、损毁等情况。
2. 证据运用方面(1)审判机关在证据运用过程中,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不够严格,导致部分案件出现误判。
(2)辩护人在证据运用方面,存在证据不足、证据效力不足等问题,影响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3)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完善,导致证人证言的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刑事案件中证据收集与运用存在的问题1. 证据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1)侦查机关证据收集不规范,存在侵犯人权现象。
(2)证据存在伪造、变造、篡改等问题,影响证据的真实性。
(3)证据收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证据灭失、损毁等情况。
2. 证据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审判机关对证据审查判断不够严格,导致误判现象。
(2)辩护人证据运用不足,影响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3)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完善,证人证言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刑事案件中证据收集与运用的对策建议1. 证据收集方面(1)加强侦查机关的法制教育,提高侦查人员依法取证意识。
(2)建立健全证据收集规范,加强对非法取证、刑讯逼供等行为的查处。
(3)提高证据收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证据的固定和保护。
证据法的课程心得2000字怎么写

来自知识证据法的课程心得一、引言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证据法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证据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课程,对于我们未来的律师或法官之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证据法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对于司法实践的重要性,也对法律界的一些常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对我在学习证据法课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共享,并总结我对这一学科的认识。
二、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证据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具体案例和具体规定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证据的分类,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区别、初步证据与确凿证据的区别等。
针对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证明的主要程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其中包括了举证责任、证据采信原则、证据排除原则等。
我们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分别学习相关证据的规则和适用。
我们需要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证据规则进行学习,如在刑事案件中的特殊证据规则等。
这一学习过程使我对证据法体系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三、证据法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证据法在司法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案件,最终的审判结果都是要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证据的获取、审查和运用都至关重要。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客观性以及证据的充分性都是需要法官和律师们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学习证据法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确了证据法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我作为未来法律从业者在证据法方面的责任和挑战。
四、我对证据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证据法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了证据法对于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重要性,也对证据法这一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证据法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联系法律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证据法,并在未来的法律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证据法的规则和原则,为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通过学习证据法这门课程,我对证据的分类、证据的举证和质证、以及证据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证据法学的感悟与收获

证据法学的感悟与收获以证据法学的感悟与收获为标题,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证据法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证据法学是法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采信和运用证据,从而推导出真实的事实和正确的法律适用结果。
通过学习证据法学,我深刻认识到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证据是法官作出判决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胜败。
只有充分、合法、合理的证据才能确保判决结果的公正和准确。
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律师们要善于收集、整理和运用证据,以充分展示事实真相,为当事人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证据法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证据。
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事实的证据,而间接证据则是通过推理和推断得出的结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证据,并根据法律规定的证据标准来进行评估和判断。
证据法学还教会了我如何评估证据的可信度和证明力。
在诉讼过程中,各方往往会提供不同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作为法官或律师,我们需要根据证据的来源、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等因素,对证据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只有准确评估证据的可信度和证明力,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裁决。
证据法学还教会了我如何运用证据规则和法律原则来解决证据争议。
在实际诉讼中,各方可能会对证据的合法性、适用性等问题提出异议。
此时,我们需要依据证据规则和法律原则,进行合法、合理的证据辩论和解释。
只有准确理解和运用证据法规则,才能妥善处理证据争议,确保诉讼的公正和效力。
通过学习证据法学,我还意识到证据的保全和保密的重要性。
证据的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而证据的保密则是指对于敏感、机密的证据信息,要采取措施进行保密,以免泄露和不当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证据的保全和保密,以维护诉讼的公正和稳定。
学习证据法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证据,评估证据的可信度和证明力,解决证据争议,并保全和保密证据。
【毕业论文选题】证据法学论文题目

证据法学论文题目证据法学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
大家对证据法还不熟悉的话,可以看看以下证据法学论文题目,加深大家对证据法的印象。
1、人事诉讼档案证据调查收集主体原则研究2、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分析3、言词证据的审查与运用4、我国刑事电子数据的证据规则及其完善5、论基于证据体系构建的侦查取证模式6、论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问题与完善7、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品格证据的立法与实证分析8、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9、浅析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证据收集权问题10、关于刑事电子证据问题的思考11、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调查分析--以B市检察院为例12、证据规则体系及其中国构建13、法外证据、超法证据与检察环节证据合法性审查14、概率性证据研究中的认识悖论15、电子证据的相关问题16、技术侦查证据原件认定问题研究17、我国品格证据的完善18、浅析情态证据的价值19、科学证据在庭审中的排除与运用趋势20、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局限性122、浅论技术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23、检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完善24、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历史及问题分析25、电子商务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探讨26、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价值27、关于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中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28、刑事证人证言的可信性问题研究--以美国证据法中的证人弹劾制度为视角29、论测谎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基于证据法角度30、强化狱侦人员证据意识初探31、论电子数据证据的真实性认定32、证据保管链条制度的诉讼功能分析3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讯问录音录像的功能和适用34、论行政执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35、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的困境与对策36、海峡两岸刑事司法互助中的证据问题37、中国法视野下的品格证据基础理论及发展理路38、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构建路径探讨39、审判视角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实效与进路优化40、以审判为中心对检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工作的影响及其应对41、论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隐匿证据的法律责任问题42、侦查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及其规范43、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的私人取证44、未成年犯罪人品格证据制度的本土化构建45、诉讼化视角下减刑、假释证据规则的初步考察46、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危机忧思--以庭审实质化情境下证据的审查运用为视角248、刑事审判中技术侦查证据规范运用研究49、电子数据证据的浅析50、论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足及完善51、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阶段的证明机制研究52、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规则的影响与突破5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及完善54、论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55、论笔录类证据的法定化与言词化56、从保护被告人诉权的角度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7、论行政诉讼中证据合法性审查原则58、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探析59、科学证据时代下刑事法庭的证据审查60、探析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61、基于刑法客观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探讨62、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困境与出路63、刑事庭前会议中的非法证据排除方式64、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质证认定--以证据裁判原则为指导65、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以民诉法司法解释为视角66、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完善67、以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如何运用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68、原生电子文件证据可采性的研究69、腐败犯罪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分标准70、电子数据庭审证据调查模式识辨71、检察机关侦查中电子数据类证据的司法适用372、论感知事实及其证据法意义73、刑事证据新分类: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74、论刑事证据申请之裁判--以裁判标准之合目的性为视角75、民事诉讼当事人伪造证据的刑法适用76、论我国证据裁判规则及其利弊77、论瑕疵供述证据补正的证明机制78、相对人协力义务与证据协力义务的多样化联系79、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效性之完善进路80、民事证据契约浅析81、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庭前准备的基本建构82、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83、浅谈涉嫌犯罪现场初查证据的证据能力84、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85、辩护律师视角下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困境与完善86、论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87、公证保全的民事诉讼证据的效力问题研究88、非法证据排除与取证合法性审查89、外国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刍议90、浅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91、以证据为中心推进刑事案件庭审实质化92、卫生行政处罚中的电子证据及其规则探究9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研究94、电子证据概念与审查认定规则的构建研究95、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96、从“世纪审判”看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司法97、事实信息视野下的证据审查系统化498、法务会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支持研究99、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中的证据制度研究100、浅析民事诉讼中的陷阱证据101、论审查逮捕阶段音像类证据的检察监督102、错案责任视角下言词证据的审查与规制103、民诉当事人能否成为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犯罪主体104、新旧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比较与适用105、检察机关如何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106、网络传输中计算机证据的保护机制107、证据裁判原则下侦查阶段证据收集工作机制研究108、论刑事诉讼中言词证据的审查与判断109、审查逮捕阶段五类案件的证据核实110、公诉案件审查报告中的证据表达111、证据能力判断和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掌握112、证据优势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113、税务行政证据种类立法修订的几条建议114、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证据属性探究115、证据法视野下谎言的相关性分析116、积极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检察引导侦查制度117、中美涉密证据质证制度比较118、医疗纠纷证据认定的制度性调和--以瑕疵病历认定为视角119、心理分析视阈下职务犯罪证据的收集120、论电子证据的鉴真与鉴定121、浅析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122、公安机关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研究123、浅议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以浙江张氏叔侄冤案为视角5124、浅析刑事诉讼中言词证据的运用规则125、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建构126、证据合法性视域下侦查取证行为的规制127、受贿案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庭审实效研究128、论检察机关侦查中电子数据类证据的收集129、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诉讼功能130、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与新证据审查131、完善后的刑事证据制度对侦查工作的挑战和应对之策132、关于微信证据保全公证的探讨133、职务犯罪证据收集及其策略134、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初省思135、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136、刑事物证保全与刑事证据合法性研究137、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据法考量138、网络证据的证据能力认证规则研究139、证据存疑案件的审查判断及处理原则140、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知识是慢慢积累的,但是知识也是需要每天去回忆的。
法学论文读《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有感

法学论文读《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有感【摘要】本文主要就研读何家弘教授著的《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发表了一些个人的感想,包括证据语言的统一性与规范性,对“推定”的思考,并就书中谈到的反腐败和刘翔弃赛等热点问题抒发了个人感受。
【关键词】证据;证据法学;法律语言在诸多学科领域,之所以存在纠缠于语言——概念和语词的学术争论或理论纷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争论者各自使用的概念或语词不同,二是因为争论者对同一概念或语词的理解或解释不同。
因此,有些争论的问题其实是没有实质性分歧或者没有实际研究意义的。
在语言层面对这些争论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纯洁和学术界的“定纷止争”。
一、何家弘与证据法学二、证据新视角的解读1.法律语言的统一与规范作为法律的载体,法律语言是需要进行规范和统一的,这对于法律这一学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科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然而,随着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投身于证据法学的研究,“繁荣气象”的背后却是大量重复的专业术语的创造和纯属“泡沫”性质的知识量的增加。
何家弘教授在开篇中就讨论了以证据法学为语料的法律语言的统一与规范。
2.有关“推定”的思考推定是证据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在证据法学领域内的使用也是比较混乱的,不仅学理研究中的用语存在着混乱,司法实践以及立法与司法解释中也存在着混乱。
要想明确推定的概念,就必须厘清推定与相近语词之间的关系,如与推言、推明、推知、推理、推测、推断、推论等。
何家弘认为,要想界定推定这一概念,需采用“三层递进”的标准:第一,推定是对未知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的认定;第二,推定是以推理为桥梁的对未知事实的间接认定;第三,推定是关于这种事实认定的法律规定。
[3]可以得出,推定是有法律规定并由司法人员做出的具有推断性质的事实认定。
明确推定的概念,对于推定类法律规范的制定、审查和运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证据学论文

证据学论文————证据法学理论基础:争议焦点及评述学院:哲学与法学学院姓名:***班级:法学091学号:**********证据法学理论基础:争议焦点及评述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一国证据法学体系的基点和核心问题。
不夸张地讲,对于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国证据法学体系的建立和证据法治建设的方向。
形象地说,如果将证据法治比喻成一个“木桶”,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问题就是其中最短的一块板,它不仅决定其“储水量”,而且是防治“漏水”的关键。
我国证据立法的粗疏和证据法实践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最终都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的薄弱有莫大关系。
加强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仅是证据立法、证据法实践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证据法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一、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定义与特性在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研究中,首先涉及的问题是什么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对此,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我国应当实现从证据学到证据法学的转型,因此,研究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应当摆脱证据学的束缚。
不过,关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这一概念的称谓和厘定方面,学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其次,学者们在界定什么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时,在特性的把握上也存在诸多争议。
鉴于此,对“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这一概念的称谓和厘定及特性的把握,便成为研究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先行问题。
(一)证据学的理论基础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之区别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证据理论注重从事实角度研究证据问题而缺乏从法律的角度研究证据问题,对证据问题的探讨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传统观点认为,我国诉讼证据制度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是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理论依据。
以“实事求是”命名,反映了我国证据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被认为是我国证据制度的唯一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在许多证据法学的论著中,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类似的术语,有的甚至在同等意义上使用,例如,“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诉讼证据学的理论基础”、“诉讼证明的理论基础”、“证据法的五大基本理念”、“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证据法学的基础理论”等。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1.法治环境的影响受传统的封建制度、历史文化的影响,的现实法律环境乱象丛生,人们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抱有质疑甚至无望的态度。
走访中的一些同学表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而不信法”、“信权而不信法”,“信教而不信法”,很多依照法律程序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别人员或特别权力,权力滥用已经成为污染司法、污染行政、进而影响稳定的严峻因素。
2.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宗教文化、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深远。
因而、权利信仰等代替法律信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内的各个角落,使得很多藏区的高校生形成了义务本位、不重视自己权利的传统观念。
在需要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一些同学从主观上不会把法律作为爱护自己的手段,从心理上排斥法律的适用,对法律表现出茫然退缩、犹疑不定的态度。
这是由于在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形成对法律信仰这种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藏区高校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我国的高校生法制教育课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却始终从属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特殊是2021年教育部将《法律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整合后,从2021年秋季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现阶段非法学专业高校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
然而整合后的课程中法律学问部分被大幅压缩,只占整体内容的1/3不到,使得一些老师、同学均认为此部分的内容不甚重要,造成了在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的忽视。
高校也不例外,同学们往往针对考试突击背诵课本内容,而对法治的精神与内涵则避而不谈,更加不会对法律信仰进行深化探讨。
4.同学自身的缘由高校校内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与真实的社会比较,显得更为简洁和纯粹。
现在的高校生经受挫折较少,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熟悉不够深化,理论思维力量尚未成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身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涌入校内时,他们的观念势必会受到影响。
重视证据:电影《烈日灼心》的解读--证据法结课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证据法学结课论文重视证据:电影《烈日灼心》的解读学号:***********姓名:***班级:122222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重视证据:电影《烈日灼心》的解读摘要:本文从解读《烈日灼心》这部电影,对电影中关于证据方面,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孤证不能定罪、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进行讨论。
指出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模糊性,提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相互印证时间接证据的注意事项。
最后通过影片中案情分析和经典台词,指出证据在司法活动中的重要性,重视证据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保障。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孤证优良的司法,乃国民之福。
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
惜无此福。
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权柄者,应重证据,不臆断。
重人权,不擅权,不为一时政治之权权益而弃法治与公正。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2015年8月27日,电影《烈日灼心》于中国内地上映,作为一部犯罪和悬疑的影片,《烈日灼心》以其细腻的人物刻画,紧密的叙事风格一举拿下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奖,其上映后也广受好评。
笔者在11月份观看网络首播后,不仅被电影情节和人物所吸引,而且被隐含其中的证据法学的内容强烈吸引,结合本学期所学,故做此文。
在此,有必要从方法论的角度简单论述一下以电影艺术作品为素材进行法学研究的可能性,因为有的读者可能对此有怀疑,从而怀疑本文的基本论点。
第一,法学是对法律现象的研究,而本文以电影作为研究素材,对其中所展现的法律现象进行研究,并无不当。
第二,《烈日灼心》属于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其中展现的法律现象不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所以笔者对此进行研究并不会脱离现实。
第三,并非不是很重要的,以艺术作品来进行法学和其他学术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的事例并不少。
自然科学上,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以中国古代诗歌为基本史料研究了中国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在社会学上,恩格斯曾经说过,他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获得了许多有用的资料①。
证据法论文

什么是证据的确实充分——从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角度理解证据的确实充分【内容摘要】证据的确实充分是我国证据证明标准在立法上的体现,本文从质和量两个层面阐释证据的确实充分应符合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刑事证明标准、证据确实、证据充分【正文】裁判的基础是事实,事实的基础是证据。
以证明所属诉讼类型的不同为标准,可以将证明分为刑事诉讼证明、民事诉讼证明和行政诉讼证明。
其中,刑事诉讼证明是所有诉讼证明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最为复杂的证明。
本文将从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角度来理解证据的确实、充分这一命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总体要求是“确实、充分”。
所谓证据确实充分,是对作为定罪根据的证据质和量的综合要求。
证据确实,即每个证据都必须真实,具有证明力,强调的是只有经过审查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而是一个质的概念,对单个证据的认定有意义。
证据充分,即证据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足以认定犯罪事实。
是就全案证据而言,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侧重证据对案件事实、情节的证明程度的大小,是证明标准的核心和关键。
其标志是:(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4)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
不同诉讼阶段对证据的确实充分要求达到的标准不一样,但从我国立法上分析却有一刀切的嫌疑,在侦查、起诉、判决阶段要求的证据标准趋于一致,不利于司法中的实际操作,同时也不利于立案及“定纷止争”。
有学者指出,诉讼分为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五个阶段,对此应形成一种逐级递进的证据标准,随着案件在诉讼中的进展,标准应该是越来越严格的,下面就严格标准下证据确实充分应符合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证据的确实充分要求证据首先应具有证据能力,即某证据依法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要求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①除此之外,要达到证据的确实充分,还应解决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应具有排除合理怀疑的效力,从而使裁判者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公平判决。
证据法结课心得2000字

证据法结课心得2000字证据法是我大学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证据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的总结。
首先,在学习证据法的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证据是指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对方的主张而提供给法院的事实依据。
了解证据的定义和类别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如何合理地提供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以及法官如何鉴定证据的真实性和效力。
同时,证据也是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合理的证据管理和评价对于争议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证据的收集、保全、提交和审查是诉讼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学习证据法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收集和保全证据的方法和要点,了解了证据提交的程序和要求,并学习了法院对证据的审查标准和方法。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将来从事法律工作非常有用,帮助我们掌握了如何获取和管理证据的能力。
此外,学习证据法也让我认识到证据链的重要性。
证据链是指当事人以各种形式提供的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了解证据链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证据的连贯性和可信度,为证明自己的主张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证据链,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证据之间的联系,并且有助于我们将证据呈堂。
同时,学习证据法也加强了我对证据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证据法涉及了很多与证据有关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案件事实、判断证据有效性和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学习了举证责任的原则和证明标准的要求,我们能够更加清楚自己在诉讼中承担的责任和应当提供的证据;学习了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则,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学习证据法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学习,我对证据的概念、作用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证据法来进行诉讼活动。
这门课程既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日后从事法律工作的基础,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证据管理和运用能力。
重视证据:电影《烈日灼心》的解读--证据法结课论文

三、孤证不能定案和共同犯罪中的证据问题
辛小峰在逃离现场时,出于好奇,捡起来地上被害女孩的吊坠,留下了现场唯一一枚指纹。后来辛小峰等三人被抓,他们三人都不愿意让收养的婴儿“尾巴”知道收养自己的人竟是杀害其亲人的凶手(只有辛小峰杀害了“尾巴”的母亲),辛小峰和杨自道宁愿选择死亡。这样来说,他俩肯定将灭门惨案全部责任归到自己身上,闭口不谈王砚辉杀人的事实和被“杀”的事实。虽然是电影,还是能够感受到三人对“尾巴”的爱很深,希望“尾巴”能有一个轻松的未来,宁愿自己选择死亡去赎罪。
共同犯罪中认定每个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都应该确实、充分,电影中证据能够做到确实、充分的只有辛小峰一个人,而司法机关极有可能结合杨自道的供述从而推断其是共同犯罪的罪犯,最后将他判了死刑。
四、直接证据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证据法论文

漳州师范学院证据法学论文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问题与建议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Chinese civil procedure of complaint before the evidencepreservation system姓名:欧阳涛学号:080305232系别:政治法律系专业:法学年级:08级指导教师:肖世贵2011年12月20日摘要证据保全制度是现代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而民事诉讼的证据保全,包括诉前证据保全和诉中证据保全。
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最早规定在海事特别程序法,此后在知识产权案件和海事诉讼案件中得到应用,但是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而且该制度的规定不详细、难操作,再者对该制度的规定基本局限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的层面,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做法不一,影响了法的严肃性。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改革,以期完善。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保全;法律法规AbstractThe evidence preserv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odern procedure law system. And the civil litigation evidence preservation, including former defense evidence preservation and preserve evidence in the lawsuit. The our country civil lawsuit system before the earliest evidence preservation in maritime special procedural law regulations, then in cases involv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maritime litigation cases get applications, but in civil procedure not specified, and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 is detailed, difficult operation,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system of basic limited to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lane, made the system in practice practice is differ, influenc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law. So it is necessary to our country civil procedure of complaint before the evidence preservation system to reform, so as to improve.Key words:Civil litigation; The evidence pre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目录摘要 (1)前言 (3)一、目前有关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3)二、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 (3)(一)诉前证据保全制度体系不完整 (4)(二)诉前公证保全的局限 (4)(三)诉前与诉中证据保全的划分不明 (4)(四)现行的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 (4)(五)保全证据的效力未定 (5)三、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重构 (5)(一)界定诉前证据保全的主体范围 (5)(二)诉讼证据保全的管辖权的确定 (5)(三)扩大保全的范围和条件 (5)(四)明确保全证据的方法和证据的保管 (6)(五)明确证据保全的效力 (6)致谢 (7)附:参考文献前言证据保全制度最初来源于宗规法或天主教教会法、寺院法,后被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沿用,并影响至英美法系国家。
证据法实践教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法治进程中,证据法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证据法实践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参与证据法实践教学,我对证据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证据法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法律思维和法学素养,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证据法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证据收集、固定、鉴定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证据法实践教学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证据法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1.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证据收集与固定。
学生模拟律师角色,进行证据收集与固定,了解不同证据类型的特点和证明力。
3. 证据鉴定。
学生参与证据鉴定过程,了解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提高证据鉴定能力。
4. 证据辩论。
学生分组进行证据辩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
5. 证据法模拟法庭。
学生模拟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进行证据法模拟法庭审判,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实践提供了指导,而实践则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2. 注重证据意识。
证据法实践教学使我认识到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在法律实践中,证据是判断案件事实的关键,必须注重证据的收集、固定和鉴定。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这种精神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证据法学论文

证据法学论文写证据法学论文啊,这可不是个轻松事儿,但别怕,咱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来。
证据法学这东西,就像一个神秘的大宝藏,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原则和理论。
你想写论文,那得先把这个宝藏的大致轮廓摸清楚。
你不能一上来就瞎写,那就好比没看地图就往深山里闯,不迷路才怪呢。
先说说选题吧。
这选题就像你要去宝藏里找的那件最珍贵的宝贝。
你得选个自己感兴趣的,要是对这个选题都没感觉,写起来就像嚼蜡一样,难受得很。
比如说,你要是对刑事证据感兴趣,那就从这儿下手。
可别选那种超级冷门,资料都找不到的题目,那不是给自己挖坑嘛。
你想啊,要是让你在一个黑灯瞎火的角落里找宝贝,啥工具都没有,能找到才怪呢。
再讲讲收集资料。
这就像是你去寻宝的时候要带的工具和干粮。
你得知道去哪儿找资料,图书馆啊,学术数据库啊,都是好地方。
就像找宝藏要去那些传说中有宝的地方一样。
而且资料不能只看一种,要广泛收集。
这就好比你找宝藏,不能只带一把小铲子,得各种工具都带上,遇到啥情况都能应付。
看资料的时候要认真,就像寻宝的时候观察每一个小细节一样,说不定哪个不起眼的地方就藏着关键线索呢。
写论文的结构也很重要。
你得有个清晰的框架,这就像盖房子要有个结实的骨架。
开头得吸引人,就像房子的大门要漂亮。
你可以用个有趣的案例引出主题,就像用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打开宝藏的大门一样。
中间的论述部分要条理清楚,一环扣一环,就像房子的墙壁和柱子,稳稳当当的。
结尾呢,要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你从宝藏里出来,还在回味那些奇妙的发现。
证据的种类和证明力也是论文里经常要谈到的。
这就像宝藏里不同的宝贝有不同的价值一样。
比如说,物证就像那些实实在在的金银珠宝,很有分量。
而证人证言呢,就像那些有故事的古董,你得判断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靠不靠谱。
你得在论文里分析清楚各种证据的特点,就像鉴定宝贝的真伪一样。
在写论文的时候,你得有自己的观点。
这可不是人云亦云的时候。
就像在寻宝的路上,你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
法律案件中证据的重要性(3篇)

第1篇在法律案件中,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证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法律公正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法律案件中证据的重要性。
一、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1. 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在法律案件中,案件事实的认定是核心问题。
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才能还原案件真相,正确认定案件事实。
没有证据,就无法认定案件事实,法律公正就无从谈起。
2. 证据是认定案件性质的关键案件性质是案件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处理结果。
证据对于认定案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证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案件是属于刑事犯罪、民事纠纷还是行政违法,从而为案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二、证据是维护法律公正的保障1. 证据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在法律案件中,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证据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它有助于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可以揭示案件真相,防止错案、冤案的发生。
2. 证据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证据在法律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可以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维护社会秩序。
三、证据是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途径1. 证据有助于简化案件审理程序在法律案件中,证据的充分、合法有助于简化案件审理程序。
当证据确凿时,法官可以快速作出判决,提高司法效率。
2. 证据有助于提高案件质量证据是案件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可以确保案件处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提高案件质量。
四、证据在法律案件中的具体运用1. 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收集是法律案件审理的第一步。
在收集证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依法收集证据,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2)全面收集证据,避免遗漏重要证据。
(3)客观收集证据,避免主观臆断。
2. 证据的审查证据的审查是法律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
论39;表面证据39;——兼评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最新法学论文】

本文首先从与表面证据相关的几个证据法问题,即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分担、举证责任的转移、客观真实和法律上真实以及推定等相关问题出发,探讨了表面证据和这几个证据法问题的密切关系,从而引出对表面证据起源和含义的讨论。
通过具体论述表面证据在实践中所达到的效果及其发展的必要性、表面证据的适用、对表面证据的抗辩、表面证据在中国的适用以及表面证据和中国的诉讼证据制度改革等相关内容,本文提出了对中国《证据法》立法中有关表面证据的具体立法例和诉讼证据规则的建议。
{美国和英国的法院在使用“表面证据”一词的含义时,通常有一、、两个明显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原告已经完成了提供证据的举证责任(meetingtheburdenofproducingevidence),使得案件在表面上可以成立,他因此有权要求陪审团裁决他是否已经完成了他的说服义务(burdenofpersuasion)。
另一层含义是,一种认为原告有权利依据其诉因胜诉的推定。
发展表面证据是十分必要性的。
它使得原告的举证责任大大减轻了,同时也减轻了法院的负担,并且有利于公平合理的分担举证责任。
在中国正处于起草阶段的《证据法》立法例上,笔者建议在词汇表部分规定“表面证据”和“表面上可以成立的案件”的具体定义,并且制定出关于表面证据的具体诉讼证据规则Vlj论“表面证据”一一兼评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引言:“表面证据”(primafacieevidence)这个词,我们在英美法系判例的判词中经常见到。
在大陆法系,尤其是德国法中,称其为“初步证据”(anscheinsbeweiss)。
虽然在判词和学者的著作中,经常会提到“甲证据构成了乙事实成立的表面证据”等字样,我们却很少见到关于表面证据的明确定义。
经过研究和学习,笔者发现,表面证据在证据法中的地位如此地重要,它与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分担、举证责任的转移、民事诉讼证明要求上的“客观真实”和“法律上真实”学说以及推定等证据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都紧密相关。
法律论文发表论证据法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摘要:行政诉讼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表明一律采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已不符合行政诉讼工作的现实需要。
在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适用问题上,我们应当采用清楚而有说服力的标准为一般标准,优势证明标准和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为补充,结合具体行政行为种类、行政案件的性质及对当事人权益影响的大小等因素,具体确定案件的证明标准从而保证最大程度地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大程度地实现公正与效率,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司法的公正。
关键词:证明标准,行政诉讼,多元化一、引言证明标准,也称证明要求、证明任务、法定的证明程度或证明度等,是证据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逐渐发达,证明标准也成为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
在行政诉讼的证据问题中,证明标准的探讨是理论研究中的盲区,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并没有规定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证明标准。
行政诉讼的事务中一直奉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这是一种追求客观真实的标准,存在缺陷和不足,由此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确立科学的证明标准,尤其是从立法上明确规定证明标准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概念及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证明标准指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认定案件事实,即按照法律规定认定的案件事实或者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对证明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或标准。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在行政案件中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案件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是人民法院查明行政案件事实,特别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是否能被法院支持的证据要求。
它不仅涉及相关的诉讼理论和原则,同时也与诉讼实践紧密相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指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而提供的证据所应达到的证明程度;从审判人员的角度来理解,是指法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既有的法律规定,对当事人证明的的案件事实作出必然的判断时所需要的心证标准,即法官是否形成内心确信。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 原判决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 原判决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 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 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在被告最后陈述后,审判长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 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无罪判决。
(三)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根据以上的规定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大诉讼法证明标准的实质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但是,无论证明标准的表现形式如何,在立法上不可能对每一个案件的证明标准都作一一列举式的规定,只能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来作具体的表现。
因此,证明标准的适用具有了主观性、内在性、易变性的特点。
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当与案件性质及对公民法人权益影响的程度相适应,必然要建立多元化的行政证明标准体系。
并且行政诉讼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证据规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法律对达到"证据充分"的证明程度的要求在三大诉讼中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适用统一的证明标准不利于法官行政案件的审理和裁决,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重大缺陷。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确定的基本思路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刑事、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 行政诉讼案件的性质决定其证明标准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即行政诉讼法的证明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证明的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
而刑事诉讼法的证明对象是刑事案件事实,控方代表国家对被告人进行追诉,解决的主要是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及如何处罚,是关系到公民的人身权利、社会权利及民主政治权利的大事,后果较为严重。
如果处理错误。
往往是难以补救或补救也无实质意义的。
民事诉讼法的证明对象是民事争议,争议的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多为财产性的权益,一般只涉及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一些身份权利,与生命权、人身自由权、民主政治权利关系不大,影响较轻,范围有限。
如果错误处理也可以获得实质性的完整的补救。
三者相比较之下,行政诉讼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影响的严重程度要高于民事诉讼,低于刑事诉讼,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低。
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多样性更决定了行政诉讼对象的多样性,因此,应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证明标准。
(二) 行政诉讼的价值构成决定其证明标准在现代诉讼中,公正、效率是诉讼必须具备的价值构成。
公正是类社会所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是诉讼活动的灵魂。
两者最佳结合点应视案件的性质和复程度以及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而定,在兼顾公正与效益时,对二者有所侧重。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涉及生命权、自由权等(即生命、自由等价值),公正在价值构成中的地位具有"第一性",是获得效率的前提和保证,这就必然要求其具有严格的证明标准,即诉讼结果要满足很高的证明要求。
民事诉讼纠纷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冲突,解决纠纷满足权利当事人合法的利益需求(即实现公正的价值)的过程更重视效益的追求,效益价值的地位至关重要。
满足公正的前提,适度降低证明标准符合效益追求的需要。
行政诉讼中,公权力的过度强势性可能对私权力(即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权)造成损害,因此更强调公正价值的实现,在司法审查上将公正放在优先的位置,但为了保证行政效率,也不能单一的强调公正性。
这是行政诉讼自身特有的价值构成。
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相比,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还具有其独特性。
四、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多元化及其构建以上对两大诉讼法证明标准的归纳比较,以及行政诉讼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表明一律采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已不符合行政诉讼工作的现实需要。
应当根据具体行政案件具体分析,主要证明标准为: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而产生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和优势证明标准。
?4?(一) 行政诉讼的一般标准--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行政诉讼中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是指:在行政诉讼中法庭按照明显具有优势证明效力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的证明标准。
其内涵主要包括:(1)行政机关认定案件事实的要点明确、清楚、具有说服力,提供的证据相对于原告的证据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里所说的明显的优势是相对于民事诉讼上的一般优势而言的。
(2)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不排除存在合理的怀疑,但这种合理的怀疑不是无限度的,应当是基本的违法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合理怀疑。
(3)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与其认定结论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即在行政诉讼中处于优势地位的行政机关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公民的违法行为,且具有一定说服力。
(4)被告提出的证据达不到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时,应当承担败诉的风险。
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是行政诉讼中的一般证明标准。
由于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权利义务上的不对等性,绝大多数行政案件采用这种高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证明标准,包括行政机关适用普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以及法律没有规定明确证明标准的案件。
(二) 接近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中间标准--优势证明标准优势证明标准,也就是接近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民事诉讼主要是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确认民事法律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采用的证明标准一般是优势证明标准。
所谓优势证明标准,是指法庭按照证明效力占优势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
这里的"优势"是指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较另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更有说服力和证明力。
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证明效力及其证明的案件事实比另一方更具有可能性、相应的诉讼主张成立的理由更充分,则其证据证明的效力更占优势。
此种证明标准一般适用于涉及财产权或者人身权的行政裁决案件、行政合同案件等,同时还包括不作为案件和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
因为财产权和人身权争议的行政案件,在性质上属于经过行政机关处理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案件,所以基本上可参照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适用优势证明标准。
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此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作为行政诉讼的客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多样性,既有公权力色彩较浓的单方行政行为,也有公权力色彩较淡的双方或多方行政行为。
正因为后者更多的渗透了当事人的意志(即意思自治),所以在诉讼中采用的证明标准更加类似和接近民事诉讼。
但是行政诉讼毕竟是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司法活动,其证明标准在相当程度上要高于民事诉讼。
这是因为虽然行政裁决的客体是民事纠纷,但是行政诉讼审查的是行政裁决这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时的民事纠纷已非单纯地进入民事诉讼的民事纠纷,而是经过了公权力作用的民事纠纷,所以其证明标准比同等情况下进入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更高一些。
(三) 接近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也就是接近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主要是要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事实,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刑事诉讼采用的证明标准一般是"排除合理怀疑"或者"超出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这是司法证明程序中要求最高的一种证明标准。
所谓"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是指案件主要事实均应有证据证明,且证据之间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没有矛盾,或者虽有矛盾但能够合理地排除。
这里的"怀疑"是一种两可或多可的意识状态,具有正常理智的人、一般的人在选择其中一种时不能排除其他种的可能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