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课程(终审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完整30讲)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完整30讲)
第一讲:整数与负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正确地比较和排序整数。
3. 了解负数的概念,并熟练运用负数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1. 整数的概念与特点介绍。
2. 整数的比较和排序。
3. 负数的引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利用实例引入整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练,培养学生比较和排序整数的能力。
3. 利用具体生活场景,引入负数的概念,并和整数进行对比。
4. 练负数的加减运算,巩固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6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和练题。
第二讲:小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小数进行计算。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温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练小数运算的相关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小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6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和练题。
(以下省略,共计30讲)。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终审稿)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货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二、长度: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km=1000m1=10dm1dm=10cm1cm=10mm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三、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1㎡=100d㎡1d㎡=100c㎡四、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t=1000kg1kg=1000g五、时间: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时 1时=60分1分=60秒六.基本公式: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0不能作除数)减法性质:a-b-c=a-(b+c)除法性质:a÷b÷c==a÷(b×c)牢记:25×4=100125×8=1000六、四则运算关系式乘法: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加法: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小学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认识数字1-10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
2. 书写数字1-10。
教学步骤: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0,并让学生跟读。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在练习簿上书写数字1-10。
4.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数字1-10。
评估: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10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书写。
第二课:认识数字11-20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20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20的形状和数量。
2. 书写数字11-20。
教学步骤: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20,并让学生跟读。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在练习簿上书写数字11-20。
4.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数字11-20。
评估: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1-20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书写。
(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步骤依次类推,直至教完全册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练习二Px。
教学要求: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口算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先进。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
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四、连一连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
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
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课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未完成的一些轴对称图形。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把你见到的美丽的图片收集起来。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图片吗?二、自主学习新知: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玩中学1. 看一看:出示课本p22四幅图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2. 说一说:①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数学教案小学全册
数学教案小学全册
课题:小学数学全册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全册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全册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小数分数、面积体积、代数方
程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
解题思路。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
技巧。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认识数字,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读法写法。
2. 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小数分数: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分数,学习小数分数的转换和运算。
4. 面积体积: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认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习面积体积的计算
方法。
5. 代数方程:引导学生学习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全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
成绩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
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终审稿)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米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前面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认识1米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
(学生活动)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精选11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精选11篇)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标:(1)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2)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卡片(每组9张),各种铅笔(每组各8支)。
教具准备:各种文具盒、各种玩具、各类书、若干个瓶子。
教学策略选择: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对单一标准分类生活中接触的较多,不必教学一课时,可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节课来上,重点放在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块内容上。
同时,我认为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儿分类水平上,而应重点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根据这一要求,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让学生能较快的从事物的大小、形状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标准。
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学习单一分类)1.【设计意图:学生6人一组,教师在上课前两分钟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文具盒、玩具、书各若干件),让学生感受到教室讲台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一篇: 学校数学教案1、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实践力量。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熟悉。
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
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熟悉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直角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全新小学数学教案标准版完整版
全新小学数学教案标准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分数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转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表述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和小红分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4. 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讲解(15分钟)介绍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转换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5. 小组讨论(5分钟)7. 互动提问(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转换方法。
2. 右侧展示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4 + 2/4; 3/5 1/5。
(2)将下列不同分母分数转换为同分母分数,并计算加减法: 1/3 + 2/5; 4/7 1/4。
答案:(1)3/4; 2/5。
(2)同分母后计算:11/15; 9/2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用分数加减法表示为:3/8 +5/8 = 8/8。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转换方法;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
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
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
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1设计说明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
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
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预设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一、整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整数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2) 讲解整数的加法:- 用数轴和实例演示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注意正整数加正整数、负整数加负整数、正整数加负整数以及负整数加正整数的情况。
(3) 讲解整数的减法:- 用数轴和实例演示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注意正整数减正整数、负整数减负整数、正整数减负整数以及负整数减正整数的情况。
(4) 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二、分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并引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讲解分数的加法:- 引入分数的加法规则,通过数形模型和实例演示加法运算的过程。
- 解释带分数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3) 讲解分数的减法:- 引入分数的减法规则,通过数形模型和实例演示减法运算的过程。
- 解释带分数相减和异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
(4) 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
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2、个人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页—7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研究(终审稿)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研究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一、应该如何认识核心素养当前,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尚没有具体性明确,但无论是素养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尽管提法略有不同,但从其实质而言,应该是十分一致的。
从前者而言,回应了后者提出的“什么样的素质”和“怎么去培养素质”两方面问题,实现了在教育改革原点上的回归,目标是倡导“教、学、评”三者间的一体化。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之所以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焦点和热点,源于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
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来说,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可参考的文献是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的相关理论,该理论中,其具体化指标体系包括11个方面。
而国内对此仍处于讨论阶段,尚无统一定义,更无统一定论。
笔者基于此的观点是,数学核心素养实质上是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为基础,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则是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在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重点内容的研究1.应突出计算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能力主要是指要以法则和运算规律为依据,进行正确计算的能力。
它不但对于学生理解运算的基本原理,也对实现运算途径更加合理简洁起到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当中,它是一项受到普遍性重视的基本能力,因为它对于数学来说,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2.“算理和算法”已被作为教学中的关键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数学教学这门课程来说,是非常关键性的内容,属于核心化目标。
达成该目标,其支持点在于“算法和算理”两个方面。
要想使学生在计算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具备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计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计算所采用的方法熟悉和掌握。
对于数学这一门课程的核心素养来说,实现其养成决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
而且,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而言,决不能简单定位和归纳为应对考试,而应将其定位于使将来的工作更得心应手,使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学数学教案(全套)
小学数学教案(全套)
【教案标题】:认识数学
【教学内容】:整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整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能够比较整数的大小;
3. 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整数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程》
2.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
3. 整数小学生习题册
4. 整数示例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了解整数的概念,并探讨整数的应用场景。
二、讲解
1. 整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师生共同探讨整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表示方法。
2. 比较整数的大小:通过实例讲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比较方法。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练习
1. 让学生进行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进行整数比较游戏,提高学生的整数运算能力。
四、总结
对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法则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布置整数加减法运算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此教案主要围绕整数的认知展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整数的概念和大小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整数运算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
组合数的性质(终审稿)
组合数的性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组合数的性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伦良开学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高二级有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参赛,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有所收获并获得听课老师的好评,这都是参赛教师十分关心的。
根据教学进度,公开课的内容是组合数的性质。
课前,她向我谈了她的教学设计及让我看了教案,她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为:理解并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通过组合数性质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给她的建议是: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她所教班起点较低及所教内容,在性质的导入、推导过程,采取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以便于学生接受;例题、练习题型、题量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设问方式,师生互动等都谈了我的看法。
上公开课那天,她基本上接受了我的这些建议进行教学。
(一)复习提问(让学生回答)1、组合数公式的两种形式?2、组合数的性质1?1、组合数公式的两种形式是!)1()2)(1(m m n n n n A A C m mm n m n +---== ),,(n m N m n ≤*∈且 )!(!!m n m n C m n -= ),,(n m N m n ≤*∈且 2、组合数的性质1m n nm n C C -= ),,(n m N m n ≤*∈且 (二)教授新课第一阶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个口袋内装有不同编号,大小相同的7个白球和1个黑球(1)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共有多少种取法?(2)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含有1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3)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不含黑球,有多少种取法?第二阶段:独立探究,感知问题解:(1)56!367838=?=C (2)21!26727=?=C (3)35!356737==C 提问学生:从此例三问的计算结果我们能否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从上面我们发现第(1)问的结果等于第(2)(3)问结果的和,即:372738C C C += ,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吗你能否对这一结果作出解释吗(让学生回答)实际上,从口袋内的8个球中所取的3个球,可分为两类:一类:含1个黑球,2个白球;就是从7个白球中取出2个,取法种数是27C二类:不含黑球,3个都是白球;就是从7个白球中取出3个,取法种数是37C ∴由分类计数原理可得上述等式成立第三阶段: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下面的问题一般地,从1321,,,+n a a a a 这n +1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是m n C 1+而另一方面,这些组合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含有1a 的组合是从余下的132,,+n a a a 这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1个元素与1a 组成的,共有1-m nC 个二类:不含有1a 的组合是从余下的132,,+n a a a 这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组成的,共有m n C 个∴由分类计数原理,得组合数的性质2(体现了组合数的可分解性)【给时间学生自主证明】证明:右边=)!(!!)!1()!1(!m n m n m n m n -++-- =)!1(!!)1(!+-+-+m n m n m n n m=)!1(!!)1(+-+-+m n m n m n m =)!1(!!)1(+-+m n m n n =)!1(!)!1(+-+m n m n =m n C 1+=左边∴得证1、强调组合数性质的特征,帮助学生对性质的记忆2、主要应用于证明组合恒等式第四阶段:性质应用,反馈测试例1:计算(1)612512C C +(2)9598969897982C C C ++解:(1)612512C C +=1716)!613(!6!13613=-=C (2)9598969897982C C C++=)()(9598969896989798C C C C +++ =96999799C C +=97100C=3100C =!39899100 =161700例2:求证: 3625242322C C C C C =+++证:左边=25242333C C C C +++=252434C C C ++=2535C C +=36C∴得证引导学生找规律,并推广推广式:11121++++-+++=+++++n m n n m n n m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思考:112222110=+++++++--+--+++m m n m m n m m n n n n C C C C C C引导学生推导结论:m m n m m n m m n m m n n n n C C C C C C C 11112222110++-+--+--+++=++++++(三)小结反思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在理解并掌握组合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组合数公式及其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简单了解组合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小学数学课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
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小学数学课教案(全学期)
小学数学课教案(全学期)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数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整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使学生能够进行整数的比较和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的概念介绍。
2. 整数的表示方法。
3. 整数的比较和运算。
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际生活中的整数情境。
2. 介绍整数的表示方法,如数轴等。
3. 通过练和游戏巩固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课:小数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培养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介绍。
2. 小数的表示方法。
3.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2. 介绍小数的小数点表示和读法。
3. 演示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进行实际计算练。
第三课:分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培养学生进行分数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介绍。
2. 分数的表示方法。
3.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分数的例子。
2. 介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和读法。
3. 演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进行实际计算练。
第四课:图形和几何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能力。
-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 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角、面积、周长等几何概念的介绍。
3. 几何图形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
2. 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测量方法。
3. 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练。
...(继续编写其他学期的数学课教案)...总结通过本学期的数学课教学,学生将获得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教案3篇
小学数学课教案3篇1. 教案一课程名称: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数的大小比较- 掌握数的读写与数的顺序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 自然数、整数、小数的概念与区别- 分数的基本概念2. 数的大小比较:- 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练3. 数的读写与数的顺序:- 数的读法与写法- 数的顺序排列练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数的存在。
2. 用具体的例子来区分和解释不同类型的数。
3. 制作数的大小比较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认识和比较数的大小。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朗读、写下不同的数,并尝试将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教案二课程名称:加法与减法运算教学目标:-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规则:- 两个数相加,和的概念- 加法的运算法则和加法表达式2.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规则:- 两个数相减,差的概念- 减法的运算法则和减法表达式3. 加法和减法的运用练:- 进行简单的数学题目练,包括加法和减法的组合运算教学活动:1. 使用实物或图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制作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际操作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进行课堂上的练,让学生互相出题并解答,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教案三课程名称:图形与空间教学目标:- 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进行简单的图形操作和推理教学内容:1. 二维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的概念与区别- 常见的二维图形:圆、矩形、三角形等2. 三维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概念与特点- 常见的三维图形:立方体、圆柱体、金字塔等3. 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边数、角度等- 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等特征4. 图形的操作和推理:- 图形的旋转、翻转、平移等操作- 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推理教学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命名这些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课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内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
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学习环境准备:(电脑室的局域网、连通互联网等的设置、电脑平台、录音等)
2、学习资源准备:(教师为课堂教学知识建构、学生的任务和练习等准备了什么样
的资源)
七、教学过程设计
考虑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设置怎样的任务进行学习驱动任务如何体现分层性课堂的各环节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协作学习体现在哪里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分组组长的作用怎样交流怎样讨论怎样互助协作组间的竞争关系如何体现)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提问测试内容任务操作作品提交达标测试是书面评价,还是口头评价)
撰写方法一:描述性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
课题名称:
执教者:姓名单位:×省×市×县××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年级(上或下)册第×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
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
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
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
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a) 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五、习题设计
1题目
2题目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