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本业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银行基本业务的说明
根据以前在银行的工作经验以及在项目需求分析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对涉及银行业务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做项目时提供些业务方面的帮助,如果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点,相互交流,互相促进。
第一部分、银行基本业务介绍
对银行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本市场的一步步完善,其经营的业务已经从原来的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中间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所面临的风险也错综复杂。
在这里,仅对银行的基本业务做一个整体简单的介绍,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描述,方便大家在头脑里搭建一个银行业务粗略的架构。
我们把银行的业务展开来看,主要有三大块: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除此之外还有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
之所以把负债业务放在最先,资产业务放在其次,是因为对于银行来说,没有资金的来源,就没有资金的运用。
其实,简单的我们可以把银行看成一个企业,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需要资金。
银行也不例外,除了注册资本外,银行的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来自于吸收的存款。
当然,现代银行已经开始提倡以中间业务为核心的新型业务结构,但我始终认为传统的存贷业务才是银行发展的基础,任何新兴业务都是在此之上的延伸和创新。
一、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的主体是存款,其中有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通知存款,与货币市场相联的存款等等;(大家先不要去管这些具体的业务,只需知道这些都是存款的不同形式就可以了);负债是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
(简单的说,就是银行依靠自己的信用吸取的资金,并且是需要偿还的债务。
)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一)存款
简单的理解就是银行通过自己的信用吸收的资金。
1、从存款对象上来分,存款可以分为:储蓄存款、对公存款。
(1)储蓄存款(个人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2)对公存款
简单的说就是指商业银行以信用方式吸收的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2、从存款期限上来分,存款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
(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
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
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放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二)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由银行贷款引伸出的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来超过最初那部分存款的存款。
举例来说:甲公司以现金形式在A银行存款100万元,A银行将其中的80万
元贷款给乙公司,(一般银行贷款给客户的时候,是把贷款额直接存入客户的银行帐户里),这样乙公司的存款就会增加80万元,此时A银行的存款额增加为180万元,这80万元就是派生存款,前面的100万元则称为原始存款。
(三)联行往来款项
反映金融企业联行之间资金往来而存放于联行的款项。
一般来说同一银行系统异地各行处之间彼此互称联行,社会资金往来运动最终要体现在银行间的划拨上,当资金结算业务发生时,必然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机构往来才能完成。
如果往来双方同属一个银行系统,即同属一个总行的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则称其为联行往来:
A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联行往来适用于总行与所属各级分支之间以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
全国联行往业帐务由总行负责监督管理。
B分行辖内往来。
分行辖内往来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与所辖各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内各银行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
分行辖内联行在往来帐务由分行负责监督管理。
C支行辖内往来。
支行辖内往来适用于县(市)支行与所属各机构之间以及同一县(市)支行内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
其所涉及的帐务由县(市)支行管理监督。
听起来可能抽象一些,下面举一个例子来理解也许更容易些:
事例1: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银行的通存通兑业务。
你在交通银行的甲支行开户,但是你可以在其他交通银行的任何网点办理存,取款手续。
但是你是否想过银行之间是怎么进行清算的呢?如果你在乙支行取款500元的话,对于乙分行来说,他等于是替甲支行代付了500元,这500元是要回来的。
具体怎么要呢?
首先:甲,乙两个支行在交通银行总行都开的有帐户。
该帐户的科目一般为:支行存放款项-甲网点支行存放款项-乙网点,当上面的业务发生时,乙分行的会计处理是:借:支行辖内往来–往帐户 500元(含义是替其他行代付了500元)
贷:现金 500元(含义是现金减少了500元)为什么?当然是支付给你了。
同时乙支行会发报给甲支行,即通知甲支行我替你支付了500元
甲支行收到报单,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活期存款 500元(含义,你的存款额减少了500元)
贷:支行辖内往来-来帐户 500元(含义是别行替自己待付了500元)
总行根据来,往帐报告卡进行下列的处理:
借:支行存放款项-甲支行(含义甲支行在总行存款减少500元)
贷:支行存放款项-乙支行(含义乙支行在总行存款增加500元)
这样乙支行就通过这种处理把钱要了回来,不过,此时帐务处理还没有结束。
当总行通过存款的转移把钱从甲银行转到乙银行之后,两家支行还要做如下的会计处理:甲支行:
借:支行辖内往来-来帐户 500元(含义已经归还一笔来帐500元)
贷:存放总行款项 500元(含义在总行的存款减少了500元)
乙支行:
借:存放总行款项 500元(含义在总行的存款增加了500元)
贷:支行辖内往来-往帐户 500元(含义是该笔往帐的钱已经收回)
到这里核算才算结束。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支行辖内往来科目的余额可以在借,贷方反映,类似于这种科目一般就是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在做1104项目需求的时候,我们所看到一些指标,比如:G22表中的“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资产净额”的归属就包括了此类科目的轧差数。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取轧差数了吧?其实很简单,当借方减去贷方余额大于0时,说明别的支行或分行欠填报机构的钱多于填报机构欠其他分行或支行的钱,所以对于填报机构来说,轧差后的数代表了一个净额,是有经济含义在里面的。
(四)同业拆入,借入以及同业存款
主要是解决临时性储备不足的资金需要,突发性资金需求等而向同业拆入的资金。
与联行对比,不同系统的各银行之间则互称代理行或同业,人们习惯上把国内不同系统的金融机构称为同业。
同一系统内机构称为联行。
简单的理解就是其他金融机构在本行的存款,或者本行由于资金需求临时向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中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为贷款业务。
(一)贷款业务
1、按照贷款方式的不同,贷款的种类可分为:
(1)自营贷款。
指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到的资金并自主发放的贷款,因此发生的贷款风险由贷款人自行承担,贷款期满后由贷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2)委托贷款。
指由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接受委托的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条件,代为发放贷款,并监督该款项的使用,在贷款期满时协助委托人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3)特定贷款。
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特定的公司或工程项目发放的贷款,这种贷款属于政策性的成分比较多,一般用于国有企业的重大设备改造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国家重点扶贫项目、成套设备出口项目(卖方信贷)、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等投资
2、按照贷款期限的不同,贷款的种类可分为:
(1)短期贷款。
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多数用于流动资金贷款,其利率较其他的贷款为高。
(2)中期贷款。
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多数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设备改造,其利率比短期贷款为低。
(3)长期贷款。
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主要用于大型工程、重点工程、对外援助等项目的投资,其利率在三种期限的贷款中最低。
3、按照贷款担保方式的不同,贷款的种类可分为:
(1)信用贷款。
指依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2)担保贷款。
指借款人提供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的贷款,其中保证贷款是指依据我国的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的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抵押贷款时指依据《担保法》的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质
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或权力作为质物担保发放的贷款。
(二)存放同业和同业拆出业务
与拆入正好相反,某家银行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对于这家银行来说就是存放同业,拆出业务则是指这家银行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融资。
对于同业拆借来说一般都是解决金融机构之间临时资金不足的情况,所以一般期限较短。
在1104监管报表中,比较难出的几张表:G21,G22,G33 都有对该项业务的统计,该项业务也称为同业往来。
(三)票据贴现业务
指贷款人购买借款人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是指贷款人接受借款人的票据贴现申请,在扣除该票据自贴现之日至期满之日的利息差后,将票据记载的金额作余额交付申请人的一种特殊的信贷活动,如果该票据在期满时不能兑现时,贴现人(贷款方)依照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享有对贴现人和票据上记载的任何其他人进行追索的权利。
贴现业务曾经碰到不少同事对这项业务比较迷惑。
单从定义上来看,可能比较抽象,其实只要了解了企业融资的一个发展过程,你可能会对这项业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对这项业务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向大家做以解释。
事例2 :
假设有两个企业A和B,A企业购买了B企业10万元的货物。
但由于资金临时周转不开,没有10万元的资金支付给B企业。
A企业(即出票人)就给B企业(持票人)开了一张票据,上面写上:金额10万元,收款单位B企业,付款单位A 企业。
票面日期:3个月(假定)即承诺三个月后把这10万元支付给B 企业。
这种方式曾经为企业之间互相融资提供了方便,这种票据被称为商业汇票。
但是对于债权人来讲,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不了解,同时又承担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一旦票据到期债务人无法支付。
两者之间又没有什么约束机制,很容易给债
权人带来很大的损失。
这样,债权人就希望债务人能提供更加有保障的东西才会给债务人提供这种短期的融资活动。
债务人A企业就找到其甲开户银行,希望银行能提供某种便利,而甲银行也从中发现到了一丝商机。
在对A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并对A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后,甲银行同意在A企业的票据上签字承诺: 如果3个月票据到期后A企业无力支付款项给B企业,甲银行将无条件把这笔钱支付给B企业,然后再向A企业要钱。
经过银行签字承诺过的这张票据被称为银行承兑汇票。
这样的话,债权人原来面临的潜在的风险就转嫁给了银行。
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去承担这项潜在的风险呢?设想一下,如果票据到期,A企业在甲银行的账户上有10万元钱,甲银行就会把钱直接划给B企业,风险也就不存在。
相反,如果到期A 企业的账户上没有10万元钱,银行会先把钱支付B企业,并将差额的部分转为对A企业的贷款。
(在此插句题外话:说到这里,大家能明白为什么在银行的表外科目里有银行承兑汇票吗?)
当然,银行在做出承兑(即承诺无条件对付)的承诺之前,一定是建立在专业的对A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之上的。
那么什么是贴现呢?假如当B企业拿到银行承兑汇票之后,急需用钱,但是票据没有到期。
怎么办?银行就又想了一个办法,开展一项业务。
即贴现业务,为B企业再提供融资。
具体做法是,B 企业拿着由银行甲承兑的承兑汇票,到甲银行(当然可以到任一家办理贴现业务的银行去办理,但处理比较复杂,在这里以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去办理贴现,甲银行按照贴现利率(银行一般按照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而制定的利率,)假如该利率为月利率2%,票据期限是三个月,目前距到期日还有二个月。
根据公式: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到期日-贴现日),则甲银行 10万*2%*2=4000元(这4000元就是贴现利息) 10万-4000元=96000元银行通过办理贴现业务,收取贴现利息4000元。
支付给B企业96000元。
并与承兑汇票到期日向A企业追索10万元。
通过贴现业务,银行取得了利息收入,企业获得了融资。
一举两得。
另外银行承兑汇票一般银行的承兑期限都很短,在6个月以内。
另外,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央行之间都可以进行票据贴现,进行银行的融资活动。
只不过前者称为转
贴现,后者称为再贴现。
三、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判定标准,表外业务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关系紧密,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即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业务等;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之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金融服务类业务。
在传统上,我国商业银行把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业务统称为中间业务,即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的各类金融服务,从中赚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业务活动。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范畴。
其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业务,而且都是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
而区别则在于以下三点:
(1)中间人的身份不同。
在中间业务中,如支付结算(例:办理汇款)、信托、代理等业务,银行都是以交易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身份接受委托,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而表外业务在业务发展中可能发生银行中间人角色的移位,成为交易的直接当事人,如贷款承诺,在银行与客户签订协议时无信贷行为发生,但是一旦具备协议所列的某项具体贷款条件,银行就必须履行贷款责任。
(2)业务风险不同。
中间业务是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的,其较少动用或不动用自己的资金,虽然业务经营中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风险程度明显低于信用业务;而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能以某种形式垫付资金,从而形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其风险度较大。
(3)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
表外业务是近2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与国际业务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而我国银行业长期使用的中间业务大部分是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相伴而生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普遍指称的中间业务
应包含在表外业务中,其实质就是指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之所以长期使用“中间业务”这一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范围狭窄,多以金融服务类业务为主,“或有类”业务发展长期缓慢造成的。
四、国际业务
(一)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间进行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要用货币收付,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下结清,这样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
(二)国际信贷与投资
国际信贷与投资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的资产业务。
国际信贷与投资与国内资产业务有所不同。
这种业务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国外借款者。
1、进出口融资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
这种资金融通的对象,包括本国和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商业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进口押汇,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方请求进口地的某个银行(一般为自己的往来银行),向出口方开立保证付款文件,大多为信用证。
然后,开证行将此文件寄送给出口商,出口商见证后,将货物发运给进口商。
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这一过程。
(2)、出口押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向进口商发出货物后,取得了各种单据,同时,根据有关条款,向进口商开发汇票。
进出口押汇的业务在银行比较普遍,另外,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还有打包放款,票据承兑,出口贷款等。
2、国际放款
国际放款由于超越了国界,在放款的对象、放款的风险、放款的方式等方面,都与国内放款具有不同之处。
商业银行国际放款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1)、根据放款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放款、企业放款、银行间放款、
对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放款。
(2)、根据放款期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长期放款,这种期限的划分与国内放款形式大致相同。
(三)国际投资
根据证券投资对象的不同。
商业银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外国债券投资和欧洲债券投资两种。
(1)、外国债券投资。
(2)、欧洲债券投资。
(四)外汇交易业务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中,外汇交易业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外汇头寸、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期权交易、套汇与套利、以及投机等。
第二部分、银行基本会计核算
以上对银行的业务作了一个简短的介绍,以便对银行的业务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另外在大家作项目当中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是银行的具体科目代号和科目余额的方向,下面对这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银行的经济业务可以看成是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形成的。
账户是按照会计要素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记录的工具。
与会计具有同一性的是,账户也分为六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账户。
简单的会计循环: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过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会计报表
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记账方法的确定、会计凭证的复制、账簿登记和账务组织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是根据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为归集和记载各种经济业务按其内容进行分类的纲目。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和会计科目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定。
为了适应银行经营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对银行会计科目不仅要进行分类,而且还要编列代号。
使用科目代号,便于记忆和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财务处理手续。
各商业银行总行按本身需要设置各有关科目,应明确对全国银行统一会计科目的归属,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后执行。
(一)按科目性质分类
银行会计科目,按其性质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
1.资产类科目。
包括现金、贵金属、存放人民银行款项、各项贷款、证券及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反映银行的资金分布和运用情况。
资产类的科目余额方向一般在借方。
2.负债类科目,包括各项存款、借入款项、发行金融债券以及结算中的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等,反映银行资金的来源和形成的渠道。
负债类的科目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
3.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
包括联行往来的核算科目、辖内往来汇差、存款准备金和外汇买卖等科目。
余额方向可能为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具体情况视科目性质而定。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反映银行所特有才权益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
收入类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费用类余额方向一般在借方反映。
那么如何简单的区分银行的会计科目是属于资产;负债哪一类呢?
简单的记忆就是,站在银行的角度,看看某一科目核算的内容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是债权人(或所有权),还是债务人?若是债权人,该科目就是资产类科目,比如:现金科目银行有所有权,那么该科目就是资产类科目,贷款类科目银行是债权人,那么该类科目也是资产类科目。
相反,存款类科目,银行是债务人,该类科目就是负债类科目。
另外,要指出的是:除了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之外,其他几类科目恰恰相反,一般都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举例说明:A银行增加一笔活期存款(甲企业存入)10万元。
假如现金科目代号101,活期存款科目代号255,我们先作上面的分析,对银行来说,现金是资产类科目,活期存款是负债类科目,银行增加了一笔活期存款的经济业务反映为现金(即资产)增加了10w,活期存款(甲企业帐户下)增加了一笔10W即负债增加了10W.根据上面的说明,银行作相应的会计分录; 借:现金 10W 贷:活期存款-甲企业 10W 从该会计分录大家可以看出:银行的资产增加了10W,同时负债也增加了10W .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判断一个科目的余额方向:
比如:判断“贴现”科目的余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