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工程自学考试大纲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考试提纲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考试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71318087cd184254b35350f.png)
1. 级的概念、含义和级的相加、相减法则2. 频程划分与频谱分析3. 主、客观评价量和等响曲线特征4. A声级计权和等效连续A声级的含义与计算5. NR数与NRC曲线的特征和降噪量计算6. 特性阻抗、声阻抗、声阻抗率、法向声阻抗率和阻抗匹配对声波传播的影响7. 高频声波和低频声波的传播特性8.高频声波和低频声波的治理方法与比较9. 噪声控制材料与元件装置的性能评价量和降噪效果评价量归纳比较10.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参数11.室内声场特征与吸声降噪设计计算12.单层均质墙隔声特性与效果13.组合构件隔声量计算与等透声设计原则14. 隔声罩/间与隔声屏障的分析和设计计算15.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设计计算16. 声波频率和气流对消声器消声量的影响17.隔振原理与Tf的频率特性18. 隔振参数的计算与隔振器选择19.阻尼的原理、作用、材料、结构与实施要点20. 各种降噪技术的综合运用•分析归纳吸声、隔声、消声和隔振等技术措施对高频噪声和低频噪声的降噪机理、降噪声学元件及降噪效果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高、低频噪声降噪难易程度的结论。
仔细看懂例题。
•作业题再认真订正、复习一遍,真正弄懂会做。
•复习时结合思考题、练习题进行分析思考。
1.物理声学──波动函数法介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方程┐声波类型声源※→声场→振动微元╉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波动方程----------------→└热力学定律─状态方程┘初始条件→微分方程------------------→稳态解=声波方程→声场中某点某时刻的声压边界条件2.统计声学──能量统计法声源※→室内稳态声场→声波→能量传播→统计声学→距声源某一距离上声强度的平均情况3.噪声控制原理与技术声源※→声波→波动性→电声力类比→阻抗Z→阻抗匹配→传播特性→┌吸声├隔声→控制噪声传播技术措施┼消声→评价量━原理━材料与构件━设计计算├隔振└阻尼4.噪声评价量基本评价量→性能评价量→效果评价量。
噪声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噪声控制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1c56c4aa00b52acfc7cad2.png)
第一章绪论噪声的定义与分类第二章声波基本性质及传播规律概念声阻抗率:频率:一秒钟内媒质质点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波长:声波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或者说声源每振动一次,声波的传播距离声速: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瞬时声压:某一瞬间的声压。
有效声压(pe):在一定时间间隔中将瞬时声压对时间求方均根值即得有效声压。
声强:在声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称为声音的强度,简称为声强,单位是瓦每平方米。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单位是瓦。
声密度:声场中单位体积媒质所含有的声能量。
波阵面:是指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面。
根据波振面的形状可将声波分为不同的类型。
声线:常称为声射线,就是子声源发出的代表能量传播方向的直线,在各向同性的媒质中,声线就是代表波的传播方向且处处与波阵面垂直的直线。
波前:声波传播时处于最前沿的波阵面称为波前。
衍射:在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或孔洞时,如果声波的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得多,声波会绕过障碍物而使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衍射。
散射:在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表面较粗糙或者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则当声波入射时,就产生各个方向的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简谐振动:(①物体在受到大小跟位移成正比,而方向恒相反的合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运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简谐波:(简谐振动在空间传递时形成的波动即为简谐波,其波函数为正弦或余弦函数形式。
)声场:(声场是指传播声波的空间。
按声场的性质可以将声场分为:自由声场;扩散声场;半自由声场)自由声场:我们把可以忽略边界影响,由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形成的声场称为自由声场,如消声室扩散声场(混响声场):如果室内(某一块区域)各处的声压级几乎相等,声能密度也处处相等,那么这样的声场就叫做扩散声场(混响声场)。
半自由声场:在宽阔的广场上空,或者室内有一个面是全反射面,其余各面都是全吸声面,这样的空间称半自由声场声偶极子:幅值相同,相位相反,且靠近的两个点生源声源的指向性:声源发出的声波,在各个方向上的声压分布并不一定相同,这种随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称为声源的指向性。
噪声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噪声控制工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9afbb16137ee06eef91809.png)
《噪声控制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1、名词解释:噪声、听力损失2、噪声污染的危害3、噪声控制技术从哪几个环节采取措施第二章1、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声音的量度(频率、波长、声速、声压、声能量、声能密度、声功率、声强、频谱),注意公式(2-4)、(2-15)、(2-16)、(2-17)、(2-18)要记3、声级的计算公式、声级的求和公式、声级的相减公式、2-44、2-45、2-46、2-49、2-53、2-554、声音的传播规律5、P27-29习题3、7、21、22、23、28第三章1、声级计的分类、工作原理及组成2、振动分析仪3、公式:3-18、3-19、3-20、3-21、3-22第四章1、各噪声评价量的定义、特点及相关计算;噪声掩蔽2、振动评价量3、噪声各标准(注意:新标准,书上的已淘汰)4、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第六章1、噪声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会对各类控制措施分类2、环境噪声分类第七章1、名词解释:吸声系数、吸声量、混响声场、混响半径、混响时间2、吸声性能的评价量3、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要求及吸声机理4、多孔吸声材料的声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5、共振吸声结构(薄板或薄膜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及改善吸声性能的措施6、吸声减噪量的计算;公式(7-11)、(7-12)、(7-13)、(7-14)、(7-15)、(7-42)、(7-43)、(7-49)、(7-53)、(7-54)要记7、吸声降噪设计原则与程序8、P196-197习题1、6、7、8、9、10第八章1、隔声性能评价量2、单层隔声构件质量定律;单层隔声构件的频率特性(劲度阻尼控制区、质量控制区、吻合效应区)3、双层隔声结构的施工注意事项4、组合隔声构件隔声量的计算;公式(8-39)、(8-40)、(8-41)、(8-42)、(8-43)要记5、隔声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隔声罩的设计要点6、P233习题3-7题第十章1、消声器的分类及基本要求2、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评价量3、名词解释:动态消声量、静态消声量、插入损失、传递损失、传递声压级差、插入声压级差3、阻性消声器的消声机理、特点、结构、消声量的计算;公式10-2(a)、10-2(b)、10-4要记4、分析直管阻性消声器安装在排气管和进气管的利弊5、阻性消声器的设计步骤6、抗性消声器的消声机理、特点;扩张室消声器的几个频率、改善其消声频率特性的方法第十二章1、名词解释:积极隔振、消极隔振、力传递率2、振动控制的基本途径3、有隔振效果时f有啥要求(详见P294)4、各种隔振元件的优缺点5、阻尼减振原理;高阻尼复合结构的分类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选择4、简答5、计算注意:(1)复习提纲涵盖了考试的所有内容,书要看仔细点!(2)习题中涉及的公式及复习提纲中所提到内容中结论性的公式(经验公式除外)均要记住!书上的例题要看明白!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得有价值,可惜很多的人把这种价值看得太浅了,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社会地位、拥有名气就是价值的体现。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https://img.taocdn.com/s3/m/d7bed2a49ec3d5bbfc0a7418.png)
两个媒质中的质点振动速度分别为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由边界条件可以得到
uAi+uAr=uAt
或
➢ 声压反射系数rp:反射声波声压幅值PAr入射 声波声压幅值PAi之比
➢ 声压透射系数τp:透射声波声压幅值PAt与入射 声波声压幅值PAi之比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 当ρ2 c2 > ρ1 c1时,媒质II比媒质I“硬” ➢ 当ρ1 c1 > ρ2 c2时,媒质II比媒质I“软”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 指向性指数DI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 例:测得离点声源较远的10米处的声压级为60dB,求 该声源的声功率W。 解:点声源发出的声波为球面波,球面面积 s=4πr2 由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的关系
得到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第三章 噪声的传播和分贝的计算
• 声波的叠加 • 平面波的反射、透视和折射 • 声波的绕射 • 噪声在传播中的衰减 • 分贝的计算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2020/11/23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声波的基础知识 ❖ 第三章 噪声的传播和分贝的计算 ❖ 第四章 噪声评价和标准 ❖ 第五章 噪声的测量 ❖ 第六章 吸声和室内声场 ❖ 第七章 隔声 ❖ 第八章 消声器 ❖ 第九章 隔振与阻尼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
• 已知:空气密度为1.21kg/m3,空气中声 速为340 m/s ,水的密度998 kg/m3 ,声 速1483 m/s ,声波斜入射时的入射角为 10o。计算1)声波由空气入射到水面时的 反射角和折射角;2)声波由水入射到水 与空气交界面时的反射角和折射角。问 哪种情况存在全反射临界角,其值为多 少。
《噪声与振动控制》考试大纲
![《噪声与振动控制》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3e4ced7c1cfad6195fa7f7.png)
题号:831
《噪声与振动控制》
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根据我校教学及该试题特点,对考试范围作以下要求:
1、振动基础:质点振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弹性体振动的基本特点、常用振动参数及物理意义。
2、声学基础:常用声学参数及物理意义、参数之间相互关系。
3、噪声与振动控制的一般过程:振动控制的一般过程、噪声控制的一般过程。
4、隔振技术:振动隔离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常用的隔振器件及其特性、隔振分析与计算。
5、吸振技术:吸振基本原理、无阻尼动力吸振器与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特性与区别。
6、阻尼减振技术:阻尼产生机理、阻尼减振原理、常用阻尼结构及其特性分析。
7、吸声技术:吸声材料基本特性、材料吸声原理、吸声结构及其特性分析与计算、组合结构吸声特性计算。
8、隔声技术:隔声基本原理、隔声量计算、组合结构隔声特性计算。
9、消声器:消声器的分类、消声器的基本特性分析。
二、参考书目
盛美萍等编著,《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54deab844769eae109ed2a.png)
《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260367课程名称:噪声控制工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讲授36学时+实验9学时)学分:2.5适用对象:环境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期评成绩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为30%。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国外影响最大的公害之一。
本课程分两部分:噪声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波的定义、基本性质、评价和标准、噪声的测试以及噪声影响评价。
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吸声、隔声、消声器、隔振、阻尼减振。
最后通过应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处理措施。
Brief introduction in Englis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is becoming the serious problem inside and outside country.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noise/fundamental character/evaluation and standard/test of noise and noise impact assessment.The common technology of noise control: absorption sound/insulation sound/muffler/ vibration isolation/damp vibration reduction.At last ,theory contacts fact. All kinds of treatment measure are used syntheticall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噪声控制卷手册目录
![噪声控制卷手册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18418f05bb68a98271fefac8.png)
目录第一章噪声控制基本知识 (1)1.1声音的基本性质 (1)1.1.1简谐振动与简谐声波 (1)1.1.2描述声波特征的量 (3)1.1.3声源、声场 (4)1.1.4平面简谐声波 (4)1.1.5球面声波 (5)1.1.6声波波阵面和声射线 (6)1.1.7纯音和复声 (6)1.1.8频谱 (7)1.1.9声压的叠加 (8)1.1.10声功率、声强 (8)1.2声音的量度——级 (10)1.2.1分贝的概念 (10)1.2.2声功率级 (10)1.2.3声强级 (10)1.2.4声压级 (11)1.2.5声压级与声强级的关系 (11)1.2.6声压级的叠加 (11)1.2.7声压级的平均 (14)1.2.8背景噪声、声压级的“相减” (16)1.2.9声音的主观评价量 (17)1.2.10声级 (19)1.2.11掩蔽 (19)1.2.12听力损失 (20)1.3室外声波的传播 (21)1.3.1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 211.3.2声波的干涉与驻波 (23)1.3.3声波的衍射 (25)1.3.4声波的衰减 (26)1.4室内声波的传播 (40)1.4.1简正频率 (40)1.4.2室内声场与简正方式 (41)1.4.3稳态扩散声场和衰变 (41)第二章噪声评价 (49)2.1评价量的建立 (49)2.2响度和响度级的评价量 (57)2.3噪声对语言和通信干扰的评价 (60)2.4城市公共噪声的评价 (64)2.5道路、铁路交通噪声的评价 (69)2.6航空噪声的评价 (70)2.7其它类型噪声的评价 (78)2.8评价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比较 (79)第三章噪声测量 (86)3.1测量仪器和实验室 (86)3.2测量技术 (102)第四章声学材料和器件 (131)4.1吸声材料和吸气结构 (131)4.1.1吸声材料的性能和分类 (131)4.1.2多孔吸声材料的种类 (133)4.1.3影响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133)4.1.4共振吸声结构的分类和性能 (143)4.1.5吸声降噪 (150)4.2隔声及隔声构件 (151)4.2.1构件隔声性能的评价方法1524.2.2单层均质墙的隔声性能 (153)4.2.3双层墙的隔声量 (156)4.2.4多层复合结构 (157)4.2.5门窗、孔隙对墙体隔声的影响 (165)4.2.6分隔墙的噪声降低量 (171)4.2.7隔声罩 (171)4.2.8隔声间 (175)4.2.9声屏障 (175)4.3消声器 (176)4.3.1消声器的设计与评价 (176)4.3.2阻性消声器 (178)4.3.3抗性消声器 (185)4.3.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190)4.3.5微穿孔板消声器 (191)4.3.6放空排气消声器 (192)4.3.7其他消声器 (195)4.3.8消声器的压力损失 (198)第五章振动控制 (202)5.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02)5.1.1振动系统的组成 (202)5.1.2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02)5.1.3TM和TR曲线 (210)5.1.4隔振原理 (211)5.1.5测振原理 (218)5.1.6共振和阻尼 (219)5.1.7阻抗和导纳 (221)5.1.8功率流 (222)5.1.9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22)5.2振动污染 (224)5.2.1振动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2245.2.2振动源 (224)5.2.3振动和表面声辐射 (226)5.2.4振动的评价 (228)5.3振动控制技术 (235)5.3.1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235)5.3.2振动被动控制技术 (237)5.3.3振动隔离 (248)5.3.4隔振材料和元件 (250)5.3.5隔振垫 (257)5.3.6隔振器 (263)5.3.7管道隔振 (272)5.4振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274)5.4.1基本概念 (274)5.4.2传感器 (276)5.4.3放大器 (277)5.4.4记录设备 (278)5.4.5频率分析仪 (279)5.4.6滤波器 (279)5.4.7测振仪器原标定 (279)5.4.8激振设备 (280)5.4.9测量步骤和方法 (281)第六章工业噪声及其控制 (283)6.1工业噪声 (283)6.2机械噪声特性及其控制 (285)6.3 型机械零件噪声及其控制 (291)6.4工作机械噪声及其控制 (301)6.5流体机械噪声及其控制 (317)6.6电磁噪声 (347)第七章道路交通噪声及其控制 (354)第八章铁路噪声及控制 (396)第九章航空噪声及控制 (430)第十章城市区域噪声控制 (485)第一章噪声控制基本知识1.1声音的基本性质1.1.1简谐振动与简谐声波1.1.2描述声波特征的量1.1.3声源、声场1.1.4平面简谐声波1.1.5球面声波1.1.6声波波阵面和声射线1.1.7纯音和复声1.1.8频谱1.1.9声压的叠加1.1.10声功率、声强1.2声音的量度——级1.2.1分贝的概念1.2.2声功率级1.2.3声强级1.2.4声压级1.2.5声压级与声强级的关系1.2.6声压级的叠加1.2.7声压级的平均1.2.8背景噪声、声压级的“相减”1.2.9声音的主观评价量1.2.10声级1.2.11掩蔽1.2.12听力损失1.3室外声波的传播1.3.1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1.3.2声波的干涉与驻波1.3.3声波的衍射1.3.4声波的衰减(26)1.4室内声波的传播1.4.1简正频率1.4.2室内声场与简正方式1.4.3稳态扩散声场和衰变第二章噪声评价2.1评价量的建立2.2响度和响度级的评价量2.3噪声对语言和通信干扰的评价2.4城市公共噪声的评价2.5道路、铁路交通噪声的评价2.6航空噪声的评价2.7其它类型噪声的评价2.8评价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比较第三章噪声测量3.1测量仪器和实验室3.2测量技术第四章声学材料和器件4.1吸声材料和吸气结构4.1.1吸声材料的性能和分类4.1.2多孔吸声材料的种类4.1.3影响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4.1.4共振吸声结构的分类和性能4.1.5吸声降噪4.2隔声及隔声构件4.2.1构件隔声性能的评价方法4.2.2单层均质墙的隔声性能4.2.3双层墙的隔声量4.2.4多层复合结构4.2.5门窗、孔隙对墙体隔声的影响4.2.6分隔墙的噪声降低量4.2.7隔声罩4.2.8隔声间4.2.9声屏障4.3消声器4.3.1消声器的设计与评价4.3.2阻性消声器4.3.3抗性消声器4.3.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4.3.5微穿孔板消声器4.3.6放空排气消声器4.3.7其他消声器4.3.8消声器的压力损失第五章振动控制5.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5.1.1振动系统的组成5.1.2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5.1.3TM和TR曲线5.1.4隔振原理5.1.5测振原理5.1.6共振和阻尼5.1.7阻抗和导纳5.1.8功率流5.1.9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5.2振动污染5.2.1振动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5.2.2振动源5.2.3振动和表面声辐射(226)5.2.4振动的评价(228)5.3振动控制技术5.3.1振动主动控制技术5.3.2振动被动控制技术5.3.3振动隔离5.3.4隔振材料和元件5.3.5隔振垫5.3.6隔振器5.3.7管道隔振5.4振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5.4.1基本概念5.4.2传感器5.4.3放大器5.4.4记录设备5.4.5频率分析仪5.4.6滤波器5.4.7测振仪器原标定5.4.8激振设备5.4.9测量步骤和方法第六章工业噪声及其控制6.1工业噪声6.2机械噪声特性及其控制6.3 型机械零件噪声及其控制6.4工作机械噪声及其控制6.5流体机械噪声及其控制6.6电磁噪声第七章道路交通噪声及其控制第八章铁路噪声及控制第九章航空噪声及控制第十章城市区域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讲义
![《噪声控制》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389b26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5.png)
《噪声控制》讲义一、什么是噪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些声音让我们感到愉悦和舒适,比如优美的音乐、鸟儿的鸣叫;而有些声音则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和不适,这些声音就是我们所说的噪声。
噪声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不希望存在的声音,它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也可能是强度过大、频率不合适的声音。
噪声的来源非常广泛,比如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等)、工业噪声(工厂机器运转、建筑施工等)、社会噪声(商业活动、人群喧哗等)以及家庭噪声(电器运行、家庭装修等)。
噪声不仅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会干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
同时,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
二、噪声的危害(一)对听力的损害高强度的噪声会直接损伤我们的听力器官。
当我们长时间处于超过85 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时,内耳的毛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听力逐渐下降。
这种听力损失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
如果噪声强度过大,甚至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会引起人的烦躁、焦虑、紧张和疲劳等不良情绪。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噪声还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生理功能。
它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风险。
(四)对工作和学习的干扰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在学校、办公室等需要安静的环境中,噪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员工的工作表现。
三、噪声的测量与评价(一)噪声的测量为了有效地控制噪声,首先需要对噪声进行测量。
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有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
声级计可以测量噪声的声压级,频谱分析仪则可以分析噪声的频率成分。
在测量噪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时间。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bb927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3.png)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噪声对人类环境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1. 噪声的基本概念- 噪声的定义是什么?- 噪声的测量单位有哪些?- 噪声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2. 噪声的传播特性- 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影响噪声传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如何通过环境布局来降低噪声传播?3. 噪声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有哪些?- 噪声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通过测量数据评估噪声的影响?4. 噪声的评估标准- 国际上常用的噪声评估标准有哪些?- 噪声评估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不同环境下的噪声评估标准有何不同?5. 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如何在设计阶段实现噪声控制?- 现有建筑的噪声控制改造有哪些技术?6. 吸声材料与结构- 吸声材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常见的吸声材料有哪些?- 如何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7. 隔声技术- 隔声的原理是什么?- 隔声材料与结构有哪些?- 如何评估隔声效果?8. 振动控制- 振动与噪声的关系是什么?-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振动隔离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9. 噪声控制的法规与政策- 我国关于噪声控制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噪声控制政策有何异同?- 如何通过法规推动噪声控制的实施?10. 案例分析- 请分析一个实际的噪声控制工程案例。
- 在案例中,噪声控制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该案例对噪声控制工程的启示有哪些?复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巩固课程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噪声控制工程自学考试大纲-湖北教育考试院
![噪声控制工程自学考试大纲-湖北教育考试院](https://img.taocdn.com/s3/m/dbb3d5d1a1c7aa00b52acbee.png)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0661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主要论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光、热等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危害及其评价方法和标准,理解和掌握物理性污染的基本规律、测试和监测方法、控制方法和技术等,具备解决环境物理性污染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物理性污染的成因、传播规律、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基本控制技术等,并初步具倍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噪声控制、电磁污染控制、放射性防治、振动防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 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特征。
2.了解热污染、光污染的评价方法及防治技术。
3.理解和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和噪声测量方法,熟悉噪声和振动控制有关规范、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和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理解和掌握电磁辐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了解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
5.了解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辐射剂量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为环境工程与管理的专业主干课程,与本课程平行进行的课程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分别从环境各不同要素介绍污染控制的原理和工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基本危害,了解物理性污染控制的研究内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物理环境、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
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1、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2、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四)考核要求1、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⑴识记:物理环境的定义⑵理解:无⑶应用:无2、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⑴识记: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特点⑵理解:物理性污染的概念⑶应用:无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理解和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和声波的传播规律,掌握噪声测量技术和评价方法,熟悉噪声控制有关规范、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噪音控制专业考验大纲
![西北工业大学噪音控制专业考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c445e7a98271fe900ef95b.png)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30260课程名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学时/学分:60学时/7.5学分先修课程:数理方程、理论力学、声学基础面向对象:全校的环境类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我校环境类课程区别于其他高校环境专业的主要特色课程和骨干课程。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本课程要求在具备振动基础与声学基础的前提下,牢固掌握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础理论与一般过程,灵活运用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各项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了解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技术前沿。
本课程重点掌握:(1)动力吸振技术;(2)隔振技术;(4)阻尼技术;(5)吸声技术;(6)隔声技术;(7)结构振动测试技术;(8)环境噪声测试技术。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采用《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作为教材,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教学内容分为八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振动基础概述(6学时)讲述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有阻尼的自由振动、质点的强迫振动、弦的振动、梁的纵振动、梁的横振动、薄板的横振动。
重点是对振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参数的计算分析。
•第二章声学基础概述(6学时)讲述理想流体介质中的声波方程、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声波的反射与透射、典型声源及其声辐射,包括:脉动球源、点源和多极子声源、无限障板上活塞式声源、板的声辐射。
重点是对声波传播基本特性的理解和对常用声学参数的计算分析。
•第三章振动与噪声控制的一般过程(4学时)讲述噪声的危害与评价、噪声控制的一般步骤、振动的危害与评价、振动控制过程。
重点是对振动与噪声控制一般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动力吸振器(4学时)讲述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使用条件、有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动力吸振器设计步骤、复式动力吸振器及其特性,开展动力吸振器工程案例分析。
大学噪声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噪声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cbfd1a856a561253d36fda.png)
一、填空题(1*30)1.描述声波基本的物理量有波长、周期和频率。
2.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各种声源发出的声波简化为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三种理想情况。
3.环境噪声标准可以分为产品噪声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三大类,《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属于其中的噪声排放标准。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了 5 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5.在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中,测量仪器必须使用Ⅱ 型或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或噪声统计分析仪。
在测量前后须校准,要求前后校准偏差不大于 0.5 dB。
6.根据噪声源的发声机理,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种.7.城市环境噪声按声源的特点可以分为工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四种。
8.常见的吸声材料有多孔性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两种.9.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孔隙率、空气流阻和结构因素三种。
10.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11.常见的隔声设施有隔声间、隔声罩、声屏障等。
12.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两种声学监测仪器来监测噪声,这两种仪器是积分式声级计和噪声统计分析仪 .13.计权网络一共有四种,分别是A计权网络、B计权网络、 C计权网络和 D计权网络。
14.计权网络中D计权常用于机场噪声的评价.15.声级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传声器、放大器、衰减器和滤波器四部分.16.常见的吸声材料有多孔性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两种17.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基本声学现象,如反射、投射和折射、衍射。
18.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点声源、面声源和线声源三种。
19.常见的隔声装置有隔声墙和隔声罩。
20.测定声功率有混响室法、消声室法和现场监测法三种方法。
21.频谱分析仪一般具有三种选择功能,可以把噪声分为倍频程、1/2倍频程_和1/3倍频程。
22.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混响室和隔声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0661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主要论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光、热等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危害及其评价方法和标准,理解和掌握物理性污染的基本规律、测试和监测方法、控制方法和技术等,具备解决环境物理性污染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物理性污染的成因、传播规律、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基本控制技术等,并初步具倍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噪声控制、电磁污染控制、放射性防治、振动防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 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特征。
2.了解热污染、光污染的评价方法及防治技术。
3.理解和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和噪声测量方法,熟悉噪声和振动控制有关规范、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和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理解和掌握电磁辐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了解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
5.了解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辐射剂量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为环境工程与管理的专业主干课程,与本课程平行进行的课程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分别从环境各不同要素介绍污染控制的原理和工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基本危害,了解物理性污染控制的研究内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物理环境、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
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1、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2、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四)考核要求1、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⑴识记:物理环境的定义⑵理解:无⑶应用:无2、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⑴识记: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特点⑵理解:物理性污染的概念⑶应用:无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理解和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和声波的传播规律,掌握噪声测量技术和评价方法,熟悉噪声控制有关规范、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声音和噪声、噪声的特点与影响、噪声的控制。
第二节声学基础声波的形成、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平面声波、球面声波的特点;声音的频谱、声压级的计算、声波的传播特性。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和标准噪声的评价量和评价方法、环境噪声标准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吸声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室内吸声降噪第五节噪声控制技术――隔声单层均质墙的隔声性能、多层墙的隔声特性;隔声间;隔声罩、隔声屏。
第六节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消声器的设计(三)考核知识点1、声学基础2、噪声的评价和标准3、噪声控制技术―吸声4、噪声控制技术―隔声5、噪声控制技术―消声(四)考核要求1、声学基础⑴识记:噪声的定义、声波的形成、横波和纵波、描述声波的物理量、声音的频谱、声源的指向性、声强、声功率、声能密度⑵理解:声波的反射、投射和折射、声压级及计算、⑶应用:声压级的计算、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2、噪声评价和标准⑴识记:等响曲线、响度级和响度;噪度和感觉噪声级;各种产品噪声标准和各种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室内环境噪声允许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⑵理解:计权声级、累计百分数声级⑶应用:A声级和等效连续声级、昼夜等效声级3、噪声控制技术―吸声⑴识记:吸声系数、吸声量、多孔性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⑵理解:吸声量计算、吸声原理、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室内吸声降噪的原理⑶应用:吸声特性和影响因素、室内声场计算、吸声降噪量计算4、噪声控制技术―隔声⑴识记:透声系数、隔声量、插入损失、隔声频率特性、隔声质量定律⑵理解:平均隔声量计算、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多层墙的隔声特性、隔声间、隔声门窗的特点、隔声屏的特点⑶应用:隔声罩的隔声计算、组合墙的隔声量计算5、噪声控制技术―消声⑴识记:消声器定义、消声器的评价量、阻性消声器的结构形式、抗性消声器的结构形式、复合结构消声器的结构形式⑵理解:对消声器的要求、阻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影响因素、扩张室式消声器的影响因素、共振消声器原理⑶应用:阻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扩张室式和共振消声器的设计计算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振动的概念、危害,了解振动的基本理论、掌握振动的评价和标准,熟悉振动控制技术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振动与振动污染、振动污染源、振动的影响。
第二节振动基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振动的性质、简谐振动系统、振动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振动的评价和标准振动的评价和评价指标、环境振动标准第四节振动控制技术振动源的控制、机械振动控制、弹性减振、冲击减振、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振动衰减。
第五节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减振材料、减振装置、振动污染的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1、振动污染2、振动基础3、振动评价4、振动控制技术5、减振材料与装置(四)考核要求1、振动污染⑴识记:振动污染的定义、振动来源及危害⑵理解:无⑶应用:无2、振动基础⑴识记:振动的基本物理量⑵理解:共振、固有频率、位移振幅倍率⑶应用:无3、振动的评价与标准⑴识记:振动的评价指标⑵理解:振动的评价标准⑶应用:评价标准的应用4、振动控制技术⑴识记:无⑵理解:振动源控制、机械振动控制、弹性减振、阻尼振动、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振动衰减。
⑶应用:无5、减振材料与装置⑴识记:减振材料、减振装置⑵领会:无⑶应用:无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电磁辐射的概念、危害,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掌握电磁辐射的防护标准,熟悉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电磁环境和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电磁辐射基础电场和磁场、电磁场与电磁辐射、射频电磁场、电磁辐射的量度单位。
第三节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及相关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电磁辐射防护技术、电磁辐射控制应用实例。
(三)考核知识点1、电磁辐射污染2、电磁辐射基础3、电磁辐射防护标准4、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四)考核要求1、电磁辐射污染⑴识记:电磁辐射污染源⑵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⑶应用:无2、电磁辐射基础⑴识记:电场、磁场、电磁场与电磁辐射⑵理解:电场强度、磁场强度⑶应用:无3、电磁辐射防护标准⑴识记:无⑵理解:电磁辐射相关标准⑶应用:无4、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技术⑴识记:电磁辐射防护基本原则⑵领会: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电磁辐射防治技术⑶应用:无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放射性的概念、危害,了解放射性的基本理论、掌握放射性的防护标准,熟悉放射性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危害。
第二节辐射剂量学基础辐射剂量学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有效剂量当量、集体剂量当量和集体有效剂量、辐射防护的量和概念。
第三节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放射性废物及其处理途径、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分类、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辐射防护一般措施。
第四节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技术、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
第五节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去污的定义、化学去污技术、机械去污技术、其他去污新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1、辐射的生物效应2、辐射剂量基础3、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4、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四)考核要求1、辐射的生物效应⑴识记: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危害⑵理解:无⑶应用:无2、辐射剂量基础⑴识记: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⑵领会:与辐射防护有关的概念⑶应用:无3、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⑴识记:无⑵理解: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分类、处理原则⑶应用:辐射防护标准4、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⑴识记:固化技术、减容技术、膜分离和过滤、絮凝沉淀、蒸发、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⑵理解:固化技术⑶应用:无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热污染的概念、危害,了解水体热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掌握水体热污染防治的技术,了解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及防治,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影响,熟悉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了解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熟悉热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热环境、热污染及其类型。
第二节水体热污染水体热污染的影响、水体热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及防治。
第四节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温室效应的影响、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
第五节热污染评价与标准水体热污染评价与标准、大气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第六节热污染控制技术节能技术与设备、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1、热污染及其类型2、水体热污染3、热岛效应4、温室效应5、热污染控制技术(四)考核要求1、热污染及其类型⑴识记:热污染的定义和分类⑵理解:无⑶应用:无2、水体热污染⑴识记:无⑵理解:水体热污染的影响、水体热污染的防治⑶应用:无3、热岛效应⑴识记: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⑵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及防治。
⑶应用:无4、温室效应⑴识记:无⑵理解: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⑶应用:无5、热污染控制技术⑴识记:无⑵理解:节能技术与设备、热泵、热管、隔热材料、空冷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⑶应用:无第七章光污染及其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光污染的概念、危害,了解光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熟悉光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光环境、光源及其类型、光污染及其分类、光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光学基础光的基本物理量、电光源的基本技术参数。
第三节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天然光环境的评价、人工光环境的评价。
第四节光污染防治技术可见光污染防治、红外线紫外线污染防治。
(三)考核知识点1、光污染及其危害2、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3、光污染防治技术(四)考核要求1、光污染及其危害⑴识记:光污染的危害⑵理解:无⑶应用:无2、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⑴识记:采光系数、采光系数标准、适当的照度水平⑵领会:无⑶应用:无3、光污染防治技术⑴识记:无⑵领会:直接眩光的限制、反射眩光和光幕反射的限制、红外线、紫外线污染防治。
⑶应用:无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