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6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
![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4e55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6.png)
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它意味着心脏停止跳动,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呼吸骤停则意味着患者停止呼吸。
无论是心脏骤停还是呼吸骤停,都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下面是心肺复苏的知识点总结:1.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是模拟正常的心脏跳动和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及时的心肺复苏可以帮助恢复心脏的跳动。
在呼吸骤停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呼吸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氧气。
2. 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包括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按压是指通过胸部按压来模拟心脏的跳动,人工呼吸是指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呼吸。
3. 判定心肺复苏时机:在遇到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情况下,首先需要确保环境安全,然后迅速判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且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就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按压的技巧: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之一。
按压的技巧包括正确的手位、握法和按压频率与深度。
正确的按压可以帮助恢复心脏的跳动,因而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
5. 人工呼吸的技巧: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需要注意吹气的力度和频率,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足够的氧气。
6. 使用AED: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它可以帮助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电除颤。
AED是一种便携式设备,可以在心脏骤停时立即使用,为患者提供电击。
7. 心肺复苏的持续时间:心肺复苏需要进行持续的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的治疗。
持续的心肺复苏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其他治疗措施能够实施。
8. 心肺复苏的风险:虽然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程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正确的按压和人工呼吸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胸部或呼吸道受伤。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谨慎并尽量减少风险。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能,可以帮助维持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体征。
外科护理学复苏讲解
![外科护理学复苏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46af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1.png)
复苏
1、定义复苏又称心肺脑复苏,是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①意外事故:以创伤最为常见;②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③麻醉及手术意外;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如血钾过高或过低和严重酸中毒;⑤药物过敏、中毒。
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3.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根据心脏状态和心电图表现,心搏停止分3种类型。
①心搏停顿:心脏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
②心室纤颤:心室心肌呈不规则蠕动,但无心室搏出。
ECG上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③心-电机械分离: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
振幅较低的QRS 波群。
4.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要具备3点:①清醒的病人突然意识消失;②大动脉搏动消
失(颈动脉或股动脉);③呼吸停止或喘息呼吸。
诊断必须迅速果断,为复苏争取时间。
试题精选
1心跳复苏后,最容易出现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是
A心肌缺氧性损伤
B肺水肿
C脑缺氧性损伤
D肝小叶中心坏死
E肾小管坏死
答案:C
解析:复苏后最容易出现脑水肿
2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常见原因是
A创伤
B冠心病
C青霉素过敏
D麻醉
E电击
答案:B
解析: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源性占绝大多数,如冠心病、慢性瓣膜病伴心衰、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肺复苏操作知识点总结
![心肺复苏操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d4d9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0.png)
心肺复苏操作知识点总结一、心肺复苏的适用情况心肺复苏适用于以下情况:1. 心跳骤停:包括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
2. 呼吸停止:包括呼吸窒息或呼吸窘迫。
二、心肺复苏的目标心肺复苏的目标是维持受害者的血液循环和氧供应,以保持重要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大脑。
通过心肺复苏,可以帮助维持受害者的生命,直到医疗人员的到来。
三、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确认现场安全、呼叫急救人员、检查意识和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继续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的步骤。
(一)确认现场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必须先将危险因素排除,以保障施救者和受害者的安全。
(二)呼叫急救人员一旦确认受害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及时的急救人员到场可以大大提高受害者的生存率。
(三)检查意识和呼吸在确定现场安全并呼叫急救人员之后,接着要检查受害者的意识和呼吸。
可以轻轻拍打受害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受害者,观察受害者是否有意识。
同时,观察受害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音。
如果受害者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即表示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四)进行心肺复苏操作1.打开受害者的气道:将受害者平放在硬而平坦的地面上,仰面朝上。
然后,向后提拉受害者的下巴,向上抬起受害者的头部,使气道畅通。
2.检查呼吸:在打开受害者的气道后,将头偏向一侧,将耳朵靠近受害者的口鼻,用眼睛看受害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用手感受受害者的呼吸。
如果受害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表示需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在进行胸外按压之前,要先确认受害者是否是成人、儿童还是婴儿。
对成人和儿童,需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对婴儿,只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找到受害者的胸骨,以受害者乳头线中心为准,用手掌的下半部分压在受害者的胸骨上。
护理学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
![护理学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2f77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0.png)
护理学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
1.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是在没有脉搏和呼吸的情况下立即开始急救,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和供氧。
急救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心肺复苏的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突发性心脏骤停和其他导致无脉搏和呼吸的情况。
3.心肺复苏的步骤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检查-报警-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要
确认患者无反应,然后立即报警通知急救人员。
接着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
人员到达并使用除颤器进行除颤。
4.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注意要清晰地观察和听到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的力度和频率。
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确保自己的安全。
5.心肺复苏的后续处理
在心肺复苏之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定病因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需要进行监护观察,以避免继续发生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
6.心肺复苏的风险和并发症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救护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肋骨骨折、涨气胃、肺气肿等。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谨慎地操作,以减少患者的不良
反应。
7.心肺复苏的相关法律和道德问题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护士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如尊重患者的意愿,尽力救护等。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学知识点,护士需要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步骤、
注意事项、后续处理以及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保证对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患者的及
时救护和护理。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心肺脑复苏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心肺脑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f1408f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e.png)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心肺脑复苏[单选题]1.心脏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A.肺水肿B.急性肾衰竭C.急性肝坏死D.脑缺氧和脑水肿E.心肌缺氧性损伤参(江南博哥)考答案:D参考解析:脑组织在人体器官中是最易受缺血伤害的这是由于它的高代谢率、高氧耗量和对高血流量的要求。
整个脑组织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静息时,它要求的氧占人体总摄取量的20%,要求的血流占心排出量的15%。
因此,心搏停止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是深昏迷。
基础生命抢救的主要目的是亦即提供脑组织最低的血流量。
掌握“专业知识-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治疗、护理)”知识点[单选题]2.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后医嘱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将该液体滴注完毕最多需要A.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30分钟E.60分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使用20%甘露醇降低脑水肿,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分钟内滴完,根据需要每6小时可以重复应用。
掌握“专业知识-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治疗、护理)”知识点[单选题]3.脑复苏中首选的脱水剂为A.25%葡萄糖液B.50%葡萄糖液C.20%甘露醇D.速尿E.尿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脑复苏中首选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
掌握“专业知识-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治疗、护理)”知识点[单选题]4.病人呼吸骤停后,最简单且有效的建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A.麻醉机B.人工呼吸机C.气管插管呼吸D.简易气囊呼吸器E.口对口人工呼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题中5选项均可为病人建立人工呼吸,但最为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掌握“专业知识-心肺复苏(初期)”知识点[单选题]5.复苏药物的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心内注射D.皮下注射E.气管内给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药物治疗复苏时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心脏复搏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总结心肺复苏知识点
![总结心肺复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f21e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1.png)
总结心肺复苏知识点一、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按压和人工呼吸,模拟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以维持和恢复病人的生命体征。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无法被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以阻止脑细胞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并尽快将病人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二、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检查现场安全、呼救、检查患者意识和呼吸、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在执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应首先保证现场的安全,然后立即向医疗救护人员求助,然后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就需要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的到来。
三、胸外按压的操作方法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按压,模拟心脏的跳动功能。
在进行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个坚硬的平面,将患者平躺在上面,然后紧握患者的双肩,用两只手的掌心连续对患者的胸部施加压力,每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直到急救人员的到来。
四、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患者没有呼吸,就需要进行人工呼吸,以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包括将患者平躺在地面上,打开患者的气道,然后用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另一只手贴紧患者的下巴,然后将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嘴,并进行口对口呼吸,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钟,呼吸次数为10-12次/分钟。
五、心肺复苏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错误,比如用力过猛导致患者胸骨骨折,或者呼吸过度导致气胸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第二,在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把握;第三,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第四,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保持不断地进行循环复查,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外科护理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
![外科护理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d76cda303186bceb18e8bb95.png)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一)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指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具 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1.快速判断 在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 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
(1)综合分析判断环境:在眼睛看、耳朵听、鼻 子闻,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环 境安全可以进入现场救人;若环境不安全先解除不 安全因素或将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同时根据现场条 件尽可能做好自身防护。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4.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同时出 现对光反应。若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 无效。 5.自主呼吸出现 患者出现较强的自主呼吸,说明 复苏有效,但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人工辅 助呼吸。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三)注意事项
1.按压者的更换 多个复苏者时,可每2分钟更换 按压者,换人时间应在5秒钟内完成,以保证高质 量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二)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1.神志 复苏有效时,可见患者有眼球运动,睫毛 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发出呻 吟等。
2.面色及口唇 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及口唇由发 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 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产生 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 进行心脏按压。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 明患者己恢复
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后,血流立即停 止,脑血流急剧减少,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和循 环系统症状。具体可表现为:①意识丧失;②听诊 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脉搏摸不到;③无效呼吸 或呼吸停止;④皮肤苍白或发绀;⑤瞳孔散大,对 光反射消失。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优品讲义:0601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优品讲义:0601](https://img.taocdn.com/s3/m/da3a3a9fc1c708a1284a44a1.png)
1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六、心肺脑复苏 1.概述(1)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2)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2.心肺复苏(1)初期复苏 (2)二期复苏3.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1)脑复苏及护理 (2)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第一节 概 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心电图呈直线。
2.心室颤动,心电图呈室颤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
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2.判断有无循环、呼吸骤停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3.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3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保护脑细胞和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452.气道开放(airway ,A )判断有无颈部损伤。
外科护理学 心肺复苏
![外科护理学 心肺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a9f297cdd15abe23482f4d82.png)
第三节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 重点是防治脑水肿 • 一、脑复苏及护理 • 1、降温:冬眠疗法,以减少脑耗氧量。每下降 10C,可减少脑耗氧5~6%,降温前先用辅助药防 止寒战。体温降至33~350C。复温时先撤物理降 温,后撤药物降温。 • 2、脱水:用20%的甘露醇或25%的山梨醇静脉快速 滴注。 • 3、激素:地米、氢可,可减轻脑水肿。 • 4、其他: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高压氧、镇静解 痉、维护循环,呼吸,肝肾 1、维持呼吸功能:吸氧,呼吸兴奋剂。 2、确保有效循环稳定。 3、防治肾衰:维持循环稳定。 4、预防并发症:①预防感染;②加强 营养;③基础护理;④注意NS变化。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 1、心跳停搏(心肌无收缩活动);2、心室纤颤 (心肌不规则的无效收缩);机-电分离(ECG上 有宽大畸形低幅波,心脏却无有效收缩)。 • 三、诊断 • ⑴突然神志消失;⑵无自主呼吸;⑶大动脉搏动 消失。此时应立即复苏。切不可等血压测不到、 心音消失、瞳孔散大、ECG为一直线时才作判断, 以免延误抢救。
第五单元 心肺复苏
第一节 概 述 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 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 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 ①心血管疾病;②麻醉及手术意外;③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④意外事故;⑤ 中毒、过敏。 • 以上诸多病因都可导致:①心肌收缩力下 降;②冠状动脉灌注减少;③心律失常; ④心排出量下降。
二、二期复苏
• 1、复苏内容:心电监护、进一步人工呼吸支持、 除颤、起搏、扩容及药物治疗。 • 2、应用复苏物⑴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 物;⑵阿托品:用于心动过缓;⑶利多卡因:是 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⑷碳酸氢钠:纠正酸中 毒;⑸呼吸兴奋剂,要在心跳恢复后使用,以免 加重脑缺氧引起中枢衰竭。药物以静脉给药为主, 还可气管内、心内给药。 • 3、电除颤 是治疗室颤的有效方法。
心肺复苏的知识点总结
![心肺复苏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a8c4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7.png)
心肺复苏的知识点总结一、心肺复苏的原理心肺复苏的目的是通过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心跳和呼吸。
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心肺复苏可以帮助推动血液继续循环,从而保持身体器官的功能。
而在呼吸停止的情况下,心肺复苏可以提供必要的氧气,以维持身体的生命支持系统。
因此,心肺复苏可以说是一种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确认情况: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如有可能,询问旁人有关患者病史,以便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2. 呼救:如果患者需要心肺复苏,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或者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
3. 打开气道:将患者的头部稍微仰起,采取适当的方法使气道畅通,确保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4. 检查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5. 进行胸外按压:如果患者没有心跳,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胸部的中央位置,以帮助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6. 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之后,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仰起,打开气道,对患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氧气进入患者的肺部。
7. 持续循环: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以上就是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这些步骤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每个步骤都非常关键,对于患者的生命都至关重要。
三、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急救技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知识点:1. 正确的位置:在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找到患者的胸骨,然后将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上,进行按压。
2. 适当的力量: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用足够的力量,以确保心脏受到充分的刺激。
一般来说,每分钟需要进行100-120次按压。
3. 适当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确保呼吸的频率是适当的,一般来说,每6-8秒进行一次呼吸。
4. 心肺复苏的团队协作: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其中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进行人工呼吸。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第六单元心肺脑复苏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第六单元心肺脑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e2d126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9.png)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第六单元心肺脑复苏[单选题]1.单人和双人进行心脏复苏时,其心脏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分别为()。
A.5:1,15:2B.15:2,5(江南博哥):1C.5:1,5:1D.15:2,15:2E.30:2,30:2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成年病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不论单人抢救还是双人抢救,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单选题]2.下列哪项是心脏按压有效的首要标志?()A瞳孔缩小B.心电图表现心室纤颤C.出现神经反射D.能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E.按压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首要标志为大动脉(颈动脉)出现搏动;其他标志还包括: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瞳孔缩小;皮肤转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单选题]3.现场判断心搏、呼吸骤停的方法以下错误的是()。
A.以手指触摸病人颈动脉搏动B.在保持病人气道开放条件下,将耳部贴近病人口鼻,聆听有无呼气声C.听心音D.在保持病人气道开放条件下,将面部贴近病人口鼻,感觉有无气流E.观察有无胸廓起伏动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现场判断心搏、呼吸骤停的方法不包括听心音,因其可能由于患者心音减弱或周围环境嘈杂而听不清,继而造成误判。
[单选题]4.病人呼吸骤停后,最简单且有效的建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
A.麻醉机B.人工呼吸机C.气管插管呼吸D.简易气囊呼吸器E.口对口人工呼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当病人呼吸骤停后,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建立人工呼吸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单选题]5.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正确时动脉压可达()。
A.40-60mmHg(5.3〜8kPa)B.60〜80mmHg(8〜10.7kPa)C.SO-IOOmmHg(10.7—13.3kPa)D.100-120mmHg(13.3-16kPa)E.120-MOmmHg(16〜18.6kP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胸外心脏按压若操作得法,则ETCo2升高,动脉压可达80〜IOOmmHgo [单选题]6.心肺复苏后,下列处理哪项错误?()A.常规吸氧B.纠正低血压C.纠正水、电解质失衡D.用抗生素E.不纠正酸中毒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心肺复苏后应常规吸氧,用抗生素及静脉输液,纠正低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的情况。
心肺脑复苏笔记(精心整理)
![心肺脑复苏笔记(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a90e180b4e767f5acfcef7.png)
心肺脑复苏问题:在公共场合,面对一个心脏骤停的病人,作为医生,你该怎么办?案列:今年2月份,深圳35岁的IBM公司女高管在地铁口猝死,7名路人先后经过,却没人能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导致其在救护车到来前(30分钟)死亡,由于众人的畏惧心理与缺乏急救常识是主因。
如果当时有人简单做一下急救,比如畅通呼吸道,摸摸她脉搏,完成心肺复苏,也许能保住性命,但是目前我国缺乏这方面培训。
什么是心脏骤停(呼吸和心搏骤停)?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
一、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1、心脏性: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梗、急性心肌炎等)2、非心脏性:(1)意外:触电、雷击、溺水,创伤等。
(2)大出血导致血压下降(3)严重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钾(4)药物中毒过敏(5)脑血管意外二、心搏、呼吸骤停的损害: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30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60秒钟——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跳停止4分钟——脑细胞死亡,造成不可逆损坏——植物人心肺复苏要争分夺秒!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能被救活4-6分钟(大脑耐受缺氧极限)只有10%人能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6%超过10分钟,存活率0三、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意识丧失---强调对声音的反应,呼之不应,无呼吸。
呼吸停止---一听二看三感觉,不能超过十秒脉搏消失---十秒内完成,触不到大动脉搏动✓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立即拨打120急救,并开始CPR✓在判断患者意识之前,必须确认抢救环境是安全的四、心肺脑复苏的定义: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针对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而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的方法。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到达至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护师考试辅导:心肺脑复苏
![护师考试辅导:心肺脑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0c0212a6ec3a87c24028c436.png)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心电图呈直线。
2.心室颤动,心电图呈室颤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
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2.判断有无循环、呼吸骤停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保护脑细胞和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气道开放(airway,A)判断有无颈部损伤。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2020)】讲义 6、心肺脑复苏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2020)】讲义 6、心肺脑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0e572f7176eeaeaad0f33048.png)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2.心室颤动;3.心电机械分离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拍——摸看;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5~6),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015AHA指南100~120次/分)。
2.气道开放(airway,A)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首先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外科护理学 心肺脑复苏
![外科护理学 心肺脑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962fd07127284b73f2425016.png)
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一般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
只要清醒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没有呼吸动作三点即可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
心外按压部位是病人胸骨下段,对小儿是用单手掌跟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200次。
胸外按压有效的标志: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肾上腺素为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
常用剂量为1mg,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
阿托品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对心动过缓有较好作用,常用剂量为0.5-1mg利多卡因有治疗心室颤动的作用碳酸氢钠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
除颤一个电极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右侧第一肋间近胸骨右缘处。
电能选择,成人用200-400J,小儿用20-200J直流电除颤。
体温没降低1摄氏度,可使氧耗率下降5%-6%,。
复苏时人工降温,降至35-33摄氏度为宜。
一般病床在500张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可设综合性ICU,床位占医院的3%-6%,500张以上的应设立专科ICU,其护士床位比为3-4:1ICU主要收治对象是: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②需要心肺复苏者;③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④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平均动脉压(MAP)可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
中心静脉压(CVP)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6-12cmH2O,CVP过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应给予补液。
CVP过高提示输入液体量过多或新功能不全,在测CVP时应暂停呼吸机的作用。
肺动脉楔压(PAWP)能比较准确的反应整个循环情况,有助于判定左心室功能,反应血容量是否充足。
心肺复苏过程知识点总结
![心肺复苏过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1fa97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c.png)
心肺复苏过程知识点总结一、心肺复苏的适用情况1. 心跳骤停:当患者没有心跳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 呼吸骤停:当患者停止呼吸或呼吸非常困难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3. 溺水、窒息或突发性心脏病发作等意外情况。
4. 药物过量、中毒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昏迷和休克的患者。
5. 大出血、休克等原因导致的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
二、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1. 维持血液循环系统:通过按压胸部,使心脏得到持续的血液流动,维持体内血液循环。
2. 补充氧气: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为患者输送氧气,维持呼吸系统的功能。
3. 压迫性心脏按摩:通过按压胸部,模拟心脏的搏动,促进血液循环。
4. 通畅呼吸道:清除患者口腔和咽喉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监测患者状况:观察患者的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心肺复苏的措施。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1. 判断患者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心跳、呼吸,如果没有,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 要求周围人员帮忙:让周围人员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
3. 找准位置:将患者放在坚硬平整的地面上,并保持患者头部位置适当。
4. 清除异物:如果患者口腔内有明显异物,要先将其清除。
5. 进行胸外按压:用力按压患者胸部,按照正确的频率和深度进行按压。
6. 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每次呼吸后要注意让患者口腔呼吸道清洁。
7. 持续循环:按照一定的频率和时间间隔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8. 其他操作:如有条件,可以使用AED等急救设备进行心脏除颤等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四、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1. 操作正确:心肺复苏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患者状况恶化。
2. 避免过度用力:按压胸部时要用适当的力量,过度用力可能导致患者肋骨骨折等情况。
3. 保护患者隐私: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员围观。
4. 及时转诊: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急救中心,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护考临床知识点总结
![护考临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dce1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0.png)
护考临床知识点总结一、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护理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它通常用于突发性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急救情况。
心肺复苏的主要目标是维持体内的氧供应,以保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CPR一般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在实施CPR时,应该先确认环境安全,观察患者意识情况,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开始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救护人员到达。
二、急救知识急救知识是护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对各种急救场景的应对方法和技术要点。
常见的急救场景包括心脏骤停、中暑、触电、溺水、外伤等。
在做好现场安全的基础上,护士应该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清理呼吸道、保持患者体温等。
同时,护士还应该熟悉急救箱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处理各种急救器械和药品。
三、药物知识药物知识是护考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剂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需要掌握各种药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此外,护士还应该了解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能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
四、护理技术护理技术包括各种护理操作和技能,例如导尿、抽血、换药、伤口处理等。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护理技术,能够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
此外,护士还应该了解各种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和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
五、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护考的必备知识,包括洗手、隔离、消毒、无菌操作等。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安全。
此外,护士还应该了解各种感染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六、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护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护理伦理、法律法规、患者权益保护等。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合规。
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6bec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d.png)
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主要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按压胸部是通过用手按压胸部,以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人工呼吸则是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将空气吹入病人的肺部,以维持呼吸。
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现场安全:在实施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等,应先将病人移至安全地点。
2. 检查病人意识:在确定了现场安全之后,需要迅速对病人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有意识。
如果病人没有意识,应立即叫救护车,并请求其他人员协助。
3. 检查呼吸:在确认病人没有意识之后,需要立即检查其呼吸情况。
可以用手触摸病人的鼻孔或嘴唇来感受呼吸,或者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来判断病人是否有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 按压胸部:在确认病人没有呼吸之后,即刻进行按压胸部。
按压的手法是将一只手叠放在另一只手上,然后用两个手掌放在病人的胸骨下部,用力向下按压,使胸部下陷至少5厘米。
按压的速度为每分钟100-120次。
5. 人工呼吸:在进行按压胸部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手法是将嘴对准病人的嘴巴,并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呼出两次气体,使病人的胸部起伏。
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钟,每次呼吸后需要让病人的胸部完全回弹。
6. 交替进行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需要交替进行,比如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然后再进行按压。
这样循环进行,直到救护车或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为止。
二、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心肺复苏是一项技术活,操作要点十分重要。
以下是心肺复苏的一些操作要点:1. 施救者站立正确姿势: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施救者要站在病人的一侧,同时按压胸部时,身体要垂直于病人,使得手臂能够用力按压。
2. 按压胸部的位置:按压胸部时,需要将两个手掌放在病人的胸骨下部,这样才能有力将胸部按压至5厘米深。
3. 控制按压的力度和频率:按压胸部时,要控制力度和频率,力度要足够,频率要适中。
复苏室护士知识点归纳总结
![复苏室护士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79d8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7.png)
复苏室护士知识点归纳总结1.心肺复苏知识:-心肺复苏是指通过推胸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病人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推胸按压:在正确位置上使用力量进行连续的压迫,以恢复血液循环。
-人工呼吸:通过口对口或面罩呼吸器进行呼气和吸气,以恢复呼吸功能。
2.器械操作:-复苏室护士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导管置入等。
-气管插管是指将气管插管导管插入病人的气管,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提供人工呼吸支持。
-静脉穿刺是指通过穿刺手段将导管插入病人的静脉,用于输液、药物注射和血液采集等操作。
-导管置入是指将导管插入病人的血管或腔道,如中心静脉导管插管、腹腔引流管置入等。
3.药物管理:-复苏室护士需要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机制,并能够根据病人状况准确地给药。
-一些常用的抢救药物包括:心肺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镇痛镇静药物(如吗啡、咪达唑仑)、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
-复苏室护士需要定期参与抢救药物和抢救技术的培训,以保持对药物的熟悉度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4.监测及评估:-复苏室护士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以及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
-复苏室护士需要及时判断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改变姿势、调整呼吸器参数、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复苏室护士还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病情的变化和护理措施的效果,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5.沟通与协调:-复苏室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抢救和护理服务。
-复苏室护士需要向医生报告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复苏室护士还需要解释和说明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给患者家属,以帮助他们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
总结:复苏室护士需要对心肺复苏进行熟练的操作,并对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具有扎实的掌握能力。
他们还需要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并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1.心脏停搏;
2.心室颤动;
3.心电机械分离
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1.判断有无意识拍——摸看;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
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
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
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5~6),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015AHA指南100~120次/分)。
2.气道开放(airway,A)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
◆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
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首先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4.注意事项
(1)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2)心脏按压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3)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
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5.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
①大动脉出现搏动;
②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
③瞳孔缩小,发绀减退;
④自主呼吸恢复。
(二)二期复苏(药物与器械复苏)
◆借助专用设备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功能;
◆使用复苏药物;
◆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
◆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咽和鼻咽导气管,可解除舌根后坠。
有条件时宜施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可施行气管切开术。
2.采用机械人工呼吸
三种:简易气囊呼吸器、麻醉机、自动人工呼吸机。
3.复苏药物的应用
(1)首选采用静脉给药,其次是气管内给药,最后才考虑心内注射。
(2)心脏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心脏复苏的首选药。
2)阿托品: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
3)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首选药——治疗室颤。
4)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
5)其他:异丙肾上腺素、氯化钙。
(3)常用呼吸复苏药物:洛贝林、二甲弗林、咖啡因,静脉给。
4.心电图监测。
5.电击除颤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成人用单相波360J或双相波200J。
第三节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一)脑复苏及护理——防治心跳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
基本病理: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治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
1.降温
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
先用药——如丙嗪类药、硫喷妥钠或其他巴比妥类药,以防寒战反应。
然后戴冰帽,再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3~35℃,肌张力松弛,且以呼吸血压平稳为准。
降温需持续至神志恢复。
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用辅助降温药。
2.脱水疗法:脱水药降低脑水肿。
3.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
4.镇静解痉: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或冬眠合剂,每6小时应用1次。
有癫痫发作时应用苯妥英钠静滴。
5.高压氧: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有利于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
6.改善脑细胞代谢药——脑活素、能量合剂。
(二)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
1.维持有效循环、呼吸功能。
2.处理原发疾病。
3.预防并发症:感染、急性肾衰竭、压疮。
常见感染是肺部、泌尿系感染——抗生素。
心搏骤停最容易发生病理变化的器官是
A.肺
B.肾
C.肝
D.脑
E.心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搏骤停最容易发生病理变化的器官是脑。
正常体温时,脑细胞对缺氧耐受的时间是
A.30分钟
B.60分钟
C.1~2小时
D.4~6分钟
E.45分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脑细胞对缺氧耐受的时间是4~6分钟。
患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
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
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脑复苏的主要措施防治脑水肿和降温。
答案选C。
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碳酸氢钠
E.糖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