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发现归纳运用与拓 展”来展开,并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和训练,在探索三角 形全等判别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发现课 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 识形成,从而调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 法,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 机会,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 教师给于充分肯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 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 步养成通过合作交流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从而养成尊 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10
学情分析
其内容本身有一定难度,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差不齐,在七年级时曾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 和高都进行了学习和应用,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掌握的 很好,由于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知识的储备量有 限,甚至有的同学对前面的知识有可能已经忘记了或 者有些混淆,更有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已经失去兴趣 或信心,但对八年级的学生却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 习能力。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准备分析
教学过程
.
3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知识结构上,它是同学们在学习了三角
形有关要素、全等图形的概念的学习以及学习第 一种识别方法“S.A.S”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 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奠定了 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能力培养上, 无论是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 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 线段相等、角相等,学好全等三角形对相似三角 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全等三角形的 教学对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
4
• 2 教学重、难点:
• ①教学重点:理解应用“角边角公理”及 其推论,并能利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 等。 ②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A.S.A”公理和推导出“A.A.S”定理并灵 活运用。
.
5
设计意图:
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 “A.S.A”公Hale Waihona Puke Baidu和“A.A.S”定理的判别方法 进行的,因此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 上节课已经了学习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 现在又学三角形的判别方法,学生会因为 判别方法的增多和经验的局限而感到有一 定的困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A.S.A”公理和推导出 “A.A.S”定理及它们的灵活运用。
12.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课改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第五节《全 等三角形的判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及教学过程等 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6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的 心理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技能:
(1)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 “A.S.A”公理 和推导出“A.A.S”定理。 (2)使学生会运用“A.S.A”公理和“A.A.S”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体会利用 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人人在不同程度上学所需
的数学 。
.
11
教学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纸片、 三角板(一副)。
.
12
教学流程
.
13
感回悟顾1与00万探索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时, 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简记为S.A.S (或边角边)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一条边分别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全等吗?
.
9
学法分析
明确探究方向,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使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学生 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去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创新能 力. 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 19.2..6
14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 起有意注意。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和联想,联系生活实际。
.
15
(2) (1)
(3)
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三 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 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 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 角形玻璃呢?如果可以,带哪块 去合适呢?
.
16
(二)
.
17
设计意图和教学媒体运用说明
以实际问题为例,自然地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人的 需要产生最终服务于生活,由于初二的学 生喜欢张扬个性又好胜的心理,激起了学 生探索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大胆猜测, 踊跃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 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欲望油然 而生。再加上多媒体的应用,更让学生贴 近生活。
AB=A‘B', ∠A=∠A', ∠B=∠B', 那么△ABC 与△A'B'C'全等吗?
全等
.
7
③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主动探究问题的乐 趣与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 遇;
(2)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学会合作, 勇于探 索,具有团队精神。
理论依据和设计意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具体目标,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数学,不仅要学 习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结论,而是要领略到 数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这应该是本节课数学学 习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
18
探究1:动手实验
如图19.2.7,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这 两个角为内角,以这条线段为这两个角的夹边, 画一个三角形.(两人一组)步骤:见课本P72.
图 19 。 2。 7
把你们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
19
仔细观察
在△ABC 与△A'B'C'中,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