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

合集下载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难点和创新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难点和创新

2017年第4卷第2期2017 Vol.4 N o.2南方能源建设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特约专稿Feature ArticlesD O I:10. 16516/j. gedi. issn2095-8676. 2017. 02. 001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难点和创新李英,汉斯•德维特(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荷兰奈梅亨6522 D K)摘要: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全长55 k m,是桥、岛、隧集群工程,桥梁和隧道的转换通过两个海中人工岛来实现。

约6. 7 k m长的沉管隧道是世界上目前已建和在建工程中最长的混凝土公路沉管隧道,也是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为了将来30万t油轮满载通航,隧道最大埋深达到海底45 m;如果考虑本工程相对差的地质条件、隧 道断面大跨度、恶劣的海上施工条件、人工岛与隧道的复杂过渡段等,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可以被看作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隧道工程之一。

从岛隧工程咨询单位的角度,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难点,包括:隧道结构设计、隧道基础设计、隧道管节的制造、隧道管节的浮运沉放、最终接头、耐久性等,最后将介绍作者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创新点的看法。

文章发表之时,适逢海底沉管隧道施工贯通之际,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作为参与方特以此文表示祝贺。

关键词: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管节;工厂化预制;浮运沉放;最终接头;耐久性中图分类号:U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676(2017)02-0001-16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s of Immersed Tunnel inHong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ProjectL IY in g, HANS De W it(T unnel Engineering C onsultant-T EC, Nijm egen 6522 D K, N etherlands)A b s tra c t:The Hongkong Zhuhai M acao Bridge (H Z M B) Project, 55 km long, links H ongkong, M acao and the M ainland China Zhuhai city. It is a com bination engineering of bridges, islands and tunnel in which the two offshore artificial islands are used as tran­sition betw een bridges and tunnel. W ith a length of approxim ately 6. 7 k m, the im m ersed tunnel becom es the w orld's longest highway concrete im m ersed tunnel. It is the controlling w ork of the w hole link. To accom m odate the passing of 3 m illion tons vessels, the m axim um tunnel depth is 45 m below sea level, being one of the deepest in the world. W hen als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arying and relative poor soil conditions, the large tunnel spans, the offshore condi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 plex connection of two artifi­cial islands which are reclaim ed in poor soil conditions, the HZMB Link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 ost challenging projects worldwide. From project consultant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inform ation of HZMB project but with details on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im m ersed tu n n el, which includes :Tunnel structural desig n, tunnel foundation desig n, tunnel elem ent production, transport and im m ersion, closure jo in t, durability, etc. F inally, the opinion on the m ain innovations of the im m ersed tun­nel will be introduced. It will be right the tim e of a th r o u g h-g o in g o f whole tunnel construction w hen the paper is to be published, which also m eans the “through-going” o f the whole link construction. As one of the involved com panies,this paper expresses also our congratulation to this great milestone of the project.Key words :immersed tunnel;foundation treatment;tunnel element;factory production;transport and immersion;closure join t;durability收稿日期:2017-05-29作者简介:李英(1970),女,湖南长沙人,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驻中国代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咨询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一级注 册结构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工作〇-mail)y.Ii2005@;汉斯•德维特(HANS De W it),男,荷兰隧道 工程咨询公司执行总裁,沉管隧道专家,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咨询隧道专业总负责人(e-mail)hans.de.wit@。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 队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 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和能力。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行 业的发展和进步。
06
相关案例展示
国际著名海底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英法海底隧道
连接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海底隧道,全长50.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37公里,是世 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该隧道于1987年开工,1994年建成通车,建设过程 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施工技术和防水材料,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和难度。
日本青函隧道
位于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海底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23.3 公里。该隧道于1964年开工,1988年建成通车,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设备,包括超大直径盾构、高精度测量和岩石加固技术等。
我国其他大型海底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上海外环隧道
位于上海市外环线上的海底隧道,全长7.5 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1.7公里。该隧道于 1999年开工,2003年建成通车,是我国第 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采 用了大直径盾构和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施工技 术,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和难度。
对未来工程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对于未来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加强 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集合多学科的优势 和资源,共同解决难题。
未来工程的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以满 足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工程需求。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桥梁结构复杂,需要采用高强度钢材、大吨位 锚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02 工程难点
施工环境复杂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造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家工程项目,总长约55公里,连接了中国的港口城市香港、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建造这个大桥涉及到许多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和工程难点。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了许多困难,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并通过各种创新和技术手段克服了这些问题。

首先,由于大桥所在的海域地质情况复杂,大桥在海底下的部分需要面对海水冲击和波浪冲击。

这就要求工程师们设计出一种坚固耐用的的基础,确保大桥建造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采用了大块岩石填埋的方式作为大桥的基础,同时,采用了水下沉箱的形式,以固定框架。

在减小波浪冲击力方面,工程师们还引入了减震器和防波堤之类的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坚固了大桥基础,并降低了建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其次,大桥建造还需要克服强大的自然风力。

由于建造这个大桥时所在的海峡处于风暴道路上,工程师们需要在千钧一发之际挑战灾难。

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支架,突出于大桥的身体,以抵制风力的影响。

这种设计可以让风力的影响效果减少75%,保证了大桥建造过程的安全性。

另外,建造这个大桥时,工程师们还需要克服搭建的时间问题。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设计了多种并行施工的流程,从而提高整个工期的效率。

并在施工困难最大的中央主塔上,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利用高空架子和大功率的吊车协同作业,将大型构件吊装至高空。

最后,大桥建造还受到环境保护的限制。

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严格遵守了环境保护要求,采用了环保友好的材料,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保证了建造过程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港珠澳大桥的建造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从基础设计到搭建方式,都在为了确保大桥建造的安全和质量。

这些努力都取得了成功,成为高技术建筑领域的一项杰出成就。

港珠澳大桥桥岛隧关键技术

港珠澳大桥桥岛隧关键技术

3.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设计技术创新
勘察管理与技术创新
沉管隧道勘察特点及需求 ●“面”的勘察 ●“土”的参数及特性是重点 ●“海”上勘察 ● 基础设计需求与勘察的互动
勘察管理与技术创新
勘察管理与技术创新
勘察组织管理创新 ●全部采用国际标准设备,执行BS勘察标准、作业方法 ●由设计实施勘察过程监督及管理 ●尽量采用原位测试,多种方法互相验证 ●设计参与岩土试验方案制定并动态跟进试验
~13 1987.6~1995.9
17~23 2008.10~2015
~17 1999.6~2002.3
~18 2005.6~2010.8
~22 2008.11~2013
~13 2008.10~2014.1
~18 2006.3~2010.8
2.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技术挑战
沉管段全长3240m
水深3047m 沉管段全长3510m 贴近原海床面建设 水深30m 沉管段全长5664m 覆土厚度达23m 水深超过45m
复合地基加固总体方案
基础创新——复合地基+组合基床沉管基础
基础 纵向 布置
区段
管节
基础 类型
岛上段 斜坡段
暗埋段 敞开段
刚性桩 复合地

E33~E 30/S4
SCP复 合地基
中间段 E30/S4~E6/S2 天然地基或局部开挖换填
斜坡段 岛上段
E6/S2 ~E1
SCP复 合地基
暗埋段 敞开段
刚性桩 复合地

基础创新——复合地基+组合基床沉管基础
岛上敞开段地基加固—降水联合超载预压
岛上敞开段
岛上敞开段施工步骤
降水联合超载预压 开挖卸载 振冲、碾密 铺设碎石垫层 施工敞开段结构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标题: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引言: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连接了中国香港、珠海和澳门。

该桥的建设在整个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

本文将深入探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主体:一、地质条件困难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海域,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这给桥梁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海床的深度和沉积物的类型变化多样,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桥梁基础。

其次,该地区还存在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需要建立防灾减灾措施。

为解决这些困难,施工团队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建立了灵活的基础设计方案,并加强了桥梁的防灾能力。

二、海上航道通行问题港珠澳大桥所在地的海上航道非常繁忙,与大桥的建设和运营相冲突。

这给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增加了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确保航道的畅通和桥梁的安全。

采用了先进的导航技术和通航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航行交通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冲突。

三、环境保护需求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严格的环境保护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者采用了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建立人工鱼礁和海洋生态保护区,以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也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营管理港珠澳大桥的交通运营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海域管制、通行规则和交通管理等问题都需要合理的解决方案。

为此,相关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交通运营管理计划,确保桥梁的安全和效率。

采用了现代化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和紧急事件响应等措施,为大桥的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总结与回顾: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临着地质条件困难、海上航道通行问题、环境保护需求和交通运营管理等挑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课件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层的岩土性质进行详细勘察和 试验,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同时,由于岩土性 质多变,需要不断调整施工参数和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施 工质量和安全。
海洋环境影响
总结词
海洋环境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风浪、潮汐、海流、海水腐蚀等方面。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为了应对风浪的影响, 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择风浪较小的季节进行关键施工。同时,为了防止海水腐蚀,需要对桥梁 和隧道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隧道盾构技术
盾构机选型与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合适 的盾构机型和刀盘、刀具等关键部件 ,并进行优化设计。
盾构隧道施工控制
盾构隧道防水技术
采用多重防水措施,包括防水混凝土 、橡胶密封垫等材料和技术手段,确 保盾构隧道在使用寿命期内不出现渗 漏现象。
采用自动化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监 测盾构机的工作状态和隧道施工参数 ,确保盾构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条件限制
总结词
由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涉及多个方面,施工条件受到多种限制,如场地狭小、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等。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的限制,优化施工方案。例如,为了解决场地狭小的问题,可以采用预制 桥梁段和隧道洞口的施工方法,减少现场施工量。同时,为了满足环保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施 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沉管隧道
采用沉管法施工,共33节 沉管,单个沉管长180米 ,宽38米,高11米,重约 55000吨。
人工岛
两个直径为100米的人工 岛,用于隧道的出入口和 通风 structure。

港珠澳大桥建设遇技术难题

港珠澳大桥建设遇技术难题

港珠澳大桥建设遇技术难题2015年港珠澳大桥建设遇技术难题近日媒体报道港珠澳大桥遇难题连超级计算机都无能为力。

据悉本次港珠澳大桥遇难题是一次技术问题,指的是安装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第15节时突然发生的海底基槽淤泥回流。

目前只能清淤工作和回淤‘比赛’,看谁的速度更快。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网友也很揪心,不过网友们还是比较乐观,认为问题会得到完美解决。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回答了有关港珠澳大桥进度的有关问题。

在谈及港珠澳大桥进度时,他提到由于施工中发生的新情况,导致港珠澳大桥2016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困难很大很大。

李春洪形容,港珠澳大桥是一个世纪工程,其海底沉管的沉放,甚至比“嫦娥”和“天宫”对接的难度还要大。

“6.7 公里海底沉管要在现有基床上再往下挖45米,每一截沉管重达8万吨,要挖沟,把它放下去,要一截一截对接,对接时还不能进水。

”李春洪说,“一共33个,现在才安放了14个。

去年10月份本来是要放到第15节沉管的,但它的泥沙淤积量突然发生了跟前14节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原因分析了3个月,各种模拟、卫星扫描,还有气象潮汐分析,我们用了超级计算机,最后还没有确定究竟是哪些原因综合作用,实在是太难了!”李春洪坦言。

李春洪所说的“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是指去年在安装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第15节时突然发生的海底基槽淤泥回流。

据了解2014年11月15日,第15节沉管隧道在抵达施工现场后,潜水员对海底基槽作最后检查的时候,发现基槽上突然有淤泥回流,厚度大多在两三厘米,一些区域还达到五六厘米。

中交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程师尹海卿介绍称:“尽管沉管是个庞然大物,但我们要求上下安装高度的误差要控制在7厘米以内,如果这样还将沉管下沉安装,将严重影响安装的精度,可能给隧道的.工程质量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

”最终,这节沉管在包括12艘拖轮在内的20余艘施工船舶和10艘海事警戒船的帮助下,于11月18日回到桂山岛预制厂深坞坞口。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挑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挑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挑战
陈越;苏宗贤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24(61)2
【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全桥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面临地质条件差、海上作业风险高、建设标准要求高和工期紧等多方面困难,建成后为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2023年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藉此再次梳理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面对的困难和技术挑战,大桥建设者秉承建设理念,以科研技术管理为抓手,通过科研与实践形成了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厚软弱土沉管隧道地基基础处理与沉降控制、工厂化管节预制等多项关键技术。

其成果有力支撑了岛隧工程建设,为后续大型越江跨海岛隧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世界跨海岛隧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总页数】9页(P214-222)
【作者】陈越;苏宗贤
【作者单位】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5
【相关文献】
1.港珠澳大桥沉管岛隧工程技术实践
2.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总平面设计
3.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清淤施工工艺浅析
4.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
新协同治理框架——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例5.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管安放区导流堤掩护效果水动力精细模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港澳大桥施工工程(3篇)

珠港澳大桥施工工程(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西至珠海洪湾,途经澳门。

该桥由桥梁、人工岛和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二、施工难点1. 气候条件:珠港澳大桥地处南海,气候复杂多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

2. 地质条件:桥址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海底地形多变,给桥梁建设带来了很大难度。

3. 技术难题:沉管隧道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施工经验和技术积累不足,需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4. 资源配置:珠港澳大桥建设规模庞大,涉及资源调配、施工组织等多方面问题。

三、施工亮点1. 创新技术:珠港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如沉管隧道技术、桥梁抗风抗震技术等。

2. 高效组织:珠港澳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如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施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

3. 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4. 优质施工:珠港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四、施工成果1. 节省时间: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极大提高了三地人民的出行效率。

2. 促进经济:大桥的建成将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提升形象:珠港澳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杰出代表,展示了我国工程技术实力,提升了国家形象。

总之,珠港澳大桥施工工程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座大桥不仅连接了粤港澳三地,更成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第2篇一、工程背景珠港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西接珠海,东接香港,北接澳门。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加强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二、施工难度珠港澳大桥施工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使其成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1. 跨越珠江口,跨越海域面积广阔,施工环境复杂。

详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详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详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1.工程概况与建设条件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三地的海上通道。

项目东起香港大屿山石湾,西至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总长约35.6km,包括3项工程内容:1)海中桥隧主体工程;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和澳门连接线。

其中,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东自粤港分界线,穿越铜鼓、伶仃西主航道以及青州航道、江海直达船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总长约29.6km,岛隧工程为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长约6.7km,海中隧道采用沉管工法,沉管段长约5.7km,人工岛各长625m,岛隧平面及纵断面图见图1。

岛隧工程建设的主要难点:1)建设标准高。

①国家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km/h;②设计使用寿命为120a;③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水文气象条件复杂。

工程处于外海环境,台风频繁,海流、涌浪复杂,受冬季季风影响。

3)海底软基深厚。

工程所处海床面的淤泥质土、粉质黏土深厚,下卧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基岩埋深基本处于50~110m范围。

4)受规划中的30万t航道(通航深度-29m)影响,隧道水深、埋深(回淤量)大。

5)隧道距离超长。

沉管段长约5.7km。

6)通航环境复杂。

航线复杂,船舶流量大,最大日流量约4000艘次。

7)环保要求高。

工程穿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核心区。

8)珠江口防洪纳潮要求高,阻水率要求控制在10%以内。

因此,在如此苛刻的建设条件下建设大型海底沉管隧道,已有的内河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和经验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求,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

2.地质勘察以往的沉管隧道一般位于河(海)床表面上,上覆荷载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即怕浮不怕沉。

由于规划航道的通航要求,随着深埋回淤问题的出现,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对地质勘察的要求并非以往海上桥梁地质勘察工作所能满足,而且传统钻探获取的土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扰动而难以取得较为准确的物理力学参数。

港珠澳大桥的岛隧技术

港珠澳大桥的岛隧技术

1.港珠澳大桥概略港珠澳大桥海中主体工程长29.6km。

整体河势东冲西淤。

其中东侧的一段按照30万吨油轮通航预留,且受香港机场飞行限高的控制,因此采用6.7km长的沉管隧道方案。

为了接上桥梁,隧道两头建造了两个人工岛。

工程于2011年1月批准开工,于2018年2月交工验收。

☝港珠澳大桥地理和经济环境及主体工程概况桥梁方面•上部结构用钢量超过40万吨,创造了世界桥梁工程的新记录;•桩基础创新地采用钢管复合结构,提高了桥墩的抗撞击能力;•非通航孔桥的桥墩采用工厂化预制,整体化安装,实现了外海桥梁的装配化施工,让工期、安全更有保障;•桥塔分别采用中国结、海豚和风帆的创意。

其中的海豚塔高达百米,重量超过2600t;独特的创意,结合现代化的工法,给港珠澳大桥留下了厚重的文化氛围。

☝港珠澳大桥主体段桥梁(a)远眺桥梁; (b)青州航道桥中国结; (c)江海桥海豚塔安装; (d)东人工岛接桥隧; (e)隧道内视岛隧方面•建设规模超大;•世界首次将沉管隧道埋入海床面以下超过20m;•建设条件复杂:珠江口夏季受台风、强对流天气和汛期的影响,秋冬季受季风的影响,日过往船舶高达4000艘。

岛-隧工程穿过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环保要求高。

在上述工作条件下,连续地完成了超过6km长的沉管隧道的水下基础与管节预制和安装。

2.快速和可靠的成岛技术由于人工岛下方的软土层厚30m,预计人工岛需要3年的时间建设,留给后续隧道建设时间不足。

对于人工岛的基础,软土具有利弊兼有的两面性;采用传统的筑岛方法将软土改良或移除,再填上砂石,需投入巨大的工程量是其不利的一面;软土易插入和不透水特性是有利的一面,可以被利用。

☝东人工岛最后一个钢圆筒的打设将22m直径,高约50m,壁厚仅1.6cm的钢圆筒插入软土约30m深,连续地插入约60个钢圆筒,就围成一个环岛,插入120个,就围成两个环岛。

同时用整体式副格连接相邻的钢圆筒,并深插入至软土的不透水层,就可形成低渗透率的临时岛壁,从而为岛内的超载排水作业提供了条件。

港珠澳施工解决方案(3篇)

港珠澳施工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于加强粤港澳三地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施工难度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与管理(1)项目组织架构港珠澳大桥施工项目应成立项目指挥部,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

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实行进度控制。

采用PMBOK项目管理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调整和优化。

(3)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技术方案(1)桥梁主体结构施工港珠澳大桥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拼装技术,主要施工步骤如下:① 预制场建设:在合适地点建设预制场,满足预制梁、桥墩等构件的生产需求。

② 构件预制:按照设计要求,生产预制梁、桥墩等构件。

③ 构件运输:采用专用运输车将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

④ 构件拼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预制构件拼装成桥梁主体结构。

(2)海底隧道施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① 隧道掘进:采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掘进,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② 隧道衬砌:在隧道掘进过程中,进行隧道衬砌施工。

③ 隧道通风与照明:确保隧道内通风与照明设施完善,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3)桥梁附属设施施工桥梁附属设施包括引桥、桥面系、防撞设施等,施工方法如下:① 引桥施工:采用现浇或预制梁施工方法,确保引桥质量。

② 桥面系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桥面系构件。

③ 防撞设施施工:安装防撞设施,确保桥梁安全。

3. 施工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人员。

港珠澳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港珠澳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港珠澳大桥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总长约55公里。

该工程包括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及连接线等部分。

其中,主体桥梁全长约29.6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海底隧道全长约6.7公里,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约8年。

二、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1. 施工环境复杂港珠澳大桥施工区域地处伶仃洋海域,环境复杂,包括浅滩、暗礁、珊瑚礁等。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我们采用三维水文地质调查、海底地形测量等技术手段,详细掌握施工区域地质、水文等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技术要求高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大型沉箱预制、深海基础施工、特长隧道盾构等。

针对这些高技术要求,我们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确保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3. 环境保护要求严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动物的保护。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设立施工禁区、采用低噪音设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工程质量控制严格港珠澳大桥工程质量要求极高,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和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三、工程施工方案1. 主体桥梁施工主体桥梁施工主要包括桥塔施工、主梁施工、桥面施工等。

针对不同部位的施工特点,我们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

例如,桥塔施工采用液压爬模、缆索吊装等技术;主梁施工采用预制拼装、现场焊接等方式;桥面施工采用摊铺、沥青铺设等技术。

2. 海底隧道施工海底隧道施工主要包括隧道管片预制、隧道盾构施工、隧道接头施工等。

我们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隧道管片预制,确保管片质量;隧道盾构施工采用先进的盾构设备,同时注重盾尾密封、隧道姿态控制等技术;隧道接头施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浇筑,保证隧道整体稳定性。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技术(共68页)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技术(共68页)

管节接头抗剪安全度对比
隧道名称 港珠澳 釜山 管节宽度 /m 37.95 26.46 节段长 /m 22.5 22.5 管节高 /m 11.4 9.97 管底荷载 kPa 160 44.9 管节接头面积 /m2 6.14 4.36 面积/荷载比 e-2 3.8 9.7
厄勒
38.7
22
8.6
43.0
5.60
岛隧工程总长7440.5m,包括 5664m沉管隧道,2个面积10万 m2离岸人工岛及长约800m桥梁。 岛隧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 模式,于2010年12月底全面开
始工程建设,预计2016年底完成
施工。
1. 工程概况
1.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共分33节
,每节长180m,宽37.95m,高
11.4m,单节重约7.4万吨,最大 沉放水深44m。是我国首条于外
海建设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
唯一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工程 ,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
沉管隧道之一,建成后是世界上
最长的公路沉管工程。
目录
、岛隧工程概况 1. 1 工程概况 、岛隧工程概况 2. 1 工程面临的挑战
Contents
首节管节对接提供条件;
工程海域地处白海豚核心保护区,施工的环 保要求高; 工程海域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航运最密集 的水域,施工的安全保障难度大
2. 工程面临的挑战
2.1 面临的挑战
2.1.2 沉管管节预制工程量巨大,工期紧迫,预
制质量要求高
每个节段砼量约3415m3,钢筋约重900t,8 个管段组成一个标准管节砼约2.7万m3,重
13.0
2. 工程面临的挑战
接头抗剪安全度偏低的风险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第3 4 卷

第 1
i 口
攫 笾 筵 霞
Vo 1 . 3 4 No .
Tu nn e l Co n s t r u c t i o n
J a n . 2 0l 4
港 珠 澳 大 桥 岛 隧 工程 设 计 施 工关 键 技 术
尹海 卿
( P交联 合 体港珠 澳 大桥 岛隧. Y - 程 项 目总经理 部 , 广 东 珠海 5 1 9 0 8 0 )
h l n n e l ,i n ( ・ h . 1 i . g I 《 - t ・ hn o l o g i c s r e l a l e d I o t h e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i mme r s e d t u n n e l ,t u b e e l e me n t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s e v e r a l
[ r a n N… r 1 3 1 i …l a l l ( I s i n k i n g l l f s I I t I ( ‘ y l i n d e r s :2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d e s i g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i mme r s e d
DOI :1 0. 3 9 7 3 /i i s s n I 6 7 2—7 4 1 2 01 4 . 0 1 . 0 1 0
中图分 类号 :L 4 5 5
Ke 、 l 、 } mo l o g i e s Ap p l i e d i n De s i g n a n d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r t i ic f i a l I s l T u n n e l P r o j e c t o f H o n g K 0 n g — Z h u h a i — Ma c a o B r i d g e J o i n t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造经历了多个困难和挑战,建设者使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下就是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困难一:颜色和几何形状多样的海底地形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海域地形异常复杂,丰富多样,深浅不一,颜色和几何形状也不同。

这种状况的存在,给大桥的建造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难以确定桥墩的位置和深度、桥墩周围环境的情况不同,施工方法等等。

解决措施一:采用三维数学模型要解决这个困难,建造者使用了三维数学模型技术,并在海底放置了高精度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可以认真记录海底地形条件,让建造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桥墩的位置、深度、周围环境和施工方案。

困难二:地震和风暴等自然灾害威胁地震和风暴等自然灾害对施工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

由于港珠澳大桥跨越的海域宽广,海上自然环境异常复杂,如果不加强安全预防,就难以保证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解决措施二:采用十分严格的工作标准为此,港珠澳大桥项目工人遵循了极为严格而科学的工作标准。

他们使用最先进的监测设备,时刻监测大桥的结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调整工作。

此外,还建造了一系列防护隔板和应急设施,避免自然灾害对工程带来影响。

困难三:机器和设备调整及运输方案港珠澳大桥的施工需要大量设备,例如挖掘机、电熔管焊机等,这些设备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整和测试。

另一方面,设备和机器的运输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它们需要运输到相对较远的海域,而且海路条件十分复杂,如果不特别注意,就可能会发生不小的事故。

解决措施三:建立完善设备测试和质量管理体系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者使用了先进的测试和质量管理体系,如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校准和检测,以确保它们的性能达到标准。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输,建造者采用了高科技的海上运输方案,如采用船舶、浮筒等特殊运输策略,安排交通管制等。

这些措施确保了设备能够安全到达海域,并在大桥建设中发挥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了中国的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地方,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它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本文将深入探讨港珠澳大桥建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并分享对这个项目的观点和理解。

一、困难1. 跨越深水区: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建造过程需要面对深水区的挑战。

深水区域的浪涌和洋流对桥梁的建设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容易造成桥梁施工难度加大、时间延长和安全风险增加。

2. 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海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该区域存在沉积物较厚、软弱的海底沉积物、泥质地层和地下水渗透等问题。

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会对桥梁的基础施工和建设造成困难,如桩基的打设和拔除,进一步增加了建设难度和风险。

3. 岛屿和航道的影响:在建造过程中,港珠澳大桥需要通过多个岛屿和航道。

这些岛屿和航道需要考虑到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协调航道畅通和大桥建设的关系,增加了建设的复杂性和协调的难度。

4. 桥梁结构设计和施工难题:作为一座大型、重要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解决许多工程难题。

大桥的主桥部分采用了钢桁梁结构,需要解决钢材加工和焊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

大桥的岛隧部分需要在海底进行施工,需要应对水压、水质保护以及建设期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等挑战。

二、解决方法1. 技术创新:为了解决深水区的挑战,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

在海底基础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压力舱、管桩等,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而在桥梁结构方面,利用了先进的预制技术,将部分桥梁构件在陆地上预先加工和组装,以减少施工风险和时间。

2. 精细调度和协调:为了解决岛屿和航道的影响,港珠澳大桥项目组进行了精细调度和协调工作。

他们与船舶公司、相关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进行密切合作,制定了严格的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方案。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海底岩石和泥沙极不稳定,影响建桥深桩的效率和稳定性,增加了安全隐患;
2、保护面临海域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受到影响,需要缓解其影响;
3、港珠澳大桥在架设过程中拥有的功能特色、空间要求、抗风能力等复合性变形特性,大大增加建桥难度;
4、各主要洲可能存在大幅度的沉降以及高频变化的浪高,加重工程的安全性和维护挑战,为此,需要加强对港珠澳大桥的监测和维护。

解决措施:
1、采用新型桩和新型桥墩,增强桥梁抗震抗风能力;
2、利用新技术,建立特定护坡体系,提高岸线抵抗风暴、潮汐及其他恶劣天气的能力;
3、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维护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4、施工团队在桥墩顶部安装智能监控设备,根据桥梁的运行状况维护桥梁,保证大桥安全性。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有多难?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有多难?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有多难?港珠澳大桥这座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在桥梁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我们感到骄傲自豪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有无数参与大桥建设的工作人员,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辛劳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连接港珠澳三地,整个工程项目非常庞大。

主体工程由桥岛隧三部分组成,其中岛隧项目是工程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海底隧道长约6.7公里,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更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为何要建海底隧道呢?港珠澳大桥隧岛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在海域周围机场众多,伶仃洋航道每天还有4000多艘船只通过,尤其是那些三十万吨以上的大型的货轮,而且那片海域还生活有数量众多的白海豚。

为方便飞机起降和船舶通航以及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只好放弃海面桥梁,而是在海面下建设超长的海底隧道,将桥梁通过人工岛连接起来。

方案定下来了,但是问题也来了。

虽然中国的建筑工程师们非常厉害,但是在沉管隧道这方面却是经验不足,以前只建过内河沉管隧道,并且这些沉管隧道都很短,只有几百米而已。

中国的工程师们从来没有在外海建过沉管隧道,可以说是毫无经验可言,差不多是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海”。

沉管隧道技术也不是新技术,在欧洲已经有百年历史,但是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荷兰、德国等少数的几家国外公司手里。

为了争取能少走弯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团队曾去韩国釜山参观沉管隧道项目,希望能学习到一些沉管安装的经验。

但是对方根本不让靠近,只让在三四百米开外远远观望,除了能远远地拍张照片,其他的几乎什么接触不到。

其实很多在领域都一样,国外的高新技术对中国一直都是封锁的,依靠外国人是行不通的,中国人只能走自主研发的路子。

后来和欧洲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谈合作,希望引进对方的技术和经验,但是外国人狮子大开口,光隧道安装部分就报价1.5亿欧元合约15亿人民币,而且只是提供咨询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3.1 人工岛
➢ 东西人工岛面积各约10万m2; ➢ 离岸20km,水深约10m,软土 层厚度20~30m; ➢ 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
3.1 人工岛
➢西人工岛61个大圆筒,东岛59 个钢圆筒; ➢单个圆筒直径22.0m,高 40.5m~49.5m,最大入土深度 达29m。 ➢钢圆筒插入不透水粘土层形成 止水型围护结构,回填砂形成陆 域。
模板系统由底模、侧模、内模及针形梁组成,由液压系统控制,端模采 用分块拼装。
4.3.14 混凝土搅拌及供应系统
➢ 采用四台3m3搅拌系统,搅拌能力50m3/h; ➢ 采用12台泵车及6台布料系统。
4.3.15 混凝土温控及养护系统
➢ 设置制冰系统,采用冰水混合 物进行混凝土拌制; ➢ 原材料到混凝土拌制、运输、 浇筑、养护全过程采取温控措施; ➢ 采用养护棚喷淋养护; ➢ 控制沉管混凝土入模温度, ≤25℃ (高温季节28 ℃ ),至 今未发现温度裂缝; ➢ 全过程进行温度监控。
E1~E4碎石基床检测发现,管 节检测测点验收数据合格率达到 95%以上。
4.3 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特点
➢ 深埋大回淤条件下的节段式沉管,世界范围内无案例。 ➢ 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自防水,使用寿命120年。 ➢ 节段接头剪力键及防水是隧道结构施工的关键。
4.3 沉管管节预制特点
➢ 沉管隧道共33节管节,标准管节长180米,由8个节段组成; ➢ 单个节段长22.5米, 单节混凝土方量约3400m3,采用全断面
一次性连续浇筑; ➢ 综合考虑工期要求及预制质量控制,采用工厂法预制。
4.3.1 沉管预制厂
对比传统干坞法,工厂法管节预制具有以下优势:
工厂占地面积小;
连续预制,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
标准化流水线生产,质量可控。









厄勒隧道沉管预制工厂
4.3.2 沉管预制厂
➢ 沉管预制厂位于桂山岛,距 离隧道轴线约7海里。预制 厂包括: 钢筋绑扎区 浇筑区 浅坞区 深坞区
➢ 两条流水线同时生产,每两 个月生产两个管节。
4.3.3 预制厂生产线配置
集成了当今世界多项先进技 术和装备: ➢ 流水化钢筋生产加工线; ➢ 大型自动化液压模板; ➢ 混凝土搅拌及供应系统; ➢ 混凝土温控及养护系统; ➢ 管节顶推系统。
4.3.4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
1
2
3
4
12 流水作业
6
5
4.3.16 管节顶推系统
➢ 每个管节重约7.5万吨,管段下方设置四 条顶推滑移轨道; ➢ 沉管下部布置8*24主动支撑千斤顶,采 用三点支撑; ➢ 单个管节设8*16台顶推千斤顶,多点连 续同步顶推; ➢ 在管节前后设置两套导向装置。
4.3.17 管节横移
➢ 关闭深、浅坞门,坞内灌水、管 节起浮;
北京
施工现场 岛隧营地
4.4.2 沉管浮运施工特点
回旋区域一➢ 管节Fra bibliotek度大,数量多;
航道一
➢ 外海浮运、水流、浪波条件复杂,拖航阻
力大; ➢ 浮运线路位于目前我国航运最繁忙的珠江
榕树头航道北段
口水域,多段航道交叉;
➢ 沉管无动力、无舵效,航道窄、多拖轮协 榕树头航道南段
作操控难; ➢ 横流、横浪情况下狭窄基槽内长距离横拖。 预制厂支航道
牛头岛
回旋区域二 伶仃西航道
航道二 CD’
榕树头岛 拖轮编队区
4.4.2 沉管浮运——开展的试验研究
➢ 开展了浮运阻力物模试验、数模计算; ➢ 进行了管节浮运拖带操船模拟试验; ➢ 在施工海域开展了四次浮运演练。
总体 决策
浮运安 装准备
作业时 机选择
作业过 程中
中长期预 报5~7天
精确短期 预报3天
精细化预 报1天
潮、流实 时预报
4.4.1 研发精细化作业窗口管理系统
➢ 三个子系统: 北京:预报中心服务器 施工现场:水文气象观测 岛隧营地:现场预报
➢ 在持续一年的观测、比对基础 上,继续开展模型的检验、修正 工作,不断提 高预报精度
台座3
砼浇筑台座 6
6-6剖面图
4.3.11 沉管管节预制出坞
匹配前段浇筑下段管段
连续浇筑连续顶推
顶推完成关闭滑移坞门
灌水、起浮、移位
排水、舾装
管节出坞
4.3.12 流水化钢筋加工生产线
钢筋加工、绑扎量大,共设置2条生 产线,每条生产线设置3个钢筋加工、 绑扎区,形成流水作业。
4.3.13 大型液压模板系统
➢ 两圆筒间采用副格连接; ➢ 副格采用弧形钢板结构; ➢ 止水效果良好。
3.2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岛壁结构施工
3.2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岛内软基处理
➢ 工后残余沉降控制在了30cm以内; ➢ 土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
3.2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西小岛基坑开挖及暗埋段施工
1. 1工、程岛隧概工况程概况 2. 1总、体岛隧施工工程工概艺况 3.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 4. 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5. 专用设备
3.1 人工岛特点
采用深插式钢圆筒形成整岛围护 止水结构,实现了: ➢ 快速成岛,形成陆域; ➢ 岛内降水、大超载比堆载预压; ➢ 岛内、岛外同时施工。
快速成岛
同时施工
超载预压
3.2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钢圆筒制作运输
➢ 钢圆筒在上海振华重工长 兴岛车间内进行板单元的加工 ,在场地内进行分段拼装; ➢ 通过龙门吊及浮吊进行场 内运输及装驳。
底板钢筋加工、绑扎区 隔墙钢筋加工、绑扎区 顶板钢筋加工、绑扎区
混凝土浇筑区
4.3.5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底板钢筋绑扎
1
台座1
1
台座2
顶板钢筋托架
内模
台座3
砼浇筑台座
1-1剖面图
4.3.6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中墙、侧墙钢筋绑扎
2
顶板钢筋托架
内模
台座1
台座2 2
台座3
砼浇筑台座
2-2剖面图
4.3.7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顶板钢筋绑扎
拉合
遥控
➢ 遥控遥测压载控制系统
集成控制 系统
水泵远 程控制
➢ 深水测控系统 ➢ 数控拉合系统 ➢ 管内精调系统
水位 遥测
流量 监控
阀门 启闭
水泵水 压遥测
4.4.1 研发精细化作业窗口管理系统
➢ 作业窗口是指适合沉管安装的时间段; ➢ 窗口预报是沉管安装决策最重要的依据; ➢ 预报难度:“小区域、长时段、精度高、 要素多”; ➢ 建立了精细化作业窗口预报管理系统。
4.4 沉管舾装、浮运及安装流程
二次舾装
出坞
浮运
后续作业
对接
下沉
系泊
4.4 沉管浮运及安装试验研究与系统开发
沉管
针对本工程浮运安装施工特点,
姿态
绞车缆 力显示
绞车远 程控制
开展了浮运阻力、操控性等试验研
对接
究,建立了作业窗口管理系统、浮
测控
远程监 视系统
运安装决策机制,集成开发了深水
无人沉放系统,包括:
板单元制作
圆筒拼装
圆筒对接
圆筒装驳
圆筒运输
3.2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钢圆筒振沉
➢ 采用8台600Kw液压振动锤同步联动振沉系统进行振沉作业; ➢ 2011年5月15日开始西岛首个钢圆筒振沉,215天完成了东西人工岛120 个钢圆筒振沉施工,垂直度达到1/200。
3.2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副格打设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难点及施工技术交流
中交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项目总经理部
1. 1工、程岛隧概工况程概况 2. 1总、体岛隧施工工程工概艺况 3.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 4. 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5. 专用设备
目录
Contents
1.1 港珠澳大桥项目
➢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 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 一体的跨海通道,全长35.6km; ➢ 大桥共分为珠海和澳门接线、 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主体工程、 香港连接线及香港口岸人工岛六 部分; ➢ 岛隧工程是控制性工程。
特点: ➢ 水深大(40m),整平精度要求高
(允许偏差±40mm); ➢ 整平质量关系到沉管标高、接头受力 ➢ 最大纵坡坡度为 2.98%; ➢ 整平工作量大(单节面积近1.5万m2) ➢ 研制国内第一艘平台式整平船; ➢ 自动抬升、皮带运输 、高精度声纳测
控三大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
4.2.6 碎石基床铺设关键技术
➢ 沉管隧道横卧珠江口,存在回淤; ➢ 回淤将造成沉管安装期浮力突然增大
而意外上浮,并给后期运营带来超期 沉降; ➢ 与荷兰公司联合研制专用清淤船 : ➢ 能够进行系统定位和测量,能实时显 示基槽槽底纵坡; ➢ 可满足在不同类型基础面上(块石、 碎石、粘土等)进行清淤施工。
监控系统 耙管增长
捷龙号专用清淤船
3 顶板钢筋托架
内模
台座1
台座2
台座3 3
砼浇筑台座
3-3剖面图
4.3.8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体系转换
4
内模
台座1
台座2
台座3
砼浇筑台座 4
4-4剖面图
4.3.9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内模安装
5
台座1
台座2
台座3
砼浇筑台座
5
5-5剖面图
4.3.10 管节节段预制流程——节段浇筑
6
台座1
台座2
1. 1工、程岛隧概工况程概况 2. 1总、体岛隧施工工程工概艺况 3. 人工岛施工关键技术 4. 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5. 专用设备
目录
Cont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