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气候条件是土壤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量和风速,气候条件能决定一个地区的土壤特征和性质,如温度越高,土壤水分蒸发越多,土壤粒径就会越小;而低温则会有利于土壤发育,因为温度越低土壤团粒松散越多,同时低温也有利于土壤营养元素的积累。
同样的,降水量的增加会有助于土壤的蓄水,能改变土壤的结构,而风速则会影响土壤中的养分的分布和土壤粒径的变化。
除此之外,各种地形还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如山坡地等地形更容易受到水分的冲刷和土壤的流失,而河谷地等可以使水分、养分、构成物得以保存。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新疆)小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野外挖掘了一处土壤剖面,并带回少量土壤用于实验研究。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淀积层B.①-腐殖质层C.①-母质层D.①-有机层2.小李同学欲增加带回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该土壤肥力。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浇纯净水B.倒入熟石灰C.加入腐烂食物D.拌入细沙【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森林土壤一般结构特征判断,图中①位于最表层,应为有机层,①位于有机层之下,应腐殖质层,①位于淋溶层之下,应为淀积层,①位于母岩层之上,应为母质层。
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净水、熟石灰、细沙均不含有有机质,且对有机质的补充和分解影响不大,因此浇纯净水、倒入熟石灰、拌入细沙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排除ABD;腐烂食物含有大量有机质,加入腐烂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提高土壤肥力,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
(2023·北京)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低),土壤肥力(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
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 土壤圈
2020年1月31日
7
三、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 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土壤的这些特征是成土过程的反应和 外部表现。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可以 区分土壤和风化壳的差别,也可以区分 各土壤类型。
2020年1月31日
8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1、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是 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不同 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 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 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一般将这些 土层称为土壤发生层。 每一种成土类型都由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形 成不同的土壤剖面。
2020年1月31日
13
长期受人为耕作、灌溉、施肥活动的影
(2)耕作土壤层的划分和命名 响,其剖面与自然土壤剖面不同。
耕作层(表土层):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
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表层。土性疏松、
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
较高
犁底层(亚表土层):在耕作层之下,经长期耕
作压实,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
壤同成土条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道库恰耶夫建立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概括起来有四个基本观点:
①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
物;
②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
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③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和演化,土壤是一
淋溶作用:指土壤中的下渗水,从 土壤剖面的上层淋溶或浮悬土壤中某 种成分的作用。
淀积层(B):物质累积的层次。 淀积作用:指下渗水到达剖面下层 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物的作用。
土壤-第二节
半风 化体
59.5 651.9 192.9 25.6
2.4
5.4
22. 6
7.1
指
山) 母岩
18.8
718.3 161.3 10.1
13.0
7.9
33. 7
24.5
59.6 57.3 24.7 5.33
0.239 0.263 0.174 0.132
0.041 0.034 0.015 0.005
0.065 0.137 0.281 0.746
含量关系密切
4.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残积物-多石块
坡积物:土壤质地相对较细,夹带棱角石块。
洪积物:洪积扇上土壤质地扇上部粗,扇缘细。
冲积物:冲积物的泥砂层又往往出现粗细不同的 质地层次。
冰水沉积物:由于分选性沉积,一般形成上为泥 砂层、下为砾石层的二元结构。
红黄壤:
在西北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区,只有极易溶解的盐类,如NaCl、 Na2SO4等有相当明显的淋溶。CaSO4淋溶较弱,在剖面不深处就 可见到它,而CaCO3则未受到淋溶,所以剖面中往往没有明显的 钙积层。
内蒙古及华北的草原、森林草原地区,土壤中的碱金属盐类 大部分淋失,碱土金属盐类在土壤中有明显的分异,大部分土 壤都具有明显的钙积层。
5100~5300℃至6400~6500℃ 4℃至10℃
4000℃至5000℃
5~6℃至
云
6400~6500℃至8000℃ 5000℃至7560℃
8000℃至9000℃ 7500℃至8000℃
9000℃至10000℃ >10000℃
9~10℃ 10℃至15℃ 9~10℃至
13~15℃ 15℃至20℃ >13~15℃ 29℃至26℃ >26℃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二章:土壤发生
第二章土壤发生第一节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独立自然体,与地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
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提出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
Π=∫(КОГР)ТΠ:土壤、К:气候、О:生物、Г:岩石、Р:地形、Т:时间。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s = ∫(cl,o,r,p,t…) s 土壤,cl气候,o,生物,r地形,p母质,t时间s = ∫(o, cl,r,p,t…) …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s = ∫(r,cl,o, p,t…)s = ∫(p,cl,o,r, t…)s = ∫(t cl,o,r,p,…)s = ∫(…cl,o,r,p,t)格林认为气候最重要。
涅斯特鲁耶夫强调地形的作用。
威廉斯提出生物是主导因素,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肥力的发生、发展是生物的发生、发展、活动与演替的结果。
柯夫达提出土壤形成还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火山土肥力高;地震使土层混乱;地下水位升高造成沼泽化、盐碱化;新构造运动使地形上升,土壤侵蚀加剧;地形下降,土壤上沉积物积累。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土壤发育与母质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如机械组成、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等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肥力。
1 影响土壤质地: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发育在残积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也较粗,石块多;坡积物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夹有带棱角的石块;洪积物与淤积物上的土壤砂粘成层,黄土母质质地均一;南方在石灰岩、玄武岩上的土壤质地粘重。
2影响土壤化学元素成分: 从酸性岩到基性岩母质随含硅量减少,Fe、Mn、Mg、Ca含量增加。
土壤类型地理环境
土壤类型地理环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壤类型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土壤类型。
二、平原地区1.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冲积平原是河流在长期的冲刷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平坦地带。
这类地区的土壤主要由河流的冲积物组成,质地较为松散,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地区。
2.湖滨平原湖滨平原是大湖泊周围的平坦地带,由于长期的湖水波浪冲刷和淤积作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泥沙和有机物质,非常肥沃,适合种植水稻等湿生农作物。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河流在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三角形地带,土壤多为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物,质地肥沃,含有丰富的养分,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三、山地地区1.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的土壤主要由冰川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这类土壤通常质地较为疏松,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但养分含量较低,水分排水性较好,适合发展牧业和林业。
2.丘陵地区丘陵地区的土壤形成受到地表侵蚀和重力作用的影响,土壤质地因此较为复杂。
这类地区的土壤通常富含砾石和沙粒,排水性良好,但养分含量相对较低,需要施加适量的肥料才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四、盆地地区1.内陆盆地内陆盆地的土壤主要由河流冲刷和湖泊淤积形成,土壤肥沃,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沙漠盆地沙漠盆地的土壤通常质地疏松,富含砂粒和矿物质,但养分含量较低,水分排水性较好,适合发展沙漠植物和荒漠农业。
五、沿海地区1.沿海滩涂沿海滩涂的土壤主要由海浪冲刷和潮汐作用形成,含有丰富的泥沙和有机质,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盐生植物和沿海农作物。
2.沿海沙地沿海沙地的土壤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质地疏松,富含砂粒和矿物质,但养分含量较低,水分排水性良好,适合发展沙地植物和沙漠农业。
六、结论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这些土壤类型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学第6章 第2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1.2.6 人为因素
•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为因素日渐成为影响土 壤发育的最重要因素。 •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社会性、深刻性、广 泛性和两重性。
二、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是开放系统; 成土因素是外因,成土过程是内因。 2.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2.2土壤主要的发生过程,即成土过程
2.1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贡献2:补充了成土过程中的生物起主导作用 的学说。
他认为在成土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 壤往往有某一因素占优势。 相应地提出了“五大函数式”。
1.2 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
1.2.1 气候因素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和水分来源。 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物质迁 移过程,并决定母岩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 的方向和强度。
2.2 主要成土过程
• 土壤形成过程是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 转化过程的综合,母质与大气圈之间的辐 射能量交换是这一综合过程的基本动力, 土体内部物质、能量的迁移和转化则是土 壤形成过程的实际内容。
2.2.1原始成土过程(起点)
• 条件:裸岩或新风化物的表层出现低等生物; • 土壤:原始土,如冰沼土、高山寒漠土。 • 土壤特点:土层薄,无明显发生层次,有机质含 量低,砾石含量高。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特点对比
项目 结果 养分处理 时间 地质大循环 形成成土母质 淋溶 周期长,范围广 生物小循环 肥力螺旋式上升 相对富集 循环快,范围小
(1)二者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2)从养分角度考虑,二者相矛盾; (3)从地质历史时间考虑,小循环是大循环中一个小 规模的循环; (4)从发生角度考虑,大循环为小循环的发生提供了 背景和基础。
地带性土壤、与气候和植被相适应
2.2.8 盐渍化过程
第六章土壤圈
✓ 有机层(O) ✓ 腐殖质层(A) ✓ 淋溶层(E) ✓ 淀积层(B) ✓ 母质层(C) ✓ 母岩层(R)
第六章土壤圈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土壤剖面主要层次:
耕作层(表土层)
灌淤表层 堆垫表层 肥熟表层
犁底层(亚表土层) 心土层(生土层) 底土层(死土层)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 结持性 孔隙度
研究意义:土壤形态成土过程的反映和外部表 现,也是区别各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土壤形 态学对于研究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壤分类, 土壤特性,土壤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土壤圈
1、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 土壤剖面的定义: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 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 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土类
是亚纲的细分,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 的强度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亚类
是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 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 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
第六章土壤圈
主要土壤类型
盐成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土
灰土
硅铝土
纲
铁硅铝土
铁铝土Biblioteka 第六章土壤圈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根据主要土壤 形成过程产生的或主要影响成土过程的 性质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亚纲
是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控制现代 成土过程的性质或主要限制因子反映的 性质划分。
现代成土过程:指土纲按诊断层或诊断 特性划分时,按控制它们的因素,如气 候、成土母质等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 垂直土层序列: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 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土层大致呈水平 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 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可编辑全文】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2:54:1602:54:1602:5410/23/2024 2:54:16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4.10.2302:54:1602:54Oc t-2423- Oct-24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2:54:1602:54:1602:54Wednesday, October 23, 2024
(1)岩石风化过程
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形成原始土壤
(3)高等植物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程
形成成熟土壤
2.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1)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2)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发育的作用
增加肥力
使土壤退化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微生物、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风化作用
岩石
少量有机质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的概念: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2)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3)可以生长植物,从而导致陆地环境及整个地
球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
二、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土壤的组成
1.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土壤肥力概念: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
大量有机质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有机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
土壤组成与其肥力之间的关系
组成 外界
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水分 光照
养分 空气 水分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2)
名词解释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肥力特征和自净作用。
2.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3.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5.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6.道库恰耶夫:他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土壤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7.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8.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10.土壤剖面:由地表向下做一垂直切面,这种垂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11.正常剖面:分布最广的土壤剖面构造类型,具有代表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12.有效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
13.潜在酸度: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酸。
14.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5.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16.土壤孔隙度: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是土壤孔隙。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土壤孔隙度。
17.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18.硅铝铁率:是风化物、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Fe2O3+Al2O3)的摩尔比率。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
三、土壤形态
•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 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
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 土壤剖面类型:
1. 自然土壤 2. 耕作土壤
O层
❖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 51量及土营特构••土土环变•养壤性,2性对壤3圈壤对态壤壤境化4件 成 气元中 , 功土圈开 农土污中 生 系物土圈效,下 土 体素有 土 能壤的发 林壤染的 物 统质壤与应生的 的过的害 壤 等圈各与 适圈物空 环 中的圈地。物土 通程与化物 有 。障管 宜与质间 境 的组与球转壤 量基人学质 机碍理 性自的分的功成全生化圈 及本类性的 质因,评然来布影能与球命,内其特生质化组素综价环源、响及性土作水不对性存,学成对合,境、迁及优质壤用循同温变条根行,农农营,分移调化,变,环土室化件据为性业业养包布、控模包化包,壤效预,主,质生中元括、转;式括,括碳类应测包要土,产的素重变化土。土包土、型的括微壤土的动的;金化及壤壤括壤氮历影土生水壤限态空土属、动在胶自物、史响壤物分生制变间地元迁态复体然质硫演 。资的性 态作化 调退移素变 合表与循、变源生质 系用, 控化在、化 农面人环磷;区理, 统。土 ,,土浓, 业的为的循现生植 的域壤 土土集土 生壤性条能环代态物 结壤质。
• 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 动的任何痕迹。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 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由 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 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 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 快投入生产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地理题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地理问题,涉及到土壤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地形对黑土影响的地理题:
1.简述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坡度: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的程度。
坡度较大的地区,土壤
容易受到侵蚀,不利于黑土的形成。
相反,相对平缓的地区有利于土壤的积累和熟化,更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2.海拔: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较慢,有利于土壤中有
机质的积累。
同时,高海拔地区相对较为湿润,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进一步促进有机质的转化和黑土的形成。
3.地貌类型: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土壤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河流两岸的
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等地貌类型,由于水流的作用,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和肥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不利于黑土的形成。
综上所述,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坡度、海拔和地貌类型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积累、熟化和肥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黑土的形成和分布。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对黑土的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黑土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二章土壤发生第一节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着的,同时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之中,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首先认定,土壤和成土条件之间的这些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
土壤和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间可用函数关系方程式表示出来:П=f(K,O,Γ,P)T式中Π代表土壤;K 代表气候;O代表生物;Γ代表岩石;P代表地形;T 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由于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从南到北表现为赤道、温带、极地等地带的规律变化,所以研究土壤时一定要考虑到土壤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后来的土壤学者对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又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特别是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s=f(cl,o,r,p,t…)式中s代表土壤;cl代表气候;o代表生物;r 代表地形;p代表母质;t 代表时间;点号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根据各种成土因素的地区性组合,以及某一因素在土壤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詹尼提出下列各种函数式:s=f(cl,o,r,p,t…)s=f(o,cl,r,p,t…)s=f(r,cl,o,p,t…)s=f(p,cl,o,r,t…)s=f(t,cl,o,r,p…)s=f(…,cl,o, r,p,t)由于研究者对各个成土因素的作用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各种因素的位置摆法不一样,例如,苏联格林卡认为,母岩特性十分重要;涅乌斯特鲁耶夫(A.д.Неуструею)强调地形的作用;B.P.威廉斯提出,生物活动是主导因素,他认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而肥力的发展,生物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生物在母质中出现,土壤才会发生,随着生物的不断更替,土壤类型也随之而更替,各种不同的土壤类型是土壤长期发展的环节或阶段;柯夫达(B.A.Ковда)提出,除上述成土因素外,还有深层因素的作用,他认为,地壳深部的地质现象,如火山、地震、新构造运动、地球化学的物质富集、深层地下水等对土壤形成过程亦产生影响。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考点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地形影响土壤的厚度、肥力、酸碱性等。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如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差,极易出现石质荒漠化;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
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山麓冲积扇分布的地区往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水热和地形条件下土壤发育情况不同。
研究人员在青海湖某支流上游(37°25'N,100°15'E)选取一处河谷开展实地测量研究。
该支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0.3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7.4mm。
研究人员在研究区内分别选取阳坡和阴坡各一处钻孔取样测量,左图示意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右图示意两钻孔处土壤剖面。
(1)比较阴坡与阳坡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点的异同。
(2)判断阴坡钻孔对应的土壤剖面,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相同: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不同:阴坡比阳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阴坡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的幅度小于阳坡。
(2)乙土壤剖面。
该地降水少、集中在夏季,且蒸发量大,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生物量大,水分下渗多,土壤剖面的腐殖质层和淋溶淀积层比阳坡厚。
(或由图可知,阴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高,说明阴坡植被条件好,对应的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厚。
)【分析】(1)由图可知,越往地下,土壤阴坡与阳坡的有机碳含量都是越低。
不同点是同一深度,阴坡的有机碳含量高,阳坡的有机碳含量低。
离地面越近,土壤阴坡与阳坡的有机碳含量差异越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差异增大(阴坡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的幅度较小,阳坡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的幅度较大)。
自然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圈
中国汉字里的 “土”,实际上就反
映了土壤在自然地理
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代表了土壤的 位置是在岩石面以上, 地面以下,处在大地 的表层;“|”则是 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 物。
(1)岩屑—大块岩石破坏后的残屑,但仍然是一种矿物质 集合体;在土壤中它们是最粗大的成分,通常以砾石和粗 砂的形式出现。 (2)原生矿物—岩屑进一步分解破坏、矿物集合体分散后 的产物;在形态上它们是单独的矿物晶体,但在成分上和 结构上与原始母岩中的矿物一致,没有产生性质的变化。 原生矿物多是一些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如石英和某些 长石类矿物。原生矿物的晶体相对较大,在土壤中多以砂 粒和粉砂的形式出现。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或蚀变后的新型矿物, 是在疏松母质发育和土壤形成作用进行时,由不稳定的原 生矿物风化形成的,多属粘粒一级,如铝硅酸盐粘粒(高 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和铁、铝的氧化物等。
(一)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
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土壤中的无机物质,源于岩石
的风化作用,它在大小和组成上都是多变的。从起 源来说,土壤矿物质包括:岩石碎屑(detritus)、 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三个部分。
土壤发育阶段示意图
2、土壤有机质
(1) 含量 在矿质土壤的表层有机质一般仅占1%~5%,但其作用
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能力却远远超过其重量的比例。 (2) 分类
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两大类: A、非特殊性有机质;B、 土壤腐殖质(humus)
(3) 原始来源 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的死亡组织和一部分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对土壤有机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湿润和长期 冰冻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 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例如黑土地区冷湿, 腐殖质含量高,而棕钙土,灰钙土地区干旱,腐殖质含量低 。
我国几种土壤类型中 Ca、Mg、Al、Fe 及腐殖质等的含量及其相对丰度
函数关系方程 ∏=f(K,O,Γ,P )T ∏为土壤; K为气候; Γ为岩石; P为地形; T为时间; O为生物
基本观点 1 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 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 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 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3 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 断地形成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 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 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 是有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规律。
地形对土壤发育、地理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 山地地势高,坡度大,特殊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 发育不同的土壤类型,垂直分布明显。由此可见,在 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 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和联系的,并形成一定的空 间构型。
中国西南地形 与土壤类型
地形与土壤发育
江苏茅山丘顶 丘麓土壤层厚 度和发育程度 的差别
生物小循环 ,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 出来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 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 溶性有机物。
四 主要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 化物上着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 随后生长藻类, 再后生长地衣、苔藓,它们 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是有 意识有目的的,是在认识土壤客观性质的基础 上对土壤进行利用改造定向施肥,创造不同熟 化程度的耕作土壤 。
三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大循环与生 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 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流水搬运 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 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 到风化淋溶 。
腐殖质 含量(%)
全氮 含量(%)
PH 值
(0–20cm)7.95 (0–20cm)0.39 7.0 (0–15cm)2.31 (0–15cm)0.18 7.2 (1–10cm)0.36 (1–10cm)0.04 8.33 (0–8cm)0.19 (0–8cm)— 8.01
根据《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990)资料计算,其中含量指算术平均值。
7. 碱化过程
在季节性积盐和脱盐频 繁交替作用下,土壤吸 收复合体上钠的饱和度 很高,水解后,释放碱 质,其PH值可高达9以 上,呈强碱性反应,并 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的过程。
8. 潜育化过程
土壤长期水分过饱和, 铁锰化合物在嫌气条件 下被还原为低价铁、锰。 使上层颜色变为灰蓝色 或青灰色的潜育层;同 时,低价铁、锰流动性 强,极易流失,即发生 所谓“潜水离铁作用”, 使潜育层粘粒部分的硅 铝率和硅铁率都较高。 潜育红壤(美国弗吉尼亚)
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作 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形成的。 母质与环境之间发生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和转化,形成土壤腐殖质和粘土矿物,发育了层 次分明的土壤剖面,也出现了具有肥力的土壤。
一 成土因素学说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二 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一) 母质因素
岩石风化的产物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它是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多数土壤的属性均继承了 母质的特性。 具有不同质地层的母质,可影响土壤的物质 迁移转化过程 不同母质对土壤的次生矿物有影响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相同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三)生物因素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 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 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1.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 再以有机生物残体形式聚集于母质表层,推动土壤的形 成和演化。 2. 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释放其中潜藏的能 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促进土壤肥力不断发展; 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3.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各种昆虫等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 质来源之一,它们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及翻 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 。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
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繁多,其有机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来 源,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同时,动物对土壤的组成、形 态特征也有很大的作用。如土壤中的蚯蚓,既可以翻动土壤,又 可以通过它们的消化系统,使土壤中一些复杂的有机质转变为简 单而有效的营养物质,然后排泄到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土壤肥力,同时其挖掘活动又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水性、通气性和 松散度。 土壤微生物能充分地分解动植物的有机体,合成土壤 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它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生物循环的 重要环节,推动了土壤形成过程。 由此可见,生物在成土过程 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了生物活动才有土壤的发生;不同的生物 群落下的土壤性质和类型不同。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是土壤形 成的主导因素。
湖北初育土
2. 灰化过程
在强酸性淋溶作用下, 土壤矿物遭受破坏。铁、 铝和有机质发生化学迁 移形成淀积层,二氧化 硅在表层残留,形成灰 白色的淋溶层(称灰化 层)和铁、铝氧化物的 淀积层。
灰化过程 灰化土剖面
3. 粘化过程
一定深度土层粘粒的生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粘粒含量增加的 过程。尤其在温带、暖温带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体中的 水热条件较稳定,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 钙化过程
在干旱和半干旱弱淋溶条件下,易溶性盐大 部分被淋失,硅铝铁氧化物基本不发生移动, 而钙、镁等盐类就地累积或在土体中发生淋 溶、淀积,并在土体中、下部形成一个钙积 层。
6. 盐渍化过程
在干旱及高山寒漠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及 母质所含易溶性盐分,在蒸发作用下于地表 或土体中聚积形成盐化层。
四川紫红砂岩紫色土
灰岩风化残积风化 形成红色土壤(茅山)
(二)气候因素
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气候与土壤发育
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方向 和强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 状况,从而又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风化过程、植物生 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 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不同 气候带中水热状况及其配 比不同,决定土壤具有不 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 作用过程及其变化。因此, 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与气候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的基本因素。 (据A.Strahler,1999)
(五)时间因素
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 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是 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土壤的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前新风化层或新的 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 程度。
(六) 人为因素
(四)地形因素
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
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 地面辐射的差异。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 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 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 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通 过其它成土因素对土壤起 作用。
美洲西海岸山地与土壤类型
茅 山 黄 棕 壤
4. 富铝化过程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 中原生矿物遭受强烈分解, 盐基离子和硅酸移动并大 量淋失,铁、铝、锰在次 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 化物在相对聚积,使土体 呈鲜红色。这种铁、铝的 富集过程由于伴随着硅以 硅酸形成的淋失,亦称为 脱硅富铝化过程。
(据A.Strahler,1999)
有 机 质 与 腐 质 化 过 程
12. 泥炭化过程 有机质以植物残体 形式的累积过程。 13. 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 在人类合理 耕作利用改良及定向培育下,使土 壤朝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作业
1.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2. 简述各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植物能有选择地吸 收分散于母质、水体 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 利用太阳能制造有机 质。不同植物类型每 年吸收和释放的各种 矿物不同,冰沼地和 森林冰沼地的针叶林 灰分含量最低,盐生 植被最高。有机残体 数量也各不相同,大 部分植物有机质集中 于土壤表层,根部有 机质占20-30%左右。
例如中国 海南岛南 端热带季 雨林,发 育红壤
11. 腐殖质化过程
有机质在土壤表层聚积,形成暗色腐殖质层。 这种土壤的腐殖化过程主要地发生在草原和草 甸土中,同时也广泛发生于自然界其它土壤 中。 自然界中,各种土壤是某种主要成土过 程和某些附加成土过程相叠加的产物。研究成 土过程可以为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利用 和改良及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类型 Ca 含量 相对 (%) 丰度 红壤 0.08 0.06 黄壤 0.12 0.09 棕壤 0.70 0.51 黑钙土 1.81 1.32 栗钙土 3.34 2.44 灰棕漠土 4.52 3.30 棕漠土 7.68 5.61 绝对丰度 1.37 (%)
*
*
Mg Fe Al 含量 相对 含量 相对 含量 相对 (%) 丰度 (%) 丰度 (%) 丰度 0.34 0.68 3.78 0.99 8.89 1.25 0.42 0.84 3.22 0.85 7.38 1.04 0.79 1.58 2.89 0.76 6.38 0.90 0.88 1.76 2.65 0.70 5.48 0.77 0.98 1.96 2.55 0.67 5.58 0.79 1.28 2.56 2.91 0.77 6.41 0.90 1.39 2.78 2.42 0.64 5.21 0.73 0.50 3.80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