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新整理
![物流名词解释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14f15e84254b35eefd34ac.png)
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3、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1、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阻止货物调运。
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
5、装卸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
6、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8、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的名词解释
![物流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aeafd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4.png)
物流的名词解释物流是指货物从生产、采购或分发等地点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包括货物的储存、运输、配送、包装等环节。
下面是一些物流领域常用的名词解释。
1. 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2. 仓储管理:是指对货物进行储存、保护、分类管理的过程,包括仓库的选址、布局、设备采购、库存管理等。
3. 运输管理:是指对运输资源的组织、调度和管理,以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4. 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通过公路运输货物,包括货车、快递等。
- 铁路运输:通过铁路运输货物,适用于长途大批量货物运输。
- 邮船运输:通过水路运输货物,适用于长途跨海运输货物。
- 航空运输:通过航空器运输货物,适用于远程、急件或高价值货物。
- 管道运输:通过管道运输货物,适用于液体或气体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5. 供应商:指向企业提供所需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和合作对于物流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6. 配送中心:用于中转和分发货物的地点,将来自供应商的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和分拣,再按照订单进行配送。
7. 电子商务: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包括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环节。
8. 最后一公里配送:指货物从配送中心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最后一段配送过程,也是物流过程中最费时、费力的环节。
9. 在途时间:指货物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是衡量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10. 跨境物流:指跨越国界进行的物流活动,包括海关申报、关税支付等环节。
11. 物流信息系统:指通过信息技术和软件来管理和控制物流运作的系统,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跟踪等功能。
12. 供应链可见性: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以提供更准确的物流信息给相关方。
13. 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采取环保和节能措施,以降低碳排放和资源消耗的物流方式。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93fd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6.png)
物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系统是指在⼀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具、仓储设施、⼈员和通信联系等若⼲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创造的价值。
3、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1、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的经济效益,来阻⽌货物调运。
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户的运输。
⼀般是短距离、⼩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度讲是对⼲线运输的⼀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便储运、促进销售,按⼀定技术⽅法采⽤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作的总称。
5、装卸指在同⼀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撑状态的活动。
6、流通加⼯⼜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活动。
这种加⼯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产地到使⽤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8、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件的总称。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e1b1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a.png)
物流名词解释物流: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中,通过各种物流活动和手段,将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从供应商传送到生产厂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流动过程。
它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和逆向物流。
供应链:供应链是指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在内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网络。
它涉及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与管理,旨在实现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无缝衔接。
运输:运输是物流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指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仓储:仓储是指用于存放货物的场所,它是物流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仓储可以分为原材料仓、半成品仓和成品仓,通过科学的仓储管理,可以确保货物的安全、有效地存放和调拨。
配送:配送是指将成品从生产地点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它包括订单管理、货物装载、配送路线规划和配送运输等环节,旨在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
装卸:装卸是指将货物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或者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载到仓库或目的地的过程。
装卸需要使用吊装设备和人工操作,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高效转运。
包装:包装是指将商品进行包装和封装,以保护商品的完整性和品质,并方便运输、存储和销售。
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破碎。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在物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供应商:供应商是指向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
供应商可以是国内的生产企业,也可以是国外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对于物流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生产商:生产商是指在供应链中进行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
生产商根据供应链的需求,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和转化,生产成最终产品。
生产商需要进行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生产调度等工作。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e567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a.png)
物流名词解释物流是指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物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和交付,所涉及的一系列物品和信息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它是现代物质流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产品的快速、高效、准确的流通至关重要。
在物流领域,存在着许多专业名词,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物流名词进行解释。
1.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和优化,以实现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和降低库存风险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益。
2. 仓储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内物品的管理和仓库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它包括了对仓库空间、库存量、货物流转和装卸作业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安全地进出仓库,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3. 运输管理(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在物流环节中运输过程的组织、控制和协调。
它包括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制定运输计划、安排运输工具、跟踪货物运输状态等活动,旨在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4. 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物流信息系统是指集成了各个物流环节的信息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的系统。
它能够实时地收集、传递和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为物流运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5.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逆向物流是指将退货、回收和再利用等反向流程纳入物流管理范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它包括对退货商品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再利用,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6. 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物料管理是指对企业所需物料的采购、库存和使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管理的一套系统。
物流的名词解释
![物流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50eb2f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4.png)
物流的名词解释一、物流定义:物流英文名称: logistics定义: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二、物流活动的内容和功能: 1、物流活动的内容: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项基本活动。
2、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 1)物流活动的目标;( 2)物流活动的基础;( 3)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 4)物流活动的类型。
三、物流的分类方法: 1、按物流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划分为生产企业内部物流、生产企业之间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 2、按照物流企业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把物流企业分为储运型物流企业、销售型物流企业和混合型物流企业; 3、按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为领导型物流企业、协作型物流企业、加工型物流企业和功能型物流企业; 4、按照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国家物流企业、社会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物流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1、物流的起源:物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那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对物品进行远距离的物理移动; 2、物流的发展阶段:物流起源于英国的第一个配送中心--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3、物流的现代阶段:1、物流的基本概念:,由于这些网点只承担仓储、配送等简单的物流功能,因此它们属于传统的物流系统。
在物流行业,配送中心是较大的物流节点,是城市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利用自身的设施和条件,将其他物流据点、运输工具、仓库等连接起来,使各个据点和运输工具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也使供应链形成一个整体。
2、配送中心的定义:配送中心是配送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配送中心是城市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活动最基本的核算单元。
3、配送中心的职能:( 1)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备货计划。
物流 的名词解释
![物流 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e555b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2.png)
物流的名词解释物流,顾名思义,是指物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物质流动。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货物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等。
物流是现代商业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物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的发展,物品的交换变得更加频繁,人们开始意识到有效管理物流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早期的物流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如通过人工搬运,马车运输等。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有效地管理和协调物品的流动。
近代,物流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更多的环节和关系。
例如,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线的调度、产品的包装和标记、运输的选择和安排等。
物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物流中,仓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既是物流的枢纽,又是物品流动的中转站。
仓储的设计和管理直接影响到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成本。
现代仓储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如自动化仓库系统和仓储管理软件,以提高仓储效率和减少错误。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负责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
在运输中,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非常重要。
不同的货物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如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运等。
物流管理者需要根据货物的特性、距离、成本和时间要求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信息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领域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更高效的管理和操作。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物质的流动和生产过程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从而提高运输和仓储的效率。
同时,物流信息系统还可以帮助物流公司和客户之间实现快速、准确的沟通和交流。
物流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它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物流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物流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如能源消耗、废物排放和交通拥堵等。
物流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物流的名词解释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80e7c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2.png)
物流的名词解释有哪些物流,作为一个广泛应用于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术语,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和概念。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流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运输流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流名词解释,帮助读者加深对物流的理解。
1.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整合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高效的物流和资源流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标。
2. 运输方式运输方式是指物流在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运输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空运。
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货物性质和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3.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指对物流过程中的仓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存储、及时调配和高效配送。
仓储管理包括仓库布局设计、库存控制、货物分类和出入库管理等方面。
4.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流过程中的库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的库存量和库存周转率。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计划、订货控制和定期盘点等环节,旨在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5. 退货管理退货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于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或其他原因需要退回的货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理。
退货管理包括退货流程设计、退货检验、退货记录和退款等环节,旨在保证退货过程的顺利进行。
6. 黏合物流(Bonded Logistics)黏合物流是指将入境的货物在特定区域进行加工、分拣、打包和标签等操作,并暂时存储起来,以实现货物的分类、整理和二次配送。
黏合物流是一种高效的物流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7.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逆向物流是指将消费者退回的产品或废弃物品从终端逆向回收,并进行处理、再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逆向物流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e81d3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7.png)
物流管理名词解释1.物流外包: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的业务合同交由合作企业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
2.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3.废旧物资物流: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旧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4.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5.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
6.流通加工:根据客户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的总称。
7.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8.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9.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0.企业物流: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11.废弃物物流: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只能通过销毁、填埋等方式予以处理的流通过程。
12.包装标记:根据物资本身的特征用文字和阿拉伯数字等在包装上标明规定的记号。
13.集合包装:就是将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包装单位汇集起来,最后包装成一个更大的包装单位或装入一个更大的包装容器内的包装形式。
14.逆向物流: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
15.拖挂运输:利用牵引车和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进行运营的一种运输形式。
16.甩挂运输:载货汽车或牵引车不固定挂车,而是按照一定的运输计划更换拖带挂车运行。
17.班轮运输:指船舶在固定的航线和港口间按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以从事客货运输业务,并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
18.共同配送:又称协同配送,是在同一个地区,许多企业在物流运输中互相配合、联合运作,共同进行理货、配货、发送等活动的一种配送组织形式。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9be60cc281e53a5802ffd9.png)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物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事物和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
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保管:对物品进行保存并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
的总称。
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一高水平实现销售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电子物流: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
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物流成本管理: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通过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降低物流费用。
物流质量管理:即包含物流对象质量,友包含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的质量,海包含工作质量,因而是一种全面的质量观。
物流企业管理:根据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要求,应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管理方法,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运动。
物流企业战略管理:为达到某个目标,物流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在特定的市场范围内,根据某种组织机构,利用某种方式,向某个方向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
物流的名词解释
![物流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dcc4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8.png)
物流的名词解释物流是现代商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高效的货物流动为基础,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无缝衔接的供应链服务。
物流既是产品和服务的流动,也是信息和资金的流动。
本文将对物流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流行业的相关术语。
一、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协调和整合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资金、信息和物流流动,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最小化运营成本和库存水平的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旨在通过优化货物流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二、仓储与配送仓储与配送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
仓储指的是货物在仓库中的存储和管理,包括货物入库、出库、存储、包装、标识等。
配送则是指将货物从仓库运送到目的地的过程,包括货物的装载、运输、卸货等。
仓储与配送环节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货物的流转速度和准确度,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三、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指物流公司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一系列运输、仓储、配送等设施和服务的网络。
物流网络通常由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构成,通过战略性地布置各种设施,以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和及时配送。
四、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物流服务商或物流公司提供的专业物流服务。
与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以其专业化、规模化和灵活性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
第三方物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等,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五、运输方式运输方式是指将货物从供应商运送到最终用户之间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运输。
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运输能力、速度、成本和安全性,企业可以根据货物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六、跨境物流跨境物流是指涉及跨国边界的货物运输和清关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贸易不断增长,跨境物流成为各国企业求取市场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跨境物流需要处理国际贸易政策、海关手续、文档准备、运输规划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快速通关。
物流学名词解释
![物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68662c258f5f61fb7366677.png)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2.商流:指物品在流通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即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以及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随着买卖关系的发生,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
3.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4.物流的基本职能:指物流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对物流活动最佳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总体功能,以达到物流的最终经济目的。
5.流通加工: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6.仓储管理: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仓库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7.库存: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
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
8.经常库存:指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为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目的是满足一定条件下物资周转的需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9.库存控制:是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所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
10.装卸: 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或卸下运输设备。
11.搬运: 是指同一场所内,以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12.装卸搬运: 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13.机械化作业法:是指采用各种机械,采用专门的工作机构,通过舀、抓、铲等作业方式,达到装卸搬运的目的。
14.自动导引搬运车: 是一种柔性化和智能化的物流搬运机器人。
15.流通加工合理化:指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做到避免不合理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价值,而且综合考虑流通加工与配送、合理运输、合理商流等的有机结合,做到最优的选择。
16.数据: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可识别的符号。
17.信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所获得的数据,利用解释、综合等方法,从中获得的有用的数据。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0d164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4.png)
物流名词解释物流是指将产品或货物顺利地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流名词及其解释。
1.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指通过有效地协调和管理不同环节的供应链活动来提高整体业务绩效的一种管理方法。
2. 仓储管理 (Warehouse Management, WMS):是指对仓储设施和库存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包括存储、配送、收发货等。
3. 运输管理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TM):是指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资源、线路、车辆、司机等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4. 最后一公里配送 (Last Mile Delivery):是指将产品或货物从物流中心或仓库最后一段路程送达到最终用户的过程。
5. 跨境电商 (Cross-border E-commerce):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
6. 供应商管理 (Supplier Management):是指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估、合作和管理的过程,以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行。
7. 运输工具 (Transportation Modes):指物流运输中使用的不同交通工具,包括陆运、空运、水运等。
8. 托运人 (Consignor):是指将货物托付给运输公司或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人或企业。
9. 托运单 (Waybill):是指载有货物托运信息的文件,用于记录货物的来源、运输方式、目的地等信息。
10. 运输保险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是指托运人购买的保险,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保险赔偿。
11. 中转 (Transshipment):是指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将货物从一个运输工具转移到另一个运输工具的过程。
12. 装载 (Loading):是指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的过程。
13. 卸货 (Unloading):是指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过程。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4fda0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1.png)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也称作供应链管理,是指整个物品的创造、运输、销售和使用的管理过程。
物流管理不仅涉及物流系统、物流网络和物流流程,而且包括物流计划、物流费用和物流安全等方面。
物流名词繁多,以下是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个:
1. 仓储:指将客户订购的商品存放在恰当的地点以便进行配送和发货。
2. 配货:指按照收发货要求使用正确的商品完成配货。
3. 运输:指将货物送至指定地点,例如港口、空运,地面运输(汽车运输)。
4. 快递:指通过特殊的运输工具将商品快速送至消费者指定的地方。
5. 发票:是客户凭证,由发票对应销售订单生成。
6. 跟踪追踪:指实时跟踪货物的流转,以确保货物能够以指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7. 供应链管理:指以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效果完成收发货及日常运作的全过程。
8. 国际贸易:指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货物和服务的经营过程,由不同的国家的消费者、买方、供应商等参与。
物流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服务,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改善客户服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率。
最后,物流工
作者要牢记:只有熟悉物流行业相关及技术性前提,才能为企业发挥最大效能和绩效。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508a6859eef8c75fbfb3ad.png)
物流名词解释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括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运输:是指利用设备和员工,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5、仓储: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及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而言之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存储物品的行为。
6、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7、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等辅助物的总称。
8、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9、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下列条件:(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的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10、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输设备上卸下的活动。
11、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12、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检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13、物流信息:反应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14、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品实体流动。
15、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9b8770beff9aef8941e0699.png)
1、什么是物流?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活动的内容是什么?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3、什么是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一件产品从原辅材料供应到产成品顺利到达供应商手中的过程。
企业物流的重点是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的重点是库存控制。
4、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
5、仓储管理三原则:1、先进先出。
2、防火、防水、防压、防盗。
3、定点、定位、定量。
6、良好的仓储管理应该注意哪几点?1、维护品质2、安全性3、空间的利用4、节省人力5、降低成本7、什么叫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8、仓库管理员工作职责1、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主动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临时任务。
2、负责仓库日常管理工作。
3、根据实际工作状况,积极提出经营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4、按仓库规定收发料。
5、物料进仓入库,仓位的筹划与正确的摆放。
6、仓库的安全工作和物料保管防护工作。
7、作业单据的正确开制、确认与交接。
8、每日物料明细账目的登记。
9、盘点工作的具体执行。
9、什么叫批次管理?批次管理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严格按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它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搞好批次管理,能确保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交付的每个环节,做到“五清六分批”。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6d08aafc4ffe473368abb9.png)
物流名词解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3、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1、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阻止货物调运。
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
5、装卸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
6、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
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2.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质实体。
物流具有自然是孤星和社会属性。
3.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个设备。
载体分为两类:载体指基础设施,载体指设备。
4.流向:指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
物流的流向有四种:自然流向,计划流向、市场流向、实际流向、5.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可分为两类:实际流量,理论流量。
6.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形式路径的数量表现。
7.流速:即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大小。
流速由两部分决定,一是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即流程,二是进行这种转移吧所话的时间。
8.物流系统的治理:是指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的管理和控制的机制和方法。
9.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古典治理,及不管是谁想建立一个物流系统,他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都能够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购买得到,但这不是专门为某一个物流系统定制的专用性资源。
10.三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源的需求方和第三方(法律)来共同治理的模式。
11.双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源买卖双方共同致力的模式。
12.单边治理:也称一体化治理。
13.物流产业结构: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
物流业分为两类:大行业,小行业。
14.第一方物流:卖方、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
15.第二方物流:买房、销售者或流通去也组织的物流。
16.第三方物流:指由专业物流组织进行的物流。
17.专业物流组织:是指以物流业务为核心业务为核心业务的组织,一般只的第三饭物流还应该是独立的,同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组织相比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物流公司。
18.物流目标系统化:是按照物流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对物流系统内部要素互相冲突,或者,虽然不冲突但需要互相配合的目标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最后确定能够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哟的物流系统整体目标和物流系统要素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19.本级系统:即当事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系统的最大边界的系统。
20.上级系统:即包含本级系统且仅比本级系统高一个层次的系统。
21.本级系统:即在本级系统和上级系统之间、与本级系统平行的其他本级系统。
22.下级系统:即包含在本级系统内且仅比本级系统低一个层次的系统。
23.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化的目的的过程。
24.分工:是将业务分离开来,实行专业化经营。
25.集成:是将业务集成中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
26.物流要素集成化:是物流要素集成方案的规划者、设计者和物流要素集成过程的协调者、控制者。
27.物流要素被集成者:是被集成的要素的所有者、运营者、管理者。
它是物流要素集成方案的实施者和执行者。
28.物流组织网络化:是指将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要求的过程。
29.LD-CED模式:简称LD模式,是一种可以普遍应用于经济活动的集成模式。
30.仓库:是指储存物品的设施。
31.仓库储存面积:是实际用来储存商品的面积,又称为商品实占面积。
它是仓库房及货场的实际面积减去固定障碍物、走支道、作业区域等所占的面积后的剩余面积。
32.地坪承载能力:是指仓库房或货场单位面积允许堆放商品的最大重量。
33.仓库的存储能力:将仓库内各库房和货场的储存能力加总。
34.商品保管合同:是一种经济合同,它是存货方和保管方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妥善保管商品,提高经济效益而签订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5.仓库作业管理:就是对在仓库中所进行的商品入库、商品保管、商品出库三大项作业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36.仓库作业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正确确定作业路线和合理利用出口的空间,以保证商品在空间上的最短运动路线和仓库空间的有效利用。
37.仓库作业过程的时间组织:是指通过各个环节作业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衔接,保证仓库作业的连续进行。
它包括每个作业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时间安排。
38.商品保管作业:是指在一定的仓库设施和设备的条件下,为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在仓库中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称。
39.商品堆码:是商品的具体存放形式。
商品堆码的目的是为了在确保商品储存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仓库的使用效能,保持出口的整齐美观。
40.容载利用系数:是指商品的容重和库房的容载的比值。
41.库房商品的数量管理:是指对库存商品进行记载、统计、准确计算和按时清点,核实数量等业务活动的总称。
42.商品出库作业:是指仓库根据存货单位开发的出库凭证,按照所列商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等组织商品出库。
43.库存:是指将来预订目的的使用而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物品或商品。
44.库存策略:决定多长时间补充一次,以及每次补充多少数量的策略。
45.固定订货数量制: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制度,是指以固定的订货量和再订货点位基础的库存管理制度。
46.EOQ(经济批量):是指使年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订货量。
47.固定订货间隔制:是指以固定的订货间隔时间和最高库存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系统。
48.运输:是指利用运输工具,将人或物从一地位移到另一地改变其空间位置的运送行为。
运输从对象来分类,可分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
49.运输线路:又称运输通路。
是指运输工具从始点,经过中间地段,到终点三者连接而成的线路。
运输线路按期形式可分为自然形成和人工建设而成。
50.规模经济:是指运输规模越大,单位重量商品的运输成本越低。
51.集装箱运输条款:是指在集装箱运输中实行适合其本身特点,符合国际运输惯例,保证运输顺利进行和稳定。
52.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将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的运输方式。
53.水陆联运:一般是指船舶运输和铁路运输相连接的一种形式。
54.水水联运:是指同一水系不同路线或同一水运路线不同类型船舶之间的接力运输形式。
55.大陆桥运输: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的桥梁,把大陆两边的海洋航线连接起来,采用集装箱的连贯运输方式。
56.商品合理运输:是指按照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电子商务的要求,遵循合理使用运力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和运输形式,力争以最短的里程、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劳动消耗,安全优质地完成商品运输任务。
57.迂回运输:是指商品运输本来可以走直线或经最短的运输路线,但却采取绕道而行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58.过远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59.对流运输:是指同一种商品或彼此可以代用的商品,在同一运输路线上或在平行的路线上,朝着相反方向运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部分发生重叠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60.倒流运输:是指商品由消费地向生产地运输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61.亏吨运输:是指商品的装载量没有达到运输工具的装载标准重量或没有装满船容积而造成亏吨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62.重复运输:是指一批商品本来可以一次直接运达目的地,但由于组织工作的失误,而使商品在途中停卸,又重装运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63.无效运输:是指运输的商品当地不适销,或商品质量次、杂志多,从而造成运力浪费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64.商品的自然流向:是指商品由产地想消费地内在的、必然的流动方向。
是由商品的产销联系决定的。
65.最优流向图:是指既没有对流又没有迂回的流向图。
66.商品运价:是指交通运输部门对运送商品的托运者收取运费用的标准,也是交通运输部门凭以计算费用,取得运输收入的手段。
67.运价:是运输价格的简称,它是商品运输承运、托运双方计算、核对和交纳商品运费的标准和依据。
68.配送:是指将从供应者手中接受的多品种、大批量货物在物流据点中经过必要的储存。
保管,并按照顾客订货的要求进行分拣、配货后,将配好的货物在会定的时间内送交顾客的一项物流活动。
69.配送中心配送:是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所组织的配送。
70.生产企业配送:是由进行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直接对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配送,而无需将产品发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中转配送。
71.配送中心:是指接受供应者提供的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通过储存、保管,分拣、配货以及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作业后,将按需要者订货需求配齐的货物送交顾客的组织机构和物流设施。
72.拣选:是根据客户的订单,将所需品种、规格的商品。
按要货的数量从储存场所取出,并放置在相应的地点的专业。
73.流通加工:是指商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为了提高物流效率,维护商品质量和促进、方便销售,而对商品进行的加工处理的活动。
74.分拣:是将拣选出的库存商品,按每一客户订单要求的种类,数量、规格进行分类配货、理货、集中,形成不同的送货单元。
75.自有型配送中心:是由企业自己投资建立,自行使用和管理的配送中心。
76.合作型配送中心:是由你家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共同使用和管理的配送中心。
77.公用型配送中心:是一种独立经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型的配送中心。
78.合同制配送中心:与公用型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的服务,而不是为所有的客户服务。
79.生产制造商配送中心:是为加工生产服务的,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在制品的流转,产成品的销售等,都可以由相应的配送中心来完成。
80.营业性配送中心:是在原来营业性仓库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独立经营的配送中心。
81.商业配送中心:是专门为商品利通中的批发、零售、连锁店,超级市场等提供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
82.组配:是将同一送货路线上不同客户的不同商品按送货车辆的容量和载重量进行组合配载,以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
83.配送中心的规划:是指在一个城市或在一个省区甚至更大的范围内考虑配送中心网点的分布,准确地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和数量,合理地选择配送中心的设置地点及其内部设施的配置。
84.仓库的实际面积:是库房有效的储存面积,不包括楼梯、柱子。
85.仓库的建筑面积:是指仓库实际面积以及楼梯、墙身、柱子等所占面积的总和。
86.重心法:是把用户对货物需要按一定比例换算成重锤的重量,用实验的方法确定重心位置,重心位置即使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
87.坐标分析法:是将用户的地理位置用坐标在地图上,根据配送到各个用户的货运量,用数值分析法确定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
88.单层库房的层高:是库房面积至层架下弦或大梁底面的距离,也称为仓间净高;89.多层库房的层高:是指底层仓间楼地面至上层地面的高度。